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遇到不治之症怎麼辦?

假如,我是說假如,有天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比如癌症,白血病什麼的,而自己家庭是普通家庭,無法承擔巨額醫療費用,自己不想這麼早就死去,但是也不想讓父母砸鍋賣鐵為自己治病,因為明知道已經治不好了,父母也操勞了大半輩子,不想讓他們承受如此大的負擔。請問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抉擇?是安樂死還是讓家人砸鍋賣鐵為自己治病?因為網上看了太多這種情況,想到了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應當如何。


從醫多年,這樣的事情見得太多太多了,大環境無法改變,我只能儘可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減輕患者痛苦,減少患病家庭的負擔,有時候很無奈,但我能做到的也就是這些,只希望有一天國家的醫療改革走入正軌。有些跑題了。謝邀。


由於我國人口逐漸進入老年化和現代生活習慣、環境污染等多種原因,癌症已經開始影響到越來越多的家庭。但是因為缺乏科普知識,很多人(包括大多數非腫瘤領域的醫生)對癌症的基本認知存在很多問題,有些甚至是非常錯誤的。關於癌症目前的診療現狀,了解如下四點癌症的基本診療知識可能對大家是有幫助的。

首先,不同癌症診療和預後(患癌治療後的生存時間)差別是非常大的,並且同一種癌症(如都是肺癌)不同期別治療方式/花費/預後也是不一樣的。這兩個癌症的基本事實一定要記住。這裡的不同癌症指的是不同病理類型。就算是題主說到的白血病,不同類型不同期別差別也是非常大的,很多白血病是可以治癒的,很多白血病是可以治癒的,很多白血病是可以治癒的!(重要事情多講幾遍)白血病知曉率這麼高,是不是受日本韓國和國內電視劇的毒害啊!電視電影出於情節需要,白血病患者結局都是悲劇,但是人生不是演戲啊,千萬不要入戲太深。

第二,癌症的診療非常複雜,我國癌症診療規範化程度很差,城鄉差異也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和家屬是否在充分了解相關醫療信息的情況做出了正確的醫療抉擇,對患者的診療/花費/預後的影響也非常大;患者是否接受了高質量規範化的診療,對於癌症治療所有的花費和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癌症5年生存率是用來評估一個地區癌症治療水平的金標準,我國癌症診療水平城鄉差異巨大,根據我國目前最大規模的癌症生存率統計數據,即曾紅梅等人2014年發布的癌症生存統計:我國2003-2005年診斷出來的癌症患者,5年總生存為30.9%(可簡單認為所有的癌症患者中,30.9%的患者可以活過5年),其中我國城市癌症患者5年總生存為39.5%,鄉鎮癌症患者5年總生存為21.8%。實際上的城鄉差距應該比這個要大得多,因為這次調研中城市樣本選取的是北京、遼寧大連和廣東中山。而鄉鎮樣本選取的絕大部分則是經濟條件很好(相對醫療投入和醫療水平也高)的江蘇浙江等地,完全不能代表鄉鎮的平均水平,鄉鎮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應該是遠低於21.8%。

調研選取的城市和鄉鎮樣本,紅色為城市樣本,黑色為鄉鎮。

癌症的治療(外科手術、放療和化療)都不可逆,一步錯步步錯。低質量的癌症治療或過度治療,會極大降低患者生存,花費反而可能急劇上升。有條件儘可能接受高質量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是在1)確診環節,主要是明確病理。腫瘤病理診斷為什麼重要?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病理會診?2)確診後制定整體治療策略的環節,3)放療和外科手術這兩個醫療質量和醫生及團隊經驗和水平高度相關的環節。例如:類似病情的放療,放療醫生水平低,給出的劑量比規範化要求劑量低10Gy的話,腫瘤局部控制率會降低30%-40%,甚至極有可能治療是完全失敗的。花多少錢都補救不過來。

第三,雖然我們目前還不能治癒所有的癌症,但人類幾乎傾注了我們所有的最新的科技在癌症的診斷和治療上,治療水平和患者5年生存率一直在上升。不要以為患了癌症(晚期)就只能活兩三個月了,所以還不如不治了。有些癌症例如乳腺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就算是晚期,治癒的可能性也還是很大的。

