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土地政策很好啊,為什麼會亡國?
又為什麼有人說他是暴君。
雖然不知道@黎寒知友反對的是哪一位知友,但是不得不說真是對西漢末期政治毫無了解。可笑的是該知友先用一大段文字認定當時的人們對漢朝依舊忠誠,王莽不得民心。其論證過程是這樣的:
1. 漢初諸呂作亂的時候,大家都很忠於劉家天下。
2. 漢朝皇帝各個都還可以,老百姓過得也還行。
3. 王莽她姐姐不支持他。
4. 三國的時候劉備因為姓劉佔了一點先手。
第一點姑且不論,第二點就很好笑了,當晚年的漢武帝和太子兵戈相向的時候,當成帝連襁褓中的兒子都殺的時候,當哀帝死前把大權交給一個優點只有貌美的宦皇帝者的時候,你是怎麼看出漢朝皇帝個個都還可以的?只要讀過鮑宣的上書,你又怎麼能得出西漢末年百姓過的也還行的結論?第三點是親姐不支持,輩分紊亂了這種小問題姑且不提,他曹丕篡位的時候可是真·親妹擲璽於地呢。他司馬炎篡位的時候他叔爺爺(至少表面上)不支持他。楊堅篡位的時候他親女兒也不支持。你能因此說人心思漢說曹丕不得人心嗎?
至於劉備,知乎上三國圈的大神很多我就不討論他是否真的佔了什麼先手了。拿東漢來比西漢就很奇怪。
漢自孝武表章《六經》之後,師儒雖盛,而大義未明,故新莽居攝,頌德獻符者遍於天下。光武帝有鑒於此,故尊崇節義,敦厲名實。
實際上「漢運已衰」的論調在武帝末年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因為昭宣中興而暫時衰退,在元、成之後又再度復甦。士大夫之間甚至流傳著「三七之厄」的說法,預言漢朝將會在統治210年之後滅亡。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漢哀帝舉行了一場非常失敗的「再受命」儀式,如果不是認為漢已經沒有天命的思想已經廣泛傳播,哀帝至於搞這麼一場鬧劇嗎?我惡意地揣測這位知友大概不知道什麼是三七之厄什麼是再受命。
因此王莽篡漢根本不是什麼「不得民心」,社會也不是希望他只做一個大臣。相反,誠如閻步克先生所說。
「在政治衰敗、人心動搖而『奉天法古』一浪高過一浪的時候……瀰漫著『漢運已衰』之說的社會,一直在盼望著這樣的一位『新聖』。」(閻步克先生《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
而且很遺憾,王莽的上台是得到了包括宗室和朝野在內的廣泛支持的。敬愛的國師大人本人就是宗室出身。至於你是怎麼腦補出宗室朝野不支持他的,歡迎拿出證據來。至於閣下的核心觀點,認為王莽是為了迎合某些利益群體擴大統治基礎,也歡迎拿出證據來。
(元始五年)是時,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書者前後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諸侯、王公、列侯、宗室見者皆叩頭言,宜亟加賞於安漢公。
『於是公卿大夫、博士、議郎、列侯張純等九百二人「上書要加王莽九錫
泉陵侯劉慶上書言:「周成王幼少,稱孺子,周公居攝。今帝富於春秋,宜令安漢公行天子事,如周公。」群臣皆曰:「宜如慶言。」
在王莽篡位、製造輿論的每一步過程中,都有宗室和群臣的積极參与。
—————————————————
至於我,我比較支持呂誠之先生的觀點。
先秦之世,仁人志士,以其時之社會組織為不善,而思改正之者甚多,……新莽之所行,蓋先秦以來志士仁人之公意,其成其敗,其責皆當由抱此等見解者共負之,非莽一人所能屍其功罪也。
王莽想解決由於土地兼以及產生的大量私奴婢這一社會問題。觸犯了部分擁有大量土地者的利益。缺乏有力的執行機構,難以核查與落實。禁止土地買賣更難做到,這些都是他固有的弊病,或者說是這一時代的儒家思想固有的弊病。由此造成的混亂,不應該由他一個人來承擔,那些寫下這些觀點的人,那些把他推上皇帝之位的人,都有責任。無論他的土地政策有什麼弊病,他都是按照漢儒的理念來制定政策,按照漢儒的理想來治理國家。我無意猜測他個人是不是理想主義者,但我覺得在漢代土地兼并問題這麼嚴重的情況下,抑制土地兼并,抑制豪強肯定是有識之士的共識,在這種情況下還腦補他是為了打擊異己,實在是有點搞笑。黎寒知友說我們不能理解漢末的「忠漢」思想(其實基本不存在),而我覺得這位知友根本不理解漢人的理想主義。王莽的均田和gcd的土改還是有極大區別的,即便我們拋開這些內容上的區別,二者在執行手段上有也極大不同。
均田:
政府自上而下改革,但改革要人啊,執行也要人啊,所以執行過程中需要官僚,而官僚本身就是地主,均田破壞的就是他們的利益,他們能搬起石頭砸自己么?不能,所以他們掉過頭來造反王莽了。
土改:
雖然一樣是自上而下,但gcd有大量的基層組織,在根據地農村有大量政委,當中央發動土改,這些政委和工作人員繞過中間複雜的地主階級,直接動員底層老百姓,順便拉攏部分開明紳士,所謂鬥地主分田地,所以獲得了成功。
難怪有人說歷史是知乎的重災區,不靠譜的答案居然能得到最多贊同,那位你筆下憂國憂民的王莽老師是誰啊?真是好大一朵白蓮花!在歷史上存在嗎?
