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植入廣告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如何看待這一行為?
某位大導演說,現在電影票價連二兩茶葉的錢都不夠,好幾千副畫面,人家一幅畫好幾千萬,電影多便宜啊,那麼植入廣告其實並沒有無情物理無理取鬧了嗎?
除了廠商,沒有人喜歡植入廣告。但很遺憾,植入廣告從電影誕生那年就有了。
這是盧米埃爾兄弟的一部影片。一個瑞士商人承諾幫助他們推廣和發行影片,作為回報,盧米埃爾需要在片中植入該商人拉來的廣告,這是陽光香皂的廣告。
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翼》 植入了Hershey的巧克力。
Fritz Lang的經典電影《M》植入了一種德國產的口香糖品牌。
Frank Capra的不少影片都有植入,比如《史密斯先生去華盛頓》就植入了CBS和NBC兩大廣播公司的logo。
Frank Capra的聖誕經典《生活真美好》植入了《國家地理雜誌》。
《羅馬假日》植入了義大利的比亞喬Vespa摩托車。(圖片來自網路)
我們作為觀眾,只需要想明白一件事情即可:我們花錢花時間去電影院買票看的是什麼?
其他答案水到渠成。無節操無技術無感情那不叫植入,叫插入,嗯,插播廣告。巧妙的植入,進去就融為一體,嗯,成為劇情一部分了。
----------------------------------------------------------
竟然有人點贊。。。我決定補充點有益內容。
這個課題實踐派做過調研的,基本上結論是顯著性(prominence)越高,觀眾越反感;而情節關聯度(plot connection)越高,也就是融合度越高,觀眾反應越正面。
換句話說,如果是強行插入,比如信用卡鏡頭停好幾秒,桌上放一堆飲料罐,或者背景無端出現一碩大廣告牌,主角莫名其妙非要提到某品牌之類的,那錢不少花,但換來的曝光度不等於美譽度也無法轉化成購買驅動。 但如果植入巧妙,與情節高度相關,甚至輔助情節發展,而不無中生有或是個突兀的道具,那再顯著也不招人厭。當然,如果植入過於含蓄,太不顯著,可能會被忽略-_-! (不過也有研究表明不存在被忽略的廣告,只要出現在視線所及,不需要念念不忘也有迴響,潛意識的影響未必自知自覺,或者混個臉熟也有其價值)。
所以無論植入產品還是植入品牌,投資回報最佳的是高調植入,融入情節。這需要廠商和電影製作方更早的接觸和協商。廣告費夠高,改劇本也不是不可能的。
總之好的植入,不會讓人覺得是廣告,而能達到比廣告還強的效果。經典栗子?當然是The Italian Job (2003),別問我植入的是什麼!
有時候太過明顯的廣告會讓我有種脫離劇情的感覺,很不爽啊!打打軟廣告倒是無所謂,只要能繼續看下去就沒問題
植入廣告無可厚非,但是影響到了觀眾的觀影心情這就不對了。
畢竟成功的廣告還需要電影的影響力。
先說幾個個人覺得比較成功的案例吧。
最瘋狂的廣告植入:《大腕》
大家感受一下:
迎賓小姐的身上掛著『『做女人挺好』『的綬帶;
報喪鳥啤酒,泰勒葬禮指定飲品;
我們讓泰勒先生始終躺在這義大利名牌傢具的床上讓他看著像休息而不是死了;
然後把傢具當成文物送索斯比拍賣;
接著讓泰勒穿著標驢夏季運動裝,手戴梅地亞手錶,脖子掛著杜十娘金項鏈,左腳標驢運動鞋,右腳鐵丹尼皮鞋,戴副殺手牌太陽鏡,還把右眼鏡片給卸了留了個位置給碩士輪隱形眼鏡,口含大慶參茶,頭髮邊上擺上菲斯洗髮液,這一邊頭髮用了菲斯沒有頭皮屑,另一邊沒用就完全不同了,然後把一缸煙灰全給倒在另一邊了........
