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商鞅遭車裂,而張儀得善終?
不吃瀉藥。
兩人作為、地位和影響都截然不同,放在一起能做何對比?
商鞅作為一個改革家,不可避免的要觸動舊權貴的利益,要重新分蛋糕必然要得罪一大批利益集團,都到了這個地步,這已經不是秦惠文王能不能保得住他的問題了(更何況商鞅曾經得罪過的人里恰恰就包括彼時秦國的這位繼任者),儘管商鞅被處死車裂,然而商君之法卻繼續施行,而張儀不過是活在商鞅開創的體制下的一個秦國官僚和謀士而已,一個謀國之人和一個謀萬世之人又要怎麼做對比?
誠然,百家爭鳴的時代人們就喜歡津津樂道那些殺伐決斷爾虞我詐的橋段和故事,張儀再牛逼,也不過是個縱橫家逞口舌的謀士而已,然而商鞅則完全不同,他從根本的制度上奠定了秦國強盛的基礎,在他之前和同時早就有人實踐過變法的案例,但是只有他做的最成功最徹底。秦國的虎狼之師是由商鞅的軍功制度打造的,張儀的三寸不爛之舌只不過是巧妙地在外交上幫助秦國周旋於列國之間,使得秦國的霸業能夠推行的更順利而已,張儀的下場其實也未見得多好,他為秦國奉獻一生,與公孫衍斗,與屈原斗,與陳軫斗,晚年被秦武王猜忌,鬱郁不得志,晚景凄涼,不是活著就比死了更幸運的。張儀的合縱連橫的傳奇並不具備唯一性,後來的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在策略上同樣可以與之媲美,再後來諸葛亮魯肅各自為老闆提出的藍圖等的高明程度同樣不亞於張儀,然而後世出現第二個商鞅,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商鞅身死而變法猶行,秦國的國力自此長期名列七國榜首,秦國才由此成為吸納六國最優秀的人才的舞台和土壤,從這個角度來說,商鞅付出的代價是人亡政續,而張儀,他的死並不足以改變和觸動什麼,合縱連橫的事業同樣有其他的傑出的領導者們在效仿實施,商鞅在時的光芒太盛,秦國幾乎無人能與之比肩,而與張儀同時的秦國同樣還有司馬錯、樗里疾、甘茂等一流人才,甚至於在取蜀戰略上張儀的表現也存在著較大的缺陷,相比於商鞅,他還沒那麼大本事得罪秦國大部分既得利益者,所面臨的困境也遠不及商鞅面臨的那種不死不足以平眾怨的程度,明哲保身商鞅做不到,張儀其實也未必能做到,只不過張儀察覺到危機感之時,就當時的情況而言,自己識相及時脫身風緊扯呼,並非沒有周旋的餘地,而真要把他放在商鞅面臨的局勢里,怕是死相只會更難看。(你們問我為什麼?張儀這個人名聲怎麼樣也要我告訴你們嗎?)
很多人以訛傳訛,實際上商鞅的確是被車裂了——他的屍體被車裂了。人早就造反不成死了,死後被車裂的。後人為了表現「改革家」的悲慘結局往往用車裂商鞅的例子來說明商鞅的慘,實際上是屁股決定腦袋。其實個人認為商鞅之死更多不是變法得罪人的問題,而是他作為前朝一個功勞哪怕達不到功高蓋主,至少也是功勞巨大的人,受封商地,相當於秦國內部一個諸侯+權臣,這樣的人,還不懂得低調,不死才怪。哪怕他不變法,一樣是個死。但是變法則是讓他死的概率更高,一則,他的功勞實際上就是變法,是變法讓他「功高震主」的。二則,變法得罪的人一方面可以當新秦王的打手,看準了新秦王要辦你,於是就告他謀反。有下面的人告狀秦王出手更方便些。另一方面得罪的人多也就意味著辦你的時候不會有人幫你說話。僅此而已。
如果沒有商鞅變法,秦國如何強大,啥都沒有,張儀如何合縱連橫。
但商鞅變法是從頭推到重來,涉及太多舊權貴的利益,並得罪了秦惠王與贏虔。
秦惠王一是報復,二是為了收拾舊權貴,才車裂商鞅。當時秦惠王才上台,局勢不穩,沒有自己的領導班子,舊的權貴也冒出來想謀權篡位,其他六國虎視眈眈,只能犧牲商君,換來一石三鳥。
而張儀是站在商鞅的基礎上,秦國已經是一個法制大國,法不容情,只要准守法紀,就不會有問題。這也正是張儀善終的原因。
商鞅的權利來源於先王,而商鞅的變法觸動了舊勢力的權益。而商鞅主張法家的思想,實行以法治國。什麼連坐的罪名都是他搞出來的。說白了得罪了一波人,朝中的舊勢力,百姓(連坐,暴力執法)
辯士無論高明與否,都是狐假虎威,借主公之勢行事,再牛氣也只是座上客。
改革家則是去動老虎本身,讓老虎每天鍛煉身體好去表演的馴獸師,雜技團的獅子老虎被虐待狠了是會咬馴獸師的。
當然商君不光是普通的馴獸師,他還被封了一個小馬戲團呢。
記得《雍正王朝》有個橋段,四阿哥一度認為奪嫡無望,便拿出金銀遣散幕僚:
先生有房杜之才,無奈胤禛無唐宗之命,先生拿著這些錢自去吧。
幕僚哈哈大笑:四爺並沒有看透皇上他老人家的帝王心術啊!胤禛被笑的一頭霧水:
那麼多的治世能臣,怎麼都被貶的貶被治罪的治罪,皇阿瑪當真老糊塗了嗎?
幕僚說這正是康熙高明之處,這些能臣的功勞已經讓皇帝再沒有什麼可以封賞他們的了,那麼皇帝還有什麼辦法去對待他們?
胤禛恍然大悟:此刻就只能罷他們的官爵、治他們的罪過了,等新君立穩腳足之後一旨赦書就能將之官復原職。
一朝天子一朝臣,公孫氏乃孝公的臣,惠王不見得就能駕馭。
公孫氏於孝公時就已經位極人臣,且孝公並未在任了結這段君臣緣分,於是只能由惠王來完成了。
比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同樣道理。
論年代張儀在秦變法之後,欲知變法對秦的影響,且觀蘇張的作為就能夠瞭然。
相比商鞅的坐鎮,張儀就是一條溜滑的鯰魚,當然這也拜合縱連橫的策略能夠被廣泛採納所賜。
甚至可以說,後來秦一統江湖,商鞅功不可沒。
而張儀就顯得時代感非常強了,從功績上講張衛二人之間沒有可比性,並且還是一個主內另一個主外。
君不見蘇秦亦是受了車裂之刑?是故生死本就懸於一線間,張儀不過是比蘇商更幸運一點點罷了。
現在經常是寫完了便會忘記到底是在強答還是受邀而來的,話說這算不算一種上年歲的表現?哈哈謝邀。
誰說張儀善終了?根據睡虎地秦簡記載,張儀因舉薦的三川郡守連坐而被處斬。
張儀會說
現場處置事情城管一般會被罵得多,而做辦公室里的城管不會被罵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代中國人不再批判法家?
※變法後,商鞅若要保自己不死應該做些什麼?
※韓非、商鞅、管仲等法家代表人物的觀點與馬基雅維利有何共同點?
※電視劇《大秦帝國》中和真實的歷史有哪些出入?秦孝公死後真的給商鞅留下了一支只聽商君的軍隊嗎?
※商鞅變法在除世卿世祿制的有什麼樣阻力?都是怎麼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