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得了糖尿病,有活過10年的嗎?


我22歲得的二型糖尿病,當時剛參加工作,現在37歲,15年來堅持飲食控制,運動,藥物治療。目前無任何併發症,身體狀態和身材都比同齡人好。15年在職場從窮二代畢業生混到央企中層,有家庭,有孩子。去年辭職開始創業。我想說的是糖尿病人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分割線

1.關於剛得病時的心情:我是大學畢業剛畢業工作半年時確診的,對於一個貧困家庭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剛工作就經歷這個打擊當時覺得整個人生都灰暗了。悲觀的原因一個是因為糖尿病暫時無法治癒的,必須終身治療,二是糖尿病可怕的併發症。想到自己人生之路才剛開始,未來還有事業婚姻家庭,想到自己還有很多事沒做,很多夢想還未實現,真是心痛如絞!但唯一能做的也就是面對現實,積極治療。人生就是這樣,很多時候你對不幸和災難是無能為力的,上帝給你發了這一手牌,牌好牌壞,唯一能做的只有接受並打下去。2.關於這十幾年的心路歷程.經過一兩年的心態調整,慢慢的接受了現實。除了正規的治療,飲食嚴格控制,鍛煉嚴格堅持,不抽煙喝酒,不熬夜,不發脾氣,無任何不良嗜好,哈哈,這也是糖尿病為什麼被稱為君子病的原因(還有一點,不傳染)。因為長期鍛煉(慢跑+器械),我現在是標準身材(174cm,66kg)胸肌腹肌倒三角都煉出來了。我想如果我沒有糖尿病,現在的我會不會是大腹便便,抽煙喝酒熬夜打牌,有高血壓高血脂或者其他的毛病呢?。從這一點來說,是不是因禍得福?3.關於幸福和快樂。十幾年的國企工作,我從實習生做到高管,獲得高級會計師職稱,中途還回母校學習拿到了碩士學位,36歲辭職做自由職業,目前別墅寶馬都有了。有溫柔體貼的妻子,有一個可愛的兒子,現在正在準備要二孩。也喜歡旅遊,國內國外都去過好多地方。我說這些絕不是吹噓自己有多厲害,而是想和糖友們分享糖尿病人控制好了是完完全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追求幸福的,也應該追求幸福和快樂!人生不能因為糖尿病而灰暗!

時間過的真快,回復這個帖子就快一年多了。這是我2017年5月28日端午小長假做的體檢,除了糖化血紅蛋白偏高一點,其他指標全部正常(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小於7%,國際糖尿病聯盟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為小於6.5%,目前我國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定為6.5%以下)。。離我發病起已經16年了。。。。。。。。。繼續加油!!目前沒有任何併發症,相信糖尿病人控制的好可以擁有和正常人一樣的壽命和生活質量!


作為一名糖尿病專科的醫生,我需要嚴肅的警告你,我不能保證一個糖尿病人活過10年。

假如他已經90歲的話~( ̄▽ ̄~)~


我敢打包票的說,何止10年!得了糖尿病,只要擺正心態、科學控糖,你就能與它「和平相處」,糖大夫匯聚了太多控糖成功的朋友,下面一起聽聽老糖友「雨後賞荷」的自述,看她如何用19年經驗將糖尿病「化敵為友」的。

~~~~~~~~~~~~~ 掌聲歡迎 ~~~~~~~~~~~~~

我生於戰亂初平,長於改革開放,是跟著時代發展成長的老糖友!1998年查出糖尿病至今已有19個年頭。這期間,學知識、累經驗、保健康,有空散散步、跳跳廣場舞和糖友們切磋一下控糖知識,想健康一點也不難!現在分享一下我的控糖方案,看能否助你健康又省錢!

一、選合適的治療方案

曾經,我很能剋制,也將血糖控制得不錯,物極必反,後來到了2008年就放鬆警惕了,測糖、吃藥都開始懈怠,甜食也不忌口。沒成想,這造成了我腎功能的輕度衰竭……

重新和疾病作鬥爭後讓我發現,控糖並非一定要拚命節食、瘋狂運動。二甲雙胍、格列美脲……控糖的葯有那麼多!備用的方案也不少,比如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葯或者直接注射胰島素……主要看哪種方式適合你,如果能輕鬆愉悅的做到,那更好

二、交一位醫生朋友

不會選藥物、不懂訂方案,怎麼辦?

