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b 和爛番茄(Rotten Tomatoes)、Metacritics 的電影評分,各有什麼特點?


相信提問者說的爛番茄評分是指其特有的新鮮度百分比,而非爛番茄同樣提供的平均分數據

要說特點區分,首先IMDB是網民打分,爛番茄是影評人的影評總結彙集

IMDB是純打分,沒什麼可說的,除了系統有一套過濾維護機制

爛番茄的新鮮度(常被無知媒體誤引為評分)的概念是以影評人對一部電影是否給出正面評價作為衡量標準,比如有80%影評人給了正面分,這部電影的新鮮度就是80
這個體系存在的問題是細究起來,一部電影的新鮮度難以反映其是否真正受好評,因為它的標準是一篇影評打出及格pass分就是新鮮
如果一部電影有了八十幾的新鮮度,平均分(爛番茄同時也提供此數據)卻不過六分多點,這片算是大受好評嗎?
而那類讓人非愛即恨的好電影,其頁面顯然不會好看到哪兒去
爛番茄網站本身也在刻意攪渾水,給新鮮度75以上、影評基數達到40篇的電影賦予certified fresh標牌,更給了觀眾爛番茄是在「評分」的錯覺
所以有些較嚴肅的美國媒體會更愛拿Metacritic評分作參考

說到Metacritic,它是個電影、電視、音樂、遊戲的綜合性評定網站,影評基數遠小於爛番茄,多以有名望的傳統紙媒影評人為主
評分就是每部電影收錄影評打分的平均數
它的好處是涉及影評人更靠譜、收入影評更精鍊,信賴度高點
壞處也是同理,較顯老派,尤其是類型片等更geek向的電影,老牌影評人未必有新興網媒影評人來得靠譜——而爛番茄這些年擴充收入了很多博客影評人


除了國內這幾個主流的評分平台,很多影評人為了得到國外電影的「參考標準」,同樣也會拿爛番茄和IMDB做為參照。

但往往大家關注的,是爛番茄的新鮮度,而沒有深入去研究爛番茄的奇葩評分機制。

爛番茄嚴格來說,並不是一個標準的電影評分網站,大家所看到的新鮮番茄,腐爛番茄的標籤,是網站收集了各個報刊雜誌影評人的評論,綜合總結出喜歡和討厭的比率。

打個比方,雷神3收集了各個網站平台影評人的評論,給出一個喜歡比率,然後大部分的人都是新鮮番茄,這就造成了雷神3在爛番茄的高口碑。

簡單來說,爛番茄的評分機制,只有喜歡,和討厭。

按照10分評分計算,雷神3大部分影評人如果都給出7.5分,甚至只是6.0分,那對於爛番茄來說,都是喜歡(以10分算,6分以上都是喜歡)。

這種奇葩的評分機制,也就造成爛番茄對電影評分會比較籠統,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只有喜歡和討厭,確實是縮小了對電影評分的客觀評價。

當然,爛番茄也有觀眾評分,觀眾評分則是5星打分機制,但這個評分只存在一個很小的顯示區域,而且很少被拿來做文章。

因此,只迷信爛番茄,這會讓你對電影的評價產生重大誤區。

除了爛番茄,國外還有IMDB,它是基於大眾評分機制設定的,但電影的評分權重,和你是不是IMDB的會員,以及用戶投票歷史有很大關係。

此外,IMDB的特定粉絲特別集中,比如星戰粉,漫威粉,DC粉等等,他們為了給自己喜歡的電影刷分,干過不少事。

總而言之聊了這麼多,哪個平台的評分更有參考性,大家到這裡心裡應該有數了。

所謂的「權威」評分網站,在電影世界是不存在的,電影畢竟是一個藝術品,不像是奧運會體操跳水有嚴格的算分機制。

如果小夥伴們有時間,可以多看幾家評分網站,綜合比較,甚至,可以多閱讀幾篇影評,更了解你所看的那部電影。

大聰還是相信那句話,電影是遺憾的藝術,沒有完美的電影。批評一部電影不代表討厭它,相反讚美一部電影也不意味著它沒有缺點。

總是拿綜合評分來定奪一部電影,顯然太小看自己內心對這部電影的打分。

關注《大聰看電影》公眾號,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各個評分詳細情況我看上面說的很清楚了,所以我談下個人看這些打分的感受。
metacritic標準確實更為反大眾,比如imdb炒出來的所謂神作肖申克救贖給出的是80。但有時確實會讓人看不懂,去年新片looper給出的是84,我就無語了。但不管如何,我覺得如果你是左派憤青,就不要管imdb打分了,看meta score。
imdb我使用至今一直都不是很信任它,不過我覺得它的排名基礎決定了它的電影必然是好看的,一部晦澀的電影想要佔據top250位置確實比較困難。有一些,但你照這個名單看片是比較保險不會看到悶片的。話說奧斯卡獲獎電影也是一樣。這兩個評價的電影首先故事一定不錯,有多少藝術和思考價值倒未必。
爛番茄,我用的很少,個人覺得看影評人在那上面吐槽很有意思,不過由於imdb引進metacritics,感覺它日後會越來越邊緣
我說的都是錯的


