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張無忌或趙敏識破了朱元璋的計謀,他還會心甘情願退位嗎?

張無忌從半野人出身,當上明教教主後卻混得風生水起,不但本人獲得很高的威望,明教義軍也日益壯大,顯然張無忌是有比較高的政治天分的。
書中最後說他因為被朱元璋設計刺激了一下,就把教主之位傳給楊逍了,這裡首先有一個問題,無論是他還是趙敏事後居然都未發現這裡面的陰謀?
《倚天》一書中,張無忌還是很積極地運用他的武功和地位去辦了不少事情的,比如光明頂獨當六大派、萬安寺救人、光復明教壯大義軍等等,可見他並不是一個天生的隱士。而且全書中,直到尾聲之前,他也未曾流露出任何要退位的心跡。
他的退位是心灰意懶還是急流勇退?還是有別的什麼原因?


謝邀

倚天有兩個結局,三聯和世紀新修,你所說的是三聯版的劇情。

三聯的劇情正如你所說,朱元璋使了個陰招,讓張無忌心灰意冷自己離去。而朱元璋這時候已擁百萬之眾,最後奪取天下及明教。關於朱元璋反叛,個人覺得三聯版缺乏鋪墊,彷彿是原先還團結在一起的明教突然發生一場政變,而張無忌呢,就因為幾個兄弟背叛他(徐達,常遇春),什麼也不問就走了,多少有點劇情需要的因素,畢竟倚天出現的人物很多是真的歷史人物,如朱元璋,徐達,常遇春,韓林兒等。最後怎麼寫也不能寫張無忌當皇帝,必須得讓朱元璋閃亮登場。個人認為,三聯版這劇情是缺乏思考的。

世紀新修版就大不相同了。

顯然,金老做了更多的思考,關於朱元璋的劇情更加豐富些,結局顯得更加合理。

首先,加上了朱元璋的個人描述,此人工於心計城府很深,暗暗發展自己實力,敢於逼宮。明教高層並不是沒有發現朱元璋的野心和企圖,他們其實有一番談話:


楊逍道:「我們要殺他,自然不費吹灰之力。不過朱元璋招兵買馬,攻佔州縣,只殺得蒙元半壁江山煙塵滾滾,我大漢的河山,差不多有一半讓他們光復了。這是真正的大功勞。咱們歃血為盟,共舉義旗,為來為去,還不是為了這件大事。朱元璋、李文忠這些人是殺不得的,就算他們背叛明教,只要他們真能光復大漢江山,將蒙古韃子趕回去,咱們還是不能動他們一分一毫。
張無忌點頭道:「不錯!與大漢江山相比,明教為輕;與大漢千萬百姓相比,明教的教眾為輕。明教敗後可以再興,我大漢江山倘若給異族佔了去,要再奪回可就千難萬難了!「
楊逍、范遙、韋一笑、五散等先後站起,各人都是畢生謀幹大事之人,大局的孰輕孰重,心念一轉,便即瞭然,均覺如以明教為重,江山為輕,不免是心懷自私,非大英雄、大豪傑的仁俠心懷。
彭瑩玉說道:「教主這番金玉良言,真正打進了我心坎中去。不論是誰,只要他能率領天下豪傑,驅趕胡虜,我彭和尚都服他的。他要做明教教主、要做皇帝,彭和尚都擁了他!」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來,明教豪傑(或者說金老)的想法已經完全變了,這裡面加入了鹿鼎記中的大中華的民族思想,表明對於蒙古人只逐回他們本來的地方,不必趕盡殺絕。同時也闡明了更加理智的權利義務意識:什麼人能當皇帝。只要有人能夠解黎民之苦,為百姓造福,那麼他就是萬民之主。另外難得的是,他們有了一種大局意識:現在反元大業尚未勝利,此時開始窩裡斗,爭權奪利,哪怕憑張無忌的武功能殺朱元璋一萬次,最後的結局也只是起義失敗,中原大地繼續被大元欺壓。

所以你的問題,他們確實識破了朱元璋的企圖,但是他們依舊為了天下大義,起碼現在不能動朱元璋。

明教的宗旨是什麼?

