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主體建築已經不存在了,保存遺址的意義是什麼?

西安的唐大明宮秦阿房宮漢長安城的未央宮主體建築都不存在了,只留下夯土,西安市圍繞這些遺址興建了遺址公園,這樣的意義在於什麼?


我很難向題主描述我在碧藍無雲的天空下,站在含元殿遺址上遠眺終南山時內心的激動之情。秦嶺巍巍,如在眼前。那種感覺彷彿可以一瞬間帶你穿越回大唐,從含元殿向南望去,大明宮佇立在長安城東北的制高點,號稱「終南如在指掌」。就是那一次遠眺,讓我覺得遠赴長安,奔赴大明的這一切都值了!
當然,我是唐粉,題主也許會有不同的感覺。但那種感覺,我這輩子都忘不了,當時我的反應直接把我老婆都嚇到了。呃。。。
===================================================
之前回答有點激動,現在冷靜一點,補充一下。
我現在比較贊同我一位朋友的說法:歷史就是個情懷——「情懷」這個詞用得好,因為我暫時沒找到比這個更適合描述內心感受的辭彙了。
那年去大明宮之前特意先去拜祭了昭陵——一生的偶像,心中神一樣的存在大唐太宗文皇帝。站在九嵕山主峰下,想像著一生的偶像就長眠在眼前這座青山的山腹之中,內心神聖的感覺油然而生!
大明宮在唐朝的地位相信不用贅述。
題主,可以明確告訴你,我從進丹鳳門廣場,走上龍尾道,到最後站在含元殿遺址上,每一步感覺都是在叩響歷史的大門。這條路,在大唐歷史上不知有多少君王將相走過,站在這個地方看到的是整個帝國的中心。現在站在遺址上往難看,高樓林立。一千多年前的長安城,含元殿是制高點,空氣也比現在好很多,視野想必會更加寬廣。即便如此,當我站在含元殿遺址上遠眺終南山時,我的確有一種穿越的感覺。在那個時間與空間的點上,我站在了大唐與現代的交匯處。
好吧,情懷這個東西,有的時候約等於腦補。回頭看自己寫的,還是挺亂的。。。
最後,我去每一個地方旅遊回來都會寫遊記,但只有長安,我寫不出來~太厚重,太神聖。


附送一張大明宮太液池,悠然見南山~

反對房地產開發論,建立遺址公園的根本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護大明宮遺址。城改拆遷不過是佔了在大明宮遺址附近的利好罷了,不然全西安市那麼多城中村改造,怎麼先拆這裡?遺址保護不是一筆小的財政支出,國家不撥款,全靠西安一市之力來做,指望有高尚覺悟的企業的講著尊重歷史保護遺址,賠錢免費給你做,太天真了吧。開發保護了遺址區,附近地價上升再賣給開發商,得來的錢反哺文化保護,給遺址公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來源,這是唯一的辦法,不然就等著城中村把遺址區蠶食殆盡吧。

樓上很多答案說大明宮要啥沒啥,沒有意思,就是個普通的公園而已,唯一剩下的就是幾個土堆。我想說,這些難道不應該是你來之前就知道的嗎?大明宮已經過去幾千年了,不是你想像中故宮那樣輝煌壯麗的宮室樓閣,唐代土木結構的建築也就山西碩果僅存,不然為什麼要叫遺址公園呢?正是因為是遺址,西安市政府和曲江在大明宮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復建,才會被詬病「要啥沒啥,沒有意思。」雖然只剩下了夯土和斷壁殘垣,但至少可以證明秦阿房宮,漢長安城,唐大明宮曾經存在過,代表秦漢唐的皇宮文化和建築技術發展水平和審美觀念,遺址所蘊含的的信息對於研究建築學,規劃學,考古學,歷史學來說都是珍貴的實物資料。
這就是為什麼要保護這些遺址的原因。

如果真的是對歷史對文物有研究有愛好,在大明宮體會到的那種滄海桑田時空變幻的情感是很奇妙的。真正懂歷史懂文化的人才會知道大明宮的「意思」究竟在哪裡,才不會斷然說出大明宮是個沒意思的鬼地方,大雁塔鐘樓是破樓破塔,西安是個沒文化的地方類似這種話。

如果你要看的是輝煌壯麗的宮殿樓閣,對不起,你來錯地方了,你應該去橫店

大明宮的設計相當不錯,西安是國內第一個做這麼大遺址公園保護設計的城市,不像某些城市單純的復建假文物,西安是用概念化的設計,讓人感受到那個曾經的千宮之宮的輝煌壯麗。

最後回答最高票的問題。
榨乾了房地產業的價值以後,大明宮還靠什麼維持收益?

對不起,你搞錯概念了,大明宮,還有南郊的曲江池遺址,從來不是要收益的地方,大明宮的立項建設之初,除了保護核心的遺址以外,更多的作為西安北郊城市中央綠地公園的社會公益性。如果大明宮要收益,早就和大唐芙蓉園一樣收門票了。公園日後的維護屬於西安市政府常規財政支出的一部分,這部分絕對省不掉,也占不到西安市財政的大頭,遺址就在那,總不至於冒天下之大不韙把遺址挖了蓋房子吧。從前的北郊什麼公園也沒有,但至少現在,大明宮是西安乃至全國首屈一指的城市中央公園,全國從來沒有哪座城市在城市中央二環以內有這麼大一片免費的綠地公園,讓市民在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在大明宮散步鍛煉休閑。

除了西安,估計只有紐約的中央公園類似。

再反對最高票有關大雁塔天際線的部分。
西安大雁塔軸線的限高做的非常好,無論是東西南北哪個角度,從雁塔北路,雁塔西路,曲江池方向看過來,都只有大雁塔一個非常高的建築。但是如果要求大雁塔附近方圓幾公里都要比大雁塔低這也太耍流氓了。對於歷史和文化應該尊重,但是否就讓歷史和文化成為未來發展的包袱?大雁塔的文化價值不在於是否在當地為最高,如果為了突顯其宏偉就不發展周邊的城區,就有些太矯情太流氓了。

曲江的天際線還是相當不錯的。
當然,如果你站在地上,隨隨便便拍的那也能叫天際線,那我沒話說。

大雁塔七層東西南北方向。
哪個方向比大雁塔高了?

