為什麼中國不規制建築外牆上又惡俗又可能製造嚴重光污染的霓虹燈?
小到各種縣城大到北上廣,一到晚上都是各種大樓上大黃或者五顏六色(甚至不停閃變顏色)的刺眼的霓虹燈,光線發散又強,照得像地獄一般光怪陸離,又土氣(僅僅祗是我主觀認爲,畢竟審美沒有標淮)又有較大的光污染,這樣的吃力不討好的景觀爲甚麼一直沒有得到規制。國內有沒有專門規劃城市景觀的機構?
國外我祗呆過日本,所以祗能拿日本的來參考一下
沒有那些大量的惡俗的景觀燈,五六十年前昭和年間日本曾經也是大量在夜景中使用霓虹燈,不過也沒有現在國內這麼多,後來被規制了(譬如東京的東京都都市整備局就是管理這類城市景觀的)
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很有設計感的燈箱作爲城市夜晚的照明存在:還有這種類似建築頂部的大金黃色的或者大紅大綠的祗能讓人聯想到帶金項鏈的暴發戶的燈,浮誇得土(也僅僅祗是主觀感受):
如果祗是作爲航空障礙燈用,爲甚麼不用紅色的正常的閃爍航空障礙燈,耗電是否也應該更低,譬如日本的:
簡潔美觀又有現代感。
當然這個問題都是基於個人主觀發出的,請教一下這方面的人士。
咳咳…老臉一紅……我就是那個設計這類夜景的設計師…還是比較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的。作孽啊,就讓我來一一解釋一下
先回答一個表象問題:為什麼這麼丑的夜景亮化沒有收到政府的有效規制?
答案就是這類亮化大部分其實就是政府所為……是的,你沒有看錯,這些燈基本都不是那幢樓的業主整的,而是屬於公共的亮化項目,經常由一個叫做公用事業管理中心的機構進行建設以及管理。比如說題主發的這張圖
基本可以確定亮化和這棟樓本身根本沒有聯繫,純粹是由政府出資建設的城市夜景工程。一般來說,甚至連電都不會用這棟樓的,而是單獨拉條線以方便整體管理。
再比如說題主發的這張圖
這種亮化可能是政府所為也可能是業主自己整的,當然了最有可能的是業主一開始自己瞎雞巴整整,後來老化了也不怎麼亮了,然後又趕上政府搞亮化工程,於是政府在他原先的基礎上再瞎雞巴整整,這種亮化電路有的就是直接用這棟樓的,政府給點補貼,或者不給。
那麼第二個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我要設計這樣low逼的亮化?
你們肯定以為我要甩鍋給政府對不對?不不不,作為知乎景觀答題的活躍分子,新常態下的優秀景觀設計師,我根本不是那麼膚淺的人。我會深刻的告訴你們,這事要怪就要怪這個社會……是的,這個鍋每個人都得背,包括你我他。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個集體審美落後帶來的結局。要知道個人審美水平與集體審美水平並不是一致的,設計師也好,甲方也好,路人也好,誰都知道日本的那種亮化更漂亮。但是!作為一個政府項目,這就沒這麼簡單了。現在假設你是一個四線城市街道亮化項目的政府負責人,那麼這個項目對你來說只是一份工作,你做這份工作的時候一定會考慮:領導是不是滿意?老百姓是不是滿意?沿街住戶是不是滿意?能不能出彩顯示工作成績?面對這麼多制約,你感到束手束腳,既不敢太前衛也不敢草草了事,自己喜歡的不確定領導喜不喜歡,國外大城市的做法又怕實施不了,後期維護太麻煩也是個問題,以洗牆為主又好像效果不強烈不顯成績,咋辦呢?這時候你靈機一動,先去其他地方看看別人怎麼做的!於是你帶上設計師李龍及一干人等就去其他城市看看亮化該怎麼做,一行人一路讚不絕口,回來後決定要留其精華舍其糟粕,結合自身特點量力而行。到這時候基本就已經註定這是個失敗的作品了,由於擔心不被領導認可,所以一般不會做出太新穎的東西,一定是其他城市常見的亮化手法。中國嘛,做很多事情想得到上面認可必須要有其他相同案例的成功經驗,然後借鑒的過程中必定要刪刪減減,於是綜合集體審美、經費、後期管理難度等各方面考慮就會形成一個最平庸的方案。那麼方案這麼平庸,媽的怎麼顯示成績呢?只能在平庸的方案上把他整的花花綠綠,鮮艷!多彩!往往是選擇一個平庸的設計方向,然後在細節上拚命的豐富。最後的結果當然就如同qq空間般呵呵呵了……以前用花花綠綠的霓虹燈,現在用花花綠綠的LED燈,更顯得諷刺。