或許很多人認為,張無忌當上教主,以後就是應該當皇帝。這句話是大錯特錯的,首先張無忌本人無意當皇帝,這個大家都清楚。另外就是明教本身,並不是一個為了利益而造反的組織。明教徒不食葷腥,很少嫁娶,以天下各類人為兄弟姐妹,教眾組織複雜基本上是來者不拒(天地風雷四門什麼人都有),主要是反對欺壓,反抗暴力。可以看出,明教徒實際上是一群根本摒棄個人享受(甚至於故意要吃苦虐待自己),以犧牲自己來服務天下蒼生的一群人。為了皇位而與教中兄弟姐妹自相殘殺,顯然是不符合明教教義的(雖然明教教眾為了教主之位也曾自相殘殺,但是張無忌在位後嚴厲禁止)。所以張無忌提出不做皇帝,只解黎民之苦,是能得到深通教義的楊逍,范瑤等人的認同。

關於明教的問題,大家可以去讀吳晗先生的《明教與大明帝國》,小說里我覺得明教徒反覆吟誦的那首歌已經很能說明了: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為善去惡,唯光明故。
喜樂悲愁,皆歸塵土。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捨己為人,不圖名利,雖然不能說每個明教教眾都能做到,但是起碼張無忌做到了,而且是有了張無忌之後,明教這個集團也儘力去做了。

教主不等於皇帝。

按我們現在人的思維,皇帝是所有人都垂涎三尺的。這可不一定:韓林兒被擁立為帝的時候,明教高層有過一些討論,他們只是認為現在稱帝,為了收攏民心共反大元也未嘗不可。

隨同朱元璋來參謁教主的有大將湯和、鄧愈、馮勝等人。問起軍情,得知滁州明教義軍近年來節節勝利,韓山童不幸戰死,劉福通統帥大軍,擁韓林兒稱帝,以亳州為國都,國號「宋」,稱為「龍鳳皇帝」。聖火令大戒雖禁止教眾稱王稱帝,但當攻戰之際,為了號召民心,則誇大名號也所不禁。好在韓林兒為人仁厚,一向服從總壇,料來不致造成教內分裂。

顯然,這個皇帝還是要服從總壇,受明教教主指揮的,而且從明教高層的反應來看,他們也沒覺得這個皇帝能有幾斤幾兩。

或許有人覺得奇怪?其實一點也不。中國古代政府行政(皇帝集團)政令,一般只能傳達到縣級。而縣令這種官員也必須靠地方豪傑(社會大哥)來實施統治權。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軍中一個伍長按軍令處罰一個小兵,明面上伍長是小兵的上司,但是小兵確實伍長的社會大哥。那麼晚上這大哥就會召集兄弟,處罰這個伍長。所以說我國古代的社會,可以說一直是明裡一套暗裡一套。明裡你是高官,甚至是皇帝,暗裡說不定你就是小弟,是馬仔。當然皇帝是小弟有些誇張,但是我們可以理解明教的決定,無論是韓林兒還是朱元璋,你可以當皇帝,但是明教教主的職位不能讓。你可以為帝干你的事,我做教主繼續普濟眾生,這並不矛盾。

總結來講,首先張無忌本身不會也不想當皇帝,其次,張無忌及明教高層為了大局,哪怕識破朱元璋詭計也不能把他怎麼樣,最後,我們都垂涎三尺的皇位,人家真未必放在眼裡。


謝邀,最高票寫張無忌已經很好了,我來說說趙敏吧。

趙敏不會說破的,這也正是她真正聰明所在。趙敏不可能正面與朝廷為敵,明教也不可能接受一個前蒙古郡主做皇后。

張無忌作為明教教主,朝廷的頭號反賊,有一點做的非常不好:他喜歡趙敏,卻從來沒有想過他和趙敏的關係怎麼定位。一邊當著反賊頭子,一邊和朝廷郡主交往,這種局面不可能長久。

這兩人要在一起,就勢必有一方要擺脫過去的身份。趙敏一開始曾經試圖招安,但被張無忌拒絕:

趙敏喜道:「好啊,我本來就盼望這樣。你是明教教主,一言九鼎,你去跟他們說,要大家歸降朝廷。待我爹爹奏明皇上,每個人都有封賞。」

這之後,趙敏已經作出了決意,在張無忌一行從海外回來之後,趙敏向張無忌表達了願意拋棄原有身份的意思。

趙敏嘆了口氣,說道:「張大教主,你瞧這是蒙古衣衫呢,還是漢人服色?」說著將一件灰鼠皮袍提了起來。張無忌見她所購衣衫都是漢人裝束,便點了點頭。趙敏轉了個身,說道:「你瞧我這模樣是蒙古的郡主呢,還是尋常漢家女子?」

