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的發展前景如何?
騰訊微視,新浪秒拍的推出算是引子了,最近的美拍很火爆,這個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一、短視頻絞殺戰
2016年被稱為「短視頻元年」,2017年短視頻進入「絞殺戰」狀態。
「絞殺戰」是近兩年的常態,從直播到內容feed流到新零售到人工智慧,互聯網上的風口們無一例外都成了絞肉機。巨頭紛紛入場,各家都想攻佔高地,投入驚人的資金和資源,但是很快陷入僵持狀態,誰都不能取得絕對的勝利。直到下一個風口出現,巨頭們注意力轉移。
短視頻就是這種狀況。據Analysys易觀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第3季度移動全網短視頻平台根據用戶滲透率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秒拍、快手、西瓜、美拍;第二梯隊:土豆、火山、抖音、鳳凰;第三梯隊:小影、快視頻。這10家平台也就是短視頻平台的Top10。
從詳細數據上看,秒拍以56.26%的滲透率領跑整個行業,通過微博的流量支持穩穩維護住了老大的位置。抖音作為最年輕的平台之一,依靠《中國有嘻哈》的強力推廣,以及海外化的戰略布局,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短視頻平台。
平台之間的戰鬥正在陷入總體僵持、格局已定的狀態,在這一點上資本就是「晴雨表」。從三季度的投融資情況來看,在短視頻領域對平台的投資金額由Q1的91.3%下降到Q3的3.0%。投資的重心正從平台向內容轉移。
抖音的戰績能給平台玩家一些參考,抓住細分市場和特定人群是一個突破口。今年三月網易雲音樂上線了UGC短視頻功能,11月更嘗試了萬曉利新專輯發布會的直播。在版權大戰中失利的網易雲音樂,看來是希望藉助於短視頻更具象化的解讀音樂,提供更全面的音樂體驗,吸引一些獨特的用戶使用音樂產品。
二、不安的種子
從數據上看,就像預料中那樣,短視頻平台正在狂飆突進。
QuestMobile秋季報告顯示,整個短視頻領域的MAU已經突破3億,同比增長超過4.1%。用戶消費短視頻的月均使用時長為765分鐘,月均使用次數為201.2次,增速超過310%;很多平台的短視頻消費時長已超過長視頻內容,且戶增長仍未到天花板。
壞消息是,短視頻平台用戶的粘性開始回落,人均單日啟動次數和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均出現了下滑。
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一方面短視頻的玩家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短視頻吸取用戶時間的能力卻出現了下降。這可能來自不同平台的流量分化,也可能是因為用戶對短視頻的熱情出現了減退。
但願是前一個原因。
三、創作者的窘境
另一個問題是,今天從事內容創作者多如恆河沙礫,真正賺錢的人卻寥寥可數。
從今日頭條公布的《2017年短視頻創作者商業變現報告》中,47.9%的短視頻團隊不能盈利,而30.25%的是略有盈餘。讓人唏噓的是平台貼補成為最大的收入來源,佔到了72.58%。從盈利團隊的分布來看,5人以下的接近了80%,但50人以上的團隊盈利的水平直線升高。
從短視頻的內容上看,過去一直是搞笑幽默和明星八卦的競技場,這兩類視頻也孕育出了兩個超級大V——Papi醬和關愛八卦成長協會(現改名會火)。但是現如今,這兩類視頻已經出現頭部。
熱門領域出現頭部,內容創作者機會在哪?在筆者看來,眼下的格局中有幾個結論是可以確定的:
團隊專業運轉一般優於個人天賦創作;深耕垂直細分一般優於泛領域競爭;競爭的核心,永遠是團隊的持續內容生產能力,和聚焦用戶high點的能力。
基於此,短視頻團隊的生存策略可以概括為:
一是明確定位策略。
如果做細分藍海,一定找感興趣、有優勢的領域,比如辦公室小野瞄準辦公室里的創意做菜。
如果做熱門領域則要找尋新的切點和娛樂形式。即使在熱門領域,娛樂形式也會有流行的周期,比如同樣是時事熱點,這兩年可能流行吐槽,下兩年可能流行直播,再後頭又會是什麼?觀眾的口味總在變,找到新的切點永遠有機會。
二是全平台投放策略。
對於有補貼的平台可以選擇首發或獨家,像企鵝號、百家號、頭條號這些。再比如火山小視頻,在8月22日推出火苗計劃,開通打賞功能和小視頻達人培訓計劃,這都帶來了更豐富的營收模式。
三是持續生產聚焦用戶high點的sop。
內容的持續生產不是靠一個人的才華興趣或者大開腦洞,必須構建規範化運作的流水線sop,可以包括:
1、如何選題?
2、選題後,如何找到主流的情緒觀點和我們的切點?
