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上映了,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呢?背後有有著哪些故事呢?


早已寫好,但修修改改,刪掉了太多內容,68年的沉浮,讓這個題材縈繞著無數或明或暗的氣息。有些我們可以說,但有些卻只能爛在肚子里。我嘗試都寫出來,卻寫了18000字,只好刪掉那些可能惹麻煩的內容,大家湊合看吧。

PS:本文同發微信公眾號知影zhimovie不如我們從電影來過


《智取威虎山》:時代的車輪來又去,但英雄永駐人心

楊宗貴戰死於1947年2月23日,一個凜冽的冬日清晨。


根據他的戰友敘述,當日他們在潛伏觀察雪地中一座破窩棚之後,確定裡面隱藏的是他們追蹤多日的土匪,決定突擊抓捕。楊宗貴第一個衝上去,一腳踢開門,大喝一聲「不許動」,並準備開槍示威,不想「咔嚓」一聲,手中的駁殼槍竟然沒有響。事後查明原來是天氣太冷,槍機上結了霜被凍住了。還沒等他俯身隱藏,窩棚里飛出一顆子彈,正中他的胸膛。於是剛滿31歲的「偵察英雄」楊宗貴倒在雪地上,躺卧在他熟悉的東北白山黑水間,吐出了最後一口氣。

牡丹江軍分區為楊宗貴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不過靈牌上寫的是「楊子榮」,因為他用這個名字參加的解放軍。無人知道這個瘦高的大個子來自何方,也不知他的本名,即使他的戰友也不知道。於是,「楊子榮」這個名字就被刻在了他的墓碑上,並以一個「英雄」的形象流傳了下來。與此同時,遠在千里之外的山東煙台,楊宗貴的母親在貧困中掙扎,思念著她唯一的兒子。因為楊宗貴喬裝土匪偵察的時候被同鄉看到過,因此當地盛傳他叛變做了土匪,政府取消了他家裡的軍屬待遇。又因為部隊無人知道他的本名,即使他被當做一個英雄來紀念,這份榮光也未能落到他母親的身上。於是直到在貧困和飢餓中死去,楊宗貴的母親也不知道,她的兒子,是一個英雄。楊子榮的兩個妹妹被賣到外地,直到後來曲波找到楊子榮故鄉,當地政府才知道此事,將她們找回安置。

所謂英雄,往往和悲劇聯繫在一起,越是大英雄,越有大悲劇。這一點在楊子榮的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只是這一切,在楊子榮擔任主角的小說、戲劇和電影中,我們都沒有看到過。他以一個機智勇武、光輝燦爛的形象在人民的心目中永生,沒有半點不和諧之處,就如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樣。

(上圖為牡丹江軍分區戰鬥英模頒獎合影,紅圈標出的是楊子榮,他正前穿白襯衫的是高波,兩人後來均犧牲)

68年後,同樣是在冬天,楊子榮曾經為之奮戰的這個國度里,無數人笑著鬧著,拿著食品飲料,走進溫暖舒適的電影院,坐下看一部名為《智取威虎山》的電影。68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絕大多數人並不清楚。他們只知道「這曾是一部紅色經典」。對於他們來說,打的是否精彩激烈,裡面的男女是否夠帥夠漂亮,3D視覺特效是否夠逼真,這是最重要的。至於前一秒還和小白鴿相互掩護彈無虛發的高波忽然中了一飛刀,一閉眼就死了,只有很少的人會心裡一緊,絕大多數人會覺得「哦,他領便當了」,然後等著看楊子榮怎樣擒殺座山雕。眼前這一切,只是銀幕上的一場戲。電影出來之後,大家也只會說情節是否誇張,打鬥是否真實,場面是否激烈,或者「老虎居然會上樹?不是貓師傅沒有教它么?原來童話都是騙人的!!」


不用憤憤不平,楊子榮用生命去爭取的,不就是現在這種可以平安吃飯睡覺看電影聊閑天的生活么?他用生命為我們實現,我們應該好好享受。

不過,我們也不應該忘記曾經發生的一切,把眼前的這些僅僅當成一場戲。

根據徐克的自述,他想翻拍《智取威虎山》的念頭,起源於30年前,因為這個故事「非常傳奇」。是的,從情節來看,楊子榮的故事是非常適合香港電影的類型。孤膽英雄,獨闖匪巢,喬裝卧底,打虎上山,舌戰逃匪,在大年夜將敵人一網打盡,這些橋段我們彷彿在香港電影里看了很多遍。唯一不同的是,《智取威虎山》和楊子榮的故事都真實存在,他並不是虛構的小馬哥或者陳永仁。僅僅就這一點來說,拍過黃飛鴻的徐克會對此念念不忘,也是理所應當。


在看到正片之前,我並不看好這部電影,因為徐克並不是沒有拍過國內相關的題材,著名的《棋王》在他的手下變得不倫不類,充滿了意識形態的偏見,完全沒有了阿城原著的悲愴與厚重。這份擔心在那個堪稱支離破碎的預告片之後達到了最高峰,韓庚莫名其妙的出場,以及後面亂入的大場面,讓人不知所以。雖然我們都熟知智取威虎山的故事,不用劇透,但是看到坦克和飛機的出場,很多人在心裡還是忍不住怒吼一句草泥馬,這是剿匪么?有這麼強裝備的還是土匪么?


但正片出來,一切都釋然了。徐克很聰明,他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做了減法,放棄了夾皮溝土改等意識形態濃重的情節,將奇襲奶頭山的部分直接移植到威虎山夜襲,增加了夾皮溝防禦戰的戲份,並且將「先遣圖」從國民黨布置收編殘匪抵抗共產黨,變為軍閥張作霖遺留的財寶和軍火寶庫,這讓整個故事中國共對抗的形態完全消除,回歸成「軍隊打土匪」這一香港電影最擅長的警匪片模式,故事掌控上更自如,商業發行上也沒有了潛在的壁壘,至少在香港和台灣是可以上映了。想想曾經的紅色經典可能在台灣上映,這就令人興奮啊。可以說,《智取威虎山》是徐克給我們的一個意外驚喜。

韓庚的出現是徐克唯一比較大的內容增加。但這個增加非常有意義,因為這樣一來,70年前東北林海雪原的艱辛傳奇,與如今的燈紅酒綠嬉笑打鬧,就有了最直接的血脈聯繫。若無小分隊當年救下栓子,也就不會有之後韓庚這個角色。韓庚能遠赴美國求學,說到底也是小分隊當年浴血奮戰的結果。一代人的安定,是依靠上一代人的犧牲而來,套用徐克在《黃飛鴻》中的一句話,就是「但願朝陽長照我土,莫忘烈士鮮血滿地」。在徐克的故事裡,正氣凜然的黃飛鴻和虯髯滿面的楊子榮,精神上是一脈相承的。

(這個鏡頭中因為出現了陸皓東設計的青天白日旗,因而很多版本中被刪減掉了,但台詞沒有影響)

在剝離了意識形態,提煉了英雄主義之後,這個故事就很好看了。徐克最擅長拍這種電影,俠士與土匪用劍還是用槍,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打的很好看。開場小分隊突襲群匪,是一場有些意外的遭遇戰,少劍波讓戰士化妝土匪拖住敵人,命令小分隊展開,控制住制高點,機槍壓制門口,火力四面突襲,將敵人打的不知所措,最終幾乎被全殲。這是個精彩的開頭,但也隱隱暴露了徐克的一個弱點,就是他會拍警匪片,但在這裡是戰爭,軍隊的對抗模式和警察完全不同,需要更酷烈,也更有脈絡,俯拍、跟拍、交叉拍攝應該更多,而不是像以往警匪片那樣定機位拍攝雙方交火就足夠。按說徐克這麼與時俱進的導演不應該這麼保守,或者這是開篇還不需要費那麼大力氣?

在夾皮溝防禦戰中,徐克的弱點得到了全方位暴露,缺少高處俯拍,對地形和攻防態勢變化沒有細緻交代,以至於觀眾都搞不清開場時威風凜凜的汽油桶飛雷為何不開炮了(因為有平民進入了火力區)。這一點不明白的人可以去看看美劇《太平洋》是如何展示軍隊的高密度火力對抗。而土匪滑雪跳過柵欄在空中開槍突破防禦,其實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有一個跟拍,類似《諜影重重》攝影師跟拍伯恩跳天台,會讓畫面更好看。如果因為匪徒是反面人物不適合表現,那麼小分隊一方支援西門、小白鴿和高波相互掩護在運動戰中將敵人消滅乾淨,這段戲其實可以跟拍的更好。結果是被拍成了我軍抬手槍響,敵人就應聲倒下,倒是顯得槍法很准(陳佩斯在此亂入啊:這才顯得您槍法准啊),但顯得不夠真實。手槍對抗長槍哪裡是這麼輕易達到壓制效果的。雖然有陷坑殲敵、手雷對撞等精彩場面,不過香港導演不善於拍戰爭場面的弱點還是令人遺憾。

(太多這種鏡頭的橋接,並沒有帶來足夠的戰鬥激烈感,反而因為火箭筒的出現而有些恍然,火箭筒或者無後坐力炮都是朝鮮戰爭我軍才見到的武器)

其他場面基本是徐克最熟悉的路數,打虎上山一段雖然老虎是電腦後期合成的,但特效逼真,運鏡乾淨利落,壓力十足。威虎山大廳的幾場戲,頗有京劇舞台的感覺,匪徒少有正面拍攝,基本都是側面,面目猙獰兇狠。座山雕不是背影就是側影,鮮有特寫,充滿神秘感和陰險味道。梁家輝的台詞很少,標誌性的「一個字」台詞,雖然幾次讓台下鬨笑,不過卻充分體現了這個人的自負。而他令馬青蓮勾引楊子榮自己偷聽、毫不猶豫槍殺被栽贓的老四,亂槍嚇唬欒平和楊子榮以判斷敵我,突出了他的多疑、兇狠和狡詐。其餘的反派雖然臉譜化,但各有特點。老大的有勇無謀、老二的狡猾、老七老八的仗義可笑,都非常鮮明。徐克不善於拍群戲,做到這一步已經很好。


正面人物中,楊子榮自然是絕對的核心,張涵予基本沿襲了原著設定,突出了人物的智勇雙全,騙欒平說出先遣圖真相,識破老二「演習」測試,舌戰欒平贏得座山雕信任,幾場文戲張力十足。倒是武戲中規中矩,雖然好看,卻沒有太大亮點。倒是林更新扮演的少劍波,無論是開場突襲指揮,還是對楊子榮的觀察和衝突,充分顯示了一個指揮員的冷靜和智謀。值得一提的是姜廣濤給少劍波的配音(就是《變形金剛》里的山姆配音的那個),雖然演職員表裡沒有標出來,但味道十足。佟麗婭扮演的小白鴿是片中唯一有亮點的女角色,紅紅的臉蛋很有那個年代質樸的感覺,她與高波短短的情誼讓這個雄性荷爾蒙瀰漫的電影里有了一點柔軟。倒是余男扮演的馬青蓮,魅惑十足卻有些單薄,敵我轉換的太快。不過馬青蓮的存在凸顯了座山雕的多疑和情慾,是楊子榮在山寨立足的內應,還是韓庚角色的太奶奶,成為整個電影中「受害者」形象的濃縮,因此非常必要。

(扎著小辮,臉蛋紅撲撲的佟麗婭在電影里其實非常討人喜歡,戲份不多但很出色)

整體來說,徐克的紅色經典改編很出色,至少在商業上很出色,動作場面好看,敵我形象分明,故事線索清晰,沒有像《棋王》一樣做多餘的改編。頭尾現代情節的添加,給這個英雄的故事以現實的血肉和意義,處理的很到位。對於一部賀歲檔上線的電影來說,算是圓滿達到了目的。比上一部的《龍門飛甲》要好。


我們該如何銘記上一代的犧牲和苦難,這是徐克的答案,但是,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呢?

以下與徐克《智取威虎山》關係不大,不願意看的可以掉頭)

《智取威虎山》改編自曲波的小說《林海雪原》。曲波是楊子榮的戰友,少劍波的原型。這個故事從現實發生開始,歷經小說、戲曲、電影的多重改編,已經和事實有了比較大的變化。楊子榮喬裝偵察,將土匪一網打盡的故事主線沒有變,但並未達到那麼傳奇的地步。根據其他方面的史料補充,真實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楊子榮本人最清晰的一張圖片,看上去並不那麼威猛,但英雄往往不是想像的那樣)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山東煙台人,年幼時和父母一起闖關東討生活。在父親去世之後,沒有隨同母親回家鄉,留在東北打工,歷經多個職業,對東北黑白兩道的江湖態勢很熟悉。由於他後來主要做伐木工人,俗稱「木幫」,整天生活在山上,與土匪低頭不見抬頭見,因而對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切口都非常清楚。1945年,他臨近30歲,看到來到東北的解放軍與從前的軍隊不同,感召之下參軍。初期主要負責後勤,馬夫、炊事員都干過。隨著戰事變化,部隊從正面對抗進入山區剿匪,楊子榮對黑道熟悉的優勢逐漸體現。在威虎山之前,他曾多次喬裝偵察,殲滅多股流竄土匪,深受同志愛戴,獲得了「偵察英雄」的稱號。現存最清楚的這一張楊子榮本人的照片,就是他在軍分區受獎時留下的照片。


而座山雕則遠遠不如電影里描述的那麼出名,至少在東北四大匪(李華堂、謝文東、孫榮久、張雨新)里沒有他的名號。此人本名張樂山,手下匪徒最多時不過50人,以眼毒(夜裡視力好)、腿快(爬山越嶺如履平地)、槍准聞名。由於其作風狡猾、流動性強,國共都對其多次圍剿,但均被其逃脫,因而在民間也有一定名氣。


座山雕的落網其實沒有動太大的干戈。1946年初,楊子榮冒充許大馬棒的副官前來聯絡共同抵抗,從山下開始對切口,毫無破綻。但多疑的座山雕想再次試探,趁喝酒時試圖灌醉楊子榮繳他的槍搜身,被楊子榮識破,並藉此大發雷霆,痛罵座山雕「壞了江湖規矩」。因為楊子榮持槍在手,頂住了座山雕,為表示「這是一場誤會」,座山雕答應楊子榮下山「去許司令那邊陪個罪」,為表誠意他甚至沒帶武器,結果自然是被騙到了剿匪部隊束手就擒,其隊伍也就樹倒猢猻散。因為這場不費一槍一彈的勝利,楊子榮再次名聲大噪。不過座山雕落網之後並沒有被槍決,或許是其分量不夠,他在牢房裡住了幾年,直到病逝,對土匪來說算是落了個善終。


一年後,楊子榮在戰鬥中犧牲,終年31歲。他參軍的時間不過3年多時間,但這三年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也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

楊子榮的戰友曲波在戰爭結束之後拿起了筆杆子,將他與楊子榮並肩戰鬥的故事寫成了《林海雪原》,這本帶著舊時代評書風味,描述新時代紅色革命故事的作品在問世後大受歡迎。他也成功的從一名退伍軍人轉型成一個作家。雖然從此之後他因為這本書起起落落,飽受迫害,但他從未後悔。

《林海雪原》的小說之所以流行,除了本身的傳奇性之外,其中楊子榮的草莽氣息,少劍波與小白鴿的愛情描寫,在當時「掃毒草」的時代環境下是非常難得一見的內容。尤其是在文革開始之後,一切趨向高大全臉譜化的塑造,男性個個英雄萬丈,女性個個苦大仇深,也只有在《智取威虎山》的紅色包裝下,人們能看到幾分從前的江湖傳奇和男女情愛。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智取威虎山》的存在不亞於金庸武俠對於我們這一代。