也不要以為放化療副作用很大,就認為癌症晚期放化療是遭罪,還不如不治療。化療很多副作用都是可以管理的,放療副作用大都局限在治療部位的局部,高質量的放療的副作用,患者一般都可以耐受。只要晚期患者從治療中的獲益大於風險,放化療就是有價值的。晚期患者也是需要接受姑息性放化療(甚至手術)來緩解各種癥狀的(如疼痛等)。

電視劇里的癌症晚期患者,雖然結局悲劇,但是各種攝影攝像技術處理加上演員的高顏值,連咯血都拍得很唯美,可是現實生活中晚期癌症的疼痛梗阻等癥狀和唯美是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的,如果不治療光等死真的是會讓人生不如死的。切記,人生不是演戲,不要受電視劇和各類小說的毒害入戲太深。

另外,目前在我國主動安樂死是犯法的,被動安樂死(即醫生不予以積極搶救)也是充滿爭議的,醫生不一定會配合以免有任何糾紛。美國等地實施安樂死也是有很多先決條件的。題主認為「患了癌症就去安樂死」的想法可能也是受到電視電影毒害太深。但生活它真不是電視劇啊!

第四,癌症的診療費用是很高,我們也一直抱怨政府抱怨中國的醫療。但是如果有醫保,很多癌症的治療醫保報銷的比例還是蠻高的。現在一些比較貴的靶向藥物也進入醫保了。所以只要有醫保,儘可能了解癌症規範化診療的信息,不自己瞎折騰隨意被神醫偏方騙,不被醫生瞎折騰,盡量把錢花在刀刃上,癌症的花銷也不像大家想的那麼不可承受。一些有醫保的老年患者,子女不在身邊,搞不清楚醫保報銷的事情,怕給孩子增加負擔,就主動放棄治療了,這是非常令人惋惜和心痛的。沒有醫保確實會很麻煩,開銷很大。

例如:放療的費用大概在3-5萬(姑息放療可能只要幾千),各地醫保可以報銷約70%左右,自費部分在一萬左右。化療的話,國產藥物一輪幾千塊,報銷比例和放療差不多,幾輪化療自費部分可能不到一萬。

其實,1)鑒於癌症花銷比較大,2)坑比較多(患者總是不明白為什麼醫生讓我做這個檢查,那個治療的),3)低質量的治療可能導致很快癌症複發甚至治療根本就是失敗的,4)幾乎所有治療是不可逆的,補救基本沒可能。所以癌症的花費應該本著的原則是:把錢花在刀刃上提高療效,而不是一味省錢;同時避免花冤枉錢。這包括把錢花在癌症確診上,花在儘可能去北上廣或省城接受高治療的診斷和治療上,把錢花在獲得醫療第二意見上等。從我們的經驗來看,癌症治療錢是不能少的,但是活的長活的好的癌症患者,最主要是他們和家屬做出了明智的醫療決策。類似病情患者,患者活的時間和生活質量和患者以及家屬腦子有多清楚高度相關。

有個患者家裡有7家上市公司,但是因為一開始接受了外科手術,而這種治療方式顯然不適合她,手術後每況愈下,後來家屬找到我們後,儘管我們從日本請了最好的日本醫生和國內醫生一起到患者家中多次會診,帶來了最先進的藥物,也就是延長了8個月的生命而已。

另外給不是普通家庭的患者提2個醒:

第一,強烈不建議癌症患者就醫的時候炫富,這樣做就是自己給自己挖坑。醫生醫德要是沒問題,你這樣做他也沒辦法進一步提升醫療質量了(態度會不會更好不知道,但是態度不能給你治病);醫生醫德要是有問題,那你就慘了。至於醫術,你擺上一屋子錢也不能提升醫生的醫術啊。

第二,癌症治療不要盲目追求最好,所有治療(包括癌症),首選是對症治療,在對症的基礎上再看有沒有進一步提高改善療效和副作用的空間。例如:你一個早期肺癌跟著瞎參合什麼基因檢測、靶向治療,各種免疫治療幹什麼呢?瞎糟踐錢沒關係,可身體它是經不住糟踐的啊。正面例子:例如,只有確實有放療的適應徵,我們才需要再來看,質子重離子放療是不是療效更好、副作用更好;如果有放療適應徵但質子重離子不適合,您接受高質量光子放療一樣挺好的。