3、找到最好的視頻形式。
4、收集包袱,視頻裡面有哪些東西可以get到用戶的點,讓用戶迅速高潮。
5、高潮點的節奏把控。如何有效的控制high點的密度。比如papi醬15秒可能就會有一個點,high點之間要及時抓住用戶注意,避免無聊,比如提問。
能sop的一定要sop。對個人來說,不能總是憑天賦感覺和心情,你總會有狀態不佳、天賦失靈、腦洞開不了的時候,規範化運作可以讓你至少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對團隊來說,則有利於規模複製和分工合作。如果靠狀態和天賦,則時而100分時而50分,那麼靠sop則基本都是70分。
短視頻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娛樂效率」,能迅速引發用戶注意、迅速觀看下去、迅速進入愉悅狀態。而短視頻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通過一套規範流程,持續聚焦提升娛樂效率的能力。
永遠記住,視頻創作不是靠天收、靠個人狀態腦洞或者某次的靈光一現。單打獨鬥太難了,還得靠規範化流水線和團隊化作戰,所謂「專業」就在於此。
四是 做好測試機制。
從內容選題、切點、成果驗證一直具體到標題怎麼定,都應該有早期種子用戶參與測試投票。推廣階段首先通過小範圍的測試來驗證,一旦效果不錯再大規模分發。
四、MCN的突破口
除了做內容創作者這條路之外,似乎轉行做MCN也是不錯的一種選擇。
Inmobi移動視頻廣告白皮書顯示, 亞太地區的廣告主正在積極應變廣告市場的變化,在視頻廣告上的投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 116%,其中,中國增長了41%。MCN如果玩得好,將極大的提高商業效率,甚至促進整個行業發展。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圍繞短視頻市場的MCN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根據微博提供的數據,截止2017年8月,與微博合作的視頻MCN已經超過1000家。這麼多的MCN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甚至有投資人戲言,前幾個月PGC熱的時候,一個二個的內容機構都說自己是PGC,現在MCN火了,有開始言必稱自己的MCN。
但是MCN也有難念的經。
微博運營總經理李亮在某次高峰論壇時指出,「MCN是整個產業鏈里的中間環節,做純粹分發的事提供的價值非常有限,因為渠道很集中,而當MCN介入內容生產又面臨內容生產不容易規模化的問題」
簡而言之,如果MCN做視頻創作者的廣告業務員和中介是沒有前途的生意。現在頭部的視頻內容創作者完全可以獨立自主洽接商務合作,而沒有商務洽談能力的作者,往往在廣告主眼裡又不具備價值,議價空間很小。
MCN與內容創作者之間的合作大多是簽約模式,所以這也就造成了二者之間的弱關係,視頻創作者擔心MCN無法帶來好的商務變現,或者資源傾斜不夠;MCN擔心廣告合作過多,會寵壞視頻創作者,釀成藝人紅了就不好管的局面。
筆者看來,MCN競爭的關鍵在於能否在廣告中介之外,為創作者和甲方提供更有價值的資源和附加服務。比如:
1、在垂直領域深耕細作,在美食、美妝、汽車、金融這樣的領域,不僅布局內容矩陣,還整合上下遊資源,提供更多的超值服務。比如相關企業的品牌推廣策劃、客源打通、商品打造、數據分析、投融資支持等。
2、建立孵化機制,扶植早期種子視頻創作者,幫助他們建立一套體系,給予相關規範化、流程化的制度支持,讓他們可以心無旁騖地投身創作。比如秒拍母公司一下科技在今年布局離上海、成都、西安等移動視頻孵化基地,為移動視頻創作者提供場地、設備、培訓、媒體等多方面支持。
3、早期的流量支持,通過大號互推、活動推廣等形式。
MCN是贏利的關鍵,各個平台與MCN的合作也在加強。今年9月美拍舉行「美拍MCN戰略啟動儀式」,正式與papitube、洋蔥視頻、自娛自樂、抹茶美妝等10家MCN達成合作,合作機構將獲得流量扶持、策略扶持、品牌共建、變現贏利等方面的支持。秒拍作為首個專為MCN設立榜單的平台,已經和2000多家MCN建立了深度合作,並拿出1億美元扶持資金,成立「秒拍創作者平台」。阿里旗下大魚號,先後推出「大魚FUN製造」活動,百萬月度獎金刺激MCN機構創作激情。
五、未來的展望
平台層面,總體格局穩定,巨頭均已入場且成「凡爾登絞肉機」之勢,同時短視頻時長開始下降;內容層面,熱門領域頭部形成,且短視頻創作者整體盈利狀況欠佳;MCN層面,MCN太多,作者不夠用了,且MCN多數停留在低水平的廣告中介層面,急需尋找到新的價值點。這些就是眼下短視頻大戰的基本面。
在可見的將來,娛樂效率更高的短視頻,無疑會進一步蠶食傳統視頻和圖文內容的空間,甚至成為一種主流的內容消費形式。但是就像直播那樣,各大巨頭很難說誰會最終剿滅誰,短視頻會成為他們的基礎設施和標配,卻不是生死制勝的關鍵。
在內容創作領域無疑有更多的機會。流行總有周期,即便papi醬、辦公室小野這樣,有一天也難免面臨過氣的危險。
長線經營是核心,未來的媒體人們需要持續發現新的high點,打造矩陣和梯隊。就像皮克斯那樣,總能製造新的偶像和經典。
畢竟,短視頻的生產成本已經如此之低,我們離用戶的反饋已經如此之近,這是一個足夠好的時代。
作者:張俊、馬龍,「辯手李慕陽」專註tmt領域產品開發和商業分析,事件營銷操盤,公眾號阿辯論(ID:bianlunlove),微信biohazard2010,加請註明來意。
當下短視頻行業,不論在製作體量、覆蓋人群還是播放量上,都可以媲美電視台和視頻網站製作的節目,已經成為了內容領域的第三極。
但行業呈現明顯的金字塔結構,馬太效應太過明顯。哪些領域是紅海,哪些是藍海?
目前內容行業內,大大小小的製作團隊在20,000到25,000家,行業呈現明顯的金字塔結構,馬太效應明顯。超過23,000家內容團隊處於金字塔底層;綜合能力突出,且在新媒體內容行業領跑的內容團隊僅10餘家;塔尖目前尚未有新媒體內容團隊。
小編從業界短視頻數據統計平台「卡思數據」獲悉到2017年7月短視頻行業目前的概況,和諸君分享交流!