王莽之所以失敗,第一原因是因為他的私心,居然有人相信他是正常「登基」?史筆如鐵,說他篡漢是在開玩笑嗎?王老師以為大權在握就可以自己上位,忘了當時根本就沒有改朝換代的群眾基礎,劉家皇帝有何失德之處?天下人人稱讚的王莽是那個忠心耿耿的輔政大臣王莽,而不是一個自己想當皇帝的野心家,一旦他暴露這種野心,相當一部分人不會再支持他。他在大臣這個位子上當然人見人愛,一旦他的最終目的是要篡奪漢朝江山,以前的作秀都變成了別有用心,道義上就站不住腳。
也許現在有些人無法理解,被嘲笑為小混混的劉邦在漢朝人心目中,那是斬白蛇起義終結了秦朝暴政的偉大領袖。當年諸呂作亂,陳平問軍隊助劉還是助呂,全軍毫不猶豫的表示助劉,這還是漢初,且呂家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根基也夠深的情況下。而王莽的時代歷經漢朝兩百年統治,皇帝們不說個個英明神武但至少總體來說幹得都還可以,老百姓日子過得安寧,用什麼理由說服全天下接受他的「新」王朝?
名不正則言不順,直到今天,國人也非常在意這一點。王莽得國不正,統治毫無根基,本來就危機四伏,沒看見太皇太后王政君得知他要劉家的江山,當即大怒用玉璽砸他,這還是一直提攜他們上位的親姐姐呢,都不支持他,自己家族內部對他要當皇帝都各種不滿,王莽的行為有多不得人心可想而知。
其次,王莽的土地政策無論如何也說不上好,井田制就是大鍋飯的代名詞,完全無視經濟規律,禁止自由買賣,否動市場本身在土地兼并中的作用,赤裸裸搞倒退,好在哪裡?
