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軟體進入計程車市場,是帕累托改進嗎?

本題已被收錄至知乎圓桌 ? 經濟課堂 101,歡迎關注討論


先說結論,並不是。

首先搞清楚帕累托改進的定義。帕累托改進是說,如果沒有人的效用降低,而一些人的效用增加了,那麼就形成了一個帕累托改進。

然而打車軟體是帕累托改進么?

首先我們限定一下分析的背景。現在計程車、專車、Uber等業務競爭非常激烈,為了不使分析泛化,我們只關注計程車,忽略專車、Uber的存在。

在最理想的情況,假設:

  1. 所有的乘客都用打車軟體
  2. 打車軟體只有一個
  3. 所有計程車都使用打車軟體
  4. 計程車必須接受最近的乘客的叫車
  5. 打車軟體純公益性質,不額外徵收費用
  6. 接受 @程偉傑的提議,忽略聯繫的電話費用、手機電池損耗等一切交易費用

在如此理想的情況下,這的確有可能形成帕累托改進。打車軟體的存在消除了信息不對稱,因為所有人都用打車軟體,所有司機也都用,在沒有打車軟體的情況下司機師傅要到處走才能找到乘客,而現在打車軟體可以告訴司機師傅乘客在哪裡,乘客可以快速打到車,司機師傅不用到處亂跑費油,一切很完美。

實際上如果有以上的假設,打車軟體可以作為一個social planner,也就是一個知道所有信息的社會計劃者,所有乘客和司機都聽從這個sp的安排,很容易達到效率的最大化。

然而,可惜的是,上面做出的假設有一條不滿足,就有可能導致效率的損失。

比如:

如果不是所有乘客都用打車軟體,那麼那些不適用打車軟體的乘客情況可能變差了。想像一下,你是不是經常碰到「空車」招手不停呢?如果沒有打車軟體,這輛車肯定停下來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利益受損,不是帕累托改進。

如果打車軟體不只有一個,滴滴和快的之間不能互通信息,這種情況下相對於沒有打車軟體可能是一個帕累托改進,但明顯相對於只有一個打車軟體,仍然達不到效率最大化。

如果有司機不使用打車軟體,與第一條類似,不使用打車軟體的司機受損。

計程車必須接受最近的乘客叫車。如果不是這樣,雖然打車的人就在一台計程車旁邊,但是計程車通過打車軟體知道你只是去一個距離只有1km的地方,而前面就有一個去機場的乘客,他不會接你而會去接那個去機場的。所以那些不管距離遠近出門就打車的人受損。從這點上看,專車比如Uber等設計的很好。

最後一條,如果打車軟體是需要收費的,這個錢像一個稅收一樣,需要司機和乘客分擔,因而也不是帕累托改進。


我只知道專車的出現其實就是在反壟斷


我開始討厭打車軟體了。因為有的司機一路上不停的看手機,危險駕駛。首先,我乘車安全性會受損。
而且我也不喜歡叫車軟體。明明身邊就有車,軟體卻從二里地外叫個車過來,算上等車時間,跟公交車差不多快了。
所以對我來說,這不是帕累托改進。
只要有一個人利益受損,就不是帕累托改進,所以,總體上說,它不是


首先,打車軟體的定義其實應該 明確 一下。

如果真的是僅僅指 幫助乘客叫(出租)車的軟體,則答案是 是的 (暫時或永久會有一些不會、不想用這些軟體的乘客會受損:他們攔車更困難一些了。但這些人少,而且 除了真的不會使用的老年人,一般是因為他們自己不願導致的,所以忽略——不是歧視他們,其實我自己到現在也還未安裝使用打車軟體,因為擔心手機應用的安全性);

但是,一般討論指的都是 非計程車也參與的打車軟體(其實包括後台的計程車+非計程車及其司機的組織管理),對於這一種定義,答案是 不是:
除了同樣有 暫時會有一些不會、不想用這些軟體的乘客會受損(但是,如果能吸引更多車不用天價牌照費就參與計程車服務,打車會容易很多) 之外,
計程車管理公司的擁有或參股者 會有長期、永久的損失——這個團體利益損害的反彈會很大。