後來又出現了趙敏與王爺斷絕關係等事,張無忌也將這些事告訴了明教諸人,表面上看,這個事情是擺平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接受趙敏的,問題暫時被壓制了。

但是到了危機關頭,這個問題就會重新浮現出來。

張無忌微遲疑,道:「沒甚麼,我隨口叫你一聲。」他本想與趙敏商議打退元兵之法,以她之足智多謀,定有妙策,但轉念一想:「她是朝廷郡主,背叛父兄而跟隨於我,再要她定計去殺自己蒙古族人,未免強人所難。」是以話到口邊,又忍住了不說。趙敏鑒貌辨色,已知其意,嘆了口氣,說道:「無忌哥哥,你能體諒我的苦衷,我也不用多說了。」

這段話出現在最後一章,而這個問題的引出也在書的末尾,那就是張無忌獲得了代表武林至尊地位的屠龍刀倚天劍,取得了武穆遺書,這代表著張無忌正式獲得了大義名分以及與之相稱的軍事實力。

與之前更多是義軍四處動手,明教高層處在幕後不同,從現在開始,明教領導人要親自站出來作為抗元領袖了,那麼之前貌似被隱藏的問題就回來了:趙敏怎麼辦?她可以正式站到元朝的對立面嗎?張無忌娶了她,在政治上真的沒問題嗎?

這個問題是沒法解決的,趙敏清楚地知道這一點,所以即便能看破朱元璋的陰謀,也不會說破。和張無忌隱居,是對她而言最好的結局。

無忌哥哥,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個你。

「我不要做蒙古的郡主,也不要做明教的皇后,只要做一個尋常漢家女子就好」。


本題在新版範疇內討論沒有意義,所以單看三聯版。

我的觀點是:

張無忌事先沒看破朱元璋的計謀並不奇怪,事後他應該能想明白,但也不會再去和朱元璋爭皇位了。至於趙敏,我認為她不僅僅是看破沒說破,更有可能這個局就是朱元璋和趙敏聯手做下的。

畢竟細看這件事的始末,有些細節還是值得推敲的。

————————————————————

首先是張無忌不會輕易被藥物放倒。

朱元璋親自斟酒,恭恭敬敬的向張無忌敬了三杯,張無忌一飲而盡。朱元璋又敬趙敏,趙敏便也飲了。席間說起各路軍情,朱元璋稟報攻城掠地的業績,言下頗有得色。張無忌大加稱讚。
正說話間,大將廖永忠大踏步走進廳來,拜見教主後,在朱元璋耳邊低聲道:「已擒住了!」朱元璋道:「甚好!」忽聽得大門外一人大聲叫道:「冤枉啊!冤枉!」張無忌聽得呼冤之聲正是韓林兒,奇道:「那是韓兄弟么?甚麼事?」朱元璋道:「啟稟教主,韓林兒這廝勾結韃子,圖謀裡應外合,倒反本教。」張無忌驚道:「韓兄弟忠誠仁義,焉有此事?快帶他進來,待我親自問他……」一言未畢,突然頭暈,霎時間天昏地黑,不知人事。——《倚》,三聯版,40回

以上是張無忌中毒暈倒的全過程。且不提張無忌乃是《毒經》傳人,鑒毒能力罕有其匹。單說他內功深厚,不僅尋常藥物對他也根本發揮不了效力,除了「十香軟筋散」栽過一次之外,連非常厲害的「金蠶蠱毒」:

幸得張無忌內力深厚無比,臨危之際屏息凝氣,反將毒氣噴回,只要他內力稍差,那麼眼前在地下輾轉呼號之人,便不是鮮於通而是他了。他熟讀王難姑的「毒經」,深知這金蠶蠱毒的厲害,暗中早已將一口真氣運遍周身,察覺絕無異狀,這才放心——《倚》,21回

抑或「醉仙靈芙」+「奇鯪香木」混合毒氣:

「我記得『毒經』中有一條說道:『奇鯪香木』如與芙蓉一類花香相遇,往往能使人沉醉數日,以該花之球莖和水而飲可解。如不即行消解,毒性大損心肺。這『醉仙靈芙』的性子比之尋常芙蓉更是厲害。因此我要叫各位不可運息用功。否則花香侵入各處經脈,實有性命之憂。」——《倚》,23回

都沒能把張大教主怎麼樣。

可見朱元璋混在酒水裡的葯,首先是無色、無味、無香,讓張無忌發現不了,勝過「金蠶蠱毒」、「醉仙靈芙」+「奇鯪香木」等有特殊氣味的毒藥;其次是藥力猛、藥效快,不到一頓飯功夫就放倒了張大教主。

而且其藥效來的快退的也快,雖不是「十香軟筋散」,卻一定是和「十香軟筋散」同級別的厲害藥物。

且不說這個級別的藥物有多麼難得。這裡另一個疑點是按金書慣例多人同時中毒,內力較弱者暈得早並醒得晚。張無忌、趙敏都喝了朱元璋敬的酒,張無忌內力遠勝於趙敏,而直到張無忌突然暈倒,趙敏都還沒啥事。

其次是朱元璋控制張無忌後任由其自行離去。

朱元璋接觸張無忌的機會畢竟不多,他怎麼就吃准了讓張無忌先看一出廖永忠稟報韓林兒叛教的戲,再隔牆聽徐達、常遇春說幾句話,他就一定會心灰意懶自行引退?如果張無忌不按他設想的急流勇退,而是選擇報仇該怎麼辦,誰能打得過他?

就算他摸透了張無忌的性格,其中還存在趙敏的變數呢,怎麼保證張無忌不會受趙敏的影響回來報仇?

以朱元璋的手段,殺一個韓林兒是殺,再悄無聲息地多殺個張無忌,只怕也不會嫌多吧。何必要冒張無忌可能反撲這麼大的風險?

再就是朱元璋時機把握的太准。

看原文,廖永忠剛一稟報韓林兒叛教的消息,張無忌就暈菜了。

像張無忌這種級別的高手,當世也就那麼三四個,藥效發作時間是沒機會通過做實驗來實現精確控制的。即便要實現比較準確的控制,恐怕只能是對毒藥及下毒對象最了解的人才能辦到。

————————————————————

基於以上種種疑點,我懷疑這個局就是朱元璋和趙敏聯手做下的。

首先趙敏有技術。

《倚》中出現的張無忌解不了幾種的奇毒,像「十香軟筋散」啦、「七蟲七花膏」啦,都是由趙敏掌握專利權的,所以她完全有技術儲備再提供一種可以在短時間內撂倒張大教主的新款高級迷藥。而且她在從光明頂到少林寺積累了大量的實驗數據,對要放到某個內力水平的高手需要多大藥量成竹在胸。

其次趙敏有動機。

不難理解趙敏和朱元璋結成短期同盟,用計讓張無忌自動退位的動機。朱元璋要的是天下;而趙敏可以為愛拋棄一切榮華富貴,她要的只是張郎。

趙敏畢竟是蒙古郡主,她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張無忌一直身居明教教主之位,和自己的父親、兄長沙場對決而無動於衷。如果朝廷勝了,張無忌不免有殺身之禍;即便是明教勝了,張無忌黃袍加身,她一個前朝郡主,可以去當皇后么?

所以與其左右為難,不如儘早促成張無忌退位。從這個角度看來,趙敏和朱元璋目標一致。而基於對張無忌的全方位了解,趙敏完全可以算準以張無忌的性格,在面對這一局面之後的反應將是心灰意懶自行引退。

再者趙敏始終掌控著局面。

我們有理由認為趙敏其實一直沒中毒(她喝的是沒毒的酒,或者喝酒的同時吃了解藥),因為她自身武功足以碾壓朱元璋並且掌握著解藥可以隨時喚醒張無忌,所以在飯局中也不用擔心朱元璋翻臉。張無忌暈倒並被關押之後,趙敏一直陪在他身邊,上半場是保護張無忌在昏迷階段的人身安全;下半場則是在張無忌醒來後自己裝暈,拖住張無忌保證他不會衝出去找朱元璋算賬而只能留下來照顧自己(說不定她還負責發出某種信號通知外面的朱元璋:張無忌已經醒了)。從後來的發展看來,一切都在趙敏的計劃內進行。