對癌症患者和患者家庭來講,不管做出什麼決定(包括決定不接受治療)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不管做出什麼樣的結論,基本的前提應該是:決定的做出是在充分了解癌症以及診療信息的情況下做出的,否則可能會有太多的遺憾、後悔和內疚,也可能白花很多冤枉錢,讓患者和家屬白遭很多罪。

**************************************************************************************************************

那麼普通家庭對於不治之症例如癌症,到底該怎麼辦?給出幾個基本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一個建議:防重於治。從可行的角度來講,這包括癌症的預防和篩查,加一個最近回答問題的傳送門吧,SFHZ:年輕人如何預防和及時發現癌症?

1、注射一些疫苗預防癌症,一些癌症的原因和病毒感染關係非常大。例如9-26歲的男女接受宮頸癌疫苗的注射,能極大程度的預防宮頸癌;例如接受乙型肝炎疫苗預防乙肝後肝硬化肝癌等。

2、調整和改變生活習慣,尤其是戒煙。其他生活習慣包括維持正常的體重,適度飲酒,適度的運動,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少吃腌制食物等等。

3、如果家族中曾有多人患上癌症,尤其多位成員都是在較為年輕的時候患上癌症,要評估是否有家族遺傳的可能性。這種家庭的比例不高,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但是有家族遺傳的要很早就開始篩查,並且如有必要,可能要做預防性的治療。了解詳細信息可閱讀文章癌症會遺傳嗎?。

4、及時、規律的以正確的方式讓家庭成員接受癌症篩查。例如:55歲開始(或更早)每年接受低劑量CT篩查早期肺癌,乳腺的鉬靶檢查,宮頸塗片篩查宮頸癌等。至於1萬左右的PETCT來篩查癌症,咱還是勇敢果決的say No吧!那是一些醫院、體檢機構和黑心中介為了賺錢來坑害人的,咱什麼家庭都不該去湊那個熱鬧。一套相關檢查做下來也不貴,加上心腦血管的檢查,平均每年每人預計2000左右吧。民營體檢機構的PET篩查套餐,以及腫瘤標誌物篩查癌症之類就算了吧,全是坑爹貨。

做到以上這些就能保證我們不患上癌症嗎?很遺憾,並不能!人類對於導致癌症的具體原因並沒有弄的一清二楚,很多癌症目前也並沒有有效的篩查手段,已有的癌症篩查手段也並不完美。但是做到上述這些會降低我們患癌症的幾率,和/或者能在癌症的早期發現癌症,此時治癒率最高,花費也相對少。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麻煩,結果又沒保障。但沒辦法,理性只能讓我們做出最好的決定,不能保證最好的結果;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理性的決定是最好的決定。

第二個建議:未雨綢繆。如果沒有基本的醫保或農保的話,可能還是要想辦法加入或補上。至於商保,個人價值觀,對風險的偏好程度的不同,以及經濟能力的不同,不同的險種都會有很大的差異。因人而異,量力而行,不是必須。也有一些人寧願把每年花幾千來體檢和篩查,而不是商保上。

第三個建議:關注癌症的早期癥狀,及時就醫,不要大意。大部分時候這些癥狀都不是癌症引起的,但是保持警惕及時就醫說不定真的能救自己一條命的。癌症早期癥狀和體征可閱讀文章了解癌症的猙獰面目:癥狀和體征。

第四個建議:如果患上癌症,或疑似癌症,盡量獲得高質量規範化診斷和治療。癌症醫療具有其他醫療領域沒有的特點:1)癌症種類繁多,可能是迄今最複雜的疾病了;2)診斷和治療複雜,醫患信息不對稱度極高,不同醫院醫生診療水平差異巨大,患者和家屬經常聽到不同醫生對治療的不同說法而一臉懵圈,不知道下一步治療該如何選擇;3)癌症診斷和治療花費巨大,油水很厚,「要想富治瘤子」說的就是腫瘤醫療;4)癌症治療就算是正規醫院的治療,很多利益環節都存在著各腫瘤科室相爭相殺的情況,隨便舉兩個例子:外科醫生、放療醫生、化療醫生都可以提供患者藥物治療;也都可以建議患者做基因檢測,其中的利益不需要多說了吧;5)癌症患者和家屬求生心切,很多時候真的是「用生命尋找希望」,魏則西應該是大家最熟知的例子了。癌症領域診斷和治療的不規範和不正規遠不是其他醫療領域可以比擬的。

