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讓你在心中更愛金庸而非古龍?

看到「是什麼原因讓你在心中始終對古龍的喜愛勝過金庸?」這個問題,覺得需要均衡一下(主要是看著心塞,想塞回去)。是這個題目和之前的太相似所以少有人回答嗎?所以改了題目。金粉出來說幾句吧(當然更熱愛古龍的同學可以不說)。Q_Q
一開始說自己心塞,確實不夠大度,多有冒犯。不過確實開始看到上個題目挺不高興,覺得「什麼原因」這麼一問沒留給非「在心中始終對古龍的喜愛勝過金庸」者說話的地方,可能題主也是無意。現在就當是留個說話的地方。


替金老爺子不平。

忘了是哪裡看到的評論金庸的作品,說是「從不曾捨棄的家國大義」 。


我也是金庸古龍都看,二人作品對我而言的最大區別,就是金庸的書我必須連著看完,可以一整個周末窩在床上讀完《天龍八部》。但古龍的很少這樣,總是想看時拿起翻看幾十頁。因為他寫的故事並不具有強烈的完整和連貫性,而且有很多虎頭蛇尾的時候。沒有貶低古龍的意思,他的文字里透著寂寞,主角多是孤獨著,身不由己著。還有間或寫出幾句真正充滿人生哲理的話,讀罷感慨良多。知乎廣為流傳的關於「數梅花」的那段,真是神來之筆,寂寞不入骨,怎能感慨如此深?這樣的書,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因為凡塵俗世,太多時候我們寂寞。大多時候我們孤獨。然後無數個夜晚,看書中的大俠豪飲大醉,浪蕩江湖。

古龍讓我感慨,讓我觸動。但金庸,我每次讀,都不禁想「要多少功力,才能寫出如此文字?」 讓我敬佩不已,讓我驚心動魄,讓我淚流滿面。讓我數學課把《射鵰英雄傳》藏在課桌里,讓我見識到悲天憫人,家國大義。

只列舉幾處片段。

1.細節
最經典的 「她老人家生前曾竭盡心力,尋訪屠龍寶刀,始終沒有成功,逝世之時,將這秘密傳給了我恩師風陵師太。」
知乎的一個問題「金書里有哪些不易發現卻很打動人的細節」有18k關注。古龍不會有這種問題,他想表達的直接在書中以旁白的形式說了出來。其他作家也很難有這種問題。

2.義氣
一個是王爺。
段正淳低聲向范驊、華赫艮、巴天石諸人道:「這位蕭大俠於我有救命之恩,待會危急之際,咱們沖入人群,助他脫險。」范驊道:「是!」向拔刃相向的數千豪傑瞧了幾眼,說道:「對方人多,不知主公有何妙策?」段正淳搖搖頭,說道:「大丈夫恩怨分明,儘力而為,以死相報。」大理眾士齊聲道:"原當如此!" 為何眾多女子對他一往情深?
一個是小官員。
趙良棟大聲問道:「這裡沒面生的人來過?」走到韋小寶身前,伸手入懷,掏出兩隻金元寶、三錠銀子,輕輕放在他腳邊,大聲道:「原來那些人向北逃走了!他們知道皇上大發脾氣,捉住了定要砍頭,因此遠遠逃走了,逃得越快越好,這一次可真正不得了!」俯下身來,抱住韋小寶輕輕搖晃幾下,轉身出門,喝道:「反賊向北逃跑了,大伙兒快追!」 當時看到這,反覆看了幾遍,萬分溫暖。

3.深情
十六年後的重逢,小龍女神情恍然間問道「過兒,什麼事不痛快了?」僅此一句,字裡行間,深情宛然。

4.詩詞
天龍八部的部分回目
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
老魔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
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土
敝屣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
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

古龍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流傳。「問世間情為何物」卻也是從金老爺子的引用開始成為愛情絕唱吧。

5.善惡
歐陽鋒和洪七公死前的相擁一笑泯恩仇。天龍的「有情皆孽無人不冤」。《連城訣》這本寫盡人性之惡的書也有大篇幅生死與共的愛情,處處為狄雲著想的丁大哥,以及結尾等了許久的水笙。