不是。

假設使用計程車和各種專車的總人數不變,計程車司機的利益會受到損害,但是如果說專車軟體的誕生使原來不打車的人也成為潛在用戶,那麼對計程車和專車兩個市場可能都有促進,但是具體到各家專車則不可能構成帕累托。

對行業既得利益者如計程車公司等則一定受到了利益損害。


是的

只要招手即停大於軟體接單,,,,,,,,,你們怎麼反駁我????????


結論成立的前提是沒有人受損
完了 政府已經不被當人了


看了 @慧航 的第一個回答,我很震驚,居然如此費解的分析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問題。首先,打車軟體是純市場的誕生,是自由市場的選擇,收不收費都沒有關係,因為存在潛在競爭者,作為信息服務方收取的費用一定會大於其帶來是收益(總收益)。讓我來一一回答@@慧航的答案。

第一,打車軟體是連線軟體,符合自然壟斷特徵,這種軟體的發展到最後一定的一家壟斷,並一直存在潛在競爭者,就如微信,QQ一樣,可以長期保持免費。而打車軟體之所以收費,是因為它提供了相應的服務,特別是違約責任處理等避免人們走入囚徒困境的規則維護服務(在經濟學上,這是產權維護的費用,交易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均可看為產權,規則建立過程就是產權確立過程,糾紛處理過程就是產權制度費用問題)。

第二「如果不是所有乘客都用打車軟體,那麼那些不適用打車軟體的乘客情況可能變差了。」,廢話,大家都用電車新技術了,你丫還用煤炭蒸汽機當然要吃虧了。至於應約司機不能毀約拉其它客人,這還用說嗎?違約成本從來就不是交易的負面支出,司機當然知道一旦應約就會喪失路上可能錯過打車的乘客,但司機既然要選擇應約,當然他自己心裡清楚得很概率上一定是應約賺錢了。
第三,打車軟體一個兩個的問題,兩個三個都無關緊要,只要有人選擇,就一定是有收益的,況且前面說了,這樣的軟體最終一定會形成自然壟斷。

第四,「計程車必須接受最近的乘客叫車」,這是遊戲規則之一,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是為了滿足效率最大化的,規則不好你可以退出,大家都退出了會有其它打車軟體誕生,沒有退出說明仍然有盈餘。

第五,收費問題,你看見了收費,沒有看見人家燒錢,凡是自然壟斷的商家,都會在壟斷成功後獲取一定的溢價收益,但這種收益他們會謹小慎微的。只可能與其提供的服務相匹配,否則可能被潛在競爭者所頂替。而信息連接加上信息服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經濟,而不是完成連續就一勞永逸,讓人們逐漸走入囚徒困境。

最後在理論上說下帕累托改進的條件,首先,必須是自由選擇,產權明晰,其次是避免走路囚徒困境,及避免交易各方走入壞的納什均衡,如乘客違約頻繁,司機也違約頻繁,卻沒有相應的處罰機制,或信譽機制約束,都可能導致打車軟體價值降低。滿足了這兩條,帕累托一定會得到改善的。

關於缺失契約規則的維護可能導致軟體失效的例子,你在58同城逛一下,租房廣告基本不可信,就是因為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而發布虛假信息,而消費者在上面很難獲取真實信息又會放棄使用它,導致商家的虛假廣告都沒法搞了,但如果要進行信息真偽維護與界定,則需要成本,成本的最終支出者一定是最終消費者,如果他們可以達成平衡,你說收取費用使平台信息真實為什麼又不是帕累托改進呢?我只是舉例而已。


打車軟體,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相關法規的完善,出事故之後的後續理賠,服務更人性化。司機的素養提高。等等等等。打車軟體的出現是打破舊的士服務模式,最後倒逼現有模式進行改革的一個產物。他的出現是一件好事


