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器材经费有限,可否通过后期制作出高级镜头的成像效果?

我是在校学生,只有一部尼康d7100和适马24-70标头,可否通过精修弥补器材的平庸?


要不要更新设备取决于你的需求。

首先,在现代数码相机,甚至是手机上,当光线充分、光比中等的时候,拍摄出来的照片区别都不太大。比如阴天的时候去什么小区广场拍照片之类的,如果你只发朋友圈不放到4K显示器上按像素数毛,手机和相机的成像质量真没啥头大区别。甚至像尼康自带屎色的机器,或者是Sony这种直出人像和僵尸差不多的,那真不一定比你手机好使。

器材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一些特定情况下:

1. 高像素机身和高解析率镜头:主要应对的是大幅面冲印和更高精度的显示器。除了压缩的厉害的朋友圈之外,对于缩略图,高像素的原图也会让输出的图片锐度更高一些。此外,如果前期构图有问题需要后期裁切,那么像素高的机器裁起来也不心疼。比如我一个朋友有句口头禅就是:有4000万像素了还要什么70200。

2. 大光圈:F2.8及以下大光圈,主要的应用场景是暗光拍摄(如照明不足的室内,夜景,星空)和浅景深(也就是焦外虚化)。虚化在后期可以制作,但是成本很高。焦外的质量也很重要,有时候会影响到整个片子的质量。

3. 对焦速度、对焦点覆盖面积和弱光对焦:焦都合不上还拍什么照片!除非不对焦了,靠全焦距包打天下。

4. 高感质量: 如果景深要充足,光圈就不能太大。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抓拍运动物体、手持拍摄需要安全快门的时候,高感的意义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曝光三个参数,ISO,快门,光圈,三个最多满足两个。高感对画质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噪点增加。但是高感导致的色深下降和宽容度下降有时候会给后期带来更加麻烦的问题。

5. 宽容度:这个就不用展开说了,参数意义随便搜一搜就能找到。大部分情况下宽容度都算是够用的,不够用的时候还是尽量包围曝光吧。如果拍摄动态大光比物体无法包围曝光,那这个时候只能硬吃宽容度了,有时候多了1EV的宽容度,可能就是救片子的。

6. 焦段:我认为它是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焦段有很多意义,比如决定成像范围;同等光圈数字下决定景深;在广角和长焦端截然不同的透视感带来的艺术效果。
自从我的1650坏了以后,只有残幅50可用(等效于全幅75mm),才真正意识到焦段的重要性。这也是我认为的相机和手机拍照最本质的差别。尽管现在手机有双焦段摄像头+合成焦距,仍然是远远不够的。旅游的时候一支天涯镜的作用那可是相当的大 —— 起码遇见要拍的场景,先拍下来,才有好不好。

7. 其他一些特性:比如防抖(镜头和/或机身),连拍,追焦,峰值对焦,GPS,WIFI,电池续航等等,都是不同场合下非常有用的特性。

8. 外观和逼格:点名大法、富士和徕卡。大法卖体积,富士卖外观,徕卡卖可乐。如果你要这几样东西,那么就要花更多的价钱去换同样的性能。相比之下大法还好一些,起码机皇(A7RII,A7SII)和残幅系列(比如A6000)在同价位上特性都算是不错的。Fujifilm和Leica,那才是要脸不要钱。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上。

前期和后期是一个整体。

有一些工作基本只能在后期做,和器材关系不太大。比如磨皮、细节加强、局部对比、全景接片(因为全景接片和等视角的广角在透视上差别很大)、风格化、色彩倾向;

有一些工作是为了弥补前期的不足,如堆栈(堆栈的功能很多,常见的比如降噪和模拟慢门)、全景深合成、HDR、曝光调整、色彩加强 —— 这些都属于楼主说的“弥补器材的平庸”的部分

还有一些工作,应该前期的时候尽量做好,例如合适的焦段、浅景深、不能包围曝光的照片对机身宽容度的要求、正确的合焦、弱光下吃高感品质等等。这些就是吃器材,满足就满足,不满足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不过所幸的是,你的D7100机身还不错对大部分情况都还是能够满足的,可以保证日常出片。

不过镜头我略有疑虑。24-70是35mm等效的,还是残幅的24-70?如果是前者那就是标头,覆盖了24mm,35mm,50mm等几个常用焦段,对于大部分题材还是很好用的。如果是残幅上的24-70那这个头就比较奇怪了,35mm以下焦段的缺失有时候只能放弃不拍。

所以如果你预算有限,就要评估一下哪些特性在你日常拍摄中最能体现价值,这样可以有选择的花钱。比如我一个朋友,就买了Fujifilm —— 他就是看脸。这样就很好。


把画面交给脑子,而不是交给镜头。

这套明度自拍的设备:索尼微单a6000 + 随机套头16-50。
设备总经费:二手购入,全套2800元。(设备上省下来的钱都花在了旅行经费上...)