我的秘訣是交一位醫生朋友。不是要你和他稱兄道弟,而是他要能與你無障礙的溝通。找到這樣的醫生朋友之後就固定去他那診療,這樣他能熟悉你的病情,了解你的用藥,少走彎路,直接給到你最適合的方案。醫生說:一切宣稱能治癒糖尿病的保健品與偏方都是大忽悠,我沒走這個彎路,你也不要相信哦!

三、堅持測量血糖

不測糖就是摸黑走夜路,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踩坑,看我2008年的經歷就知道了。

兩年前,遠方工作的兒子買了個糖大夫血糖儀給我,綁定他的微信後,我每一次的檢測結果都會第一時間同步到他的手機上,有時候忘測了,兒子就打電話過來提醒我。有了這個實時同步提醒的「監工」,也為了不讓兒子擔心,我至此告別了偷懶時代……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測血糖不要過於糾結,之前見一個糖友查血糖,一次扎5個指頭,測完了就糾結為什麼數據不同,然後再來一遍要測到相同……其實只要數值在正常範圍內,就無需過多要求數值必須相同。

四、堅持一個運動方法

推薦糖友在餐後一小時運動20~30分鐘,微微出汗後即可稍作休息。

我現在年紀大了,快走與打健身球更加適合我。每天快走20分鐘到公園與朋友們打打球,跳跳廣場舞,無比悠哉。夥伴們都知道我是糖人,常提醒我休息,有她們的陪伴既幸福又安全。

說到這,之前還見過糖友運動到發生低血糖,這麼拚命的運動,難道不知道低血糖危害更大么?不懂適度真要命。

五、合理飲食

吃飯簡單,但營養健康地吃飯就是門大學問了。正確的吃法可以參考如下計算方式:

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

每日主食(米/面)=標準體重*0.1(兩)

例:身高155,則標準體重為155-105=50,每日主食量=50*0.1=5兩(250克)

其他菜品及食物的量如下:堅持每天喝250ml脫脂牛奶、吃一個煮雞蛋、蔬菜每天保持在500克以上,100克豆腐,100克肉類或者魚類。

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太好,推薦用西紅柿和黃瓜代替水果;如血糖控制較好,每天吃200克左右的水果。看著複雜,其實不難。

六、多學習、多交流

糖友控糖最好別孤軍奮戰,要通過學習告別糾結,通過交流增加信心。我常常在騰愛糖大夫公眾號上收看三甲醫院內分泌科醫生的控糖直播,在微信群和糖友們一起分享控糖經驗,大家互相陪伴,互相勉勵,血糖與心情都非常好!

說了這麼多,最後總結一下,要交到一位醫生朋友,要堅持按時測血糖,合理飲食、合理運動並堅持執行,多和醫生、糖友們交流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控糖方法。

其實,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

它會讓你更注重生活的細節和品質,活得更高貴。

當然,我們也將不斷努力,

願幫助更多糖友重拾信心和希望~


奶奶29歲確診糖尿病,2型,病齡50年。

年輕的時候,京城四合院里的大小姐,愛吃所有的甜食和點心,五十年代的日子,每天早上起床,一定要去路口的咖啡廳,一杯可可和兩塊曲奇,一支煙,對,就是那種很酷的穿旗袍會抽煙的那種老照片里的女生。

據說因為年輕的時候就一直內分泌有問題,痛經很嚴重,每個月經期的時候,都需要幾個阿姨,幫她按摩捶腿,促進循環。才能挺過幾天。

除了糖尿病以外,得了一身內分泌疾病,年輕的時候還得過肥胖症,後面糖尿病眼底病變得了白內障,做了手術,心血管疾病,心臟病心力衰竭。

她是我奶奶,但是她是我見過最嬌氣,最小女人的女人、、、也是我見過最膽小最怕疼最怕死內心最柔軟的人、、、

所以自從確診糖尿病以後,她過的非常小心,但是還是沒有放棄,適量的甜食,當然還有抽煙。

除了之前白內障眼病以外,其他的併發症都控制的很好很好,當然最主要的是因為,她唯一的孩子,也就是我爸爸,學醫,一直在她身邊照顧的非常仔細,爺爺特別特別愛她,糖尿病50年,一次葯都沒有自己拿過,都是爺爺準備好送到嘴邊、、、當然我和媽媽也很愛很愛她。。。