待得醒轉,只覺手腳上都已綁上了粗重的繩索,望出來黑漆一團,他這一驚真是非同小可,幸好感到一個柔軟的身子靠在胸前,原來趙敏和他縛在一起,只是兀自未醒。一凝思間,已知朱元璋起了歹心,多半他料想明教日後成事,張無忌順理成章要做皇帝,是以在酒中下了極烈的迷藥,設計暗害。張無忌微一運氣,但覺胸腹間一無異狀,功力未失,心下暗暗冷笑:「這些繩索想要綁住我,卻也沒這麼容易,此刻敏妹未醒,不忙便走。待得天明,在諸教眾之前揭破他的奸謀。」當下靜靜養神。——《倚》,三聯版,40回

朱元璋在外面可也沒閑著,他找來徐達、常遇春在隔壁聊上幾句故意讓張無忌誤會。用演這麼一場戲的成本換取將來黃袍加身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既然朱元璋、趙敏兩個政治家要聯手做局算計張無忌這個傻小子,張無忌不中招那才叫奇怪呢。


黎姿版本演繹了一下結局,雖然有點俗氣但也算是自圓其說了。從某方面來講,這也是趙敏樂意看到的結局。

張:你為何對我下藥。
朱:屬下對教主忠心耿耿,只是為了我明教大業來殺這蒙古妖女,不殺她,我們名不正言不順。
張:好吧,那我要美人好了,今天起就由你號令明教。

一刻鐘後:
趙:無忌你上當了
張:吶尼?
趙:我故意不說的。
張:哈哈哈哈哈,幹得漂亮。

第二天早:
朱:這是啥,我枕邊怎麼有屠龍刀和一封信?
信:別以為老子不知道你幹了啥,你要是以後當了昏君我就拿倚天劍neng死你。

OVER


會。張無忌跟令狐沖楊過那些勘破世事然後退隱江湖的人不一樣。他的心本身就不屬於江湖。
張無忌當教主,根本就不是他發自內心想要做的事情。他是為勢所逼。光明頂眼見被燒,如果撒手不管,遭殃的就有張無忌的外公,舅舅,還有情逾骨肉的楊不悔等等跟張無忌有羈絆的人。所以張無忌當這個教主,實在也是無可選擇的一個選擇。
金庸在書中無數次強調了張無忌的對美好生活的真正憧憬。很遺憾,他心中的美好生活跟明教半毛錢關係沒有。
出崑崙翠谷之前:

他在這雪谷幽居,至此時已五年有餘,從一個孩子長成為身材高大的青年。最後一兩年中,他有時興之所至,也偶然與眾猿猴攀援山壁,登高遙望,以他那時功力,若要逾峰出谷,已非難事,但他想到世上人心的陰險狠詐,不由得不寒而慄,心想何必到外面去自尋煩惱、自投羅網?在這美麗的山谷中直至老死,豈不甚好?

跟蛛兒在一起的時候:

張無忌心下不忍,輕輕握住了她的手,柔聲道:「咱們沒來由的說這些幹甚麼?再過得幾天,我的腿傷便全好了。咱們一起到處去遊玩,豈不甚美?」

光明頂大戰之前:

張無忌心道:「我武當派果在其內。」隱隱覺到此番西去,定將遇上無數目不忍睹、耳不忍聞的大慘事,真想就此帶了蛛兒轉身逃走,永不見到這些江湖上的爭鬥兇殺。

與周芷若訂婚從靈蛇島回來之後:

張無忌嘆了口氣,覺得她所言確甚有理,伸臂輕輕摟住她柔軟的身子,柔聲說道:「芷若,我只覺世事煩惱不盡,即令親如義父,也教我起了疑心。我只盼驅走韃子的大事一了,你我隱居深山,共享清福,再也不理這塵世之事了。」

被趙敏從喜堂上帶走之後:

張無忌再替她敷藥,抱起她又向西行。趙敏靠在他肩頭,粉頰和他左臉相貼,張無忌鼻中聞到的是粉香脂香,手中抱著的是溫香軟玉,不由得意馬心猿,神魂飄飄,倘若不是急於要去營救義父,真的要放慢腳步,在這荒山野嶺中就這麼走上一輩子了。