曲江全是低矮的建築。
別說曲江房價高,你買不起,怪誰?
哪個城市還沒有個房價高的區域了。

以上。


嘲笑這個公園的人恐怕根本沒去過,也不屑於這樣的景點。正好去年我去過,談談我的感想。
我是從邊門進去的,天氣陰冷,人很少。裡面很空曠,一眼望去都是些斷壁殘垣,自然有些六朝興廢之感。這似乎是杜甫國破山河在的那個大唐;
但邊走邊看各個遺址的介紹,這裡是太液池,這裡是北闕樓,大明宮似乎鮮活了起來,「水綠南薰殿,花紅北闕樓」,這是李白宮中行樂的那個大唐;
接著走到了前三殿,尤其是含元殿,站在高高的夯土基上南望,一片遼闊。正因其沒有復原,以天地為幕,才更顯其大,這是跟在故宮完全不同的感受。這是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大唐。
下了含元殿走到龍首廣場時,突然音樂噴泉啟動了,《貞觀長歌》音樂響起(我之前完全都沒聽過這首歌),
「上下五千年
大夢無邊
夢回大唐可看見
遺留的詩篇
縱橫九萬里
大愛無言
一曲長歌可聽見
撥動的和弦 」
突如其來的音樂和噴泉再一次攪動了我,站在龍首廣場里仰望含元殿丹鳳門,這是「憶昔開元全盛日 小邑猶藏萬家室」的大唐,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大唐,是上下五千年皇圖九萬里的大唐。開元天寶,恍如隔世卻又似在眼前。
所以說要問這個遺址公園的意義,我想一句話就足夠了:喚醒我們心中沉睡多年的大國夢。

----------------------------------------------------------------------------------
統一回復下,我從來沒說遺址公園裡有什麼什麼,裡面真的是要什麼沒什麼。然而正是因為什麼都沒有,才有無限的追思空間。大明宮就算一磚一瓦都能考證出來複原出來,大唐的盛世氣象卻是不可能復原其萬一的。對於了解喜歡這段歷史的人來說,能有這麼一個夯土檯子真的就足夠了。
何況我想說的也不全是大唐。


為了告訴後人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讓後人不忘本,同時又給後人帶來自豪感!題主去趟羅馬,觀察一下羅馬的義大利人,就明白啦!


有遺址在,對著柱坑,可以開開腦洞,補完結構,感受規模,甚至可以對照史料模擬場景,理解史書的敘述....
如果沒有這些,只告訴你一些數據,很難有太多實際體驗...
去過一些遺址才髮型,其實很多城址要比想像得小,也有很多城址遠比想像得宏大......


「西安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大遺址保護和讓政府、群眾、企業滿意上尋找契合點,積極探索多種手段展示大遺址的歷史文化價值。」——勵小捷 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

2014年,國家文物局組織開展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估,對第一批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1-2013年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全面檢視。
  此次評估總分值由現場專項評估得分、開放狀況評估得分、滿意度調查得分3部分加權組成。由7組不同的專家分別打分,專項評估從資源維護、管理與服務、開放狀況、滿意度調查四個方面,對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行檢查評估。專家組和第三方機構打分平均值顯示,大明宮、漢陽陵、秦始皇陵名列前三。
  評估結果顯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有效促進了遺址保護、研究和展示,為遺址保護提供了基本保障,為持續考古和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為遺址的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平台。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對古遺址、古墓葬的利用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並在開放和服務方面體現了顯著的公益性特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成帶來了當地環境的改善、部分居民搬遷新居和就業崗位的增加,有效實現了面向社會、服務公眾、惠及民生的目標。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將大遺址變成了富有意義的公共文化空間,進而成為區域和城市的亮點和地標,影響力日趨顯著,成為傳承和感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空間,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via國家文物局官網)

在此我們不妨學習一下我國頒布的《大遺址保護專項規劃》。
●大遺址保護的意義:大遺址保護既是一項文化工程,也是一項惠民工程,有利於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 美化城鄉環境、推動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大遺址保護的目標:加強大遺址保護管理能力建設,提高大遺址保護展示水平,提升大遺址服務社會的能力,實現大遺址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經濟建設緊密結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協調統一,使大遺址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積極力量,使廣大民眾充分享受大遺址保護的成果。

上面的文字回答了為什麼要保護大遺址,那麼如何保護?大遺址保護並不單純是傳統的文物處理,而是應跳出「就保護而保護,就展示而展示」的理念,充分挖掘大遺址本身的文化價值,克服土遺址視覺形象差的缺點,合理利用多種文化詮釋方法和手段,「讓歷史活起來」,從而構建一座城市的文化風景。大遺址不僅要對專業人士有吸引力,也要讓普通遊客覺得有說頭,更有看頭。在這一點上,大明宮遺址公園做出了典範。在保護好文物本體的前提下,文物展示方式還可以更創新、更豐富。

(配圖:大明宮遺址公園航拍 作者見水印)
附:陝西省重要大遺址(國家文物局公布 約佔全國大遺址的1/10)
秦咸陽城遺址、周原遺址、阿房宮遺址、漢長安城遺址、大明宮遺址、秦始皇陵、秦雍城遺址、西漢帝陵、唐代帝陵、統萬城遺址、黃堡鎮耀州窯遺址、豐鎬遺址、龍崗寺遺址、石峁遺址


一、首先先引出先置的概念吧
1.何為遺址?遺址是一個考古學概念,指「人類和自然界留下來的非移動性文化載體」。對於遺址的定義有很多種,我一般採取《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公約》中定義的,「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不過這個定義有些學術,《中國文物考古詞典》中的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是「古代人類居住過的,或曾經從事過生產活動和戰鬥過的地方,如城址、宮殿址、洞穴址、村落址、工廠作坊址、礦山冶煉址、道路橋樑址以及古代戰場址。」

2.如題中所述的秦阿房宮、漢長安城、唐大明宮,因為面積巨大,文物豐富,一般又被稱為「大遺址「,大遺址是指大型古文化遺址,由遺存及其相關環境組成,一般是指在我國考古學文化上具有重大意義或在我國歷史上佔有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重要地位的原始聚落、古代都城、宮殿、陵墓和墓葬群、宗教遺址、水利設施遺址、交通設施遺址、軍事設施遺址、手工業遺址、其他建築遺迹。它們的面積有幾十萬平方米、幾百萬平方米,甚至幾十平方公里、幾百平方公里。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約500餘處大遺址。

