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豆瓣電影的訪問量能遠勝時光網?

最明顯的是訪問量,其他的暫不談


時光網是電影網站,豆瓣電影是電影社區,兩者定位不同。

至於訪問量差異,我們可以理解為大部分人在網上主要是討論電影和看別人討論電影,以獲得在觀影之前的口碑評價以及觀影之後的情感抒發,所以針對性更強的豆瓣就更受親睞。


下面說些兩者之間的優缺點對比。

1.時光在資訊這個環節完勝豆瓣,當然這也是時光的賣點。

2.豆瓣作為社區在用戶互動上更勝一籌。

3.時光的評分體系更為科學,豆瓣奇葩的5分制感覺是為了不同而不同,當然柱狀圖還是蠻好的。

4.時光在影片資料上做得更好,尤其是在演職人員、幕後花絮兩大環節。

5.豆瓣更好的用戶編輯體系使其在圖片資料上做的更好,時光的圖片評論不能真讓人捉急。

6.豆瓣短評在長文之前的安排更符合閱讀習慣。

7.豆瓣長文插多媒體不能讓人討厭。

8.豆瓣的頁面結構設計更簡約,廣告右置乃業界良心。

9在劇集方面豆瓣的分季處理(已有快速通道)和時光的合一處理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1.定位:豆瓣剛出來的時候以電影、讀書、音樂三個關鍵詞為基準,準確定位了文藝青年——這一受眾形象,即熱衷群體抱團,熱衷文藝風片,熱衷潮流,熱衷「有深度的片」而且一定要說出來好像只有自己知道這深度。但時光網更像是電影發燒友用的地方。有新聞報導、有幕後花絮,有資料庫,影片相比更專業化。這也是其實很多人評價豆瓣電影評分和時光評分有時候會有誤差的原因。相比起來,文藝青年的群體應該大於電影發燒友群體。
2.粘性:豆瓣從打響知名度之後一直做的是社交。時光網更偏向於個人閱讀。如果我看了電影,我傾向於在豆瓣標註、評論——有更多朋友群看到,在時光我更傾向於只看評論。久而久之,就會更傾向於只用豆瓣。
3.界面設計:豆瓣界面清爽,簡潔,廣告一致靠右。時光網的界面——貌似國內很多院線的官方網站都是差不多的設計。界面太花,同時內容欄中部被動態廣告切割。
4.搜索便捷:百度搜索一部電影,顯示第一位百度百科(如果該電影有百度百科),豆瓣的鏈接必定排在前三。時光網,可能在第一頁都找不到。
5.延展性:豆瓣中電影條目下都會有「喜歡這部電影的人也喜歡」,個人頁面「豆瓣猜」,這些基於精確演算法(記得有文章說豆瓣在這方面演算法的技術是全國領先)得到的結果更符合受眾口味。時光網也有「關注此影片的會員還關注」,但兩者推薦的電影是不同的。分別看看,哪個對於你更有吸引力?同時,兩者都有影片專輯,但強烈懷疑豆瓣好的影片為專人運營,時光網的則為網友自製。
6.商業化:豆瓣一開始並不是以當季熱映大片作為賣點的,時光很早就引入商業化(買票模式),可是我剛接觸豆瓣的時候我們村裡的電影院只會放黃色電影,那時候我上豆瓣,標記從盜版DVD看的電影,看影評。而不會在時光上看影訊、檔期、購票——那些對我來說都太遠了。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時光網太難看……


內容型的產品成長的關鍵點:
1. 內容為王
2. SEO (利用搜索引擎成長)

內容:豆瓣初期的影評和Mtime相比更可讀易懂。美國文化之所以在全球占統治地位,乃至歐洲向它投降,正是因為它的通俗性,娛樂性,科學性。豆瓣相比也如此。

SEO: 豆瓣的網頁結構,排版,布局,標籤等針對搜索引擎做極好的優化,我所看到的國內優化最好的網站。

從生態的角度來看,搜索引擎就是太陽,豆瓣充分張開每一片葉接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一旦領先,Mtime即便想學,也在豆瓣茂密枝下,接收那零星點點陽光,也難以長成參天大樹


因為上豆瓣網是比較能證明我是文藝青年的證據,但是上時光網只能證明我比較愛看電影。。。。


你想看電影了,又不想浪費時間看一部爛片,怎麼辦?上百度查下唄。隨便找4部電影看看搜索結果。
1、《讓子彈飛》

2、《環太平洋》

3、《搏擊俱樂部》

4、《小時代2》

發現了嗎?熱映的影片,搜索結果一般時光網排名靠前。但是,他提供的是影院資訊,我去電影院的話直接上團購網站了,上你妹的時光啊,跳過。
已過上映期的電影,搜索結果豆瓣靠前,緊挨百度百科下邊。一般人只看前幾個鏈接,後邊的不會打開。
而每天上映的影片就那麼幾部,網民每天百度的影片可就不計其數了,所以,豆瓣完勝。
不知道你有沒有百度百科的訪問量,如果百科的訪問量高於時光,可以更好地證明我的分析是正確的。


