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一直到十,在古代是如何造字的呢?

一,二,三可以理解,可往下四五六七八九十是如何造字的呢?是否有什麼根據有什麼深刻含義呢?


後面的都可能是記號字或假借字。


大家也說差不多了。

一二三亖就是計數,所以很好理解。

五,《說文》稱:五,從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其實呢,《說文》也是找不到太多線索,才從比較虛的內容來說,與其他字的解釋不能比。實際上,這個五的字形可能和互、亘有些關係,特別是互。它可能是借音互(ga?s)表示五(?a??)。

六,甲骨文的字形就已經是房子的樣子了,它可能是廬的初文,所以是借[廬](ra)表示六(rug)。

七,甲骨文是一個十字形,後世加彎筆是為了與後世的十區別。七的說法很多,但解釋力都不強。但仍應是借音的情況。可有七與二有一定的關係。

八,《說文》稱: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這個說比較清楚了,八是借[別](pred)表示八(pre?d)。

九,甲骨文就是手臂的樣子,當與肘是分化字,借肘(tku?)表示九(ku?)。

十,甲骨文是一豎或者一豎上打點。依次幾十就在豎上劃幾道符號。這個字元可能是一種表示十的標記,也可能原來是別的東西(如針)而借音。

我看前面有人推薦http://www.vividict.com/,這個網站不是特別好。字形的收集尚可,但是字的解釋很多是都已經被淘汰了的舊的說法,有些就根本不知道出處。現在文字學一些基本的共識都沒有放進去。不太清楚它們這個網站是依據什麼在解釋。大家用這個網站要謹慎。


七與切同源,七的甲骨文更像十,我猜測七首先表示將某物四等分,而一個月相周期的四等分剛好近似七夜。


一:象事字,用一個橫道表示「一」的概念
二:會意字
三:會意字
亖:會意字。四為假借字,本意不明
五:記號字。這個字可能源自於文字產生之前的刻畫符號,這個符號和「五」這個概念之間的聯繫是硬性規定的,所以說它是記號字。
六:記號字
七:有人說是記號字。有人認為這個字是「切」的初文,那麼就應該是假借字了。
八:記號字
九:假借字。有人說是肘的本字,有人說是鉤的本字。但二者古文字字形與九都有不小的差距。
十:記號字

裘錫圭先生把一二三亖之類的表意字歸結為「抽象字」,但我覺得「抽象字」的邊界比較模糊,所以就當象事字和會意字處理了


個人拙見,僅為猜測,無任何依據。

前段時間我做了一個漢字演變的科普小文章,剛好也提到一到十的甲骨文字形。

甲骨文:四

這是甲骨文時期的「四」字,造字含義也容易理解。轉變成今天這種字形是在西周晚期發生的,具體原因我沒有深究,並不清楚。

甲骨文:五

這是甲骨文時期的「五」字,我個人理解是四劃的一個變形,避免五個橫劃的繁瑣書寫,類同於羅馬數字的「Ⅴ」。

甲骨文:六、七、八、九

以上是甲骨文時期的六到八,我曾考慮過,六也是四劃變形,但看到七和八,感覺不大可能,直到看到九,我感覺應該存在假借字。因為作為最常用的數字,九的創作不應該這麼複雜。

據說六為「宀」初字,七為「切」初字,八初意為分別,九初意為鐮刀。大概因音同而假借作數字用,後約定成俗。

甲骨文:十

一為橫,十為豎。比起假借,我個人更認為這是初創字,因為九乃數之極,十是新的開始。

周朝以後「十」字中間才多出一個點,再後來點化作橫,演變成今天的十。


看了下,前面的答案雖有細節上的差異,但大體上還是沿襲了《說文》的意見,可歸納為兩點:

1.「一二三亖」等字形用於表示數字,為指事(象事),直觀易懂。

2.「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字形用於表示數字,屬於假借。

其中,《說文》似乎還記載著3個字形的字形之義:五(陰陽在天地閒交午)、八(象分別相背之形)、九(象其屈曲究盡之形)。

「四、六、七、十」等的字形之義則不見載於《說文》,後世只能基於字形、字音作出一些猜測,然後再去探究它們的造字依據。例如,一些人依據「七」的小篆字形及字音,猜測它是「切」的初字,即「七」的字形之義為「象刀切物之形」。