短視頻行業白皮書 | 2017.7
短視頻行業馬太效應極其明顯。金字塔尖的頭部節目佔據了播放量的一大部分,而更大數量處於金字塔底端的內容的播放量加起來並不超過五成。
短視頻內容在視頻平台崛起速度極快,與長視頻相比,在播放佔比上已經超過了五成。
垂直行業間流量佔比極不均衡,諸多領域內容嚴重不足。其中排名前五的垂直行業佔據流量的七成,而其他12個行業佔比不足三成。大量商業價值比較高的行業內容嚴重不足。
垂直行業發展不平衡,包括汽車、財經、旅遊、軍事、文化教程等構成了大量的「藍海」。
目前來看,美食類節目競爭激烈,節目總數較多、優質節目較多、頭部節目很強,後發者基本失去了競爭的機會。而呈現「吃飯」比呈現「做飯」的影響力和商業空間更大。
搞笑節目不容易做,後發節目很難出頭
娛樂節目作為一種較為傳統的視頻門類,受到傳統媒體和網站自製的雙重擠壓,其實並沒有太大空間。
生活資訊類節目體量最大,競爭性強,但可挖掘的空間也較小。
少兒節目同質化嚴重,競爭異常激烈。
遊戲節目中解說類最多,受眾早已不是男性主導,少女、熟女兼愛。
時尚美妝類節目更容易「贏者通吃」,頭部更容易商業化。
影/劇評類節目可以「千人千面」,但做成頭部難度很高。
母嬰節目數量少,頭部節目不夠強勢,仍有擴展空間。
軍事積木仍有較大潛力可挖,一億軍事迷市場空間大。
財經節目受眾高端,商業化潛力大,內容稀缺。
汽車節目內容模式單一,有很大上升空間。
文化教育節目非常依賴文化名人,自帶光環和粉絲效應。
旅遊類節目數量少,優質節目也少,是一篇深藍海。
運動健康節目人群基礎大,行業藍海巨大。
科技節目製作難度稍大,持續更新是難點。
音樂舞蹈節目可開發的空間有限,優質節目較少。
在今天,視頻行業中的CP、分發、營銷、平台,任何一方都面對一個充滿機遇和不確定性的複雜市場環境。移動設備的視頻觀看量的增加、新興的OTT服務機構,傳統的從業者所面對的新的市場環境等等,無不挑動著視頻創作的神經。
從全球範圍來看,雖然每個國家和市場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差別,但有幾個通用的宏觀趨勢將決定全球視頻市場的未來。
毫無疑問,未來移動互聯網地盤上,短視頻超過圖文流量是遲早的事,內容創業向短視頻的聚集效應會更加明顯,特別是隨著垂直細分短視頻內容的爆發,將讓短視頻真正滲透進每個人的生活、美食、財經、旅遊、母嬰等多元化場景中,成為標配服務。
順理成章,其商業化空間也會逐步被激活並放大,最終有望成為移動互聯網領域中的又一座金礦!
短視頻的分發離不開CDN平台的支持,作為國內唯一專註於CDN視頻垂直領域服務的雲平台,以匠心做服務,憑品質贏人心,視界雲竭誠為短視頻平台保駕護航,為每一位用戶帶來更加暢快極致穩定的使用體驗!
「更懂短視頻和CDN的雲服務平台 | 視界雲」
今天,我們用技術手段抓取了35萬個播放量10萬+的短視頻。
分別來源於具有代表性並數據疊加後可覆蓋全網的四個短視頻平台:
美拍,秒拍,今日頭條,嗶哩嗶哩
抓取數據內容包括:
35萬個10萬+短視頻的播放量,評論量,點贊量,轉發量;
35萬個10萬+短視頻的標題;
35萬個10萬+短視頻的內容類目;
我們藉助「統計學」,「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文本分析」等手段,將首次用數學語言來對中國短視頻內容業態做以分析。
什麼內容可以10萬+?
2016年,短視頻創業方興未艾,可說到底仍未脫離「流量生意」的範疇。
原創短視頻主對「低級趣味內容」的搬運工有著「階級仇恨」般的抵觸情緒。
答案早在上個世紀,就被美國著名傳播學家梅爾文·德弗勒(Melven L. Defleur)所揭示:
「『低級趣味內容』是大眾傳播內容系統的核心。它受市場利益驅動,能吸引『最大量』的受眾。雖然它們趣味低下,含有色情,暴力,但它能夠保持在道德標準的範圍內,既不至於招致監管機構的反對,又能夠帶來經濟利益。」
事實是否如此?我們嘗試通過數據統計來認知。
將各平台不同的內容分類規則做以歸納,並按可最廣義涵蓋的類目:
【搞笑】,【音樂】,【寵物】,【遊戲】,【生活】,【時尚】,【資訊】
重新制定內容分類規則,將數據進行匹配後,得出35萬個10萬+播放量短視頻的內容分類比例,見下圖:
具有「低級趣味內容」生存空間或容易被「低級趣味內容」把持的【搞笑】和【資訊】類目相加僅佔據3成「江山」。更何況,【搞笑】類目中有著大量的原創短視頻。Hi,Papi醬~
【音樂】類目的大比例突圍應該超乎了很多人的預料。曾有原創音樂短視頻主憂心疑問是否有市場空間?