我總說一定要成為奶奶那樣的女生,生活在世界中心的愛里。有自己的小任性,膽小怕疼怕死,而又堅強的生活著,時時刻刻被保護著,愛著。從容著、、、

我在想,如果她要是知道她生命走到盡頭,她會有多害怕,多無助,多難過、、、

而她走的那天,什麼苦都沒有受,非常非常非常的體面和安詳,甚至午飯後還抽了一支煙,下午睡午覺的時候,就閉著眼睛,安靜的走了,安詳,寧靜,一臉的小女生的樣子、、、、

78歲將近79歲的離世,在正常的沒有得糖尿病的老人中,可能也算是比較高壽的。

奶奶的一輩子告訴我,萬事都是公平的,你受得了多少的苦,就能得到多少愛。你越懂得剋制,就越有放肆活著的權利。

別灰心,別放棄,精緻的活著,怕什麼!


糖尿病作為危害人類健康的嚴重慢性病,人人都可能患上它,普通人如此,明星名人同樣如此,所以他們肯定也想過這個問題:

我能戰勝糖尿病嗎?
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明星名人和我們一樣在和糖尿病做著鬥爭!

湯姆·漢克斯

2013年的時候,57歲的好萊塢著名影星湯姆·漢克斯正在減肥,因為他得了2型糖尿病。

美國時間周一播出的《DavidLetterman深夜秀》節目中,漢克斯為新片《菲利普斯船長》做宣傳,被主持人問及為何減肥時,漢克斯自曝近期就醫時被診斷患有2型糖尿病。

他說:「我的醫生對我說『你36歲時就知道自己的高血糖指標了,好吧小夥子,現在你畢業了,你得了2型糖尿病。』」星期二,漢克斯在自己的T w itter上發文,確認患病一事:「對的,我得了2型糖尿病。1型非常嚴重!我是2型,我能通過好習慣控制病情。我會的!」
36歲時,漢克斯就被診斷患有高血壓,並伴有高血糖的癥狀,糖尿病潛在癥狀長達20年。醫生曾建議他減肥控制病症,漢克斯也信誓旦旦地說:「通過調整飲食可以控制病情,我的醫生說:『如果你跟高中時一樣重,那你肯定很健康,也不會得糖尿病了』。」然而漢克斯沒有接受醫生的建議,把體重減到高中時的水平,他調侃道:「怎麼可能減到高中時的體重……那時我才96磅(約43.5KG),是個小瘦子!」

致病原因是啥:漢克斯體重老是起起伏伏。
體重是引發糖尿病的常見因素。漢克斯在節目中提到,多年來自己的體重伴隨角色塑造有過多次起伏波動。

1992年,他為出演電影《紅粉聯盟》的棒球教練,不惜增重30磅(約13.6K G );而在2000年《荒島餘生》中,他又減重超過了50磅(約22.7K G )。而在2004年的影片《幸福終點站》(TheTer-minal)拍攝期間,漢克斯飲用大量的牛奶咖啡(微博),增重不少,於是他從那時起放棄了減肥。

雖然有了糖尿病,湯姆漢克斯並沒有垂頭喪氣,也沒有一蹶不振。他依然跟以前一樣活躍在好萊塢的各個攝影棚。

不過,漢克斯並不孤單,演藝圈中有許多上了年紀的明星都患有糖尿病。活躍在七八十年代的美國靈魂歌手Patti Labelle(69歲)、演員Drew Carey(55歲)和Paula Deen(66歲)都是Ⅱ型糖尿病患者。而安吉麗娜·朱莉、哈莉·貝瑞和喬納斯兄弟的Nick等年輕一輩藝人也受到糖尿病的困擾。
  
安吉麗娜·朱莉(妊娠糖尿病)

朱莉曾在妊娠期間因營養不均衡而患上妊娠糖尿病,發現患有糖尿病後,朱莉定期拜訪營養師,改善病況。患有這種糖尿病的孕婦,只要多加註意飲食及做運動,便能控制病情,大部分病患者都會在分娩後治癒;但也有可能會發展為第2型糖尿病。


  
不僅僅是外國,再來看看我們中國的名人們。
由於常年伏案寫作過於辛勞,梁羽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得了糖尿病,隨後心臟病和癌症也接踵而來。

梁實秋(2型糖尿病)
沈殿霞(2型糖尿病)
朱德(2型糖尿病)
華國鋒(2型糖尿病)
鄧穎超(2型糖尿病)
星雲大師(2型糖尿病)


這份名單看起來好像有些過時了,但是它能真真切切讓我們認識到即使得了糖尿病也一樣可以擁有完美人生。你也可以了解到糖尿病不會阻止你像阿甘一樣跑步橫穿美國,也不會阻止你像朱莉一樣翻滾在片場的威亞上。

儘管我所羅列的都是明星,那我們普通人可以嗎?

