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徠卡雙鏡頭拍出來的"德味"體現在哪裡?
如題,本人用的p9, 看網上說華為的萊卡鏡頭拍出了"德味",這到底是啥意思?
本人不玩攝影,所以很好奇所謂的"德味"不就是加了個濾鏡嗎?
這樣看來其他廠商應該也可以做到的呀。真的很不理解
附幾張p9拍的照片
翻了下其他回答和回答的評論,感覺和手機有關的問題,撕逼很嚴重啊,
德味我一直認為只是徠卡相機,或者說德國相機的一種成像風格,我寧願相信這是一種機內處理的風格,也就是說是JPG風格,我不認為RAW下還有所謂的德味。
不過考慮到鏡頭不同,拍出來的色彩也會有細微變化,若是徠卡老鏡頭真能拍到所謂特殊的色彩,也不好說啊,聽說含鉛的鏡頭拍出來更油潤?(那這算偏色還是算啥?)
華為和徠卡的合作,讓手機拍攝的照片有徠卡相機的成像風光,直出效果類似徠卡旁軸的直出,我認為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講,P9的片子有德味,也說得過去。
但說實話,我沒看出木西回答里用P9拍出來的片子有德味,包括題主的片子,我也沒看出德味。當然,也有說法是德味要在特定環境下才能拍出來,這我就不清楚了。
考慮到木西也是玩徠卡的,他圈子的熟人徐英龍、韓沖等人也是玩徠卡的,若他們都這樣認為,我好像也無法反駁,畢竟我玩的徠卡太少。包括我認識的隋曉龍老師,也有這個傾向,這些都是玩攝影比我牛逼太多的人物,雖然這可能只是他們的主觀感受,但我也不好反駁。
我認為徠卡所謂的德味,就是一種亮部偏洋紅、暗部偏藍、有暗角、對比度較高、色彩過渡比較自然的直出風格。
如果徠卡相機真的有德味,那這圖就是所謂的德味。
這個也是
對於各位看到這個回答的朋友,這幾張有沒有德味,算不算德味,你們覺得呢?
如果各位有興趣,我截幾張LR解徠卡RAW的片子給大家看看,反正LR中看徠卡的RAW,我是壓根看不到德味。
不過說真的,徠卡RAW和CNS的RAW比較,確實有點不同的感覺,當然這是我的主觀感受,不具有說服力。
PS:放片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你們可千萬別跑題啊,別跑去討論照片好不好看這上面。之前討論器材問題的時候,總有人扯到拍攝水平上,尷尬症都犯了。
其實我是標準的手機拍攝黨(不是攝影,沒到那個份上),一開始用HTC one X拍照。火腿腸拍照其實還是不錯的,鮮艷模式拍食物很有感覺,但畢竟是2012年的手機了,跟最新的手機比拍照當然是不行的,但也能處於1500價位(2016年12月)手機那種檔次。
後來為了手機拍照(不是攝影,咱沒到那個份),入手了Nokia 920T。這手機拍照真的牛逼,配合對應的APP,能全權控制快門,光圈,ISO等參數。低感非常好,是我現有這些手機中低感最好的。虛化能力也非常棒,能形成6邊型的虛化光斑。我用這手機拍了兩年多,微距特寫居多。現在覺得解析度低了,已經落伍了。
再後來是iPhone6+,我老婆的手機。iPhone6+拍照其實沒啥好說,各方面很均衡,可惜被我老婆裝了各種自拍相機,不愛用。我最不喜歡iPhone6+的4:3比例,拍完不做剪裁,總感覺沒16:9舒服。
再後來入手了galaxy s6 edge。我這次是被造型吸引的,完全沒留意拍照水平。再說,nokia 920t不支持移動4G,也該換手機了。s6拍照也還不錯,屏幕在陽光下,比Nokia,iPhone6好太多了,手機上看照片,是色彩最好的一個。s6最大的毛病是桶型失真嚴重,拍全身照經常把老婆拍扭曲了,被罵無數回。
然後,華為出了p9,我又心動了。心動了好幾天後,用iPhone上淘寶把p9加入了購物車,請求老婆輸入支付密碼的時候(怎麼地?就是這麼妻管嚴),老婆揪著我的耳朵,甩出四部手機(還一部Nokia的N97),威脅要告訴我老媽。在家裡兩個女人的淫威下,我選擇了妥協。然後就是各種口水,終於有天,從小睡一個搖籃的女性朋友要換手機,我給她推薦了華為p9,拿來過了把癮。