但是所有癌症的治療都是不可逆的,「一步錯,步步錯」形容癌症治療是一點都不誇張的。鑒於上述背景,對癌症具體就醫的一些建議如下。

1、 學習一些癌症、診斷和治療的基本知識:這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腫瘤健康素養(Health Literacy),具備常識和判斷力來更好的做出醫療抉擇,不是為了和醫生辯論:我覺得我的疾病應該怎樣治療。這一方面是為了避開別人(包括部分腫瘤醫生/醫托/各類騙子等)挖的大坑,比如在患者剛診斷出癌症,全家人焦急無措的時候,有些醫生會對癌症患者表現出各種熱切的關愛。另一方面糾正一些錯誤的認識,避免自己給自己挖坑。比如:有些患者家屬認為治療癌症只有開刀這一個治療方式,就算有醫生說不能開刀,他們非要認為是這個外科醫生水平有問題,於是找其他醫生塞錢讓人家開刀。

2、 如有條件,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就醫的醫院推薦順序如下,推薦度依次遞減:北上廣就診(尤其專科腫瘤醫院)--&>本省的專科腫瘤醫院--&>當地專科腫瘤醫院或大型三甲。如果不能做到,那麼可以先在這些醫院確診以及獲得治療方案後,再回當地接受治療的實施。癌症不同醫院診斷和治療水平的差別之大,是絕大多數人不能想像的。專科腫瘤醫院和綜合醫院治療癌症患者的差別,也不是大多數人可以想像的。

其實很多情況下,北上廣的診斷和治療費用不見得比其他地方更貴(醫保比例可能會略有下降),當然外地患者需要支付差旅住宿費,陪護也不方便,當然治療質量的差距可以彌補。例如很多離上海近的江浙的患者,各方面條件(經濟、意識、人員陪護等)都具備的是是全部診斷和治療都在上海完成;條件略差一點的是關鍵性的診斷和治療(手術和/或放療)在上海完成,獲得化療意見之後回家接受藥物治療;再差一點的就是到上海明確診斷並獲得治療方案(需要接受哪些治療,按什麼順序,化療幾輪?)之後回家接受治療,也有江浙患者是壓根不到上海的,就近去杭州或南京。

3、癌症治療取得進展是因為多學科(外科、放療和內科治療)綜合治療的結果。如有條件,即使是在北上廣就醫,在開始任何治療之前儘可能獲得不同學科腫瘤醫生的意見(即多學科會診意見),這包括外科醫生、放療醫生和內科醫生。腫瘤不同科室的醫生按照指南的要求是應該相愛的(齊心協力一起治療癌症患者),但是因為利益,因為不同專業背景及其他原因,各科醫生相殺更多一點,尤其是非專科腫瘤醫院之外的醫生。確保你們了解了充分的信息,然後做出決定。

什麼叫多學科會診意見呢?先給大家看知乎上的一個例子,問題截圖如下,問題鏈接:要不要放療? 如果在開始手術治療之前(或手術病理確認之後)患者和家屬都知道接下來接受什麼治療--是否需要放化療以及內分泌治療,應該按照什麼樣的順利來執行?--對患者和家屬會帶來極大的影響,早些知道各方面都心理有數,這包括家人照顧的時間安排,患者的病假安排(放療期間是有可能上班的,我們不能總認為一患上癌症,我們的生活工作全部都得放棄,這要看癌症類型和分期的,但是病假是有限的),治療費用的準備,是否回家治療等等。