設身處地的想想,如果我是政府的這個負責人,我也不敢輕易的用日本的那種方式,那他媽不是等於什麼都沒做么?怎麼展現我的工作成績?哪有花花綠綠的明顯?何況這四線城市的建築也實在沒法和日本比,建築本身也是low的不行,集體審美和日本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項目最終呈現的效果其實就側面反映了集體審美的水平,是當局者充分考慮了他人接受度的折中體現,或者說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具象化。
所以個人的審美本身就是領先於集體審美的,恰恰在公共項目中又不得不去考慮集體的接受度而瞻前顧後求全求穩從而降低了審美品位,最終流於平庸甚至惡俗。因此要改變這種現狀只能是從我做起,提升每個人的審美品位,你怎樣你的國家就怎樣。當然了,作為設計師,還是有責任盡自己的力量去不斷宣傳更高的審美。
最後再強烈的呼籲宣傳一次
設計萬萬不可求全!不可求全啊!
小時候,距離二線城市主幹道不到100米的背街小巷都是漆黑一片,隔很遠才有一盞昏黃的路燈,半夜經常聽見「搶錢了!」的呼救聲,緊接著是臨街人家一聲聲不耐煩的狗吠。
後來城市裡人多了繁華了,街邊小巷也有了明晃晃的路燈。其實即使沒有路燈,巷子里一挨著一家的開到後半夜的小飯鋪和通宵營業的麻將館也給人相當的安全感。
再後來就是到處都有的霓虹燈,以及現在的LED亮化工程,照的路上如同白晝,甚至比白晝還要多彩。KTV,飯店,超市,甚至大院和學校都披上彩裝。這絕對不是最好看的,在格調上絕對需要提高,但對於曾在漆黑巷子里提心弔膽走出來的人,當他孤身夜行在街上,看見五顏六色的亮化工程,你能感覺到這個城市沒有睡去,你能看清對面走來的人長什麼樣,這種安全感至少是很不錯的。在讀建築專業學生 以自己的視角提出一些個人觀點。
在看了這個問題以後,我的學姐與我分享了幾張重慶江北嘴的照片
不是很清楚 同時從其他答主的答案中我們能獲得的信息是 其中對於景觀建築的照明手法:全覆蓋、高飽和度鮮艷度、與周邊環境的高對比度、部分呼應式的照明關係。簡言情況即 青綠色,大紅色,亮紫色,騷粉色 的配色組合,很亮的主體建築與黑暗的對比。
倫敦橋沒用高飽和度的顏色 沒有全覆蓋
大本鐘沒有燈條
個人觀點認為 我們大部分照明手法都是雷同的,就像許許多多的其他設計面,國內你學我我抄你的普遍內因:
① 燈條照明省錢,亮,顏色多適合表達大部分的結構、影響住戶休息程度小。
② 大部分樓的結構頗於簡單,簡單不意味著內涵深刻,需要燈條強調其城市感。
③ 其他必要的合適公共照明不足,需要廉價的燈條彌補。
於是出現了如下的尋常景象。
作為友軍已經吃了不少槍子了。
有人認為好看,個人認為不好看,但是請注意,我們在這個問題探討的是:這樣做照明是否美觀,是否合理,而不是不好看就要全部去除,放棄進步,擁抱黑暗。
夜晚的光明是城市對於自然的勝利,人們也需要
夜晚的光照產生安全感和生活的滿足感。
但是,什麼事情都不能放棄進步。
觀察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許多優秀的照明源於對建築結構的合理表達,換個角度來說,在進行建築設計時,建築照明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當然了考慮與否是一點,考慮的層面深淺又是另一點:
結構如何適應照明?
