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時期的電影美學有哪些特徵?

《太陽灼人:姜文電影的美學分析》節選

讀到這段,文章作者說:姜文的電影美學源頭是「文革」,但他不像「文革」美學那麼極端。
文革時期的電影美學都有些什麼特徵呢?

另外,文革時代的繪畫,是指【學好社會主義文化】那樣的畫嗎。


鏡頭語言運用極為泛濫,每一個鏡頭的角度、光線、出鏡入鏡方式都極為程式化。比如壞蛋就要在陰暗的角落,就要被俯拍,就要從右側上前,與傳統入場鏡頭違背。英雄就一定要被仰視,在陽光燦爛處,沐浴陽光。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肢體語言模式。敵人要貓腰猥瑣,我們要挺直腰板。敵人動作笨拙愚蠢,我們靈巧剛毅,上肢無目的舉起,握拳,展示力量。中彈死亡的話,敵人是蜷縮戰慄顫抖哀嚎,我方多表情嚴肅或眼神充滿希望。
音樂上敵我多區別於節奏、樂器,我方更傾向大提琴、小提琴、民樂等獨奏樂器。敵人出場的音樂多使用打擊樂、管樂等配樂樂器。
彩色電影我方更鮮艷,敵方多黑白。
剪輯上我方出場多承接,具有否定的劇本效果。比如第一個鏡頭敵人說:他們一定想不到,我會殺回去。第二個鏡頭我方某趙雲和諸葛亮合體游擊隊長說:小鬼子還會回來的。
演員形象選擇上,敵人的女人多妖艷,眼睛多狐媚,眼角上揚,比如我最愛多秦怡,每次提到她我都咽下口水恨自己晚生五十年。我方女主多圓臉,細腰不行,必以有2尺3以上可以一口氣耕一畝地的腰為驕傲。盈盈一握那是資產階級小姐的小布爾喬亞審美,是萬萬不行的。如有疑問請參看黨的女兒以及渡江偵察記。當然芭蕾舞電影紅色娘子軍除外。
所有的文革電影以及十七年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開始的時候是群眾自發佔便宜,後面鬼子聰明我們吃虧,然後某某思想點石成金,群眾無往不勝。這是基本的故事核。
這些就是典型的文革電影美學,也可以理解成革命浪漫主義,但是定義成革命浪漫偽現實主義更合適。倡導人就是著名的李進同志。

這裡要說特例,編劇林農和著名導演石揮。黨的女兒里,林農客串拿著機槍行刑的機槍手,不忍殺人閉眼睛盲射。在那種體制下,他的創新以及人性思考到此為止了。但僅僅這些,就足夠讓很多老電影人敬仰。
有人問姜文最敬仰的人是誰,答案就是石揮。當然,文革時候,石揮因為關連長里用山東話的台詞,被認為污衊解放軍,被迫害致死。


看過很多傷痕電影 然後回去看了一下爵跡
覺得最重要的就是那個年代 電影裡面充斥著面部的描寫 沒有什麼化妝技術 面部的皺紋都展現了出來 眼睛瞪的好大好大
現在多是一點一點地推進 我不是說婁燁啦王家衛啦我說一說青春電影
都是朦朧的光暈 高超的化妝 眼部沒什麼情緒
所以可以看出來 文革時期 最重要的是角色的內心世界 臉是心靈的窗戶啊
而現在 呃 是注重觀賞者的情緒 煙雨之中看到一個美女一點一點飄進夢裡啊感覺好美啊想掏錢
所以 嗯 文革時期 其實也是有很豐富很豐富的文化成就的 不是都是紅來紅去
當然
不紅會死的年代不紅也不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銀翼殺手2049》2017年5月9日的最新預告片?
有哪些經典的口水歌?
千與千尋的結局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很多電影在視頻網站的評分普遍高於豆瓣和時光網等網站?
小說《匆匆那年》中的男女主角,誰更適合出演這部電影?

TAG:電影 | 姜文 | 美學 | 影視評論 | 藝術史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