殊不知,YouTube已然成為世界最大的音樂服務平台。YouTube歷史累積播放量排行榜前30位都是音樂MV。
要記得當年從YouTube走紅的Justin Bieber,靠上傳翻唱短視頻一飛衝天。
YouTube歷史累積播放量排行榜中以27億名列第一的鳥叔神曲《江南style》,更是通過YouTube火遍全球。
國內【遊戲】類目短視頻主應該是最早實現短視頻變現的一批。
視頻網站遊戲聯運只是其一;遊戲測評,實戰,走劇情等通過短視頻完美適配的表達方式早就成為了遊戲商的心頭好,也是遊戲消費用戶的銷魂湯。
有明確的商業化路徑和精準直達的受眾群體。隨著硬體設備與研發技術的升級,遊戲市場持續走高;同時,國內的電競市場也進入成熟期,都使得男性向的【遊戲】內容類目勢頭猛進,由此越過女性向的【時尚】類目,進入短視頻內容比例的中段班。
【生活】類目,涵蓋了「生活方式」的諸多分支內容,上到健身旅遊,下到美食品茶,圍繞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隨著「消費升級」和「新中產階級」熱潮,「生活方式」輸出成為2016年來,最熱門短視頻創業賽道,也是最熱門的被投資類目。
混戰才剛剛開始。
月薪5K與月薪30K絕不會是完全同樣的生活方式,一線城市與四線城市的「天塹」在心中難平。
也正因為「生活方式」層分之廣,難以形成一家獨大的戰局。頭部內容帶隊做矩陣,培育細分內容進入市場,廣撒網才是王道。
暫處於後兩位的【時尚】和【寵物】類目,在2017年將快速度過萌芽期,少數頭部內容即將開始「霸屏」。
2月初,微信公眾號「包先生」與GIVENCHY推出中國獨家銷售的限量合作款,12分鐘內單價1.49萬的 Givenchy Horizon銷售一空。
(圖片來源:「包先生」微信公眾號)
時尚博主的「帶貨」能力是有著國內外「圖文時代」戰績加持的。「踩死」傳統媒體上位的【時尚】類目新媒體,是時尚品牌的心尖尖兒。
同理上文中提到的【生活方式】類目的市場土壤,【時尚】類目嗷嗷待哺,坐等強勢博主收割粉絲。
【寵物】類目在國內,還處於待培育階段。當前的寵物內容貼近於【搞笑】類目,多數是YouTube上搬取的「洋貓洋狗」。
顯而易見的是,內容創業者不應該放過這「百發百中」的最強流量題材。
靠「林狗」綽號強賣人設的林更新在娛樂圈一路高歌猛進
沒道理你要與【寵物】類目的市場機會失之交臂。
在各平台什麼內容可以10萬+?
挑戰讀者:
我們將35萬個10萬+短視頻數據回歸四個平台中,按各類目下短視頻所處平台的佔比情況繪製成了圖表,見下圖。
你的結論是什麼?
提示 重點看各類目中佔比最高的平台
哪個平台用戶最活躍?最有價值?
考評短視頻項目的價值,有兩個最簡單遞進維度:
1.商業價值:擁有的粉絲量級及粉絲的銷售轉化力
2.投資價值:持續優質內容輸出下的粉絲量級增長及運維能力和商業價值
直白的說,是你的視頻有多少固定觀看的活躍用戶及該用戶群的變現能力。
從數據上如何體現呢?
——播放量,粉絲量,點贊率,評論率
很簡單的邏輯:
沒有播放量和粉絲量——直接OUT;
播放量和粉絲量大,點贊率和評論率低——無效粉絲,弱價值;
播放量和粉絲量大,點贊率和評論率高——大牛誕生!
回歸到各平台,哪個平台的用戶最活躍,最有價值?
哪個平台給短視頻主提供的用戶土壤最肥沃?最「利好」?
數據表現如圖所示:
首先,不排除相對用戶量級懸殊造成的相對比例稀釋。
其次,美拍與嗶哩嗶哩是UGC視頻社區平台,用戶活躍度與「資訊平台」,「在線視頻網站」,「短視頻工具平台」等不可同日而語。
各平台產品中的用戶反饋機制,演算法中的用戶行為影響因素權重,運營中的用戶培育訴求等因素的不同,均可造成上述數據結果。
相對於點贊而言,評論行為的「高門檻」和該反饋行為對內容及視頻主的需求度,使得評論率是評價短視頻項目的重中之重。
10萬+短視頻的標題都在說什麼?
我們將35萬個10萬+播放量短視頻的標題進行抓取,通過技術手段去除掉#標籤,鏈接和標題符號後,得到約1269萬個有效字元。
首先,我們提煉出現次數前100000序位的高頻詞,對積極程度進行評分。
10分為最高分,-10分為最低分。
如「搞笑」判定為10分,「悲慘」判定為-10分。
將每種高頻詞的分數乘以該高頻詞出現次數後,算得平均積極程度為8.3分。
可見,積極情緒的短視頻標題相對更能贏得受眾的觀看,易獲得10萬+播放量。
在今天,數量繁多,內容豐富的短視頻佔據著絕大多數的用戶碎片化時間,甚至愈演愈烈地開始搶佔用戶的「黃金時間」。而用戶對於短視頻的訴求是娛樂化的,功利化的。
相較於消極內容,積極內容的確更容易受到用戶的青睞。
隨後,我們對1269萬個有效字元進行「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並按重複次數排序,歸納和分析。
我們得到了如下信息:
1.出現次數最多的國家TOP3是:
美國,日本的UPGC短視頻發展成熟度遠超於他國。儘管有著韓劇和韓綜加持的韓國在此局仍舊惜敗,未能躋身前三甲。
美國和日本的短視頻的確養肥了一批對著YouTube,niconico等網站搬運內容的短視頻主們。
而早在微博平台紅利期期間,專精細分類目短視頻搬運和深度運營的博主也因此得以迅速攫取流量,時至今日已成微博Top大V博主。代表博主有「猴姆獨家」,「英國報姐」等。
「一牆之隔」,使得對美國和日本搬運短視頻內容的生意,有其獨特的生存空間。
2.出現次數最多的人物稱謂TOP3是:
出人意料的是,沸沸揚揚的愛情不敵父母與師恩。
「媽媽」,「爸爸」,「老師」出現次數遠高於戀人等其他稱謂。
這一發現是值得欣喜的,相較於「1988年的中年女人」一時的刷屏,喧鬧。
「媽媽」,才是長存的流量關鍵詞。
鮮少刷屏,默不作聲,卻是心中最柔軟的存在。
3.出現次數最多的明星TOP3是:
由此坐實了趙麗穎和TFBoys,在「全媒體平台」範疇上的第一流量小花和第一流量團體地位。
拋開強媒體屬性的社交平台和傳統媒體不談。2015年起百團大戰的直播領域,通過幾個平台方分別策劃的「營銷事件」,直播平台作為媒體屬性的能量廣為人知。直播-電商的轉化模式更是被淘寶搬至雙11首頁。
現階段,短視頻業內各平台處於招攬短視頻主和擴張流量覆蓋的高速運轉階段。短視頻作為媒介的高媒體屬性及其強商業價值尚處於待開發階段。
秒拍的巔峰之作「冰桶挑戰」的餘溫早已銷聲匿跡,「倉促而偏失」的「假人挑戰」未能重現輝煌。
這未必不是短視頻主,短視頻MCN與短視頻第三方服務平台的機會所在。
對標微信公眾號「新世相」的「逃離北上廣」,「地鐵丟書」,「少年團體首發」三個營銷項目,有著更強內容延展度和傳播能力的短視頻必有超越之機。
PS.易洋千璽的粉絲要加油咯!
