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庸武俠翻拍成電視劇較為忠實於原著,而古龍武俠翻拍成電視劇則改編的非常離譜?


這是來自豆瓣的一篇劇評《古龍,是改編劇里的奧數題》:

這是個糾結的劇評。
  想罵兩句——因為帥哥而下不去嘴,想誇兩句……因為10年的古龍迷而昧不了良心。
  出品方是浙江華策。葉開演員陳先生之前也演過華策的《新流星蝴蝶劍》,這兩個戲都是古龍的。當年萬惡的神劇《策馬嘯西風》還把這兩部劇給揉在一起了。搞得現在說到《天涯明月刀》似乎就得有《流星蝴蝶劍》的事情。
  不過我真心想說說華策的這兩部戲。之前的《流星蝴蝶劍》是這幾年裡少有的,比較忠實原著中規中矩的古龍武俠改編。但是視覺上不夠酷,不夠帥,不夠有話題,不夠勁爆,甚至節奏鬆散。所以就算朝廷台播出,最後也就那麼回事。
  而這部《天涯明月刀》,改編就是天馬行空。傅紅雪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上六樓也有勁兒了,時不時還能破冰而出來個空中托馬斯全旋+轉體一千八百度,看得各種物流老師+謝耳朵淚流滿面。
但是,這部《天涯》,他夠酷,夠帥,夠勁爆【男男/女女那點事兒就不說了】,夠話題,夠炒作成暑期收視率第一。  
  ——我並不是想聲討現在的電視劇不夠內涵,不不不,恰恰相反,我覺得這正說明,原著的經典和電視劇的「喜聞樂見」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首先,我們還得體諒一下電視劇的工作人員。你說這大熱天的,穿著這麼厚的古裝拍戲,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了。結果一翻看古龍的原著,武打的部分是這麼寫的:

  ……「沒有人見過他的刀,因為見過他刀的人,都已經是死人!」
  ……「沒有人見過他的招式」
  ……「他沒有招式,殺人的刀,不需要招式」
  ……「他揮刀的速度很快,沒有人能看清」
  ……

  ——這種描寫,看書的時候,叫做cool。但拍戲,就足夠讓武術指導背過氣去。

  總不能每一場武打,都是兩個人站著不動,然後白光一閃,一人倒地。——這種畫面在電影界,學名,叫做「跳幀」。

  但,古龍的小說,都是以這種「跳幀」的形式進行的。陸小鳳白光一閃夾住了葉孤城的劍,傅紅雪白光一閃滅了萬馬堂,李尋歡白光一閃就和孫小紅好上了,而楚留香白光一閃連皮膚都能呼吸了【武俠界的「青蛙」王子不解釋】……

  於是,既然不能像金庸劇那種「降龍十八掌有十八招分別是飛龍在天、亢龍有悔……」這麼有視覺感,那也就怪不得武指們各種突發奇想各種飛天遁地了。【請回想一下某電影《決戰紫禁之巔》里,葉西一戰,最後還迸發出了穿透太和殿的衝擊波+巨大核反應光柱的場景……】

  再說人物。

  金庸小說,喜歡寫主角的成長史,從主角上「武術學前班」就開始寫起,到最後成為大俠那是完整的一套檔案恨不得附上每學期的成績。遇上張無忌這種,甚至連他家三代出身都寫得清清楚楚了。

  而古龍喜歡的風格是……

  「……沒有人知道他是從哪裡來的」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他會出現在這裡」
  「……他不遠萬里,騎馬三天三夜,就為了殺一個人。而他並不認識他。」

  ——但這些,也許還不是最讓改編編劇掉頭髮的。最掉頭髮的,往往是女主。

  一般武俠小說,如果你看到哪一個女孩非常嬌俏聰慧各種惡作劇,很可能她就是女主。

  而古龍小說里,如果你看到哪個女孩怎麼看怎麼像「失足少女」,她大概就是女主。

  這種風格,在小說里,帶著寂寥和戲謔人生的影子。但萬一遵從原著拍成了電視劇,滿屏幕的「特殊職業女性」……你特么當廠電總局是吃乾飯的么= =+

  我本身非常愛古龍小說的腔調的,但當我閱讀古龍小說時候,我時常懷疑他的小說是否有提綱,或者提綱寫到什麼程度。他小說里留下的可以YY的空白,實在很多。

  比如楚留香系列,「雁蝶為雙翼,花香滿人間」里的姬冰雁後來去哪裡了?他大概就出場了一個故事吧,這麼典型的「毒舌高富帥」,竟然之後就沒影了。楚留香你每每和胡鐵花bromance的時候,還記得那個被忘在塔克拉瑪乾的姬冰雁嗎?

