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特效公司數字領域(Digital Domain)被小馬奔騰收購會給國內影視特效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消息來源:
http://www.variety.com/article/VR1118059686
關於數字領域的介紹: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gital_Domain
http://baike.baidu.com/view/1596601.htm
這個對國內的影響目前來看的確不好說,在所有事情塵埃落定之前,現在講太多也不太合適,只能做一點簡單背景介紹,畢竟整個事情下來,其實也就是不到兩周的時間,而最後的競拍過程,也是經過了驚心動魄的12小時,最後能有這個結果,實在是一個最好的結果了。
D2前幾年一直保持著較好的盈利能力,主要是因為足夠專註,把特效這塊做到行業領先,這個真不是謙虛,D2和ILM應該是這個行業的創立者和領導者,雖然公司過去幾十年幾經轉手,但整體實力一直保持在好萊塢最頂尖水準。
幾年前公司管理層大換血一次,公司開始多元化發展,比如Florida的分部,從動漫和教育等幾個方面都想涉獵,戰線拉得過長,公司明顯有走向多元化發展趨勢。果然不久公司整體經營不善,特別是在上市之後,股價一直低走,直到前一陣資金鏈出現嚴重問題,只能申請破產保護。
申請破產保護後公司要被競拍,對競拍者來說最大的好處是幾乎不用承擔任何之前的債務。
這個我具體懂得不多,還請更多熟悉美國破產法的達人來讀解。
這是這筆買賣性價比最好的地方,當然參與競拍的都是大鱷,動輒百億美金身價的公司和幾十億美金的基金,所以說整個過程的確是驚心動魄。
這裡要說明一點,這次競拍成功的主體是美國公司,只是公司名字跟國內公司說法上一樣。所以這篇英文報導其實並不嚴謹,但也不怪人家,消息發得這麼快,估計也來不及確認美國公司的全名。
新聞報道里有提到,這次交易只是涉及D2最核心的特效業務和加拿大的特效工作室,其他業務則不包括,其實就是D2過去一直賺錢的傳統業務。某種程度上,D2也是要藉此機會重塑輝煌,至少可以確認的是,會重新聚焦傳統特效業務,戰線不會拉那麼長了。
把戰線拉長的那一組管理團隊之前就都被炒掉了,這個足夠說明問題。
至於特效人才方面,這個其實是個體制問題,D2就是一個品牌,在好萊塢只要你有錢,你可以隨時組織一個最頂尖的特效團隊,頂尖的特效專家很多並不完全受雇於一家公司。
D2多年來最穩定的就是特效人才團隊,同時有能力根據不同的項目隨時整合最強的特效人才資源。
去年我在美國前往D2總部參觀,見了各種技術牛人,其實一個也不認識,這方面我懂得太少,但對方給了各種最新技術的展示和講解,也算長了不少見識。
當時D2整個管理層(就是當時在力推多元化發展的那一批)為趕在投資人航班之前見面,特意派直升機來接投資人到Florida,來參觀他們在那裡那跟當地政府合作的巨大的動畫基地。
整幢大樓空間非常大,還在裝修,當時給我感覺怎麼這麼中國啊,中國不是搞了很多虎頭蛇尾的動漫基地嗎?不想一年過去,如此多的變化。
至於D2的行業能力,我們只需要等其參與投資並全程負責特效製作的新片《安德的遊戲》就可以證明,他們將視覺特效又提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我看過一整段片段,宇宙空戰鏡頭,看傻了。
對於中國市場,在創作層面有諸多現實問題前提下,電影人要生存只能自謀生路,前幾年走終端,包括最近也走向海外了,是一種方法。
D2這次交易也可以看做是全新的另一種方法,就是從生產工具層面入手,切入到全球行業頂尖,對國內的影響是一個逐步滲透的過程,如果以為通過這個交易就認為中國電影特效行業有救了,顯然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這次交易的後續還有著各種走向的可能,無論哪一種都可以給投資人和國內行業內人士足夠想像力空間,這是關鍵。
又被小馬奔騰賣給了香港公司
下家奧亮集團和娛樂業沒什麼瓜葛,這買賣大有蹊蹺
不過小馬奔騰參與電影必須使用digital domain做特效的五年合約還有效
Troubled visual effects company Digital Domain gets yet another owner
下家打的幌子是「3D電影發展迅猛,特效業大有可為」
求摺疊,順求內部人士爆料
————--------------------------------------------
爆料的來了,還得靠綜藝
發了一篇相當精彩的深度稿