這樣歸納一下,大家可能馬上就會發現一個問題:

即使能說清楚「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的字形之義和造字依據,也仍然不知道它們為什麼可用於表示相應的數字。

這些字形用於表示數字,顯然屬於假借,我們只有進一步找出假借義與字形義之間的內在聯繫,才能說清楚我國古人對相應數字的命名過程,才算是完整地回答了題主的問題。

例如:字形「八」為什麼可用於表示數字8呢?一句「假借」顯然是不夠的。要想把問題說清楚,讓大家心裡不再有疑惑,就必須去剖析假借的具體依據:「分離」與「數字8」兩個不同的語意(字義),為什麼能用同一個語音來表示?它們之間有什麼內在的聯繫?

這就涉及到語音起源的問題了,不再僅僅是文字起源的問題。

語音起源是人類未解之謎,西方甚至一度都不讓探究……我們能解決嗎?

解決不了,並不代表什麼都不能去做……做點小小的猜測,對人畜都無害,總可以吧?

(猜都不讓猜的朋友,就別往下看了,省得把自己氣壞了)

語音起源和文字起源是兩個不同的過程,後者是從視覺(形體)角度去命名客觀事物,前者則是從聽覺(聲音)角度去命名客觀事物,思維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以「八」為例,從視覺(形體)的角度,我們根本無法找出「分離」與「數字8」兩種事物的共性,無法將兩者聯繫在一起。但是,如果從聽覺(聲音)角度考察,我們可以發現折斷棍棒等物體的聲音為ba,模仿該聲響得到的語音可用於表示分離、分叉等意。人類用十指計數,十根手指八個叉,數目是固定不變的,所以我國古人又借用此音來表示數字8……總之,語音和文字都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的命名,但其命名依據有所不同。釋解漢字的字源,必須兩條腿走路,既要講清楚語音的起源,又要講清楚字形的起源。

但是,語音起源的過程發生在人類之初,到文字產生時早已被遺忘,不可能留下相應的記載……西方人雖然一直在追問語音的起源,但實際探究的並不是語音的起源,而是文字的起源。西方所謂的語源,只是把多音節詞解析成一個個詞根,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實際上是構詞法,分析字母文字的構成,而不是去探究語音的起源。其性質,和我們把漢字拆解為不同的偏旁部首一樣。

我國的祖先,做的比西方人更絕,壓根就不提語音起源的事,完全迴避了這個問題。例如:《說文》只是剖析字形的起源,沒問過字音的起源;對待假借字,只是從靜態結果的角度視為同音通用,而不是從動態過程的角度視為記錄語音的結果;對待形聲字,也只是簡單地指出形旁和聲旁,沒有進一步去追問原因。總之,從《說文》開始,2000多年來,

中國人在釋解字源時,都是在用一條腿走路!

人們總是想從視覺(形體)這一個角度,去解決全部的問題……為此,便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大量似是而非的解說,例如《說文》對「四、六、七、十」等字的解釋……後人知道這些解說不可信,卻受《說文》影響,又著力於從視覺(形體)角度去解決問題,結果是作出更多的曲解……要避免這種現象發生,只有一路可走:改變觀念,改變思路,改變方法,

補齊另外一條腿,用兩條腿去走路,去釋解字源!

當然了,前人沒有系統地探究過語源問題,走這條路開始肯定是艱難的,但我們不能因為難便不去做……我們做的事,即使全都是錯的,也為後人積累了經驗,也是有意義的……

最後,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對眾數字的字源和語源作出一些猜測

(僅僅只是猜測哦……)

先強調一件事:中外古人都發明了十進位,其實際依據應該是人類擁有十指,即古人最初習慣用十指來數數、計數,所以發明了十進位……中國古人對數字的命名,與此有很大的關係,如認為「十」為數之滿,五是數之中,九是接近十的數字,十指構成八個指叉……等等。

:字形為指事,語音可能和「夷」同源,模仿自碾壓物體破碎聲,初音近於ngi/nge,表示平、數字一;

