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人吃西瓜代表種族歧視,有何出處?
以下內容首發於 公眾號:OURDEN
原文:《「吃瓜群眾」描述的不正是黑人兄弟們嗎?什麼?聊聊西瓜和炸雞,一言不合就說我種族歧視?》
地址:「吃瓜群眾」描述的不正是黑人兄弟們嗎?什麼?聊聊西瓜和炸雞,一言不合就說我種族歧視?
————————————
正式開始聊之前
先來貼一個段子
這個段子拿黑人兄弟害怕警察開涮
大家都Get到笑點了
但西瓜是什麼鬼?
逗比的圖就先貼到這兒,準備進入我們嚴肅的話題
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問黑人「你是不是特別喜歡吃西瓜和雞翅」?這樣你一定會被黑人朋友報以仇視的眼神,有的人會直接告訴你:朋友,你這是種族歧視,儂曉得伐?
說黑人擅長打籃球,說黑人喜歡吃雞翅,這好像都是種族歧視?
其實嚴格意義上講,這是一種 Stereotype 刻板固有印象
但其實西瓜呢?我沒有發現黑人朋友真正特別喜歡吃西瓜啊?所以我們還需要嚴肅再說一下
黑人文化,和西瓜的關係
————————————
[論文] 美國南北戰爭,解放黑奴時期,西瓜的特殊含義
——吃瓜小編
西瓜這種常見的農作物,和美國黑人文化的關係,必須要回溯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也稱為美國內戰 American Civil War)。戰爭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本為一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後來演變為一場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戰的革命戰爭。
當年南部的白人農場主習慣與奴役黑人,不願放棄對黑人奴隸的所有權。北方資產階級和農民主張在新州內禁止奴隸制度,要求把新州確定為自由州。南方奴隸主則力圖把奴隸制擴大到西部,主張把新州確定為容許奴隸制存在的州,奴隸主利用其在國會及政府中的統治地位,連續取得勝利,激起北方廣大人民的憤慨。
在南北戰爭末期,許多州里黑人奴隸獲得了自由之後,通過種植和販賣西瓜這種作物,來維持生計,在戰時宣傳里,西瓜甚至成了一種「自由」的象徵。
而這種黑奴自由的現象,讓南方頑固的農場主階級惱羞成怒,他們不遺餘力的去宣揚西瓜的負面信息,因為西瓜營養價值不算高,容易種植,他們把西瓜套上了「懶惰」,「墮落」的含義,並在宣傳海報里大肆醜化黑人形象。
來,給大家看幾張那時候可怕的宣傳圖:
Coon 是對黑人的歧視性蔑稱
標語:I"ve been disturbing the piece
標語:You can plainly see how miserable I am
愛吃西瓜,在當時是不爭氣,慫的含義
刻意醜化的黑人形象
這也許是戰時的畸形宣傳,但對西瓜的偏見卻給美國社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影響,說到底,白人奴隸主對黑人的詆毀和誹謗,殘留了下來,成為了現如今容易把黑人惹怒的一個關鍵詞。
其實現在很多黑人對西瓜,炸雞這類調侃以及習以為常,並且可以隨時拿來自嘲,我想,這也是黑人兄弟們最可貴的一點——幽默感。當一件事物可以拿來說笑的時候,這件事物也就失去了它的威脅,這也許就是幽默最有價值的地方。
——————————
我們講完了這裡面的歷史典故,再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發生在…… 大家都知道閃電俠韋德吧,他美貌的妻子 Gabrielle Union 的身上
如果你沒印象 看看下面的圖 ▼
故事是這樣的
她有一年隨韋德來中國做活動,他們活動忙完之後,到了中國特色的娛樂機構——卡拉OK
你也知道的卡拉OK里除了酒,最常見就一樣東西叫果盤,果盤裡呢,一定一定要有大量的——西瓜
然後當時整個包間里,她和她的黑人朋友們集體蒙逼了。以為這是中國人對他們的種族歧視。幸好當時大家解釋清楚了
……
所以你看,西瓜有時候可能會引起戰爭呢,快吃口瓜,壓壓驚
不忘幽默的她還喜感了留了個影
▼
Gabrielle 在 Ellen Show 上講了這個尷尬的故事……
本文由博智教育(托福|托福培訓|GMAT培訓)提供,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西瓜與種族掛鉤,起源於黑人於獨立戰爭期間贏得自由的時期。自由的黑人種植、吃、販賣西瓜,並通過這種方式將這種水果打造成了自由的象徵,這讓南方的白人感到備受威脅,於是便在大眾傳媒以及日常生活中將西瓜解讀為不幹凈、懶惰、孩子氣乃至「不應在公眾場合出現之物」。懶惰,是因為西瓜種起來容易而吃起來難(你必須得坐下來),所以它使你很難堅持工作。孩子氣,是因為西瓜太甜、太艷,且營養價值不高。不應在公眾場合出現,是因為你很難獨自吃完一個西瓜。不過獨立戰爭時期西瓜尚未具有如今這樣強的種族意味,彼時的美國大眾更可能將西瓜與肯塔基或者新漢普郡的鄉巴佬聯繫在一起。
