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出少林,但為什麼少林派很少有弟子能威震江湖呢?


謝邀。

《天龍八部》,蕭峰學藝是跟了少林玄苦,威震當世。掃地僧則是古往今來武俠人物都可能排第一的。
《鹿鼎記》,少林晦聰方丈的武功只描述了幾下,但招招是大宗師手筆。
《笑傲江湖》,少林寺大戰,明寫方證武功已壓倒任我行。料來全書除了東方不敗,沒誰有把握打倒方證禪師。
《書劍恩仇錄》,紅花會上一任舵主於萬亭,一代豪傑,少林派。
陳家洛武功大成,已可以擊敗張召重,卻只能接福建少林天鏡禪師四十來掌,根本沒和天虹方丈動手。
《倚天屠龍記》,少林空見神僧、三老僧、成昆基本是除了張無忌和張三丰外最強者。

人家是僧人,平時不出來張揚,已經如此了得了。
要是哪天掃地僧帶隊出來,把江湖都平了,逼大家剃頭集體做和尚去,小說怎麼寫呢?


主要是和尚很難當主角,所以就沒光環。由於沒加持光環,所以就算威震武林了,程度也有限。


金剛不壞、銅頭鐵臂……武俠電影中飛檐走壁的羅漢,以及新聞圖片中擺出高難動作的武僧,都給少林武術塗上一層高深莫測的色彩。然而現實總是冰冷的:少林寺的功夫,遠沒有傳說中的那麼了得。

5秒KO「太極大師」的格鬥選手徐曉冬,近日即將迎來下一位對手:自稱「少林寺第一護法」、「三十四代武僧」的釋延覺。見過了飄逸靈動「內家拳」在現代格鬥面前的慘敗,以剛硬、勇猛著稱的少林武術,似乎為這場傳統武術的榮譽之戰帶來了一絲勝算。

除了威武的少林拳,包括鐵布衫、龍爪手在內的少林功夫,多年來頻頻亮相於小說和影視劇中,令人驚艷。然而現實中的少林功夫究竟是什麼樣子?是不是真的如藝術作品中那樣獨步天下?

並非「天下功夫出少林」,而是少林功夫學天下

  • 2015年3月2日,雪地少林棍 / 東方IC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因為電影《少林寺》的緣故盡人皆知。然而在真實歷史中,當時少林寺僧人只是眾多征討叛軍的民間力量中的一股,並沒有傳說中對李有「救命之恩」那麼神奇。查找史籍,也沒有唐代少林僧人習練棍法的記載。

事實上,這個故事的最初版本,是民國初年時梁啟超杜撰出來的。

在為當時有志于振興中華武術的友人作序時,他寫道:隋唐之交,少林寺被土匪侵擾,一次激戰寡不敵眾之時,「有老頭陀持短棍衛賊鋒」,出神入化的棍法逼退了群賊。後來李世民征討王世充時,部下在少林寺僧指導下習練棍法,大破敵軍,因此對十三名少林代表人物加以褒獎。

這個故事中「老頭陀」的原型,出於一則元代傳說。傳說中,元末少林寺也被土匪侵襲,同樣危急的場景下,一名做飯的僧人突然拿起神棍,佇立山巔展現神通,嚇退了匪眾。僧眾認為他是觀音大士化身的緊那羅王,此後便在寺中建廟,將他供奉為護寺大神。

  • 少林武術所使用的各種兵器 / CFP

然而真實的歷史是,元朝至正末年,少林寺被紅巾軍圍攻且被攻破,僧眾流離失所,廟宇「僅存其半」,殿中佛像也被起義軍破壞以搜羅錢財。直到元軍平定河南,少林僧眾才得以回寺。漂泊逾年,歸者不過二十餘人。唐代少林武術便名震天下,只不過是個傳說罷了。

有確切歷史記載,表明少林武功強盛的,其實是明代。當時比拳法更出名的少林棍法,還受到了抗倭名將俞大猷的重大影響。

俞大猷精通棍術,著有《劍經》(此處「劍」為棍棒之意)。嘉靖時(公元1522年- 1566年),他曾至嵩山少林寺,認為少林棍法「傳久而訛,真訣皆失」,便將自己的棍法教授給二位武僧。經過傳習,少林棍法才逐漸趨於完善。

