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執政初期所面臨的局勢是怎樣的?

如題,就是想問問諸葛亮執政初期的局勢,夷陵之戰後,雖然知道局勢非常嚴峻,但具體是如何個嚴峻法?感覺《三國志》看起來有點抽象……
《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後十餘日,陸議等大破先主軍於猇亭,將軍馮習、張南等皆沒。
《三國志·蜀書十三·馬忠傳》:先主東征,敗績猇亭,巴西太守閻芝發諸縣兵五千人以補遺闕,遣忠送往。
《三國志·蜀書十三·李恢傳》: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雋,雍闓跋扈於建寧,朱褒反叛於牂牁。
還有蜀書十五里的一大片……我知道這些都是在說局勢嚴峻,嚴峻,很嚴峻,不過看起來真的有點抽象,望指教。


謝邀。

諸葛亮執政初期的蜀漢,用出師表的開場白即可概括: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看軍事。

章武元年,蜀漢政府掌握的人口有戶二十萬,口九十萬,參照其季年的賬本,常規兵力大致在十萬左右。夷陵一役,漢軍約五萬,結果幾乎全軍覆沒,且還是戰鬥力最強的中軍,不得不發郡縣兵補充。

先主東征,敗績猇亭,巴西太守閻芝發諸縣兵五千人以補遺闕,遣忠送往。

更為可慮的是人才的折損。關張馬黃趙只剩下一個,謀臣如法正、黃權也是死的死走的走,中堅將領在夷陵之戰更是星流雲散。看看《三國志》大致便能明白,北伐時的主要將領、謀臣幾乎都是新生代。

因此,建興元年的漢軍與章武元年的百戰精銳相比,無論是質量抑或數量,都不可同日而語,幾乎可視為兩支軍隊。

再看政治。

劉備時代是荊楚人與東州人共天下,說白了就是客籍壓倒土籍。

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賓友。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

《先主傳》這張政府官員清單歷來作為劉備任人唯賢的證明,但細究籍貫不難發現,除去很快就被清除的彭羕,剩下的不是荊楚人就是東州人,很顯然,劉備的任人唯賢亦有前提。

這種政治態度也即造成了益州士人對劉備政權的不信任感,如杜微、張裕等皆採取不合作態度。原本可以在帝國體制下官才任能,逐漸淡化土客矛盾,擴大統治基礎,但由於東征,一切政治手段都來不及施展,因此,建興元年的蜀漢政府仍然延續了此前的政治矛盾。

土客矛盾的公開化,便是建興元年夏,南中諸郡皆反,蜀漢在丟掉一半軍隊的同時又丟掉了一半的領土,尤為棘手的是,這出叛亂還有外國勢力加持。

要理解南中叛亂,必須談談外交。

眾所周知,夷陵戰後,孫權迫於曹魏三路伐吳,遣使請和於劉備,聯盟形式上已然恢復。然而,孫權在暗地裡一刻也沒有放棄搞垮蜀漢,盡長江而有的圖謀,南中叛亂即有極深的孫吳背景。

益州郡殺太守正昂,耆率雍闓恩信著於南土,使命周旋,遠通孫權。乃以裔為益州太守,徑往至郡。闓遂趑趄不賓,假鬼教曰:「張府君如瓠壺,外雖澤而內實粗,不足殺,令縛與吳。」於是遂送裔於權。

這局勢幾乎是荊州之變的翻版,如果處理不當,東吳隨時可能化友為敵。

總結一下,建興元年的蜀漢,就是這麼個精銳折損殆盡,能臣宿將所剩無幾,內部矛盾重重,版圖縮水一半,強魏在北,捎帶盟友整天惦記捅刀子的徹頭徹尾爛攤子。

此時的蜀漢有多弱?弱到曹魏認為不用動刀動槍,打打嘴炮就能解決:

是歲,魏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謁者僕射諸葛璋各有書與亮,陳天命人事,欲使舉國稱籓。

理解了建興元年的蜀漢有多弱,也就能理解建興六年的一次北伐對曹魏的震動為何如此巨大。


@琅邪楊文理 楊嘟已經說得很好了,我再來補充一些對當時南中叛亂及曹魏勸降的看法。

諸葛亮執政初期面對的困難除了楊嘟提到的外,我認為還有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人心不穩!