我覺得可以看做是一種減少交易費用的機制吧


不是
帕累托改進是針對兩方互相競爭的競爭對手。主要探討如何在沒有犧牲任何一方的福利下改善另一方、或雙方的福利。

想想這樣一個情景:
你站在路邊招手,但是你面前的計程車都被沒有理你,而是直接開到了你旁邊接了用打車軟體叫車的乘客。
那麼這個時候,你的效用就減少了……

所以,只要有人的效用受損就無法稱之為 帕累托改進


帕累托改進是指在所有人的情況都沒變壞的情況下,有人的利益得到了改進…在題目這一過程中,受益者可以視為乘客和計程車司機。我想了下沒想到利益受損者,可以算是帕累托改進吧…但是如果考慮到專車司機的利益,就有爭議了


在北京讀書的這段日子最大的感觸就是計程車不好打,原因上面也做過簡單的解答,這肯定不是我一個人的感覺,甚至我懷疑滴滴的發明者當初也是一名「受害人」。近兩年,各類打車軟體遍地開花,北京、上海、成都、杭州,越是大城市普及率越高,你要相信,如果這個東西不好,它的傳播力和使用率不會如此之快,任何新鮮事物的到來必定繼承著它的使命,承載著它的背景。所有打車軟體的負面消息幾乎來源於兩個地方,一個是計程車司機,還有一個就是甲方客戶體驗者(使用打車軟體的司機)。消費者的負面評價僅佔整體的百分之七。首先我們先了解下打車軟體的優勢,第一是環保,一定程度整合資源,讓更多的人選擇拼車軟體,減少能耗,改善環境。其次改善交通,讓更多人方便出行。最後是為使用者提供了一份」斜杠職業「。打個比方,就是A準備開私家車從西站去東站,油費大概10元,這時候接到B的訂單,順便把B帶到了東站了收了20元的服務費,A省下了汽油錢,還賺了10元,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生活開支,約等於是多了一份兼職。

而我能想到的弊端可能就是打車軟體觸及到了傳統的計程車行業。計程車作為一個城市的必需品,這個群體有它無可替代的價值,不能說隨著社會進步,計程車就應該消失,就應該被專車替代。不單單是麗水,在杭州,青島,洛陽等地也都頻頻發生計程車罷工事件。對於專車和計程車的衝突我們可以理解成是網店和實體店的關係,實體店也會有擔心自己的生意因為購物的流行風而走下坡路 ,但實際的影響並不大,反而對實體店有推進作用。比如你以前想去吃飯,只能去店裡點,現在就可以提前網路下單過去直接吃,或者讓跑腿送到家。以前你想打車去其他地方只能傻傻的站在馬路邊等,現在可以用軟體提前叫車,對於消費者而言率先接到單子的不論是出租還是私家車真的無所謂,他們要的只是最快到達的車而已。


可能還有人會討巧地說,計程車司機是底層的一批弱勢群體,一般文化程度也不高,收入也一般。我想說他們再弱有清潔工弱嗎,有踩黃包車的弱嗎。如果打車軟體這麼恐怖的話,任何的就職於交通行業的人都要扯著橫幅遊行了。對待新鮮事物的出現,我們首先應該是合理合法的面對,而後在去尋找合情合理的方式解決,管理部門的無能和行業內部分人的偏激是無法改變事實真相的。何況大多數的計程車司機也下載了打車軟體,一邊利用一邊還厚顏無恥地吆喝著,你覺得地道嗎。


推薦閱讀:

有哪些看似約定俗成的文化習俗,實際蘊含著頗為理性的經濟學道理?
價格機制總是最好的么?為什麼有時並沒用價格機制來配置資源?
有哪些讓人驚艷的經濟學模型?
J·K羅琳繼續出哈利波特番外(神奇動物在哪裡等)是否有借哈利波特圈錢嫌疑?

TAG:計程車 | 經濟學常識 | 出行O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