  陸小鳳的故事也有這個問題,花滿樓和西門吹雪的出場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西門吹雪第一個故事救了孫秀清,然後第三個故事,陸小鳳就說——孫秀清懷孕了【中間全過程全無,大概又是白光一閃】。然後《銀鉤賭坊》最後,最後西門吹雪出現了一次,敵人竟然對著陸小鳳說:「你們(陸和西)之間,一定有很多悲傷的往事,他的妻子很可能也是你的,往事不堪回首……」

  ——我每每讀到這段,都覺得真是神展開。什麼叫「他的妻子很可能也是你的……」?敵人似乎知道了很不得了的事情吧……陸小鳳你和西門吹雪有點關係我也就認了,你怎麼還和人家妻子有不堪回首的往事啊啊啊……西門這濃濃的NTR感太不科學啊啊啊啊……

  當然,對於武俠小說來說,會玩懸念,會製造令人遐想的空白,都是非常好的。可對於一段電視劇來說,就未必了。

  這也是為啥幾乎所有的電影電視都拍了很「瓊瑤」的西門吹雪和他老婆的戀愛全過程。因為觀眾很難接受第一個鏡頭,西門救了孫,第二鏡頭,孫懷孕了——敢這樣拍,就是神劇。

  以這個邏輯,既然連古龍筆下最冷的西門吹雪的戀愛戲都可以仗著一句話而展開呢。那麼……

  在《邊城浪子》里,丁靈琳和葉開有這樣的一段對話:

  丁靈琳道:「你對他(傅紅雪)的事,為什麼總是比對我還關心?」
  ……
  葉開笑道:「你難道連他的醋也要吃?莫忘記他是個男人。」
  丁靈琳道:「男人又怎麼樣?男人跟男人,有時候也會……」這句活沒說完,她自己也笑,紅著臉笑了。

  我們姑且認為整個這個故事的基調都是這段原著對話的神展開好了……

  畢竟,拍古龍劇,的確需要想像力,續寫能力,和填補空白的推理能力……古龍劇,相當於改編劇里的奧數題。

這是原網址:古龍,是改編劇里的奧數題。 (天涯明月刀 影評)


回頭再看看自己寫的答案,有扯犢子湊字數嫌疑。
精簡下就兩點原因:
1.手法:金庸大俠寫的就是劇本,古龍不是,所以古龍要被改。
2.線索:金庸跟歷史寫,不好改;古龍跟人物寫,隨便改。

——下面是以前胡扯的——

1.金庸大俠的作品底蘊深厚,主線劇情與時代背景代入強烈,不易改編。金庸作品與中國歷史、儒道傳統的結合較深,由歷史事件、傳統道德來引領故事發展,整個劇情絲絲入扣,比如射鵰中郭靖黃蓉相識相知,歷經南北大漠,愛戀反目,這段戀情的小主線與我們普通人的戀情一樣毫無差別,而這戀情又反覆被武穆遺書的大主線影響,發展十分自然,影視改編不易修改。
2.另外金大俠是做過編劇的人,手下文章對環境、人物、動作、表情的細節描寫也異常細膩,極具臨場感。亭台樓榭、雕欄玉砌、對聯絕筆、鐵簫銅笛,甚至連發動「降龍十八掌」要蹲馬步,雙手出掌向內劃個半圈、「蛤蟆功」要蹲在地上像個蛤蟆脖子鼓起,都有細緻描寫(敢說你讀的時候沒有在心裡想像或者真的比劃兩下子嗎?)。這些細緻描寫讓讀者印象深刻,影視改編也只要照著小說演就可以了。
3.最後,金庸大俠的作品更大眾,改編次數多,大家熟悉,劇情改多了遭罵。

再看看古龍。
1.古龍小說往往拋開歷史、道德羈絆,喜歡江湖論劍、快意恩仇的描寫,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大家能記住陸小鳳、李尋歡、傅紅雪的個性十足、酷比帥呆,出場就能讓人大聲尖叫,反而郭靖、楊過、陳家洛個個都有性格弱點,手足無措的能讓你急出屎來;古龍小說中常常由路人甲的醬油就引發一段復仇追殺與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的浪漫旅途也是反差極大。因此,古龍作品改編時需要突出人物特質的塑造,忠實原著反而顯得不重要了。
2.與金大俠相對,古龍小說中除非情節必要,絕少環境、人物、動作方面的細節描寫,更多的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其中的殺人情節,常常是高手還沒出招,你已經死了,隨意摘下面這段燕十三殺人的描寫:
"曹冰霎時間已刺出九劍。
他並沒有去注意別的人,只盯著燕十三,他惟一的願望,就是要這個人死在他劍下。
可惜他這九劍都刺空了,本來在他眼前的燕十三,人影已不見。他怔了怔,然後就發現了一件可怕的事。  地上已多了三個死人。"
這尼瑪不知不覺就死了3個人讓導演怎麼拍?導演當然只好天馬行空了。
所以古龍小說的很多情節場景不易呈現,相比金庸小說也更難拍成影視。


