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生物進化出「幼體食用母體」這一現象,在進化中,意義何在?

看了一個視頻,某種蜘蛛的幼體,在一次褪殼發育後,會吃掉母親,所以有了這樣的疑問。


在討論演化問題的時候,一定要保證一個大方向:
一切演化的目的都是為了使物種更好的存活於當前環境。

關於蜘蛛噬母,這個行為主要出現於隆頭蛛科穹蛛屬中。
當幼體噬母后,能迅速的生長為4L個體,穹蛛的生存環境較為惡劣,一般生存於荒漠之中,這類行為可以使得第二代蜘蛛迅速的佔領相關生境,獲得更多食物,保證有利生存。
本人目前也在飼養穹蛛屬成員,為了保證能有成體標本,在幼蛛孵化後將母蛛處理成標本了,結果到了現在大部分幼體才剛到4L,比野外的時間整整長了一倍。


族群延續是個體延續的必要條件。
犧牲個體延續族群在自然界中是屢見不鮮的現象,對於生存條件惡劣的物種,這種本能甚至被刻在了基因中。
有人將人的自然性理解為「自私、獸性」,將社會性理解為「無私、道德」,顯然是太小看自然界的動物,也太高看人類了。


演化的主體從來不是生物個體而是基因,個體只是基因的載體而已,所以個體的福祈,雖然在大多數時候和基因的傳播能力成正相關,但是事實上,基因doesn"t care.
只要可以增加後代的存活率,犧牲母體有啥問題?一個鷹巢里的兩隻雛鷹,大的就要把小的推下去摔死,雖然在人類看起來很殘忍,但是父母完全不會幹預——因為只有不干預的父母的基因才能更好的傳遞下來,一種性狀哪怕只有5%的競爭優勢,也可以在幾代內替換掉其他所有相似性狀。
因為吃掉母體的幼體的存活率高於不吃的,所以最後你看到的這個物種經過幾百代幾千代的演化就是這個樣子了。


從高中的時候,我就在思考一個好玩的問題:為什麼男生會喜歡女生?而不是喜歡男生? 等到學了生物課進化論的時候,我終於搞明白了這裡面的奧秘。

從前有2種男生,一種是看到男生就激動的男生,一種是看到女生會激動的男生。前一種男生,激動親熱一番之後,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而後面一種男生,親熱之後還有卵用,所以就有了寶寶,他們的基因得到了保留。於是,我們現在這些男生都是見到女生會激動的男生的後代,所以自然「見到女生會激動」。

後來我把這種思考角度總結成一個用來理解這個世界現象的一個模型——「從前模型」。很多看似不合理的情況,在「從前模型」裡面都比較容易想通。

以這種穹蛛為例,我們用「從前模型」解釋一下進化的過程:從前有2種穹蛛,一種是幼體會嗜母的穹蛛,一種是幼體不會嗜母的穹蛛。因為生存的環境非常惡劣,前一種會嗜母的穹蛛生存了下來,這種嗜母的基因就保留了下來;而後一種沒有嗜母的穹蛛在惡劣的環境下掛掉了,不嗜母的穹蛛就越來越少。慢慢地,所有的穹蛛都是會嗜母穹蛛的後代,這個嗜母基因和嗜母特徵就保留下來了。
同理:為什麼穹蛛媽媽會讓小穹蛛吃呢? 從前有2種穹蛛媽媽,一種是願意被小穹蛛吃的媽媽,一種是不願意被小穹蛛吃的媽媽。前一種媽媽的小穹蛛活了下來,後一種媽媽的小穹蛛都掛掉了。慢慢地,只有願意被吃掉的媽媽的後代活了下來,這種基因得以保留,所以穹蛛媽媽都會讓小穹蛛吃。

看似殘忍的一個行為,卻是基因自我保留的最好方式。道德是我們站在「我」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的標準。對於富人來說的道德,不一定適合窮人;對於人類適合的道德,不一定適合其他物種。


evolution的目的,不是為了個體更好地存活,而是為了群體。

比如說,蜜蜂蜇人或其他動物之後死亡,直接原因固然是因為尾針和腸子連在一起,拔不出來,連針帶腸一塊留在別人的皮肉里了。從進化上分析,為何蜜蜂不進化出來能拔出來的本領呢?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有一種可能,就是蜜蜂一旦蟄了攜帶病原體的生物,活著回來的話,整個群體可能會團滅。那麼,死一個,比死一窩要好吧。(如果蜜蜂有思想的話,它自己也不想死啊~)

