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壁畫、石刻等大型文物被移動到博物館保存的行為?

例如陝西很多唐陵石雕被移到碑林、陝歷博保存,一些唐陵壁畫也被揭下在陝歷博保存。這樣有沒有把文物剝離原環境乃至割裂文化內涵完整性的問題?應該如何考量取捨?


1.對這一問題的哲學回答是老三論中的「系統論」,該理論認為體系整體的價值大於個體之和,即1+1&>2。具體到文化遺產領域,一般把「一套文物」看做一個系統,其中每一件文物看做一個部分,整體可以表達出部分無法表達的信息。單個的鼎和簋,是無法表達一套「九鼎八簋」所蘊含的信息的。而題中所述的壁畫、石刻等文物都是屬於不可移動文物,壁畫往往和古代建築成系統,石刻往往和墓葬等成系統,異地進入博物館保護實際上是破壞了整體價值。
2.對於博物館學的角度來說,同樣認為博物館藏品所在的原環境是藏品價值的一部分。博物館要對進入博物館的器物進行建檔,在檔案中會以多種方法標註、保留甚至重構這種環境信息,形成一種基於博物館學的「舞台真實」。
3.脫離原環境保存文物是一種折衷的做法,因為雖然確保文物整體性是一個原則,但是該原則需要服從於使文物能夠儘可能長久的存在這一上位原則。一旦壁畫、石刻等文物在原生環境無法長久保存(事實上所有進入博物館保存的文物都或多或少存在這一問題),移入博物館就成為「被迫的選擇」「兩權相害取其輕」。其具體權衡,需要專家們的探討和判斷。
4.在特殊情況下,特別在是丟失原生環境信息的情況下,壁畫、石刻等文物在博物館保存會造成失真。譬如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下寺的壁畫,因種種原因流失到美國三處博物館中保存,經過幾次維修之後,已經呈現出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5.有些答案提出「對原環境的建構」說,並認為建構得好的原環境不會「有違和感」。這是偷換概念的說法,因為無論如何,一旦消失,原環境已經無法建構只能重構,但是重構出的環境必然不是「原」環境。沒有違和感只是一般觀眾感受不出,而專家學者依然可以分辨,而且構建出的新環境也無法作為研究的依據。最大的風險則是在歷史的進程中有指假為真的可能。


多謝,行為本身要看動機如何。大多數遷移搬遷揭取都是綜合了保護和現實的利弊之後來進行的,目的在於保護文物信息的載體——文物本身。

剝離原環境是一定的了,至於是否割裂了完整性,其實就算放在原址,只要添加保護措施一樣損害完整性,當然這是抬扛的說法。

對文物的研究實際上是兩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對信息的解構和建構。所以把文物從原址搬到博物館,並不意味著信息就完全割裂了,因為你還要重新分析解釋和建構文物或文物群所代表的信息。比如石刻搬到室內,完全可以複製一個放到原位。壁畫也一樣,我們現在看到乾陵陪葬墓里的一些壁畫,就是揭取以後重新繪製的,現在本身也成了文物,你下到墓里也完全不會有違和感。這就是建構的好。

回答完畢,請指正。


碑林博物館石刻館中的唐陵石刻,很早以前就挪到碑林了,其數量只佔唐陵石刻的很小一部分。與其說是保護,不如說是豐富碑林博物館的展品。與其它文物大省的省博相比,陝博的石刻最弱,原因是石刻類展品都在碑林。當年陝博和碑林在一塊不明顯,但後來新修陝博並搬出碑林後,卻沒有把石刻帶出而是留在碑林。陝博新址也另外從唐陵搬了幾個石刻,不過是裝點門面而不是展出。其後唐陵石刻基本原地保存。

上世紀,唐陵石刻出過幾次盜竊案,都是盜割石人頭像,文保部門只是加強看管,並沒有實施集中保護。但是到了本世紀,接連發生了幾起唐陵石刻偷盜案,這次目標是唐陵石獅,先是建陵東門石獅,接著是簡陵南門石獅,這時才開始推行集中管理。但集中管理不是統一實施而僅限於各縣文保部門自願實施(也可以認為出了盜竊案的縣怕再出意外難交代的自保行為),主要是將轄區唐陵石獅移到本縣文管所內集中保管,也不是挪到碑林/陝博保管,但石人石馬還是原址保存。具體實施僅禮泉和富平這兩縣出現石獅被盜後的補救措施(淳化縣也實施了),其他幾個擁有唐陵的縣,基本沒有動作。

最近幾年,陝西文物局對唐陵諸陵園區進行考古發掘,陸續出土了一批石刻,但各個陵的處理方式不同。有的唐陵新出土石刻就原地重新豎立,有的唐陵新出土石刻又回填保護,有的唐陵新出土石刻則被移到當地縣文管所保管。


其實原地保存必然是最好的版本,但是也是最不現實的方式,尤其陵墓石刻,基本都是在遠離城市的地方,有的甚至連通電的條件都不滿足…無法妥善保存是目前最嚴峻的問題…北方的風化南方的酸雨…石刻文物保護目前被輕視很嚴重,田野的無人看管隨便觸摸,每次都能聽到田野石刻丟失的消息……甚至是一些珍貴的國寶不翼而飛……在這個情況下,對於一些保護情況差的田野文物集中保護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不過由於我們的思維中有想像這個東西,如果原地做複製品,真品進博物館,我覺得對我們理解文物整體沒有任何阻礙…我們的文物保護太被動…您考慮這個問題不足以讓我們之後感到痛惜,而讓我們感到痛惜的事情在不斷發生…目前,能集中保存的文物都是幸運的…建陵石獅丟失的那對以後可能我們永遠只能在照片看到了……

另外陵墓壁畫,多數都是回填了,已經不存在他生存的地方了,只能寄居在博物館…不存在原生不原生的問題了,只剩生死的選擇了…最重要的是博物館的環境更適合生存…墓葬內一旦積水霉變基本就是讓文物完蛋么…被動發掘只是任其自生自滅而不是陵墓有無限的保質期…

目前技術和環境,這個是最好的辦法了……


推薦閱讀:

日本「重要美術品」和「重要文化財」有什麼區別?
中國古代墓葬有設置一個假墓室、真墓室隱藏在假墓室下面的做法嗎?
博物館學專業是否適合出國讀書?
關於保利曾經拍賣過的一件北周金冠,有哪些關於這件文物的具體信息?
請問費城藝術博物館「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s」中的中國建築是從哪裡來的?

TAG:博物館 | 考古 | 藝術史論 | 文物 | 文化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