建築照明該如何和諧的表達?
是否與周圍的環境產生了雜亂的衝突?
我雖為一介本科生,但是可以認定有許多設計者愧對這些問題。建築照明問題,很大的方面也來源於設計的不足。大概是成本原因吧,萬金油理由。(笑)
東京街頭的照明,很好的體現了其結構的同時有著舒服的視感。
我幾乎沒見過燈條
這張德國的建築也能很好的詮釋照明色彩和手法的問題。
如果不開燈的話,便沒有這種效果。
燈條是刻意的,我甚至懷疑這也是城市自卑心理的一種體現。
看城市大觀景色,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城市。
迪拜 Dubai
東京 Tokyo
上海 Shanghai
看到一個回答,說審美沒有高低,你還是人類么,hehe。
霓虹燈沒有錯,大部分錯在不懂或是不願意深究明暗,配色等原理。
如果想到什麼,以後再補充。
你不覺得國內這種風格非常的.....
賽博朋克
嗎 ?
很多答友都提到了大眾審美,本人深表贊同。題主所貼的照片,從配色上表現為明艷,撞色,強對比,深受中老年人群愛戴。想想看,一個地區的決策者,不也正是這個年齡段的人么?這種光污染式的設計,說不定正和他的胃口呢!
這麼魔性的設計,除了大樓燈飾,還出現在我們身邊很多地方,比如微信表情包。我前一陣子剛剛搞到了一個叫「中老年表情包」的東東,其配色方式和題主的大樓風格一脈相承。現在我已經被它的魅力所深深地吸引而不能自拔。這簡直就是父母領導聊天必備之神器啊!
前方高能:
太有才了,感覺自己萌萌噠~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沒有表情包辣
(ˊ???????????ˋ)?
《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範》JGJ/T 163-2008 :
3 基本規定 3.1 設計原則
3.1.1 城市夜景照明設計應符合城市夜景照明專項規劃的要求,並宜與工程設計同步進行。
3.1.2 城市夜景照明設計應以人為本,注重整體藝術效果,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創造舒適和諧的夜間光環境,併兼顧白天景觀的視覺效果。
3.1.3 照度、亮度及照明功率密度值應控制在本規範規定的範圍內。
3.1.4 應合理選擇照明光源、燈具和照明方式;應合理確定燈具安裝位置、照射角度和遮光措施,以避免光污染。
3.1.5 應慎重選擇彩色光。光色應與被照對象和所在區域的特徵相協調,不應與交通、航運等標識信號燈造成視覺上的混淆。
3.1.6 照明設施應根據環境條件和安裝方式採取相應的安全防範措施,並不得影響園林、
古建築等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
注意3.1.4[避免光污染]、3.1.5[慎用彩色光]條款。可惜這部設計規範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非國家標準[GB];又可惜規範編號中/T表明是推薦標準,可以選擇完全不執行;再可惜這部規範2009-05-01日才開始實施……
補充規範用詞說明以及本人的理解[以斜體和方括弧區分]給各位同學參考:
本規範用詞說明
1 為便於在執行本規範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引注:若違反將對公司、設計人員行政和經濟處罰]
正面詞採用「必須」;
反面詞採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引注:除非能駁倒專家組,否則不能違反]
正面詞採用「應」;
反面詞採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引注:各地執行情況各不相同,本市基本按2)執行]
正面詞採用「宜」;
反面詞採用「不宜」。
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採用「可」。
2 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時,寫法為「應按……執行」或「應符合……的要求(規定)」。
