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電影top250刷完一遍是什麼體驗?

目前只刷了100,有的好,有的沒什麼感覺


嚴格來說還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根據我在豆瓣的標識,目前看了1800+。豆瓣Top250中我沒看過的(59),目前只看了191部。但是還是忍不住想說兩句。
能夠刷完豆瓣Top250的,有一個可以預見的體驗就是:無知。為什麼?具體來說,是感到無知而不滿足。普通電影觀眾看電影就只是看電影,純粹的日常影院休閑。而對於那些觀影量到了一定程度的影迷來說,看電影更多了几絲不一樣的樂趣。我們特別享受沉浸在光影的世界中,感受光影帶來的神奇魅力,與劇中的世界一起體驗喜怒哀樂。可能鍾情於劇情的不可思議、情節的感人至深,可能折服於演員的精湛演技、導演的高超技法,可能驚嘆於視覺的極限衝擊、主題的深刻內涵。總而言之,看的電影越多,你會發現越來越多好的電影還沒有看,也會發現這是一個大坑,入坑需謹慎。電影發燒友最大的幸事就是好的電影還沒看完,而不是看完了所有的好電影。
因此,當你刷完了豆瓣Top250,也就意味著你只是瞥見了這光影世界的滄海一粟,你會發現比那背後還有那麼多的好電影沒看,你恥笑自己的無知,同時你會打開另一個新天地,繼續你的迷影之路。例如,當你刷完了王家衛,你還會發現讓呂克戈達爾、侯麥;當你刷完了科恩兄弟,你還會發現羅曼波蘭斯基;當你刷完了姜文,你還會發現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當你刷完了卓別林,你還會發現巴斯特基頓……
當然,我不會刻意去刷所謂的榜單,特意去刷榜單追求所謂的觀影量並沒有什麼意思,享受是第一位的。因為看電影是一件很私人很隨意的事,在合適的時候看合適的電影最重要,找到自己喜歡的類型最重要。電影作為我生活娛樂的一大愛好,我喜歡在豆瓣上結交同好的朋友,不同於微博和朋友圈。可能我們彼此不認識,我們素未抹面,我們也就只是因為喜歡同一樣東西而互相關注,然後分享觀影的感受和樂趣,這算人生的一大幸事吧!


謝邀,我只看過IMBD前250的,沒有看過豆瓣的,因為IMBD有人做種子包,而豆瓣沒有,不知道雙方片單是不是一致的。
不過勉強說說吧。
就是當中有很多不是我的菜,比如西部片,彩色風格的西部片我都覺得無聊何況黑白風格的,黃金三鏢客裡面那種突然從遠景拉到特寫的鏡頭方式我也不是很適應,嚇老子一跳!
而且黑白片時代的電影錄音我聽著也不舒服,但是日落大道和十二怒漢還有400擊,奇愛博士什麼的甚得我的歡心(另外的也許有,我一時想不起來)。
對了星球大戰也不是我的菜,指環王我也覺得一般。

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250部一起喜歡,他真是一個不挑類型的觀眾,應該是鄉下從沒看過電影的吧。

希區柯克的電影你必須每時每刻想到這是他原創的懸念你才看得下去,或者說特別留意他的鏡頭像看教學片一樣看。
我在看他之前已經看過幾十上百部抄襲他手法創意的片子了,在我沒有辦法清除的情況下,我也沒有辦法假裝自己是張白紙一般看他的懸疑片。
我只能默默地在心中說,雖然我知道下面要發生什麼,但是介於他們都是抄襲你的,所以我給你發朵大紅花。

對了,說道黑白片的聲效,我最喜歡的是黑澤明,不知道他怎麼搞的,他的黑白片音效特別得我歡心,簡直聽著聽著就要高潮了。

還有很多東西由於我閱歷和知識都不夠,所以並沒有覺得特別震撼,比如阿拉伯的勞倫斯。你們到底在震撼什麼?
可能是我家屏幕太小的原因,總之就是零零星星幾個人在銀幕上跑,豆瓣上一片震撼,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沒有見過世面。
你可以欺負我不懂歷史,但是不能欺騙我十匹馬就讓你震撼了啊,張藝謀都不止用十幾匹馬。