▲ 西班牙-毕尔巴鄂 Guggenheim Museum

▲ 西班牙-毕尔巴鄂 Guggenheim Museum

▲ 英国-伦敦 The Lloyd"s Building

▲ 英国-伦敦 National Theatre

▲ 西班牙-毕尔巴鄂 Guggenheim Museum

▲ 西班牙-毕尔巴鄂 Guggenheim Museum

▲ 西班牙-毕尔巴鄂 Guggenheim Museum

▲ 西班牙-毕尔巴鄂 Guggenheim Museum

(自拍这个系列还会继续拍,介于还会在英国留学一年多,所以应该会以英国建筑为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题主的问题「可否通过后期制作出高级镜头的成像效果?」,想单独说一下:所谓的前期、后期,仅仅是在工作时序上有前后之分,然而在构思拍摄的时候是没有「前后」之分的,很多时候是先有了后期思路,然后再按照后期的思路去操作前期的拍摄。题主应该尽可能把年轻的精力放在前期构思上,需要用后期的时候,顺便学习一下后期技术就好。

欢迎大家多多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作品请移步:
图虫:阿猴HOSEA - 图虫摄影网
LOFTER:阿猴HOSEA
微博:Sina Visitor System
个人网站:Hongjia Liu

图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但是看到有几个答案却是在讥讽题主不会摄影,不会后期等等。我觉得太不公平了。

总的来说,限制你的不应该是你的器材,而是你的头脑。但如果就事论事,单就题目本身来说,这只是技术问题,而非审美问题。

请仔细审题:如果器材经费有限,可否通过后期制作出高级镜头的成像效果?

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是高级镜头,高级镜头的成像效果是怎样的?

以我的理解来看,从成像效果来看,高级镜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1,光圈大,普通的标头是什么18-55,F3,5-F5.6;所谓的高级标头就是24-70 F2.8,或者说适马的半幅头18-35 F1.8。至于定焦头的话,则可以到F1.4,F1.2。(不常见的F0.95之类我就不说了)。
2,焦段走向极致,比如超广角,可以到11mm,超长焦,体育记者用的什么328,428,640什么的。

3,成像素质好,这里很多论坛都有讨论过。这里我以为用这个答案来说明一下,也足够了。当然,这是我认同的观点。 低端定焦镜头的光学素质是否优于「大三元」变焦? - 黄暾的回答 - 知乎

那么回来了,经费有限,手上只有狗头,那么怎么实现高级镜头的成像效果呢?我们从前期和后期来分别说明。

第一个,大光圈。光圈从两方面影响成像,一个是进光量,可以实现更快的快门,这个是物理特性,普通镜头和大光圈镜头天生就有差距。无法更改。但是,如果在一定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用高ISO来实现的。比如别人用24mm F2.8,ISO100来拍,你完全可以用18-55的24mm,F4,ISO200来拍,从而实现同样的快门。ISO100,200,在成像效果上,差别不大。
大光圈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虚化效果了。这个也只能近似用长焦+隔远一点距离来实现。但此时,其实透视效果是变化了的。只能近似,不能完全一样。别人用50 F1.2,隔了一米来拍,你可以用狗头70-300的200mm F5,隔4米来拍,此时景物大小是基本一致的,但是透视效果不一样。

第二个,极致焦段。这个分两个,一个是长焦,一个是超广角。
长焦是最好实现的。因为透视效果只和拍摄距离有关。如果你能牺牲像素,你就能得到更远的长焦效果。比如50mm裁了当100mm来用,像素变成之前1/4。当然,画质,肯定是不如长焦原片的啦。
这里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个答案。如何用长焦镜头拍出有特色的照片? - 戴千里的回答 - 知乎

广角端,这个是我有段时间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因为超广角拍风光带来的震撼是普通广角所不具备的。但超广角一般都贵得要死。(现在也不是很贵了,佳能的1635F4,还算经济)那怎么办。
简单说就是拼接,原理还是之前说的,透视只和距离有关,和焦段无关。如果我们采用竖拍拼接模拟横拍的话,理论上我们可以得到原焦段/1.5的广角。意味着24mm可以做到16mm的焦段,16mm可以模拟11mm的焦段。
当然,考虑到拼接之后肯定有一些裁切,大致来说,我们得到原焦段/1.4是没什么问题的。比如,24mm可以模拟17mm。

第三个,实际的成像效果。这个就太细了。我有空再慢慢补充。大致来说:
畸变可以通过PS纠正一部分,
边角画质可以通过缩小光圈来提到提升
快门不够,但要高画质,可以通过三脚架低ISO慢门提升
堆栈实现高ISO,高画质
。。。。。。

总之,要想办法先压榨器材本身,直到实在没办法,再去弥补器材的不足。


先不说后期,你能这么问就说明你前期也不合格。就先别想后期了,下面的图是尼康5100拍的,比你的器材还低一个档次,你能拍出来再说吧。


另一个Zero
Zero·LoFoTo
这人的器材大多是尼康D3300、理光GR这种
貌似也有索尼A7


总之大多数图都是用比较便宜的器材拍的,比题主的器材还便宜

譬如下面这张,你学习下?