此外,綜合各類文獻,少林武術涵蓋少林八卦拳、少林五祖拳(南少林)、少林十三抓、少林五行柔術等拳種及其附屬兵器套路。然而其中運用的動物象形、五行八卦、精氣神等拳路,明顯不是佛家的思路,而是吸收了社會上各色流派的特點,才形成了這樣的結果。

  • 一名正在習練拳法的少林僧人 / CFP

尤其到近代少林寺遭遇滅頂之災後,更是只能通過博採眾長來重建少林武術。今天少林武術的總體格局,還是原國家體委在1983-1986年進行的全國性「武術挖掘整理」工作中確定的。

之前由虛無縹緲的傳說和影視劇營造起來的「天下功夫出少林」,其實恰恰相反,在很長時間裡少林都在不斷學習外來的武功,發展自身。「每種武功都有少林影子」的說法,其實反而可能是少林先對他們有了借鑒。

人們會覺得少林武術這麼厲害,要拜影視劇所賜

讓少林寺重入人們視野的,是1982年上映的影片《少林寺》。當時的電影票還是以角計價,而票房卻最終破億。少林寺的傳奇點燃了人們的嚮往,無數青年懷著功夫夢,上少林寺拜師學藝。

  • 2015年8月1日,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腳下的少林寺,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摩肩接踵 / 東方IC

當時,在金庸、梁羽生等武俠小說家的作品中,少林寺與「少林派」是出鏡率極高的團體。每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激烈交戰中,總少不了少林僧人及其玄妙武功。隨著小說的流行,以及眾多香港金庸劇、武俠電影的熱播,少林寺「神秘莫測」「武學聖地」的形象愈加深入人心。

據統計,少林寺1974-1978年的遊客總量僅為20萬人。而在1983-1985年,遊覽少林寺的人數就暴漲到了300萬,九十年代後基本穩定在每年150萬人次。2006年時,少林寺的年門票收入達到了1億元;僅僅過了十年,這個數字就翻到了3億,並創下單日六萬人遊覽量的記錄。

讓這一切成為現實的,是現任方丈釋永信。《少林寺》上映的前一年,16歲的釋永信帶著20斤糧票和30元錢上了嵩山。勤奮好學使他深受師父釋行政賞識,他很快成為寺院「二把手」。1987年釋行正圓寂之後,釋永信以22歲的年紀接掌少林,並於十二年後晉陞方丈。

釋永信在1981年親手建立了少林武術隊,這是少林武術在「二八火厄(1928年,少林寺因捲入軍閥混戰,被馮玉祥的手下石友三付之一炬。)之後的首次重拾。他開始思考通過武術,重振少林雄風。此後,少林武術挖掘小組、少林武術研究會相繼於1984和1986年成立,釋永信在其中都擔當了主要的組織領導任務。

  • 2016年5月28日,江蘇淮安大劇院開業首演《風中少林》場景 / 東方IC

開始執掌少林寺後,釋永信將先前親手組建的少林寺武術隊改組為武僧團,並自1989年始,把少林武術搬上舞台。這些演出,在少林武術動作套路的基礎上,加入雜技、舞蹈等元素,以有情節的歌舞劇或音樂劇為整體形式進行表演。

這類表演往往動作華麗炫目、規模龐大,頗有少林特色的化妝、服裝道具、舞檯布置,總是給觀眾(尤其是外國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到如今,少林寺武僧團每年的國內外大小演出頻繁而盛大,至今已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過表演。


少林武術的起源並不神秘,也沒有神乎其技的氣功、心法。它們只是在電視劇和人們想像力的合作之下,變得富有傳奇色彩。與其把少林武術看做神物,回歸常識平常對待,才是明智之舉。

閱讀原文請點擊:別幻想了,就算你練成少林72絕技,照樣還是會被打成狗

搜索微信公眾號 浪潮工作室(微信號:WelleStudio163),查看更多。

參考文獻:
1.Kallie Szczepanski.(2015) History of the Shaolin Monks
2.Trevor W. McKeown.(2013) Shaolin Temple Legends, Chinese Secret Societies, and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3.Stanley Henning.(1999) Martial Arts Myths of Shaolin Monastery
4.Meir Shahar.(2008) The Shaolin Monastery - History, Religion and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5.Clifford Coonan.(2011) Why the kung-fu monks are losing their religion
6.龔鵬程.(2001) 達摩《易筋經》論考
7.中國武術協會.(1993) 中國武術拳械錄
8.洪振快.(2016) 少林寺與少林武功的歷史真相


北大,清華也沒有出過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還那麼牛逼?!