華為p9的照片確實更有味道,特別黑白照,明顯更舒服。但有一個致命缺點:虛化有bug。因為這個bug,被我認為虛化能力最差的手機(我手上的手機)。
手機碼字,累死了。
瀉藥,最近根本沒時間答題....今天正好在高鐵上,來寫一下吧。
剛剛在深圳北看到的這個問題,順手拍兩張你們自己看區別。
1. iPhone7plus
2. Mate9 鮮艷模式(徠卡色彩)
(兩張均為HDR開啟狀態,並且有1.8倍左右的變焦)
德味這個概念對於不玩兒攝影, 或者準確說不玩德系鏡頭,甚至再精準一點-----不玩德系老鏡頭的人而言,是沒有意義的。而顯然大多數手機用戶是不玩攝影,更別說德系鏡頭,那麼非要講德味,這就是華為做攝影手機的品牌定位問題了。
但是德味到底是什麼,華為跟徠卡的合作到底有沒有讓這些手機有德味?這還是可以講一講。
首先說,鏡頭的味道是存在的。
不用品牌的鏡頭以及同樣品牌的不同鏡頭,在完全控制其他變數保證條件完全相同(同樣的焦距/光圈/膠片/光線/被攝主體)的情況下,拍出來的照片都會有差異。色彩的還原,實際亮度,解析度,高光暗部的表現,都會不一樣。
不同國家和時代的若干攝影師,攝影家,收藏家,攝影愛好者在使用過程當中(也包括我本人和身邊的許多朋友),逐漸發現不同品牌,不同國家的鏡頭,有著不同的成像風格。
以徠卡和蔡司的旁軸鏡頭為代表,畫面的色彩還原和高光控制,跟日系尼康佳能的鏡頭對比有著很顯著的不同。包括法國的愛展能,英國的庫克以及日本的賓得,這些不同品牌的鏡頭,在實際表現中都有著很大的差異。
當然,這些差異,有的是鏡頭的鍍膜工藝造成的---比如徠卡蔡司的色彩,有的是因為玻璃工藝造成的—比如賓得takumar鑭系玻璃,有的是光學結構造成的--比如蔡司Biotar的焦外旋轉,原因各不相同。這些差異,有些在大浪淘沙的光學進步中成為歷史,有些然而深受用戶的喜愛,成為品牌的特色。
那麼典型的徠卡的厚重,濃郁(請注意不是鮮艷)的色彩,就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詳見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200891/answer/20826717
其次,P9的德味(打開鮮艷模式拍攝,否則手機都不會用就別來發帖質疑鏡頭了行不行),是徠卡和華為基於徠卡某些鏡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推出的一套演算法,你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成濾鏡,當然稍微懂一點的朋友,可以認為是一套3DLuts。那麼這一套色彩演算法,把鏡頭拍攝到的畫面中的各種顏色進行一一對應的替換,把普通的金黃換成徠卡鏡頭拍到的那種金黃,然後加一點銳度,加一點暗角,呈現出一個類似徠卡鏡頭拍攝到的畫面。
有沒有問題?當然有,畢竟是後期演算法上優化的,跟直接使用鏡頭拍攝到的,是有差別的。這個差別大不大?當然也沒那麼大。至少很多普通人是看不出來的,即便是徠卡用家,不論是年輕一點的,你們認識的來自我們桑拿團的許英龍,韓沖,於冬瑞等人;還是你們不認識的徠卡用戶包括中國徠卡收藏界的大家金老師,大理國際攝影節藝術總監鮑老師等,都覺得這種模仿是可以的,是可以稱得上「有德味」的。
最後。徠卡跟華為的合作,跟當年的蔡司認證是完全不同的。徠卡從不認證,這鏡頭就是一起設計的,華為也從來對外宣稱是共同設計,所有廣告上都是這麼寫的,英文是co-engineered 從沒說過是徠卡認證的,也沒說是徠卡獨立設計生產的。
而且華為涉及徠卡的所有官方文案,包括鏡頭的各種技術細節(比如mate9曾經非要叫兩倍變焦,大家屢勸無用,最後被徠卡噴了改稱雙攝變焦),徠卡方面都是看過的,你以為華為可以隨便讓徠卡發個認證協議然後打擦邊球蹭名氣嗎?
那麼這個鏡頭有沒有問題?當然有。比如你要防抖,我繞著兩個鏡頭的中間進行抖動,兩個鏡頭要怎麼同步呢? 比如徠卡色彩對人臉的處理過不過度呢?雙攝要合成照片會不會耽誤回放的時間呢?