說白了,張無忌活著就想圖個樂呵。能承擔的責任越少越好,但該他出手的時候人家也不推諉。所以在明教保全少林寺之後,張無忌在慶功宴上把武穆遺書給了徐達。還做了一番解釋。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這十六個字的真義,我今日方知。所謂「武林至尊』,不在寶刀本身,而在刀中所藏的遺書。以此兵法臨敵,定能戰必勝,攻必克,最終自是『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了。否則單憑一柄寶刀,又豈真能號令天下?徐大哥,這部兵書轉贈於你,望你克承岳武穆遺志,還我河山,直搗黃龍。」
……
「武林傳言之中,尚有兩句言道:『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倚天劍眼下斷為兩截,但日後終能接上。劍中所藏,乃是一部厲害之極的武功秘笈。我體會這幾句話的真意,兵書是驅趕韃子之用,但若有人一旦手掌大權,竟然作威作福,以暴易暴,世間百姓受其荼毒,那麼終有一位英雄手執倚天長劍,來取暴君首級。統領百萬雄兵之人縱然權傾天下,也未必便能當倚天劍之一擊。徐大哥,這番話請你記下了。」

此時明教在淮泗一代招兵買馬,打了不少勝仗,聲威大震。又帶領中原群雄擊退元兵,保全了少林寺這個武林泰山。
如果說在六大派跟萬安寺,張無忌展現了冠絕群倫的武功,那麼少室山一戰,則彰顯了他的統籌謀劃之才。可以說更加收服人心。佔盡了天時人和。
但張無忌的意思表示很明確。他對問鼎中原號令天下沒有興趣。只關心那個號令天下的人是否稱職。
他有社會責任感,但是也不願意犧牲自己的自由一味承擔。故以「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才符合他的價值取向。
所以張無忌逮到一個機會,趁朱元璋用計,乾脆就不幹了。正好合了他的心意。
但凡對明教教主這個職位還有一絲一毫的留戀,覺得委屈,張無忌都至少得跟常遇春徐達兩個生死之交解釋剖白一番。可是他沒有。
另外,從傳位的方式也能看出張無忌迫切想要離職的期盼。
武林第一大教派的CEO,造反頭子,義軍軍委會主席,怎麼能用傳書這麼不正規的方式離職呢。連個董事會都不開,太敷衍了。估計是召集明教高層正式提出來的話,一定會受到阻撓,生怕就走不成了。
趙敏更不用說,她運籌帷幄之能,智謀胸襟不讓鬚眉。她不可能不知道明教的人永遠不可能接受她。張無忌留在明教,反而不利於二人關係的發展。她離家叛國,就是為了跟張無忌有個未來,輔佐張無忌當教主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么。她心裡搞不好比張無忌自己都不希望他做教主。
再說趙敏那麼愛張無忌,為了他元朝的郡主都不做了,性命幾次置之度外,怎麼會在乎明教教主夫人那點權位。張無忌不願意當教主,趙敏肯定會支持他的選擇。
所以,實際上即便朱元璋的計謀被識破了,證明了常遇春跟徐達沒有二心,張多半也是會就坡下驢退位的。


真要是武功修為達到張無忌那種境界,身邊還有佳人相伴,鬼才會去當皇帝!做一對神仙眷侶,逍遙天下,豈不快哉!


張無忌當初接明教教主的位置,就是迫於形勢所逼,一直想讓給義父謝遜,更加無意當皇帝。

朱元璋使陰招,張無忌也是順著台階正好就退位了。

謝邀。。。


看原著,趙敏已經看出來了,只不過她了解張無忌,所以沒有說破。有心愛的人在身邊,江山又算什麼?


