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金庸寫喬峰「並不是以天下之憂而憂的仁人志士」?
蕭峰這個形象是很有意思的。金庸在塑造蕭峰這個形象的時候明顯是以古希臘悲劇英雄為模板的。豪放、勇猛、雄性荷爾蒙極強,然後被命運玩弄。
古希臘的神或英雄和中國的仁人義士的一個很大的區別在於他們的行為驅動大多來自於性格本能衝動而非某種固定的價值觀。比如阿克琉斯在特洛伊戰爭中因為自己的俘虜被搶退出戰爭。以中國的傳統價值觀來說肯定是要受到譴責的。中國價值觀仁人志士基本上是受儒家思想的價值觀驅動。有一套很完整的價值體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金庸的小說里的這種典型形象是郭靖。
而蕭大王的行為驅動明顯傾向於前者。他並沒有一套很固定的價值觀。沒錢時偷過官庫的銀子,阿紫傷重需要人蔘時想到是有錢便買,無錢便搶。當上大王后也沒什麼經世濟民的想法,只是看到打草谷的慘狀時出於本能的憐憫而把他們放回國。拒絕慕容博時說的也不是什麼和平主義的大道理,而且切實從自己看到的宋遼相爭的慘狀,發自本能的拒絕戰爭。
如果說郭靖的形象是儒家價值觀的體現,令狐沖的形象是道家價值觀。蕭大王的形象就是不受固定價值觀約束的人性本能的體現。就像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是出於本能而不是某種價值觀的後天約束。他的性格里甚至有一些可以被稱作惡的成分,比如對偷搶的毫不忌諱。但這種惡也是一種人性的「本能之惡」。就像小孩子殺死一些小動物,出於本能,而不像慕容父子為了實現目的刻意鑽營為惡。
我想金庸塑造蕭峰的這個形象,是為了顯示一種人性的光輝和魅力。正如他自己說的蕭峰不是什麼仁人志士。他只是一個遵循自己本心的人,正是因為這種遵循本心,才讓他偉大。而恰恰是這種最真實的人性被命運捉弄時才更展現出悲劇性的美感!
謝邀。
蕭峰,當然有以天下為念的時候,這是前提。慕容博試圖讓蕭峰允諾為他起兵復燕,願意讓蕭峰殺自己報仇時,於蕭峰而言,本是筆好買賣:他可以殺了慕容博報仇,然後或不守諾,或起兵幫忙。
然而:
蕭峰踏上一步,昂然說道:「你可曾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遼之間好容易罷兵數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鐵騎侵入南朝,你可知將有多少宋人慘遭橫死?多少遼人死於非命?」
他說到這裡,想起當日雁門關外宋兵和遼兵相互打草谷的殘酷情狀,越說越響,又道:「兵凶戰危,世間豈有必勝之事?大宋兵多財足,只須有一二名將,率兵奮戰,大遼、吐蕃聯手,未必便能取勝。咱們打一個血流成河,屍骨如山,卻讓你慕容氏來乘機興復燕國。我對大遼盡忠報國,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為了一己的榮華富貴,因而殺人取地、建立功業。」
所以蕭峰心裡是有天下的。
所以說他「並不是以天下之憂而憂的仁人志士」,是因為他不拘泥,不磨嘰,是個行動力極強的人。不會把時間消耗在憂慮上。
《天龍八部》三大主角。段譽除了救鍾靈那次去絕情谷,基本都被人綁架著到處走;虛竹基本是被童姥指揮著到處走。
蕭峰從頭到尾都在被命運擺布,卻從頭到尾在自己做選擇。從無錫到少林寺到聚賢庄到泰山到天台山到信陽到塞外再回中原,奔走萬里,腳沒停過。
親手打死阿朱,多傷心的事?蕭峰這麼處理:
蕭峰跪在坑邊,良久良久,仍是不肯將泥上撒到阿朱臉上。
突然之間,他站起身來,一聲長嘯,再也不看阿朱,雙手齊推,將坑旁的泥土都推在她身上臉上。迴轉身來,走入廂房。
走了幾步,驀地在月光下見到自己映在湖中的倒影,凄凄冷冷,甚是孤單,心中一酸,便欲迴向竹林,到阿朱墓前再去坐上一會,但只一沉吟間,豪氣陡生,手出一掌,勁風到處,擊得湖水四散飛濺,湖中影子也散成了一團碎片。一聲長嘯,大踏步便走了。
包括他死的時候,也是一下子的事。乾脆利落。
蕭峰大聲道:「陛下,蕭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拾起地下的兩截斷箭,內功運處,雙臂一回,噗的一聲,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耶律洪基「啊」的一聲驚呼,縱馬上前幾步,但隨即又勒馬停步。
段譽和虛竹只嚇得魂飛魄散,雙雙搶近,齊叫:「大哥,大哥!」卻見兩截斷箭插正了心臟,蕭峰雙目緊閉,已然氣絕。
他和郭靖都是大仁大義的英雄好漢。但他性格里有契丹人的粗莽,以及他自己對父親承認過的「蠻勁發作」,郭靖則更周全也溫和些。所以行為準則是類似的,正大光明,只是細節上,蕭峰不拘泥。
最後放個經典細節。蕭峰因為太不拘泥,太直爽,差點出了金庸全書最色情的場面……
伸手到他胸口去探他心跳,只覺著手輕軟,這和尚竟是個女子!