(馮導在植入廣告方面很有心得,甚至還能把一個個廣告變成一個個笑點)
最霸氣的廣告植入:《變形金剛》
看!雪弗萊!!!變形!!!!!大黃蜂!!!!!!!!帥爆了!!!!!!!!!
最具情節推動性廣告植入:《楚門的世界》
娛樂不死,娛樂至死。
當我以為楚門的朋友回去安慰並鼓勵楚門重新相信這個世界時,結果他居然在裡面插播廣告........
在《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等賽博朋克電影里的廣告幕牆、廣告標牌及商業活動則有反映世界觀的功能。
不得不說犀利的廣告植入都是導演的別出心裁。
而差勁的廣告插入則是不動腦子,甚至還是在犯錯誤。
比如:兩個人邊喝酒邊聊天,結果把鏡頭定格在酒的標籤上了.......這讓演員情何以堪......
又比如:接個電話,把鏡頭放在電話logo上了,而演員此時是什麼表情?
這一類廣告太低級了,居然把寶貴的電影時長用在廣告上而不是劇情和人物上,導演難道是拍有劇情的廣告嗎?
我們可以把這一類廣告改一下變成不影響劇情順便做一下廣告。
比如兩個人喝酒,已經喝了不少了(在倒酒、敬酒、喝酒的過程中得表現出人物關係,順便在倒酒時把畫面拉到能看到酒的標籤的位置順便做下廣告)。接下來繼續喝酒,製造點矛盾,我們可以讓主角拿起酒瓶往對面腦袋上一掄,這時又可以插下廣告。
又比如,女主角接個電話,鏡頭靠近電話(順便做廣告),接著畫面穿過電話,穿過電話的電路板到達對面的電話(再做廣告,而且穿過電路板感覺很酷的樣子)到達男主角嘴邊。「親愛的,我會給你一個驚喜。」男主角此時看著卡車上一個巨大的包裹(順便再給快遞做廣告,而且巨大的包裹也能勾起觀眾的好奇心,還能設置懸念推動劇情,一舉三的。)
廣告植入又不是把鏡頭把產品標籤上一打就完事的。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才是廣告的最高境界。
比方要植入一個房地產廣告,該怎麼植入?
男主角漫無目的走在街上,有個人向他發傳單,他也沒仔細看,鏡頭過來一看是介紹房地產的。主角百無聊賴把傳單折成一個紙飛機,然後擲了出去,碰到了一個女人。然後.......
在電影里演員們需要道具,道具從哪兒來?有些道具就是電腦、汽車、包裹、煙酒、手機這些現實生活中有的,這些都可以找到對應的廣告商吸引他們投資。而有些道具則是現實中沒有的,像是宇宙飛船、光劍、變形機器人之類,太可惜了,它們沒法做廣告,但是它們可以生產漫畫、書籍、模型和其他周邊啊!!!!!而此時電影本身就是最好的廣告。
我並不排斥在電影里植入廣告,但至少那些廣告不要影響我看電影的心情。不過話又說回來,要真插入這樣的廣告,還不如單拍廣告得了。而那些為了廣告而做的無意義的特寫就別來禍害電影了。
植入廣告大概是無法避免的,雖然觀眾肯定不喜歡。
有時候片子好廣告傻,有時候片子廣告一起傻,極個別的情況下片子和植入廣告都很妙。只要片子好看,都還可以忍。
所不能容忍的,是電影里植入廣告之外,電影之前還要放10幾20分鐘廣告。不是貼片廣告,而是您片子里植入那幾樣的東西的商業廣告。百十來塊錢一張影票,我tm比在家裡看電視看的廣告還多。
《唐山大地震》之後再不看馮小剛的電影,就為這個。
從廣告發展史上,植入式廣告相對於以前,是一種創新。植入式廣告應該源自美國戰後繁榮時期的一個大騙局,因為植入式廣告是潛意識廣告的一種主要類型。
