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為什麼不設史官?

陳壽在《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記載:「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
蜀漢不設史官與諸葛亮有關係嗎?


謝邀~

其實記得以前就在知乎上看到過姬軒亦和酋長兩位大神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待會去翻翻。

我個人覺得,可以肯定的是,蜀漢絕對是有史官的

黃粱兄的回答里也提到了:

「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 (《後主傳》)
「黃氣見自秭歸十餘里中。」(《先主傳》)
「後十四年夏,還成都,成都望氣者雲都邑無宰相位,故冬復北屯漢壽。」(《費禕傳》)

還有「建興九年冬十月,江陽至江州有鳥從江南飛渡江北,不能達,墮水死者以千數。」(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華陽國志》也有:「蜀時東觀郎王崇,著《蜀書》,其書與陳壽頗不同」的類似記載,連陳壽自己也是做過「東觀秘書郎」的。

所謂東觀,就是位於洛陽南宮的皇家檔案館,漢代以來,有三個最負盛名的皇家檔案館:石閣、蘭台、東觀,漢代所有的史書,都是在這些地方修撰的。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曾任蘭台令史,奉詔撰《世祖本紀》及諸傳記,到了章和二帝以後,東觀收藏漸盛於蘭台,修史即移入東觀。蜀漢因襲漢制,所以東觀郎也就是皇家檔案館管理員+註記官,主要負責修撰史書,每天要在東觀寫日記,怎麼可能註記無官呢呢呢?但是非常蹊蹺的就是,陳壽是自己在志中稱:蜀國不置史官的。 整句話是這樣說的:

「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後主傳》)

針對這件事,一直以來都有爭議,網上也有很多不同看法,一撥人認為蜀漢沒史官,一撥人認為蜀漢有史官。

認為蜀漢沒史官的人里,又分兩撥,一撥很單純,認為蜀漢政權就是不置史官,沒別的。

另一撥則覺得:諸葛亮之所以沒有設史官,其中主要原因是害怕史官記錄他的不好言行,阻礙他行權做事。(如《梅朝榮品諸葛亮》)——這大概就是這個問題想確認的,但我覺得非常不靠譜,諸葛亮這個段位,不像是會被史官掣肘的人。。


這撥人暫且不管。認為蜀漢有史官的人,說法就廣了去了,憑記憶寫幾個。

1、有一個觀點是將「行事多遺,災異靡書」的「靡」字解為「靡散」,整句話就是,主要大事沒人記載,災異星象什麼的倒是全須全有。這當然是胡說八道,「靡」肯定是「無」的意思。但這個觀點和認為蜀無註記官、但有歷官的說法有點相似,故合為一點,倒也勉強可以解釋為什麼陳壽說「國不置史,註記無官」,卻又頻頻在志中描寫史官出來晃悠。


2、陳壽小心眼黑諸葛亮,前面的國不置史註記無官云云都是為了引出後頭那句:「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持這個觀點的依據是:陳壽的父親曾是馬謖的參軍,馬謖被諸葛亮處斬後,陳壽的父親也受到牽連,諸葛亮給他剃了個光頭。所以陳壽寫諸葛亮傳時,說行軍打仗不是諸葛亮的長處。(「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被髡,故壽為《亮傳》,謂將略非所長」),這個事還往往還要和向丁氏索米的故事放在一起,作為陳壽非良史的佐證。

但我覺得陳壽不大可能做這種事,不管陳壽的人品如何,他要是想黑諸葛亮,何必一邊說「將略非所長」,一邊又借司馬宣王之口稱讚諸葛亮「天下奇才」哪?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也指出:「此真無識之論也……其頌孔明可謂獨見其大矣」,說全是沒學問的人在胡說八道,陳壽稱頌諸葛亮,不吹不黑,都稱頌到了點子上。

3、蜀漢有史官,但史料被大規模銷毀過。這個觀點要和費禕消極北伐、費禕被刺、陳壽做過姜維的秘書、姜維復國這幾件事放在一起看。詳細的內容,貼一個姬軒亦的回答:
蜀漢史料真的被大規模銷毀過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就醬~


有一種蜀漢史書叫《廖化日記》。


看了之前的答主的回答。

感覺尚有疑問

太史一職,有修史、天文曆法、起草文書等功能。

1、依

「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後主傳》)

「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 (《後主傳》)

兩例來看。

蜀漢這個史官似乎主要以天文災異記載為多,陳壽說的無史可能是指缺乏現成可以抄的國史。

2、又以譙周為例 ""譙周,***,兼通諸經及圖、緯。***。研精六經,尤善書札。頗曉天文,而不以留意。""

"杜瓊***,雖學業入深,初不視天文有所論說。後進通儒譙周常問其意,瓊答曰:「欲明此術甚難,須當身視,識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劇,然後知之,復憂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復視也。」

可見陳壽之師譙周對星像也很感興趣。

3、又按照蜀漢東觀郎王崇著蜀書,但是就像陳壽入晉之後開始寫三國志一樣。

""金毓黼的證詞:「茲考《華陽國志》、《後賢志》,王崇於蜀為東觀郎,入晉後著《蜀書》,頗與陳壽不同。今陳書不見崇名,知幾所見《蜀志》,若非崇之《蜀書》即《華陽國志》也""

《華陽國志》:與壽良、李宓、陳壽、李驤、杜烈同入京洛,為二州標俊。五子情好未必能終。惟崇獨以寬和,無所彼此。

入晉之後,陳壽著三國志,王崇著蜀書,大家關係又不錯,似陳壽能從王氏蜀書中借鑒一二,然而這仍不能證明蜀漢有專門負責記載歷史的官員,之前的所謂史官記載的是以天文災異為主的資料。

4、還有一種可能性,陳壽 ""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 "",可能是指太史令一職。

是歲,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謁者僕射諸葛璋各有書與亮,陳天命人事,欲使舉國稱籓。

韋昭 孫亮即位,諸葛恪輔政,表為太史令,撰《吳書》。

蜀漢似乎沒有。


瀉藥。來遲了點, @何威憲 已經把答案都答出來了。
私以為,題主應該把這個題目改成「為什麼陳壽要在三國志里說國不置史」會更妥帖一點。
不過陳壽在這裡是一個自相矛盾的說法,自己打自己的臉確實也蠻奇怪的。
在三國志·後主傳的評裡面是這樣的:

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

可是恰恰就是在同一傳里,又是這樣的:

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黃皓始專政。吳大將軍孫琳廢其主亮,立琅邪王休。

一邊說國不置史,一邊又有史官冒出來,難道是魏、吳的史官不成?
且如果以漢制來說,史官為「太史令」不僅要論著,還要掌天官。有當歷史官員,又當天文官員的。
從蜀書中來看,天象,災變都記得挺多,何來「災異靡書」?
所以這裡我覺得,主要原因就是陳壽同學想小黑一把諸葛亮(報報私仇?),再順帶表揚一下自己(你看,蜀國沒史官,能寫成三國志全是我的功勞,你們都不準搶。)

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


推薦閱讀:

為什麼劉備評價荀彧說,老賊不死,禍亂未已?
若你是曹操,在那樣的情況下,會不會殺掉呂伯奢?
哪裡有逐年變化的三國高清地圖?亦或著每段時期的高清地圖?
曹操年輕時為什麼希望自己以後能封征西將軍,而不是征北或者征東什麼的?
諸葛亮應對夷陵之戰承擔怎樣的責任?

TAG:歷史 | 三國 | 諸葛亮 | 季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