1958年,上海京劇院決定將《智取威虎山》搬上舞台,獲得成功之後,由於張春橋、江青的看重,這部戲被提升到樣板戲的高度,集中全國人力物力進行改編創作,連已經被打成叛徒的曲波都沾光從牢里被放出來再執筆。作為戲中兩大正面核心人物,楊子榮和少劍波(戲中稱二零三首長)這兩個角色分別被童祥苓和沈金波獲得。而他們的命運也由此發生轉折。

童祥苓獲得這一角色的過程頗為曲折,他自己後來曾經寫過《楊子榮與童祥苓》一書,仔細講述其中過程。童祥苓出身戲曲世家,姐姐童芷苓是紅極一時的名角兒。但文革開始後全家都被打成反革命。在1967年《智取威虎山》得到毛主席肯定並親自修改後,童祥苓卻因為和姐姐的關係離開了劇組。作為一名演員,那個時候他最多登上舞台的機會是挨批鬥,在漸漸習慣了寫檢查挨批鬥的生活的時候,童祥苓又被突擊解放,「戴罪立功」拍攝樣板戲電影。1970年的「十一」國慶,《智取威虎山》在全國公映,它是第一部被搬上大銀幕的「樣板戲」。此時,童祥苓卻又一次離開了「威虎山」。「文革」結束後,童芷苓的冤案平反,童家班卻已風流雲散。技藝精湛的童祥苓沒有離開舞台,卻因為樣板戲的這段經歷,被視為和「四人幫」有牽連的人,做出的成績也得不到認可。一氣之下1993年提前退休,在上海開了一家小飯館謀生。雖然仍舊時有機會上台演出,但再也沒能演過完整的一台戲,也不能正式收徒傳藝,頗為遺憾。他的一生以《智取威虎山》為最高峰,卻也因為這部戲而受盡坎坷,成為時代的犧牲品。其中波折可以再寫一本傳奇,這裡篇幅不夠,不再多敘。

出演少劍波的沈金波也出身戲曲世家,其父沈玉秋是梨園行著名琴師,台上擅老生。叔叔沈玉才善胡琴,後來的樣板戲《紅燈記》就是由他操琴。沈金波在家傳熏陶下,7歲開蒙,10歲考入焦菊隱先生開辦的「中華戲曲學校」學藝,為「金」字科,是我爺爺的師弟(我爺爺藝名李德儒,為「德」字科),也因此在後來與我爺爺有過一些私下交往。沈金波在京劇上的天分很高,聲音獨特,是著名的高派(高慶奎)老生傳人。抗戰勝利後焦菊隱先生改編的京劇《桃花扇》里,他就挑大樑任主角。建國後曾隨慰問團前往朝鮮前線慰問,後轉入上海京劇院,曾與周信芳先生合作,拍攝了著名京劇電影《四進士》,並向周信芳先生學藝。文革開始後,他因為出身原本被衝擊,卻又因為毛主席喜歡他的戲,被保了下來(他曾多次在中南海為毛主席演戲,並現場解說新戲和老戲的區別之處)。《智取威虎山》京劇演員陣容中,他是最早被確定的。甚至有準備童祥苓若不過關,由他出演楊子榮。少劍波在戲中雖不是核心,但承擔了大部分文戲的分量,沈金波先生以其嫻熟的舞台經驗,和剛正不阿的性格,把部隊首長沉著冷靜,掌控大局,意志堅定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其「朔風吹」一段唱至今經久不衰,是京劇史上的經典唱段。在文革中他還試圖將恩師焦菊隱先生的情況上報高層,直接向周總理和毛主席伸冤,可惜因文革小組阻撓未果(此事是我爺爺轉述)。即使如此,他仍舊多次救濟恩師,在當時環境下極為難得。但在文革之後,隨著樣板戲的取消,他也離開舞台,調任上海戲曲學校任老師,一身技藝再也沒能在台上發揮過。1990年因癌症,默默無聞離開人世。


一場戰鬥,一本小說,一台京劇,一部電影。1946年發生的這件事,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以各種藝術形式橫亘於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時不時被提起(「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的切口幾乎人人皆知),也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楊子榮長眠於白山黑水之間,他的故事成為一個傳奇,流傳於人世,經歷各種塗抹、刪改、變形,因為意識形態而風靡神州,卻又因為意識形態消沉一時。但一切無損英雄先烈保土安民的事實。至於被捲入這個傳奇的各種人和事,各種悲喜交加的戲外戲,讓我們可以理解《智取威虎山》更多的意義。那些悲歡、那些生死、那些聚散、那些希望,一如68年前那個風雪之夜的戰鬥,永遠縈繞在我們生活的深處。

用我從前寫過的一句話留給那些與《智取威虎山》相關的那些人們:他們的榮光,終將揮灑天地。時代的車輪來又去,但英雄永駐人心間。


我知道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大家是不怎麼看好的。

「徐克拍《智取威虎山》?所以這是電影八部曲的第一部的節奏嗎?」這是我最開始得知消息的時候的內心吐槽。

但從上映以來,媒體報道的所謂《一步之遙》零好評,《智取威虎山》零差評,就讓我覺得頗為好奇,所以今天趕緊親自鑒定了一番。

首先是簡明扼要的總結一下:

這就是一部手撕鬼子的抗戰神劇,中國版的復仇者聯盟。

通常情況下,手撕鬼子什麼的,都是貶義詞,用來吐槽腦殘編劇和導演的。

但徐克卻找到神劇的正確打開方式,讓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一本正經的革命樣板戲,用合情合理老少皆宜的方式結合在一起,打造出了這部娛樂性滿分的爆米花電影。


(前方高能劇透,非戰鬥人員請迅速撤離!)


電影一開場,黑屏,下方淡出字幕,「紐約 2015年」。

我差點起身了,喂喂,我走錯場了嗎,還是我今天打開爆米花的方式不對,導致時空穿越了?


徐克的威虎山,是以一個留學生回憶敘事的方式展開,他的祖輩當年在楊子榮等革命先輩的奮戰之下,救得性命。

2個多小時的電影,給這條時間線的戲份非常少,也就幾分鐘而已。

BUT,電影最精彩的就是這個BUT。

就是這短短几分鐘的時間線,徹底解決了一個困擾了無數抗日神劇導演的難題。

淋漓爽快的超現實大戰,將如何和真實歷史中艱難的戰鬥結合,而不違和。


徐克提供了一個簡單,但是極為有效的方式。

整個智取威虎山的故事,相當於都是這位倖存者後代所講述的,他沒有親眼見過,顯然只能是聽祖輩轉述。

而他的祖輩栓子,當年就是個小孩,顛簸流離之際被打救,對這隻解放軍小分隊充滿了崇拜,可以想像,在講述過程中,他一定是誇大其詞的。


解放軍戰士不僅僅是狙擊槍一槍一個準,連手槍都是隔空取眉心,從不失手。

敵人扔出了手雷,戰士可以迅速回拋一個手雷,精準的在空中對撞,爆炸碎片干翻敵人一大片。

汽油桶加上土製火藥包,就變成了定位精準的迫擊炮。


(註:評論裡面同學們提醒我當時解放軍確實有利用汽油桶的沒良心炮,威力確實很大。嗯,這點我倒是知道,所以我說不符合現實的是定位精準那四個關鍵字。電影裡面小分隊是靜候,瞄準,發射,準確的砸進敵軍中心,這種準度是超現實的。)

這些劇情看起來很爽,邏輯上不符合客觀事實,但一旦給它回憶往事的框架,就合乎情理了。

在影片的結尾,徐克很是善解人意,擔心很多人還是沒有明白這點,所以更是直接的用留學生的台詞來詮釋,

「爺爺還說過威虎山有秘密飛機通道,所以在我想像中的大戰,還有這樣一個版本——」

於是一場超科幻超好萊塢的飛機大戰的場面又能再爽一次,而且也點明了電影的超現實情節,是祖輩的講述和孫輩的想像加一起的產物。


這樣的電影語言,難嗎?

不難。

但想不想得到,願不願意為了解釋這個問題而進行詮釋,就是好的導演和抗日神劇垃圾導演的差距。

只是一步之遙,卻是大多數導演終生不可跨越的鴻溝。

這部電影的演員,真的選得很棒。

張涵予版的楊子榮,夠有黑幫味道,相比京劇樣板戲裡面那個一看就是正氣凜然的楊子榮,這個楊子榮才真的有可能混得進土匪而不被懷疑嘛。

就好像現實中的黑社會,如果有一個梁朝偉那樣憂鬱文藝氣質的卧底,誰看都懷疑啊,真正能幹卧底的,只能是laughing sir這種看起來就是痞子爛人的傢伙啊。

梁家輝飾演座山雕,很有意思,演技就不用說了,大家看電影的時候注意一下樑家輝抽動眼角的動作,非常非常有味道。

這部電影裡面座山雕的扮相被吐槽很像是格格巫,豆瓣里一群人在嘲笑呢。

所以,真的是笨啊。他們就沒明白,這個故事是回憶敘事和想像,這個留學生孩子,從小聽著威虎山的故事長大,座山雕長什麼樣,都是他自己想像中的樣子啊。

所以,大反派長得像格格巫,有什麼奇怪的啊。

至於林更新演的參謀長少劍波,嗯,林更新同學的演技嘛,只能說沒咋丟分。

但是劇本寫得好,少劍波的形象塑造得,非常,非常的棒。


我又要來黑一下豆瓣的噴子了,電影裡面有一段戲是楊子榮要求進山當卧底,參謀長不同意,楊子榮宣布自己離隊單槍匹馬進山,參謀長不爽,結果第二天一大早卻守在出山的山門給楊子榮重要的獻寶圖。

噴子們說,啥劇情啊,這個參謀長是傻的啊,一會不讓人家進山一會兒又跑來配合。

哎,噴子們,這個劇情的意思是,參謀長故意拒絕,考驗楊子榮到底是否具有卧底應該具有的抗壓能力和堅定不移的要滅掉匪幫的信念。


來,我再順便再黑噴子們一記。

一大票人在黑,說座山雕的女人看到楊子榮進了山就跑到屋裡去勾引,座山雕還屌絲一般可憐巴巴的在屋外候著。

我真的覺得,太可悲了。噴子的智商可悲,編劇的良苦用心可悲。

噴子是看不懂,當大嫂進屋之後,老六他們臉色都變了,求大嫂放過剛進寨的老九,以及楊子榮脫身之後他們感嘆大嫂害死了多少兄弟這些台詞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座山雕的智啊。

楊子榮獻寶有功,他雖然懷疑身份,卻不能當眾處斬,要不難以服眾。

所以座山雕派劫進山寨的這個嫂夫人進屋勾引,一旦楊子榮沒有把持得住,他這就是要進屋捉姦當場殺人的節奏啊。

楊子榮有要務在身,頭腦自然清醒,而之前不知有多少不方便公開處決的土匪被艷福引誘,丟了性命。


所以說智取威虎山,真的是很強調智取的。

雖然電影鏡頭大部分時間都是給到的動作戲,給這些智取文斗的鏡頭不多,但是細細品味,編劇的功底是極其到位的。


扯遠了。

我剛剛是想表揚少劍波來著,這部電影我最喜歡的戲份,就在他身上。


當時座山雕已經逃走,威虎山大局已定,卻不料還有潛伏的小頭目突然竄出挾持了參謀長,威脅小分隊放下槍,戰士們猶豫的緩緩放槍,參謀長大喊,不要管我,不準放槍。

好,到目前為止是常規套路。


但最精彩的劇情設定就是,他不止是在喊的,而是在動作的。

從被挾持的那一刻,他就毫不猶豫的開始趁小頭目不備慢慢的從口袋裡面摸手雷,扯引線,一刻都沒停過,也就是說,從最開始,他就選擇了同歸於盡。

雖然在最危急的關頭,在鷹眼(誤)的精準狙擊之下皆大歡喜,但參謀長的冷靜理性,塑造得真夠盡興。


真的是,超喜歡這段劇情的設定。

什麼是主旋律,而又不媚俗,這就是示範。


好了。

最後來收尾吧。


如果要給《智取威虎山3D》評分,我會給它的娛樂性打5分滿分,就像我當年給《復仇者聯盟》的打分一樣。

至於電影內涵,主題,藝術啥的,這是一部標準的商業爆米花電影耶,好看,夠爽,歡樂,這就夠啦,你說,你還要啥自行車呢?


要啥自行車呢?


--------最後再吊打噴子一次的分割線------


居然還看到有部分噴子在噴楊子榮在雪地里和老虎干架的劇情,說怎麼能打匪幫變成打老虎。

各位,這段劇情是很離奇是很詭異啊,但是你覺得這段不滿意,你找徐克幹嘛。

這是小說原作和樣板戲的經典劇情啊,這麼會噴,你去盜墓噴江青啊...

----------正能量的分割線----------------------------
昨天我給父母買了電影票看智取威虎山,看完大好評,說非常好看。
說起來,這不但是他們少有的進影院看電影,也是他們看過的第一部3D電影。
翻拍紅色經典,讓長輩們也能高高興興的看場3D電影,這點也真的是很感謝徐克。

-----------最後一次更新的分割線------------------
評論里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強調智取威虎山是內戰時期,沒有鬼子,座山雕是土匪。
手撕鬼子也好,抗戰神劇也好,在本語境里都是一個形容詞,代表一種電影語言種類而已。
這是一種修辭手法而已,至於這到底是隱喻暗喻比喻還是啥的,我...也不知道...

以上內容同步首發於個人微信公眾號:weiheng42,歡迎訂閱。

http://weixin.qq.com/r/KUOutn-E0yKsrTvV9xY7 (二維碼自動識別)


前些日子看李雪健老師做客央視的《開講啦》,其中有一個片段提到了他主演的電影《楊善洲》,他講(大意如下):"我當時在雲南為電影首映做宣傳(楊善洲的事迹發生在雲南),我的愛人在北京,去電影院看了電影首映,打電話給我,那一場首映,她在的電影院,全場包括我愛人,兩個觀眾。隔了一天我兒子也去電影院看了,打電話告訴我說,『爸,那一場,只有四五個觀眾……『我當時真的很難受,我想不明白為什麼會沒有人去看這樣的電影。當時大家都在看同時上映的美國大片《變形金剛》,我想知道這個《變形金剛》到底好在哪兒,所以我自己買票進電影院看了這個電影。看完出來了我在想,美國的這個電影,拍得好不好?好!也真精彩,把他們美國的高科技的飛機啊武器啊都展示了一遍,這個《變形金剛》其實是美國人他們的英雄主義影片,而我演的《楊善洲》是我們中國人的英雄主義,可為什麼大家都樂意去看美國的英雄主義,而不願意看我們自己的真實的英雄主義呢……"

如果沒記錯的話,李雪健老師後來也沒有明說原因,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其實都明白,原因很簡單:我們拍得不好看,甚至一看電影名字就有了天然的疏離感。我想這怨不得拿著自己的錢去消費去享受生活的老百姓,也怨不得傾心注力的像李雪健老師這樣的表演藝術家們,僅僅是我們,現在的大眾,並不願意拿著自己的錢去抱著提高自己的覺悟或是接受思想教育的目的進入電影院,這樣太累不是么?

所以當我聽到徐克要拍《智取威虎山》的時候,我稍稍有那麼一刻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相信大部分的人也都會如此:這樣一部紅色樣板戲要改編成純粹的商業片,會是什麼樣?而看完電影之後,我的感受是:驚喜、激動。

回到李雪健老師講的話題,《智取威虎山》同樣也是一部英雄主義的片子,一部中國人的英雄主義電影,當它穿上純粹商業化的外衣之後,大部分觀眾不用再背負著思想負擔進入觀影室,我們可以大膽的說我來看就是來看徐克的,來看他如何演繹這段故事。所以這部中國人的紅色英雄主義電影比之前的更為賣座。

這種賣座,是一種觀眾發自內心的讚揚,今晚我去看,當楊子榮瀟洒的繞到座山雕身後成功擊斃這個大BOSS之後,電影院里響起了零星的掌聲,我相信更多的人內心都是在鼓掌的,雖然因為種種微妙的原因不願付諸行動(包括我……我在情不自禁鼓掌的前一秒不斷的提醒自己:這樣做是不是太裝逼了?是不是太傻了?……然後選擇在公眾場合隱藏內心的激動)。

電影院里眾人的這種激動是一種對我們自身英雄主義情節的肯定,我相信大家在看《變形金剛》結局的時候內心會長出一口氣,但很難有鼓掌的衝動,因為他們離我們有些太遠;而當我們聽著親切的東北話,看著熟悉的黃色皮膚的孤膽英雄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因此微起波瀾。誰說老一輩的英雄主義可笑?那只是故事講得不夠精彩而已!