竟然還真有人相信王莽是理想主義過頭才實行這一政策啊,有一點@麥田Katrekov 倒是說對了,王莽這麼做是為了他所代表的官僚集團利益。他統治根基太過薄弱,分開看西漢各大政治勢力,劉氏宗室和原官僚集團是絕對不會支持他的,他要改朝換代就是最大限度的損害他們的利益;老百姓還不至於過得「水深火熱」,對他的「改革」不可能很感冒,而且,鑒於劉家皇室統治多年的威望,老百姓很難認可這個「新皇帝」,沒看見一直到三國時代,劉備光靠著姓劉就能占點先手么,這就是民心;外戚,或者說就是王家,本身也不是鐵板一塊,雖然不排除有人想當皇親,但看太皇太后的態度就知道內部也有阻力;因此,王莽急於尋求那些靠他上位的新官僚團體的支持,打擊原有利益集團,是重新分配的有效手段。因此,王莽推行這種悲催的土地政策,歸根結底是因為自身統治根基太薄弱,以他的立場來說,不得不出此下策罷了。冷兵器時代,鬧意見沒那麼複雜,王莽得國不正,還要窮折騰,不亡才怪。
——————————我是添加的分割線—————————————————————————
有人叫我具體說一下王莽的土地政策失敗在哪裡,我自認水平不怎麼樣,不過知乎是個開放的平台,我還是來試著說說王莽的土地政策到底是什麼,首先就是要把土地國有化——「改天下田曰王田」,不得買賣,其次要求土地定額分配——「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鄰里鄉黨」,要那些超出定額的人把土地交出來分給九族鄰里鄉黨,第三是無田農民由國家按照「一夫一婦田百畝」的標準發放土地。
要我說光第一條就足夠讓人呵呵了,王老師這是要打土豪分田地呢,好歹也派幾個槍杆子來,光這麼一聲令下誰會乖乖聽命?他倒是早早就跟農民兄弟們宣傳了,我給你們「授田」,你們都按照「一夫一婦田百畝」的標準來交稅哈。我前面已經說了,王莽這麼干有他的無奈之處,統治基礎太薄弱,急於尋求支持,但是手段太不聰明了。結果土豪們拒不交田,官府就沒辦法給農民授田,農民沒得到實惠反而要交稅,怨聲載道之餘,還會對新政府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不得不說,讓一部分人不滿意已經很不容易了,王老師的土地政策居然能讓所有的人不滿意,也算難得了。
要說西漢後期的土地問題確實很嚴重,董仲舒也提出過限田論,但並未真正實施。作為領導,王莽是絕對看到了這一點的,如果他不是野心那麼大非要當皇帝,而是作為權傾天下的輔政大臣來推行他的土地改革,遭受的反彈和譴責絕對要小很多,至少對他個人品行的譴責不會有這麼多,而支持他的人也會比較多。性格決定命運,還真不是一句空話。
他沒有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沒錯,王莽改革如果能實施下去確實有利於國家。平民能有飯吃國家能收的上稅。但當時的情況是什麼?是豪門地主佔了大部分土地又不納稅,平民沒地國家沒稅收,因此改革就是要動大地主們的乳酪。大地主們是活雷鋒,甘願為了大局拋棄自己的利益嗎?一萬個不可能。被侵犯利益的地主豪強自然要把王莽幹下去,還要把他抹黑成一個蠢貨和罪人。東漢的建立就是豪強地主們的勝利。
簡而言之,好的政策要實行得下去才有用。
王莽明顯是21世紀穿越回去的大陸憤青。
他是想回到周代時的井田制。並且沒有考慮到當時土地的所有情況,地主豪強佔有大部分土地。地主豪強怎麼可能願意把土地分給農民,當時不可能有共產的思想啊最多大同。既然王莽破壞了貴族地主的利益那麼那些力量龐大的集團自然會反對王莽。
當然王莽在禪讓時做戲就太過了,有了祥瑞有了千人萬人集會有以死相逼還是不幹,之後還幾次才幹的,你看武則天雖然也要演演但明顯要爽快多了。
還有一點我認為是因為王莽是外親。封了個安漢公不滿足還篡了位建立新
有人說王莽是穿越到以前的社會主義者,哪怕他是,他也是個半罐水。《共產黨宣言》和巴黎公社證明了,資本主義還沒發育好社會主義不可能實現,而社會主義的實現的基礎又必須有資本主義。
考慮一個政策要放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
參考書目《王莽的奮鬥史》人蔘很好,一頓吃一噸?
游泳很好,從威海衛游到舊金山?
現代工業很好,找一群原始人在化工廠倒騰叔丁基鋰?
