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真實的三毛是怎樣的一個女人?

先說明我是比較喜歡三毛的,內種文筆描繪的世界絕對震撼我不止一次,但是我覺得她的故事不真實,比如《撒哈拉的故事》里,沙漠里的女人用管子注水洗身體,叛軍領袖,內個符咒,三毛情感太豐富敏感,能把很平常的事情描繪得比畫還美,總覺得三毛太極端,她和荷西的愛情是不是真的?

她自己是不是像她書里寫的那麼堅強,附有魅力,還是她自卑到一定程度,最後她活在自己用謊言和幻想為自己虛構了的世界裡呢?


我想問一句,評價三毛為什麼沒有中間地帶可言?
我們先順著題主的思路來。 首先,三毛的作品是經歷大於文筆的。你覺得她描述的沙漠見聞比畫還美麗,那是因為她真的在沙漠里待了一段時間,而且是體會過了裡面的各種酸甜苦辣,這是大多數人都無法擁有的新鮮體驗,這段經曆本來就已豐富無比,稍加潤色便是一部好故事了。其實你只要看一下她的非遊記類的作品比如書信或是書評,你會發現她的文筆並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
題主還提到三毛在自己的作品裡展現出了堅強,這我也是要打一個問號的,僅僅拿經典作品來說,撒哈拉里的她和西班牙小島上的她展現了很多特質:富有同情心、悲天憫人、樂於助人、自然樸素、愛想像等等等等,但是作為讀者我確實是沒有看到她標榜出一個堅強的自己,相反的我卻時常看到她的恐懼、她的茫然和無奈。我很少見到三毛評價自己說是堅強的。
題主的選擇題里,似乎三毛不是人格完美無缺的,就是有致命缺陷的。我們可以質疑她作品的真實性,但是僅僅憑藉這個就判定她是極度自卑的就說不過去了。我更傾向於把三毛當成一個平凡的女人,這或許也是三毛的理想。她可以情緒化,理想化,她的作品也可以放入自己的想像,或是偶爾杜撰一些內容,她也可以在眾人面前發表一些不符合內心想法的言論。這些大多數人都習以為常的行為三毛也是可以做的吧。
她就是一個平凡的文化人,也擁有人類的弱點和優點。不拿聖人或異類的標準去綁架她,是對她在天之靈的公允。


三毛不會允許自己活在虛幻和想像的世界。

一、她的書里提到不喜歡收集曾經寫過的文章,可以推測她是一個不願意花心思記錄過往,全心全意活當下的人。合理地解釋了為什麼沒有留下什麼佐證來證明她的生活
二、 三毛,一個行事隨性洒脫待人坦誠熱情的人,渴望什麼定會奮不顧身去,想像出一個世界欺騙自己違背了三毛的性格)
三、三毛她洞曉事理,總能做出既符合禮儀又照顧到別人心情的舉措。(從她記錄下的每一件事中對待不同的人的態度中看出)必定是一個內心明辨是非,自有一番嚴格的自我衡量標準和行事準則的。這樣一個內心嚴格自律的人不可能允許自己幻想行為。
四、書中的三毛是一個心地善良純凈追求真善美的人,從不會用惡的想法揣度他人,反而總是給予細心地安慰和有趣的建設性的意見來幫助他人。幻想一方面來說也是一種欺騙,欺騙自己,發表出來就是欺騙他人。而欺騙可能會造成傷害。


五、三毛臨終前變得抑鬱以及最終選擇了自殺是為什麼?我認為這是在荷西去世後她收到重創之後的行為,正常人都會有不尋常的舉動。況且三毛不是一個有著普通人思維的人,自殺只是選擇自己掌控自己的死亡。她從來不懼怕死亡,在她看來死亡是一種好的歸宿。

六、最後 願她天堂安好!