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指出了一種新的可能,老的故事,新的講述,會有意想不到的精彩。我看完電影激動的原因就是如此:我們所謂的愛國主義總是搞不好,說白了就是很多時候官方東拼西湊攢出來的那些東西不好看,大家是想在娛樂、在視覺享受中順帶緬懷一下革命先驅,而不是正襟危坐的去學習先進精神高尚情操而捎帶的感受一下電影的魅力;本末倒置,自然也就事倍功半。

其實我們從來都不缺故事,觀影的時候看到威虎山北面懸崖的一線天,我就想到了面對蜀道天塹的鄧艾,進而又想到了劍閣之上季漢的最後守護者姜維,姜伯約誓死拱衛成都,他最後國破身死的悲壯故事難道就沒有發生在他千年之前同樣馬革裹屍的Hector奮力守護特洛伊的歷史精彩么?我猜未必吧。

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是一種新的思路。我們需要這些口碑極佳的導演去重新演繹我們中國人的英雄主義。


我看過唯一一部能在片尾字幕找到「架子工」「瓦工」「木工」「漆工」「洗碗工」的。


我直接貼我的影評吧!

12月18日晚,看完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第一個想法就是,2014年,華語電影里的男人們,終於在《智取威虎山》里,集體硬起來了!

  回首2014,銀幕上無不顏值爆棚小生,談談戀愛,紙醉金迷,亦或是唱唱歌、跳跳舞,來完成自己的夢想;現實中,純爺們兒也越來越少,敢作敢當的男人也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行為、樣貌都愈發女性的中國男性。

  幸好出來了《智取威虎山》,讓我們再次看到中國還能有硬漢,中國爺們兒怎麼硬起來!

  一、 楊子榮硬!中國的孤膽英雄!
  說到威虎山,肯定得說到楊子榮,看完電影,你會發現這貨簡直就是《虎膽龍威》里的布魯斯?威利、《真實的謊言》里的阿諾?施瓦辛格、《第一滴血》里的史泰龍!會黑話、敢孤身上山、獨闖虎穴、智斗群匪,還能一次次化險為夷,每當觀眾為他捏一把汗的時候,這位滿臉絡腮鬍子被老婦誤認土匪的軍人都能擺平一切難題!

  回頭想想,楊子榮不會被感情的事情所牽掛,不會被家族企業接手問題所困擾,不會被喜歡哪個姑娘、哪個姑娘要打胎而煩惱,也不會因為事事不如意想參加個選秀節目一舉成名完成自己的夢想,他很單純,就是一心想除掉土匪,即便是受到自己人的懷疑,他也能用自己的本事去證明他沒吹牛逼,這是一個純粹的角色,正因為他的純粹、洒脫,他才成為2014中國銀幕最有魅力的男性角色。

  關鍵是,這傢伙還會做飯!他曾經做過炊事員的啊!

  二、 小鮮肉們都硬了!
  對,林更新、陳曉都硬了!

  不得不說林更新,2012年被徐克挑中拍攝《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當時真是個羞射的小夥子,演的角色也是會臉紅的大理寺年輕醫生沙陀忠,之後的角色也都以青澀、呆萌為主,誰叫他顏太好,呆萌起來又可愛,不演青春片當然浪費。

  但這次不一樣,完全硬了起來,留起了鬍子,剃了板兒寸,成為了少劍波203。原著里少劍波也年輕,但是很沉穩,林更新確實把這種沉穩、果斷演出來了,就連最後笑的時候,都不再呆萌,而是一種英雄的惺惺相惜,把這位有勇有謀的首長演出來了,在中國很容易被定型的電影圈,林更新這一步走的太妙。

  再說陳曉,說實話….我只看過他演出過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感覺就是陰柔范兒,看《智取威虎山》的時候,我完全沒想到這傢伙是陳曉,戴著眼鏡看似哈利?波特的高波(都有波),雖然是書生類角色,但也是硬到骨頭裡,有一種倔強,有一種勇敢,一種噴薄而出的正義感。

  佟麗婭、韓庚的角色也很不同。佟麗婭飾演的小白鴿溫柔的時候連雪都能被熱情融化了,狠起來也跟大冰碴子一樣吹到臉上都生疼;韓庚則是一個傳承,其實就是徐克導演40年前在紐約的一個縮影,當年他在紐約做義工,給觀眾放映電影,最多的就是《林海雪原》,從而萌生了拍攝這個故事的想法,韓庚這次飾演的jimmy,其實就是他自己。

  三、 徐克依舊硬!
  真的,徐克依舊很硬!光是上山打虎這一場戲就能把人看得目瞪口呆,六十高齡的導演,還能有這般的想像力,還能通過整合亞洲特效團隊,打造出不輸好萊塢的特效,動作設計上還能讓觀眾興奮連連,這份對電影的堅持,這份打造優秀電影的決心,絕對是值得現今一大批導演學習的!

  今天在清華聽黃建新談徐克,說徐導在組裡還是全組人的精神力量,帶領著全組人向前沖,哪怕是遇上暖冬、停水停電這般困難,也能克服困難繼續工作,這就是氣魄和勇氣,以及心無旁騖對電影的堅持,在拍攝期間,能夠專心拍攝電影的導演,真的難得!

  讓人驚喜的另外一點在於,徐克設計的一大批黑話和橋段,讓人捧腹到為情節和主角鼓掌!一個剿匪的故事,除了刺激、緊張,還有能讓人開懷大笑同時對主角佩服的五體投地的橋段,實在讓人驚喜,我參與的兩場放映,觀眾都開心到鼓掌,而且這種掌聲出現在影片中間,很是難得。

  總的來說,《智取威虎山》是值得去電影院好好沉浸在其中的好電影,女性觀眾需要去看看到底中國的硬漢是什麼樣,男性觀眾也需要看看到底怎麼才是一個男人,年底了,去影院刺激一把、樂一把,不也正是賀歲的目的么?


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中道有一場戲。打入座山雕內部的楊子榮為了給共軍傳信,借口要在雪地里大解。整部電影里專註蠢萌義氣三十年的老八主動作陪。兩人各自找了塊石頭掩護,脫了褲子就地蹲下。


疑心楊子榮搗鬼的老五老六扛槍跟過來,老八瞬間爆了粗口:「有屎沒屎,有屎啦呀,沒屎滾犢子。」看見老五老六訕訕離開,楊子榮問老八:「有紙沒有?」老八「啪」地折下一段樹枝,遞過來。全場迎來笑點的最高潮。


想過徐老怪鬼馬,必定將樣板戲玩出新滋味,卻不曾料想,會消解地如此「體無完膚」。


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片林海雪原,雄踞威虎山的土匪簡直是飛虎隊,會騎馬能滑雪手持火箭彈肩扛重機槍。而英雄虎膽的共軍,更是「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的槍王之王。即便野戰醫院女護士白茹,必要時刻舉起小手槍挺身而出,也是遠隔百米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最神的要數楊子榮同志。作為區區偵察兵,文能說一口流利的黑話,武能徒手躲避東北虎追殺。不是說好貓給老虎做師傅,為保命留了一手,沒講怎麼上樹嗎?怎麼片子里這老虎蹭蹭蹭就上去了跟蜘蛛俠附體似的?


再加上楊子榮在「今日同飲慶功酒」之前,置身匪窩那些渾然天成的演技臨場應變的急智,簡直是龍精虎猛的超級英雄。


這不算完,徐老怪興之所至,安排楊子榮和座山雕單挑。一個漂亮的詹姆斯邦德式滑地,瞬間解決戰鬥。在片末,徐克竟然還不滿足,布了一個彩蛋。楊子榮同志徒手扒飛機救美,座山雕自殺墜崖。你簡直能看到徐克躲在銀幕後邊壞笑:牛X嗎,爽到了沒?


這哪裡還是楊子榮,簡直是國寶揚子鱷啊。


不得不佩服徐克,充分利用當下的語境,再輔以奇詭的想像力,將一部樣板戲選段演繹成140分鐘毫無尿點的故事片。


雖然國民黨和奶頭山的許大馬棒作為暗線只有些微的露出,但共軍、座山雕和國軍之間的犄角之勢,卻始終緊繃。張作霖遺留的座次圖、軍火圖、黃金圖,也巧妙地穿引著全片情節,將共軍與土匪的戰事,衍生到江湖傳奇的範疇之中。


大段武戲除了失真的神准槍法,基本將特效用到了極致。飛雷充大炮、被子當陷阱,多少也能看出當年《地雷戰》、《地道戰》的影子。


至於文戲,陳坤在戲外有一句評價算是到位:徐克不講「道理」,沒有「主義」,不拉攏憤青也不煽動仇恨,在他眼裡,林海雪原只有一個淡淡的江湖,他戲裡的每個人都不矯揉造作。


這番言論,放在如今的賀歲檔里,大概已算是由衷的讚美。而《智取威虎山》,確實也當得起。


徐克拍了一部燃到沒朋友的電影。但本質上,他的明智在於,屏退了雜念和野心,安安靜靜地講好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源出特定年代的樣板戲,政治意味揮之不去。為了消解革命敘事,徐克亦步亦趨地利用影片之外的經驗材料,處處「埋伏」。於是,看到司令部給二零三的調令上寫,如果用楊子榮有問題,「自己克服」,全場笑。看到座山雕名不副實的口頭禪「一個字」,全場笑。連一個不相關的民兵配角名叫「勇奇」,觀眾也樂不可支。唯有笑,才能蠶食那些曾經無比嚴肅,而今荒誕不經的原始文本。


至於做戲,《智取威虎山》又足夠認真。無論是道具抑或美工,徐克都延續了慣常的特色。鷹嘴峰像鷹,座山雕像雕,從山石堆雪到髮型隆準,一絲不苟。那些令人迷惑的黑話,也精心編排在台詞之中,陪伴「共條的水線子」,一頭扎進「局紅管亮」的威虎山內部,在年三十的夜裡,當著萬壽無疆的火把,趕上那賊巢穴,殺他個乾乾淨淨。


樣板戲裡,共產黨員是神聖化的高大形象。為了給成功剿匪賦予現實的合理性,徐克採用了二零三率部白衣夜雪飛索穿山的橋段,搶下坦克、奪取軍火庫,再造成山崩。這種超人力的設定固然離奇,但究其本意,也是用一種誇張,取代另一種乖謬。


智取還是當年的智取,威虎山早就不是當年的威虎山了。雖然觀眾對「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和「防冷塗的蠟」依舊耳熟能詳,可換了人間,真義早已物是人非。從這個角度來說,徐克重拍《智取威虎山》,選的是好題目,也做了一手好文章。


不知是為了卸下可能的外部隱患,還是再加一層調侃的意味,這一版的《智取威虎山》有用於串聯的現代戲。置身紐約的矽谷青年韓庚帶著祖傳的全球唯一限量版手繪本小人書《智取威虎山》,踏上了返鄉的旅程。片末,當韓庚回到家裡,對著栓子的娃娃臉鏡像喊出一聲「爺爺」,戲裡戲外,徐克都成了。


看完這電影,第一反應是,要是女兒十歲就爽了,一定要帶她去看。

我小時候喜歡看各種樣板戲,革命戲,你看的是主義,他看的是洗腦,我看的是英雄。小時候還喜歡聽楊家將,岳飛傳等等,自己掙錢後四處找的就是那些演繹小說,就為了重新體會一次英雄蓋世的激動。

一直覺得我們中國的傳統故事要是拍成好萊塢的故事,能甩特洛伊好幾條街。

可惜我們拍戲的人呢?之前看楊門女將系列電影,是最接近想像的,爽則蠻爽,但英雄在哪裡?還有水滸傳各個英雄的傳,好像也是電影頻道拍的電視電影。味道都太淡了。

以前一直喜歡看武俠片,也還是缺點兒味道,武的打得叮叮噹噹,俠在哪裡?都是些武功高強的人做的道德文章罷了。

看徐克的電影就暢快多了。一部智取威虎山,幾個場景,英雄就在眼前了。

這電影得用十幾歲孩子的熱血看,噼里啪啦,楊子榮真厲害或者座山雕真神氣,戲就有了。我很佩服的是座山雕麾下的幾個老大和203麾下的幾個強將也都個性分明,不是一臉模糊。

故事,講清楚了,角,顯了,又不拖沓,該笑時候笑該緊張時緊張。對這種英雄主義的電影,我的這幾點要求都滿足了,絕對給5星啊。


文/趙皓陽


一,「抗日劇」真的一定就是「神劇」嗎


我記得馬伯庸寫過一篇文章,講為啥抗日神劇這麼招人嫌。大致意思是我們有手撕鬼子,美國還有超能力滅納粹;我們把日本人拍的這麼蠢,法國《虎口脫險》里德國人更蠢。為啥別人就能成為一代經典,既叫好又賣座,而我們的就是「神劇」?馬親王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好不好看。他說回顧《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這些革命電影,拋開一些政治宣傳因素與技術瓶頸,不管是劇情、表現手法、還有演職人員的用心程度與好萊塢大片不相上下,同樣是一代經典。馬親王最後總結,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好看」,而那些神劇「不好看」。


這個真是大白話大道理啊,就像好多聲稱什麼「互聯網思維」開起來的飲食店,說得天花亂墜——但是你不好吃怎麼著也沒用啊!簡而言之評價徐克的《智取威虎山》,這不是一部「神劇」,這是一部「好看」的主旋律電影。


二,楊子榮與正面角色


電影中楊子榮的形象確實很給力。

外表展現出的的沉穩、堅毅、粗獷、霸氣,演技表現出的細心、果斷、機智、或多或少的狡猾,真是一個我心中最完美的楊子榮。說實話,樣板戲中楊子榮的形象:

這尼瑪看著就很捉急啊,高大上是高大上,但是這個樣子給人的感覺怎麼看也不像是個能卧底成功土匪窩的人啊!土匪都眼瞎不成嗎!長成這樣的肯定是正面人物啊!我小時候看這出樣板戲的時候腦海里一直浮現的畫面就是這個:

「我一看就是打入敵人內部的卧底!」

兩版楊子榮的感覺是不是像兩版蕭峰的感覺,有木有?

說實話,兩個都是經典,個人喜歡哪個就見仁見智了。不過從人物飽滿程度來說,從作品的藝術高度來說,後者要比前者更上一個台階。


在那個年代,臉譜化的正反面角色,確實會使一部作品的藝術性大打折扣,但是為了追求「去臉譜化」而簡單粗暴的反向處理角色,更將是死路一條。正如現在一些抗日神劇,什麼英雄人物看不出點正面形象來,張口閉口就是罵娘,美其名曰「接地氣」;漢奸倒是美化不少,美其名曰「挖掘人性」。結果大家都看到咯,拍出來的那都是什麼玩意。


再說說電影的一段小高潮:打虎上山。我看豆瓣上的影評就很捉急啊,好多小白噴楊子榮打虎這個橋段,說是強行為加戲而加戲。擺脫人家這是樣板戲裡就有的經典橋段好不好,雖說戲台上就是楊子榮擺幾個poss沒出現啥真老虎……


「《水滸傳》中,寫了武松打虎之後,誰還敢再寫打虎!那不是沒事找罵嗎?……蕭峰打虎寫得既驚險又神奇,但是又真實可信,蕭峰是書中的第一好漢……所以這裡既寫出了蕭峰的神勇,也寫出了老虎的厲害,老虎如果不厲害,英雄的威風是顯不出來的。所以說,我們看,這一點他既繼承了武松打虎。但是又和那個絕不雷同。一樣寫得這樣活靈活現,一樣讓人印象深刻。而且這一段又是他下一步結識完顏阿骨打,進入女真部落,最後回到大遼的重要轉折點之一。所以這一段描寫,就是和情節和人物,都結合在一起的。」這是孔慶東老師評價《天龍八部》里蕭峰打虎的話,可以把蕭峰改成楊子榮,完顏阿骨打改成座山雕,女真部落改成威虎山,可以原封不動的照搬這段話。簡而言之,打虎是一種儀式,是英雄的認證。


三,座山雕與反面角色


座山雕的形象比楊子榮還驚艷。還是比較一下臉譜化的樣板戲,座山雕的形象是這樣的:

略顯萌萌噠有木有,無論動作還是形象都是從傳統京劇的小丑中演化而來的。再來看看電影:

這個角色我也非常的滿意,這才是真的的反面角色好不好~好一個冷颼颼狠彪彪的座山雕!