你問我支不支持張無忌當皇帝。
我當然是支持的。
但是當皇帝也要考慮基本法。
張無忌當皇帝後,
還要不要海禁,
搞不搞閉關鎖國,
滿漢全席還吃不吃,
官員還要不要信明教,
不加入明教能不能當官,
明清小說怎麼寫,
以後的清宮劇還拍不拍,
這些問題都很重要。
要考慮歷史進程啊。


《財富人生》的一次訪談中,主持人葉蓉問馬云:
葉蓉:如果邵亦波在2003年沒有賣掉易趣,你認為淘寶有機會嗎?馬云:這確實是個比較難回答的問題,反正總體來說幸虧邵亦波去美國了。葉蓉:如果那時邵亦波沒有賣掉易趣,你會創立淘寶嗎?馬云:肯定不會。葉蓉:為什麼?馬云:你見過在太歲頭上動土的嗎?葉蓉:你是怎樣評價邵亦波先生的?馬云:他是個神童,也就是說是天才,尤其在互聯網電子商務這一塊,我只不過是踩在天才的肩膀上才有今天的成功。葉蓉:你認為邵亦波最大的缺點是什麼?馬云:就是太愛他的老婆。葉蓉:愛老婆也是缺點?馬云:對一般人來說不是,對天才來說絕對是,如果不是他太愛老婆而選擇離開,中國的電子商務絕對是邵亦波個人的江湖。

作者:頭條號 / 掃地僧1576
鏈接:阿里3萬背後馬雲要感謝敗家娘,感謝為了愛情放棄做電商的男人
來源:頭條號(今日頭條旗下創作平台)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貼一段話之前看過的話,感覺有點切合主題。
沒去驗證過真偽,但明白一個道理——
有些人的夢想是坐擁天下,有些人只願兒女情長


說白了,
張無忌之所以踏入江湖的原因,
就是為了找逼死他父母的那些人報仇,
後來他發現一股腦把滅絕師太何太沖他們全滅了不現實,
仇越結越深不說,還會動搖江湖根基。
所以他加入明教是為了跟六大派修好。
也因此他在知道成昆是所有事情的根源之後,才認為殺了成昆就算報了仇。

況且他的明教教主位置也是被五散人、五行旗、韋蝠王、他姥爺和楊逍按在那兒、架上去的,
因為他一下子就學了九層乾坤大挪移,
相當於窺探了貴公司誰都看不懂的機要文件,並且還掌握了相關係統操作,
既是幾伙股東之間的一個均衡點,能制衡各方、又是一個留不住就得殺掉的角色——試想如果當時張無忌就是鐵了心不做教主,後面的情節會不會是明教和六大派一起追殺張無忌。

反朝廷當皇帝本來就跟他的最初訴求無關,
他也沒有什麼建功立業榮登大寶的概念,
所以他很坦然地在發現了朱元璋等人的陰謀之後(並且知道了常遇春跟朱元璋穿一條褲子,朱元璋當時在明教紅巾軍之內的勢力已經做大)心灰意冷,然後把位置給了楊逍。
意思就是這趟渾水我不想再管了,他不是不能統一內部勢力,
對於內部種種問題,他完全可以訴諸武力,
光明頂的時候除了對周芷若,對付剩下的幾個門派的時候好歹也是秀了肌肉的;
後來的少林屠獅大會,五行旗的一連串表演更是唬人,完全是一副以檢閱正規軍方式來藐視國內外各家武術學校的,五行旗當時可是他的嫡系部隊;
說到底,他就是不想。
所以很多人說張無忌軟弱無能,
根本不是。

至於趙敏,很大程度上是夫唱婦隨,
張無忌被這個世界的現實歸攏,而趙敏被張無忌歸攏。
以趙敏的性格、智商加上在北元的影響力,蒙元在當時民間的影響力
倘若張無忌真想爭天下,就算是在後來的洪武年間,那也是可以扯起來一桿旗的。


對張無忌來說,不當皇帝才是最佳選擇啊。


對比一下真實歷史上的朱元璋。

大殺功臣。徐達和常遇春是自己病死了,李國忠被終身監禁,鄧俞馮勝都沒躲過那一刀,李善長藍玉就更不用說了,洪武四大案。也就什麼都不爭的湯和以及只會防守的耿炳文活了下來。馬皇后和太子朱標都先他而去,只留下一個年幼的朱允炆。而去他還借胡惟庸案撤了丞相,全部的活自己做,每天批奏章批到半夜。對天下人都不放心,搞了錦衣衛出來一天到晚做特務工作,一有個風吹草動都不得安穩。自己打跑的蒙古人(北元)還時不時出來給他找點麻煩。。