:字形為指事,語音可能模仿自兩硬物相互軋壓聲,初音近於nge,表示軋壓、數字二;

:字形為指事……語源不明……可能和水流散開聲有關,最初表示眾多。

:亖為指事,語源不明…………四這個字形,可能是由

這個字形勻稱美化而來,此字形可能是人體之形,突出四肢……

:?象揮舞棍棒之形,語音可能也模仿自揮舞棍棒之聲,表示舞動、中心、日之中,數之中等。

:字源不明……語音可能源自模仿水流下落聲,取疊加之義(用手指計數,六要換手)。

:字源和語源……可能都和「氣」相類……「七竅」的數目是固定的。

:字形模仿物體斷裂之形,語音模仿物體斷裂之聲,表示斷裂、分叉、分離……人類雙手十指有八個指叉,數目是固定的,所以借用表示分叉的音來表示數字8……

「八」字的字源詳解

:字形「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即字形之義為糾結……語音可能與「糾、就」等同源,模仿自烤肉焦糊時油脂發出的聲音,初音近於ngu/ngo,表示糾結、接近(指肉受熱收縮)……九是接近十的數,故借用表示接近的音來表示……

:可能為「實」之初字,字形模仿自種子、果實之形……語音可能模仿自急細氣體快速溢出聲、箭矢飛行之聲等,表示離去、滿……十為數之滿,故借用此音表示……

十字的字源和語源


謝邀。

我來安利一個網站,叫做 「象形字字典」, 裡面有你需要的信息。

==》 象形字典,字形演變,字形解析,字義引申,辭彙分類,在線字典,在線說文,白話說文,漢字簡化方案說明

這是甲骨文的四,它其實就是4橫,你看就比三多一橫。

這是甲骨文的「五」,代表兩根算籌相交,至於為啥要這麼表示,不用五根棍子表示,我想我們無從得知最初的原因,但是從河圖洛書來看,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十為成數,我國古代人是從五進位開始的,比如算盤,就是五進位,我猜測是從「算籌」演變而來,所以滿五就用一個特殊的方式標記;

這是甲骨文的「爻」,代表複數的算籌相交,也代表天地陰陽二氣的重疊,所以「爻」又是易經八卦成像的一種方式,因一卦最少三爻,最多六爻。

其餘的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就留給大家各自去查閱吧。

附錄:中國古代的算籌和籌算方法

算籌如何計數

用算籌表示數,有縱式和橫式兩種方式。在縱式中,縱擺的每根算籌都代表1,表示6~9時,則上面擺一根橫的代表5。橫式中則是橫擺的每一根都代表1,其上面縱擺的一根代表5。而且規定,個位和百位必須用縱式,十位和千位必須用橫式,縱橫相間,使各位界限分明,以免發生混亂。算盤中上面的一個子代表5,下面的一個子代表1,是從算籌延續下來的。計數的十進位制是我國古代文明最重要發明之一。我國古代用算籌記數,表示數的算籌有縱、橫兩種方式:


謝邀。非常好的問題,可是大部分我沒有很深入的研究,但他們都是有含義的。「十」我可以說一說,代表死亡。西方墓地上立十字架,我們上古的墓道不是一字形就是十字形。甲骨文「十」有三種寫法:一塊碑(兩頭尖)、一豎、一塊橫碑加一豎,其實是墓道的不同形狀。金文是一豎加一點,這一點其實是橫向的墓道口,因為有的墓道不是四個方向墓道口都對稱的,東西方向可能短。古文差不多橫豎對稱。那為什麼墓道要搞成這樣?這個跟天文有關,天人合一,天上一個星系的解體死亡,釋放出能量的時候,遠看可能就是個十字星形。好比我們看原子彈氫彈爆炸,強大的衝擊波撕裂橫向縱向的空間,就是這個景象。作為宇宙的周期,古人認為九最大,到了十就是解體,什麼也沒了,然後再從頭來。所以說「九九歸一」。


推薦閱讀:

「命」字的由來是什麼?怎麼理解這個字?
古人創造甲骨文時,有沒有造字法?
同从「火」的「烫」和「热」,为何偏旁写法不同?

TAG:漢字 | 漢字字源 | 六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