喬峰急忙縮手,越來越奇:「他……他是個女子所扮?」黑暗中無法細察此人形貌。他是個豪邁豁達之人,不拘小節,可不像段譽那麼知書識禮,顧忌良多,提著止清後心拉了起來,喝道:「你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你不說實話,我可要剝光你衣裳來查明真相了?」止清口唇動了幾動,想要說話,卻說不出半點聲音,顯是命在垂危,如懸一線。
那,這個止清就是阿朱假扮的了。如果蕭峰真的說到做到的話……………………
當然後來還是有福利的:喬峰心頭一喜,知道這傷葯極具靈效,說道:「救你性命要緊,得罪莫怪。」伸手便解開了她衣衫,將一盒寒玉冰蟾膏盡數塗在她胸脯上。阿朱羞不可仰,傷口又感劇痛,登時便暈了過去。
對比楊過給陸無雙接胸骨時戰戰兢兢還看呆了,蕭大王抬手就脫衣服、順手就全抹胸了!
真幸虧他不是以天下之憂而憂的仁人志士啊!
蕭峰:「以天下之憂而憂又怎樣呢?人被困住了,手中沒有power,我的憂愁不能對局勢有任何幫助。那還是來喝酒吧。」
——解釋:蕭峰是個絕對的行動派,對著天花板傷感這種事情他是不會做的。蕭峰這種大體上是純江湖豪俠的典型了,他成長於丐幫,自小受到丐幫的俠客精神熏陶,所以他的行為作風也是以這套標準為支撐的,這種標準類似於一種行為準則,是一種二元對立的是非準則。
故而,丐幫雖然忠君愛國,但這只是古來已有,類似於幫規的存在,丐幫人會嚴格遵守,但未必會思考,為何要如此去做,我為何要助宋抗遼?為何遼惡宋正?這個大體是聚不會做過多考慮的,蕭峰是在這種體制下成長的,故而他本身天然的缺乏儒家仁者很深層次的思考。
而後蕭峰的雖然因為身份衝突,導致他第一次能夠跳出這個框架重新看待世界,他見識了宋兵也會打草谷,他見識了遼人也有英雄豪傑,他見識了自己舊友僅因為自己血統就大開殺戒,這些都讓他去重新思考和重新樹立新的觀念,所以在藏經閣慕容博以天下誘惑的時候,蕭峰能以民生出發考慮大局,這是他經歷了一系列變故後的思想升華。
但也因為一系列變故,讓蕭峰變得更加有隱者的味道,也讓他更多感觸到命運無常,自己無能為力的無助,所以他才會只是「長嘆一聲,繼續喝酒」而沒有其他行動後續了。
所以蕭峰為何不是以天下而憂的仁義者呢,就是這三層原因,第一,天然缺乏深層次思考的根基導致他心裡從未有過天下,民生這種大概念,也從未以這種東西作為自己的信念和哲學,第二,身份衝突導致他對宋遼天下都無法再有歸屬感,是徹底的第三者,第三,命運變故給他強烈打擊,讓他內心始終消極。
和蕭峰形成對比的可以參考參考郭靖且說蕭峰被遼帝囚禁在獅籠之中,想到不日後契丹鐵騎南下,一場大戰下來,無論誰勝誰敗,勢必是骸骨為墟,血流成河。不由得憂從中來,雖然遼帝日夜好酒好肉款待,哪裡吃得下一口?