時光網比作一家電影院的話,豆瓣就是一家有電影院的shopping mall。
出了電影,豆瓣還有讀書、音樂、社交、活動,現在還有商品、東西和app什麼的。。


因為豆瓣沒有軟文,就是這麼簡單!至少豆瓣自己沒有發軟文,電影網站的評價體系的公正性永遠是最重要的,別的都是扯淡。


其實剛開始上時光網的時候 時光網社區一點兒都不比豆瓣差 隨便一部還有些點的電影 能寫出好文來的都不少 責任在時光網自己 記得有一次改版之後 強化了新聞 弱化了社區 導致大批有深度的 寫得一手好影評的網友出走 又不知從哪裡冒出了無數殭屍粉 妄圖填補社區空虛

對豆瓣真是又愛又恨 作為中國最大的所謂文藝青年聚集地 豆瓣很多方面做得很好 但也就是因為「最大」這兩個字 就魚龍混雜了 很多人以打壓別人的審美品味為己任 來顯示自己的欣賞水平 普通話叫做裝逼 一部分裝逼犯 動不動就上綱上線 自以為是 可以百度《即使變成甲殼蟲卡夫卡還是進不去城堡》補充姿勢。


綜合商場里的飯館,和獨棟的飯館店面,哪個客流量大?

如果口味差不多就沒必要逛一半再出去吃了吧。


時光頁面太難看了


簡單點兒的原因就是那次封網和改版。我原來很喜歡時光,我再也沒找到過合乎我那個年紀那段時間中更貼和我的網站,時光是一個。但只是以前的時光。

以前那時候評論電影牛逼的,小組裡各種風格的,百花齊放啪啪啪好么!我把那兒當樹洞第二個家好么!後來封網我有多心疼多不習慣,戒斷期簡直要了命。結果盼星星盼月亮一年多回來了卻變成了這個樣子,我一個人驚呆了,因為那時候我身邊就我在時光上,很好的滿足了我的安全感,沒有煩人的小夥伴。

真心不是豆瓣是社區的原因我覺得。時光以前大家的互動不要太好。帖子里音樂圖文什麼都好。po主風格一目了然。豆瓣雖然我現在習慣了,但在我心裡還是弱一些。


時光打分可以在上映前就打期待分,以至於所有新片的分都奇高。2010年就向站方反映過,回答我說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馬上就改。結果到今天還是這樣,可見執行力。估計心思都用在廣告和購票分成上了。


剛註冊時光網的時候還能在首頁看到自己的頭像,感覺很新鮮。加了幾個小組去的也都很勤,問題回答得好的話管理員還給你加3分,積分可以換無水印的大海報,高清無碼的大海報!看圖猜電影也答了很多題,反正那時人少排名蹭蹭的上去很快(無論什麼大家都喜歡看排名)。再後來時光網改版加了商業內容,一開始還是蠻擔心時光網會不會從此烏煙瘴氣昧著良心做宣傳,但除了版面加長,其他都還OK,內容豐富了許多,甚至覺得有些電影推廣做的很酷炫。喜歡看明星街拍八卦、時尚大片、電影幕後製作花絮等。習慣看時光網的評分。開始會在時光網買電影票。特地去看了一下豆瓣電影,似乎沒有電影資訊,加上豆瓣的文藝標籤,完全不想融入的模式。所以,題主,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豆瓣電影的訪問量遠勝於時光網。


作為一個大學生業餘觀影者,去豆瓣是因為很方便,評分評價都挺全,比如和同學說到最近的電影要不要去看,稍微看一下豆瓣基本都可以結案了。。。。可能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業餘。


公正性。在水軍當道的互聯網裡,豆瓣電影是一股清流。這是豆瓣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別的網站,出於盈利考慮,總或多或少地摻雜水份。


平時兩個都會用


用戶基數更大。

所謂的贏在了起跑線吧。


支持樓上 宣傳力度不夠呀


一個是社交向,一個是媒體向


推薦閱讀:

如何增加 Instagram 的粉絲?
如何評價韓國視頻社交app「SNOW」?
你希望有一款什麼樣子的社交 App?
聊天時經常說「我去洗個澡,一會兒再聊」的女生考慮過男人的感受嗎?
北大的學生是否比其他高校的學生更樂意在自己的網路 ID 中使用校名簡稱?

TAG:社交網路 | 豆瓣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