夯土也好、其他的遺迹也罷,都說明他們的本源——阿房宮、長安城、大明宮曾經存在過,通過遺存下來的東西——表現為夯土和其他形式的建築遺迹、表現為殘片或者也許完整的器物,配合當時人們對這些建築群落的表述,考古學家們是可以做到部分復原的。不過,為什麼我們不真的搞出個復原建築,而是要建成遺址公園這樣的保護形勢?後文會說到這個問題。

二、大遺址保護的意義
之所以要保護大遺址,是因為大遺址具有重要的意義,一般認為,大遺址體現了所建歷史時期的最高文化和科技的發展水平,被認為是中華文明最輝煌的成就。譬如題中所提的的秦阿房宮、漢長安城、唐大明宮,分別見證了秦、漢、唐三個時代的皇宮文化和建築技術發展水平和審美觀念,所以很有意義,這也是大遺址保護最基本的原因和價值。

因為大遺址有這樣價值,並且得到了社會公認,所以現在人們認為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合理的展示和利用,不但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可以把大遺址變成文化資源和經濟資源,為所在的國家、城市的經濟發展(主要是文化觀光業)和民生的建設(主要對環境、公共設施相關領域的建設等)做出貢獻。

三、中國的遺址保護,主要有以下幾種常見的模式和做法:



1.原野和城市景觀。譬如戰國燕下都遺址,北京元城牆遺址。



2.整體封閉性的參觀單位,辟有專用的遺址參觀場所。譬如交河故城遺址,高昌故城遺址。


3.局部遺迹保護展示:有設施維護展示,譬如秦阿房宮遺址;現狀加固,譬如陝西、新疆的一些夯土遺址;遺迹修復,譬如隋唐洛陽東陽城遺址應天門東側遺迹;遺迹覆蓋模擬,譬如河姆渡遺址;

模擬修復,譬如含元殿遺址;保護廳棚,如半坡遺迹部分房址;重建,譬如大地灣部分遺址。



4.保護展示園區,建成遺址公園、歷史文化公園。譬如圓明園遺址。



5.城鄉規劃控制與調整,控制為綠地或非建設、農用地,譬如廣州西漢宮署遺址的部分遺迹。


6.遺址博物館,譬如漢陽陵遺址


我想去過以上各種遺址的人,會有很多美好的體驗和回憶吧,可以激發那種美好的價值,也是大遺址意義的一部分,即」情感價值「,只不過對於每個人的感受,可能都是不一樣的。


至於選擇何種保護模式,則是專家們進行論證之後的結果。遺址公園是指一定規模且遺產價值重大的考古遺址為依託,具有明確的範圍邊界和專門管理機構,在開展遺址保護、研究和展示的基礎上,為公眾提供科普教育、參觀遊覽、娛樂
休閑活動等功能的公益性空間區域。
國家遺址公園以保護考古遺址,展示遺址價值為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達成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國家遺址公園應通過國家遺址公園評定程序,
由國家文物局批准公布。我想譬如大明宮選擇了遺址公園模式,可能和與常見的遠離城市的遺址不同,大明宮遺址是一個完全被現代城市居住區所包圍的遺址,遺址與居民共存的關係被延續了下來並有所變化有關係,遺址公園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園,可以一定程度上維繫這種關係


四、以遺址公園這種形式對遺址進行保護,其實不單單著眼於保護,其實還是對入園的觀眾進行一種關於遺址的展示和體驗。這種文化展示可以全面表現出遺址的內涵,使觀眾能夠感受到遺址的意義、旅遊的體驗也會更好、同時也能使觀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產生認同,這個方面的意義也是不容忽視的。


五、但是大明宮遺址公園也一直存在一定程度的爭議,譬如被認為是曲江模式的升級版、遊覽不便、沒有反映出大明宮遺址的整體格局,遺址感不強,加建建築、服務設施過多使得遺址沒有得到全面的保護等等。觀眾調查的結果則是大部分觀眾認為應該復建原貌。由於種種複雜的國情,遺址公園可能要在爭議中來謀求自身的發展,並探求如何協調專家與社會之間的矛盾。


哎,順著薛先生 @薛一山william 的答案又來到了這裡。。。

@萬航瑞

前幾天跟人說曲江發展模式的問題,寫了一大篇,自己也累得很,還有事要做,

今天就長話短說。遺址公園,不能是遊樂場,不能是純粹的樂園這很對。

您現在提到到了保護區的問題,我想請問您一下,紫線規劃所涵蓋的範圍在哪?大明宮的建設有沒有突破文物局的要求?是不是我們站在城市中心的遺址旁就不能看到有樓?還是您覺得大明宮周邊圍繞一圈城中村會顯得西安比較現代化?

先跟您探討草莓音樂節的問題,如果在遺址邊上搞個草莓音樂節,就把遺址划進娛樂圈的範圍了,那整個西安人民是不是應該成天默哀?從烽火戲諸侯一直紀念到雙十二事變?遺址保護分為三個區劃,核心保護區,主要用於保護重要遺址,對大明宮而言,是中間你不掏錢進不去的地方,那地方人煙稀少,沒人在那裡唱歌跳舞,保護的很好。其次是另外兩個層級,手頭沒資料記不清了,一個是對建築而言,8米限高的問題,再往外圈我記得是24米限高,然後就到了城市普通發展地段了。

隨手畫個圖說明一下,中心核心部分為重要遺址保護區,然後依次是兩個保護層次,之外的話,如果僅僅按照遺址保護的理論來說,這個地方的建設就真的是愛多高多高。

又到了我們隨便扔照片的環節,以下圖片來自我和百度,不要嫌丑哈。

喏,天守閣遊樂園。

喏,清水寺吃喝玩樂一條街。去清水寺必經之路。

喏,孫中山說,那遠遠的那是個啥?