我們常說的多學科或者制定治療策略其實就是了解治療的全局觀,就像打仗之前我們要制定策略一樣的:先攻哪座城池(先手術),再攻哪座城池(化療)......最後是哪座城池(放療);然後我們再來看軍需糧草如何配合,每座城池如何攻打等等其他問題。如果打仗之前沒有制定這些策略,或者很隨意安排,那打勝仗的機會幾乎是沒有的,全軍覆沒分分鐘的事情。對癌症治療也是一樣的,很多時候也許不需要三大癌症治療手段一股腦上,但是我們需要了解多學科的意見來確認:確實需要或不需要這個治療,如何安排具體治療等。這不僅僅是最大化患者的生存利益,從各方面來講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和控制感,這會讓和癌症作鬥爭的患者和全家很大的安全感。「要不要放療」里問題的題主一家估計是有點崩潰的:醫生這時候居然說建議放療!為什麼之前沒講?這是因為病情惡化還是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本來就是這樣為什麼不提前通知我們(8周期的化療可是半年的時間啊),便於我們做各種安排?

4、 如果對診斷或治療方案有異議,或者疾病比較少見,或者想要獲得更好的方案或做出更踏實的選擇,可以獲得多個醫生的知識和建議來確認診斷和評估治療方案。這就是所謂的醫療第二意見。

徵求主治醫生之外其他醫生的腫瘤診療意見是很普遍的做法。它可以幫助患者/家屬對所做的醫療決策感到更篤定和更放心。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儘管醫療規範化程度非常高,也都是建議甚至鼓勵患者接受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當前主治醫生之外的意見),強調這是患者天然的權利。但是國內大家都不說,醫學界不講,醫生之間也不提,很多患者不明白這個明確的概念,但是通過在各個不同醫院不斷門診奔波,在身體力行的踐行這個理念,但是經常不得法,費用花銷大、效率非常低、獲得不同意見後也不知道為什麼醫生意見不一致,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抉擇。家屬可以自行在多個科室多個醫院之間尋求意見,也可以委託向我們等專業的機構尋求第二意見,所有決定都是對成本、專業性和便利性多方面綜合考量後做出。

患者/家屬可以出於很多方面的原因尋求第二意見,從而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第二意見可以幫助患者/家屬提供以下信息:

  • 確認診斷
  • 獲得更多關於癌症類型、分期、治療方案、副作用等的更多細節
  • 獲得來自不同學科的專家的觀點,如內科醫生、放療醫生和外科醫生等。
  • 獲得其他的治療意見:提供第二意見的醫生可能會修正最初的診斷或者提出了不同的治療意見

5、 選擇腫瘤專家的建議:年富力強的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當然這些人裡面到底選誰也是只有內行人才知道。但退休了返聘的專家或者70多歲的老專家,您還是離得越遠越好吧。這些老專家經常是特需門診,名氣大,門診費高,但絕大部分臨床水平落伍或退化,講講課教育醫生和患者沒問題,看病治療可說是超級坑爹了。有些醫院(尤其是競爭激烈的北京,上海尚未聽患者講過)為了留住癌症患者,請70多歲老外科專家會診開刀,簡直讓人無語,一是年老體力不濟,二是這些老專家很可能壓根兒沒有時間和精力搞明白最近這些年癌症治療的進展。上海曾經有個舌癌患者諮詢我們,他最早是在上海九院開的刀,找的是老專家,術後老專家沒和他說輔助放療的事情,他也不知道要接受放療。一段時間後複發了,他再去九院就診,這次就診過程中,有個年輕醫生說他應該接受放療,他一開始還不相信,以為這個醫生胡說。後來多方諮詢,確認了確實在第一次術後是應該接受輔助放療的,但是給他做手術的老專家估計沒有與時俱進吧,沒提這種治療手段。他也壓根不知道需要尋求外科、放療、內科不同醫生的醫療建議,造成這樣的悲劇。

6、 腫瘤就醫慎選部隊醫院和民營醫院:坦白說,這個說法確實是不夠客觀的,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之嫌,但是患者除非非常走運或火眼金睛才能在這兩類醫院中做較好的識別,性命攸關還是省點力氣吧。再說正規三甲醫院能提供所有部隊醫院和民營醫院提供的正規治療。反而是不正規的治療,一般只有部隊醫院和民營醫院才有。至於目前三甲醫院託管/合作的民營醫院,你們自己判斷,最近銀川爆出的新聞大家可以看看。