這日正在黯然出神,忽聽得耳邊有人顫聲道:………賢弟……你……你的頭髮怎地白了……蕭峰迴過神來,卻看到耶律洪基隔著籠子,滿臉都是詫異的神色。這幾日蕭峰未曾梳洗,早已是長發被面,蕭峰內功深湛,又當盛年,向來是一根銀髮也無,此刻低頭一看,長發竟已斑白,自然是日夜憂慮之故。
耶律洪基嘆道:賢弟,南朝待你如此無情,你又必自憐自艾致斯?
蕭峰抬起頭來,一字字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蕭某受大宋哺育三十年,此刻雖身在他邦,拳拳愛國之心內心無一日或忘。蕭某有蘇武之志,恥效李陵之行,大哥無需多言,便請回吧。
耶律洪基心知再勸也是無用,搖了搖頭,轉身去了。蕭峰長嘆一聲,望著南方,又默默地流下淚來。
這樣的蕭峰你自己腦補吧………
我認為「並不是以天下之憂而憂的仁人志士」是蕭峰對自己的評價,並不是金庸的。
這裡有兩個概念,一個是天下,一個是仁人志士。
蕭峰當時所在的時代是北宋,那個時候天下局勢動蕩,多國林立。蕭峰本人一出場就是天下第一大幫的幫主,我印象中原書提到過他當時積极參与宋遼戰爭,有過刺殺經驗。這個時候的喬峰心中,民族既是正義,是典型的仁人志士,武林盟主的胚子。
之後他身世被揭露,從萬人追捧的天下第一大幫幫主北喬峰成了人人喊打的遼狗蕭峰。而他本人也很給力,幼年時期手無縛雞之力就幹掉了黑心醫生,乾爹到死都因為血統而不相信他,親爹為了報仇坑他絕不手軟,自己老師被親爹手刃,自己親媽死於乾爹和把兄弟親爹聯手,自己媳婦被自己親手打死,一度懷疑親岳父是殺父仇人,小姨子因為愛慕自己結果和自己乾哥哥合夥給自己下毒,以前一大幫子說著跟著自己混的小弟一夜之間開始對自己喊打喊殺,而自己這一切悲劇身世的根源禍首慕容博其實和自己本來並沒有仇恨,只是為了復辟挑中了自己這隻小白兔。生無可戀大概就是這個情況了。
這一切的禍根難道僅僅只是因為他流著契丹人的血,是一個達斡爾族先民嗎?血統出身真的就這麼重要嗎?四下無人的時候蕭峰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
這期間,蕭峰成為了全書中那個時代的政治小能手,和各個國家都發生過各種關係,他的兩個拜把子兄弟,一個是大理國皇室繼承人,一位是西夏國的郡主駙馬,他本人曾經做過宋國第一大幫幫主後期丐幫群眾對其無比懷念,同之後幹掉北宋的金國的始祖完顏阿骨打有著良好的個人關係,他本人身世和原燕國舊主慕容家族關係甚大並在少林寺一站中KO慕容復令其在中原苦苦積累的威望掃地,甚至成為了當時軍事第一強國遼國的南院大王,位比三軍總元帥,除了鳩摩智的吐蕃,他幾乎玩轉當時所有政權,本人修鍊的就是降龍掌法,在采人蔘的時候還和東北虎做過一場。金庸所有人物里,降龍伏虎,武功人品、政治地位都是頂級的。
蕭峰見證了愛恨情仇,生離死別,人性的醜惡和光輝,病魔對阿朱阿紫的折磨,經歷了愛人的離去,世人的拋棄,遼國君主的倚重,戰爭的殘酷。世界觀漸漸的發生了從天下是宋人的天下到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的重大轉變,從仇視遼人到痛苦自己不是宋人再到看透遼人金人宋人西夏人大理人都是天下人。這期間蕭峰的每一次經歷都是一把鋒利的刻刀,一刀一刀地刻在蕭峰的心裡,刻在民族主義的墓碑上。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之民不分滿漢遼宋,這個思想成就在金庸的小說里,只有最後一本小說的主角韋小寶同樣看破。
少年手刃大夫,聚賢庄血洗群雄絕對不算是什麼仁人志士,但是他以民為本,不願天下再起戰事同自己一樣家破人亡,這種悲天憫人的反戰思想絕對不比仁人志士差。而在天龍一書最後他自盡以謝天下,贏來了遼宋兩國當時的和平,用自己一生的不幸去領悟並換來了天下的幸福,以天下之憂而憂的大英雄一說絕對是夠得上的。
不求為一國,但求為天下民,也算是俠之大者吧。
我個人更傾向於蕭峰以天下之憂而憂但不自知。
沒錯!我就是蕭峰的粉絲!