各平台的TOP10短視頻分別是?
在授人以漁|YouTube上的短視頻主你學不會?乾貨內容中,提供了一個認知YouTube的Channel排名工具。國內,視頻幫的產品之一中國短視頻榜,也在承擔著同樣的功能。
那麼2017年1月1日至今,各平台播放量Top10短視頻分別是哪些?
嗶哩嗶哩:
ACG內容僅佔3成,再次驗證嗶哩嗶哩並不是你無法攻克的二次元堡壘。
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的演算法機制以用戶的點擊和停留時間作為「推薦量」影響參數。推薦量疊加擴大內容的曝光機會;曝光後,內容根據用戶行為進一步疊加推薦量,進入正循環。
由演算法機制推薦而成的「頭部內容」,反饋出今日頭條的用戶畫像,從而可借鑒選題方向和運營建議。
美拍:
對話感濃重的社交屬性的標題和高UGC屬性的題材內容。視頻社區與視頻資訊平台的區別性,在美拍與上下方兩平台的對比中,顯而易見。
秒拍:
1月底時,400萬粉絲的穆雅瀾和同為網紅的600萬粉絲的吳大偉宣布戀情,微博熱搜持續上榜3天。作為秒拍的用戶都在微博上的最佳註腳,穆雅瀾的視頻播放量再多也不值得驚訝。
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在榮獲「星雲獎」的著作《你一生的故事》中,少見地以「語言學」作為核心將故事鋪陳開來。
其中,他引用了「沃爾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
——「人類的思維模式受到所用語言的影響」。
本篇內容的選題也由此而來。
在往期乾貨內容中,我們一起用「產品語言」,「運營語言」討論著短視頻相關的種種。
今天,我們用技術手段抓取了35萬個播放量10萬+的短視頻,以期用數學語言認知或驗證現今國內短視頻內容業態及實戰運營建議。
從長遠來看,短視頻將會比直播更火。
文章:直播不敵短視頻:玩直播的沒有玩短視頻的有前途 - 蟬大師
不久前騰訊投資了快手,引發了人們對於快手這類短視頻平台的關注與思考。但據相關消息,2016年發生的的融資事件超過30筆,各類短視頻項目融資規模達到53.7億元,投資機構中不乏紅杉資本、真格基金、經緯中國這樣的知名創投基金。短視頻火起來的原因跟直播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但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短視頻似乎更被資本市場與各大互聯網巨頭所看重,不久前騰訊以3.5億美元投資快手,阿里20億資金支持新土豆轉型短視頻。
今日頭條,微博、微信、QQ空間、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平台也都紛紛在短視頻領域發力。微博在用秒拍全面替代視頻播放服務,優酷愛奇藝基於短視頻已經在進行諸多方面的扶持,今日頭條則依賴短視頻進一步提升了用戶時長。
在國外,2013年Instagram被Facebook收購後,短視頻流量劇增,如今,Instagram用戶的視頻瀏覽時長保持著每半年增長40%的速度。因此,從種種趨勢看,短視頻被資本市場青睞就不足為奇。但如果短視頻在資本市場眼裡成為香饃饃,那麼受打擊的將會是直播。(直播類應用現在競爭激烈,資源變來變去都是那些人,觀察的審美疲勞越來越嚴重。直播類應用有多多?可前往直播的搜索結果 查看)
一方面,直播與短視頻的用戶某種程度上說是重合的,即都是想用更多的碎片化時間可以打發,而且都是傾向於看視頻這一類的內容消費。
而從當前的傳輸技術與網路環境來看,上傳、下載視頻都很快,流量越來越便宜,網路越來越快。因此,直播與短視頻的內容消費都站在風口上。但短視頻這個風口正在上行,直播的風口正在回落。
1.直播用戶逐步接近飽和,玩法突破依舊困難想像空間收縮
從直播的用戶數與突破性來看,當前直播用戶已經接近4億,逐步接近飽和,當前直播平台已經超過200家,當前直播格局也已經基本固化,新的獨家獸產生的可能性已經很低。
另外,整個行業的主流都在主打顏值無聊直播,用戶陷入審美疲勞,而垂直化領域的直播突圍依舊相對困難,想要有新的表現形式的突破也已經越來越難,隔三差五的色情低俗直播被曝光被查處正在影響直播行業的形象與品牌。可以說,直播當前的想像空間被收縮了。
短視頻則處於上行的風口上。根據不久前的一份短視頻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月,垂直短視頻APP的滲透率是19.3%,用戶規模超過1.3億,平均每五個移動網民中就有接近一個是短視頻用戶。但儘管如此,相對直播的用戶規模,短視頻還處於迅速增長的人口紅利期,增長曲線還遠未到頂。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聞、段子以短視頻的形式存在,短視頻領域出現了諸多頗具想像空間的內容大V,比如一條、二更、王尼瑪、陳翔六點半等,與此同時,一些傳統的權威媒體也在紛紛生產和製作短視頻的形式來尋找新的內容表現形式。
從創業門檻來看,當前各大直播平台都在主打顏值直播,引發了一種用戶參與的刻板印象:即我美我直播。這導致在顏值上沒有優勢的用戶群體對參與直播的意願度就會很低,因此它很難成為普通人人人都願意的參與的遊戲。