部隊醫院的管理與一般地方醫院不同,不受當地衛計委直接管轄,地方政府有時拿它們也沒有辦法。部隊醫院的醫生心態也和其他三甲醫院醫生心態不一樣,對經濟的考慮更為急迫。

中國的民營醫院到現在,絕大部分都還是又可憐又可恨。除了門檻低的不想弄的領域,例如口腔、婦幼和醫美。至於利潤高門檻高老百姓性命攸關的腫瘤領域,民營資本一點優勢都沒有,地方政府政策一變民營資本就歇菜,這逼的他們能營業的時候異常的瘋狂,畢竟資本是要回報的。上海某擬建的民營質子中心,上海政府現在就要求他們停工兩年再說,兩年黃花菜都涼了,一個質子中心的投資是以十億級的人民幣來計算的。你們想想看,在這種不確定和恐慌中,資本還是要求高回報,那民營醫院還不是能誆的時候死命框,能騙的時候死命騙;東邊被停了,那就西邊加倍的騙唄。

7、 諮詢專科腫瘤醫生,而不是其他醫生或熟人之類的。隔行如隔山,非腫瘤醫生懂腫瘤懂得很少,即便懂的也都是老舊的信息,諮詢他們,他們不會說自己不懂,但給出的意見極有可能會造成誤導。

第五個建議:在顧及癌症生存的基礎上,要儘力同時兼顧患者長期的生活質量,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發育、智力影響,育齡男女的生育能力,盆腔部位一些治療對性功能的影響等。目前這方面我國整體上做的很差,醫學界的主要觀點還是:癌症患者能活下來就已經不錯了。但是癌症的長期副作用對生活質量影響是很大的,患者和家屬要提早了解,並在經濟條件和各方面可及的情況下選擇長期副作用小的治療。例如兒童可以選擇質子放療,例如育齡男女可以選擇在開始任何癌症治療前冷凍精子、卵子或胚胎,例如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以選擇積極監視而不是接受手術或放療。


如何保留男性癌症患者的生育功能?答案全在這裡了

第六個建議:如果癌症實在到了不可控制,醫生無法可醫的情況下,家屬要懂得放手。儘早讓患者接受臨終關懷,完成未竟的心愿和未竟的事宜。雖然做出這個決定很難,但是這時候這是讓患者和家屬身心各自兩寬最好的選擇。相關文章可參考,癌症患者的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篇章一:理解患者的情緒 ;癌症患者的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篇章二:相關事宜的規劃及安排 ;癌症患者的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篇章三:如何照顧臨終前的患者。

第七個建議:在做出醫療決策的時候不要有過度的聚焦偏差,保持開放的心態,相信人的適應力。這話說的直接粗暴一點就是:人都是想要活的,這是人的本能。有時一些醫療抉擇讓我們面臨兩難:例如一些癌症患者醫生就算努力也還是保肛保不下來,要想活下來就得造瘺。很多患者一開始是不能接受的,因為聚焦偏差讓他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保肛沒保下來的痛苦中,人生再也沒有其他樂趣了:讓我接受造瘺還不如死了算了。但是研究表明,絕大多數造瘺的患者到後來並不把這個當成多大的事情,因為活下來以後生活中有很多其他美好的事情轉移了他們的注意力。所以家屬這時候腦子要清醒,要知道如何和患者溝通。

第八個建議:不要相信偏方、奇蹟、神醫神葯之類的。如果是鐵杆中醫粉,把中醫定位成癌症的輔助治療未嘗不可,而不是主要治療手段,並在獲得主治醫生的同意後再用中藥調理胃口之類的,否則有可能干擾放化療的效果。

參考:Hongmei Zeng et al,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2003–2005: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t. J. Cancer, DOI:10.1002/ijc.29227

祝各位順利,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再收藏^_^,謝謝!