我愛極了金庸的境界和深厚功底。
悲憤的英雄有震懾人心的力量,歷經劫難的愛情可以美好的像童話,仗劍的俠客國難當頭時協力抗敵,貪財好色的小人有著最誠的忠心。他寫盡百態,但從來沒有無望的人性,他看透世態,落筆依然悲天憫人。

不是有這麼一句老話么「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我萬分感謝金老爺子創造了這個世界,同時萬分慶幸我進入了這個世界。


因為金庸是青菜豆腐。

你讀金庸,是幾乎看不到他字裡行間的俠氣的,正如洪七公在《亢龍有悔》中所說:

洪七公品味之精,世間稀有,深知真正的烹調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肴之中,愈能顯出奇妙功夫,這道理與武學一般,能在平淡之中現神奇,才說得上是大宗匠的手段。

我讀金庸,往往通篇看不出什麼特別厲害的句子,無法被調動出人物的情緒。

但是不知不覺中,我會讀完整整數百張紙,當我讀完一段故事時再去回味,這期間種種人物的形象、神態、想法盡數湧入腦海中。

情緒就全來了,段譽對愛情求不得的情緒,慕容復對理想求不得的情緒,令狐沖對自由的嚮往,張無忌對他人的仁義……

但是在讀的時候,單獨拎出來一句話,你只會跟著他的情節不停走不停走。杏子林、星河棋會、天地會棗莊、神龍教等,無不如此,洋洋數百頁乍看毫無生氣,讀後回味無窮

古龍,我是讀過全集的,雖然包括一些我不能辨別出的偽作(因為只讀過一遍),我也確實能感受那種情緒——那是情緒該出來時就出來,該快樂就快樂,該難過就難過,來之快去之快。

梁羽生高雅雋秀,古龍簡練精闢。

而金庸的句子你信手拿來一句兩句,卻總是平淡無奇,《白馬嘯西風》的結尾是愛情中引用較多的了,但如果你就把那句話拿來發出來,怕是沒看過原著的人很難品味得出其韻味。

風陵師太和風陵渡口,乍讀之下平平淡淡毫無生氣,但若你能融入那個情境中,能回想起我們的郭二小姐在風陵渡口改變了她的一生,那便成了「初讀不以為意,再思之,如有牛毛細針刺入心中,隱隱小痛,卻移不走、撫不平」( @馬伯庸 語)。

所謂潤物細無聲,藏在話鋒里較之於刻意在文中灌輸的東西讓你品味到了,反而更願意認可它,這就是文學的智慧。

偶然賣弄一句話的聰明,孔慶東說過:

遺憾的是,我們大多數學者騷客不但達不到這個平常,而且理解不了這個平常,還自以為語言奇麗,用詞怪異,才是讀書人的風采。

我愛金庸,大抵因為他規規矩矩,言語間沒有俠氣肆意,卻帶給我無窮的回味。

深諳青菜豆腐三昧。


因為我雖愛武俠小說,但畢竟不是江湖人。
我希望這世界精彩刺激,但更希望它醇厚有序。
希望每個人不止有他們的慾望或執念,還有他們堅守的底線。
希望看到我愛的姑娘會暈紅的臉頰,而不是隨便脫下衣服。
希望與高朋愛侶仗劍天下,而非酗酒摘花枕戈待旦。
希望我們只是在為心中的正氣追尋,而非在江湖絕望的生存。
希望我只是一個正義的俠客,而不是,對不起這只是我個人之見,但我真的不希望我是一個包裹精良的無良痞子。
總之,我要的是文人的夢鄉,而不是殺手的傳記。


好好的一本小說,太監了...
好好的一本小說,爛尾了...