除非你画画技术很强,否则你是无法调节镜头之间分辨率的差别的。以我自己的体验,先说我从来没用过金圈镜头,用的是梅耶50 1.8,其有极为出色的高光和细节表现,很多时候,用这个拍人物,虹膜上都可以看到我自己的倒影。这个是很多低素质镜头做不到的,后期也不会有太多人做这个效果。

而且根本不需要在意这种细节问题,高级镜头的作用是抗干扰能力强,不是有特殊效果(移轴,微距,柔焦镜头特殊镜头除外)


离老法师们远一点


其实在校生蛮苦的,经常没法拍自己想拍的题材,没法长时间离校,学校老师审美经常和自己冲突,还要去应付作业。

无法走出去可能才是题主最大的烦躁

7100和2470挺好的了,我们班大部分人都是挂着18135,不过真想上全画幅我也赞成。

可能题主刚好又不经常能约到美少女,人际圈还没有打开。

这么一想很多路都堵死了,能在学校瞎琢磨的也就剩后期了。

其实钻研一下后期挺好,不要以为后期就不看天赋和努力了,不过我倒是再推荐一点,多读书。


24-70/4?画质不错了啊。。。
二手的70-200也不过3000不到

就算是24-70/5.6这种,锐度也不会太差
只要用的时候避开弱点,比如说夜间动态
善用三脚架长快门,一样能拍出好照片


有些东西是可以通过后期弥补的。器材方面随着拍摄技术的增长,会有一些瓶颈。不过,你可以关注一下托马斯看看世界。人家d90都拍的那么好。所以嘛摄影我觉得要提升的话。最重要的是“心态”而不是大量的器材上的提升。谢谢


先说结论:我觉得可以弥补,只要不是商业片。

器材通常决定作品的上限,而商业片对画质,色彩都有非常苛刻的要求。

举个例子:技术好,五菱宏光一样跑下山厉害,普通人就是给一个V12,跑下山都不见得有五菱宏光快。

上面例子谈到了几点,第一、器材(车),第二、技术,第三、特定场景。

一二都好理解,第三点的意思是,要了解好自己手上的器材,找到合适的题材去发挥,通常来说,你不去拍极端题材都没有问题,什么叫极端题材?高感不好,没有大光圈,非要去挑战极端夜景,不是不可以,而是不明智。

在说个例子,莱卡,对很多人来说是顶级题材吧,但是有非常多的致命缺陷,没有AF不能拍摄体育方面、高感差,极端夜景也很糟糕。但是,只要选对了使用的地方就能出非常精彩的作品。

好了,瞎扯了这么多,最后附一张我自己手机拍摄的作品,器材:iPhone 6S,没有什么内涵的糖水片罢了,各位看官随便看看就好


其实,题主的意思是“能否达到高端镜头的成像效果”,而不是“能否拍出好看的照片”。
“高端镜头”和“好照片”两者不一定画等号,这是楼上各位dalao想和你说的意思。
但有这个想法的原因是,我们默认理解题主的意思是后者,但题主说不定真的只是想问“能否后期出高端镜头的成像”。也就是说同样拍一幅一模一样的画面,能不能用后期把低端那款p成高端那款照出来的画面。
我个人认为是不能的,否则价钱之分也没有必要了。
回答完毕。


别觉得自己作品平庸


最好的器材是什么?很多人一直不明白一个事:最好的器材就是自己手里的器材啊。


當你不是要打印很大副的照片時,器材再差都無所謂。不過你這樣問,似乎你的前期基本功不咋滴。


器材提供照片的质感,这后期也做不到多少提升,但照片本身的水准又跟器材无关


低端的相机跟镜头在影调上可以通过后期软件来缩短,甚至抹平与高端机的差距,当然,首先你要对后期熟练。但是,在成像质量上,这个非常难赶上。如果你仅仅只是自己玩,或者在朋友圈里发发,那低端机够用了,本来网上传的照片像素就不高,十几万的机器拍出来的照片缩到1024,跟几千块相机精心拍出来的没多大区别。


你可以先赚钱啊


给题主分享一个视频教程,V电影官网的《电影自习室》,这个教程专门教后期制作的,以及前期一些拍摄技巧。有个《造物集》就是根据这些教程拍的,题主可以去看看。


可以的,但是没意思。
通过后期可以制作出任何自己想要的效果(可以慢慢的调整每一个像素点),但是自己心里要详细知道照片应该什么样子才算好。如果已经完全掌握了这点,手机也勉强够用了。就酱!


推薦閱讀:

為什麼常常被說你的單反還沒手機拍的好看?
很多攝影技巧已經改變了事物的原貌,這樣的攝影有意義么?
臉長的男生怎麼拍照好看?
如何在家給寶寶拍出影樓級的效果?

TAG:摄影 | 摄影技巧 | 摄影后期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