郭靖是大俠,守衛襄陽幾十年,甚至連能不能守住都不知道,依然十幾年如一日的守著。喬峰也是大俠,他知對錯明是非,對眼前的問題分辨得很清楚。
硬要說區別:郭靖是十年如一日巡邏的警察,喬峰是常常見義勇為的好青年。這個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而要聯繫上下文啊
這裡指的什麼是「以天下之憂而優的仁人志士」?顯然是說按照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的教義,在這種時刻應該自刎之類的。所以才說蕭峰並不是這種人,不會為此想不開終日鬱鬱不樂 又或者尋短見之類的
所以才會說耶律怕他尋短見,強調他雖然是「看開生死」,只是性格上不會單為個名義象徵性作傻事而已
單純從字面上理解的「以天下之憂而憂」,蕭峰顯然是做到了的,否則也不會「長嘆一聲,痛飲十於碗」了,這顯然是為天下而憂歪個樓。
歲月一把刀,我心中第一男主已由蕭峰變成了張無忌,但是每每讀到與蕭峰有關的原文,哪怕隻字片語,仍然心動。:D
喬峰武功高強,天分卓絕,性情豪爽,聰明懂事。如果按這麼發展,喬峰就會成了星矢一樣的,人人討厭的完美主角了。
但他多疑猶豫,爭強好勝卻又能坦然失敗(剛見段譽時),豪氣干雲卻又有婦人之仁,意氣用事卻又一諾千金,相對於完美情人段譽和污點和尚虛竹這兩個一根筋的兄弟,他還有點「狡計」,就是這樣人性化,我才最喜歡他。
私以為天龍八部全書就沒有誰是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整個書用非常清晰的結構和敘事描繪一個八方百態的眾生相,縱有誰有一下半下的義舉,也都不是英雄,全是瘋子。
具體到喬峰,也不是正常人。從登場往自己身上扎刀替丐幫長老洗罪的嘚瑟勁兒,到聚賢庄一語不和殺紅了眼,再到錯殺阿朱。喬峰在小說里的表現,更像是一個莽夫,一個手握核心資源的壯漢。被自己的復仇心驅使,活的渾渾噩噩。他們說你是契丹人,即便真是又能怎麼樣呢,你不還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南宋人。為了復仇馬上就擁抱了一個新立場。
直到少室山一戰,一切都明朗了,大仇得報,這傢伙才算冷靜了一些。他最後的自盡,說是為天下蒼生請命也好,說是為了他自己逃避身份立場的尷尬也好。從小說本身看,他的死是必須的,是救贖和解脫,他的主線結束了,曾經在聚賢庄屠殺的罪孽,也都被大家遺忘了。
先天下之憂而憂,一是要有遠見,二是要有為國為民的胸懷。然而蕭峰都沒有。
高票答案說段譽和虛竹都是被牽著走的,蕭峰是在做自己的選擇。謬矣。
蕭峰才是被牽著著走的最明顯的那個。
從開始杏子林被人逼宮開始,一直到聚賢庄大戰,到處處被親爹蕭遠山牽著鼻子,最後遼宋兩軍陣前折箭自盡。蕭峰始終是被動,他所有的選擇都是:不得已。
整個過程像是一場鬥牛賽,看似強壯的公牛被一點點消耗殺傷,最終一刀致命。
蕭峰幾乎就是一頭困獸。
他的處事方法是見招拆招,卻並非深謀遠慮。
再說為國為民。
蕭峰心心念的是:塞上空許放牛羊。
他在丐幫時候寧可和小乞丐喝酒也不願意和幾個長老一起喝,說明他的性格,屬於我行我素的類型,沒有什麼政治細胞。遼王封他做南院大王,他也幾次推辭。蕭峰的性格更多的是活在當下,追求個人的問心無愧。
如果阿朱活著,蕭峰會自殺嗎?