我記得讀的三毛的第一篇文字是《蝴蝶的顏色》,讀完後真的有種驚艷的感覺,與那時比較迷戀的青春文學很不同,她的文字沒有文藝腔調,沒有憂鬱的氣息,所散發出來的是積極,陽光,真誠,善良這些美好的東西。三毛是一個活的真實又有些脫離世俗的人。她會為了追自己喜歡的人而做出一些大膽的舉動而完全不在乎別人怎麼說,比如不論是上課還是吃飯一直跟著對方,在讀大學為了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她甚至決定退學結婚。三毛是有著拾荒夢的純真女子,在外人看來毫無用處的的東西於她都是寶貝,在三毛紀念館還可以看到當年三毛拾來的寶貝。三毛是一個為愛而生為死的女子,沒有了愛的人在身邊,她再也無法快樂起來,荷西死後,她痴迷於通靈之術,希望能與在天堂的荷西取得聯繫,她相信荷西感應到了。三毛又是一個十分敏感和缺乏安全感的女子,她在小學五年紀時讀到寶玉出家而傷心大哭,她小時又患有嚴重的自閉症,一生自殺過三次,在死之前是有抑鬱症的,一生中的大半時間她是不快樂的。三毛編劇的《滾滾紅塵》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由林青霞扮演的沈韶華會把錢放在枕頭裡面,出門時就抱著枕頭,生活中的三毛亦是如此,有一種深入骨髓的不安全感,她需要人陪,可是又有很少人能走進她的世界,終其一生也只有同樣純真的荷西一人而已。
"滾滾紅塵里有隱約的耳語/跟隨我倆的傳說「,也許羅大佑為紀念三毛寫的這首歌更能詮釋三毛這個至情至情的女子傳奇的一生。


真假又如何,她給了你一個世界,讓你欣喜。


然而通篇「我我我」的身邊文學是要挨罵的。最近我在一中英文書上看到兩句話,借來罵那種對於自己過份感到興趣的作家,倒是非常恰當:「他們花費一輩子的時間瞪眼看自己的肚臍,並且想法子尋找,可有其他的人也感到興趣的,叫人家也來瞪眼看。」我這算不算肚臍眼展覽,我有點疑心,但也還是寫了。
——張愛玲《童言無忌》

三毛是典型的表演型人格,把幻想當真。她文章的主題是流浪,她認為她的愛在遠方等她。用張的話說大概是比較愛幻想還比較自戀的那種,她寫「張,胡」寫著寫著就會寫到自己的肚臍眼。說到幻想,這裡還有一段關於她掌故:
「三毛見過年近80的王洛賓後,自己也說不清究竟是什麼感情,覺得自己的心和這位老人連在了一起,再也難捨難分。她以豐富的想像力,在心中描摹著一位飽經磨難的藝術家的風采,漸漸,年齡的差距模糊了,精神上融為一體。短短的3個多月,往來6封信件。王洛賓垂暮的心也感到了什麼。他寫信告訴三毛:蕭伯納有一柄破舊的陽傘,早已失去了傘的作用,他出門帶著它,只能當做拐杖用。王洛賓自嘲而誠懇地說:我就像蕭伯納那柄破舊的陽傘。之後,王洛賓延緩了寫信的日期。三毛急匆匆來信,責怪洛賓:『你好殘忍,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幾個月後,三毛再次來新疆時,直接就住在了王洛賓的家裡,憧憬著一份美好的生活。然而人生經歷,生存環境,觀念形態,諸多的不同,使她和洛賓之間,無法疏通30多歲年齡差距造成的鴻溝。14天後,三毛提著行李,落寞地回到台灣。」

張愛玲未必知道三毛的這段故事,但她一定看過她的文章,對三毛用文字表達出來的病態美很有興趣。更何況,三毛還根據她和胡蘭成的故事寫過電影劇本《滾滾紅塵》。在第2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上,該片奪得八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但「最佳編劇獎」卻遺憾落敗。三毛得不到獎是必然的,她本人的缺陷就是劇本的缺陷。三周後,她自殺,終年48歲。

張愛玲在《小團圓》里說她媽媽最恨的是依賴,而她自己最恨的是幻想。三毛一直幻想在遠方可以找到依賴,對她這種沒活明白的狀態,張愛玲當然是不以為然的。

所以三毛自殺,張愛玲並不覺得意外,幻想加上虛榮心的推動,必定走向毀滅。


文藝女屌絲


三毛說自己的世界像一片湖,外人只看到的是湖上的風景,至於湖底她是不可能,也不願讓人觀賞的。每個人只看到她的一面。因此,很難說三毛是怎樣一個人。我感覺她更像美人魚:願意犧牲一切追求所愛的一切。


樓主覺得三毛的故事不真實,是不是只讀了她的幾本書,印象中只有那個撒哈拉沙漠中為愛痴狂的三毛呢?
當你讀過了她的幼年、青年、中年,了解了她的愛情、親情、美學造詣,還可以讀一讀她的回信和對學生的批語,你就會發覺她的真實;也發覺如她自己所說,她的文章不見長於華麗文藻,而是真實的對人生的感悟思考。


推薦閱讀: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
三毛與荷西為什麼沒要個孩子呢?
說一說三毛作品中讓你印象最深的場景吧?
想知道三毛所有的作品,謝謝?
如何看待三毛?

TAG:三毛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