而短視頻則無需露臉,隨手拍,比如快手的崛起則意味著它讓這種普通群眾找到了一個對普通人的友好度更高,無論顏值如何,人人都可以是主角,因此短視頻平台在用戶看來,無論是參與感還是認同感,都是更好的展現自我的平台。從這個角度來看,短視頻更吸引創業者與用戶加入創作參與。
從傳播性來看,而短視頻的時間比較短,內容精簡也意味著乾貨多,留存和傳播性強。比如說一些搞笑類、電影剪輯類、趣味性的短視頻,出現在朋友圈或者資訊內容平台的概率更高。
直播即時性、互動性雖然比短視頻更強,但它的致命弱點在於缺乏傳播性,各種顏值直播雖然符合用戶打發碎片化時間的需求,但是不容易沉澱粉絲,用戶很難有動力去轉發傳播一個無聊嘮嗑的直播視頻,對內容上要求太高。
從傳播性來看,直播相比剪輯好的趣味性短視頻來說,後者更容易引發人們的二次傳播。
2.直播在內容價值沉澱上不如短視頻
因此,直播的優點是長時間在線的、實時性好、互動性強,內容展現形式,也造成了直播內容即時性而缺乏價值,它最大的價值在於互動但難以沉澱內容本身的價值,直播完成之後它的價值就已經被消費完了。粉絲在各個直播間跳轉之後二次轉發傳播的可能性小,因為直播相對於短視頻,在趣味性與傳播性上差了一大截。
所以我們看到,直播內容很少有真正的口碑性的爆款內容,而短視頻趣味性搞笑類的東西卻很多,這些東西都可以被網友翻出來反覆看,二次傳播擴散與評論,容易形成爆款,更容易產生商業上的價值與長尾效應。
因為對於視頻類的內容,如果無法沉澱內容價值二次傳播與擴散,那麼意味著它很難留下真正有厚度的東西來拔高它的內容價值與品牌價值。它的缺點是優質內容生產難度也很大,高質量的內容持續產出往往更多依賴機構或團隊操作。
3.許多線下碎片化場景不適合直播但短視頻適合:短視頻更易佔用碎片時間
直播其實對於線下場景有一定的要求並且又有時間、流量上的考量,比如某位關注的主播往往會在特定時間段直播,錯過這個時間段,由於缺乏互動,用戶或粉絲基本就很難再去看回放。因為直播的核心價值在於互動,二次傳播以及回看都沒有互動性。可以說,直播成也互動,但敗也互動。
另外流量是一個大問題,長時間看直播需要消耗一定的流量,因此它有場景的局限,不具備碎片化隨時隨地觀看的特徵,但短視頻就不會,基本是以秒或者分鐘計算,適用用戶在移動碎片化的時間段觀看。
之所以說看直播有場景的局限,是因為從國民心理性格上來看,一般不會在一個公眾的封閉空間(比如地鐵、公交車內)看搔首弄姿的整段網紅直播,在排隊、等紅燈、坐公交、搭地鐵等線下碎片化時間場景,直播不是特別適合。
因為從直播當前的內容屬性看,以顏值直播與擦邊球直播內容為主,看直播更多是一個相對隱私的個人行為,畢竟如果直播一不小心出現低俗內容難免尷尬,需要考慮到周圍旁觀者的眼光以及個人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品味問題。短視頻更多以趣味性與搞笑類內容為主,它適合各種碎片化場景無壓力觀賞。
從內容形式上看,直播是短時間聚集流量的內容形式,讓粉絲有足夠的參與感和炫耀性,短視頻則提供的是認同感和趣味,是內容創業的一種形式。短視頻的優勢在於,當前的用戶體量與利基市場已經起來,未來會有大量用戶追求更為個性化的短視頻內容與服務。
4.短視頻內容更為聚焦,商業化變現模式操作空間更大
另外,大部分直播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無聊直播,而且直播的時間又長,人們更容易在這種無聊的內容影響下精力分散而不斷在各個直播間進入退出,而且這類視頻形態進行廣告植入顯得生硬而且沒趣。
而短視頻一般都會聚焦於某個話題或垂直化的內容領域,當前短視頻在電影、搞笑、美食、星座、汽車等各領域均已經在形成一些頭部內容大V,這類短視頻內容的品質更容易聚集粉絲,繼而可以基於內容帶入品牌商進入進行商業化變現。
因為內容垂直細分聚焦,所以短視頻更容易在視頻開頭與結尾口播部分順勢「貼片」廣告植入,或者圍繞短視頻主題進行軟廣告植入,這與軟文植入的方式差不多。只不過呈現形式從文字轉變為視頻。
另外一種是以電商導購這部分商業變現模式與直播類似,都是以網紅為主體進行化妝品或者服裝的廣告植入。其他還有會員收費模式,這類一般是適用於在某一垂直內容領域建立了一定影響力積累了一定量的粉絲,基於粉絲分層進行會員收費,打造圈子文化。
還有一類是品牌商直接入駐短視頻平台進行品牌內容輸出。Snapchat很早前就開始引入品牌商開設專屬頻道,為品牌廣告打造濾鏡,吸引了眾多品牌的入駐。比如早在2015年Burberry就首家入駐Snapchat,用戶在Snapchat上可以觀看Burberry的秀場直播或其他相關的產品信息。
根據第三方監測平台Snaplytics對在Snapchat上獨立運營的500個品牌的監測數據顯示,接近54.8%的品牌關注用戶會看品牌發布的Stories,而其中87.5%的的用戶會看完一個品牌整個的Story。
可以知道的是,短視頻因為內容更為聚焦,商業化變現模式操作方式也更靈活一些,用戶接受度也更高。這說明以內容運營為核心賣點圈粉進行商業化變現比以錐子臉顏值作為賣點去圈粉帶來的黏性與競爭力門檻都會更高一些。