我個人感覺近年來建設燈火輝煌的夜景成了一個城市經濟水平發展的體現,甚至成為了一些在任領導的政績,連本人所在西部某偏遠小城市的主管城建副市長都張口閉口的亮化工程;有些甲方的審美會讓你重新認識慘不忍睹,比如某數萬平米的博物館,甲方看中的效果圖讓人以為是來到了天上人間……;本人做建築電氣設計強電專業,比較多的還是住宅辦公商業樓之類的,有一次被逼硬著頭皮去做某商業街的亮化,嗯,竣工驗收時再一次詮釋了真正的慘不忍睹。
綜上,政府的態度、開發商的要求、設計人員的不專業共同造就了這樣的悲劇。
但是也看到一些城市中出現了非常有藝術感的夜景照明設計,既簡約又與建築的用途、主題、周邊環境甚至城市歷史契合呼應,甚至能從中隱隱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氣息。應該看到這個領域正在發展與進步中,現在很多大學的本科都開設了照明工程專業,也許等他們成為業務骨幹後,上述的第3個問題就能解決了,期待1與2怎麼發展~
沒內透,亮化湊。而且國人的普遍審美還不高,認為這樣挺好看的,年齡越高几乎越這麼認為
火車經過某地時,浮誇的亮化…而車廂里大部分人都感嘆好看…
以下圖片都是倫敦和格拉斯哥聖誕期間街燈布置,轉自谷歌圖片搜索。
巴黎的Champs Elysees我就不貼了,網上能找到不少
發展階段問題,城市景觀是一步一步完善的,中國人審美並不天然比日本人差,我們差的是安心發展的時間。
如果當年中國的現代化沒有被打斷,現在這個問題應該會是日本人來問的。
我國也有很多城市景觀擺脫了廉價霓虹燈
這個是北京郊區的一個與地鐵站相連的TOD模式商業中心,景觀照明完全不比日本差。
以上是北京東三環附近的商務樓,景觀也是以自然內透為主,很少霓虹燈(轉自高樓迷論壇)。
中日各方面競爭早晚會回到歷史常態。
最後說一點離題的話
希望每一個看到這個答案的人,都能夠從自己做起同時也提醒身邊人,不要隨地吐痰!遵守交通規則、開車的話能夠禮讓行人…
我們的現代化不僅是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現代化,希望大家愛惜自己生活的地方。
群眾喜歡什麼,燈就長什麼樣子,知乎算老幾啊?
霓虹燈已經是淘汰技術了……你認為的霓虹燈應該大部分是鹵素燈或者LED
日本的例子很有意思,很多國人對大城市的燈紅酒綠的印象正好來自東京新宿和香港的霓虹閃爍
現在國內開始搞光亮工程,東京限電了……
在芭提雅
在上海參加的某個派對的霓虹燈元素
上海南京東路及外灘的霓虹燈廣告牌,這幾張來自百度圖片,因為作為本地人不太去這些地方拍照。
上海靜安寺夜景,圖片來自百度
沒有不好的元素,只有不會搭配組合的設計師。在上海 香港 日本等地都有很多的霓虹燈元素,大多充滿一種迷幻,又富有魅力的獨特感官感受。自然也有像題主說的有一些用得很糟糕的霓虹燈元素,比如一些萬達的樓,設計的實在是。。。一言難盡
在於誰做的和有沒有用心做啊。
一般這種集中規劃一次性批量上馬的都是政府的亮化工程嘛,那政府在招標的時候一般不都考慮到的是便宜,快速,好操作嘛,最後最重要的,管你啥方案領導來拍板啊,領導一句xxxx那方案就按他的來唄。
往往情況是,有關部門追求的方案不是誰好,而是誰便宜,那中標方案效果肯定就大打折扣咯。
另外其實霓虹燈勾邊的傳統真的是上個世紀就有的,只不過那時候是裝一線的燈泡而現在用的led罷了。
以我生活的城市為例,簡直是城市規劃災難,前陣子政府心血來潮要做城市亮化,ok初衷很不錯,但是最後出來的是什麼呢,因為要趕在一個啥日子前做完獻禮又不給太多預算,方案當然大快好省唄,做出來的東西清一色五彩漸變呼吸跑馬燈勾邊,連是歷史文物建築的古樸風格火車站都不放過!!!!這種方案看都看得出設計單位敷衍至極吧。還有一個例子,之前老城區全區建築立面改造,你能想像整個老城區幾乎所有房子立面都改造成了一模一樣的米黃色鋁板包牆嗎,就是那種滿大街全是政府大樓或者那種醫院大樓的感覺,為啥這麼敷衍啊,一個方案給所有樓用省錢啊。
再來一個例子,我的家鄉在南方,我們的古建築里有一種我們省特有的「貓弓背」雙曲封火牆,然而現在全國古建復原設計全特么都沾上了肆虐中國南方的徽派馬頭牆封火牆的瘟疫,導致現在說得好聽叫做復原古街風貌,不好聽就是全國各地不止現代建築連古建築都搞得和韓國的整容臉一樣,反正天下方案一大抄,這兒搬搬那畫畫放哪個城市都叫弘揚傳統啊(笑)。事實上這些建築常識不說外地設計單位,你本地的會不知道嗎?所以說有關單位真的有在用心做這些城市建設和設計嗎?還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已?