當然可以
瑪麗是一名47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開始時,她身高1.65,體重117公斤(BMI為42.97),服用多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包括二甲雙胍、格列美脲(促進胰島素分泌)和吡格列酮(增敏劑)。

瑪麗改變飲食方式和運動方式6個月之後,瑪麗體重下降16公斤(減輕了13%的體重),體重達到101公斤。血糖水平也奇蹟般的改善了,也不需要服用磺脲類藥物。儘管瑪麗想把體重降到95公斤,但她發現自己的體重始終在100公斤左右徘徊。當問及是否有信心減掉這十幾斤,她說只有兩成的把握。

瑪麗和她的醫生一起商議了她下一階段的目標。由於她的血糖已經基本正常,她和她的醫生討論了是否可以停用增敏劑的問題。瑪麗也同意繼續定期檢測血糖,她知道要很好地控制血糖就需要慎重的挑選食物,更多地降低體重,從而增加停用藥物的可能性。8個星期之後,她的體重降到了95公斤,目前,她已經停用了增敏劑,而且血糖控制的很好。

個例的說服力並不強?

我們再來看看著名的中國大慶糖尿病研究。

這個研究是把糖尿病預防和生活干預結合在一起的一項研究。1986年,為了了解糖尿病在我國的流行情況,潘孝仁教授帶領研究人員在大慶進行了我國第一個大規模的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探索糖尿病的預防和干預策略,這就是著名的大慶糖尿病研究。

大慶實驗在整個大慶市進行篩查,嚴格挑選糖尿病邊緣的「糖耐量減低」人群。對參加研究的人員進行為期六年的生活方式干預,並進行跟蹤研究,紛呈四個研究小組,分別是:

不干預組
飲食干預組
運動干預組
飲食、運動綜合干預組

那結果怎麼樣呢?