少林威震武林靠得是綜合實力,靠得是平均水平!

張無忌指著殿前的一堵照壁,說道:「眾位英雄,凡是輕功高強,能一躍而上此堵照壁的,請一獻身手。」群雄中登時有不少人臉現不滿之色,心道:「這是甚麼當口,卻叫我們來干這無關緊要的縱高竄低?」有些前輩高手更覺他小覷了人,大是不愉。張松溪排眾而出,說道:「我能躍上。」躍上照壁,輕輕從另一面翻下,武當派梯雲縱輕功名聞天下,以張松溪的能耐,要躍過這堵照壁可說不費吹灰之力,但他毫不賣弄,只老老實實的遵令躍過。接著俞蓮舟、殷梨亭、楊逍、范遙、韋一笑、殷野王等高手一一遵行,只見群雄如穿花蝴蝶,接二連三的躍過牆去,有的炫耀輕功,更在半空中演出諸般花式,躍到西百餘人,餘下便再無人試。這堵照壁著實不低,若非輕功了得,卻也不易一躍而上。群雄武功修為不同,往往擅於拳腳兵刃的,輕功便甚平常,江湖上的成名人物無不有自知之明,決不肯當眾自暴其短。張無忌見這四百餘人之中,少林派僧眾佔了八九十人,心想:「少林是武林中第一大門派,果然名不虛傳。單以輕功一項而論,好手便遠較別派為多。

單以輕功一項,下山開館授徒,知名度也是少林較高吧。
更何況,少林還有傳說中的最大的絕世武功秘笈庫。
一般武林人士,想想就是一陣冷汗,不禁搖頭:「干不過啊干不過,得罪不起。遇到少林派能讓就讓吧。」