小時候很中二,和小夥伴鬧著玩,口中總是念念有詞,什麼降龍十八掌乾坤大挪移,什麼九陽神功獨孤九劍。然後煞有介事的打出去。對了,我那個時候看的是蘇有朋版的張無忌和李亞鵬版的郭靖。

大一的時候,初讀笑傲江湖,彼時正暗戀一個姑娘,心中苦思不得,輾轉反側。讀到令狐沖苦苦思戀岳靈珊,心中亦是柔腸百轉,思緒萬千。情到起時,彷彿自己就是令狐沖,心中那姑娘就是岳靈珊。

有一次和大我好多歲的堂哥在院子里圍爐夜話(烤串吹牛x),幾瓶淡爽下肚,不知怎的聊起了金庸筆下的人物,哥哥好像突然想起好多事,想起了高中時最嚮往最敬佩的楊過大俠,想起了他和中學兄弟的「江湖史」,想起了他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涼風習習,酒意正濃,而立之年的大男生講起了年少時的俠客夢,我醉醺醺的眯著眼傾聽,覺得很美好。

後來,我發現金庸先生的文學已經不知不覺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朋友不小心坐倒,開玩笑說「屁股向後平沙落雁式」;看到娘炮,戲謔練了「葵花寶典」;嚴厲的女老師我們叫她「滅絕師太」;學校的四位教學嚴厲的老師不幸被稱為「四大惡人」;期末考試前一本正經的說叫我「過兒」;看到偽君子罵一聲「你個岳不群」,看到童心未泯的長輩笑到「真是個老頑童」看到低調卻很厲害的人我們會叫他「掃地僧」;看到乞丐會好奇到底有沒有丐幫,看到和尚會好奇少林寺有沒有英雄大會。。。。。。

雖然我不是江湖俠客,沒有英雄本色。而金庸前輩,卻給了我一個英雄夢。

那些書中的細枝末節不經意間融入到了我的生活中,讓我感到很有趣,這應該就是我喜歡金庸前輩的原因吧。


古龍太黃了,你知道的,我是個正派的人。


謝邀。我之前說個一個觀點,也是我給很多人的一個建議:看書盡量多看「老不死」作家的書,而金庸恰好就是這樣的作家。

如果看金庸夠仔細,會發現古龍小說里提及的愛恨情仇,人心險惡,在金書里也不鮮見。笑傲江湖裡的政治隱喻,知乎上已經討論的已經很多了,在此按下不表。表達人心黑暗的話,連城訣里師父算計徒弟,老丈人算計女婿,父親算計兒子已經是平常事了。但也僅此一部,是寫得如此直接。所以我覺得,金庸並不是不善寫這些,而是他將心機算計看的通透了,寫起來自然就沒有那麼憤世嫉俗。所以,有句話叫「難得糊塗」,說的大概就是金庸這樣的人。能看的通透,還能不拘於其中,現在的金庸大抵已經到了他筆下的張三丰的境界了。


還有,在金書中伏筆一道接一道,書中每一段情節若細究,必然在前處有了映照。在《倚天屠龍記》中,周芷若的性格早在和張無忌成婚前就埋下了。在大都的客棧中,當周芷若知道張無忌不願當皇帝的時候,心下是不太痛快的。事後張無忌被朱元璋設計,趙敏正在一旁。以趙敏的心機,不可能不知韓林兒之事定有蹊蹺之處,但趙敏隱去不說,讓張無忌要辦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幫她畫畫眉。趙敏與周芷若,一位為了張無忌甘願放棄榮華,一位為了地位反目成仇,兩者高下,早早就分出來了。所以,在後記中,金庸才說,趙敏和周芷若都是身具政治才能的,然而卻一點都不可愛,最愛的是小昭,可是很多事情是早早就決定好,即使是作者,也無可奈何。像這樣的細節,在金書中數不勝數,可以說能有能有這樣的小說,於我們讀者,實是莫大福分。

金庸本身是士大夫階層出生,從小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的教育,因此在表達感情方面,遠沒有古龍來的直接和濃烈。金庸表達感情都是不動聲色的,比方說他寫喬峰對阿朱的感情:我既誤殺阿朱,此生終不再娶,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一個阿朱。豈是一千個、一萬個漢人所能代替得了的?我每每讀到這裡,都唏噓萬千。再比方說他寫岳靈珊去世之後,令狐沖的表現:令狐衝心中一沉,似乎整個世界忽然間都死了,想要放聲大哭,卻又哭不出來。他伸出雙手,將岳靈珊的身子抱了起來,輕輕叫道:「小師妹,小師妹,你別怕!我抱你到你媽媽那裡去,沒有人再欺侮你了。我所列舉的都是金庸小說中,感情最濃烈之處,也就是寥寥幾筆。但就是這寥寥幾筆,就讓人幾欲落下淚來。