而我們作為影像行業的從業人員,一直在使用,不斷給華為也好,其他廠商也好,提建議,想辦法改進。這是一個良性的批評。什麼都不調查什麼都不懂,既不懂徠卡也不會攝影,既區分不了市場和研發,也不明白企業間的合作,上來二話不說抓住一些營銷端捅的簍子就以為可以把華為黑個底朝天徹底打倒,實在是天真,小將們,文革已經結束四十年了。
至於質疑我是海軍的,我懶得說。寫點軟文才多少點錢?有這時間我寧可在風景秀麗的地方發發獃,這日子也比某些趴在鍵盤上混口糧的水軍來的舒坦吧。你們要的德味~
================================
並不是說便宜一定沒好貨,客觀上說,我覺得徠卡P9的拍照效果是不錯的,但是硬要往什麼「德味」上去靠,不僅是荒唐的,而且是抹殺了華為工程師的努力。
事實上,所謂德味,不過是因為因為徠卡等一些德產鏡頭在玻璃中添加進去的一些金屬鹽對鏡頭的成像色彩所產生的改變而已,歸根結底是因為早期的玻璃生產工藝和鍍膜技術不夠,因此鏡片的折射率達不到要求,才需要往鏡片中加入這些「味精」來進行優化。當然,我得承認這種色彩的確在很多時候是賞心悅目的,這也是我本人非常喜歡徠卡的原因。但歸根結底,德味,並不是什麼高端技術和品牌形象的代表,只是一種鏡頭出片的色彩取向罷了。
時至今日,數碼感測器的盛行使得圖像的後期處理變得非常容易,對於鏡頭而言,出片的色彩早已不是特別重要的指標,因為你所最終看到的圖像,都是經過了多次的加工處理之後生成的,想要調整圖片的色彩,只要改一改圖像處理演算法就好。
暫且不論徠卡究竟有沒有參與P9的鏡頭或圖像處理演算法的研發,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所謂德味,跟這個攝像頭本身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甚至可以說就是玄學。你隨便在Instagram里加個濾鏡,出來的圖像就完全不同了,討論什麼德味有意義么?
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更好的銳度,更好的高感控噪,更好的畸變控制,而不是什麼德味。
老法師口中的德味就是貴。
所以你這德味就淡了,用MATE9保時捷拍就有了。
不會攝影和後期的人怎麼也不可能拍出好照片的,
會的人用啥都能拍出不討厭的照片的。。。
兩分鐘用Enlight拉了一下曲線~有點德味了吧
先說結論:P9不會有所謂的德味。
不要迷信德味、老鏡頭,說白了就是鏡片製造、鍍膜工藝和感測器技術落後帶來的色偏。
現代徠卡蔡司也走的是還原路線,現行版的鏡頭和機身都沒有很明顯的「德味」了
何況徠卡只是為P9提供了光學設計,物料和製造都是國內負責的。
說到德味,徠卡的味道我感覺就是重暗角、高光偏橙紅、局部高對比,暗部細節層次豐富,邊緣口徑蝕,中心銳度高邊緣銳度低
(徠卡老35 1.4 + A7r)
蔡司是暗部中間調偏藍,高光偏黃,整體銳利高對比
(蔡司ContaxG90 + A7r)會點後期的話很容易就能模擬出德味啦~
先說正經的,關於德味兒,我的理解就是整體偏冷而銳利的色彩氛圍。就好像早期佳能的白裡透紅,尼康的黃,賓得的絢爛色彩一樣,現如今就是個濾鏡的事兒。
問題是華為好像並沒有主動宣傳什麼德味兒吧,買了這手機的用戶覺得照片拍的不錯,又講不出究竟哪裡不錯,頭腦中隨機抓來一個聽起來玄而又玄切高大上的詞兒,德味兒,就這麼來了唄。
後面再加幾句不正經的。
有人藉此諷刺華為,故弄玄虛也好,投客戶所好也好,掛羊頭賣狗肉也好,人家畢竟實打實做出了一個拍照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手機。
拉大旗扯虎皮的事情歷史上不是第一遭,早就有諾基亞傍蔡司三星傍施耐德的事情,結果呢,口碑上也沒競爭過靠自家cyber shoot的索尼,啊,索愛。
iphone火起來也沒說自己用了什麼大牌兒鏡頭,靠著自己一點點提升用戶體驗滿足用戶需求成了各種對比評測的標杆兒。
得到用戶認可靠的是產品本身,華為這套東西別管他出身還是用料還是宣傳如何,大部分用戶是認可的。
當大部分人都覺得好的時候你還跳出來唧唧歪歪品頭論足的,你說,你不是酸是什麼?