從這個意義上看,短視頻帶來的是真正的粉絲,直播帶來的是無聊觀眾,前者的忠誠度更高,後者從各個直播間不斷跳轉來滿足自身的窺私慾。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對於越來越多的90後甚至00後年輕拍客來說,他們可以以較低門檻拍攝一些原始但個性化的視頻內容,在國外,Youtube、Vine、Instagram等平台上,大批年輕拍客活躍非常,短視頻無疑更為方便與適用於各種移動場景下的用戶視覺化表達。從這個意義上看,直播的使用門檻也要高於短視頻。
從當前來看,許多中小型直播平台已經倒下,而許多大的直播平台,為了避免直播平台的用戶逃離以及黏性不高的傾向,部分直播平台已經通過引入短視頻來救場了。比如映客和花椒開始推出「視頻」和「附近」功能,而陌陌也開始引入短視頻進行內容沉澱並且承擔變現任務。
5.直播佔用大量帶寬,出來的內容卻是大量的「工業廢水」
說到底,從當前直播行業的疲態與短板來看,直播佔用大量帶寬,出來的內容卻是大量的「工業廢水」,商業模式難以成型,從投資回報率來看,變現周期長而且產出投入不對等。
從未來的趨勢看,短視頻與直播兩種形式都會並存,但短視頻的生命力會更長久,它是一個相對慢熱的產品形態,並且基於垂直細分以及專業領域的內容挖掘達人的想像空間會更大,所以一定程度上,短視頻比直播更像一個內容型產品,它會逐步蠶食直播的粉絲,這兩種內容形態的並存與融合會成為下一個趨勢。
短視頻與直播融合或能突破當前增長的天花板
在短視頻與直播的融合來看,可以談談快手這款產品。它是通過以短視頻內容為核心來運營,依賴演算法推薦用戶喜歡的內容,用戶可以基於相關感興趣的短視頻內容來考慮是否訂閱其直播,用戶關注的短視頻內容運營者,其直播內容也會出現在用戶的信息流內容之中。
也就是說,快手當前以短視頻為內容先導來融合直播,即內容創造者在平台上發布能夠展現自己個性、專業或有趣的短視頻,粉絲對內容進行消費和傳播之後感興趣,就會關注創造者。創作者以短視頻內容作為連接粉絲的觸點,開通直播並引導用戶關注其直播動向再獲得打賞收益。
從這裡看出,短視頻作為內容觸達粉絲的重要載體,由它來開路連接粉絲比直播開直播間吸引粉絲將更具黏性與忠誠度,而且比直播的消費價值更高。
從這裡看出,短視頻與直播的融合,它可以讓內容創作者首先讓用戶了解自己的作品,再了解這個人,在三觀與喜好、興趣的匹配之後,再看顏值,這種視頻社交模式相對延展了粉絲與創作者的社交關係厚度,並提高了用戶的黏性。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短視頻更具備投資參考意義,目前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長整體趨緩,在流量越來越貴、甚至微信公號流量遭遇瓶頸的當下,短視頻流量今年卻在飛速增長,這也源於短視頻氣質是平民化的,是社交+信息獲取+娛樂消遣+碎片化閱讀的綜合體,未來趨勢是短視頻會成為普通人展示自我的產品,而直播則是更契顏值主播氣質的產品。
直播與短視頻的定位更類似微博與微信。後者在草根與平民的口碑效應下勝出的機會將會更高一些。
短視頻是社交+信息獲取+娛樂消遣+碎片化閱讀的綜合體,未來顯然會吸納更多資金進入,各種短視頻達人,量身定做PGC或者專業化生產PGC內容或將率先依賴廣告創意植入電商導流模式變現,UGC為核心的個人短視頻製作者的內容製作可能也會逐步引導起來,直播平台的下半場,可能需要思考如何融合短視頻的形態與內容,突破當前的天花板與增長窘境。
#作者#
王新喜,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從業者,百度百家、艾瑞網專欄作家、虎嗅網、鈦媒體認證作者,關注IT熱點背後的本質,窺視TMT行業精髓,分享有價值的觀點。
2016年12月13日朋友圈裡面能夠上傳10秒視頻了,這件事說明了什麼?說明微信朋友圈也已經意識到短視頻的重要性了。其實在整個媒體渠道都在搶什麼呢?搶的都是用戶的媒體時間。其實中國互聯網,所有人每天瀏覽互聯網的媒體時間就那麼多,如果在你家時間長了,然後在他家時間就短了,從一個大的角度來看就是這樣的。
頭條已經對外公布說,他每個用戶平均打開頭條的時間是七十六分鐘,那麼頭條就搶佔了這麼多的媒體時間。本來這些用戶以前可能是看朋友圈的,在朋友圈裡可能三分鐘就看完了,那剩下時間幹嘛呢?我就去頭條上去刷,看它有沒有別的新聞對不對?現在如果在微信朋友圈裡面能夠放上短視頻,那麼至少是不是勢必這個朋友圈裡面停留的媒體時間就會增長。但是反過來你去想想張小龍,因為全國這麼多億的人在玩微信,他每做一個功能肯定都是要謹而慎微的。
所以,如果是小龍他肯定是先放一點點試試,先看十秒視頻在整個的微信朋友圈裡面的反應。然後看反饋,看能演化出什麼?然後再慢慢的放長時間,我相信十秒視頻只是剛剛的一個開始。從這一點上也更加證明了短視頻時代來了,當然除了微信能夠上傳小視頻,現在各個平台也在扶持短視頻,這更證明這個短視頻時代來了。
社交廣告增長的趨勢體現了社會化營銷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地位越來越重要;隨著移動社交時代的到來和發展,社交廣告的發展也有了新的表現:視頻社交廣告興起!