我們要明確一點,反面角色可不都是小丑,大反派之所以能成為大反派,首先他得是個高素質高智商的人物,那才有跟正派優秀人才一爭高下的資本。一味貶低反派人物就是在貶低正派人物。可惜現在抗戰神劇不懂這個道理。來看看失敗的反面角色案例:

這個伏地魔,暴躁好動,呱呱叫別別跳,歇斯底里狂,哪裡像是一個讓整個巫師界噤若寒蟬連名字都不敢提的大魔頭?看書裡面的描寫跟電影裡面的表現完全就是兩個伏地魔。不過話說回來了,《哈利波特》這種粉絲向的電影,裡面沒有幾個處理的好的角色,對於劇情的處理也一塌糊塗。當然啦,主要因為粉絲們也不看這個么,他們的關注點主要是在啊誰誰誰好漂亮誰誰誰又長殘了上面。真正的有素質的反面角色是這樣的:

穩,准,狠,酷,冷峻,神情要嚴肅,對這個世界要不屑一顧,做壞事的時候不能手軟,這才是高素質有品位的壞人嘛。


高級的壞人是這樣的,再來看看究極的壞人是什麼樣的:

對,木有錯,就像魔人布歐這樣,蠢萌蠢萌,但頃刻間,滅絕了全人類。心中已經沒有惡,這才是真正的大惡。哲學。


所以說,《龍珠》這個東西為什麼能成一代經典,他這個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打怪升級,從弗利薩-沙魯-魔人布歐,反面形象可是迭代升級的:普通壞人-高素質大壞人-毀滅宇宙糾集壞人。


再回到智取威虎山,按理說座山雕一個土匪頭子充其量也就是個弗利薩級的普通壞人,但是整個電影只有一部普通壞人豈不是太捉急啦!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啊!我們不僅要真實還要票房啊!而且劇情設定座山雕可是要取代張作霖成為海賊…啊不,東北王的男人!所以電影很完美的詮釋了一個高素質的大壞人。


梁家輝拍座山雕也是蠻拼的,據說演小白鴿的那個演員整個電影拍完了都沒反應過來座山雕是誰。

有不少人不喜歡其他逗比的反面角色,比如那個萌萌噠的小八,說跟整個劇的風格不搭。

其實我覺得無所謂,好看就行了么,這種調劑口味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京劇里的丑角就是這樣,看樣板戲,灤平說楊子榮是解放軍的時候,老八也是帶頭罵了他一句,導演連這種小細節都能注意得到,真是不容易。


四,少劍波,不一樣的共產黨


電影里的203,樣板戲中的參謀長,小說中的少劍波,也就是作者曲波本人,這次對於我來說,是整個電影裡面最滿意的角色。

尼瑪啊,我真想爆粗口了啊,終於他媽的見到一個正常點的革命軍隊領導啊。自從《亮劍》這個奇葩劇之後,共產黨幹部或多或少都挑不出這個形象,李雲龍這個人或許歷史上有他的原本形象,但是他的種種性格都是經過藝術加工放大的,於是亮劍大火之後所有革命劇都東施效顰,搞得好像革命軍隊的一把手都尼瑪是這種滿嘴髒話,動不動皮帶抽部下,搶友軍部隊物資的貨色。我姥爺當年看《亮劍》的時候一邊看一邊氣的拿水杯砸桌子,說:「這哪是個共產黨,這就是個土匪,要真那個時候早槍斃了!」


少劍波這樣的,果敢有謀略,說拉手榴彈就拉手榴彈,長得還帥,這樣的首長,現在真是提著燈籠都找不到了。


而其他正面角色,雖然配角性格突齣劇情合理,不一一表揚了。

五,新時代的革命劇


首先,徐克沒有胡編,就這個,感動的淚流滿面。《智取威虎山》之所以評價這麼高,肯定是跟預期值打的很低有關係,《一步之遙》是正好反著來的。這幾年被各種抗戰神劇折磨的不行不行的,我當初的想法就是,只要電影裡面有「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么哈?么哈?」「正晌午時說話,誰也沒有家!」「臉怎麼紅了?」「精神煥發!」」「怎麼又黃啦」「防冷塗的蠟!」真的就知足了。沒有想到,遠高預期。


尼瑪現在那些胡編亂造所謂的革命劇,男女主角不啪啪啪好像就不會拍戲了,當時小白鴿和楊子榮一起開火車出現的時候我那個虛啊,生怕他們又鬧出什麼瓜田李下的。看《鐵道游擊隊》《敵後武工隊》《沙家浜》,美其名曰「對革命精神的時代詮釋」「革命劇本迎合市場化需求」,拍的是什麼屎一樣的東西我就不說了。都別提「好看不好看」了,壓根連基本的誠意都沒有,根本就是想著趁著革命題材還有那麼點餘溫,趕緊撈一筆錢跑路。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真的是一部「有誠意」的作品。


看好多軍迷朋友噴裡面的裝備細節的,我認為這個不重要,什麼飛機坦克火箭筒,愛用什麼用什麼,還是那句話,好看就行。我主要關注表面現象後的內涵,比如楊子榮的形象,少劍波的形象,革命精神的內涵。


吹了那麼多,說點批判的,說點升華的。


《功夫熊貓》被稱為近年來中國風電影的傑作:水墨畫風、雕樑畫棟的中式建築、京劇古典版的配樂、酷炫的中國功夫、還故弄玄虛的加上「道」「玄」之類的東西,但是其思想內核還逃不出好萊塢大片的邏輯。好萊塢大片里的超級英雄為什麼是超級英雄?因為有超能力對吧,就像熊貓阿寶一樣,莫名其妙的學到了最牛逼的武功,又不靠個人努力又不靠思想境界的提升。類比於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就是中國的武俠小說,郭靖為什麼被稱為「郭大俠」?因為他在華山絕頂跟兩大高手拆了三百回合的招?不對,因為他在襄陽孤城力抗蒙古大軍三十年。「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好萊塢的電影講究實力第一,而我們講思想境界,我們文化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超級英雄不過是修身級別的,只排在最末。


這一部電影《智取威虎山》的問題也在這裡,好看確實好看,但如果高標準嚴要求的話,境界不夠。


原著小說、樣板戲、黑白電影都是人民解放軍派一部進山,發動群眾,組織生產,訓練民兵,最後以群眾的力量為基礎發動進攻,犁庭掃穴,徹底消滅了土匪存在的武裝基礎和社會基礎。激烈的戰鬥場面從來不是紅色經典的唯一賣點。你可以說以前電影英雄高大上,但是絕絕對對不是個人英雄主義。《沙家浜》、《紅燈記》沒有多少大動干戈的場面,內容以軍民合作為主,卻和《智取威虎山》齊名。而經典中的經典《地道戰》在最高潮的戰鬥場面出現的旁白是這兩句話:「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創造這樣的陣地;人民,只有人民,才能使用這樣的陣地!戰爭教育了人民,人民贏得了戰爭!」


估計看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了,之前的革命電影體現的是革命精神,是當時的指導思想的最終意志——「人民本位」「群眾路線」、「為人民服務」——「大會閉幕以後,很多同志將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將要分赴各個戰場。同志們到各地去,要宣傳大會的路線,並經過全黨同志向人民作廣泛的解釋……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麼挖不平呢?」毛主席的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講的大體都是這些個道理,這也是所有老革命劇的指導思想。


發動群眾有多難知道嗎?看《讓子彈飛》里,不光要發槍,不光要讓一堆美女槌大鼓,還要先拉出來一個黃四郎槍斃了,這群眾們才跟著上。憑什麼讓老百姓推車手推車上前線去援軍?那都是八路軍幫大娘掃院子挑水磨糧食多少年換來的啊!


相關的樣板戲劇照:

看吧,老百姓不理解~

都送糧食給娘治病了,還是不理解~

中間省略一萬字,終於明白了

基情慢慢有木有~

而電影呢,有人評價這是一部「紅色武俠劇」而不是「紅色革命劇」,我對此深表認同。僅僅還停留在「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層面上。而樣板戲裡念白第一句就是「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贏得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相比電影,樣板戲中增加了許多土匪欺壓老百姓苦大仇深的故事,各種妻離子散,楊子榮上威虎山也是獵戶老常帶路,老百姓還識破了威虎山土匪,然後參謀長又念了一遍毛主席語錄「我們離開群眾就寸步難行啊」。之後還用土匪的搶武裝起了老百姓,一起打上了威虎山。而電影呢?土匪打過來的時候老百姓在哪裡?


像不像指環王雙塔奇兵里婦孺蜷縮在一起的鏡頭?西方思想還原度百分之百啊。


再比如樣板戲中,楊子榮卧底固然是參謀長與他合計的結果,但是最後還是「要開支委會決定,用集體的智慧戰勝敵人」。從三灣改編以來,軍隊民主就是共產黨部隊的一項特色,而電影中楊子榮請戰203用激將法,相比下來還是功課太淺。


原作者、解放軍軍官曲波臨終留有遺言,希望《林海雪原》的衍生作品不要成為純粹的「打打殺殺的武打戲」。


一聲嘆息。


簡而言之,《智取威虎山》大約就是《功夫熊貓》的水平。這句話一半批評一半表揚。


現在好多人批評當年共產黨的游擊政策群眾路線,說武裝群眾是把群眾至於危險的境地,導致日軍屠殺。對這種觀點真是呵呵,說得好像亡國滅種了只是軍人的事跟老百姓無關,一千年前宋朝的八字軍都比你們有覺悟!日本人殺中國老百姓還怨八路軍了,南京城唐生智倒是沒怎麼抵抗就跑了,然後呢?


新時代的革命劇確實要有一些新的元素,譬如老革命劇里半個小時就要念一段毛主席語錄簡直毀了整個藝術體驗,還有階級成分革命出身的過於強調也難免落入機械歷史唯物主義的窠臼。但是有一些最最核心最最關鍵的部分,像群眾路線、像階級鬥爭,現在沒有了,也是因為不敢提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無奈的倒退。


六,革命精神的傳承


對於新時代的革命劇,我們已經不能要求那麼高了,說實話,整部電影我看到這一點,就給打10分了。


整部電影從紐約到東北,從當代社會到解放戰爭,從矽谷精英到舊社會流浪兒童,整個一條線講的就是革命精神的傳承。那個現代少年是因為楊子榮救下了他爺爺和太奶奶,這算是能直接看的見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受著無數革命先烈的恩惠,只不過當今社會沒有多少人想過要知恩圖報了。


「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
抒豪情寄壯志面對群山。
願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
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
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
迎來春色換人間!」


是啊!無數先輩想的都是要「迎來春色換人間!」,為了這一理想,他們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我出身於一個革命世家老一輩的共產黨員為什麼對黨有種近乎執著的信任? - 趙皓陽的回答,大學期間為一位南昌的老紅軍創作過回憶錄,這樣的事情聽得太多了。楊子榮,可以說他很幸運,他被曲波寫進了書里,唱進了樣板戲裡,拍進了電影里,大家都能記住他。還有多少無名英雄,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死了多少人啊,死了多少人都記不清了。我都快一百歲了,有時候做夢,還能夢見我以前的戰友。前幾天,夢見當年的排長,我一下子想不起來排長叫什麼了,想不起來他在哪犧牲的了,我就急啊,急的都哭了,一下子哭醒了,也沒想起來排長叫什麼。第二天我讓孫子給組織寫信,想讓他們給我查查排長叫什麼,這誰知道還能不能查到啊,誰知道還理不理我這個老頭子啊…」


「爬雪山的時候,一個人拉著一個人,一邊喊著『不能睡』『加勁走』,可是有的人走著走著就倒下了,倒下就起不來了,前面人手凍得沒有知覺,拉丟了也不知道…」


「日本鬼子狠啊,抓了我們的人,別管是老鄉還是當兵的,要麼讓狗活活咬死,要麼剝了皮,生剝了皮啊,人皮挑到刺刀上,就豎在縣城門口,我們恨啊,恨得咬碎牙,結果俘虜了日本兵組織上還是要優待他們,他們都和小米粥,我們只能吃棒子椹…」


「死多少人啊,你說我見過死多少人我也記不清了啊。照我說每個人都得拍一部電影啊,每個人都得給他寫一首歌啊,那一條條的都是命啊。他們命都沒了,我們在這裡享福,誰還記得他們呢…」


以上引自老人口述。


最後再說說楊子榮,1947年1月下旬,海林縣模範村農會主席賈潤福突然接到牡丹江一帶匪首「座山雕送來的恐嚇信,信中要當地老百姓送10袋白面,20件棉衣,限時送到指定地點,不然就要來村子燒殺搶掠。牡丹江軍區第2團從當地群眾中得到被稱為「座山雕」的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2縱隊第2支隊」司令張樂山在海林縣境內活動的線索,遂派偵察排長楊子榮帶孫大德等5名戰士化裝成土匪吳三虎的殘部前去偵察。楊子榮等人到達夾皮溝山林中,幾番巧妙地與「座山雕」派出的探子接觸,終於取得了其「信任」,打入「座山雕」隱居的地窩棚據點。1947年2月6日晚,楊子榮隻身打入虎穴。2月7日,一舉將「座山雕」張樂山及其聯絡部長劉兆成、秘書官李義堂等25人全部活捉。然而,就在「威虎山之戰」16天後,這年2月,楊子榮在追逐土匪的戰鬥中,竟然因為手槍的扳機意外失靈犧牲,年僅30歲。


「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來日方長顯身手,干灑熱血寫春秋」


謹以此文,獻給千千萬萬革命先烈。


「三年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戰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終究有一天,歷史變成了傳說,傳說變成了神話,神話消失在以往的角落,有一個聲音,從時光的最深處,傳過宇宙的黑暗,依然清晰的回蕩在每一片自由土地的天空:


「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並不是烜赫一時的,但將永遠存在。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首發於我的微信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mHUEHDvEVGYrrX9-9yCK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不少喜歡看香港電影的朋友都尤為痴迷於頗具香港特色的武俠題材影片,而黃飛鴻、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等充滿了特有的武俠精神和意境的電影更是成為了該類影片的翹楚,既可以看到類似商業大片變形金剛的絢爛場面,也可以體會到俠哲學片卧虎藏龍武的精神思考。然而在眾多香港導演北上卻大多數導的片子都差強人意紛紛折戟之時,唯有徐克導演的電影部部賣錢甚至在吳宇森的「太平輪」難抵市場願最終沉船觸礁之時,用動刀子「整容」的「智取威虎山」來了把妥妥的逆襲。

克繼「神探狄仁傑」龍門飛甲別具一格的走有武俠推理也有娛樂的詭異刁鑽路線,以及在「龍門飛甲」把3D電影拍得的各種挑戰好萊塢大片之後,再度用大膽創新玩電影的手段「篡改」了傳統的樣板戲。在「八億人民八個戲」這樣精神生活嚴重匱乏的年代,原著中以少勝多的奇襲戰鬥,楊子榮與座山雕的鬥智斗勇,少劍波與「小白鴿」的情愫暗生等元素顯然具有足夠的戲劇和娛樂效果。難怪徐克本人在上世紀70年代赴美學電影時會被此「革命英雄主義」傳奇所吸引,並在四十年後一圓屬於自己的「翻拍夢」。

