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動畫從前那優秀的水墨畫風沒有延續下來?
水墨動畫片的奧秘都集中在攝影部門。畫在動畫紙上的每一張人物或者動物,到了著色部分都必須分層上色,即同樣一頭水牛,必須分出四、五種顏色,有大塊面的淺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邊框線中的焦墨顏色,分別塗在好幾張透明的賽璐璐片上。每一張賽璐璐片都由動畫攝影師分開重複拍攝,最後再重合在一起用攝影方法處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在螢幕上所看到的那頭水牛最後還得靠動畫攝影師「畫」出來。
工序如此繁複,光是用在攝影攝一部水墨動畫片的時間,就足夠拍成四、五部同樣長度的普通動畫片。現在很多人都不願花這麼多錢來製作一部水墨動畫了。即便有錢,技術方面也是一個很難的問題,門檻要求太高了,所以寧願花點錢去做3D動畫或FLASH動畫。
一言以蔽之,曰:市場導向。
【1】目前中國動畫針對的主要是低幼齡兒童市場(可參考中國動漫為何難有強大的吸引力?)。【2】絕大多數小孩兒對水墨畫風無感(作為一名玩過幾年國畫的工業黨,我還真沒見過能被水墨畫吸引的小孩兒)。
由【1】【2】可推知,水墨畫風的動畫自然會被市場淘汰,這就是市場經濟法則下的必然,資本不會投資給沒有利潤的項目。
水墨動畫的繁榮,只能屬於那個不按市場規律行事的年代。
++++++++++++++++++++++++++++++++++
至於 @愛海 所說的「文化已經被GCD革光了。現在有多少人看的懂寫意畫?!」——差點讓我不知如何吐槽:難不成1949年之前凱申物流還做過水墨畫風的動畫?現在你能叫得出名字來的水墨動畫,有哪一部不是1949年之後,GCD手下的上美之類的片廠做的?
事實上,在中國,水墨畫自誕生以來一直都是極少數人的興趣愛好,從來就沒普及過。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人,能寫得出自己名字就不錯了,還看得懂寫意畫?呵呵。
要問「現在有多少人看的懂寫意畫」的話,不妨先回到一百年前,看看那個九成人口是文盲的年代裡有幾個人看得懂寫意畫。
當然啦,我的這個建議,
@愛海 估計是不屑一顧的,本來嘛,照他「城裡環境好點的,多少有點字畫,長輩們都看的懂……再後來農民進城成為新城裡人了,要麼沒文化……」的那一套說法,爺爺輩還在土裡刨食的傢伙們,壓根就不該納入統計範圍。有句話說的好啊,你也配姓趙?
排除了這一票還在為生存奔波、一點文化也沒有的赤佬,我中華大地當然就是那個人人有文化、家家掛字畫的王道樂土了。
這畫面真是美得令人心醉啊。
感謝@大果 的邀請,才疏學淺請多指教:
公認的第一部水墨風格動畫片是上海美術製片廠製作的《小蝌蚪找媽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事,而且是較現在電影院公映的動畫電影來說算是動畫短片。當然,如果問題中的「中國動畫」指的是在電影院放映的動畫電影或者是在電視台放映的動畫連續劇什麼的話,那「中國動畫」從來就沒有過「水墨畫風」~ 所以不負責任地說:經歷過10年的毀滅,上美的畫師沒有幾位能再回到案前繼續來製作動畫;而現在學水墨的以後也不一定來做水墨的動畫,不少是去做了遊戲公司的人設、場景,能繼續來做動畫的也沒幾個會去撲在水墨上(靠國外獲獎的獎金?政策補償是按產出時間算的,一部短片(小於30分鐘)熬幾年才能做出來....)。
還有一點是傳統水墨風格的短片製作成本遠高於普通的手繪二維動畫及電腦三維動畫,而且所以誰不想便宜點兒表達一個故事呢?(當然用電腦也可以做水墨風格的動畫,不過自己整渲染器.......沒有動畫公司會關心自主研發什麼的)
當然以獲獎為動力的非商業性質的水墨風格的動畫(有的就是用電腦製作的,而非傳統的手繪影印)還是有的。總之水墨風格的「中國動畫」自誕生起就與商業性無關,與高效率產出無關,與動畫長片無關;但這三項卻是個人認為現在「中國動畫」重要的盈利模式~
寫成這樣應該行了吧=w= 哦對了,推薦看一下日本知名格鬥遊戲&<街霸IV&>的第一部預告片,是CG的水墨風格~
其實前面有幾個人的解答不錯,水墨動畫的誕生有其特殊時代背景,沒辦法量化生產,投入與回報不成比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國內動畫市場的風向……我們公司為了拿獎倒是真願意做,不過不知道啥時候能做出來就是了