王莽的政策就是不切實際。
或者說,儒家的政策就是不切實際。
當然,因為實驗失敗,王莽被儒家開除了。
王莽實行改革最大的問題是時機不夠成熟,他太急了。
他上台之後施行的改革主要有兩條。一,土地歸國家所有,之後面積按人頭分配。二,奴婢享有人權,按時發工資。
看上去他的新政不錯,很民主。但是,當時的大環境是,漢朝在漢武帝持續的戰爭之下人民都已經窮困潦倒,盜賊橫行。昭帝宣帝上台並沒有解決問題,危機日益嚴重。元帝成帝百姓更加饑饉,並且天災人禍不斷。到哀帝時更有七亡七死之患。王莽在哀帝後掌權,所以就先詳細地看看什麼是七亡七死。
七亡 水旱為災 重責賦稅 貪吏受取 豪強蠶食 徭役失農 部落鼓鳴 盜賊劫掠
七死 酷吏毆殺 治獄深刻 冤陷無辜 盜賊橫發 怨仇相殘 歲惡飢餓 時氣疾疫
在這種情況下推行的改革首先應該是解決民生問題。而王莽首先推行了大額貨幣,導致私鑄嚴重。然後推行了土地改革和人權改革,極大地觸犯了某些人的利益,阻力很大。
有人贊再答。下圖是劉秀廟的王莽亭
廟門上 王莽亭 三個字走進廟裡
土地都被地方豪強兼并的差不多了。你這時候把地都分給農民,種地要農具牲畜,土地和生產資料誰來提供啊?於是乎,豪強們造反了。
王莽給人的感覺似乎是穿越回去的yy網路作家,但是放寬歷史的眼界,這不是王莽的一個人的中二頭腦發熱,對貧富分化、土地兼并、豪強滲透國家政權向世卿世祿的士族過渡,當時的有識之士有很強烈的改革意願的。之後的劉秀,在重新統一了國家以後,採取了保守的有效的的措施以抑制豪強,如釋放奴婢,實行度田制度(其實就是土地登記制度之類的),默認豪強的既得利益。要知道,經過戰爭的洗禮,劉秀其實已經有效的整合了其組織,但是,僅僅是度田,就已經引發大規模的叛亂。豪強不解決,後果大家知道,東漢以後,豪強士族化,世卿世祿,中央無法控制地方,漢族人沒法做,也做不了的事情,還是由漢人提出意見(李安世),藉由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的手完成了:均田制。王莽同志未盡的事業由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替他完成了。
沒有掌握槍杆子,
朱元璋和老毛不都成功了,
不過他三的經濟能力真心逗逼
另外,王莽悲劇的是強行統一黑黍區紅黍區的人均份地,所以黑黍區全部人都減少了份地還折騰,所以河北銅馬、湖北綠林、江蘇赤眉都是些黑黍區,自然率先造反!
具體見我知乎文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翻來翻去這鍋上的魚能不爛嗎?
王莽的土地政策其實跟後來那個天朝田畝制度一樣,根本就沒有有效執行,當時不存在執行的技術手段,既然沒執行,利弊也就談不上,王莽滅亡主要原因是因為財政危機對工商業進行管制,搞五均六管,引起了經濟崩潰而走向滅亡。
王莽的統治:公元9~23年
首先來看看王莽為什麼會成為帝王,一步步看歷史的進程,會比較容易得到答案。
王莽家族的崛起從他姑姑王政君選入宣帝後宮開始,之後王政君進入未來元帝的後宮,並為之生下未來的成帝。
所以王政君是王莽家族至關重要的人物。
王家的幾個主要任務先後擔任大將軍和大司馬一職,相當於後來的攝政輔國,王莽在37歲時也擔任了大將軍。
之後成帝死去,他的兒子哀帝即位,王莽被貶職。哀帝死後,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
這期間皇帝又換了一次,最後廢掉新帝,自己做了皇帝。
一、王莽的土地變革——均田制
所有壯丁分配到標準面積的土地,多的就要把土地少的,親戚或者鄰居都行,但是不準賣!
這樣做會損害國內頂級統治者的利益,要是你家有100萬土地,要你無償給你親戚99萬,你也不樂意不是。所以這項政策遭到了抵制,雖然想法是好的,但是行不通啊,就這麼著在公元12年土地改革就被取消了。
二、所遇到的阻力
有關王莽的這段歷史記述很少,沒辦法,誰讓他不是失敗了呢,比較尷尬。所以只能從側面看看,旁敲側通嘛。
西漢末年,大司馬師丹認識到了貧富差距的巨大,也想出了個解決方法——土地再分配。
他根據人的社會地位限制了擁有土地的規模以及奴隸的數量,然後朝廷通過了他的建議。
但是吧,一下子就讓許多高官大臣遭受巨大損失,比如傅後丁後的家族以及哀帝的寵臣董賢。前者兩個家族曾讓王莽從大將軍的職位上撤了下來,後者則一度因為寵愛,皇帝甚至想把皇位傳給他,皇帝更是在死之前把玉璽交給他,滿滿的都是基情啊。
土地再分配就被壓了下來,沒有被付諸實施。沒辦法,如果今天要出個什麼防霾保護法,一堆部長高官全體委員反對,照樣沒戲。
三、亡國問題的探討
這個就要從很多方面考慮。
1)黃河幾次改道
因為這幾次改道造成了饑荒,人民向南方遷移,挨餓受凍死人無數,然後就爆發了動亂,形成大名鼎鼎的赤眉軍。
赤眉軍一路高歌猛進,最後各地發展反對王莽統治的起義,就算是好漢也難敵四拳。
2)社會貧困差距懸殊
前面說了,師丹(名字真心好聽)的改革沒有成功,所以有錢人還是那麼那麼有錢,沒錢的隨便一個饑荒就要餓死不少。最賤的就是命了,德瑪西亞,反了!