徐克拍攝這類電影並不陌生,1980年那部類型和表現形式相差很遠的邪典電影「地獄無門」,在故事模型上卻因都是外來人進入到乖張特定區域從而將計就計的設定而與本片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財叔之橫掃千軍」中一個小分隊在滿洲國大戰川島芳子的故事更是與本片有極大地相似性。可見對類似的題材在香港導演的掌控下也完全可以剝離其中的意識形態,將之變成一部與題材相貼近的商業電影。徐克更是在本片中全然摒棄了此前大談主義上綱上線的說教味略重風格,不論是戰友情還是朦朧的愛情都使之透露著簡單而質樸的純粹,再加上嫻熟的商業片敘述技巧以及徐克式的快速剪輯,讓這部解放軍大膽卧底的剿匪故事講的有股007驚心動魄且蕩氣迴腸的味道。

樣板戲中「智取威虎山」的故事講的是孤膽英雄楊子榮憑藉過人的勇氣與智慧而以一己之力剿滅整個威虎山匪幫外加活捉座山雕的獨角戲,而影片則圍繞楊子榮打入座山雕內部的線索將故事進行再包裝。把40萬字的內容容納到一部140分鐘的電影就必定會有所刪減和重塑,影片刪去了原著中剿匪許大馬棒殺死胡彪才由楊子榮假扮「隱藏角色」打入威虎山的橋段,與此同時大破河神廟以及進軍綏芬大甸子這些段落也另有刪減。不過打虎上山得重頭戲情節完全保留,而且比原著中的幾乎一帶而過來的更加生猛。

說白了,「智取威虎山」的故事無論在東西方都擁有著超越文化隔閡的共同性,甚至可以看成是套了好萊塢商業大片模板的國產主旋律影片而楊子榮則是動作片中的孤膽英雄,沒有內地導演先入為主意識形態包袱的外來者徐克更是將俠客勇斗惡人來保護村民的「復仇故事」玩的很開。不再停留於高談惡毒的政治鬥爭亦或是揣摩人物背後的情感動機,甚至連可能會讓人沉靜的愛情都點到即止,反而突出一路疾馳和以少勝多的戰役的快感,以及最後一分鐘營救外加性怪癖反派等充斥著雄性荷爾蒙和爆炸火光的元素。以此為影片贏得了不同以往主旋律電影套路的名聲,並受到了不少影迷朋友外加影視大咖們的集體點贊。

不過在三娃看來影片取得如此高的評價是有很大水分的,按常理來看家喻戶曉的故事其實搗鼓不出什麼花樣且基本只能按照兩個固定的套路走。要麼尊重傳統按照老套路加新科技的方法拍出自帶3D效果的主旋律故事,要麼顛覆高大全的傳統來場全新視角剿匪戰,但第一種方法平庸無趣而第二種方法又失去了翻拍樣板戲的意義顯得費力不討好。不過本片的妙處就在於用老百姓心目中頗具親切感的樣板戲改編成大部分保留情節卻類似於國外大片007感覺的反傳統影片,而這樣巨大的反差反而讓觀眾的疑惑轉變成了不期而遇的驚喜。

而一旦剔除出所謂的親切感以及與傳統樣板戲巨大反差帶來的驚喜感之後,單獨從影片劇情和把控上來看其實僅僅維持在了徐克這幾年作品的平均水準罷了,甚至並沒有太多突出的地方反而還有一些製作欠佳的BUG。比如影片刪去了老道和傻大個兩個角色而讓楊子榮進山打入座山雕內部的情節太過輕巧,好像真的是只要會說幾句對接黑話就能打入匪幫內部。老四的冤死缺乏說服力不說,余男從妖艷女郎瞬間變為良家女子而完全不像山寨夫人的設置也多少有些讓人跳戲,身為主人公的楊子榮本來下山進攻敵人卻在拉屎傳完信號後就沒有了下文。此外,打虎場面設置的過於拖沓,而雙方激戰時坦克打到山上有落石的情景特效又處理的太過虛假。

然而當徐克把這個我們都很熟悉的紅色經典重新包裝並以類型片的方式呈現出來,觀眾往往會因「原來熟悉到有些無聊的紅色經典故事竟然也能重新煥發魅力」的驚喜而忽略其中不靠譜的劇情以及奇奇怪怪的反派並將其視為翻拍經典點贊,而在整部電影爽完後能牢牢記住的還是只有楊子榮雪山打虎的視覺奇觀以及土不溜秋的匪幫黑話罷了。但你又不得不說,徐克在放棄了過去電影多餘的思考與情懷而轉變為只提供生理高潮的抗日諜戰劇後,確實在速食消費時代更合大眾口味也更受人民幣歡迎,只是倘若不是樣板戲改編的噱頭恐怕又淪落成普通的商業片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金融界不務正業的電影發燒友一枚

專註於各式影片毒辣點評

關注「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來一起玩兒吧!


《林海雪原》這本書是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後來因為特別喜歡看了很多遍,如今被徐克導演拍成電影,雖然跟原著又很大出入,但是我很認同導演的處理,電影非常的精彩,推薦大家去看一看。對了,片頭那段差點讓我以為走錯放映廳,比較坑。

下面我主要結合對原著的印象來談談影片的背景:

  1. 片中的203首長本名叫少劍波,當時二十二歲,已經是團參謀長,有「小周郎「之稱,可見其謀略;
  2. 楊子榮和小白鴿並不是後來才加入小分隊的,這裡大概導演是想凸顯主角,事實上楊子榮一開始就是小分隊成員,而小白鴿與少劍波更是很早就相識,因為小白鴿以前是少劍波姐姐的通訊員;
  3. 小白鴿當時18歲,已經是衛生隊的護士長,還是搶救模範,不過戰鬥能力並不強悍,印象中只在最後開過一槍還沒打中;
  4. 戴哈利波特式眼鏡的高波也是18歲,是少劍波的警衛員,高波確實犧牲了,不過是在火車被襲擊的時候,為了保護群眾,在近身搏鬥中被敵人從後邊用棒子照頭來了一下。但是他幹掉了19個,戰鬥力可以說強悍;
  5. 坦克本名叫劉勛倉,戰鬥英雄,體育樣樣精,後來教小分隊滑雪;
  6. 孫達得,也叫孫長腿,腳步非常快,所以影片中他老是報告首長:「土匪又來了」;
  7. 欒超家,就是影片中後來盪繩子到對面的那個,是個攀岩高手,在奇襲許大馬棒的時候也起了關鍵的作用,另外一個特點是:活寶,說話特別搞笑,可惜影片給的戲份不多;
  8. 說下主角楊子榮,楊子榮之前給地主當長工,後來當了解放軍,偵查排長,沒上過學,卻能把《三國》《水滸》講的頭頭是道,大夥都喜歡聽他講一段,而不是唱一段。。。自學能力非常強,他的那些「天王蓋地虎」的黑話都是在審訊土匪的時候臨時學的,所以在後來上山後對黑話到最後他是很心虛的;
    ===========下面開始介紹的就不是小分隊了================
  9. 沒有馬青蓮也沒有姜栓子,原著中是姜青山,是個青年獵人,槍法書中第一,還有隻牛逼的獵狗,名字叫「賽虎」;
  10. 片中那個孿平,就是開始打高波被抓住,後來跑上山又被楊子榮幹掉的那個,有個外號叫「小爐匠」,是許大馬棒的副官。審訊的突破口並非楊子榮使詐,而是被豬隊友出賣。
  11. 先遣圖不是從小爐匠身上搜到的,而是從「一撮毛」身上搜到的,一撮毛才是坐山雕的人,這貨睡了小爐匠的老婆,還偷了「先遣圖」。是的,小爐匠把「先譴圖」交給老婆保管;
  12. 八大金剛的老大是麻子臉
  13. 楊子榮後來當了值日官,全權指揮山上嘍啰為坐山雕辦「百雞宴」,所以後來小爐匠上山的時候,楊子榮是威風凜凜的值日官,已經很受坐山雕寵愛;
  14. 百雞宴是坐山雕每年年三十都要搞得 ,從一百戶人家家裡弄來的雞,而且宴會上面只有雞,所以影片中才會看到那麼多雞。。。好餓;
  15. 最後,說下作者曲波,這部小說是他在業餘時間寫得,就是晚上和周末,只用了一年半,因為取材真實事件,比如楊子榮的智取威虎山,還有他的警衛員高波的犧牲,幾乎就是那樣的
  16. 另外,楊子榮最後在逮捕四大部長的時候,死在了無聲手槍下。(暫完,以後有空補充)

-

一不小心寫了好長,發現全在扯徐克,沒說《智取威虎山》……於是剪走幾千字。只留兩個重點。

-

《倩女幽魂》《新蜀山劍俠》《蜀山傳》《老夫子2001》《深海尋人》《狄仁傑》《龍門飛甲》……無一不是為華語電影之前所未為。不是徐克獨愛動作,而是動作正好更方便他展現畫面罷了。雖然人們叫他老爺,他也依然是個孩子。拍電影對他來說只是個遊戲。把最喜歡的遊戲變成職業,而且還做得挺成功,我們光羨慕就好了。

所以,雪山打虎也好,飛機大戰也好,人們或者可以從情節、角色的角度找出各種理由來解釋它們的合理,但歸根結底,徐克之所以要拍它們,理由很簡單,因為徐克覺得它們「好看」。

徐克的電影,要的就是狹義上的「好看」,只要清楚了這一點,徐克就不會讓你覺得失望。

-

徐克是一個電影舞蹈家。他會調教演員的表演,但多半僅限於演員的舞蹈表演——這裡的「舞蹈」是廣義的。如果你偶爾在徐克電影里看到了演員在舞蹈以外的精彩表演,那多半是演員自己的功勞。正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在看到飾演白茹的佟麗婭於高波死後那一點兒也不廉價的表演時,我有意外驚喜的感覺。

拍《黃飛鴻》前和李連杰討論這部電影設計動作的理念時,徐克先丟給李連杰一盤獅子捕羚羊的紀錄片,說,「我要拍的就是這種感覺」。拍《龍門飛甲》的時候,徐克給每個主要演員分配了一種動物,比如桂綸鎂的角色是「豹」,范曉萱的角色是「蛇」。

這是你多努力也沒法獲得的才氣。但也能讓你明白,這些設定對徐克來說,更像一場遊戲。

他多數時候對故事主題、人物成長什麼的並沒有濃厚的興趣。早在1979年,《蝶變》就已經告訴我們這一點了。「獵奇」才是他最關注的焦點。

倒不是說他對故事沒有任何想法。很多與他合作的人都抱怨說,徐克想得太多了。

就好像《七劍》里那七把劍。徐克給了每一把劍一種性格,一個故事。但是,有多少觀眾讀出了劍的性格呢?甚至,有多少觀眾能分清楚七把劍的區別呢?所以這些設定讓董瑋很糾結。

李連杰有另一種抱怨,他認為「佛山無影腳」在物理上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徐克哪怕和他吵起來也要這樣拍。理解了這樣的徐克你才能淡然面對他的「赤焰金龜」,或者「海港洛陽」。跟這些比起來,桂綸鎂隨口瞎編的韃靼語簡直不算個事。哪怕不是韓庚的想像,七十年前東北雪山裡的飛機跑道什麼的也都是小case。

所以,人們說徐克應該去做漫畫家,確實說對了。不管年齡多大,他都像個孩子一樣,喜歡那些酷酷的名詞和點子。《蝶變》開篇的一段長長的旁白,就奠定了徐克此生多數電影的文本風格、台詞範式:

武林新紀前卅六年間,江湖上曾出現兩次鬼泣神號的武林大戰。第一次,發生在點蒼山,橫屍三萬,餓鷹蔽日。第二次,武當山下,歷時約半月,死傷約十萬。從此,武林中高手盡喪,江湖進入一段沉寂時期,歷時三十載。表面上是干戈停息,實際上暗流湧現。其後,七十二股新興勢力隨之而起,合稱七十二路烽煙,這就是武林新紀的開始。這個在干戈如林的年代,有一個不會武功的落魄書生,為了記錄這些時勢與英雄的事迹,在江湖上到處奔波,撰寫札記為生。這個人叫方紅葉,也就是我。對於武林而言,我只是一個寫書的人。但是往往會由一個局外者變成一個局內人。新紀二十四年,我剛剛從青藏趕到中原,想不到這次竟然跟七十二路烽煙中的十色旗主田風拉上了一段曲折的交往。

徐克說想拍《智取威虎山》是被那股英雄豪氣吸引,這自然不是假話。但我疑心,更吸引他的,是「天王蓋地虎」。

回答「為什麼幾乎所有好萊塢動畫片的口型都與台詞一致?」時,我還特地提到了徐克。徐克對台詞的不在意程度,在一線華語導演里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對徐克來說,只要台詞里有「七十二路烽煙」「風火連城」「佛山無影腳」「赤焰金龜」「來甲飛旋龍,沙海獻神門」「寶塔鎮河妖」「先遣圖」一類的看上去酷酷的辭彙就行了上面說在徐克的電影難看到好的表演,跟台詞也有很大關聯。

小時候看的港片都是國語版,丟失了很多味道。長大了學了些廣東話,才到處找原版看,這才能更好地覺察到不同演員的不同表演水平——前段時間因為焦晃「被配音」而不滿的同學肯定可以理解原聲的意義。

只有在徐克導演的作品裡,看原版和看國語版沒有任何區別。沒有任何一條音軌是可以對得上口型的。傳說中在片場甲演員咬牙切齒道「一二三四五」然後乙演員冷笑一聲「六七八九十」即可拍完一條的拍攝方法,我只在徐克電影里有深刻體會。徐克還經常令人髮指地在角色嘴根本沒動的時候塞一兩句台詞。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不可思議的是,《神都龍王》里連展示「讀唇語」的場景都不對口型!

這後面當然有很多原因。首先是歷史原因。早年間,「粵語長片」幾乎等於「粗製濫造」的代名詞,所以香港的多數電影公司拍攝的電影都是用國語拍攝,然後在後期分別配上國語和粵語兩種版本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一輩的香港演員國語講得比年輕演員好——除了「新港人」因素外,老一輩的明星都是受過國語的強化特訓的。

李小龍的三部港片便是如此——除了李小龍等少數幾人可以用粵語表演外,大部分角色都是用國語表演的。《精武門》里其實從來沒有「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這句台詞,國語版里是「我告訴你們,精武館的人,絕不是病夫」,粵語版里是「你們記住啊,中國人不是病夫(你哋記住啊,中國人唔係病夫)」——李小龍的口型是粵語(國語版避談「中國」,我懷疑跟當時聯合國席位變更的風波有關。《精武門》國語版目標市場以台灣為主,台詞全盤避開跟「中國」有關的內容,避的手法極其生硬。而英語版配音的台詞因為各種原因,又有另外一些含義上的差異——這是題外話了)。

就這樣,早年的香港人習慣了對不上口型(因為口型是國語)的電影,正如九十年代大陸人習慣了對不上口型的港片。在這樣的電影創作環境里,這樣的市場需求面前,有著越南、香港、美國三重背景的徐克,想必徹底喪失了對台詞的追求。在別的導演看來,國語、粵語兩個版本里總有一個存在對不上口型的缺陷,感受到的大概是一種無法挽救的遺憾。在徐克看來,這大概是打開了一扇窗:原來買電影票的人們其實不關心口型的問題,那還擔心什麼呢?所以,別說錄同期聲了,哪怕台詞沒念對,甚至念的是八杆子打不著的東西也不要緊,反正後期再配音——你看過日本動畫片的吧?