這種例子太多了,我家鄉的反正就是領導喜歡啥就按他的來,領導品味真的是個很要命的東西。
剛拍的,合肥經開區,一個商業廣場的外牆燈飾。
蝴蝶結,好像把自己打造成一件未開封的禮物。頓時對這家商場產生好感,喜歡這樣的創意。
所以,多給國內相關從業者一點時間吧,也並不是傳說的那麼不堪吧。
跑過很多地方,高樓大廈密集的地方,霓虹燈真的不多。。 led會多一點
反而澳門這種大黃燈才是最多的好吧。。不過人家需要營造一種燈紅酒綠不夜城的感覺。 而且國內用霓虹燈的,往往是那種場所,你懂的(除了廣州塔233333)需要醒目又隱晦,人家生意所需,就好像酒吧需要弄射燈搞得boom boom boom的
其實日本90年代的泡沫時期,也是霓虹燈到處都是呀。
就不能把大黃燈,霓虹燈當成是現代中國特色嗎? 好像香港的外牆招牌那樣,放中國又有人得吐槽了,這種招牌那麼low,那麼密,又容易掉下來。但是你去香港旅遊,你就會把它當成獨特的港味,香港文化。 去東南亞也有那種隨便一搭的鐵棚屋,木板招牌在賣水果,我們感覺是雜而熱鬧,人來人往的東南亞味。去日本,簡潔的燈光+廣告牌,你會感覺到muji似的日本味。 所以,你應該把滿大街的霓虹燈,大黃燈當作是現代中國味!
送分題,結果等了一個月也沒人答到點子上。
正確答案是——光污染沒有查處標準。
論據在這裡:治理光污染 法律尚空白 _ 報刊精選 _求是理論網
關於光污染防治的相關法律規定
光污染治理:現代城市的法律真空_網易新聞
個別地方出台了《xx市照明規範》《xx市照明管理辦法》這樣的文件,但基本上都屬於規勸指導性文件,毫無操作性,毫無意義。比如,光污染的如何定性?如何界定污染範圍?如何界定危害程度?懲處標準根據什麼來進行……
所以,建築外牆上各種 霓虹燈根本沒法管。
其實這也是科技發展速度遠遠高於立法速度的殘酷現實的寫照。當然,絕大部分領域的立法都會落後於實踐,只是光污染這個矛盾尤其顯得突出而已。事實上,噪音污染也是如此,但噪音污染還好一點,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提出了一個較為明確的管理辦法,但在實踐中,各地查處噪音污染的案件聊勝於無。
為什麼呢?取證難。基本上都是規勸教育為主。
其實霓虹燈算是過去式的光污染了,就是難看了點,但污染程度算是輕微的,現在鐳射燈廣告牌才是光污染、巨丑審美的先進代表
能亮瞎路人眼啊。現在環保、城管部門接到投訴一般都是規勸為主。
我在京都住了幾年,對京都地理比較熟悉,所以想拿京都來舉例。
我覺得:
首先是審美(這裡面既有國民性的問題,又有因為經濟水平、教養水平等培養熏陶出來的喜好問題。)
其次就是客觀上的政府規劃,這個真的非常重要,尤其對於歷史名城古城。
我不確定京都是不是對建築物外牆的霓虹燈樣式有規定,
但是尤其是京都市,對暴露在街道的建築物的外觀顏色、不同區域的樓高等方面的規定是非常嚴格的。
(圖片是網上找的,以及google街景,侵刪。)
我在京都的時候住在四條,所以先拿最熟悉的四條通來舉例。
四條通
兩旁的商店街,整齊劃一。
每個店牆上橫突出來的細長的灰底白字店名看板都是統一樣式(這個只有最後2個圖中稍微能夠看到些,抱歉。)
雖然遠看每棟樓高度等都不同,但是樓的顏色基本以灰、白、土黃色為主,
而且走在白色屋檐下的視角會覺得非常統一協調。
白天:
晚上:
麥當勞,
日本其他地方:大紅色的看板
京都:小小的棕色的看板(國際會館附近)