當然,金庸先生和古龍先生都是身具大智慧者,只是一個看得淡了, 另一個則落拓不羈。就這點上來說,我更喜歡金庸先生的態度。


梁羽生淚目...為啥沒人來提問 是什麼原因讓你在心中更愛梁羽生而非金庸古龍?人家明明是跟他倆齊名的...


古龍比金庸更純粹。
金庸力圖在自己的作品展示足夠豐富的內容,天龍八部里的佛學,倚天里的中醫藥學,門類齊全的武學,射鵰里的複雜精巧的美食,琴棋書畫,絲竹管弦,三教九流,乃至於各朝代歷史人物,各地區風土地貌幾乎無所不包,這讓我在最初讀金庸的時候,充分感受到宏大而壯闊的的背景和體系,小百科式的豐富素材,可以對中華文化略窺門徑。
而古龍的小說里只有人性,沒有壯闊的歷史年代背景,沒有等級森嚴的江湖門派,沒有紛繁複雜的武功招式,沒有複雜精巧的菜式,一個浪子,幾個或美麗或奇異的女人,兩三座莊子,還有一群寥寥數筆卻極其鮮明的配角,純粹虛構的人物和故事情節里是天馬行空的發揮,深深淺淺的感情羈絆背後是關於人性的真相。
展示並揭露人性,我認為是小說最主要的功用。
我喜歡古龍,也愛金庸


拋去敘事手法、人物塑造技巧、情節合理性、文化底蘊等等都不談,只說一點最直觀的感觸。
看了古龍的小說,你可以yy古龍小說中人物的生存方式、狀態和情感。
看了金庸的小說,一開始你覺得這些都是虛構的人物,但慢慢地你會發現,這些人物和性格大都可以在真實的人生中找到。


記得小時候,上樓的時候,就想著成為武林高手,一躍而上。
長大了之後,上樓的時候,就想著身後衣抉飄飄,拾級而上。


古龍……有的文字實在太種馬,我作為女性對這種氣息很難忍受。


金庸武俠具有很高的哲理性,有對於命運無常的深刻認識,我們都像是風中的羽毛,隨風自由飄蕩。也有對於人之間情感刻畫的入木三分,讓人感慨萬千,風月向來無情,然而情是何物?

最喜歡金庸武俠裡面對人性的刻畫和細膩深刻的情感描寫,這些片段往往讓人不勝唏噓,但是又覺得離自己的生活不遠,因為嘛,武俠世界本就是現實世界的映像,是我們世俗生活的誇張化。

如果你真的愛上一個人,會由衷覺得,ta只是一個需要保護的孩子。或許開始你愛上ta,是因為ta玉樹臨風、豪氣干雲,或者端麗秀雅、傾國傾城。但是到最後,你只是看到一個和你一樣孤單的靈魂,你只是想要陪伴ta一生一世,想要去保護ta。

忽然之間,岳靈珊輕輕唱起歌來。令狐沖胸口如受重擊,聽她唱的正是福建山歌,聽到她口中吐出了「姊妹,上山採茶去」的曲調,那是林平之教她的福建山歌。當日在思過崖上心痛如絞,便是為了聽到她口唱這山歌。她這時又唱了起來,自是想著當日與林平之在華山兩情相悅的甜蜜時光。她歌聲越來越低,漸漸鬆開了抓著令狐沖的手,終於手掌一張,慢慢閉上了眼睛。歌聲止歇,也停住了呼吸。令狐衝心中一沉,似乎整個世界忽然間都死了,想要放聲大哭,卻又哭不出來。他伸出雙手,將岳靈珊的身子抱了起來,輕輕叫道:「小師妹,小師妹,你別怕!我抱你到你媽媽那裡去,沒有人再欺侮你了。」

