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窗口期獻血者的血液,用血者如何避免?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早期,機體尚未產生抗體,此時獻血是檢測不出來的,這就有通過輸血感染艾滋病的風險。
受血者有什麼辦法避免呢?通過抗體檢測的方法既然不可行,那麼通過PCR擴增後直接檢測病毒,可行不?如可行,需時多久?
不過,就算可行,據我所知急性失血者也等不及,只能看運氣,慢性失血者也許能一用。
求答案,謝謝
包括pcr在內的每一種hivrna定量系統都有檢測極限值,如果病毒數量低於該值,仍然無法檢測到靶序列。這就是為什麼核酸檢測也有窗口期的問題,雖然窗口期已經縮短到10天左右。
感謝 @優缽羅 提供的數據:至於窗口期之後讓獻血者複檢的辦法,對於保存期長(1年)的冰凍血漿或冷沉澱這樣做或許有用,臨床上用得最多的紅細胞懸液這種保存期4~5周的血液製品怎麼辦?更不要說只能保存3~5天的血小板。
這裡我在其它答案看到很多人有個誤解,以為窗口期是血液的窗口期。事實上,窗口期指的是感染者被感染後無法被檢測到的一段時期。很多人以為窗口期之後複檢血液就可以了,這個是誤解。假設窗口期是11天(最先進最昂貴的核酸檢測的窗口期),11天之前採的血,11天之後檢測,仍然不會檢測到hiv或抗體。從采血的那一刻,採集到的血液的狀態就靜止了,沒有人體的免疫系統,hiv抗體肯定不會增加。低溫儲存環境中,細胞和病毒的活性都下降,病毒數量也難以上升。如果可能的話,應當在采血之後過了窗口期再找來獻血者檢測是否確診感染(如採用核酸檢測應當在采血11天後找來獻血者),如果沒有感染,才可以確定窗口期之前的血液是安全的。注意只能確定之前沒有感染,檢測時有沒有感染無法確定,因為有可能複檢時剛剛感染正處在窗口期。
我們不可能采了血之後擱置一段時間然後讓獻血者做了檢測再決定用不用,這對社會資源來說是巨大的浪費。而且我們也無法普及高標準的檢測手段,本身采血、儲存、分配的成本就比較高,如果以最高標準實施檢測,估計就沒有人用得起血了。何況,即使用最高標準,獻血者不來複檢也是白花錢。
基本無法避免,盡量減少輸血,現在技術手段基本能把窗口期最短控制在7-14天
無法避免,所以國家禁止男性同性戀獻血,可是誰會把男同兩個字寫臉上?男同又把獻血查艾滋作為常態無可避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