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聽出別人演奏樂曲的時候帶不帶「感情」以及帶什麼樣的「感情」?

看過一個天才的故事,說他演奏樂曲很熟練,但就是「沒有感情」,還有就是聽過別人說某人彈鋼琴「把感情處理的很好」,我就很奇怪,怎麼彈旋律不都是一樣的嗎?請演奏樂器的人給我這個小白講講,感情是如何和樂曲結合的?見笑了


UPDATE 140408
以下回答僅供參考。現在看看當時的回答有不妥之處,但未想好如何修改。

–––––––––––––––––––––––––––––––––––––––––––––––––––––

首先聲明,以下所談論的情感都是從演奏角度出發,不討論樂曲本身旋律所帶來的情感。

正規地聯繫用某種樂器演奏一首樂曲,從基本功,到熟悉曲子,再到感情把握,最後到爐火純青。這是一個過程。

什麼是沒有感情的演奏?
我的答案是:完全精準,毫無誤差,機器般的演奏。

人在演奏中,不可能每一個音符的音高、時值都絕對準確。
因此,演奏出的樂曲和機器演奏的有本質上的區別。

後面談談感情。
只要是人演奏的樂曲,就是帶有感情的。
首先,演奏者絕對知道自己在演奏什麼內容,因此其內心多少都會領略到樂曲的情感。

但是,一切感情的表達——任何器樂與聲樂都一樣——是建立在個人的理解能力、表現能力和一定的技術層面上的。
當一個人對樂器的熟練程度不夠,技術欠佳,或是對音樂的把握不好,亦或不知如何表現情感(我稱之為缺乏「樂感」,這點稍後談論)時,難以讓聽眾感受到樂曲的情感。

樂曲情感的本質,就是非機械化。
將某個音時值延長或縮短、將節奏加快或減慢(這點在愛爾蘭風格小提琴舞曲上表現尤為明顯),將某個音音高稍微有所偏移,添加揉弦、滑音,在聲樂中的咬字(特別對通俗唱法),表情(表情對聲音色彩的影響很大),喉結、聲帶的調節等等……
所有這些技術都是演奏者所掌控的,正式這些機械無法自由表現的元素,給演奏添加了情感。

那麼,如何決定這些對音樂的處理呢?
這就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樂感」。
樂感來源於對音樂的積累(說白了就是多聽,多想)
唯有如此,演奏者才會在演奏中自然而然地適宜地不自覺地用上這些技巧以增強感情的表達。

–––––––––––––––––––––––––––––––––––––––––––––––––––––

當然,樂曲本身也帶有情感。
看過一篇論文,是講和諧的大調旋律和不和諧旋律對人腦電(核磁成像)的影響。
結果是說人天生具有區分和諧與不和諧旋律的本領。

當然,這個結果過於狹窄。
總之,作曲家通過各種寫作手法將自己的情感溶於旋律中,演奏家加上自己的情感對這些旋律進行二度創作,這兩份情感融為一體,成為我們所欣賞的音樂~

以上。


其實,在演奏中,所謂的感情就是強弱的控制。
至於演奏張力,是需要一些更極致的強弱渲染來達到。比如,在鋪墊到位的地方做一些在樂器承受能力之外的強力演奏等……手段是多樣的。
具體很難說清楚,不過可以多聽一流大師的現場。

至於時值的準確,倒是不得含糊的。如果能不含糊的話。。


謝邀。和朗讀作一個類比,同樣讀一段文字,文字都是事先寫好了,就這幾個字,而每個字的發音、聲調也都是一樣的,就這樣的情況下不同的人念出來還會有不同的感覺呢,同一個人「有感情地朗誦」和「照本宣科地朗讀」感覺也都是不一樣的。既然如此,類比到樂器演奏上,不同的人演奏同一段旋律的時候,怎麼可能是一樣的呢?

至於說如何聽出別人的演奏帶什麼感情,日常生活中理解錯別人說的一句話里的情緒而造成誤會的經歷,想必大家都有過吧?因此對於「理解音樂裡面包含的感情」,我想說,嘿嘿,嘿嘿嘿嘿……


感情這事見仁見智的。
我最喜歡的歌是我最窮困時寫的,和最低沉時寫的,自己的感情會隨著酒精在體內轉上幾圈,從眼眶裡流走,最後就是平靜甚至獃滯的狀態,不想說話。
但聽的人就沒那麼容易進入狀態了,除非也喝點兒,安靜的坐在地上,全心全意的找感覺。

要麼,就是grateful dead的方式……


第一次受邀,格外榮幸~~

音樂也是一種語言,好比說同樣的話,有的人講出來格外悅耳動聽,有的人生硬刻板,有的人則淡而無味,是因為不同的人的音色不同,語氣語調也不同,所以同樣的文字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力。

在音樂這個領域,旋律就好比是文字,即便相同的旋律帶給人的感受也可以是千變萬化的。寫到這裡我想起了電影「大腕」中「把哀樂加快兩倍速度演奏」的片段,不難發現,除了節奏發生變化外,樂器的音色也從低沉舒緩變得嘹亮輕快了,就彷彿樂曲的感情發生了變化。我學過電子琴和鋼琴,知道在鍵盤樂器中每個音符的力度(強弱)、持續的時間都可以不同,其他樂器也各有豐富的表現方式,比方說小提琴除了常規的方式外還可以撥弦,產生截然不同的聲音效果。

我的理解是,音樂的感情是通過樂器的不同演奏技法傳達給聽眾的一種感受,它雖然不同於演奏者的感情,但演奏者的情緒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通過音樂傳達出來。同樣的一首樂曲可以有千萬種不同的演繹和詮釋方式,而好的演奏者應該懂得如何感染他的聽眾,就像好的演講者明白如何把一個故事講得引人入勝,讓人回味無窮。


另一個樂理小白說說自己的理解,樓主可能不會彈琴,但唱歌會吧,有的人唱歌音準很好,從不走音,節奏也把握得很好,但有感情地唱和沒感情地唱,聽眾多都能感覺出來,那是因為你聽人唱歌聽得多,能分辨出裡面細微的區別,包括每個音的音量大小,尾音處理等細節進行判斷,樂器演奏同理。


看他會不會「擺動」哈哈,玩笑。
演奏中表達情感我想更多的是從技巧上感受,例如揉弦強度,演奏強弱的切換等,演奏者就算痛哭流涕,如果技法上沒有特別的地方我想你也是感受不到演奏者的情感的。
但是樂曲通過自身的旋律所要表達的情感就是另一回事了 這個更取決與欣賞者的心境及對音樂的理解,一個剛失戀並且玻璃心的女孩紙我想聽歡樂頌也會哭的吧(笑)


「音聲之作,其猶臭味在於天地之間,其善與不善,雖遭遇濁亂,其體自若而無變也,豈以愛憎易操,哀樂改度哉。」——嵇康《聲無哀樂論》


推薦閱讀:

你怎麼看梁歡發布的唱功評級?
為什麼有時live版比錄音室版動聽?
如何評價高梨康治和他的音樂?
想知道樂隊的指揮到底起什麼作用,演奏者不都是看著樂譜演奏的么?
韓國有哪些高品質音樂及歌手?

TAG:音樂人 | 樂器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