《笑傲江湖》第三十六章傷逝。林平之為了向左冷禪表明忠心,一劍刺死了岳靈珊。彌留之際,岳靈珊躺在大師兄的懷裡,其實在華山絕頂上兩小無猜的時候,令狐沖很多次想擁她入懷都不敢。這是最後的一次,小師妹卻是求他照顧林平之。

岳靈珊臨死之際,仍然是唱著林平之教她的福建山歌。原來愛情是這樣奇怪的玩意兒,他傷害她那麼深,她最後卻依然忘不了,愛情開始的那一點點甜蜜。

令狐沖只是對岳靈珊說,你別怕,我抱你到你媽媽那裡去,沒有人再欺負你了。在林平之刺岳靈珊這一劍之前,世俗眼光里,他們本是很登對的一對夫婦,要什麼有什麼。然而對於令狐衝來說,岳靈珊一直都是瀑布里、竹林下、高山絕頂上那個需要他哄的小師妹,他能想到的就是傾盡全力保護她。

在命運面前,我們大抵都是苦命的可憐人。這一點貫穿著金庸小說的始終,體現了金老對於生命的悲憫和佛家眾生皆苦的思想。

這一點在《天龍八部》裡面也有反映。

 阿朱嘆了口氣,道:「我好為難,大哥,我真是沒有法子。我不能陪你了。我很想陪著你,和你在一起,真不想跟你分開……你……你一個人這麼寂寞孤單,我對你不起。」


  蕭峰聽她說來柔情深至,心下感動,握住她手,說道:「咱們只分開這一會兒,又有什麼要緊?阿朱,你待我真好,你的恩情我不知怎樣報答才是。」

  阿朱道:「不是分開一會兒,我覺得會很久很久。大哥,我離開了你,你會孤零零的,我也是孤零零的。最好你立刻帶我到雁門關外,咱們便這麼牧牛放羊去。段正淳的怨仇,再過一年來報不成么?讓我先陪你一年。」

蕭峰英雄蓋世,在阿朱眼裡,他只是一個需要照顧和陪伴的人,離開了他,他們彼此都是孤零零的。

阿朱道:「好妹妹,以後,蕭大哥照看你,你……你也照看他……」

蕭峰英明神武,人中龍鳳,打遍天下無敵手,照顧阿紫自是不在話下,哪裡還需要別人照顧?但是對於阿朱來說,蕭大哥也是個需要照顧的小孩子。後來蕭峰在蒼茫大雪裡、雁門關外、遼國的大漠上,那麼多無關的風景里,他總是想起阿朱。也正是因為阿朱,他一直把心思歹毒的阿紫帶在身邊,以她為動力活了下來。

金庸武俠,是寫給失意者的情書。


一直在等這個問題的出現。

為什麼更喜歡金庸而非古龍?

金庸是玉,古龍是鑽。金庸的文字就像渾厚的內功,大巧若拙,鈍劍無鋒;古龍的文字就像鋒利的刀,深情冷傲,險惡極端。

武功即文風。

金庸的文字在於內在修行,璞玉無華,大梵無音,有一種禪,鋒芒不露,而在內斂。但細細來看,他的每一個武功招式,每一個人物場景,都透著深厚的文化功底。「黯然銷魂掌」,「獨孤九劍」的武功名稱,「靖康恥,猶為雪」作為起名緣由的歷史典故,以及中醫絲竹無所不包。試問,單是先輸窘境,後解全局的「珍瓏棋局」,可是其他武俠作品能夠做到的哲學意味?