每一個少林弟子,都帶著「威震武林」的光環闖到江湖,需要實際武功第一嗎?武功江湖排名第八百二十九,就可以直接嚇傻排名二百九十八的小高手。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很不簡單,涉及到很多方面。
樓上大家列舉的各種少林寺的大德大能們,無一不是高手中的高手,然而他們都是深居簡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據說,這個就是傳說中的高手風範吧。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高手為什麼不去「威震江湖」。
1.少林寺是一個宗教機構。江湖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它的主體是各級各類的幫派組織(會道門,各種地方武裝力量,聯盟,等等),同時包含了宗教組織(佛教、道教等)、與幫會組織相關的商業組織(商會、青樓、鏢局、殺手組織)、各種半官方機構、反官方勢力(土匪強盜小偷)以及各種個人力量,總之可以說是性質上與官府對立的一整套社會結構。在這些組成部分中,宗教組織地位很尷尬(讀金庸的都會發現,在江湖語境中,少林寺從來不是少林寺,而是少林派)。它的性質和目的決定了它和幫會、黑社會有本質上的不同。它有導人向善的力量,這使它為江湖標榜了一個更高的價值標杆。因此,它在江湖這個體系下代表著公理、正義、至善、無爭,有著超然的地位。同時,這也決定了它必須為自己的價值標杆負責,一旦它有向世俗力量滲透或傾軋的趨勢,它的地位會蕩然無存,並且會更容易受到這個江湖體系的排斥。少林寺必須在處理與江湖的關係上格外小心。
2.中國從來就沒有一個一統天下的宗教。從統一的龐大帝國體系建立以來,沒有任何一種宗教可以擺脫中央集權的控制,宗教力量不得不屈服於政治力量,甚至連宗教哲學與知識體系的發展都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為帝國統治服務。中國的宗教力量本身也從來不是鐵板一塊:佛教東傳、道教興起以來,佛道兩門實力此消彼長,中國的一部宗教史就是佛道兩門的枯榮史。佛門自身內部宗派林立彼此之間算不上和睦,甚至往往彼此詰難,沒有形成一個如天主教教廷的中樞機構。綜上,宗教力量絕對鬥不過官府。所以,少林寺作為禪宗聖地、佛教在武林當中的代表,在與官方的對話中如履薄冰。佛教並非沒有完成政教合一的機會,從達摩創派到大唐盛世,佛教發展十分迅猛,但滅佛運動瞬間把它打殘了。自此以後,佛教就再也沒有控制世俗的可能。少林在這樣的衝擊中,能保存自己完整的傳承已經殊為不易,更沒有任何可能去和官府力量叫板。從武力上來說,少林並非沒有威震江湖的能力,但一旦它有任何稱雄的趨向,都會被官府視為危險的信號,並予以堅決打壓。
3.金庸武俠完整的體系發生在宋代以後,此時佛教格局基本定型,大體上有以禪學和思辨哲學為主流的哲學佛教和以世俗信仰為基礎的人間佛教兩個發展方向。少林是禪宗佛教的濫觴,並不著重於對世俗的影響。少林是否當時第一大叢林我沒有考證,但很顯然當時的諸大叢林,並不著力於擴展實體力量,更加強調對於法乳衣缽的傳承和對於佛法的弘揚。因此,少林對於江湖的影響是精神上的而非武力上的。事實上,江湖對於少林派大師的尊重,也多數是對於少林僧的大德行、大智慧而不是武功。
4.受以上精神傳統的影響,少林寺出來的僧眾自然沒有爭雄稱霸之心。從源流上講,達摩傳衣缽于慧可。慧可是什麼人物?百度上能查到的,全是些歌功頌德的好話。實際上,根據佛門傳說,慧可出家前曾犯下殺業,據說是個殺人如麻、嗜殺冷血之輩,或許也是個武功絕頂的高手,因良心不安跪求達摩,在大雪中跪了三天三夜。他對達摩說:「我心不安。」達摩說:「把心拿來,我來替你安。」慧可說:「我找不到我的心。」達摩說:「我已替你安好。」慧可遂自斷一臂,拜達摩門下,終成禪宗二祖。這樣的一個譜系傳下來的人,絕對會對殺生、爭雄有著天然的抵觸。另一方面,達摩傳下七十二絕技,皆源於佛,與佛法、禪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可以說除了少數天資高絕的人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想在少林武功上有驚人業藝,相對的必須在佛法上有精深修為。佛與禪是少林的力量之源,習武的目的,一是修心,二是護法。這樣的體系所培養出來的高手,自然也就不會有爭雄之心。
5.少林弟子不適合江湖。江湖有著自己的價值觀念,行走江湖的人都受這種價值的影響。很顯然這一套價值觀和與之相匹配的行為模式並不適合少林僧眾。少林更像是一個學術研究機構,他們研究佛法、佛教哲學和武學,卻不研究社會和江湖。研究佛法並不是無法得到智慧,但少林中能真正深入經藏獲得圓融智慧的實在是太少了。每一本書中的方丈大師或許可以,但其他多數少林僧眾沒有這個能力。它們生長在一個簡單、純凈的環境里,不問世事,不知世間險惡。他們大多有自己的信仰與信念,相應的也會生出執著,有的執著於武功,有的執著於戒律,有的執著於經藏,有的執著於誓願,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因為這種執著獲得了強大的力量,卻也應為這種執著變得有點固執、古怪甚至智商捉急。這些和尚,你不能期盼他有什麼行走江湖的本事,也不能指望他有什麼威震武林的覺悟。
6.所謂的威震江湖,不過是一些強大的個體力量。少林並不缺少個體戰力頂尖的人物,但同時它對於這些個體力量並不屑一顧。少林需要維護的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的利益、價值和尊嚴高於個人。八方武學,來自中州,天下武學,源出少林。天下英雄都對少林懷有敬意,並不是因為少林有某位或者某幾位驚才絕艷、武功絕頂的高僧,而是因為這是少林,武林北斗,執天下武林牛耳。許多英雄,或者說「威震江湖」的人物,大多是體制的叛逆者,他們在和體制、體制中的人的對抗中,不斷磨礪、越發明亮,最終光芒耀世。而少林,毫無疑問,是體制的維護者,或者一定程度上是中立的第三方。總之,少林不會培養一個革掉自己命的絕頂高手,只會培養無數個荷擔如來家業的十八羅漢。
7.我們來具體舉一些例子,看看如此強大的少林到底為什麼不去「威震江湖」。
喬峰武功源自少林。因為弒父殺師的謠言和雁門關之戰,這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不得不與少林決裂與天下為敵,他英雄蓋世,當然「威震江湖」,可惜,他是少林叛徒。虛竹原本是少林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僧,很有可能就這麼一直默默無聞下去,可是他破了戒,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被逐出少林門牆。他武功高絕,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可惜,他是少林叛徒。如果他們一直生活在少林的體系下,或許也會闖出一些名堂,但肯定到不了「威震江湖」的地步。
《倚天》里,少林僧眾被俘虜在塔內,又或者少林十八羅漢像被人刻了字,渡厄三人都不知道在哪裡,反而關押一個金毛獅王,才暴露了三人驚世駭俗的手段。這三人武功這麼高深,卻不願出後山一步,這是少林不問世事的超然態度的一個縮影。
《笑傲》中,少林方丈方證大師和武當沖虛道長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方證大師能穩穩的壓過任我行一頭。這二人在對五嶽劍派和黑木崖的態度上儘可能保持中立,卻對令狐沖青睞有加。令狐沖的精神氣質和人品修養,十分符合兩派的價值取向。
《鹿鼎記》里的澄光、澄觀等,無一不是一流高手,可是一個比一個智商捉急。反而是韋小寶智計百出,屢屢能化險為夷。
《書劍》中,南少林高手如雲,只論頂層高手,已經可以穩穩勝過紅花會。但牽扯到陳家洛與乾隆的秘辛,南少林雖然慎之又慎,卻最終還是不免被福康安一把火燒掉。宗教與政治的鬥爭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迫使福康安低頭的還是紅花會力量,可見真正能威震江湖的並不見得是絕頂武功。
總之,無論是出於權衡、戰略也好,出於利益、自保也好,出於價值取向、精神內涵也好,保守的、不爭的、超然的少林才是真正的少林。「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爭,故無尤。」少林正是因為這樣的姿態,才能超脫出滾滾紅塵,在紛亂蕪雜的五濁惡世中巍然不倒,屹立千年。
如今的商業化的少林,雖然博得了好大名頭,賺到了大把鈔票,可是細數起來,已經丟掉了太多東西。這樣的少林,已經不是少林。同樣地,中國在滾滾向前的過程中,也丟掉了太多東西。我們難道不應該慢下腳步,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么?