1992年,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成功告一段落。6年生活方式干預的實驗結果顯示,以飲食和運動為主要內容的生活方式干預使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降低了51%。

中國大慶糖尿病預防後續研究」隨訪20多年發現:這二十多年間,僅有血糖輕度升高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未進行干預的那一組中93%已發生糖尿病,而進行干預後的葡萄糖耐量異常只有80%變成糖尿病;干預組人群比對照組人群平均晚發生糖尿病3.6年。

當然試驗並沒有停止,而是繼續隨訪,繼續跟蹤那些已經發生糖尿病的人,結果顯示視網膜病變干預組下降了47%。第一次顯示生活干預可以有效減少微血管的病變。17%已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另有12%死 於其他疾病。44%的人至少經歷過一次心肌梗死或腦卒中。令人擔憂的是這些人在參加臨床試驗時平均年齡僅為46.6歲。

這就是大慶糖尿病研究另一個令人矚目之處,他們報告了人們廣泛關注的生活方式干預對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的影響。

也就是說,6年的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的干預,讓那些在干預其間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人們終身受益。
徐女士與姐姐相差2歲,同一年發現糖耐量異常,當年徐女士住在大慶,而姐姐住在北京,姐姐接受了藥物治療,徐女士趕上大慶實驗招收志願者,就報名參加了。正巧被分在干預組,接受系統的生活干預教育與治療,很快控制住了病情。而姐姐用藥的同時沒有進行生活干預,還是延續了原來的生活。

姐姐相繼出現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最終在62歲時因糖尿病引起的心臟病去世。而妹妹一直堅持按照大慶實驗要求的生活方式生活,20年來糖尿病並

沒有對她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至今已經84歲的徐女士生活仍然可以自理,行動自如。


糖尿病活多久的問題,糖尿病生活質量的下降甚至死亡基本不是源於糖尿病本身,絕大多數是源於糖尿病帶來的併發症,比如合併腎功能損害導致的腎衰竭,合併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心肌梗塞,心臟功能衰竭,比如糖尿病足帶來的截肢等等,要想延緩這些併發症或者合併症的出現或者不出現,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維持血糖在合理範圍,平穩,不要波動,這樣才可能保證一定的生活質量,延緩死亡。時間多長是看你自己維持血糖值的正常,平穩,不波動的水平。絕大多數糖尿病人生存時間和正常人沒有多大區別,不要太焦慮。
而且一部分人在發現糖尿病之後進行短期藥物或胰島素治療,誘導出蜜月期,之後不用藥物,胰島素,只通過飲食和運動,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也就是我們說的裸奔狀態,是可能的。


看到這句話,就說明了您本身的糖尿病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識較欠缺。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其本身並不可怕,只要嚴格的控制自身的血糖值就和正常人一樣,
糖尿病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於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癥狀,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會引發併發症,導致腎、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變,且無法治癒。
現在人們的就醫意識逐漸的加強了,同時也應該加強有關糖尿病健康教育,重要的就是加強自我監測。
在糖尿病前期階段,應該抓緊營養和運動控制治療,
若是到達糖尿病診斷階段,就需要按照自身病情用藥控制血糖,其中運動和飲食的管理也是至關重要的。
只要控制好血糖值就是和正常人一樣,可以生活的長長久久。


13年病史,現用泵,拿光了大學所有的獎學金,考研去了北大,現在銀行工作,沒有併發症,準備申請去牛津大學讀書-他們還能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額獎學金。


很多糖僧已經回答了,何止是10年,你控制得好三五十年不成問題,我就不展開了,我的情況跟 @xushi 差不多,身高173,體重65公斤,脂肪比例13%。

我說幾個點。

1.很多依從性高的糖尿病人,其實身體比很多正常人還要好,在藥物的幫助下,可以實現臨床治癒,血糖跟正常人也一樣。

同時為了控制血糖,糖尿病人有足夠的動力去運動和調整飲食,很多人根本就是完全看不出來有什麼病,去做個體檢,全身上下除了胰島素分泌量不夠以外,沒有任何異常。

保持這種狀態下去,我敢說至少肯定比抽煙的人活得久。

2.可能你會覺得這樣的代價是生活質量下降,我告訴你其實並不下降。

首先運動帶給你的身體增益是顯而易見的,你的活力意志力,精神面貌也會有一個很好的狀態。

其次,吃的方面並不像很多人想的什麼都不能吃,我在劇烈運動的時候甚至喝可樂來補充血糖。

平時配合胰島素,水果我也不太忌,甚至過生日的時候我還能吃幾塊蛋糕。

當然這個是在對自己的血糖有一個明確的認知,並且做到及時監測的情況下。

接下來我告訴你為什麼有的人活得不久。

總體來說分兩種。

1.依從性差,不願意運動,也不願意控制飲食,貪吃,不去了解血糖相關的知識,不去了解食物的成分,抵觸用藥,不做檢查。

不要覺得奇怪,這樣的在中國大有人在,因為血糖控制好了收益是不明顯的,你並不會因為血糖控制好了而變得很強壯,相反,對很多人來說,控制血糖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而不控制是一件很爽的事情,而且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有什麼負面效果,因為高血糖不痛不癢。

2.不相信現代醫學的。
求助於各種偏方神葯養生寶典,各種有的沒的中草藥,亂七八糟的保健品,還有什麼針灸氣功點穴等神奇療法……

怎麼說呢?如果有人跟你說他是通過這些方法治好的,你就直接呵呵一下就完了。有一些中草藥或者保健品裡面添加了二甲雙胍,確實能降血糖,但是還不如直接吃二甲雙胍還便宜。

而且特別注意,口服藥對I型糖尿病是沒有用的!