3)幾任帝王不作為
漢武帝幾次北征,文帝景帝積累的財富揮霍一空,之後幾個帝王元帝平帝哀帝又能沒治理好國家,社會矛盾逐漸激化——落後的生產力與生產需要之間的矛盾,富商對農民的經濟壓迫越來越重。
最後用王莽的一個親戚勸告哀帝不要把皇位讓給董賢結束,說得很有霸氣呢
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陛下承宗廟,當傳子孫於亡窮。統業至重,天下亡戲言!
圖源網路,侵刪土地政策好個毛,搞的農民造反,地主結怨,好在哪兒?更不說其他的什麼亂改貨幣政策了,弄得所有人都反對他也是夠牛逼!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想虎口奪食就要做好被虎所噬的準備。
政治制度的變遷,改革。都必須建立在相適應的生產力基礎之。從商鞅,王莽,王安石,張居正,到今天的鄧小平。所有的改革都必須建立在生產力的基礎之上。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實現今天的改革土地下戶,是必然要失敗的,再是現在的歐美,他們的政治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生產力的發展了,如果真有社會主義制度,那麼他們是最先進入社會主義的國家。中國生產力的低下,卻要強行實現社會主義,大躍進等等出現了,鄧小平看出來了,我們的生產力太低了,必須先發展生產,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現階段我們走不了社會主義,怎麼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情不便的情況下,實現三個有利,這樣我們就還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但是要向資本主義一樣搞生產。
說王莽像穿越回去的共產黨員,走社會主義道路。可惜敗就敗在理想主義,忽略了歷史進程。
1經濟上實行共產主義,土地收歸國有,公平分配,立六筅之法,將大事業收歸國有。這下徹底得罪了支持他上位的大官僚大地主有產階級。統治階層內部已經不能穩定。
2政治上要舉行這種大改革,必須建立在民眾有相當的覺悟且能做出相當的行動,專靠在上者的詔書命令是不行的。因為實施者還是官僚階級,然而真正為國為民的人總是少數,你讓利益的被切割者去實施政策,怎麼可能有好的戰果? 何況中國之大,古代交通不便,政令難以到達地方,普通底層官吏對於法令未必了解,而作弊機會卻特多,所以推行不易。監督更難。最後,王莽的新政真正按照理想實施的幾乎沒有。
3欲速不達,政令不興。王莽偏重立法,剛一上台就急於改變社會現狀,改革政令太多,妄圖齊頭並進,最後社會秩序大亂,天下人無一不受其影響。 屢次改革貨幣先把商業破壞了,土地新分配之法未曾成立,就交易之法先已破壞,遂使生計界混亂。王莽拘泥理論,好求形式上整齊,劃分政治區域,依據地理,重行釐定,以制定封建和郡縣制度,本來是好的可行的,然而不能朝夕就成功,改革太多名稱屢變,吏不能紀。天下人心浮動,加上湖北饑荒,饑民屯聚,漢後世紛紛起兵,內亂遂致。
4外患未除,舉措失宜。對西域未曾用兵,對西南連年征討,調兵運餉,牽動太廣。
總而言之,王莽新政真得很了不起,在當時太超前,能接受能實施的人不多,內憂外患最後失敗,很可惜,卻也是必然的。
推薦閱讀: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為什麼漢朝政府沒有懲罰他,反而成為一段佳話?
※漢初的七王之亂,漢末的各個士族爭鬥,以及西晉的八王之亂,這幾百年的上流階層鬥爭是如何演化的?
※同為開國君主,為什麼劉邦能夠控制住豪族,劉秀則不得不與豪族共享天下?
※如何評價王政君?
※近代的歷史學家是否更傾向於不以個人情感來解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