當然,除了這些歷史、文化的原因以外,還有影片類型(動作片)、預算、產業專業化程度等原因,使得台詞在徐克的電影里變得益發的不重要。

口型和聲音這麼不和諧,難道徐克真的全不在乎么?

也不是,徐克其實是在乎的,但是他不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預算去解決這個問題,而是採用了一個喪心病狂的辦法——

演員說話的時候盡量避免正臉出鏡!!!

你不是說我的電影里對不上口型么?我連口型都不讓你看到,看你還有什麼話說?徐克採納這個辦法已經很多年了,在《智取威虎山》里也有著優良的傳承——十句台詞里大概只有一句是能看清演員口型的。這跟王家衛那種大頭貼動態圖顯然站在了兩個極端。

在其他電影里還好。這在《智取威虎山》里就是個大問題。共軍這邊一支三十人的隊伍,山上光金剛就有八個,這麼多角色,(配音)演員的聲線識別度又不高,再加上徐克從來不尊重一般商業片鏡頭語法的剪輯風格,一般的觀眾(甚至資深影迷)根本不知道誰在說話,也不知道誰是誰。

也正因為徐克的電影大多隻管句不管章(此處刪去一千字分析……),「演員說話的時候避免正臉出鏡」也成了拼湊電影句子的好辦法——

需要轉場?來一個畫外音的對話!

當然,很多普通觀眾不知道的是,老謀深算的徐克還用「演員說話的時候避免正臉出鏡」這一招降低了多少成本。傳說中的「劉德華拍《狄仁傑》只拍了六天」或許是假消息,但對徐克用替身的花招也總算可見一斑了。徐克電影里那些奇異的造型事實上給替身演員瞞天過海提供了方便的掩護。平常狀態下,杜奕衡可能只是「像」劉德華;如果貼上鬍子戴上帽子,再給個中遠景,你就根本不會起疑心了。杜奕衡的片酬,最多不過劉德華的幾十分之一哦。

不不不,我不是在說劉德華。我是說座山雕。別人看電影里的座山雕神龍見首不見尾,想的是「氣場真足」。可惜我早已齣戲,想的是,「MD,徐老怪果然又省了一大筆」。

(另外,是我看錯了嗎?土匪假扮共軍騙楊子榮那場戲,座山雕的特效妝似乎沒有化完?)
(又,下面這個特寫鏡頭,燈光怎麼打的,居然讓那個玲瓏剔透的胿膠鷹鉤鼻成為高亮區,穿幫了啊喂!)

所以,說台詞的時候演員不露臉,要麼露個背影,要麼半張側臉,臉上各種陰影,或者甚至完全不在畫面里,這樣的拍法完全省去了徐克對台詞的操心,還省了大筆明星出場費。

說了這麼大一通,我的意思是:

徐克一直都是這樣的,請不要感到意外。

-

當然有意外的地方:戰鬥場面拍砸了。

開場的戰鬥,調度和剪輯都慘不忍睹,作為徐克的動作戲,完全不合格。沒人能反應過來誰是共軍誰是土匪,讀不出這場交鋒中應用的戰略,看不懂戰鬥發展的進程。吳宇森折在《風語者》上以後,徐克似乎又來證明香港導演不太會拍大場面戰爭戲了——可這場面還沒多大呢。

如果徐克是軍迷,他腦海里一定會有一場更清晰的戰鬥過程。所以我相信徐克不是軍迷——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場戲給馮小剛拍的話,效果肯定會更好。加上徐克風格的寫意剪輯(缺點是經常交代不清楚內容,包括上面提到的「說台詞時正臉不出鏡」問題),整段情節凌亂不堪。

戰鬥場面的調度與剪輯的失敗可能還有另一個原因:實拍時片場的分離。現在普通觀眾都知道了,電影里會用剪輯的技巧來使人誤以為實際位於A地和B地的兩個場景是相連的——比如拍《西安事變》電視劇的時候,楊虎城帶著一彪人馬走進了我們學校圖書館,字幕上寫著「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而我們想的是,丫帶借書證了么?不刷卡不能進啊!下一個鏡頭,楊虎城開始在一個會議廳里和各種將領開會,而我們十分確信圖書館裡沒有那樣的會議廳。

《智取威虎山》里開場這一戰,似乎也有這樣的拼接。這對導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演不但要對戰鬥中各個元素的互動胸中有丘壑,還要對「怎樣通過一組鏡頭來表現」胸有成竹。偏偏徐克的剪輯風格經常寫意得無視鏡頭本身最基本的表意功能,在這一樣一盤元素超多的棋局裡馬上就顯得兵荒馬亂了。

-

近幾年徐克一直在努力進行技術的探險,也只單純地要做一些華語電影沒做過的事。能在商業上獲得成功,就是徐克的勝利(都賺到砵滿盆滿了還想怎樣!)。就算影片沒能成為影史經典,徐克近年為推動華語電影產業發展所做的努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不必給徐老怪提太多要求,只要他帶著我們在電影技術的領域使勁朝好萊塢追趕,還能順手造幾個成功的商業題材,他就依然站在,也應該站在華語電影金字塔的最高層。

-


剛看完。
這是一部輕鬆的爆米花電影,只是借了個智取威虎山的外殼,類似的故事可以拍一百部,沒什麼特別的。
文戲表演,劇情設計,打鬥動作,特效場面等等也都還可以,矮個裡面挑高個,在國產裡面是有誠意的,尤其在經過《一步之遙》的行為藝術洗禮之後,這部電影真是宛若清風拂面,輕鬆舒服,賀歲檔的勝出者必然是這部電影,沒有懸念。


有人說徐克已失了90年代的靈氣,這點無可否認。像《新龍門客棧》這種青史留名的傑作,不是想拍就能拍得出的啊。這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外加那麼一點運氣,「一不小心」才能搞得出來。人生不可能總在巔峰。徐克做不到,陳凱歌張藝謀吳宇森都做不到。你讓陳凱歌重拍一遍《霸王別姬》?他就只能拍出個啼笑皆非的《趙氏孤兒》。你讓張藝謀再拍個《綠高粱》試試?結果他搞了個「黃金奶」出來。再看吳宇森的新作《太平輪》,放在《英雄本色》和《縱橫四海》面前,差距何以道里計?

失了「靈氣」的徐克再也回不到90年代的巔峰,但他卻有個難能可貴的優點,使他始終立於不敗之地——那就是「不矯情」。徐克知道廣大觀眾想看什麼,永遠不故弄玄虛,而是踏踏實實地把「故事」講好。一個拍過《新龍門客棧》的不世出的天才導演,哪怕走到了「江郎才盡」的一步,只要他不拋棄觀眾,觀眾也絕不會拋棄他。老御廚做一桌滿漢全席已力不從心,但他若肯解下金圍裙,走出御膳房,隨便燒點番茄炒蛋、魚香茄子式的家常小菜,縱然征服不了老佛爺的嘴,難道還征服不了小老百姓的胃?

《智取威虎山》就是一道家常風味的「番茄炒蛋」,只見油鹽醬醋,不見松露鮑汁。它一不故弄玄虛,二不做價值觀輸出,老少咸宜,雅俗共賞,從大學教授到市井小販全都看得明白,看完也不必絞盡腦汁去挖掘什麼軀殼之內表皮之下的深刻含義。一張電影票只嗨兩個小時,走齣電影院大門抬頭見到郎朗晴空,就可將劇情完全拋卻腦後了。

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品味不算高雅,智商亦不出眾,花錢買票進場,就想看一場我能「看得懂」的電影。我不是來受藝術熏陶的,也不是來提高智商的,更不是來聽說教的,所以《智取威虎山》正對我胃口,讓我很是滿意,至少感覺買票的銀子沒白花。相信大多數觀眾正是我輩中人,因此本片的評價也就一路走高了。

再談同期上映的《一步之遙》,就不那麼「接地氣」了。很多「知識分子」為《一步之遙》喊冤——如此用心之作,為何評價會那麼低?其實姜文並不冤。那低分不是水軍刷出來的,而是真假白銀買票進場的觀眾一票一票投出來的。《一步之遙》的拍攝難度並不低於《智取威虎山》,姜文想通過熒幕揮灑他滿滿的才華。相比之下,徐克只是想老老實實地講一個新瓶裝舊酒的故事而已。只可惜我輩俗人過慣了朝九晚五、兩點一線的日子,早已忘了「才華」為何物。我們對於電影的要求,就和胡適對於新詩的要求一樣——它得有個「plot」。低俗不低俗,高雅不高雅,關我鳥事?導演你把故事講得精彩些就行了。

再談對中國電影市場的貢獻,《智取威虎山》這樣的「俗片」也不遜於《一步之遙》這樣的「雅片」。今年出品的國產電影,有幾部及得上《智取威虎山》?可憐的中國觀眾連稀粥都快喝不上了,眼高於頂的導演們還談什麼「食肉糜」呢?《一步之遙》不是爛片,但它顯然也不是當前市場的最急之需。煮魚翅燉燕窩去賑災民,自然不受人待見。廣大觀眾不買賬,姜文也就只好端著鑲金邊的小碗自酌自賞了。私以為,什麼時候中國電影每年能出得了20部《智取威虎山》,《一步之遙》才會有相應的市場。


全世界都看的懂得電影就該這麼拍!
首先我得先問一句,你們大肆表揚的「最好的徐克」,就是這麼個玩意?
狄仁傑的想像力在哪?倩女幽魂的愛情在哪?龍門客棧的俠義在哪?

  報告老闆!一步之遙加這麼多東西簡直看不懂,賀歲檔這麼拍客戶不會滿意的。 我覺得賀歲檔應該這麼拍:故事得老幼通吃,帶著爸爸全家一起看,票房肯定高;情節觀眾猜到會發生什麼,接下來就該會發生什麼,不用動腦特別輕鬆;機槍,掃!炮彈,炸!壞人,蠢!這樣還能看出手撕鬼子的快感,再加上前期水軍這麼一鼓動,觀眾這麼一跟風,這片就成了!

  伴隨著一步之遙鋪天蓋地差評而來的,是威虎山一致的好評,「燃、震撼、無尿點、激動人心」,這些人人都能脫口而出的形容詞毫不吝惜的全給使上了。於是乎平安夜不用加班就直奔電影院,一路上被滿大街秀恩愛的情侶們感動的熱淚盈眶,世界如此充滿愛,我也就放心了。

  電影一開始就是濃濃的廣告質感,情節應該是韓庚提著家庭裝百事可樂,百忙中回老家看爸媽,激動的來一句:「爸,我回家了。」然後背景煙花出現,一家人其樂融融吃上團圓飯。看到結尾發現丫的這兩段還真就是廣告,對電影毫無意義,只是為了能讓小米手機和電視出鏡。情節就不劇透了,反正抗日劇該有的他都有:村裡滿地陷阱打伏擊,敵人智商低,主角死不了,領導受愛戴,前期的好同志後面必犧牲,還要有善良的軍醫妹子,調皮後期又能幫上忙的熊孩子,眼神兇狠的女土匪,套路一個都不能少。

  宣傳一直吹的八大金剛除了造型獨特點,個個都是紙老虎不堪一擊,就連前期渲染的如此厲害的大反派,一直門清門清,智商不但低的令人髮指,還這麼容易的就死了。情節弱智讓人聯想到龍門飛甲中,廠花坤姐和眼袋李連杰策馬追逐非要鑽進龍捲風裡才能打個痛快的腦殘設定。難道你們看著機槍到處掃,手雷成片炸,敵人一倒倒一堆就腎上腺激升,爽爽爽爽爽了?後面的雙結局我實在想不出是為了什麼,都踏馬是一個結果還非要拍兩種方式來學別人玩點花樣,我宋自強真不服。

  其實算不上爛片,七分是該有,人物造型,子彈特效,壯闊的雪景都可圈可點,只是太低於期望,配樂中規中矩,剪輯差,人物臉譜化,徐老怪的想像力和俠肝義膽該不止如此。不要在一心追求新技術的道路上越走越偏。這樣取巧的電影票房口碑肯定不會差,也許徐克追求的就是這個。

  一步之遙看完覺得該回去慢慢想想,威虎山看完只剩下滿滿的吐槽,也許這就是差別吧。

王天王,這一出智取威虎山就該這麼演!


前面有@魏衡 已經很好地分析了劇情,自己更無力分析拍攝手法,以前甚至沒看過徐克導演的武俠片『慚愧中』,但看完這部「經典」還是意猶未盡,這也算本片的魅力所在吧。這個答案是自己對於本片定位的一點思考。

今天的國內電影市場瞄準的是70後80後和90後這三個主力消費群體,她們年輕有購買力,喜歡給自己逝去的矯情青春燒紙錢,所以70後致青春,80後憶那些年/匆匆那年 ,90後過小時代,不算還沒有購買力的00後,捏著舊船票的50後和60後們在新建的IMAX影院里似乎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座位。大叔大媽即使放下架子也不得不跟著看小字輩們談情說愛么么噠,早更女友一般,撒嬌女人也酸,最後一齊嘆息這小時代還不如「老時代」,售票廳前徘徊許久,驀然回首,一雙身影已漸漸消失在那片廣場舞的人海……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在那光滑的地上摩擦!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購買力的50後60後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我覺得市場上應該有一部,屬於中老年人的電(手)影(機)!(這句是新品發布會傳銷術語)至少是老少咸宜,故事上受眾面更廣,不再囿於小家子的談情說愛,而是江湖天下之大愛,而江湖上的傳說換由武俠徐克展現,再合適不過;加上香港導演角度和商業運作對於意識形態的「去膻」(參見韓庚那幾個自然段),這桌年夜飯其實眾口可調,男女通吃老少咸宜中西結合,差評難覓不假。

今天的大眾媒體見證了太多以集體記憶成功撬動商業槓桿的傳播記錄,所以我們看到09年的李磊和韓梅梅可以借著預先植入於所有80後中學課本里的Lesson 1 打通渠道,系列賣(青)春電影,淘寶網上打著80後懷舊標籤的零食玩具,就連大街上手推車的姐姐都在招牌寫上了「80後回憶麻辣串一元一串五元起賣」。有了共同的認知基礎就降低了宣傳成本和觀眾的閱讀成本,消費者的購買力自然相應的就漲上去了。可難道50後60後沒有集體記憶?

樣板戲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它是屬於50後和60後的雲記憶。上山下鄉政治運動題材敏感爭議亦大,打土匪救百姓則是喜大普奔。前第一夫人監製的智取威虎山可謂家喻戶曉,蒼茫興安嶺內,大雪皚皚,卧虎藏龍,土匪老巢里孤身一人獨闖敵營,戲劇張力十足,雖然精神上傳承了武俠精神中的一身正氣,高端大氣上檔次,但說話間又是土話黑話俏皮話話裡有話(沒字幕真看不懂),搞笑有趣接地氣。至少生長在東北的我,雖然不是從小看樣板戲長大,但那幾句經典台詞不可能沒聽過:


臉紅什麼?——精神煥發!
怎麼又黃了?(眾嘍羅們起鬨道『黃啦!黃啦!』)——防冷塗的蠟。(楊子榮橫眉冷對)。

帶爸媽去看前,二老曾表示反對,但看過之後紛紛給出好評。據目擊者稱,這是我爸極為罕見地電影院全程看完無睡點尿點,所以覺得本片實在是全家老小居家旅行必備良片,大伙兒今年孝敬爸媽就別買腦白金了,帶他們進電影院看一部他們能看懂並全程看完的電影吧 :)

上映前「意外」發現居然有梁家輝出演,看的時候我就想這個座山雕誰演的怎麼這麼有感覺,回家後才意識到!是我太入戲,還是他太入戲,真是潤物細無聲……雖然妝重但絕未重到「面目全非」,但能在放映中不露破綻,實在是相當於睡到自然醒的幸事!贊下樑家輝的演技。

暫完。


智取威虎山

  5年前,黃岡師範的藝考,就把北影70年代的《智取威虎山》挖出來拉片。
  5年後,徐克的《智取威虎山》被贊最多的一個字是:「硬」。沒錯說一個字就是一個字,多一字多一詞多一句都不是一個字!現在還把這種老梗放到電影里,上一次,還是馮小剛的《私人定製》。

  當然,也有新元素的加入——張翰式精神污染表演法:上一秒,佟麗婭還在責怪栓子亂跑,下一秒聽說栓子媽沒死於是相擁而泣,前後也就幾秒的時間,人物的情緒能如此波瀾起伏,我想到了那個在船頭回眸的《不一樣的美男子》。

  另外,蒙《永不磨滅的番號》的耳濡目染,本片開頭就來了一記撞雷。兩個呈拋物線運動的手榴彈,在空中碰撞,炸開了花,也給觀眾的心理防線來了一記重創!
  果不其然,片尾的肉身赤搏飛機,更是將《鐵血長安》的肉身綁飛機,做出了究極進化!
  硬不硬?當然硬!