武俠,自金庸起,方從通俗文學進入大雅之堂。

古龍修行的是外功,變幻的是招式,是力道。就好似《笑傲》里的劍宗,他改革的是武俠的外形,加入偵探的元素,加入詩的元素,揉出一派新的武俠。他書寫人性的複雜冷酷,世界的極樂悲苦,他寫的是奇詭的寓言,是荒誕的詩。但改來改去,卻還是難以免俗。

武俠的難登大雅之處便在他脫胎於早些的通俗文學,一些三俠五義和奇情虐戀。古龍想要革新,但沒有過多地從內在的哲學含義,人性思考的方面下手,而是改變形式,雜糅的元素,但變其形,難脫其骨。這是武俠的源頭,他想改變這個源頭,就需要不斷求變,於是也有了質量參差不齊的作品。

甚至於,我認為,他求變已求的有些走火入魔了。

這就是外功的威脅,沒有內心修為的定力,他努力革新外部的所有因素,也無法改變本質。俗。先不說郭大路,朱七七,甚至水母妖姬之類非主流到令人錯愕的名字;他寫性,但寫的露骨,感覺就像是如今西方的電視劇,黑絲美女的衣服永遠穿不到兩分鐘,沒有不水性楊花心思毒辣的,這也是古龍的人生觀念,俠、酒和女人,女人是他所欣賞的,但不是與他等同的,女人和酒,對他來說,都只是樂趣。至於古龍的文筆,拋開他的詩的體格,單論文字,造詣並不深,容易模仿的緊。他的詞句的構造很多重複,這是他的標誌,也是他的短板。

一個佛門正罡,一個偏門劍派,一個愛史,一個戀詩,一個渾厚內斂,一個奇崛張揚。這是正統宗師與自創門派的抗衡,這是對天才和鬼才的不同偏愛。

欣賞誰都不是錯,偏愛誰都是自己的權利。好讀史者,或愛金庸,溺奇情者,摯愛古龍。

這是一個自由的世界,我們需要的或許不是爭辯誰更受喜愛,而是享受武俠帶給我們的樂趣。


古龍太黃了,女的一上來就莫名其妙脫衣服,女主角從來不是正經人,坑蒙拐騙當小姐,滿頁的職業女性。我是個正直的人。


金的作品裡,大部分主角慢慢打怪升級泡女玩家,和其他有魅力的NPC互動歷險(天龍里還有組團做任務)的故事比較對我胃口。

古龍作品那種一出來橫行江湖或者士別三日武功大漲這種人民幣玩家的套路,爽是爽,但很容易對遊戲失去興趣了。

一個是魔獸世界,一個是傳奇。


明明是兩個標籤都有,怎麼主頁上顯示的是「古龍」版塊呢?


其實我們看小說,喜歡小說。是為了從上面找到共鳴。這種共鳴,不僅僅是我們也成為大俠,騎著高頭大馬,身邊有美嬌娘,腰間有青鋒劍;更多的是人生中,有時候會意氣風發,有時候會失魂落魄,有時候會潛心修鍊,有時候會安貧淡然。
而這些,在金庸的書裡面,從主角或者配角身上都能找到,都能看到,都能體會到。可以理解書里的人物,也覺得可以類比書里的人物,甚至可以幻想自己換一種生活。
但是古龍的江湖不一樣,他離我們太遠。就彷彿,我知道或許有人殺人越貨,有人違法犯紀,有人追名逐利,但是那种放大的誇張的,扭曲的,苦痛的生活,並沒有那麼和我們相近。而我們周圍的人,也並非全然如此(或許有人內心如此)。
所以,古龍的故事,看上去雖然一時很瀟洒,但是就像經不起推敲的看了一場綜藝,玩過了鬧過了,卻覺得不真實。而金庸的故事,在隱忍的筆鋒下,或大氣磅礴,或綿里藏針,覺得絲絲入扣(當然也有一些bug,因為當年他連載修改的原因),繞樑三日而不絕。

說到底,我們再嚮往求不得的東西,但安心和喜歡的最後總是身邊的東西。


因為古龍寫的是太多意識流的偵探小說……


讀罷金庸十五本,其他武俠一一嘗試,索然無味。


推薦閱讀:

大家對古龍武俠小說《蕭十一郎》中的人物有哪些見解?
古龍、金庸武俠裡面的社會(江湖)的區別?
理性討論,花滿樓到底是不是腹黑。?
圓月彎刀里的丁鵬到底愛誰?青青還是秦可情?
單論取名字的能力,如何比較瓊瑤、金庸和古龍?

TAG:武俠 | 武俠小說 | 金庸 | 古龍 | 金庸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