----更多文章請到尚方慧診講腫瘤 - 知乎專欄;更多回答請看知乎用戶

----關注微信公眾號(sfhz-patient)獲得更多腫瘤專業資訊和國內外腫瘤就醫深度見解


謝邀。
這個問題很多人是站在患病者的角度想的:得了不治之症,想要放棄安靜等死,不希望親人到最後人財兩空。
然而站在患病者家屬的角度則是另一番感受了——越是感情深厚,越難以輕易地放棄親人的生命。一方面不想看親人受苦,一方面又難以接受遲早要面對的親人的死亡。到了這個時候,錢反而是次要了。尤其是子女患病去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父母空守著金山銀山又有什麼用呢?
而且很多嘴上說著看淡生死的人其實都是沒有直面過生死的。 人都有求生的本能,違背本能比你想得要困難。很多人都是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之後,才感受到這樣前所未有的求生慾望。
以我自己的理解,同樣是奔赴死亡,「失去希望安靜等死」比「懷揣一絲希望最終不治而亡」可怕多了。而且現實里沒有幾個能做到大眾想像中那種「不去醫院治療,去旅行看看風景,回家安靜看看書寫寫回憶錄」式的等死。以急性白血病為例,不治療的話疾病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把你擊倒在床上,然後就是高熱不退,各種出血。別說是寫回憶錄,就連不難受的呆一會都是奢望。
所以假如是我得了癌症或者其它重病,我會選擇好好配合治病。即使不能改變最終的結局,至少還可以讓這個過程不那麼絕望吧。


我和家人討論過這個問題。答案是誰都不治,錢拿著,出去嗨。有生之年開心點吧。


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是我們現在不能理解的!
別說什麼人財兩空之類的空話
在座的各位你就想想突然間你父母得啦不治之症
我覺得大部分人這個念頭一閃而過然後就要狂罵我啦
「傻逼 你才得不治之症 你全家都得不治之症」
我不怪你們!為啥呢?因為你連想像都不敢多想
事到臨頭啦
你覺得是怎樣的痛苦!!!
你是怎樣的一種不服氣!!

人不服死,船不服翻
話粗理不粗

能看淡生死的人非常少!


盡人事,聽天命。


陪床過某私企老闆。最後死於肺癌晚期。印象晚上起夜,即使打了鎮痛泵也疼的睡不著。經常深夜三四點陪他走廊散步,後來就養成在過道看書的習慣。讓他自己靜一靜。
人到這時候會有很多回憶無法割捨。比如他駕照里有個小小的電話卡,只有自己的時候才會裝上看幾眼。也成全我能遠點自己做事情。再就是無休止的望遠發獃。一句不言。
後來陪他們一家去杭州遊玩。到了西湖邊不行了只能去酒店休息。印象中站在湖邊發獃,一個還不到50歲的人如同老人蹣跚。那是一年夏,上海特別熱,還是要給帶著外套。明明中午烈焰,一點汗都沒有。只是一個人悶聲低吟提醒我們這是個將死之人。
回去後因為好多關係,下屬集團公司負責人專程坐飛機來拜訪,他愛人崩潰了。大罵人都快死了來這麼多沒用的人幹什麼。這個女人掌握實權,對來的人自然特別有用。比如後來我去找她簽字看看會問我錢可以嗎最後多批了點。


同學,你聽我說,咱這個保險,良心價,200塊錢,也不多,與其買條煙,咱不如買個安心。。。你聽我說啊,同學,同學,別打臉,哎吆,哎。。


在我爸爸查出來癌症之前。作為獨生子女的我,一直有點擔心他們會不會失獨。因為媒體上關於失獨的報道實在是太凄慘了,那種挖心的痛苦,我想千萬別臨到我頭上啊。所以我上個月看《滾蛋吧腫瘤君》時,在電影院里哭光兩包面紙。而我那有妹妹的老公卻沒什麼感同身受的情緒。

所以這些年,我特別惜命,我注意飲食和作息,一直注意保持心情開朗。雖然不怎麼健身,但一直拿做家務、陪娃當作鍛煉。當了媽媽後,更是如此。
所以我認為,普通家庭的孩子,照顧好自己,是最大的財富。

接下來我說說我老爸。上個月,61歲的老爸剛剛領了人生的第一筆退休工資。不多久他覺得胸口有些悶,沒幾天,醫生告訴我,我爸肺腺癌晚期。當時的場景不多說。總之在不斷地查閱資料中,慢慢理清了自己的思路。