喏,被台灣無知娛樂青年佔領的綜藝化的國父紀念館。

委員長坐在裡面看著外面的人搞音樂會,簡直不能忍。

喏,大風車與協和廣場。

喏,巴黎之柱,蒙吧諾斯大廈。

喏,米蘭中央火車站,看看裡面被這幫義大利人破壞成啥了。

喏,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喏,愛丁堡廣場。

喏,德國人胡搞的遺址保護。

喏,伯明翰人對古城的破壞。

喏,弗洛倫薩文化商業一條街和文化商業一條橋。

喏,一個英國佬為了紀念抗德戰爭勝利,在德國國會大廈上加了個球,寓意你們能頂個球。

喏,上面那個英國佬又在歷史文化名城法蘭克福瞎整。

偏安一隅的列支敦斯登也難逃毒手,這市政廳是什麼鬼。

破壞王蓋里。

OK先舉這麼多,有空了我再舉點。
以上遺址、著名建築物旁邊,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什麼。是現代人的文化活動和古代遺址的結合,是現代建築師通過處理像過去致敬的一種方式。這難道不好嗎?

看看西安大明宮又被我們糟蹋成了什麼樣子?

大明宮基本都沒怎麼做處理,就是在保護遺址和修建市民廣場,我不知道你們還想要啥?因為旁邊開發了樓盤,這東西咱就擱置?還是國家給撥款咱把這一建?搞笑吧。

還有,下面這個圖,您說這叫國外城市的天際線?

來來來,我來給您看看西安的天際線。

look,好看不,兵馬俑。

哎,答累了,不說了,休息去。。。

其他觀點見此文

如何看待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對西安歷史古建的改造與拆遷? - August 的回答


反對所有給曲江模式洗地的答案。
曲江模式的意義,就是賣樓。先正視聽。

------------------------------------------------------以下是回答,多圖------------------------------------------------------------

進行文物保護規劃,首先要對其本身進行評估:評估文物價值(包括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對社會、文化、經濟的影響作用)。因此我們先來說說大明宮本身

1.大明宮簡介

大明宮始建於貞觀八年(634年)完成於開元初年,為太宗李世民為其父李淵修建,原皇城太極宮地勢低洼,因此在唐長安城北部再修大明宮,原來為「避暑山莊」,後經多次擴建,成為唐城最為壯麗的宮殿,也成了大唐的朝寢之地,據龍首原之上,氣勢宏偉,據傳站在其主殿:含元殿之上可俯瞰長安城,可惜後來後期毀於戰火。

這是大明宮遺址的區點陣圖。紅色方框為明城牆,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城牆的範圍,右邊的綠色方框就是唐城牆,可見北部就是大明宮遺址。

上圖就是大明宮的範圍,繼承了唐城一貫的建築布局風格:前殿後寢,中軸對稱。

上圖即為大明宮正殿,含元殿的復原圖。含元殿殿基高於坡下15米,主殿面闊11間,進深4間,有副階,坐落於三層大台之上。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鸞、棲鳳二閣,殿兩側為鐘鼓二樓,殿、閣、樓之間有飛廊相連,成「凹」字形,是周漢以來「闕」制的發展,且影響了歷代宮闕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門。含元殿兩側翔鸞、棲鳳二閣之下有倚靠台壁盤旋而上的的龍尾道。含元殿在「凹」形平面上組合大殿高閣,相互呼應,輪廓起伏,體量巨大,氣勢偉麗,開朗而輝煌,極富精神震懾力。古時有人形容它的氣魄「如日之生」、「如在霄漢」,不愧為大唐建築傑出的代表。 含元殿662年開始營建,翌年建成,以後的200多年間一直被使用,是舉行國家儀式、大典之處,所謂「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寫含元殿大朝會的盛況。新發現的唐代殿前渠道位於含元殿遺址土台以南130米處, 東西走向,已探知長度為400餘米。從部分試掘區看,渠道在唐代時南北寬約4米、深約1.6米,渠道兩壁較直,局部有砌磚護岸現象。在渠道遺址上,考古人員還清理出3座唐代木橋遺存,其中中央一橋正與含元殿中心相對,從橋樁柱洞的遺迹可知,橋東西長約17米、南北寬約4.3米。東西兩橋則與百官上朝前暫時休息的東、西朝堂南北相對,其作用猶如後世皇帝宮殿建築中的「金水橋」。

麟德殿位於大明宮太液池西的一座高地上,它的遺址已被發掘,底層面積合計約達5000平方米,由四座殿堂(其中兩座是樓)前後緊密串連而成,是中國最大的殿堂。
在主體建築左右各有一座方形和矩形高台,台上有體量較小的建築,各以弧形飛橋與大殿上層相通。據推測,在全組建築四周可能有廊廡圍成庭院。麟德殿以數座殿堂高低錯落地結合到一起,以東西的較小建築襯托出主體建築,使整體形象更為壯麗、豐富。殿下有二層台基,殿本身由前、中、後三殿聚合而成,故俗稱「三殿」。三殿均面闊九間,前殿進深四間,中、後殿約進深五間,除中殿為二層的閣外,前後殿均為單層建築,總面闊582米,總進深86米。在中殿左右有二方亭,亭北在後殿左右有二樓,稱郁儀樓、結鄰樓,都建在高7米以上的磚台上。自樓向南有架空的飛樓通向二亭,自二亭向內側又各架飛樓通向中殿之上層,共同形成一組巨大的建築群。在前殿東西側有廊,至角矩折南行,東廊有會慶亭。

僅靠幾圖就可看出,大明宮身居西安之正中,集成大唐百年的建築精華,見證了大唐最鼎盛時期的風起雲湧。不僅之於陝西,之於盛唐,在中國歷史之中也可稱得上一支奇葩。具有極大的文化價值。

規劃文本里的評價,貼圖貼上來

在明清時期,由於西安地位的衰弱,大明宮被劃分至午門社,成為農業用地。在民國時期受西安管轄,被設為文化古迹區和公園區。1942年由於火車站的建立,成為了逃荒者的聚集地,就是西安當年最亂的地方——道北的發源地。1949年成為城市總體規劃發展的備用地,到1981年,成了建材裝飾城的集中地。歷經千年的大明宮,早已不復當年的輝煌,成為了城市棚窩區,這個區域總共13萬人,有5個自然村,其中農業人口4100人。

雨後的大明宮,基礎設施極差。

這是規劃之前的照片,據老師說,當年考察的時候,通道只能過一輛三輪車,身高稍微高一點的人,根本沒法站直身子。

這樣一片胡亂加蓋的窩棚,佔據著西安城北,西安火車站出門之後方圓百里的地方,治安環境之差,令人髮指。很難想像,這樣一片土地之下埋藏著將近300年的歷史。因此這片土地就算不規劃為遺址公園,也會對未來西安向北的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