你可以這麼想,本來有兩種蜜蜂,一種蜇人後安全脫身,一種就是現在這樣的。前者蜇人後,個體安然無恙,看似對個體有利,一旦它感染了疾病,一窩蜜蜂就沒了,相當於在進化中被淘汰了。

回到題主的問題,噬母固然會對個體不利,但母親已經留下了後代,生命已經延續下去,那麼後代獲得更多的營養,才能更好地生存。evolution的目的就是薪火相傳,它管你痛不痛,反正對後代有利,就是「優點」,就是進化中可以流傳下去的特徵。你可以假設原本有兩種蜘蛛,不噬母的個體,它的營養跟不上噬母的。

再說個例子,雄貓的生殖器上有倒刺(很多動物都是),所以,對於雌性來說,交配過程痛苦不堪。別的好處就不列舉了,最緊要的一條就是,倒刺可以把前隔壁老王的種子掏出來。也就是說,沒有這種倒刺的雄性,有很大的可能性留不下自己的後代(如果它是第一個交配的,它的精液被後來者掏了,如果它是後來者,它沒辦法掏乾淨別人的精液)。所以,evolution才不管個體的生老病痛呢!

當然,這種進化是隨機的。蜜蜂,蜘蛛,貓,它們自己也不知道,這樣的特徵竟然有這麼大的好處。它們並不是有意識地、主觀地朝著這樣的特徵進化,實在是因為比同行的生存率高,才得以更好地開枝散葉。

請點個贊噢~破知乎說我是新人,每天都說我答題到上限了……


「進化「是不準確的翻譯,evolution的意思應當是演變,是無定向,純隨機的。運氣好的可以大幅增強種族適應力,運氣不好的就玩脫瀕臨滅絕,比如像大熊貓那樣。還有很多是中性的,比如說雙眼皮和單眼皮就不怎麼影響存活率。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這些物種由於巧合而產生了這一行為,碰巧沒有滅絕,被你看到了,然後你就以為它是對族群有利的。


生物種群進化這些都是群體性的概念,人類的道德觀不適用。即使是人類,看著官方宣傳的女性生孩子有什麼什麼好處,會降低得什麼什麼癌的幾率。實際上胎兒在母體內的時候,基本和個寄生在你身上的外星異形一樣瘋狂掠奪母體,本能而已。只是那些小型的爬行動物魚類蟲子不像人類這樣畢竟大的哺乳動物,個體太脆弱,扛不住生育的損傷。人家吃母親的肉,我們花父母的錢,唯一的區別是思想。


吃掉母體後能夠讓幼體更快的轉齡,從而讓幼體贏在起跑線上,


看過太多母親護子的利他行為了,

從個人幸福來說:

也許沒有我們,媽媽會活得更好。


這個問題在行為上有一個灰常有意思的現象---利他行為。


對「適者生存」最初級的理解:適應環境的個體可以存活下來

進一步的理解:適應環境的物種可以存活下來

實際情況:存活下來的其實是是基因啦,個體和物種都是基因用以自我保存的手段而已。

理解了這一層,自然界中很多不利於個體和物種存活的現象就有合理解釋了。以題目中的例子為例,既然母體和子代中都有相同的基因,那誰活著又有什麼區別呢?如果子代吞食母體後的生存幾率,大於不吞食情況下子代和母體生存下來的幾率,那麼擁有吞食基因的群體就會在自然選擇中最終勝出,擁有不吞食基因的群體就慢慢滅絕了。

「基因是進化的基本單位」,理解了這個關鍵,很多違背常理的自然現象也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釋了。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路線上~~~~


推薦閱讀:

捕鳥蛛價格由什麼決定呢?
抓到一隻蜘蛛,求鑒定下品種?
這是什麼蜘蛛啊???
請教林院士,發現一隻長得很有意思的蜘蛛是什麼蜘蛛?
這是什麼蜘蛛qwq?

TAG:進化 | 蜘蛛目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