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特工隊的英文名Inside Out 有何含義?
我覺得是把腦子裡本來意識不到或一般人不去多想的情緒,潛意識,夢境,記憶等這些東西(inside)給你展現出來(out)的意思。這部電影就是在做這樣一件事。
中文想要有對應的名字感覺好難。
inside out這個短語本身的意思是是「徹底的」但是看完電影可以得知inside out指的是內心和內心之外的世界 也就是單純的「里」和「外」兩個概念 inside out這個標題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雙關語 但是頭腦特工隊這個中文翻譯就他媽是一坨屎...重演了歷來電影標題引進時的悲劇
在籃球界,inside out 是指外線傳球給內線,內線牽扯對方防守,吸引大量防守人員後再把球交給外線球員,這個過程不是一兩次那麼簡單,甚至會在一次進攻中達到七八次。觀眾看到的就是球不停傳進傳出,進,出,進,出。
好像偏題了。
這部電影用這個名字是想表達內在的思維情緒決定了外在的行動,而外在行動的變化又會影響內在思維的決策吧。
個人意見。
電影名稱:「Inside Out"—最直接的含義是由內而外,意譯為徹底地、大翻轉。其最明顯的指向即現實世界理所當然的主角小女孩Riley,卻被她腦袋裡的五種基本情緒「反客為主」。展開而言,這裡outside的物理世界的人的言行舉止,皆由inside的情緒在一張中控台上主宰。
第一重含義的inside out,即人的行為被情緒所控制。這些內在的情緒小夥伴決定了記憶的「顏色」;它們還能調取記憶;經由其創造的某些核心記憶更決定了人的性格特點。甚至,像怒怒那樣還插入一段「離家出走」的想法,更大程度上能主導人的主觀行動。進一步,中控台有時是Riley天性的樂樂掌權,有時怒怒需要發泄,而厭厭、怕怕、憂憂都可能輪番出現。
這樣的喧賓奪主固然有趣,可如果光有粗淺的第一重inside out,那迪士尼的這部電影還算不上出彩。
果不其然,這層戲劇性的內外大翻轉又在副線兩位主人公:樂樂、憂憂身上升華了。憂憂似乎不被任何人喜愛,連她自己都要對控制不住自己接近情緒中心而屢屢道歉。終於在她情不自禁地改變了核心記憶的情緒屬性後,她和樂樂的對立被放大,他倆一下子被設定到了長期記憶的舞台上。
樂樂和悠悠截然不同,她進取、樂觀、是所有情緒的楷模和主唱。而就在她和憂憂inside在龐大的長期記憶場景,穿越各種困難都不得out的時候,樂樂第一次在造夢影城見識到了憂憂的作用。憂憂用恐懼喚醒Riley,樂樂表示「幹得不錯」。只願給憂憂畫地為牢、不願意任何人傷害到Riley 的樂樂,直到個性島接二連三坍塌,出乎意料為了救Riley,打算拋下憂憂和彬彬從回憶管返回總部。她還在扮演自以為是的英雄角色。故事發展到憂憂坦誠相待,幫助失去掃帚飛車的彬彬走出糟糕的情緒體驗,樂樂這時才表現出了驚訝。樂樂大概從來沒想到是憂憂收斂了彬彬的情緒失控。
這樣的inside out,是第二重。這重轉變,在樂樂和憂憂回到總部被推演到極致。樂樂將其視作生命的快樂的核心記憶交給憂憂,不顧其他情緒夥伴的大呼小叫,讓出中控台,終於出奇地解除了Riley離家出走的想法。樂樂明白了,想要分離情緒和行為,一味補救好比竹籃打水。只有面對當下的情緒,並勇敢接近它、走出去,才能真正化解它。
彬彬的出現,本身就是小孩子幻想朋友從遺忘邊緣的inside,大步邁向台前out出來的過程。它的出現,給影片增加了趣味,也點燃了觀眾的淚點。一部分從不可見到檯面上的inside out,必然伴隨另一部分從舞台上消失的inside out。那些被吸塵器處理的無用記憶是如此,彬彬是這樣的角色,重大事件下隕落的個性島亦是如此。他們都被遺忘,都out不見。此為第三重inside out。
這,大概就是成長的代價。
回歸喜劇的筆觸,成長又帶給Riley一個更大的全新中控台,和青春期的喜悅與煩惱。
inside out還體現為對影片本身的解讀。偉大的電影除了有人與環境inside out的衝突(Riley成長環境、年齡的變化),還要有人與人的衝突(樂樂與憂憂)。最精妙地,迪斯尼把人與自我的衝突變成了這部電影最直白的第一重主題,潤物細無聲地搬到了台前。