至於判斷的方法也很簡單,所有號稱能治癒糖尿病的全是騙子!所有能讓你停葯的全是騙子!沒有例外沒有萬一。

所以糖尿病能不能活過十年20年,不是一種宿命,而是一種選擇,就看你自己了。


六年,心態好,合理膳食,運動,不要因為生病影響生活,也別把自己當病人,別麻煩自己更別麻煩別人。生活還是很美好。

2016/2/2
六周年,大家加油!一定要飲食和運動結合噢!


04年22歲得1型糖尿病的時候我也這麼想,那時候想著這輩子就這麼完蛋了,能不能活到30歲?

現在快11年了,他喵的老子活的好好的,平時血糖雖會有起伏,但是也沒有出現併發症。

這病對自己影響最大的還是心理吧,讓自己變的更加的保守,有些自卑。10年間自己的生活不盡如人意,有些平庸。

其實只要常測血糖,按時吃飯,適當鍛煉,正確用藥。糖尿病人和普通人的生活幾乎沒有區別。


接診過一個老太太,30多年糖尿病,20多年高血壓,快80歲了,眼不花耳不聾,待人接物溫文爾雅,談起自己的病情就像說家長里短一樣,樂觀平和。
既然知道治不好,不如學會接受他。
與疾病和諧相處,也是好的治療方法。


在這裡好像看到了很多病友。。。我3歲得的1型,到現在馬上35了,各種併發症都有輕微癥狀,好在都在可控範圍內,目前使用胰島素泵。。從小,也並沒有感覺到自己跟其他人有多大差別,頂多是體育課比別人不愛上,出去玩,比別人出去的少。。只要控制好,自己心理調整好,病真的沒那麼可怕。。得病讓我覺得最難克服的,還是心理障礙多一些,尤其隨著年齡的增長,病這件事確實對感情影響很大。因為我一直依賴家裡,所以更渴望能像普通人那樣,有屬於自己的感情,只是看夠了父母付出的心血,也了解各種醫療花費,所以感覺對別人來說正常的事情,於這幅病體,就是奢望。。。就像現在,每每得到一些別人的關心後,就好像會上癮一樣,可明知道別人只是關心,心裡就會有更多更多的孤單失望。。。不知道有沒有朋友能了解我的體會,你們又是怎樣化解的呢??


我的愛人,聰明漂亮可愛,13年一型病史,活得安寧美麗。
她的困難,就是找到願意承擔風險和責任的丈夫(She made it)。
糖尿病是個事兒,但有信心保養好健康,有預備風險。


我媽媽對自己並不是很關心,我也還在上學,我真的希望我有這份能力去改變她的思想,讓我照顧她,希望她能陪我更久,讓她能更多享受我給她帶來的幸福。希望我早日有這份經濟實力去改變得更好!!媽媽我不在的身邊多照顧好自己!!