張無忌:媽的還好老子沒當皇帝


張無忌是隱士,別說皇帝,就算是這個教主,其實也是不想當的,明教跟張無忌有血緣牽連,有難的時候張無忌不得不救,所以對於張無忌來說,明教就已經是個大累贅了。當了教主之後,張無忌還是我行我素自己一個人單幹,下光明頂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明教高層拖後腿,被趙敏下毒,其中一半還是自找的。所以別看張無忌好像走上人生巔峰,其實是明教撿了個寶。
童年時代在冰火島上德魯伊式的生活方式,讓張無忌可以無需與文明社會交換資源,雖然客觀現實上這不可行,不過畢竟武俠小說。
張無忌既然不用跟文明社會扯關係,武功天下第一,醫術可能也是天下第一,那麼繼續當隱士顯然比當皇帝快活多了,朱元璋登基之後一直操勞到死,對於習慣一個人獨行的張無忌來說簡直活受罪。
趙敏當然看出來這個問題,而朱元璋又沒能力殺了張無忌,所以趙敏隨便朱元璋胡搞,畢竟趙敏是蒙古人,跟著張無忌一起離開中原才是最好的歸宿。反過來如果朱元璋出了什麼事,明教還得張無忌來撐著,驅除韃虜的大業估計也要張無忌來扛,趙敏的位置簡直尷尬極了。


張無忌不需要,也不習慣於從「領袖」的地位獲得好處,這裡的好處是廣義的。
張無忌的名,靠的是光明頂的俠義;實力,靠的是機緣(九陽神功大挪移)和悟性(太極);張無忌的老婆,靠的是個人撩妹技術。
所以無論是教主還是皇帝都不能給張無忌內心帶來更多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也不能幫張無忌免除威脅(張只有謝遜一個至親,根本不需要保護)除去了成就感,「領袖「就意味著沉重的義務和責任。張無忌想退位是人之常情。
如果抗元大業持續了十年,張無忌做了十年教主,習慣了權利帶來的便利和成就感,蛻變成實權大boss恐怕就不會那麼爽快的退位了。


在和周芷若的對話中就可以知道
張無忌一直都對皇位權力無感
山野村夫 美人相伴 浪跡天涯
足矣


題主真會給金庸出難題,人家只是新派武俠大牛,又不是架空歷史的寫手,真下不了手,真下不了手!!!!
換名話說,為什麼金庸要把張無忌塑造成一個光明磊落卻又無主見的人?因為作者要把虛擬人物和虛擬情節無縫接入真實的歷史事件之中,讓讀者們確信這一系列故事是真實可信的事件,以致於胸中不快,頓生憾意。


我要是張無忌也選讓位,不當皇帝生活質量也不見得降低,還有趙敏在身邊,據說還有周芷若,晚上嘿嘿嘿*/ω\*)


對他倆來說退位不算個啥。敏敏本身就擁有過這些,為愛放棄不必多說,張無忌一直都是趕鴨子上架,逃離紛爭,每天給敏敏畫眉豈不美哉。


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你首先要考慮張無忌是個什麼樣的?
1,張無忌對物質要求不高,因為吃過的苦很多,所以他什麼苦都不覺得怎麼樣,張無忌發跡之後,一切物質方面都是隨意性的。
2,張無忌是有犧牲精神的人,他對教主的位置確實不看重,看重的只是怎麼聚眾起義(當然你不要拿李連杰版本和朱元璋的密室對話來說)
3,張無忌是個好人。從頭到尾已經說明一切。
4,張無忌很看重感情,哪怕是知道自己喜歡的是趙敏,最後對周芷諾也沒有下狠手說狠話。當然,你也可以說他是個多情的人。
張無忌能夠被大家稱頌,其實是因為他武功蓋世+人品不錯(主要是老實好人)+教主title,如果沒有第一和第三因素,張無忌就是備胎和好人卡的料。

因此這樣的人,即使知道朱元璋的行為,但是鑒於一個他的1234,他還是會退位。(說完之後我怎麼覺得張無忌就是程心呢?)


推薦閱讀:

如何賞析余華的現實一種?
紅樓夢中探春身邊的大丫鬟到底叫「侍書」還是「待書」?
如果將基督教或伊斯蘭教代入西遊記的設定里會怎麼樣?
為什麼《長恨歌》里程先生最終拒絕了王琦瑤?
如何體會「武俠是成人的童話」?

TAG:小說 | 武俠 | 金庸 | 金庸小說 | 倚天屠龍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