僅評論IMDb 和爛番茄,對Metacritics真的不熟悉。
討論一切的前提只要記住他們評分最大的區別:IMDb 顯示的是和你一樣的網民對一個電影給分的平均分,爛番茄顯示的是專業影評人(或者也是網民)中喜歡這部電影的比例。所以一個是大眾認為這部電影有多好,另外一個是影評人有多大可能喜歡這部電影。

牢記這兩點,其實大家可以自己分析出很多結論,比如:
1. IMDb的評分被刷分的概率很大;
因為IMDb是網民評分,所以可以僱傭水軍(比如vishwaroopam有8.8分);或者因為民族矛盾啥的網民會被煽動(比如刺殺金正恩還沒出來就已經是10分);再或者特定演員/導演的強大粉絲力量(比如諾蘭的作品)。
2. 爛番茄的高分只表示你很大可能會喜歡這個電影,並不代表這個電影多經典;
最簡單的例子,比如絕大多數動畫片我們都很喜歡看,但是並不意味著絕大數的動畫片都是經典之作。Toy story 1,2,3在爛番茄上的新鮮度全在99%以上,說明很難有人會看不下去toy story,並不能說明toy story三部都是影史最最經典的片子。
3. 類型片,cult movie以及其他這種很小眾的片子中即使佳作很難在爛番茄上獲得高分;
舉兩個例子,The Boondock Saints(處刑人)算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電影,在imdb上有7.9的評分,爛番茄只給了20%的新鮮度,因為傲嬌的影評人覺得這是典型的流水線式電影沒有內涵;Saw (電鋸驚魂)是我另一個很喜歡的電影,在imdb上有7.7的評分,爛番茄只給了48%的新鮮度,因為很多影評人不習慣電影中出現太多血腥場景。
4. IMDb一般會只關注故事或者電影本身,爛番茄會考慮更多,比如這部電影有沒有抄襲前作啊(所以叫新鮮度有一定道理),有沒有人文情懷啊等等。畢竟一個是你和我這樣的網民,另一個是高上大的影評人。

總的來說,因為評分的系統不同,你其實可以總結出很多他們各自的特點。我自己來說,新電影可能爛番茄更值得信賴一些;但是IMDb的top 250覺得是每一個喜歡電影的人都值得過一遍的。


IMDB有帳號就能評分 和豆瓣一樣 人氣高分數就高 。
MC上則是把Metascore和User score分開。由專業影評人和普通用戶分別評分。
爛番茄是我個人覺得最好的評分網站。畢竟tomatoer打分不管高低他們都是買票進場去看過的,而IMDB豆瓣之流有的人根本連比爾蓋茨和蓋茨比都分不清就跑去打分了。
另外除了特色的新鮮度爆米花指數之外,一樣是有影評人評分和普通觀眾評分的,你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這部電影到底適不適合你看。比如超人鋼鐵之軀,影評人只給了6.2/10的評分,56%的新鮮度,而普通觀眾給了3.9/5的評分75%的爆米花指數。以專業眼光看這是一部將將及格的電影,而從普通觀眾的角度基本值回票價值得一看。
新鮮度100%的電影,可能你看了不會覺得是神作,但絕對不會讓你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直呼爛片。而IMDB豆瓣上各種高分神作看不下去的大有人在吧。
順便再推薦個網站http://www.goodmovieslist.com 這個是綜合了各大網站的評分之後列出的排名。


回答來自我的文章:【國內外電影評價體系】爛番茄,IMDB,Metacritic,fandango,豆瓣,貓眼,淘票票」

這裡只寫IMDB,爛番茄,Metacritic。想瀏覽整篇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琦心

一.爛番茄

ROTTEN TOMATOES,美國著名影評網站

  1. 評價定位:專業評價為主,大眾評價為補充
  2. 評分邏輯:選擇「積極」或「消極」(好/不好)
  3. 演算法邏輯:

(1).新鮮番茄:評價積極的專業評審人&>=60%

(2).認證新鮮: 評價積極的專業評審人穩定&>= 75% + 評價人數條件
2.1 廣泛發行電影:80個評論家,含5個頂級
2.2 限量發行電影:40個,含5個頂級
2.3 電視節目:需要有20個以上,含5個頂級