出家人為什麼要威震江湖?那是犯了貪戒。


歷史上,天下武功本無一個共同的出處。僧人不涉俗務,故而江湖上沒啥名氣。

書里,天下武功出少林,但少林僧人不出山門,所以沒有江湖名氣。


因為少林寺在古代收入基本靠化緣種地,而且成員社會經驗不夠。小隊人數一多估計剛出河南就沒有盤纏了,大師們又放不下臉學現代武僧天橋耍把式。所以不是不想,而是經濟條件和人員素質不足以支持大型raid啊!
其他門派要麼打家劫舍,勾結官府,伸手鏢局,要麼創立子門派吸錢。。。經濟制度比少林高了不知道多少
至於少林痛定思痛,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發展出兇悍的武術搭台,旅遊唱戲,開光量產,頭香拍賣。。。就是另一回事啦


少林弟子確實有北喬峰和方證大師, 但是水平最高的正統佛家戰士卻是大輪明王,金輪法王和一燈大師, 所以樓上許多聲明少林高手多的答案並不切題


提問者應該指的是金庸的小說吧,最好說明。

1.同一時期,威震江湖的不過就那麼幾個,武林那麼大,從概率上講,出現在少林的可能也很小。因此這麼說是不公平的。不信你拿其他門派作比較,縱貫金庸十五部小說,還有哪門哪派哪教能像少林這樣始終屹立不倒,執武林牛耳?沒有吧。