我姨得病後活了30多年,現在還很好。我姥爺六七十的了,還活到80多那,中間還出過一次車禍,你總不至於熬不過他們吧。當然了不治療,每天大吃大喝不運動有可能活不過10年。
正常治療,就等於正常人。
聽醫生的話,不要擅自停葯,葯也不貴,醫保還報銷,得了病趕緊去醫院,別上知乎添亂了。


有,有很多。

在1921年胰島素被提取出之前,飢餓療法是很盛行的治療糖尿病的方法。那時加拿大一位醫生在自己的診所收治了一群糖尿病孩子,每天控制他們的飲食和活動量,以延緩他們的死亡。

在我所讀過或聽過的關於那個時代的書籍或故事中,伊麗莎白是其中一位患糖尿病的小女孩,她活到了七十多歲,還有了自己的孩子;在民國的上海,也曾有一位患糖尿病的年輕女孩,和自己的男朋友躲在地窖里躲避轟炸時還帶著胰島素,她活到多大我記不太清了,但很明顯糖尿病並沒有讓她放棄什麼。

至於現在,我只能說,我見過小孩3歲患糖尿病住院的、十來歲第一次住院的、二十來歲在患病十年後回醫院住院的、四十來歲稱病了幾年總是難以控制飲食「管不住嘴」去住院的等等,

活十年的很多,活幾十年的也不少,有併發症當然也不罕見。

至於患者走了哪條路,真的要靠自己。

謹遵醫囑。


伊利莎白.休斯(Elizabeth Hughes),胰島素治療的最早受益者之一,1920年代胰島素宣傳的海報女孩(poster girl)。休斯出生於1907年,於1919年被診斷為家族性的糖尿病,在1922年在多倫多接受了胰島素注射,擺脫了病魔的困擾。她健康的活到了73歲,結婚生子,並以負責建立了美國最高法院歷史研究會而聞名。據推算,在她一生中共接受了大約4萬2千次胰島素注射。


老婆說,作為一名前內分泌科醫生,看到大家的回答很欣慰。
祝大家天天開心。


嘿嘿,想來回答一下紀念這個十年,很不幸兒時的不良習慣和部分的家族遺傳讓我很早的面對它,倒也不壞,至少現在它改變了我,沒有那麼多放縱的想法,也更珍惜生命.....初識在我青春最好的年華,大一,好像天塌,生活無光,沒法形容,感覺自己離死不遠,我才剛揭開生活的面紗呀,也感謝家人的支持和細心,幫我挺過來,每日與痛相伴,打針,控食,測血糖,強制運動,嗯還有可怕的低血糖癥狀,半夜餓醒,四肢無力,虛汗,暈厥,恨不得吃光冰箱,當然那時的冰箱只有黃瓜,番茄等等,作為愛吃的一個,恨不得結束自己....好了之後恢復的不錯,醫生說年輕挺好的,蠻贊同,也被做了次案例,不過每天像上班一樣出現在運動場,四小時回家可以想像。第一年就這樣結束。
我本以為就好了,時間也過去7、8年,我發現自己又瘋狂地瘦下來。期間生活恢復原樣,該吃吃該喝喝,想想,這放縱的時光,差點殺了自己。
嗯,要結婚總要陪伴著另一半,去醫院複查,強烈的強烈的強烈的懇求大家別像我這樣放縱。
嗯,過年的時間,體檢,醫生說,你別過年了,住在醫院吧,我們怕你死掉。
我就再一次面對它,工作生活,我也沒法再次那麼輕鬆的面對,嗯,一點點改變吧,再次看著血糖一點點降下來,滿含後悔,但也感謝這個病。至少交給了我怎麼正確的生活。
現在冰箱里存著門冬,買吃的時候看看配料,嗯,我並不怕你,只是很尊重你,甚至想著,你讓我變成了個注重生活細節的人。
活下來蠻好,很感恩,上帝,家人,她。
不想給個什麼特別的建議,因為醫生說的一定更科學,只是說心情,心態,嗯重視,不畏懼,認真的面對自己的生活,每一個細節,珍惜自己的生命,老媽說生活不怕麻煩,她,說需要一輩子的陪伴,我說好的,我努力活的比你長,比你用心。
估計未來有更長的幾個十年,我不擔心吃的不好,因為健身的人和我的食譜也無差,我不擔心每天運動很累,因為身體反饋不錯,我也不擔心別人的目光,因為這是以前的我造成的,我更擔心的是不能陪愛的人走好下面的路,我更擔心愛我的人沒有我的陪伴,就醬,加油,努力且認真的活著


推薦閱讀: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什麼範圍才算合理?
換了幾家醫院都沒查出怪病竟然是「糖尿病」,是誰的問題?
為什麼糖尿病治不好?
怎麼預防遺傳的糖尿病?
母親父親都還只有46歲,父親患有高血壓,母親最近查出患有糖尿病,平常怎麼注意些什麼?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