2.4 爛番茄編輯團隊特許認證

(3).爛番茄:評價積極的專業評審人 &<= 59%

(4).觀眾 -爆米花(完整):
Flixster和Rotten Tomatoes用戶給出3.5星以上的電影

(5).觀眾 - 爆米花(打翻):
Flixster和Rotten Tomatoes用戶給出不到3.5星的電影

4. 專業評審門檻

(1)專業評審
1.1 簡歷:說明自己的影評能力
1.2 視頻不能關聯到youtube這種網站,需要在網頁或博客,並且評論一定要前置在視頻之前
1.3 評論的能力穩定
1.4 在視頻網站上,有20000以上的訂閱用戶

1.5 年影評經歷,影評有編輯監督

(2)Top專業評審

2.1 必須在排行榜前10%的印刷出版刊物上發表過作品
2.2 作為電影評論家,在全國廣播電視台擔任不少於五年的電影評論家
2.3 被聘為電影評論家,在基於社論的網站,每個獨立訪客超過150萬人,至少三年
2.4 基於影響力,領域,名聲,寫作能力這些維度 - 得到了官方團隊特許認證

二.IMDB

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nternet Movie Database,簡稱IMDb)是一個關於電影演員、電影、電視節目、電視明星和電影製作的在線資料庫

  1. 評價定位:大眾評價
  2. 評分邏輯

(1)打分機制:十分制
(2)門檻:僅計算IMDb用戶投票;5票以下,不計算評分

  1. IMDB TOP 250,演算法邏輯:按照加權得分排序

(1) 公式(著名的貝葉斯演算法)

-R :該電影的算數平均分

-v :該電影投票數

-m:進入imdb top 250需要的最小投票數
-C :目前所有電影的平均票數

(2)進榜門檻:WR排名前250;還需滿足如下門檻

2.1 只有戲劇性的影視,紀錄片不算;
2.2 只有經常評分的而用戶才會被計算進去;
2.3 有供影院播出的影片可以參加評選

4.電影演算法邏輯:加權平均。具體演算法官方保密

5.其它-特點:打分數據分析

(1)「投票 - 分數」 分布

(2)打分用戶畫像

三.Metacritic

Metacritic是專門收集對於電影、電視節目、音樂專輯、遊戲的評論的網站

1.評價定位:專業評價為主(metascore),大眾評價為補充

2.metascore評分邏輯

(1)打分機制: 百分制
(2)門檻:專業評論家達到4個以上,才有metascore
(3)評分含義,如圖

3.metascore評分邏輯

(1)分數轉換
1.1 來源有分數:就用來源分數;
1.2 來源有星數:就大概換算成百分制的分數;
1.3 來源的影評只有文字沒有評分:網站自己找人去閱讀影評,然後根據讀完的感受,網站給一個分,然後再用這個分拿去計算

(2)計算公式:加權平均,根據打分者的地位和水平來分配

4.用戶評分 - 打分機制: 十分制,一位小數

三.總結:各類評價體系

1.定位,價值

(1)專業評價:給關注「影片本身的質量和藝術性」的用戶,提供參考

(2)大眾評價:給關注「影片的娛樂性和可看性」的用戶,提供參考

(3)專業+大眾:覆蓋上述兩類人群的需求

2.評分邏輯

(1)打分機制:五星,5分,10分,100分,積極/消極;

(2)打分門檻:大眾,過審核的專業評審;

(3)展示:五星, 5分,10分,100分,百分比/整數/一位小數

3.演算法邏輯

(1)評分數閾值:都需要有一定的評分數,才能得出一個最終評分;

(2)評分有效性:是/否需要真實出票,該評分才算入結果;有/無反垃圾策略

(3)公式:算術平均 / 加權平均

4.評論

(1)形式:主創說,專業/大眾評論,短評/長評(部分長評有標題)

(2)篩選,排序:好友/非好友;最新/最熱

Repost:需要其餘幾個產品的評價體系調研,在我的微信公眾號「琦心」下留言「電影評價體系」即可得到完整的PDF文件


這類網站的共同點是對歐美電影評分相對更高,而其他語種電影參考意義並不大!


推薦閱讀:

梁家輝為何近年總是演配角?
好萊塢特效公司數字領域(Digital Domain)被小馬奔騰收購會給國內影視特效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電影《千與千尋》的最後,為什麼千尋能知道那群豬中都不是他父母?安排這一段有什麼寓意嗎?
真實的日本劍術格鬥是怎樣的?
觀眾為何討厭劇中的小惡人,卻不討厭大惡人?

TAG:電影 | IMDb | 爛番茄影評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