我覺得不會,他早就帶著阿朱遠走高飛了。
他在聚賢庄殺了幾百人,就是為了給阿朱治病。他去之前想過去以後會發生什麼事嗎?肯定沒想到會殺那麼多人。他抱著阿朱去聚賢庄的行為基本可以用兩個字形容:上頭。
他開始的動力是找出大惡人,後來多了個和阿朱放羊。結果大惡人是親爹,阿朱死了。阿朱死之後,對他來說活著的動力已經失去了。勉強打起精神照顧下阿紫,了無生趣。
這是叫為國為民,心懷天下。
蕭峰出征前並沒有想過要自殺在兩軍陣前,他只是事情趕上了,到眼前了。他的價值觀逼的他不得不這麼做。
所以蕭峰其實只是一個追求自我完滿的人,而並不是一個心懷天下深謀遠慮的人
力所能及,可一死以匡天下,九死不悔
力所不逮,便杯酒以娛自身,淋漓酣暢
這是蕭峰
仁人志士,多愁而善感,望囚牢而憂萬生之桎梏,看酒肉慮草民之飽暖。蕭峰不是這類人。
他路見不平的時候不惜用命填平溝壑,沒見不平的時候不會滿天下去找不平,更不會以尋遍不平打抱不平為己任。一毛不拔知道么?
蕭峰可是真真正正做到了損我一人救N國百姓於戰火之中。
還要怎樣?
在我看來,喬峰無須跟任何人比較,所處時代與他們所受教育及生活環境的不同,都會造成他們彼此之間性格、人生經歷的不同。仁人志士又如何?不過是後人對他的評價,處在喬峰當時的位置,不論做何種選擇,都是極其困難的。
喬峰一生,不拘小節,豁達洒脫,再加之他本身就是在丐幫長大 ,自然具有江湖兒女的豪邁氣概。他所受的也不是什麼為國為民的教育。而且當後來身份轉變,曾經所謂的正義之人對他趕盡殺絕,此時的他出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
按理說,他本可以不顧宋人百姓的生死,但是當他惻隱之心萌動時,可以棄自己性命與不顧。於是,喬峰人生的悲劇高潮也就出現了。
因此,喬峰算不算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志士仁人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喬峰一生活的坦坦蕩蕩,活的真實
非常客觀。
拙見。蕭峰應當是個以天下之憂為己任的人物,只管擔當,沒有那麼多憂慮
金庸寫角色都是力避重複的,有一個郭了為什麼要多一個蕭峰?
幫主做事,完全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和主動性,完全不會受普世價值和外人評論的影響。他認為該做的事,全天下反對也會去做,而且是立即去做,並一定做到。
同樣是被世俗排擠,令狐少俠稍顯自暴自棄,楊過走到世俗的反面對著來,幫主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完全不會動搖自己的目標。
幫主身上,有楊過的自我但不會偏激,有令狐的瀟洒但沒有他的散漫,有本性的善良,但始終以自己為第一位。
所以金老先生說幫主並不是以天下之憂而憂的仁人鬥士,完全沒錯,像郭大俠,發自肺腑的認同普世價值觀,始終把國家人民放在第一位,這種才是。一直覺得喬峰是自己作死自己的。
金庸定位他,估計就是個蠻子,蠻性上頭就開始胡來,三分鐘熱度,加上他武功非常非常非常誇張的好,這三分鐘破壞性極強。
如果找個類比,中二青年最相似。
金庸長篇裡面,除了書劍因為陳家洛實在也是個神經病沒怎麼看,似乎其他主角武功都是後來學成的,獨獨喬蠻子一出場就無敵,何解?
就他這樣作勁,沒無敵武功早死了十次八次,還必須屬於輕於鴻毛那種。
中二少年視之為偶像大丈夫,物相類罷了。
喬峰所依賴的,不過是自己的拳頭,做事無計劃無思緒無大思考。
郭靖大智若愚,堅如磐石,貌似愚鈍,但為什麼做,做什麼,怎樣做,該依賴那些力量,非常堅定也有機會和韌性。
有郭靖這樣的心性,想不成事都難,大是大非也分的清楚,有所為有所不為,就算是不幸英年早逝,也當得起俠字。
蕭峰是英雄,是大英雄!不必是什麼「仁人志士」。
從語境看 這多半是蕭峰的自我感覺 而不是金庸的評價......
郭靖是大俠,蕭峰是大英雄
推薦閱讀:
※《神鵰俠侶》中,尹志平為什麼變成了甄志丙?
※為什麼游坦之像瘋了一樣愛阿紫?
※張無忌對古墓的楊姑娘似乎也有些許的意思?
※為何金庸在射鵰的第二次華山論劍時安排的是歐陽鋒逆練九陰真經奪得天下第一而不是郭靖,這樣安排有何深意?
※在金庸射鵰三部曲,《神鵰》和《倚天》中間能否再加上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