上為西安主城區的規劃圖,可見大明宮區位之重。

2.大明宮的保護歷程

大明宮雖於1961年成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並在20世紀50年代經歷了細緻的考古發掘。但是當地土地性質混亂,文物保護用地、農業用地、住宅用地、商業用地混雜,生態環境差,垃圾四處堆放,綠地面積很小。並且當地土地產權不清,權益不清,政府的管制措施也一直難以落實,只能強行限制居民住宅、企業廠房的擴張,並且區域內主導產業競爭性、聯動性差,經濟落後,導致居民的生產生活極大地威脅遺址的安全。

直至1992年,才由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其保護範圍,1995年公布了《西安市周豐鎬、秦阿房宮、漢長安城和大明宮遺址保護管理條例》,同年,中、日、及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一起,開始進行含元殿保護工程,於2005年正式竣工。

以上為保護區劃圖,黃色為主要遺址區,紅色是御道,藍色為建築控制地帶,左邊紅色方框是麟德殿,下面紅色方框則為含元殿。

為了西安形象的改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發展,同時大明宮也作為絲綢之路申遺的一部分,西安政府決定和曲江集團合作,對大明宮區域進行改造。

以下來自《大明宮遺址公園規劃簡介》:

  • 遺址區保護改造工程在空間形態上將形成「一心兩翼三圈六區」的基本格局:一心: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兩翼:以火車站北廣場為軸心,沿隴海線形成東西兩大城市改造板塊;三圈:形成未央路、太華路、北二環三個商業圈;六區:規劃建設文化旅遊區、商貿服務區、商務核心區、改造示範區、中央居住區、集中安置區等六個功能區。
  • 發展定位:

以大明宮遺址保護改造和展示盛唐文化為特色,建設集文化、旅遊、商貿、居住、休閑服務為一體的、具有國際水準的城市新區。

  • 總體思路:

以文化大策劃和超前規劃為先導,以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為帶動,以組織大型城市運營商參與土地一級開發為主導,以「整體拆遷、整體建設」為保障,以改善區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品質為宗旨,努力建設人文、活力、和諧西安的示範新區,探索大遺址帶動城市發展的新模式,開闢大遺址保護和利用的新路徑,積累城市整體拆遷與開發建設的新經驗。

  • 建設目標:

建設具有世界意義的文物保護示範工程;建設世界一流的國家遺址公園;改善人居環境,創造規劃和建設的國際典範;實現歷史與現代、經濟與社會、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的和諧共融,協調發展;促進文化、旅遊產業大發展;實現區域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

  • 規劃格局:

將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成為未來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園」,使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成為帶動西安率先發展、均衡發展、科學發展的城市增長極,成為西安未來城市發展的生態基礎、最重要的人文象徵,並成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以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文化遺產規劃的一大目的,就是製造效益。

3.大明宮遺址公園的規劃

作為文化遺產規劃,除了來自於企業和政府製造效益的基本需求。首先必須遵守文化遺產規劃的守則:

  • 儘可能減少對文物本體的干預,保存文物本體的真實性;整體性就是要保護遺迹所賦存的全部內容,包括文物本體、遺址結構與布局、遺址環境風貌以及文物所表達的全部歷史信息。
  • 做好前期調研和評估工作,充分考慮文物本體的組成要素及其環境的歷史格局,提高保護措施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 堅持科學、適度、持續、合理地利用,統籌協調文物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關係。

在這樣的原則之下,2005年起,西安市人民政府先後投入近10億元,對大明宮遺址周邊環境進行整治,拉開打遺址保護序曲,同年10月,國際古遺址理事會(ICOMOS)第15屆大會在西安召開,《西安宣言》誕生,ICOMOS中國保護中心永久性落戶大明宮遺址。之後還針對宮殿,丹鳳門,御道等重要遺址的設計做了詳細的招標、討論。2008年,保護計劃通過。同年年末拆遷工作完成,總共拆遷了近2.5萬戶,10餘萬人,包括7個城中村,100萬平米的棚戶區,以及其中97%的拆遷戶都和曲江簽訂了拆遷協議,除此之外,還有60萬平米的建材市場和80多家企事業單位。如此大規模的拆遷,完成速度極快,效果驚人,這確實得歸功於曲江集團敢於投錢,1400億的投資,基本把所有的住戶都遷到了北二環的小區。(這種大規模投資也是曲江模式的一大特色,以錢籌錢,至於評價,在這先按下不表)

說回規劃

這就是遺址區域的規劃,可以發現,實際上現在的園區只佔大明宮2/3,還有大部分區域亟待詳細的考古發掘,這實際上也是考古遺址公園的一大特色,即考古、展示並行,既起到了美化城市的效果還保證了考古工作的階段性進行。

在考古工作至上,進行了一系列的保護工作,最後就是呈現在你們面前的大明宮遺址公園。

現已基本探明了大明宮遺址宮城的範圍、形制、門址的位置及主要宮殿分布及位置範圍,並重點發掘麟德殿、含元殿、三清殿和玄武門、重玄門、右銀台門、丹鳳門等多處遺址。唐大明宮已探明或已鑽探出的遺址的本體,包括宮門遺址12座中的9座、大部分宮牆、夾牆遺址、37座建築遺址、發掘4座大型宮殿遺址以及太液池蓬萊島望仙台遺址,龍首渠遺址。已完成的麟德殿、含元殿遺址單體的保護工程都在詳細發掘基礎上實施了保護。

通過報告看出,你所看到的地基,均為考古工作結束後遺留下來的夯土台。考古工作通過土色可以對地層進行劃分,最終得出夯土台基的範圍和深度,以此為依據清理出夯土,經過文保工作加工,形成原狀展示台。

上圖為清理結束進行加固的丹鳳門遺址,右邊白線即為另一部分未清理出的城門部分。

上圖為丹鳳門博物館內部,可以看到為了防止土遺址指的破壞所以在其上建造了鋼架結構。但據說現在鋼架結構已經對遺址造成了壓力。

含元殿清理現場

清理後在原狀上進行了加固和修整,前面則以模型展示的方式表現含元殿原貌。只遺留夯土是為了符合遺產的完整性、原真性保護要求,並且唐朝建築具體的方法難以考證,盲目復原只能破壞了遺產的原貌。