裕又私語人曰:「歲在庚子,天下當易代,劉氏祚盡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後,寅卯之間當失之。」人密白其言。

庚子即黃初元年,曹丕篡位之時;寅卯之間指的是壬寅年(222年)和癸卯年(223年),分別是劉備兵敗夷陵和死亡的時間。張裕雖然後來被劉備殺了,這種說辭也不知是後人編的還是他真那麼神蒙中的,可以肯定的是,【劉氏祚盡矣】這種言論在劉備時期就有了,並且按照事態的發展,似乎也在印證著這種「天意」。

在那個迷信的年代,這種思想傳播開來就不好收拾了

都護李嚴與闓書六紙,解喻利害,闓但答一紙曰:「蓋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遠人惶惑,不知所歸也。」其桀慢如此。
先主薨,高定恣睢於越巂,雍闓跋扈於建寧,朱褒反叛於牂牁。

雍闓表面上說【遠人惶惑,不知所歸】,實質上從他交通孫權並接受孫權所授官職就可以看出,他已經選擇了歸何處了,換言之,就是不承認劉備這個政權了。所以南中叛亂可以看成是南中的人認為劉備沒這個「天命」而拒不承認這個政權。

南中尚算邊遠地區,雖然造反了問題還不是很嚴重,試想如果這種思想在蜀漢政權內部蔓延開來會怎樣?所以【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其實是諸葛亮有更迫切的問題要解決,那就是內部有這種可能顛覆政權的言論在滋生時,曹魏的勸降信來了。

當初看到曹丕派人來勸降我還覺得曹丕太逗比,心想這種東西會有用?現在不這麼認為了,拿衣服的其實是我。

是歲,魏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謁者僕射諸葛璋各有書與亮,陳天命人事,欲使舉國稱籓。

許靖傳就記載王朗和許靖之間的書信來往,內容都有勸降之意,應該也是這段時期寫的,同時

用光祿大夫譙周策,降於艾,奉書曰:「……每惟黃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將軍鮮於輔,宣溫密之詔,申三好之恩,開示門戶……」

從以上這些記載可以看出,當年曹丕的勸降轟炸應該是挺猛烈的,而且最近我還注意到許芝這個人,就是在曹丕稱帝時上符命,表示漢阼已盡大魏天命所歸的,估計【陳天命人事】主要就是此人最出力了。這種言論要是再和本土的「反動」言論相結合,後果難料。

開局要人沒人,要錢沒錢,內部有造反的又有覺得郭嘉藥丸的,外部更有勸降及對內部那些消極情緒起推波助瀾作用的……這什麼難度?!


http://www.sdmzh.com.cn/map/sgst.html圖片出處

1. 下圖是劉備剛拿下西川時的態勢。韓遂是隊友,孫權姑且算是隊友。。。如果劉備讀取存檔回到214年,選擇歸還孫權三郡,5萬主力北上攻略張魯漢中,然後和韓遂會合,進軍關中。。。