不過在美國黑奴的生活中,西瓜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奴隸主們一般會允許他們的奴隸種植和販賣西瓜,夏天時甚至會專門放他們一天假讓他們吃西瓜。白人們將西瓜視作慈悲心腸的體現,奴隸們則小心翼翼地遵守著白人制定的規則。但這種關係並沒有牢固到一成不變。據記載,當一位阿拉巴馬監工為轄下的奴隸們切開西瓜時,他的預期是奴隸們能跑步本來。可是一個名為Henry Barnes的男孩卻拒絕跑步,且一拿到西瓜就跑回了奴隸區,非要在白人的視線以外吃。為了這件事,他挨了媽媽的一頓打——原因是「太頑固」。
奴隸解放,毫無疑問地將這層主-奴關係瓦解。黑人開始以自由之身種、吃、賣西瓜,這就成了對種族秩序的威脅。在白人看來,這就好像黑人們佔了白人的地盤炫耀自由、在市場里賣西瓜,以及最糟糕的——一起在公共場合享受西瓜。1865年,休斯頓一戶人家在他們的保姆Clara離開他們後陷入了絕望;這家的兒子Henry Evans,哭著喊著說Clara對他來說相當於第二個媽媽。幾天以後當他在街上遇到她,他拒絕接受她遞過來的西瓜。他說:「我才不吃黑鬼吃的東西。」
報紙為「西瓜」與「自由的黑人」的相聯起到了煽風點火的作用。1869年,Frank Leslie的《Illustrated Newspaper》登出了一幅漫畫(可能是第一幅此類題材的漫畫):
兩年以後,喬治亞的一家報紙在報導一位黑人男子因試圖在西瓜里下毒殺害鄰居而被捕時,將標題定為「黑鬼三K黨」,即,將這起發生在黑人之間的刑事案件定性為「三K黨」。這篇文章的第一句話便是:「安息日的下午,前往法院大樓的途中,我們偶遇了一位高大魁梧的自由人,懷裡挎著一個巨大的西瓜」——彷彿那位被解放的奴隸最大的過失是懷揣著西瓜行走於公眾而非謀殺。在這裡,西瓜的隱喻是黑人們尚未為自由做好準備。在1880年大選季,民主黨人們指控南卡羅來納州立法委員會(該州主要以黑人為主),認為他們為了自己的快樂而把納稅人的錢浪費在了西瓜上——這件虛構出來的事情甚至被寫進了歷史課本。D.W.格里菲斯的白人至上主義巨作《一個國家的誕生》中,甚至包括了一場西瓜宴,描繪了墮落的北方白人鼓勵以前是他們的奴隸的人停止工作、改吃西瓜。
在二十世紀早期之前,到處都是西瓜=種族主義的圖像:鎮紙上、抹布上、明信片上。因1903年的電影《火車大劫案》而聲名大噪的導演Edwin S.Porter,兩年以後又指導了影片《The Watermelon Patch》。在這部電影中,幾個黑人闖入一片西瓜田,其中打扮成骷髏的男子把這些偷瓜賊趕走了(暗指三K黨,他們經常扮成鬼嚇黑人);還有一場吃西瓜比賽。白人為維持種族秩序而施行的長期暴力,終於被當作笑話搬上了銀幕。
現在看來,為一種水果施加這樣多的意味著實是很愚蠢。西瓜本身畢竟不包括任何種族主義的意味。但是文化符號,確實具有塑造我們對人對世界的看法的強大力量——比如警察達倫·威爾遜就將邁克爾·布朗視作超人類的「惡魔」。這些符號都具有真實的歷史含義——白人對黑奴解放的恐懼、白人將此作為誹謗黑人的手段。最終,是不是有人在故意為西瓜平添種族意味已經不重要了;種族意味已經與西瓜融為一體,所有人都這樣認定。
搬運wiki,請自行閱讀。反正看完之後我表示後怕,曾經在底特律公園燒烤吃西瓜,差點給老黑的娃一塊。。。
Watermelon stereotype
P.S. 目前最高票的原文在此:How Watermelons Became a Racist Trope
P.P.S 原來還有好多雷區,大家請看這個Stereotypes of African Americans
本人曾在天朝超市裡買過一種叫「黑美人」的西瓜,黃瓤的。米國黑人如果看到了會不會想把超市炸了?
黃瓤黑美人西瓜「受寵」 每公斤約6元
。。。據該超市一工作人員介紹,這種黃瓤黑美人西瓜原產自美國,近年來,我國海南、福建等地也有少量培植。雖然價格較高,但銷量依然見好,該超市每天都能銷售近百斤。。。
太多心了
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華人揣著小雞雞,坦然地讀好書,出入矽谷華爾街,弄點小錢,住在Scarsdale或者Hillsborough,養兩個孩子夏天吃吃西瓜、啃啃炸雞,心理健康得多了。西瓜還有炸雞,不要在黑人面前提太多,好像是拍過太多爛俗廣告,讓人有了這種固有思想:黑人愛吃這些。
美國黑人吧。。我在甘比亞吃西瓜,也沒見當地黑人激動
這個事情奇怪在哪裡呢?奇怪在於西瓜這麼一個大眾化的東西居然能是歧視的象徵……
許多知乎答主舉的那些例子,比如狗肉,比如井蓋,就說狗肉吧,你怎麼可能會在自助餐看見狗肉呢?但是自助餐有大量的西瓜簡直太正常了,那麼黑人們面對自助餐上的西瓜難道都是敬而遠之的?
所以……就算中國同樣有很多所謂的禁忌啊什麼的,但是日常要碰到實在是有點難……畢竟不會滿大街都有狗肉館子的x
再說的深入一點……比如一個沒素質的台灣人過來就送你個茶葉蛋說你窮啊什麼的……
身為一個搶鐵人民看著他那基建完全趕不上的地方,而他整拿著顆茶葉蛋嘲笑你說啊你好窮啊吃不起啊balabala……正常反應都會是「你家破成那樣還好意思幹這種事情……(滿臉黑線)」,似乎本應該是你拿著顆茶葉蛋嘲笑他吃不起才對
這涉及到黑人本身的自卑問題……談太深就要累死了
當然,當你去台灣旅遊的時候如果沒遇到那麼沒素質的sb請不要那麼干……還請友善一點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