3有個問題 華為有人宣傳這是「德味」嗎?
另外 以華為p9的發色傾向來說 (高光偏向橙黃色,暗部偏向青色) 是十分接近徠卡大m的一種發色傾向
此外 如果沒真正體驗過華為徠卡拍照的 建議去華為體驗店體驗。順便帶上你的iphone 同樣的環境下比較一下 看看誰拍的更好看~~~
非p9 mate9 以及iphone用戶 但是三者均體驗過
===========================================================
此外 不要覺得30塊錢的雙攝像頭能說明什麼問題 360 小米 都開始玩雙攝像頭了 拍照對比一下 看看哪裡一樣?
和iphone7p 一樣的雙焦距的 LG g5 為什麼沒法像iphone7p一樣火爆呢? 原因就在於軟體優化啊!
-~~~…………………………………………………………………………………………
以下是同樣雙攝像頭組件的榮耀8隨手拍攝的
為了和別人的分開 我畫一些分割線吧
~~~~~~~~~~~~~~~~~~~~~~~~~~~~~~~~~~~~~~~~~~~~~~
歡迎大家 點贊 評論 轉載覺得我說的哪裡不對可以指出來
咦?現在攝影圈已經退化到軟體拉下飽和度都算有德味了么?比當年我混無忌的時候還要 low 了……
大圖流量警告,移動網路小心
個人對德味理解,應該就是像這篇測評一樣全方位吊打單反吧這就是個撕逼題!
好吧,閑著也是閑著,開撕!
雷軍說:小米要讓普通人享受科技的樂趣。
這是個高尚的,堪比星辰大海的理想。
科技原先是有門檻的,跨門檻的過程就是學習和提升,現在時代進步了,不光是小米,很多公司都通過各種手段把原來一些門檻降得很低,普通人都可以接觸到原先高大上的樂趣,比如原來按一次快門最少五塊錢,現在頂多費點電,這本來是功德無量的好事,可惜一樣米養百樣人,有的人享受到了科技的樂趣,有的人則突然跨過那道原來高高的門檻之後開始迷失,不但沒有樂趣,而且只剩下了無知和淺薄。
什麼是德味?
這就是一種光學成像的風格,來自於膠片時代,那個完全沒有標準化數字化的膠片時代,從鏡頭的設計、製造、膠片成像到沖印的所有過程,形成的一種最終的成像風格。
你說什麼叫德味?這種風格就叫德味。好吧你接著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風格?這就難說了,濃郁但是明澈的色彩,通透的空氣感空間感,油潤的焦外成像,這些特點,再加上一些其他林林總總加一起,甚至是老鏡頭沒控制好的一點炫光,這就叫德味。那為什麼不叫日本味美國味?別說,還真有,日本頭的成像,拍立得的成像,特喵的就是不一樣啊,只不過沒人這麼叫罷了。
好了,接下來抬杠了,那怎麼精確的定義這種味道呢?定義不出來,這根本就是一種感覺一種審美,說句打擊面大的話,沒在膠片時代蹲過暗房沒和沖印社撕過逼沒扔過成百上千個膠捲筒的,說了你們也不懂,這就好比你跟全色盲說三原色一樣,根本沒見過的東西,一點感性的基礎都沒有,那是想像不出來的,別不服,你的世界都是黑白灰的,你怎麼知道彩虹的絢爛。
接下來估計又開始有人說是玄學了,知乎上看到一句話,大意是,玄學二字現在成了一些不願意花時間花金錢去了解美好事物的人的遮羞布,深以為然。差別就在那兒,非當睜眼瞎,這誰都攔不住,聲音是玄學,手感是玄學,口感是玄學,視覺體驗是玄學,美的東西都是玄學,人家出家人講究四大皆空都有梵唱清音繞樑,你們就「玄學」二字橫掃八荒精神勝利,然後過著草身紙命錙銖必較的無聊日子去吧。
接下來,華為的徠卡有沒有德味?