不花冤枉錢

好在我這個思路與主治醫師不謀而合,醫生也給了我很多意見。老爸已經不能手術,那根據治療指南,第一步都是化療。這個費用是可以報銷很多的。之後就是上靶向葯。原來英國的靶向葯貴上天,就算有贈葯,也要病患沒產生耐藥性這個條件,非常麻煩。不過謝天謝地,有印版仿製葯。這給普通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福音。

至於蟲草、人蔘、靈芝袍子粉等高昂的補藥。目前醫生說我爸爸不需要。因為他身體素質還不錯,正常飲食就可以了。

所以,普通家庭,首先要保護好自己,我認為我爸媽有些養生知識,所以體檢方面我只是建議,沒有強制。造成今日大憾。
其次,真到災難臨頭,冷靜面對,多與相關人士溝通,多學習知識,多把手中不多的積蓄用在刀刃上,然後,全家人一起抵抗災難。我4歲的女兒每天都給外公打電話說:外公,等我6歲了,你要教我寫字啊。哄的我老爸好開心,好有希望。


一定要買商業保險,可以多關注一下各保險公司的人壽和重疾保險。按照自己所能承擔的金額投保。

學會理財,將每月收入按固定比例進行存儲或投資。


沒錢的人知道是不治之症會直接選擇不治療。

其實更多的不是不治之症,而是搭橋換腎等技術已經很成熟的手術,但沒錢治只能回家。


感受那種絕望。


建議先避免此種狀況,可以多買買人壽險和重疾險或者醫療險之類的保險,在有這種突髮狀況的時候不會措手不及,或者因錢的問題錯過了好的治療機會。

至於真的患上此病,我個人覺得還是看個體選擇,沒有統一的標準或者道德約束一定要治還是一定要放棄。如果我是患者,又是治癒希望渺茫的病,我會選擇放棄;如果是我的家人,無論如何我都會選擇治療到底。就是這樣。


假如 真的很不幸 我得了不治之症 我肯定不會讓爸媽拿錢出來給我治病的 都已經不能陪在他們身邊盡孝了 就盡量不要給他們增加負擔了 多陪陪他們 然後 把自己想做的事都去做一遍 想去的地方去看看 想見的人都見一遍 跟他們好好道別 一輩子其實並不長能夠相遇實屬不易 最後 讓家人在我死了以後把角膜捐了(雖然我有點近視)要用我的骨灰去種一棵樹 最好是海棠 不要為我難過 下輩子總會再見的


如果是其他病人,在他們充分知情的情況下,無論做出何種選擇,我都表示尊重。
如果是我自己,我是不接受激進的治療方案的。原因很簡單,我不希望把我生命最後的光陰花在醫院裡。我要用最後的時間做一些以前想做而不敢做或者沒時間做的事情。鑒於目前安樂死還沒有合法化,適當的對症治療,如止痛等是必要的。


因病致貧,因病致困是目前中國城市和鄉村中等收入人群最大的敵人。
都說商業大病保險是十分必要的,可是能夠有這個買保險意識並付出每年數千塊保費的人群還只是一個很小眾的群體。


犯個小罪,進監獄,醫療保障。家人經常去監獄給頭頭腦腦送點東西拜託照顧下。這樣的方案可以嗎?


.有錢人和普通家庭得了。不治之症。都只能等死。


不請自來
我覺得我會盡量賺錢,像是器官捐獻啊,應該能值不少錢(沒鬧)
然後自己去領養個孩子給父母
父母是為孩子而活,那身為子女,照顧好父母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買報險,我就得了白血病


到那時候錢就是命,有錢和沒錢存活期完全不一樣。

所以應該現在就努力奮鬥存錢,為將來的可能發生的萬一做好準備。


推薦閱讀:

为什么国内没有医疗健康领域的顶级互联网公司?
俄羅斯等國家的免費醫療是真的嗎?財政怎麼負擔的起的?
國產醫療器械產業為何成長緩慢?
醫療事故鑒定是否可以申請複審?

TAG:癌症 | 醫院 | 白血病 | 醫療行業 | 絕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