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煸的菜是不是用麻辣味的偏多?原因是什麼?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川菜不只麻辣,更多「川菜」討論歡迎關注。
一份菜肴的好壞,味道之外,口感是最重要的因素。
什麼是口感?細嫩、軟糯、爽脆、酥脆等等,這些都是口感。
決定食物口感的因素有很多,有機會可以專門聊一聊。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水分含量的多少。通常來說,保持了更多水分的食材,就會越軟嫩,水分含量越少的食物,吃起來就越硬脆。
而干煸的目標,其實就是最大程度上減少食物中的水分含量,讓食物變得硬脆、有嚼勁。在這方面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
其原因,就在於干煸的烹飪技法。
干煸區別於大多數炒菜。大多數炒菜需要大火爆炒、快速炒熟,以保持食材中的水分,使菜肴口感細嫩。而干煸則是要小火慢炒,一點點把食材中的水分逼出來。
也使干煸區別於油炸,大多數油炸講究外酥里嫩,切常在表面裹上澱粉漿來製造酥脆感。而干煸則是里外都不放過,一點嫩的地方都不留下。
所以不難想像,干煸的菜肴口感偏硬、脆、有韌性、有嚼頭。而這就造成一個後果,干煸的菜肴需要大量的咀嚼。
試想,同樣大小的一塊牛肉,滑炒牛柳嚼兩下差不多就可以咽下去了,紅燒牛肉也花不了什麼力氣,而如果是一盤干煸牛肉絲,可能光看著,牙就要打個哆嗦。
所以,滑炒牛柳的味道淡一點也沒關係,反正沒等味道消失,牛肉也下肚子了。而干煸牛肉絲如果味道比較清淡,那麼一筷子牛肉絲入口,嚼前3口還有味道,再往後沒了味道,那就真的如同在嚼木頭了。
所以做干煸的菜肴,通常都要使用一些重口味調料,比如辣椒、花椒、芽菜、豆瓣醬等。使菜肴特別入味。這樣,在油脂和調料的作用下,原本硬硬、韌韌的食材,就變的干香、滋潤,而且越嚼越香,形成獨特的味覺、口感體驗。
所以,干煸並不一定都是麻辣,但基本上味道都比較重,而麻辣則是重口味菜肴的重要代表。
以前做的干煸肥腸
干煸四季豆
干煸技法未必一定要調麻辣味。調麻辣味往往是因為使用了菜油,清淡偏甜的調味往往與菜油不搭。辣椒是菜油的天然伴侶,而嗜辣的地區大多也食用菜油。
干煸是麻辣的居多。
並且你看見干煸的會非常非常焦(dan)麻(ten)了
每一個干煸都是經過火候特別的把握和佐料特別的講究。
一不小心就會浪費食材。
其實我一直都不這麼想,知道某次和某人點了干煸土豆絲,火候再過至少跟薯條一般嘛,結果端上來了一盤接近油炸,然後純粹的切成絲,火候太火有些焦的,加上些鹽,簡直看不下去!
以至於我後來點干煸的菜都特別慎重
干煸的菜不一定是麻辣的,但是做成麻辣味口感會更好
嗯,干煸四季豆這種也是熗的。
干煸菜裡頭的花椒辣椒很大程度上不是增味。而只是單純的增香而已。
干煸菜用油大,溫度高,加工時間長。這種情況下花椒辣椒很容易糊,變黑,發苦。
所以用這個調味,說得很勉強。
關於花椒長時間烹煮會邊苦,這個問題火鍋就能反應出來。
你真吃重慶火鍋煮幾個小時下來,回味一定會發苦。如果沒有,那就是火鍋湯的麻味來源有問題……
那個蠶蛹噁心到我了
放點鹹鴨蛋黃試試
廣東的啫啫,相當於干煸,不辣。
可以說現階段國內餐館的辣味,大多是為了掩蓋廚藝不高或者食材不新鮮
推薦閱讀:
※燉湯所析出的「營養」是否能抵償湯中食材本身所含的「營養」?
※山東菜沒有特色么,為啥南方同事都說山東菜不好吃?
※《紅樓夢》里賈府諸人的用餐制度是怎樣的?
※古代皇帝吃的御膳放到當今來是什麼樣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