參考MBA百科的內容:潛意識廣告是由調研專家維卡瑞提出的廣告理論。這個理論表示,有意識的感知中,實際上看見的只是眼睛呈現的一部分。維卡瑞在美國新澤西北部的一家電影院做實驗,他讓老闆準備了一部特別的放映機,在放《Picnic》(野餐)電影時兩部機器同時工作,在電影放映過程中,用很弱的強度在銀幕上映出「喝可口可樂」或「請吃爆米花」字樣,並每隔5秒鐘以1/3000秒的速度插入。如此一來,有意識的眼睛雖然無法注意到疊印在電影情景上的這些廣告信息,但無意識的眼睛卻已經記憶中並「讀到」了這些信息。在1957年的整個夏天,測試取得成功,可口可樂的消費量因為潛意識廣告而上升了六分之一,爆米花則超過了 50%。維卡瑞為這個構想申請了專利,並且組織了一家公司來處理「潛意識」的電影和電視。
這一實驗論斷在美國引起騷動,並受到了普遍譴責,之後美國法律限制潛意識廣告的使用。但是,潛意識廣告引起的風暴使得維卡瑞名聲大震。一項對美國消費者的調查表明,幾乎2/3的人相信潛意識廣告的存在,並且過一半的人確信這項能使他們購買實際上並不需要的東西。
儘管潛意識廣告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有效,但是任何使用它的公司或者營銷代理將要承擔對其本身負面宣傳的風險,因為沒有一個公司願意被指控為暗中操縱顧客、對顧客洗腦。普通觀眾怒答!問題1交給專業大神我已經看到好答案了。只說如何看待。
我的看待,這個電影的製作方(包括製片導演編劇這一類)是非常不尊重觀影者的。其實我覺得這也挺對不起廣告費。
廣告植入之所以不是廣告插入是因為情節情節情節!!跟情節合上了才叫植入好嗎!讓我分分鐘齣戲的你是有在把買票進影院的消費者——我——當成上帝嗎!!
好吧上帝有點誇張,但是我覺得花錢進影院是對一個商業片最好的尊重,但你怎麼能就這麼不尊重我的電影票錢?
植入廣告本身從來不招我煩,我也不覺得是壞事,但是麻煩有點誠意好的伐?寫的時候拍的時候製作的時候用點點腦子好的伐??
也許你說對你來說我等茫茫人海中的一個觀眾不重要、對你有看法的影評人是個毛啊,那麼,有種你別拍出來賣的商業片啊?
劇情不能與廣告植入相和諧的電影製作方,應該面壁。
而不用心沒誠意還質問大家怎麼不接受的,應該跪地。
某敢(mà)言(jiē)導演的廣告植入水平還不如好些韓劇啊攤手……
分情況吧。在純藝術片里就完全創造藝術不要放廣告讓觀眾欣賞藝術,在商業片激烈打鬥里順便插點廣告讓觀眾火眼金睛一下也是很歡樂的嘛!
可口可樂直接就收購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該公司拍的電影,但凡需要飲料的鏡頭,都是可口可樂。類似地,很多企業都是收購、或者擁有某個電影公司的股份,然後通過電影來推廣自己的品牌
不過近年來,國內很多沒有什麼內容、沒什麼故事邏輯,沒什麼製作水平的電影層出不窮,拉幾個明星,然後就直接 開始播放廣告了。作為力宏的歌迷,我也要吐槽一下他。好好跟雲迪在一起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跟章子怡一起出演《非常幸運》? 我花了30塊錢進去電影院,看到的全都是廣告廣告廣告! 蘇寧易購、百度、聯想! 尼瑪,片中章子怡扮演的女屌絲用聯想手機也就算了,但是為啥高富帥和白富美都是用聯想手機啊!?更搞笑的是,國際特工也用聯想!他們的工作室都是各種聯想的設備,你TM的是在逗我?就這種配置,分分鐘被藍翔畢業的技工給端了!