嚴格意義上說,數碼時代,手機攝像頭那個小破玩意兒,有個屁的德味,數碼時代所謂的德味,說白了,就是對膠片光學時代那種成像風格的模仿——把CCD、CMOS的RAW文件按照「德味」的風格進行映射出片。
那接下來好說了,既然就是這麼回事兒,RAW文件處理的技術又不是啥高端科技,那麼剩下的就是怎麼做映射,怎麼還原德味的風格了,換句話說,只要能夠精到的模仿出老日子裡那種風格,德味就有了,那誰能模仿出來呢?毫無疑問,當然是那群德國老幫菜了,尤其是到現在還在影像領域老不死的徠卡,想砸徠卡招牌的多了,現在徠卡的牌子依然堅挺,人家自己還原自己多年形成的影像風格,就算有數碼的限制,小破攝像頭的限制,那出來的效果,也比野路子出來的更接近原裝貨吧,這就是華為手機上徠卡標的價值。
所以,華為的徠卡標就是干這個的,確保提供手機攝像領域最接近傳統德味的出片,就算距離傳統意義的「德味」還有差距,但是別的,連徠卡標都沒的,根本沒資格提「德味」二字。
回到問題本身,德味,體現在哪裡?這個問題在知乎上問,問錯地方了,這種問題,想解決,那就去看片子,徠卡畫廊 | 徠卡相機中國官方網站 LFI雜誌也有,APP也有,看多了,就有答案了。
顏色很耐看,
毒!德味!大師!
並木有所謂的德味。如果有,基本上,是個貶義詞
毒,德味,大師!--你喜歡就好!
嗯,雙鏡頭到目前為止對畫質還是沒有多大影響。
dxomark排名靠前的手機,沒有一個是雙鏡頭的。
雙鏡頭髮展好幾代了,一開始是為了3D,後來有景深,再後來雙鏡頭可以軟體合成,理論上提升畫質。
目前看,有用的是弱光下,這種合成有點用,另外對焦速度有提升。景深、變焦虛化只是玩玩。
萊卡的德味……好吧,你喜歡就好。
補充點吧
攝影圈某人的節操真是醉了,花錢給說好話可以理解,能直接撕,而且無視事實……
華為的徠卡背書是個宣傳,cmos和模組都是上游貨架產品你來談徠卡,談德味。
嗯,加個濾鏡就是德味,我加加飽和度是不是就是佳能味了。
玩攝影的不懂cmos不懂鏡頭嗎?我不信,節操問題吧。
手機攝影確實有潛力可挖
諾基亞倒了,但是當時的諾基亞和卡爾蔡司是真研發過鏡頭,測試對比過得。鏡頭是定製的,cmos是定製的。
幾年前的808到今天對比mate9(上周日的事情),就在手機店拍個通知,細節完勝。
商業宣傳都做,給用戶看得。拿錢不拆穿就是了,你來撕?真不懂嗎?謝邀 !
.
什麼叫做"德味",必須得讓懂攝影的人來說。
一個攝影小白,拿著頂級單反都拍不出好照片的那種,
他哪兒知道什麼叫做"德味" ?
我承認,我也是攝影小白,我也不懂什麼叫做"德味"!
就比方,我說A股票的K線圖走勢很流暢,很強勁,突破乾淨利落,不像B股票那麼妖。
你知道我說的流暢和強勁、乾淨利落、妖是指什麼嗎 ?
沒有對K線圖至少1萬個小時的研究,你根本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但你說給老手聽,他就知道你指的是什麼!
"德味"也是一樣。
現在哪裡還來的德味,都是日系底,這是在體驗時萊卡M240拍的,身邊同學的萊卡sl也試過,但是拍了這麼多,我還是不知道德味到底是什麼。。。你一個手機還想要德味還不如下幾款濾鏡來的實在。
至於華為嗎,記得有一款保時捷萊卡手機mate好像是折人民幣大概10000,私下我們玩笑都是5k保時捷5k萊卡剩下幾百塊是稅,手機白送
【多圖預警】
講道理,「德味」這個詞挺尷尬的,在攝影圈裡,多半是用於諷刺。但是不可否認,不同的鏡頭確實有不同的成像風格,華為P9的鮮艷模式是對徠卡某些鏡頭成像風格的模仿。就我個人的體驗而言,這種模仿是非常省事而且看起來比較舒服的。
隨便在室內室外捏了幾張,是不是有點答主想要的「德味」呢?
對比題主的圖,不難發現,想要拍出網友所謂的「德味」,對環境也是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來說順光比逆光更能拍出顏色鮮艷的圖片,而且P9的攝像頭逆光拍攝還會出現很嚴重的眩光,如下圖
當然,也會有很多人不喜歡這種風格,甚至很多人一看到「德味」就尷尬(包括我),其實這完全是可以討論的,沒必要撕逼。PS:為了避免撕逼,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P9的黑白模式。也許是收到了商家宣傳的影響,自從換了手機,用手機拍照的頻率大大增加。
這就是德味!
這張照片是我用iPhone 4s拍的,上海田子坊,是不是很德味?
這是後期用VSCO修的圖,每個人都可以修出德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