論武功,《書劍恩仇錄》中天虹、天鏡,《天龍八部》中掃地僧的武功都是可以完勝主角的。《俠客行》中的妙諦,《倚天屠龍記》中的三渡、空見等人之所以不是頂尖高手,也是因為有俠客島、張三丰、張無忌這樣的Bug存在。真正提到了少林寺,少林寺卻無真正高手的只有《神鵰俠侶》一部,而其時少林衰弱的原因小說也已經說清楚。另外,個人認為真正決定少林寺強大實力的不是個別絕頂高手,而是多如牛毛的一流高手,這點從《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等都可以看出。

2.儘管如此,少林也確實不夠「威震江湖」,原因很簡單,細數金庸小說中「威震江湖」的人,會發現他們至少具備以下兩特徵中的一個:
1.不僅武功高強,而且「入世」,有能力和意願在江湖掀起波瀾。比如左冷禪、成昆這樣有野心的,郭靖、洪七公這樣行俠仗義的。而吃齋念經,為人謙退的少林「宅男」做不到這一點,比如掃地僧,要不是哥幾個熱熱鬧鬧打到藏經閣了,武林中人都不知道少林藏著這麼個絕世高手。
2.經歷了身不由己的「奇遇」。一眾主角都有這樣的特徵。比如狄雲,鄉下窮小子都被下了獄了,偏偏還能遇著丁典。反觀少林寺僧人,在寺院里循規蹈矩的,怎麼威震江湖?虛竹要不是下山送貼碰上蘇星河,這輩子估計就在少林念經念到自然死亡了。


因為少林武功有個天大的bug:練武是為害人性命,學佛是為救人性命。所以少林武功想要進步,須以少林佛法化解戾氣,因而少林和尚就陷入了一個悖論:武功越高的佛性越高,佛性高的習武就沒什麼意義了,又何況是入江湖與人爭個高下。
具體內容,可參見金庸《天龍八部》中掃地老僧關於武學障的講解。


金庸筆下,少林高人比比皆是。
《天龍八部》中,玄慈佛法精湛,武功修為也很高,輕鬆化解五台山清涼寺神山上人和吐蕃國師鳩摩智的挑戰。而無名掃地僧更是輕鬆化解蕭遠山和慕容博的對決,並且「秒殺」二人。
《倚天屠龍記》中,少林四大神僧之首空見大師,接下金毛獅王謝遜一十三拳七傷拳,謝遜用計才能將他打死。最後看守謝遜的三名老僧功夫也都甚為了得。
《笑傲江湖》中,少林寺方證大師武藝高強,內功深厚,精通《易筋經》,連任我行的吸星大法也奈何他不得。
就我看來,少林高人實在太多,但出家之人,重在修禪悟理,而非行走江湖,所以少有弟子能威震江湖。


大概想了一下,可能是出家人不打誑語。


轉自六神磊磊看金庸(侵刪)《金庸偏心眼?少林派憑什麼總是天下第一》:文/六神磊磊

大家好,7天酒店住完,我回來了。我們繼續讀金庸。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件事:武俠小說里,憑什麼少林派總是第一?

金庸總是灌輸一個觀念:少林派最牛。可是為什麼?看不出它有什麼特別啊。不過是一群乏味的光頭而已,那麼多年裡,沒出過一個偶像派,黃藥師那樣的老帥哥沒有過,楊過那樣的鮮肉也沒有過。

好不容易出了一個主角,也是塌鼻子、香腸嘴(虛竹),要不是靠著主角光環,碰到了一場冰凍優衣庫奇遇記,一輩子怕都沒有女朋友。

少林派還總觸霉頭,小說里老被人封,趙敏帶人封過一次,令狐沖又帶人封過一次。可為什麼重新開門,還是天下無敵?江湖還是默認他家牛呢?

少林和尚笑了笑:呵呵,那是你不知道,我們這一千年,都經歷了些什麼。


我們從遙遠的唐朝說起。

那一年,當武則天還在位的時候,有一個神秘的波斯教派——明教,傳到了中土。

隨著明教的聖火一起傳來的,是一張神奇的羊皮卷。它的漢文名字叫做《乾坤大挪移》。

這門異域武功,神奇、精微、炫酷,很快上了頭條,一時風頭無兩。和它相比,中土的武學黯然失色。

可是,是真的么?