inside out,同時是用具體表達抽象,以喜劇思考嚴肅,拿動畫拍給成人。《inside out》——不知道為什麼外文電影翻譯成中文的時候總喜歡譯為特戰隊、特工隊或總動員一類的,可能是聽著比較順口又有活力吧!可是我真心感覺這部電影不僅讓觀眾看的時候開心,看完了還能有所深思——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同時也讓人有所感悟的電影。主人公在家鄉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光,核心記憶鑄就了她的基本性格——大腦中的性格島。我們總是趨於讓自己快樂——因為幸福的童年或者是與生俱來的天性。但是我更認同後者,我們大腦中的joy總是想主導我們的行為與思維。於是在主人公全家搬到陌生的舊金山、令人不滿的公寓,還遭遇了搬家公司沒有及時把傢具物品送到新家的意外事件時,小主人公萊利也總是壓制自己的悲傷情緒,盡量表現的開心,給家庭帶來快樂——她大腦中的joy總是趨於主導她的情緒和行為,禁止sadness觸碰記憶和控制台。終於有一次,在sadness想去觸碰核心記憶的時候,joy想制止卻發生了意外——悲傷和快樂都離開了大腦總部。而其餘的情緒無法正常掌控萊利的大腦,狀況頻發,最終anger點亮了回到明尼蘇達州的想法。而此時,joy和sadness還在大腦的不同區域面對更多的狀況——來努力回到大腦總部。正是在這奇幻又驚險的路途中,joy意識到了sadness的作用。最終,Bing Bang犧牲了自己將joy救出了遺忘的深淵,joy利用萊利的幻想男朋友帶sadness回到了大腦總部,挽救了正在車上準備離開的萊利。回到家中的萊利伏在父母懷中哭泣,臉上掛著微笑——sadness和joy一起創造的新的記憶——多彩的記憶、多彩的核心記憶、重新建造的性格島,最後甚至還有升級的大腦控制台。 不得不說,影片中對於抽象思維、想像力、潛意識區等等各種大腦思維和功能的處理和描述的確非常巧妙。而BingBang的自我犧牲也讓我們明白,成長,總會遺忘一些幼年的幻想。 「就是因為太久不讓悲傷觸碰了」 這是同伴看完後說的一句話。我們總是努力快樂,壓制自己的悲傷,甚至似乎忘記了大腦中還有悲傷的存在。可往往情緒會在長久的壓抑中爆發。看著萊利金色與藍色相間的新的核心記憶,我想,真正的人生,就應該是五顏六色的啊!那些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或喜,或悲,或怒,或懼,成為永久記憶一直影響著我們,逐漸鑄就了一個人的性格。當我們長大,記憶球不再是單一的色彩,有了悲喜交加,有了百感交集。 在美好環境在成長起來的孩子,和在糟糕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那些鑄就性格的核心記憶,該是巨大的差別啊!而現實中,是否還能遇到重塑性格島的機會呢?如果遇到,又能否安全渡過呢?我性格中的消極因素,又是多少個重要事件的影響最終打敗了大腦里的joy,成為一顆核心記憶呢?未來如果有機會教育下一代,真心希望,可以用我帶給他們的核心記憶,鑄就一個正能量的性格島。 很想知道,在我冥思苦想,認認真真敲出這篇文章的時候,又是誰在操控我的大腦控制台呢?產生的的記憶球又是什麼顏色的呢?影片名為《insideout》,其實也很有深意,我們的行為和情緒,其實都是大腦內部處理的外在反應,反映了大腦內部的活動。可是我們日常的行為、情緒、處事方法,到底是在調用已經生成的習慣,還是生成新的處理方法?在重複每一天的生活中,哪些記憶成為臨時記憶,哪些才能成為永久記憶呢?我們大腦的思維工人每天把各種記憶丟進遺忘的深淵,而為什麼很多記憶我想忘也忘不掉?
就是腦子裡的東西都出來了
推薦閱讀:
※范曄譯的《百年孤獨》質量如何?
※霍格沃茨中的 Hufflepuff 學院在人文社譯本中為何被譯為「赫奇帕奇」而非「赫夫帕夫」?
※哪些翻譯讓你拍案叫絕?
※字幕組的動力是什麼?
※柚子木字幕組是如何盈利的?
TAG:電影 | 皮克斯PixarAnimationStudios | 英文名 | 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