像圓月彎刀這本書,如果不改編,丁鵬遇見秦可情的時候怎麼拍?叫人家裸奔?AV既視感


因為古龍已經不在了啊···


學金庸的基本學式 招式就是那個招式 天分好的 打得花團錦簇 天分差的 像不像三分樣

古龍的功夫重意不重式 各種懸念、各種機鋒照貓畫虎來一遍? 索然無味好不好

要我說也別在意什麼古龍作品改編 現如今這世上最最有古龍味道的電影作品 有個閃亮的金字招牌

——銀河映像


古龍注重意境,無法通過演員演出來,注重伏筆,如荊無命的右手快刀這個,如何讓體現


對比來看,如果說金庸武俠是大武俠、大江湖,古龍武俠只能是小武俠、小江湖。金庸的大多數作品是有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作為支撐的,你再翻拍,這個不能改的太離譜吧!至於笑傲江湖,金爺爺把朝代啊、背景啊弄得雲山霧繞的,人家是有政治隱喻的,結果被於媽改成了那樣子的虐戀情深,開創了金爺爺武俠不能直視的先河!想想於媽的風格,還是忍了吧。撇開這個,金庸的武俠已經處於正劇、正統的地位,你再亂改,恐怕那麼多武俠迷也不會答應。

再看古龍的武俠,它沒有很強的歷史背景,也沒有弘大的架構,野史來形容可能更適合(當然相比正史,野史有時更有意思),編劇去改壓力不大。再者,我們都清楚古龍是在什麼狀態下完成作品的,說他的作品是「酒肉武俠」不為過吧,作為一個性情中人,他的作品也隨了人多了些隨性而至的味道。既然你隨興,那我改的也盡興,所以那麼多離譜的改編就出來了。

以上個人yy,沒有好惡之分,兩個武俠我都看,各有所愛。


難道不是因為金庸較為膾炙人口的作品就情節詳略設計以及細節豐富程度而論更勝一籌么?只要不作刻意的大幅改編,即使部分情節經過編劇的取捨刪改,也總還是個足以引人入勝的故事。
古龍多數小說在篇幅上就支撐不起一部電視連續劇的內容需求,少不得編劇進行自由發揮大力注水,為迎合大眾製造出來的產物,質量可想而知。
其實若換作同樣篇幅精悍的《連城訣》《俠客行》《雪山飛狐》(不與《飛狐外傳》一概而論)恐怕未見得能夠出彩;正如《陸小鳳》系列拍成電影不也十分得宜嗎?


金庸小說簡直可以說是現成的劇本,把少數字眼稍微處理一下,直接拍出來效果就很好了——這裡指的是故事情節和台詞,而人物造型、武打動作就得看製片人或導演的功力了,而場面神馬的就看砸錢了。倒是劇本之類的很省事,改多了反而變味難看。

金庸自己就做過電影編劇,辦報紙寫社評時幾過多少動蕩與風浪,對社會對人性看得透透的,有多少編劇有本事說自己的功力勝得過他,能把他的小說改編得更好?

至於古龍的小說,如樓上各位大神所說,注重意境和想像空間,是那個感覺就好了,情節任你編劇腦洞大開就是。


古龍小說更注重意境和想像空間,這也是古龍小說的魅力所在。對於腦洞大的人來說簡直是美味佳肴,隨便一段情節能讓這些腦洞大開的腦補好久,補到自己爽。相比之下金庸就更實在,明明白的劇本就擺在這裡


只論影視改編:古龍小說的主人公說的的話幾乎可以完全照搬到角色台詞里,但是情節嚴重不足。因為古龍小說的情節設置很單薄,往往在改編的時候就要去借用金庸武俠里的很多情節橋段來湊。在看古龍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時常常會這麼覺得:這分明是披著古龍小說的外衣,在講金庸武俠的故事。所以這會讓人感覺到:古龍的原著里有這些情節?這個角色是哪裡冒出來的?
而金庸的武俠則恰恰相反,情節足夠飽滿,改編時要減去不少不太重要的情節,並且小說里心理描寫很多,在影視改編時就需要把很多心理描寫轉變成角色台詞來讓觀眾明白,所以改編金庸則需要做減法,加台詞,但是基本的情節套路跟小說不會差太遠。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金庸寫喬峰「並不是以天下之憂而憂的仁人志士」?
《神鵰俠侶》中,尹志平為什麼變成了甄志丙?
為什麼游坦之像瘋了一樣愛阿紫?
張無忌對古墓的楊姑娘似乎也有些許的意思?
為何金庸在射鵰的第二次華山論劍時安排的是歐陽鋒逆練九陰真經奪得天下第一而不是郭靖,這樣安排有何深意?

TAG:電視劇 | 武俠 | 金庸 | 古龍 | 金庸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