對於宏觀的遺址保護本身來說,@螺旋真理已經把大遺址的保護意義說的非常明白了。

曲江模式的問題:
大唐芙蓉園就是例子。大雁塔就是例子。法門寺就是例子。

君不見法門寺、大雁塔們周圍的天際線已經完全被高樓輕軌巨大的雕塑奇怪的金頂毀得不像樣子了。遺址風貌完全被摧毀。完全和遺址保護的理念背道而馳。先貼張圖告訴大家經典的天際線是什麼樣的。明兒我給你們拍由曲江主建的大雁塔周邊的天際線去。

我說天際線,實際上僅僅是文物整體風貌的一部分體現,我不覺得行走在輕軌之下有什麼古風古韻,更不覺得在這樣的繁華鬧市,燈紅酒綠里,灰濛濛的大雁塔有多麼起眼,城市擴張好不好我沒法評價,我只知道這個商業模式不適合遺產保護。先不多說,看圖,包括大雁塔周邊的環境。

手機渣畫質,渣技術,外帶霧霾。見諒。
首先,雁塔輕軌。這是我覺得在大雁塔周邊最丑的東西。我喜歡輕軌,無論是新加坡還是香港,穿梭行進在遊樂區的輕軌真的是不錯的體驗,但是當你把這個花花綠綠的列車安放到一群仿古建築中實在是格格不入。

應該是雁塔以南的威斯汀酒店。

雁塔商業廣場和天幕,就在大雁塔邊上

從商場裡面眺望雁塔

另外一個方向,可以看見大雁塔和遠處的住宅區相映成趣。

這是大雁塔以南的部分,從南邊是觀測大雁塔是最好的,因為整體的建築高度都被控制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

玄奘:遠處那個球是什麼東西?

玄奘雕像在大雁塔以南,可以看見輕軌就橫亘在大雁塔四周。

這樣的建築風貌各位看客自行判斷,至於評論區所謂:我覺得比垃圾堆要好多了論調,我也沒有辦法反駁,畢竟我們還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不是?

看另外一個例子:重修後的法門寺地宮。慘白的白牆和燦爛的黃金。不說地宮本身的結構已經完全被改造,就只論這樣的審美風格。唉,自行判斷吧。

拋開遺址保護本身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們只看曲江模式下對於圍繞遺產周邊的資金運轉問題。

我們需要討論的,不僅僅是遺產保護巨大投資的資金來源,更要往遠看的是保護過程的可持續。
曲江模式之初,大家似乎都覺得文物事業一切光明,因為他解決得了大遺址保護大投資,低收益的問題。並且使得遺址保護不再是政府的事情,而推動企業來承擔投資和保護的責任。

大遺址旅遊開發收入模式中,綜合了傳統觀賞旅遊收入模式、體驗式觀賞旅遊收入模式、休閑旅遊收入模式、區域開發收入模式以及房地產收入模式,包括門票收入、休閑收入、商業收入、度假地產收入。

來自於網路上對於大明宮收入模式的分析。以往的遺址商業模式,以門票收入為主,而大明宮旨在「建成泛生態主題概念公園,類似紐約中央公園的休閑功能,同樣具有倫敦海德公園的文化凝聚力。」,這是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辦公室主任周冰對該公園的高定位。這種城市公園基本都是免門票的,因此只有其中對外開放的少量博物館收取門票,而這些門票收入甚至不夠撐起整個園區的投資費用。

去年年底去了一次大明宮,這個景點很多人不待見,但是我卻很喜歡這裡,可能是源於那部紀錄片《大明宮》吧,當時看得熱淚盈眶的,就下決心一定要去一次
開園的第2天去的。。。實在沒什麼好看的。。。繁華已成煙土

隨意貼了一家旅遊攻略網站底下的評論。

休閑收入是另外一個大頭,在大明宮公園內,有以IMAX電影院為代表的休閑場所,IMAX電影院除了日常排片,會循環播放《大明宮傳奇》的影片。

《大明宮傳奇》每小時放映一次,片長三十五分鐘。主要是宣傳大明宮的,電影效果製作一般,音效也不是很好,情節更是拉低人的智商。真不知道佔用這樣一個放映廳,也就是初次到這裡旅遊的人看看而已。

第一次看IMAX!真的很好看耶~大明宮遺址公園裡的電影院,我一直以為快倒閉了,看到點評上有團購而且能夠直接訂位直接出票,就決定在這裡看銀河護衛隊。這裡算是離我家直線距離最近的一家電影院了,雖然周日晚上有點兒小冷,坐小摩托從公園北門到南門有點兒招風。本以為沒有多少人,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一起看。

第一次去地方不好找,如果帶著導航就會方便些,是在不起眼的小岔口裡,停車場很大,裡面沒有休整,坑坑窪窪的,不過停車有免費區域和五元不限時區域,停車收貨合理,影院是獨立開設的,就是單單的一座影院,沒有餐飲和其他娛樂!周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飯館!走了很遠才找到一家小麵館!不過影院環境非常好,尤其大讚放映廳內設環境相當美觀,比大部分的影城都要好,熒幕也比其他影院大許多,沖著影廳的環境,我以後也還會再光顧噠,況且價位相比其他影院來說,也是最便宜的!不過,以後要去之前,就得先吃了飯再出發了,哈哈哈!準備(第一次)去的朋友們,溫馨提示,那裡的周遭沒有飲食,吃個飯再去哈!

隨意貼了大眾點評上的評價。

去年5月的草莓音樂節可能是大明宮人最多的時候。

可以看到的是,其實巨大的遺址公園並沒有那麼巨大的休閑和門票收入以帶動整個園區的發展。除了這種大型的商業收入以及政府補貼和個人募捐之外,集團靠什麼收回資本?答案就是巨大的房地產收入,圍繞大明宮的北二環、未央路、太華路三大商圈,居民住宅從2005年2000元每平方米到2010年上升至6500平方米,由此可見圍繞大明宮,周邊路段的提升潛力。這樣的收入也可以支撐企業完成共計1400億人民幣的投資。

但是,當房地產的利益被榨乾後,大明宮如何繼續保持收益?我希望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快一年以後的更新
貼一下對提問者薛一山william那個反駁的回答:

天際線的問題反駁的很好,這點你說的沒錯,但是至於第二個問題,還需要再討論,你要真把曲江模式當成社會公益為首的模式,真的說不過去,他是地產集團,順著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說法興起來的模式。遺址公園帶來的社會公益服務,基礎設施改造也正是曲江和政府一拍即合的點,我並沒有完全否認遺址公園這方面的作用。但是你必須知道,紐約中央公園和曲江遺址公園完全沒有可比性,為什麼,就是因為遺址本身的存在,遺址公園本來是為了防止單純保護遺址而影響了周邊環境和居民生活想出來的折衷的設計,但是很可惜的是,這種模式被曲江集團過度放大了在社會服務方面的作用,以至於走向了為了取悅民眾而影響遺址本來面貌的方向上去了。西安這座城市跟其他很多古城不一樣,放在世界角度,中國以木質、土質的建築沒法像西方那樣將遺址本來的作用一直沿用下來,雖然奈良宣言西安宣言不斷在拓寬世界遺產對於真實性這個概念的理解範圍,但是中國宋以前的建築還不具備充分的歷史資料以支撐他們「落架大修」,而西安遺址恰恰是以宋代以前的建築遺址為主,所以還原西安建築從遺產學角度來看,是很難被允許的,放在國內,除了喀什,實在找不到另外一座城市,遺址在城市中占如此之大的比重(我就不說北京了),加上遺產保護學和規劃學的歷史可能還不到二十年,很多理念還在爭論之中,因此西安的遺產問題真的很難有個一定對或者一定錯的回答。我是學遺產的,所有的出發點都是遺產第一,曲江的很多行為讓我很抵觸,所以可能回答看起來比較片面。

我並不是在說遺址保護必須變成個公益模式才好,我不反感投資,遺產能和旅遊掛上鉤也確實是因為這倆看起來就跟永動機一樣不斷的互相推動看起來很美,但是實際上旅遊逐漸在變成遺產的威脅,無論是遊客的素質對於遺產本身的損害(原址重建復建,核心保護區無法控制人流);還是出於旅遊目的對遺產改造造成文化上的偏移(似像非像的文化活動模仿,文化符號的扭曲亂用),都是旅遊造成的威脅;誠實的說,因為遺產保護的歷史實在太短,本身的理論體系都難以自洽,具體的保護方法上也是眾說紛紜(物理保護和化學保護之爭),整體的保護理念一直是西方社會佔主流,但是我們又不得不迎合(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名號),所以我們現在對大多數國內遺產的手段一直是,少即是多,對遺產動的越少越好(回填最好)。但是像大明宮這樣的案例,真的是太特殊了,佔地面積巨大,處於城市中心地帶,遺址基本全部為建築基址,改造前遺產環境混亂,為了城市發展,選用了當時風頭一時無兩的遺產公園的形式(後來遺產公園這種形式也備受爭議),具體的遺址保護選用的是丹鳳門的那種保護形式(看起來已經最大限度的保護了遺址,但至於上面的鋼架結構有沒有對遺址造成損壞,有說法是已經造成了地面下沉,雖然沒有充分證據,但是還是得持觀望態度),其餘的出於我以上提到的保護理念的限制並沒有多加改動,也就造成了要啥沒啥的感覺(不過說到「說要啥沒啥」,草莓音樂節還有兩個博物館一個電影院,幾家餐廳,作為公園還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多說幾句我對「遺址公園」的看法:
「遺址公園」 跟「公園」的最大區別是什麼?沒錯,就是多了倆字,但是這兩個字就決定了他不能是兒童公園,不能是水上公園,不能是雕塑公園,不能是過山車公園,更不可能是中央公園!「遺址公園」是為「保護遺址」而建的,就算草莓音樂節把汪峰請來,這片遺址公園也不可能被划進娛樂圈的江山,就算把坦克開進來,遺址面前他也得保持最大程度的剋制。結合我在回復里說的,遺址不能被破壞的屬性和遺產保護理念的保守決定了遺址公園沒有辦法無限制的發揮公園娛樂的功能。

往大了說,社會的發展、大眾的需求和文化遺產的脆弱性之間的矛盾對於遺產保護者而言是終極的問題之一,這個矛盾可以是大明宮根本不值三十塊錢的門票,也可以是南天一柱上飛著的阿凡達,可以是ISIS摧毀的帕米拉,也可以是計劃重建的利物浦海上商城。

還是那個結論,文化因為其無所不包的廣泛內涵和和人類歷史相當的漫長發展時間,從而本身就有著許多不可能解答的問題,而文化遺產作為文化的具體體現,出現爭議是必然的,我們所做的工作只能是盡我所能的保護,這一點點微薄之力,希望能有所幫助。


看到 @吳念津 在上面提出的曲江模式
想起12年底13年初的時候,就是曲江公司的開發商找到我們公司
讓我們在大明宮以西,未央宮的東南角,沿著漢城湖和城牆給他們做一個整體規劃
他們想吃下整個一條地塊並改造成商業住宅中心,容積率2.5,局部地塊超過8
美其名曰:漢城湖文化CBD

當時考慮到西安的所謂「歷史文化」背景
規劃排列方式以螭紋為原型,並在最大程度上讓所有建築都避讓城門口和視線最好的城牆轉角
但即便如此,最後這麼一條向蚯蚓一般趴在遺址邊上的設計還是讓我萬分難受

萬幸的是最後好像是因為之前的曲江模式受到質疑
最終這個地塊這家公司沒有吃得下
這麼個設計要是真做出來了
將來估計我們也要被西安人民罵死了


建議題主把央視大明宮紀錄片看完。


反對房地產開發論。
目的:
1 保護遺址。
2 改善民生,大明宮附近到道北地區因為要保護遺址發展滯後。
3 提升城市影響力,西安正向文化中心發展。
最重要的是保護遺址,在大明宮裡面的宮殿將這些遺址完整的覆蓋住,起到保護作用的同時也是美化作用。
這是段先念副市長在一次節目中闡述的:

以前,西安在數字化描述中找不到自我。現在,西安人找到了文化的自信,不去跟別人比較GDP了,西安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自豪。
這是曲江模式的意義。


沒有去過的人沒有資格回答

大明宮周邊隨手拍
遺址是歷史,是見證。
前面回答已經夠多了,從封建迷信的角度說一句。沒有在三清殿上看一眼,不會明白為什麼龍首原是龍脈所在,以及盛唐的氣勢從何而來。


做這類遺址規劃和保護的意義,具體的內容上面各位答的都很好,我用大白話翻譯一下就是在保護遺址的同時,使得遺址周邊居民,土地所有者,管理者,開發者,研究者乃至遊客都能夠獲利。

不過在一堆互相博弈的可能組合當中,遺址本身是沒辦法自己發聲的,研究者起初會氣勢洶洶的出來客串為它代言,不過結局一般是被當刀使,周邊居民和遊客的意見我就呵呵了,戲主要是剩下的那幾位來演。

當然了,上面是打個比方。《西安宣言》神馬的開完會就被扔護城河了。

最後,為各位羊年萬事順意而祈福。

我對萬瑞航同學的答案好感興趣,快寫快寫...