沒有人注意到,幾乎與此同時,在中原少室山,少林寺的一間樸素禪房裡,徹夜閃著燈火。少林第八代方丈——元元大師剛剛撰寫完了一本小冊子。那是他剛創造的一門武功。

「這路掌法,叫什麼名字呢?」他微一沉吟,在封面上寫下三個字:般若掌。

般若掌……練將下去,永無窮盡,掌力越練越強,招數愈練愈純,那是學無止境。——《天龍八部》第四十回

只要我少林這一盞明燈不滅,中原武學就絕不會被西域壓倒。

二百年後,到了五代末年。

江湖上,彗星般地崛起了一位鮮卑少年高手,叫做慕容龍城。他驚才絕艷,創出一門神功「斗轉星移」,天下無敵。

相比之下,少林寺仍然是一派沉寂。它落後了嗎?沒能力創新了嗎?並沒有!

就在那些年,某個清晨,在寺後的一片清幽竹林里,六名老僧撫掌長笑,聲震雲天。

三十六年了,我們這路拳法終於大功告成了。

這一門花了小半個世紀才創出的拳法,威猛無儔,群魔攝伏,它叫做「大金剛拳」!

這就是少林派。不管你江湖中誰上頭條,不管今天圈子裡誰最拉風,我就只一個蒲團、一盞油燈,默默創造著一門又一門神功。


少林高手還特別坐得住。

北宋元祐年間,是江湖的一個戰國時代。天下高手為了爭頭條,打成一團,什麼北喬峰、南慕容、靈鷲山、星宿海,大家一通混戰,排行榜上硝煙瀰漫。

可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掃地僧在少林寺的藏經閣里一坐,就是多少年?

不知是四十二年,還是四十三年。連他自己都忘了。

這些年裡,他只專心研究一門東西——武學障。

為什麼一代高手玄澄大師一夜之間筋脈盡斷?吐蕃國師鳩摩智何以越練武功,越是心神大亂?蕭遠山和慕容博怎麼一步步走向殘疾?

這隻有掃地僧的「走進科學——武學障」理論可以解答。

近百年後,到了南宋隆興年間,江湖的頭條又換人了。有一個叫黃裳的道家高手,出版了一本大名鼎鼎的書——《九陰真經》。

這本書一時風光無限,牢牢霸佔熱搜榜首。多少英雄為了它打得頭破血流,連黃藥師、王重陽這種世外高人都參加了搶奪。

可是誰又知道,在少林寺里,有一位高僧靜悄悄地寫了另外一本書,叫做《九陽真經》?

呼翕九陽,抱一含元,故名《九陽真經》。凡得此書者,哪怕只學個三分之一,也可以雄霸天下。

可是寺里那位偉大的作者,居然連個筆名都沒留,我們對他的身份、生平一無所知。

他低調到什麼程度呢?《九陽真經》連單行本都沒有,甚至連找個筆記本謄一下都沒有,而是寫在了另外一本佛經《楞伽經》的夾縫裡。


少林派還出「武痴」。

金庸寫過不少武痴,比如周伯通,比如風波惡。可是少林派里代代有武痴,工匠精神爆棚。

在元末,「渡」字輩的三個老和尚一坐枯禪就是三十年,只為了搞懂一件事——心意相通。

這三個老和尚,比方丈都高一輩,都是老同志了。要是換在別的門派,還鑽研什麼鬼業務啊,派幾個研究生搞一搞就算了,退二線享福吧。

可是少林派的老同志,那是真的鑽研業務成風,他們是組織真正的財富。

幾百年後,到了清代,少林派搞研究的風氣變了嗎?一點也沒有!

你看韋小寶的好朋友——澄觀老和尚,七十年沒出過寺門,連「松樹可不可以連成樹林」都不知道,他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呢?鑽研武功。

武功上的小事,他都當成天大的事。韋小寶隨口講一句話:「一指禪能不能速成?」澄觀立刻就把門一關,搞科研。

他認真的勁頭,和小學課本里的牛頓煮懷錶有一拼:

「坐在地下,周身堆滿了數百本簿籍,雙手抱頭,苦苦思索,眼中都是紅絲。」

「瘦骨伶仃,容色憔悴,不言不語,狀若痴呆,有時站起來拳打腳踢一番,跟著便搖頭坐倒。」

一個門派里總出這樣的痴狂匠人,你說武功牛不牛?