http://variety.com/2013/biz/news/inside-the-sale-of-digital-domain-to-sun-innovation-1200568954/
這一整檔買賣早開始於DD破產之前,涉及到多家娛樂公司、投行、神秘富佬
根本目的只有一個:借殼上市後殺入蒸蒸日上的中國電影業分杯羹
撇開生意經回到原問題上:
是否給國內特效業帶來影響,我不是業內人回答不了
但讀這篇文章的感覺是,國人玩了大半年,DD這個曾經輝煌過的公司也被毀不少了
接手後最直接的減負法自然是降薪,結果中高層人員走了一批
公司內部各地公司勾心鬥角
DD不願披露手上有多少活在
但收購文檔里披露的只有兩部,迪斯尼明年的大片Maleficent,和新線/華納一部遠遠算不上high profile的Black Sky
別忘了這是大片特效多公司分包化的今天
有趣的是,IMDB這兩部電影credits里列了一大票特效公司,偏偏就沒有DD
DD是變形金剛導演邁克爾.貝的公司,在業界是以做粒子特效出名的公司,不亞於工業光魔,其實要說影響,短期內對國內應該不會有太明顯的影響,小馬影業近兩年的發展速度確實很驚人,從幾部大片到幾步賣座片,從營銷到投資到製作,這次跟印度公司一起收購DD,應該是小馬影業早已規劃好的戰略,只是中國人並不是完全掌握了這些技術和流程,美其名曰的做了一個老闆,其實國內特效電影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跟國外特效公司的合作,這次的變更,感覺國內或許又會上演跟風熱,一窩蜂的都去搞特效大片去了,從去年的幾部特效電影就不難看出,畢竟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眾多神話故事,拍肯定有的拍,國內也有幾家國外特效公司的分公司,其中皮克斯蒙多的中國區的也參與了像《雨果》的不錯作品,還有一些外包公司也不停給好萊塢做著分包項目,有畫MP的有做特效有做綁定的,國外特效公司的中國區應該會有一點衝擊,畢竟收購了就應該會成立中國區的分公司,國內的特效公司不排除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類似base fx、完美、視點、水晶石、幸星,促進他們加大技術的革新吧,是個好事情
我認為沒什麼影響,一切依然如故。
連卡梅倫和邁克爾貝在的時候都沒搞好,何況換成了中國標。
沒什麼影響,如果這個公司沒什麼專利技術,就是完全是買了個空殼子。
中國電影的問題不是技術不行,而是方向錯了,永遠也不會有成就。
水泥地上種不出莊稼,以為把別人的莊稼移植過來就有收穫了。
我有發言權,在這個行業做了5年,現在職國內前三CG培訓機構。首先說一下答案。那就是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樓上有人說了中國缺的不是技術,這句話我很贊同,因為國內的一些公司(我就不點名了)一直在做北美的外包,而且效果也可以,也得到了肯定。其中也包括工業光魔的項目。國內的人才說實話不少,不論是做技術的還是做藝術的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再說一個行業的人員技術層度,知識的獲取並不是因為你來了一個牛逼的公司,我看你的作品就提高了,而是研究其達成最終效果的途徑。這個研究學習的過程是要處於這個行業的人潛心努力去做的。一個效果可能只有幾秒,但是達到這一目的所要積累的知識可能需要涉及到領域會包括(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語言,自然現象的觀察,光學,美術色彩,材料學,化學,流體力學。。。。。。),一個國外公司的收購怎能為一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帶來如此的沉澱?除非是一個技術培訓機構!
說白了,就是把戶口從河北廊坊簽到北京大興,人還是那個人,只是身份證換了號。
中國本土的特效工作目前需要的不是技術層面的東西,而是需要一個良好的市場運作環境。
我一直想問,吉利收購Volvo的影響是什麼
那沃爾沃被中國公司收購給中國汽車帶來了什麼影響………………資本主義世界的利益運作中並不包含提升民族產業的歷史任務…………所以,別太多指望…………
沒影響就是最好的影響~
推薦閱讀:
※電影《千與千尋》的最後,為什麼千尋能知道那群豬中都不是他父母?安排這一段有什麼寓意嗎?
※真實的日本劍術格鬥是怎樣的?
※觀眾為何討厭劇中的小惡人,卻不討厭大惡人?
※看完《驢得水》有什麼感受?
※明星真的不知道自己演的是爛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