我反對拿什麼背棄傳統文化說事。偏激點說,現在再用水墨來體現傳統簡直就是土鱉。當代做中國味道動畫的藝術家在國際上拿獎的也不少,我覺得他們能拿獎正是因為在風格上找到了自己的理解,沒有去搬前人那點創意。我覺得像水墨動畫只能說是一種美術風格而不能像粘土動畫一樣成為一種動畫類型。所以說,有那麼一兩個特別有樣的就足夠了,因為我們在風格上必須創新。在動畫節上也一樣,獨特的美術風格能讓你拿獎,那下次一窩蜂出一堆這種東西就不行了。再說了,這麼搞觀眾也審美疲勞啊。
- 第一、不重視。
這個問題是顯而易見的。在3D動畫發展到如今階段,我們可以山寨出許多3D風格的仿好萊塢動畫片的作品,再回頭追求2D效果,很多人不會願意逆流而作,水墨風格又是2D中的小類別,自然得不到重視。
- 第二、應用場合有限。
水墨藝術風格往往使用在某些藝術短片中,而非大規模使用在某些動畫長片里,這也多是由於水墨風格具有一定的「年代性」。就是說,只有某些題材內容適合使用水墨藝術風格,比如中國歷史故事或古代傳說。而當今各種現代題材就不宜於使用水墨風格表現,比如我們很難用水墨畫風格去繪製摩天輪與越野車。
水墨畫表現力有限,應用場合太過狹窄,自然不適合拿來做主流藝術片。
- 第三、熟練掌握者稀缺。
水墨畫不是人人都能輕易上手的,也不是學個倆仨月就能出師的技藝,學不專精的結果只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反倒沒有足夠好的藝術效果。
既然缺少專業人才,新人學好又比較難,從避重就輕角度看,不做水墨風格藝術片就是最好的選擇。
- 第四、技術工藝複雜,成本較高。
純手繪的水墨動畫片成本實在太高,需要一幀幀繪製,人力、物力損耗太大。如今有了水墨風格的CG軟體,可以有效解決部分難題,但依然有逐幀繪製的困難,不能像3D那樣大量依靠電腦計算運行來實現,技術要求確實太高,沒有大規模資金支持,無法達到量產。
(當年是有資金支持的。)
- 第五、過於風格化,欣賞人群寥寥。
水墨風格終究是小眾化的藝術風格,能夠理解、欣賞的群體較小,適當使用或許可以,很難大面積推廣。
這也反嚮導致欣賞群更趨少,難敵當前同為風格化作品的靜幀(定格)動畫。
(Kung Fu Panda - Holiday Special 劇照)
綜上,水墨風格就目前看來,不易使用在動畫片製作上,故難以延續舊日「輝煌」。
就這樣。
以上。
2014-09-25
文化已經被GCD革光了。現在有多少人看的懂寫意畫?!
沒人看的明白水墨畫,那做水墨畫動畫幹嘛?勾引領導嗎?這也許是可以的,反正大多數人是不喜歡看的。
為什麼以前能做水墨畫動畫?還記得以前小時候,城裡環境好點的,多少有點字畫,長輩們都看的懂,畫的來,只是畫的好點差點的關係,而他們的小孩都要學國畫寫書法,那個時候,大家還對這種風格還普遍能接受。後來,文化人被批判死了,被下鄉了。再後來改革開放了,快餐文化進來了。再後來農民進城成為新城裡人了。要麼沒文化,要麼接受了快餐文化,沒人教育他們傳統文化。沒有傳統文化,也就沒有水墨寫意,更沒有傳統的生活,我們自己都是西方式的生活了,不是嗎?!
除非有一天,全民學論語,寫書法畫水墨,過上慢生活,那水墨畫風格的動畫也一定會回來的。我記得2008-2010年之間(忘記是哪一年),中央一播出了一個動畫片,是水墨動畫片,講的是諸子百家時的故事,主人公都是從水墨中走出來。苦惱死了,就是想不起名字,拜託大家幫忙找找。。。知道的一定要幫我。。。
再找有當年 給小蝌蚪找媽媽 牧笛 山水情作畫水平和聲望的畫家,幾筆就能讓你破產……
水墨畫的話,手繪太麻煩,而且會國畫的人少。
電腦做的話,技術含量又高,沒有多少人能做好。
國內的現狀,缺技術缺耐心。所以這種麻煩的動畫是不會持續的。
因為投入產出比差太遠,不賺錢。
以前是社會主義,不用考慮成本,現在是資本主義,得先考慮溫飽
水墨畫做動畫肯定不行,沒市場。本來水墨畫就只是給古代貴族成年人把玩的東西,你讓現代小朋友看?更何況現在都很少有成年人里真的有時間,有涵養和專業知識、有興趣欣賞把玩他們。國畫在以前就相當於在現代藝術展里那些給貴族裝b的面目全非的作品,你讓現在的孩子天天看這,誰能樂意?動畫在敘事手法上只有聲色兩種,你先把畫面搞得索然無味在市場里就已經輸了一半,在文化娛樂產業殘酷的競爭里很難覓得機會。
你們有沒有看過凌力寫的傾城傾國,我在想如果能讓徐克拍成水墨成人動畫應該很精彩。
成本太高
畫面是黑白的,對劇情等其他元素要求就更高了,其他的撐得起來嗎?
哈哈,會畫的越來越少了唄。
推薦閱讀:
※動畫片《神廚小福貴》中,皇上為何管老佛爺叫做「親爸爸」?
※為什麼字幕組行業不藉助類似 GitHub 的平台眾包協作?
※做一部動畫電影到底要多少錢?
※如何評價美樹沙耶香?
※《麥兜噹噹伴我心》中的《車車車車》這首歌是想表達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