等老闆死後就可以坐收統一CG,史稱季漢。

http://music.163.com/#/song?id=28468294

此為劉備軍前鋒大將龐德,突破曹仁包圍在宛城和二爺會師時的BGM。

2. 下圖是本位面223年,諸葛亮選擇劇本後,面臨的態勢。

嗯,大致局勢就是這樣。

諸葛亮:。。。

我看樓上有人說諸葛亮可以據險自守的。。。我覺得吧,當時比較現實的選擇還是直接投了比較好。


我覺得應該說嚴峻到不是武侯本人親自微操的話,蜀漢直接就崩盤了。
其他答主說了內政外交方面,我就只講南部叛亂的事。建議可以看 @流雲追風 答主配的那張圖。

223年劉備託孤死後,同年雍闓就在南中叛亂,殺了任上的太守不說,還把新長官老實人張裔綁了送給了大帝。同時響應雍闓叛亂的還有高定,朱褒以及孟獲。
關於雍闓叛亂的原因就是兩個,
一是因為劉備伐吳失敗去世,蜀漢換班之際一時間沒人震得住場子。本來伐吳之事,原本的益州土戶們就頗有微詞,但敢怒不敢言。劉備死後,雍闓這個當地豪族立刻就跳出來。需要說明的是,這個二五仔當初是主動投靠先主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大帝。雍闓投降東吳是被原交趾太守士燮給誘騙過來的,而士燮則早前就跟了大帝。說士燮忽悠雍闓而大帝不知道這基本就不可能。。士燮後來因為這件事還獲得封賞,同時很快大帝就封雍闓為永昌太守。

這個時候看局勢已經十分危險了。雍闓叛亂引起的反響太大,唯一還忠心於成都方面的是遠在西南邊陲的呂凱等人。但此時他們和蜀中已經聯繫不上了。
223年這年叛亂髮生後,諸葛做的第一件事是向東吳表示和好誠意。之後,224年整整休息了一年,就是其他答主提到的先主新喪。一直到225年武侯才親自發兵平南蠻。
可以說整個叛亂髮生就是荊益矛盾以及夷陵之戰遺留問題的綜合激化。如果不是因為225年雍闓提前被殺,且東吳同時遇到鄱陽反叛和曹丕進軍廣陵的話,諸葛平叛過程可能會更加麻煩,因為很難說孫權不再有什麼小動作。(這裡鄙視一下渣權,劉備退到白帝活著的時候求和,死了立馬捅刀子…欺軟怕硬啊←_←)
還有一個可以開陰謀論腦洞的地方是,雍闓叛亂前中都護李嚴給他寫了一封信。這封信被認為是「解喻利害」,說白了就是說:哎呀現在老闆不幸病逝,家裡一團亂啊巴拉巴拉的。但雍闓則很囂張的回信說「不知所歸」。這裡很難不讓人有點聯想。李嚴這個人不是益州土戶,說和雍闓熟識說不過去。而且託孤後他雖然負責軍事防務,但實際被留在永安(即白帝城)。雍闓素來跋扈,李嚴這封信多少有點暗地刺激他的意思。

最後有一個悲傷的彩蛋。除了與東吳外交問題以及荊益矛盾之外,南部百蠻與成都的矛盾其實也很突出。後來一再反叛就已經不是當初有人跳頭的問題了。225年諸葛為抵抗雍闓高定的呂凱表功,但呂凱未來得及赴任就被反叛的蠻族殺害了。(老實人沒有好下場)

總的來說,武侯很辛苦。


比1944年底的柏林多了一個地形優勢。


跟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一樣,內外交困、萬般艱難。

所以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都是英雄所見略同,採取的措施也一樣。

只是天命歸宿各異,結局自然判若雲泥~


大考將至,而隊友下線,抄都沒處抄。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雖萬千人吾往矣。


相當於45年的柏林,如果不是丞相個人能力太逆天的話,蜀漢當時就完了


老的老,死的死,劉皇叔死了,人心也就散了。


當時的政治形勢,諸葛亮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是隨大流,學江東孫吳,和土籍士族融合,走「本土化」道路,據險自守!二是繼續堅持劉備的組織路線,然後以「復興漢室」為政治號召,以法家思想為統治思路,以南征北伐的軍事行動為手段,打造一個以荊襄士族為主、東州人士為輔的軍政府。
諸葛亮選擇後者,蜀漢迅速「自強」。
元氣大傷、身體虛弱……怎麼辦?吃興奮劑!雖然長期看是透支未來,但短期內效果很好!


推薦閱讀:

空城計在現實世界中有哪些應用?
有觀點認為為南宋謀事比諸葛亮為蜀謀事容易,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請結合三國鼎立和宋朝時的格局來分析?
千百年來諸葛亮為什麼總是受人尊敬?
為什麼司馬徽說:卧龍雖得其主 不得其時也?
如何看待諸葛亮是政治家而非軍事家的言論?如果看待郭嘉在軍事上賽過諸葛亮的言論?

TAG:三國 | 諸葛亮 | 劉備 | 三國志書籍 | 季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