  更硬的,是把「飛奪瀘定橋」的那幫人,秒得連渣也不剩的「飛牽索道」,兩個懸崖峭壁之間,滑行出去的解放軍同志通過背部繩索牽引順利抵達對岸,並繫上繩子,一個完美的索道就此搭成!這跟讓他們直接飛過去有什麼區別?或者後期處理,直接把解放軍同志栓子一起p過去豈不更是硬邦邦?

  除了硬,本片還很軟:
  對栓子的軟:老漢怕栓子出去凍壞了,於是用繩子綁住栓子,這是老漢的軟;陳曉怕栓子餓著了,於是端來了熱騰騰的麵疙瘩;佟麗婭怕栓子不吃玉米,於是把玉米掰成兩半,栓子陳曉一人一半。玉米分你一半,愛相互扶摻,玉米分你一半,愛相互分擔,月亮彎彎綿綿綿綿纏纏~

  佟麗婭對林更新的軟:首長,快吃!這可是任務喲!
  陳曉對佟麗婭的軟:來,我們比比誰的槍法准,biubiubiu~
  林更新對陳曉的軟:oh ,no!你怎麼就死了呢?小白鴿怎麼辦?
  徐克這一段的三角戀拍得相當之軟,軟到一個眼神就是萬年,說多一句話就成了永別。含情脈脈,曖曖昧昧,那時候,他們不說愛,也不說喜歡,他們認為,能一起並肩戰鬥,就是永遠!

  同樣還有餘男對梁家輝的軟,梁家輝對余男的硬,一硬一軟,交相輝映,煞是好看!梁家輝先是一把擎住余男的脖子,然後鏡頭切到肥肥的直勾勾的眼睛,那對眼睛裡,充滿了生命之光,慾望之火,同時也成為肥肥最後被誣賴的罪惡,並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然後是SM必備的情趣小鞭子,啪,啪,啪,抽到余男的背上。恰好當時旁邊坐的是帶著孩子來學習的,看來,孩子應該是學到了不少。
  隨後,梁家輝又一把擎住了余男,二話不說,連吊在柱子上的張涵予都來不及放,此處省略1萬字,然後我們看到了SM必備的情趣繩縛,被繩子纏繞的余男,在床上扭動著,試圖拿剪刀解開繩子,畢竟,這是一部剿匪片,太香艷也不行。
  最後,梁家輝跟余男的愛情到達虐戀的新高度:即便是逃命,我也要跟你一起!二話不說,梁家輝馱上余男開始逃命,因為負重,無奈被張涵予追上,如果此刻的時間交給余男,她會不會說:你真傻,幹嘛還要背著我,你一個人走不就好了,幹嘛還要回來背著我,你真傻~

  有了軟,又有了硬,接下來,就該見血了!
  張涵予請求林更新批准他的卧底行動,林更新當場拒絕。可見林更新初見張涵予的不爽是真的咯?NONONO!一個好的革命同志怎麼可以在工作中夾雜個人恩怨呢?於是神奇的一幕發生了:申請離隊擅自行動的張涵予被林更新截住了,林更新先是假意阻攔,然後畫風一轉,來,給你一張圖,給你一個人,要小心啊,么么噠!
  誰能告訴我這是怎麼了?!是為了試探張涵予上山的決心嗎?那之前的看不爽又為什麼要鋪墊?為了凸顯革命領導人的大智慧嗎?可為什麼之前能以貌取人呢?唯一的解釋,就是——我要精神污染你們!理由只有一個,任性!

  同樣任性的還有揭不開鍋的解放軍發現一夥土匪在烤肉,於是一夥連彈藥都不夠的解放軍一個人沒死,硬是把這伙坐擁軍火庫的土匪幹得只剩兩條狗,這還是戰爭片嗎?我們發現了《智取威虎山》的最終奧義——科幻。
  徐克帶著我們去偽存真,發現之前嘻嘻哈哈烤肉的土匪原來只是在烤耗子肉,原來,並不是所有的剿匪片里土匪都是資源豐富的那一方,看他們吃得也很一般嘛!

  土匪進村了,解放軍同志把村民安置到地下室,可村長偏不!我就要帶著孫女躲到村口的雪堆那裡,不僅妨礙你們殺土匪,我們也能近距離感受雪橇從頭頂滑翔而過的快感,那是飛一般的感覺!土匪,帶我飛吧!好,問題來了——村長村長,你為什麼這麼做啊?因為土匪殺不得啊!為什麼殺不得呢?因為我們殺土匪土匪就會殺我們啊!可你們現在TMD不都快餓死了嗎?!......

  小白鴿帶著栓子躲到地下室,裡面的人絲毫沒有呈現出驚恐,反而是一驚一乍,栓子旁邊的那個姑娘的表演更是相當浮誇。
  萬萬沒想到,更浮誇的還在後面!外面槍林彈雨,栓子竟然徑直衝了出去,這得多麼愚蠢的大腦,才能下達let』s go的指令啊!!
  栓子抱著一塊木頭跑了出去後,狗血來了!小白鴿開始尋找栓子,於是這邊槍林彈雨,這邊躲貓貓,兩條線索一張一弛好不熱鬧!
  更熱鬧的是陳曉終於實現了跟小白鴿比,誰的槍法更準的夢想,你一啪來我一啪,一啪一啪是魔鬼的爪牙。也許,是土匪都看不過去這踏著魔鬼步伐的槍法,於是直接結束了陳曉的生命。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酷愛畫畫的張涵予進了土匪營,成了老九,結實了忠實了夥計老八——老八喜歡寵物,也喜歡跟好基友一起上廁所。當老八發現被老九出賣後,你們看到他的眼眶都紅潤了嗎?那一刻,土匪的天真被徐克充分挖掘了出來。同樣,土匪的善良也被淋漓盡致體現,是在欒兄弟的真誠揭秘後和真摯告密之後,竟然能選擇相信張涵予?站在土匪的角度,連觀眾都會覺得事有蹊蹺,可最懷疑內奸的梁家輝竟然看不出來?

  最後,實在不得不吐槽一下首尾了,乃至跟《匆匆那年》都有得一拼的開頭,放韓庚進來for what?矽谷精英拉仇恨值嗎?旁邊那個尾隨韓庚也去矽谷的女痴漢又是誰?!優酷的植入要不要這麼low?!因為KTV看到,就在手機上懷念?韓庚用的是庚phone嗎?懷念還不夠,還得回老家一趟,吃飯還不夠,還要讓解放軍同志們詐屍,那個承包了本片70%狗血的栓子讓韓庚叫爺爺的時候,我忽然懷念起《神鵰俠侶》里的那個小楊過叫歐陽鋒爸爸。

  現在是不是都興這個?叫爸爸!叫爺爺!可林更新那充分保養吹彈可破的手,看起來還真不像爺爺那輩的人呢!反倒是跟陳思成呆久了的佟麗婭鄉土氣息渾然天成。

  正如《一步之遙》沒有說得那麼爛,《智取威虎山》也沒說得那麼好。


這是一部十幾年後我有了孩子,也會和他坐下來,再次認真地看完的電影。

我會和他認真地說,就是有了當年太爺爺們這樣拋頭顱灑熱血地拚命,才有我和你,現在的生活。

我是認真的。

在某個年齡段里,很容易讓人產生覺得自己知道很多信息、自以為理性的錯覺,不跟風黑一下現狀腐敗,都覺得自己還處在愣頭青的憤青階段。

大概就是剛剛褪去所謂的青澀和血氣方剛,看到了一點點黑暗並且曾經痛苦掙扎,最後被現實甩了幾巴掌很不爽的年紀。
15~35歲的你,彷彿與上一代人,有幾個光年的距離。

也許是我們目前,正處在中國漫長歷史上,這1%的和平並且物質看起來相當豐富的年代,大家對這樣的好生活都麻木了。
其實,我們距離那個把頭綁在腰帶邊,一口野菜一口雪,隨時準備去死的時候,也才隔了不到70年。

很多人,包括我,大概就像劇中韓庚扮演的留學生一樣,面對豐盛的大魚大肉,都快忘了,如果沒有桌上空著的那幾個位子,這頓飯是怎麼來的。

徐克結尾這樣看起來有點搞笑的安排,很不符合他的風格,很多人甚至覺得,這也太煽情了,整春晚小品呢這是?

事實上,他完全可以更狠一點,他不是沒有這樣做過。
只要他想,他可以讓裴東來被燒得極其慘烈,死無全屍;只要他想,他可以讓雨公公被抹了脖子,又被利絲穿身而亡;但這部《智取威虎山》,徐老怪反而展現了他溫情的一面:電影最後,剿匪大成功,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局,連之前不幸在戰鬥中犧牲的磚頭和高波,都用了被暗殺的手段帶過,你只知道磚頭是不幸中彈,高波是被飛刀刺殺,他們死了,很悲壯,但不慘烈。

其實只要徐老怪想,他完全可以讓栓子目睹磚頭被打成篩子,高波被插成靶子——但他沒有。

因為,《智取威虎山》本身的故事和弘揚的主旋律,就是這麼需要的;而觀影人群的情感和預期,也是這麼需要的。

因為這部戲的真正粉絲,大概不在我們,不在很多人都搞不清黃繼光和董存瑞誰是炸碉堡的誰是堵搶眼的我們這一代;而熟悉那本書,那個故事的人群,大概要往上追溯一、兩代了;他們明知不可能,卻還是希望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夠更英勇些,最好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勝利,至少主角不能死。
他們明知不可能,但他們就是希望我們不要慘敗,不要苦,我們要贏,我們要勝利。因為以前的我們,太慘了。

我的母親,現在在晚上還是會堅持收看各種抗日神劇,她會為劇中日本人的殘忍而生氣,也為八路軍戰士的英勇無畏叫好,她的感情很樸實而簡單。
以我們的視角,覺得他們幼稚嗎?或者應該嘲笑他們嗎?

我看了這部電影以後,覺得若有機會,真的很希望繼續聽到他們的故事,在過年團聚,他們醉酒微醺,以「想當年」作為句式開頭的時候。

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命題作文。換句話說,徐克已經在這部戲的政治基調、故事情節、人物刻畫中,近乎做到了最好。當初是他自己,挑著要寫這篇作文的,所以就算跪著也得寫完。
至少目前來看,他寫得還不錯。

開頭看到「八一製片廠」的名字的時候,我聽到了笑聲和議論,旁邊女生小聲說,怎麼像看80年代紅色電影的感覺;
而電影開頭轉到了紐約2015,我甚至想掏齣電影票看看自己是不是走錯了放映廳。

但後來,緊湊的劇情幾乎讓我不想再去進行任何思考,而是抱著一種念頭「看徐老怪接下來還能拍出什麼」,我女朋友說她是憋著尿看完的。

電影一開頭就來了讓人緊張的槍戰,上一部能運用這特效和打到這激烈程度片子,大概還是《集結號》。
徐老怪把橫店的那一套cosplay到了膠片里,解放軍戰士在槍林彈雨中全身而退,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明知不可能,但看著硬氣,讓人解氣。
他恰到好處地把握到了觀眾的興奮點。

解放軍少糧食的現狀在這部戲裡處理得非常順滑,我說的順滑是指,著墨但沒有大書特書,比如近乎白水的清米湯,老鄉家裡空掉的米缸,代替了直接給解放軍餓得浮腫面黃肌瘦的特寫鏡頭,很符合觀眾的感情需要。
與之相比的,是《太平輪》在寫國民黨軍隊鬧饑荒的時候,著墨過多,還殺害動物,有用力過猛的生硬感。
往後的故事中,你經常可以看到這部電影中很多這樣的細節,在框框之內,徐導演的確是用了很多心思在努力拍好。

事實上他也成功了。

張涵予飾演的男一號楊子榮,非常符合一個能夠打入土匪內部的高仿土匪形象,「準備充分」四個字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本來他就當過土匪卧底,熟悉東北民情,會唱二人轉,暗語對得賊溜,情節掌握得夠多,語調和動作細節的表現配上他那處變不驚、喜怒不形於色的表情,你簡直能相信他就是誠心來歸順威虎山的。
張涵予那張成熟的臉,讓林更新這個劇中的首長在他面前幾乎都能嫩出水來,彷彿一個毛頭小子在仰視從刀山油鍋的死人堆中爬出來的爺爺。

由此就得給梁家輝飾演的座山雕鳴個不平,套用國軍的常用句式就是,「不是我軍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一個年近60 ,幾乎成為張作霖之後的第二個東北王,手下精兵強將和軍火充足配上威虎山的天險地形,直接引來了國民黨的親自招安的土匪頭子,近乎完成了做一個土匪的畢生的心愿——得到合法政府的合法承認,冦搖身一變成王,當年宋江賠上整個梁山都要達成的心愿,座山雕離人生巔峰就差一步之遙。
事實上,即使他沒有得到招安,能拿到先遣圖,繼續佔據山頭為王,過完這一輩子也沒什麼不好。

但他其實應該明白,無論是共軍還是國軍,都不會坐視一個這樣的山大王不管,要麼招安,要麼剿滅,兩種結果,顯然後者的概率更大。
所以他在劇中,才會如此給一個來路不明,但給自己進獻了真圖的「胡彪」機會——你可以看到在劇中,胡彪獻圖以後,他對「胡彪」屢次試探,就是不能放心,其實座山雕想殺掉「胡彪」簡直輕而易舉,但他沒有,他是土匪出身,本就是以「利和義」起家:「胡彪」送圖,對他有「利」,踏著大雪冒死送圖,也體現了「義」,所以即使心裡懷疑,他也擺了個大大的「義」,並且讓胡彪一來就坐上了老九的交椅——他需要這樣的人才,也需要這樣的典型。

能成為威虎山大王的人,一定不蠢,但大王做久了,自負和鬆懈是肯定有的,所以楊子榮成功了,利用的也是人性。
有人說梁家輝演得不好,事實上,注意一下他的眼神和面部表情,細節表現方面非常傳神,配音也非常有代入感,這樣充滿邪惡意味的嗓音至少很符合一位大反派的身份。

林更新飾演的首長,中規中矩,對比各種「手撕鬼子」抗日神劇中的各種首長,並無特別出彩的地方,也許是源於高起點的劇本出色的原故事,不需改編地照著演也不會太差,算是把他在《同桌的你》中被導演敗掉的分數掙了回來。
選好一部好的電影跟一位好導演還是相當重要的。

在劇中,他也扮演了一位出色的首長,算無遺策,已經是充分發揮了簡陋條件和人員配置下的最大戰鬥力,抵抗土匪的那一仗倒是打的非常精彩。
我相信我們的父輩看了倒是會高興的:犧牲了幾位戰士,保衛了全部鄉親,打退了土匪,過程有遺憾,結局很圓滿,,在特效的幫助下,已經拍得夠好——
本來就是要以少勝多,用不可思議的戰鬥力讓逃回去的人能把欒平的真話拆成假話的,劇情需要,汽油桶大炮這類的就當走錯片場的外掛武器好了。
不需要亂花切鏡頭,但觀眾看著頭不暈,解氣。
與之相比的,是在賀歲檔中近乎慘敗的《一步之遙》。
看了夾皮溝與土匪們大戰的場景,你難免覺得《一步之遙》里那讓人眼花繚亂的花魁秀就像一個用力過猛的跳樑小丑一般——電影畢竟不是拍給自己看的,在這點上,《智取威虎山》是優秀水平,《一步之遙》是不及格水平。