2017年,70%互聯網流量來自於視頻消費
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網路4G的發展,5G時代的到來,用戶移動網路成本進一步降低,移動消費短視頻的門檻進一步降低;
視頻的消費頻率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自己創造視頻內容。視頻已經成為網民、特別是年輕網民最喜歡的社交方式之一。
短視頻營銷的興起
▼
短視頻獲各大平台大力扶
微博宣布1億美金支持短視頻領域
阿里宣布「土豆」全面轉向短視頻行業
今日頭條拿出10億人民幣補貼短視頻創作者
…
2017年,70%以上的熱門人物和事件都是通過短視頻火起來的
視頻具有其他內容所不具備的可視化優勢,其中短視頻作為更適合在碎片化時間使用、信息量集中的內容載體,也越來越吸引用戶。
短視頻成內容消費主力
無論是在登錄頁面還是產品促銷頁面,越來越多的電商都開始意識到視頻營銷的巨大魔力:
視頻內容能夠將用戶的轉化率提升至80%,並且88%的用戶都會在產品展示頁面停留更多的時間。
舉個電商案例(太空冰淇淋):
一個快手播主-愛吃又搞怪的檸檬,兩段19秒的短視頻,竟有1,200,000次播放,1800多條評論。
在沒有店鋪鏈接的情況下,一下午的時間用戶主動到淘寶搜索產品併購買900多單!
京東的短視頻將用戶轉化率提升近20%
基於短視頻流量轉化的電商營銷,也是一個趨勢
短視頻與電商結合往往也會是一種營銷變現選擇,比如上面提到的「太空冰淇淋」案例,「美食台」借美食視頻賣餐廚用具,「一條」乾脆做起了獨立設計師產品等等,效果轉化都不錯。
不做短視頻的商家未來2-7年會被淘汰!
就像現在每個淘寶店和網站必須有圖片一樣,未來每個店鋪、網站都必有短視頻。
我最近有個關於短視頻的課程上線,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三壽頻道」,從0-1學習短視頻營銷。
關注「三壽頻道」回復「營銷資料」,快速領取2G營銷資料包
(400份行業趨勢研究報告,500例活動策劃、事件營銷策劃案例)
主要還是看網路覆蓋和視頻本身的質量吧,現在短視頻網站也很多啊,比如微電影,比如V視頻,比如現在有很多微信公眾號也會推送優秀的短視頻,比如Vspon,比如毒舌
短視頻,或者說移動視頻還在爆發前夜。目前大家的產品都在摸索,談不上已經踏準點了。
大前提還是網速和資費,在這個問題解決前,移動視頻火不起來。但是我估計還有1年左右時間。中國移動連4G也推不起來,那真的是快完蛋了。
這麼後面了不知道看的見么。就國內比較火的短視頻的應用來看:
開眼、V電影:
這是一個做精品短視頻的應用,每天6條左右的視頻,全是高清,畫質和質量還是不錯的,目前有6個類目左右,一天15分鐘看完。
映兔視頻:
這個有點像youtube和即刻的合體了,訂閱模式,更新及時推送。內容涵蓋了中外的視頻,以話題維度來選擇喜歡的內容,有些話題挺有意思的,就是話題更新頻率大概1周左右...等的有點長,所幸我訂閱的話題多!
秒拍、美拍:
這個就不用說了,各種視頻聚合在一起,個人感覺內容有點low,雖然很多自媒體也入駐,感覺演算法不好,推不到我喜歡的,但話題活動做得很好!
梨視頻:
原先做諮詢的短視頻,後來國家有政策,現在也打興趣短視頻了,有許多自媒體賬號入駐,但視頻都沒有上傳,不知道是什麼情況,其他的頁面還是以新聞生活類為主。
快手:
這個...雖然說人最多,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內容最low,我不多描述了,壯著膽子你自己看吧!
這些平台統一的問題都是:內容非平台原創且價值普遍不高!都以興趣來驅使用戶訂閱,但看短視頻的時間過短,都是碎片時間很難有動力去持續關注某一個系列的視頻,所謂看完即走就是這樣了,相對來說開眼、V電影、映兔視頻要好的多,前兩個是限制數量不分內容,後面是聚合同一內容,垂直興趣。至於用戶喜歡哪種,那隻能交給市場去認證了~
關於短視頻的前景:
人們在網路的表達方式不外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
而人們在選擇網路溝通方式過程中(大多時),一定是會偏向於製作成本低 且 表達方式強的一種在載體去進行溝通
(當然也會尤其表達者性格和表達內容的影響,比如內向的人在和心儀的對象表白時還是偏向於文字的方式,雖然文字是最差的效果)
這樣看來 其4中表達方式 文字是最差的 視頻時最強的
(其實視頻可以看在做文字加圖片加語音的集合,其表現能力在四個當中是最強大的,我們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動態的場景比如:有人在跳舞,有人在彈琴,滑板特技。這些場景是照片很難表達出來的。同時視頻又具備文字和語音的講述能力。可以說視頻是文字加圖片加語音的集合體。)
但由於時代的硬體和網路的水平限制,文字確實最先發展起來的(在2001年要想通過網路傳輸一條語音比現在通過微信傳播一個短視頻還要麻煩)
但是隨著現在硬體水平和網路水平的發展,當更高效表達方式的成本(製作成本+傳輸成本)等同於甚至低於低效的表達方式的時候,就會勢必取代落後的表達方式成為新的載體(微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語音輸入成本等同於甚至小於文字時,大家更傾向於語音,因為語音的表現能力更強)
目前:文字,圖片,語音都有很好的載體和傳播環境,隨著硬體的進一步提升和網路環境(4g)的發展
視頻作為信息載體的一種交流方式一定會成為下一個新的熱點
(當然視頻的製作不僅僅是硬體那麼簡單,還有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這裡就不多說了,總之短視頻一定會是未來熱門一種信息載體形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