潘神的迷宮我也無感。

無感的電影我都是當教學片看了,怎麼拍,怎麼打光,怎麼調度。

唉,我又不當導演,費這些功夫幹啥,真是患有文藝狗自虐症啊。


目前豆瓣閱片量為1570。豆瓣top250中沒看過的有33部。在這33部基本上都是我不大感冒的類型,看電影就是講個享受。如果我未來有榮幸成為和電影相關的工作人員,我大概會補上這些我不感興趣的上乘之作。(姑且把豆瓣250都認為是上乘吧)
首先我不是想用數量說明什麼。
如果我想,我至少會等到閱片量3000+之後再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即使是看過的250中的217部電影里,我估計有很多我只能記起大概了。甚至聽這個情節,都完全不記得這個電影的名字了。
但我從看電影的短暫經歷里得到的,就是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類型的片子,有什麼情緒可以去找對應覺得能治癒自己的片子。就是電影確實可以撫慰你的情緒。

電影為我打開了一個世界,讓我知道原來有人這輩子是這樣活的。就是電影會拓寬你的思路。

而且電影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影響你對周圍事物和人的看法,是能去理解更多,包容更多。

電影還會提升你的審美品味。(爛片也是有這個積極作用的,當然如果你只是永遠痴迷於爛片不能自拔且認為它簡直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級別,當我沒說吧)

如果你看電影,不是把它當做興趣愛好,
只是為了和別人說,我看了多少部電影,
那還是不要看了。

我不敢說我真正愛電影,我只是看電影的業餘愛好者,換言之可能是生活太無聊讓我有時間看電影
但我知道真正愛電影的人,一定不會把電影當做自己炫耀的資本
因為這真的不值得炫耀啊,人家導演都沒怎麼大張旗鼓說我電影多牛逼呢,你一個消費別人作品的人竟然炫耀起來了,太莫名其妙了


從六年前第一次知道豆瓣電影250開始,終於在今天第一次將「我沒看過的」數字消成零了。完結撒花!

在初中那個家裡沒有網路的年代,看電影基本是被動,一般是電視台播什麼我看什麼,再加上我爸媽一般不管我,初中時期基本上是每天平均看一部CCTV6的電影和一小時的體育比賽的節奏。

到了大學,兒時閱爛片無數的我發現了豆瓣,認識到自己經典電影的欣賞缺失之後,先是把這三十年之內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全部刷了一遍,然後再從豆瓣電影250著手,從前往後刷電影,把前面TOP100部看完之後就大概確立了自己的欣賞風格,漸漸放棄了刷電影,看電影也就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同時加上不定期的補一些大師的老片,當季的新片,以及華語的爛片調節口味。就這樣五年過去了,一個月前又重新點開這個list,發現只有大概十部電影沒看過了,然後索性每隔一周刷一刷,然後今天終於刷完了。

刷完後的體驗就是:生活該繼續繼續,電影根本看不完,這個250list完了,還有imdb250以及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電影這些在等著我。不過還是要感謝這個list作為引發劑讓我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電影,對於一個電影新人來說,建議從豆瓣電影250刷刷看總是沒錯的!

最後附上個人對豆瓣電影250的打分統計表,在豆瓣總共標記了將近1500部電影,從數據上來看,本人對這些TOP電影的打分與TOP擬合之後發現是如此的線性,也是醉了。

TOP100: 平均打分8.24,其中5星30部,4星52部,3星18部。


TOP200:平均打分8.15,

其中5星56部,4星104部,3星39部,2星1部。

TOP250:平均打分8.104,

其中5星65部,4星134部,3星50部,2星1部。

話外音:

原諒這是我半年前寫下的文章,經過了更加深入的理論以及影史的學習,真是覺得半年前的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雖然看完豆瓣電影250,但還是根本沒有聽說過德國表現主義,蘇聯蒙太奇和法國新浪潮,同時經典的電影大師,格里菲斯,愛森斯坦,茂瑙,弗里茨,伯格曼,老塔,戈達爾,特呂佛,布列松,雷諾阿這些更是聽都沒聽過。

正好今年應該就能把IMDB top250給補完,到時候會寫一篇文章好好分析一下兩者的差別。

本以為看完豆瓣電影250已經算是入門,結果沒想到當時根本就沒發現門

-----------------------

公眾號:songxiaqingzhai


等你全部看完的時候,電影對你來說才只是個開始。。。。。。。。


哈哈,剛才又翻了翻Top250,自己竟然看了個八八九九,不得不說,自己現在看電影慢慢的在以豆瓣評分作為決定依據,讓人喜也讓人憂。除了有些電影實在太老,太沉悶,畫質太渣,看不下去外。我也來談談這些經典的電影。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確實是直指人心,確實是美的驚心動魄,不以時代的變遷而有多少失色。不過也有些電影看的自己莫名其妙,其實看電影嘛,圖個樂呵,天天綳著神經,非要弄個通透也太累。看電影就是看能不能到自己的G點,到了,高潮迭起,不到就不上不下罵罵咧咧。喜歡的就多看多搞幾次,爽了就行!