Hotto Motto
沒有找到圖片,和麥當勞的看板類似,京都市內不見鮮艷的顏色,以白色底色+棕色邊框線條取代。
UNIQLO優衣庫
日本其他地區:
京都:優衣庫一乘寺店,是棕色+白色的看板顏色(好像是棕色為主,京都以外來的日本人看到後都很驚訝)。
由於是2016年10月底新開的店,所以Google街景中還看不到,不好意思。
和食さと
日本其他地區:大紅色底色的招牌。
京都:白底紅字的招牌。
除此之外,還有大家熟悉的なか卯、松屋等等等等……
另外,倫敦這個大城市,所謂高大現代的建築也是集中在極少數的區域,
市區的很多地區(比如holborn站那邊),還是傳統風格的建築,
北邊西邊的2、3層民居也是風格統一。
我在英國學習的時間很短,知道的也比較有限。
也許京都很多建築物的建造歷史都不如中國很多名城久、文化也不如很多名城深厚,
但是京都人喜愛乾淨整潔的性格,讓他們把這個城市規劃建設的非常美麗。
國內很多城市也許還停留在盲目追求視覺上的現代化的階段,反而使晝夜景觀變得雜亂無章。
如果在發展的過程中,在景觀美化方面下一些功夫,相信城市就會更加美好了!
如有錯誤之處,請各位雅正。
鑒於評論區有些人g點長在體外,解釋一下:
我只是調侃一下,並不是說設計師就該背全部的鍋。。。其實主要原因大家也知道,就不說了。
但是強調一下,這個問題,最沒有鍋的就是民眾了。
從一個建築的設計和使用,民眾沒有發言權,建築就是在資本的裹挾下從圖紙到實體里打轉而已。
你要說甲方迎合大眾的低審美訴求,設計師迎合甲方,所以才出現這種低質量的裝飾。
請問你聽說過中國人愛吃火鍋導致日本校服漲價的故事嗎?
舉個例子,買一個房子。有一個位置靠近地鐵的學區房但是戶型和設計都很差,有一個設計的很好但是交通不便不在學區,你買哪個?反正我買第一個。
很多時候建築設計的好壞,根本無法影響民眾的消費決策,你總不能要求民眾因為這家超市立面設計的醜陋就不去那裡買東西吧?大家去這家超市消費,也只是因為這家超市東西便宜,但不代表大家認為這個超市設計的好吧?
在當下,民眾無法對建築設計進行干預,也無法對建築設計的好壞進行有效的評論。那麼為什麼這個鍋要民眾的審美來背???
。。。。。。。。分割線。。。。。。。。。
哦,這是因為中國古建屋頂形式好看,所以很多古建景點喜歡這麼設計燈光。
比如黃鶴樓,我覺得還蠻好看的吧。
所以,
這一招就被用濫了。。。成為了很具有中國特色的燈光裝飾。
如果你想看好看的城市夜景,也有啊:
海河夜景
所以原因很簡單啊:人家用心設計了唄。非要扯到什麼國民審美素養上面幹嘛呢?
所以大家還是罵罵設計師吧,別罵民眾了,沒多少人喜歡閃瞎眼的霓虹燈,說的好像中國人民智未開一樣,
這個鍋我們背了好的吧。。。
聽來的故事:國內某二線城市,先前規劃設計了一排高樓,都快動工了,新來領導覺得一樣高不好看,於是重新設計,成了高低錯落的樣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題主和這個領導是很相似的。
霓虹燈最多是視覺污染,才不是什麼光污染。
推薦閱讀:
※北京為什麼不能建更多高密度的高樓?
※明朝首都北京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怎麼才能裝成看起來像城裡人的樣子?
※街頭塗鴉是如何選擇時間地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