再說到兩個女主角,余男飾演忍辱負重但經常不自覺搞個大新聞的栓子母親,離奇地自帶克人屬性,每次登場幾乎都有人要掛掉,最後見到兒子獲得大團圓,算是體現過程悲苦但結局溫情的一大渲染工具。
佟麗婭,劇中表現得四平八穩,換個角色也可以演得一模一樣的感覺,幾乎無存在感。
但他們讓這部夾雜著謀略和驚險的電影,充滿了溫情的筆墨,讓人看著舒坦,目的也就達到了。

我其實更想誇的是配角。這部電影出彩的反而是配角。
幾個土匪頭子,各有特點,無論是和張涵予基情四射的老八,或者是一心效忠的老三,被反咬一口的老四,或者帶有「小李飛刀」絕技的老六,其實都挺出彩的,徐克沒有因為他們是二線演員就給他們安排打醬油的角色,本已經相當難得,再看對頭的解放軍戰士,坦克和磚頭或者高波都各有特點,這部戲的溫情或者笑料,反而都是他們提供的。

主角串起了故事,配角給故事添上了色彩,這樣的表現方式頓時讓整部戲有了更多值得咀嚼的地方。

你要是覺得栓子調皮搗蛋不懂事,為他的幼稚和毛躁生氣或者頓足。那徐克在刻畫配角方面下的功夫,都算是成功的。

細節方面,表現解放軍缺糧說過了。虎頭山和鷹嘴崖也弄得非常像,雪花和雪塊的破碎,都是花了心思的。
徐導要是真想坑錢的話,張涵予險斗猛虎那段戲,完全可以不拍,張涵予策馬奔向山頭直接跪倒求見,也沒啥不對。
但還是拍了。
光這段戲,其實已經值回票價了。把我的女朋友和旁邊的女生一齊嚇到失聲。
倒是符合爆米花片的特質,可以代替好萊塢片的街頭賽車追擊,很好。不過在電影院里看,音效聲音太大了。

最後,既然是賀歲片,這部電影值得在年末的時候好好看一下。趕在回家和老人們團聚之前,看到這個,已經快在我這一代人中消失的故事。
韓庚為什麼要向老闆請假,也要千里回家找尋那個東西。和我們一樣。
我們這一代,對很多東西,已經越來越不耐心,不耐煩了,甚至看到了就直接反對。
大概是已經丟失太久了。

謝謝徐克讓我有了撿起那些故事的慾望,打算與前輩們一起分享他們的故事,看看我們這個國家,是如何經歷了如此讓人不可思議的戰爭和死亡,擁有了現在至少是和平的幸福。

感謝閱讀。


情節還算說得過去,但因為我不是搞前期的, 所以說一下我感興趣的:
第一個驚訝到我的是那個老虎,做的還不錯,連抓痕都出來了,本以為是大陸的公司弄的,結果一看幕後名單,媽了個巴子,dexter digital......還真讓他們給弄了出來。
其他的就沒啥了,各種各樣的爆炸留給了國內的各種公司,問題在於這些公司的水平參差不齊,開場的那幾個子彈時間鏡頭感覺怪怪的,最後,座山雕掉到山谷裡面去了的飛機爆炸鏡頭很明顯是拿maya做的,但不太明白為啥國內這麼多公司喜歡拿maya內置的功能做爆炸,現在maya上不是有fume了么......
轟座山雕堡壘的幾個鏡頭還算不錯,TP做的,但幕後名單中好幾頁的司機和廚師是哪裡冒出來的啊??????哪裡冒出來的啊??????哪裡冒出來的啊??????


昨晚看完電影寫的一篇影評,直接粘過來了。

~~~~~~~~~~~~~~~~~~~~~~~~~~~~~~~~~~~~~~~~~~~~~~~~~~~~~~~~~~~~


看來我是真的老了,看完電影進小區的時候,小區廣場上幾個半大孩子點燃了幾根小炮,我明顯得感覺到正在想著電影的我臉突然陰沉了下來,眉頭也皺了起來,然後遠遠地繞開這幾個孩子,不高興地走進電梯——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像他們那麼大的時候並不比他們更安靜。

看的電影是智取威虎山,以下可能有劇透。

  1. 情節緊湊。片子時長140分鐘,雖然我是帶著一杯飲料進去的,但在看電影的時候還是沒找到尿點;劇情從203上場——楊子榮上場——楊子榮打虎上山——天王蓋地虎,防冷打的蠟——等等等吧(再說就劇透了畢竟像我這樣年齡的人沒看過樣板戲不是嗎),小高潮不斷,不知道這是因為它是作為曾經的樣板戲留下來的精華,還是因為徐克、張涵予、梁家輝等一幫主創團隊的功力,或者兼而有之。時比這個略長的變4,沒帶飲料進去,不到一半我就想去廁所,看過大半時我特么幾乎都憋不住了。當然不排除是因為膀胱功能在這半年時間內有所增強。時間比這個略短的一步之遙,我也沒帶飲料,但是這部披著電影皮的歌劇實在太尿性,我……哎不說了,畢竟是姜文,而且關於這部電影我也不是一點都看不懂。
  2. 3D效果拔群。這個作為我看到的客觀事實也沒太多要講,至少我覺得不比我看到的需要帶著3D眼鏡進場的美國大片要差,難道是因為我看過的電影太少了?當年那瘋狂原始人,各方面都很不錯,但我還是差點把3D眼鏡給扔嘍,太TM差勁了。看智取威虎山的時候好像後排有幾位小盆友,這個覺得得多說兩句,虎和鷹出來的時候家長們最好把自己小孩摟緊點兒,即使他們不被嚇著,但唧唧歪歪地傻笑在電影院里也會招罵;其實我就不喜歡小孩子,不管是不是在電影院。
  3. 徐克要表達什麼。首先我覺得這就是一部單純的爆米花商業片,他從樣板戲取材,他加3D效果,他找來硬漢影帝小鮮肉和打女美女前歌手,就是要吸引不同年齡段不同口味的人們給他錢啊;他可能不想帶有任何政治色彩,雖然這是一部紅色片,至少大家認為它是紅色片。他的所有電影,我能想到的從黃飛鴻系列龍門客棧黑俠笑傲江湖一直到後來的蜀山二龍門飛甲和兩部狄仁傑,都是從來都不帶任何政治色彩,他就是要讓你在影院里看場面,看動作,讓你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多,除此之後沒有別的目的;當然非要說黃飛鴻裡面出現過孫中山……whatever,就當它是愛國主義教育片吧。但是回到本部片子,他畢竟是取材敏感,要在大陸過審和上映的。所以非得要挑點兒東西的話,第一,反戰;當戰鬥已經結束,座山雕被幹掉,栓子也見到了他的娘,沐浴在晨光里的203和楊子榮有一個簡短的對話,203說:「希望下一代永遠不要經歷戰爭。」這句話要表達的東西再清晰不過了。反戰這件事情是永遠是正確的,尤其是政治正確的;對於一個香港導演來說,除了這些他還能表達更多嗎?我對這點當然也沒有異議,但想補充幾句。反戰,對於曾經的戰爭挑起者、侵略者來說是理所應當的,不僅要反戰,更要反思;甚至對於美國來說,他們拍反戰電影也是理所當然,畢竟除了9·11事件,美國本土從來沒收遭受過外來攻擊,他們對自己國家和民族遭受凌辱這件事情或許印象不深刻。但是對於本土曾經遭受侵略,付出巨大的代價才將侵略者趕走的國家和民族來說,反戰是對的,但可能是不夠的,因為:反戰這件事情本身非常有可能模糊掉戰爭雙方正義性和非正義性的差別,給遠離戰爭幾十年的我們留下一種『任何一方都有錯』的印象。電影中夾皮溝的百姓,他們血和淚的來源是日寇以及以座山雕為首的土匪,為了爭取幸福,只能以暴力戰爭手段去消滅那些禽獸;一句「希望下一代永遠不要有戰爭」對於夾皮溝的百姓似乎不太對味兒。當然話到此為止,已經扯得有點遠了,智取威虎山這部電影似乎也沒這深度可挖……第二,善惡分明邪不勝正。關於戰爭的電影,還這樣一個政治正確的趨勢:那些壞人,被打上歷史烙印的壞人,他們是有閃光點的,他們總會在作惡過程中、在某一瞬間閃現人性的光芒;換句話說,任務造型不能臉譜化。陸大導那部南京南京不是如此嗎,他一定要在南京大屠殺過程中找出日本兵身上的人性,告訴世人你們經歷過太多偏見。拜這類電影所賜,當某些抗日劇中出現鬼子雪地里強姦中國婦女的劇情時,網路上的中國人首先不滿了,「冰天雪地怎麼可能出現這種場景,鬼子們再怎麼獸性也不會如此這般……」呵呵,南京城破是在12月13日,冬天,在此後持續六周時間裡,冰天雪地的南京城中,伴隨大屠殺的強姦案保守估計超過20000起!!又扯遠了,這部電影中,座山雕是真壞,他是土匪,是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淫人妻女的土匪,他身上沒有閃光點,他陰險他狡詐,他對平民殘忍對部下刻薄;這部電影就是這樣旗幟也鮮明,黑白也分明,這部電影表達的就是邪不勝正。這個主題可能跟徐克本身有關,比如他的那些代表作黃飛鴻系列龍門客棧等,裡面的壞人確實也是實實在在地壞的,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不管怎麼說,在戰爭類電影中,我覺得這也算是一個異類。第三,軍(PLA)民(底層人民)關係。韓庚這個人在電影頭尾都出現了,看電影的時候我覺得他很多餘——找這麼個前歌手前帥哥來演這麼個可有可無的人物卻是為何?回來的路上我恍然明白了,他要表現的是我朝文宣部門最需要的!電影中韓庚是一個留美學生,在美國東海岸畢業之後要到西海岸的矽谷高科技IT公司去工作,但是在畢業聚會上大家要ktv的時候,他卻點了智取威虎山的唱段,搞得他的異國同學一頭霧水;面對同學的「what the f***」,他只是神秘地笑;在正式工作前,他冒著被炒魷魚的危險,乘坐中國的高鐵——中國創造、中國速度、中國崛起的象徵——回到了家鄉,回到了東北,回到了哈爾濱,回到了林海雪原,還有他手持的是國產手機,看的是國產視頻網站……影片最後大家都明白了,當年那一聲「栓子」讓人心碎的栓子、那個呆萌的栓子,是韓庚的爺爺,楊子榮和解放軍們冒死救下的是韓庚的太奶奶,到這兒還看不明白,沒關係,導演又來了一場軍民魚水的、穿越時空的年夜飯!!!!楊子榮和203們的英勇事迹總要有人來記錄,他們的捨生忘死的精神需要有人來傳承,即使時代變遷,即使中國完全開放,即使新時代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在大洋彼岸工作,但這些東西永遠不能忘卻。這是電影主創們在精彩的場面之外要表達的。但是——總要有個但是——對於這些內在精神的表達,其效果有多少,可就令人懷疑了,因為至少我所在的那場,影院人並不少,韓庚出現的場合觀影的人們一直在笑……當然我也笑了,尤其是韓庚喊小栓子爺爺的時候……笑過之後不知道有多少人去想『導演』這樣安排背後的用意。
  4. 笑點恰當。觀影之時影院里響起的的笑聲是合時宜的,主創想要的效果應該是達到了。這個要吐槽一下一步之遙了,真不知道姜大導演那些蹩腳的笑點是怎麼個回事兒——在偌大的電影院,聽兩個大老爺們說不著邊際的相聲,看不著邊際的文明戲(當然王志文是很好很好的);貫穿整個電影都有那位西安雁塔區出生的、非得講北京土話的讓大家以為他是北京人的、出軌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比老婆小老大一截的男人,的聲音,真他媽審美疲勞;鏡頭一會兒鮮艷一會兒黑白,真以為觀眾們都是精通影史的電影達人嗎?回到智取威虎山,笑點不僅足夠而且合格,雖然相當一部分笑料有怯口之嫌,但這講的就是東北發生的事兒啊;不能多說,不然又有劇透之嫌。
  5. 愛情。沒看過原樣板戲,不知道有沒有白茹這個人物,但這裡白茹這個人是恰當的。時常140分鐘,只展現了大概有5分鐘的、個人的朦朧感情,朦朧到什麼程度呢?朦朧到我都沒搞清楚這裡面的感情戲到底是屬於陳曉和佟麗婭的,還是屬於林更新和佟麗婭的……哦還有,小栓子在對所有人都沒有安全感的時候,對小白鴿還是有點依賴的,畢竟她是女性,小栓子又沒有了媽媽。基本上這部戲就是純爺們兒的戲。
  6. 軍迷大概會不滿。炸藥包+汽油桶=定位精準的迫擊炮?一個衛生員也能百發百中?用手榴彈對扔恰好能把對方的手榴彈給逼回去?一個座山雕手裡有那麼多槍支彈藥大炮坦克都特么夠全副裝備師以上單位了,單單203和楊子榮過來怎麼能夠,林總和羅政委親自過來剿匪才對!等等等等把。但是,這是徐克這個人在拍電影啊……他要拍的是武俠,是爆米花武俠,看得爽就夠了。故事以韓庚看小人書為線索也對這個問題作了解釋,這畢竟是韓庚對那場戰鬥的合理想像,或者是栓子對韓庚的講述,最後大彩蛋更是把這個原因說得一清二楚。千萬不要錯過最後的大彩蛋,看過碟中諜一的我特么以為是徐克把楊子榮化身伊森韓特向湯姆克魯斯致敬呢。
  7. 最後有些問題,第一,據說在東北的冬天是不能用舌頭舔鐵門的,電影出現了用手去捋白雪覆蓋的鐵軌然後用耳朵貼在鐵軌上聽聲音的場景,這個沒問題嗎?第二,老虎到底會不會爬樹啊,據說貓教老虎功夫的時候留了爬樹這一招啊,但電影中那老虎豈止會爬樹啊,媽了個巴子,這老虎,一個字:特么聰明無比啊!

大概只有這麼多,關於導演要表達什麼,我自己覺得有點過度解讀了,而且有夾帶私貨之嫌,不過不管了,畢竟也沒多少人看得到這篇文章。

其實看了電影很少寫長影評,寫了也不太會在微博發出來,可能是因為那些男孩子們的炮聲讓我有點坐卧不寧,只好碼字來消除內心的惶恐。


還記得當時看《龍門飛甲》時躲飛刀的心情,當時看完對一個參與後期製作的朋友說,視覺效果真是好,除了龍捲風假了點,你參與的哪些鏡頭?他說,龍捲風……
玩3d,徐克是當之無愧的華語電影第一人,而且這次,連龍捲風的問題都沒有。
昨天看了點映,場景人物造型的設計都很贊,全程嘣的眼睛很爽,建議大家到影院觀看。
除了視覺效果,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不過徐老邪加了一些個人情懷在其中。開場前,徐克出來說了幾句話,說這部電影對自己很重要巴拉巴拉。確實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佳作,他應該能了卻自己的夙願了。
忽略主演是誰吧,有沒有韓庚或者林更新,都改變不了徐克。
簡單點講,看完之後覺得,麻痹,徐克就是徐克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徐克執導的武俠電影的特效應用?
《千與千尋》是否涉及抄襲《小倩》?
電影的分鏡手稿在拍攝中有什麼作用?
徐克和王家衛相比,為何後者更受國際電影界青睞?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東北 | 徐克人物 | 智取威虎山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