基本刷完一遍。
看完後的感覺?後悔。
我浪費了這些時間,卻從來沒有把輸入轉化成輸出,從而讓很多電影,只變成了我電影單子中的一個名字。
正在打算全部重看,每一部寫下自己的感受。
收穫有沒有?無非就是和人亂侃的時候,都能插上兩句罷了。


刷完後你會發現很多爆米花電影不該入榜,然後你就不刷別的top了


有很多看著名字和簡介不想看的,堅持看了之後才明白自己差點錯過了什麼


年紀都該不小了…


普通人,毫不了解什麼攝影啦、技術啦之類的

the more you see,the less you know


請原諒開始文藝腔模式,否則真不知道如何表達

你會開始思考,然後虛無襲來,掏空你,然後你想趕緊買一堆爆米花看看無腦大片來舒緩一下

我一直覺得有些事做到極致了,便是無盡空虛

2006年初開始刷豆瓣,並記錄自己看過的影像,到現在13000多部的量,還不包括一些看過都不想承認看過的片子沒點收錄的真的是純愛好不摻雜什麼顯擺、投稿、影評之類的東西

以前總覺得了解的越多,越充實,但感受卻是完全相反的,刷那個所謂250,確實刷完可能會有一個充盈的階段,但是最終就像被數據反反覆復的沖刷之後,你已經辨不清哪個是你哪個是數據,一個學歷史的同學聊天時也發出過這種感受,麻木嗎?空虛嗎?無謂嗎?說不清,就像一個黑洞,吸引著你,你卻什麼都看不清。


看完了最起碼也大概能知道什麼是好電影了,再看看我國那些電影,更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裡,哦,可以不去電影院花那些明顯是浪費的錢了...


我費了15年才看了1600部而已,但豆瓣有個閱片量50000+的大神,我問他如何消化,他說「過眼雲煙,談何消化?」


豆瓣閱片過千。
受豆瓣電影邀去豆瓣公司反饋過用戶體驗。


我在豆瓣記錄過的總共看過1270部電影,基本好片爛片都會看.TOP250我沒看過的還有89部,剩下的都是我不想看的,我不怎麼看動畫片和黑白片,裡面有不少就是動畫片和黑白片,好壞通吃沒有特別的喜好的人其實是挺少的,一般人不會刻意去刷這TOP250,因為肯定會遇到你不喜歡看的.我不看動畫片和黑白片,因為我看著看著真的會睡著,好多次了= =!比如冰雪奇緣肯定是部好電影,我試了四次,然後每次都睡著了....
就真遇到過看肖申克的救贖覺得沒意思的,也有看小時代哭得稀里糊塗的,能好片爛片一起看的人很少,能所有口味都吃的更少.


我沒研究過top250,但我強烈建議豆瓣也出一個bottom250,讓我們看看這個浮躁社會裡電影從業者的底線究竟在哪。


也就是成就+1……

………
然後
成就2:觀影過500
成就3:觀影過1000
………
子子孫孫無窮盡
相信我……
他們拍電影的速度……
絕對比你看得快……
下片如山倒…
看片如抽絲……
進坑吧……
絕對爬出不來了………


250隻是入門,放個大神給你看看(不是我)


看完了榜單最後一部電影《黃金三鏢客》的來回答:
豆瓣電影TOP250教會我最大的經驗就是:一個人看人看物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盲目隨大眾,對待好作品要不吝惜掌聲,對待名不副實的作品更要勇於厭惡;


本末倒置了,不是學電影的,應該就是隨意看電影,突然有天發現250里大部分都看過,而不是照著單子去看


推薦閱讀:

IMDb 和爛番茄(Rotten Tomatoes)、Metacritics 的電影評分,各有什麼特點?
梁家輝為何近年總是演配角?
好萊塢特效公司數字領域(Digital Domain)被小馬奔騰收購會給國內影視特效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電影《千與千尋》的最後,為什麼千尋能知道那群豬中都不是他父母?安排這一段有什麼寓意嗎?
真實的日本劍術格鬥是怎樣的?

TAG:電影 | 豆瓣電影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