有一個詞叫曲江模式。 大致就是通過修整歷史遺存,建主題公園,搞基礎設施建設,然後炒作文化概念,帶動地皮價格上漲,最後賣地。出政績,又賺錢,還能有保護歷史文物的好名。詳細的情況可以百度。


『未經許可,禁止任何形式轉載』
在下作為一個還算有專業背景的人,來嘗試為題主解惑。

⊙ 一旦城市不再是藝術和秩序的象徵物,城市就會發揮一種完全相反的作用,他會讓社會解體,令碎片化的現象更為泛化。——托馬斯·曼

不論今天的大明宮有多麼的土氣,當幻想起往日的輝煌,大多數人都會心懷敬畏:我可能一輩子也畫不出一個如此輝煌的時代標誌。那麼,誰能說這不是藝術呢?

不論今天的西安,受到客觀因素,規劃陷入了土黃與灰黑的泥潭,再也不見往日秩序與豪邁。但通往秦嶺山脈中的中軸線,依然讓人心潮澎湃。那麼,誰能說這不是亘古不滅的秩序呢?

————————————

今天的城市之所以千篇一律,是因為今天的妄自尊大,不肯承認古代的那些高峰。一些人高叫著,這些破舊的東西沒有價值。是的,它們沒有價值,那麼從中浴火誕生的人,還有價值么?

個人認為,今天的城市,缺乏了對於對於生命美感的關懷。 各位難道沒有發現,我們今天的中國城市,根本沒有了化死物為活生生的藝術形象的能力。
我們回顧一下古代,歐洲城市有教堂,尤其是充滿了各種浮雕的哥特教堂,多麼令人讚歎,誰會不承認這些教堂,至今仍然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象徵呢?尤其是巴塞羅那的聖家族教堂!
再來看看中國,我們在古代,有著各種各樣的祠廟來歌頌偉大的生命。比如關帝廟,神農廟等等。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用空間坐標,強化了城市的共同信仰,你說它們是宗教也好,是古代的形象化政治宣傳也罷,必須承認的是,這些形象極為生動,栩栩如生,難道比科隆教堂差很多嗎?

回到今天,你可以輕易看到,我們的城市為了擴張,拆掉了老一輩的心靈坐標,沒錯,就是那些廟宇之類的!它們過去,佔據了城市的顯眼位置,使得人們存續了共同的精神力量。可惜,這些都被乏味的商品房衝垮了。

為什麼基督教在清早期以前,傳播的極為不順利,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當時的信仰是完滿的。有人求出世,有人求入世,有人求功名等等,這些訴求,在物質世界有一套完整的回饋機制,來滿足人們的微不足道的希望。

可惜,到了今天,我們拆了舊的偶像,卻鮮有手段,樹立新的精神印記。一些不好的精神力量,當然會乘!虛!而!入!

能不能在西安建設一個全國各民族共榮區,以歌頌各族傳奇人物的方式,建設一個全國百姓都願意來看看的地方。能不能在河南每個城市的顯眼位置,建立任長霞祠堂。能不能為人民教師,在各個城市建立祠堂。能不能為環衛工人在一些地方建立祠堂。能不能給南水北調的功臣們,在河曲兩岸的城市中,建立功德祠堂並宣傳水利科普。能不能,讓那些,當地對國家有貢獻的生命,不止被遺忘在紙張里,能不能讓我們的城市體現我們今天中國應該體現的生命觀。

——

那麼,大明宮呢,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大明宮?那是因為,裡面仍然灌注著,有些被遺忘了的精神信仰。

你仔細看看那些磚縫吧,從裡面能滲出我們的血脈。


從功利的角度說,遺址所蘊含的的信息仍然可以用於研究,對於建築學,規劃學,考古學,歷史學來說都是珍貴的實物資料。
從不功利的角度說,保護過去的痕迹是一種浪漫,沒有這種浪漫,就不會有「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的美,」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悟。人類的文明需要這種浪漫。


你肯定沒去過雅典看那幾個神廟


我去大明宮那天是個下午,西安當天將近40度,我一個人從丹鳳門這邊一步一步走上含元殿遺址,站在含元殿的位置往南望了好久,那天下午天氣太熱周圍除了我就基本沒人了,正是這樣有種不是在參觀的感覺!而是你會突然感覺你就是大明宮的主人,是手握日月的君王!那是真真切切的震撼,你可能會流淚,可能會哀嘆!反正我這段經歷跟我的小夥伴們說,他們都是不太理解,不過個人喜好吧,女朋友曾經說我就愛看遺址和牆根,不過遺址和牆根在熱愛歷史的人眼裡真的是至寶,它們是那些逝去多年的人和事的見證,是把歷史和熱愛歷史的人串聯起來的線索。


就不從專業角度解讀了,單純的說一下作為一個遊客的感受
去大明宮的那天下著雨,打著傘一步步走上龍尾道,然後站在復原的含元殿台基上向下看,南邊一片茫茫不到頭,北邊一片茫茫不到頭。一個角落裡有一個出土的一角屋檐,石質,造型大氣,飛檐,那一刻又回首南望,已經看不到含元殿了,往北看還是一片茫茫
摸著夯土,那一刻腦海里真的是
這才是大唐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和在博物館看到大唐的那種感受完全不一樣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成吉思汗是仇人?
世界歷史上,是否真正存在「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軍隊?
蒙古騎兵(含騎射手)打什麼年代的西方近代軍隊就比較吃力了?
《史記》的真實性如何判斷?能舉例證明嗎?
如何清晰梳理古希臘、羅馬史?

TAG:歷史 | 西安 | 文物 | 古建築 | 中國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