電影製作需要投入大量的錢,而日常生活的場景中廣告隨處可見。所以把廣告帶進電影,似乎也沒什麼不妥,無可厚非。但是製片方能不能做得有點水平,不要讓人覺得這是在廣告中插播另一則廣告啊!?這種行為雖然能夠滿足廣告客戶的需求,能夠大量吸金。但是,電影終究是給觀眾看到啊!
推薦這部紀錄片 Behind the Screens, Hollywood Goes Hypercommercial 講好萊塢的廣告植入 根據影片的說法 大概從八十年代開始很多設計過的植入吧
廣告植入跟一些商品標籤的出現反映當時社會一些流行趨勢或者社會現象不一樣吧。不能說任何商品標籤出現在影片中就是廣告植入。
看完這紀錄片我的想法是 看老電影吧我很贊同那句話~植入廣告從電影誕生那年就有了,也就是說影視劇中重要的一個元素就是植入廣告。植入廣告位影視劇增加了經濟收入,好的植入廣告改改變生活方式~一舉多得~~影覓http://www.istarlife.com是一個不錯的影視植入廣告平台
植入廣告也是影片保本的一種方式吧。
從市場的觀點看待。
當這種行為過火了,電影行業本身會受負面影響,不得不抵禦一定數量的此類廣告。於是這類植入廣告會被逐漸拒之門外或植入成本增高,電影又乾淨了少許。
但植入廣告不會永遠消失或被剔除。一是在限度內有利可循而無傷大雅,二是想要凈化相關機制也難以監管。
最可能的結果是維持一個限度上下的動態平衡。
有電影就會有植入廣告
這個問題
有點像我們考試的題目
但不至於太過於糾結
在電影電視或者舞台作品融入商品並達到營銷目的
這是簡單的一個植入廣告定義
有時候我們也很難界
因為電影還是有很多生活的片段
總不能把所有的片段中出現的商品都抹去商標吧
可能電影中無意中(並非導演和製片人可以安排)出現了某個商標
並且電影里的主人公與該商標的產品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聯繫
無形中人們通過電影橋段
記住了這個商品
這大概算是我個人猜測的植入廣告的萌芽吧
隨著商品同質化的出現
電影中的道具取材也有很多選擇
比如在百事可樂出現前
主人公的冰箱裡面只能放可口可樂
但是百事出現了以後
他可以選擇喝百事
至於他為什麼要喝百事
這取決於製片人 導演 編劇 的「刻意安排」
後來廣告業競爭越來越劇烈
人們每天接受的信息干擾也越來越多
所以為了拓寬廣告的生活空間
投資商 製片人 將這種」刻意安排「發揮得淋漓盡致
具體可參考《非誠勿擾》(是電影不是那個相親節目)
別說電影了,電視劇也一樣。植入可以,但是也講技巧好吧?最近很火的愛4來說,處處是硬廣,倒也不會覺得噁心
自然不生硬插入的廣告都能接受,為了插入廣告而插入的廣告就反感了,
tvb的索尼手機植入效果不是挺好的么?
好比小姐們不能讓你免費上但依然要出去賣
植入方式不要太離譜,熟悉的產告更好,最好的效果就是不知不覺就吧廣告做了。當然有太多自找槽點的不要臉行為也無法避免
太討厭了~有時候感覺就是在看一個廣告長片~
國內最新的電影、電視劇,片中隨處可見蘋果手機和電腦,這不是植入了,算是免費宣傳吧
推薦閱讀:
※有哪些自帶妖女氣質的女明星?
※《悟空传》原著党如何看待电影版《悟空传》?
※《潘神的迷宮》中對女孩的三個考驗有什麼現實意義?
※為什麼《赤壁》中諸葛亮說「既然生在荊楚之地,那就叫萌萌吧!」?這邏輯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