想像一下,如果你加入了這種門派。

走進藏經閣,你可以讀到千百年來歷代高僧積累的武學論文。

比如《虛竹:我和鳩摩智交手的心得》《教訓:從空見神僧戰死看「金剛不壞體神功」的 BUG》《渡厄大師:對「心意相通」的闡釋》《方證大師:用易筋經對抗吸星大法之我見》……

你還能得到大數據支持。比如練成一指禪,究竟需要多少年?少林派有完整的檔案記載,第一名是三十六年,第二名是三十九年,第三名是四十二年……

更要緊的是,你八十歲的師叔祖在用功,你五十歲的師父在用功,你三十歲的師兄在用功,你能不用功嗎?

很多其它的門派,靠著一兩個「爆款」、一兩位天才,在武林上走紅一時。

華山派出過風清揚,魔教出過東方不敗,南宋的「五絕」里,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少林派甚至一個名額都沒撈到。

可那又怎麼樣呢?潮起潮落,少林派還是第一。

最後,讓我們看一下金庸對少林龍爪手的評價,作為結尾吧。那是很說明問題的:

「全無破綻」。
「數百年來千錘百鍊,實已可說是不敗的武功」。

用龍爪手的人,可能會敗;但龍爪手自身,卻是完美的武功。

說來說去,無非幾個字:百年傳承,一片匠心。

其實,武功是這樣,釀酒也是這樣。

不管別家怎麼「爆款」,只有懷著一顆匠心,一代代千錘百鍊,才能回味綿長。

就好像水井坊,作為高端白酒代表,歷經600餘年傳承,靠的就是一顆不變的匠心。


少林每代的中上層的和尚都是威震江湖。

不過確實少林弟子是沒法當主角的。最近看笑傲江湖有感:少林逼格太低。

當年方證大師眼見令狐沖是有緣人,便要傳授他少林無上絕學易筋經。唯一條件只是要令狐沖投入少林做俗家弟子(而且當時岳不群已經把令狐沖逐出華山了)。
然而令狐沖若是要加入少林,就得改名為國字輩,叫令國國沖……令狐看著國沖這兩個字思考良久,還是……放棄了……


江湖免不了血雨腥風,這和少林寺慈悲為懷的理念是相悖的。少林寺佛法雖然強調普度眾生的入世態度,但是僧人實際的生活狀態是出世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少林寺的人都是很低調的。少林寺乃眾多武學之發源地,高手很多是自然而然的。但是正是少林寺的低調態度,才會很少有威震江湖的。仔細想想那些和少林寺有淵源的俗家弟子,威震江湖的還是有的。
喬峰,曾經在少林門下,算是少林寺弟子,牛逼人物一個;
張君寶,也在少林寺混過,創立武當派,大神級別;
紅葉禪師,《辟邪劍譜》號令江湖;
當然還有自習了一輩子的少林寺掃地僧,他不如江湖則可,一如江湖必將引起軒然大波。
PS:武功很高,不一定能夠笑傲江湖,情商高再加武功高,才能威震江湖。少林寺這一現象再次強調了情商在一個人成功過程中的重要性,為現代人又上了一堂生動的成功學課!


小說不是現實,各門派各有所長,金庸在看了峨眉武術後說:「早知道峨眉那麼厲害,就把它寫第一了。」

其實和尚太牛了不好寫,活得很單調,不能泡妹子(動情)、不能有四處飄泊浪跡江湖的浪漫,哪天心血來潮想到同福客棧聚個餐也得戒酒戒肉。一個牛和尚做主角讀者是不咋接受的。


因為釋永信沒在那個時代,他們只是缺個CEO。


善勝不爭,低調為王


主要是除了晦明禪師都不方便艷遇


推薦閱讀:

你所理解的「江湖」是什麼?
古龍小說里選個你相比主角更欣賞的角色?
有哪些很江湖很武俠的詩句?

TAG:少林寺 | 金庸小說 | 中國功夫 | 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