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時過於追求寫實,會不會喪失了骨子裡想畫的創意而最終只能成為畫匠?練伯里曼和臨摹大師作品有用嗎?

如題,老師叫我直接從照片開始,但是總畫的不太好
看了下各位知友的回答,感覺大部分是做原畫或遊戲美術的,追求寫實臨摹很正常。希望大家能從當代繪畫或是插畫角度來解釋。

l補充一下題主背景:準備下年申請英美的藝術學院,暫時想學純藝,之前學過點素描,現在嘗試各種介質和風格,準備做作品集


謝邀

1. 英美學校的純藝術專業不是很看重學生的寫實能力,故國內模式的高強度寫實訓練不必要。

2. 畫照片不是好的訓練方法,劉海粟、徐悲鴻等等等等,包括外國理論家蘇利文都批評過這種學習方法。所以有條件就必須寫生。在技法訓練階段,照片只是一種輔助工具,沒有寫生來得好。

3. 臨摹大師有用,但主要把心放在大師的構圖,色彩搭配,畫面把握這些大層面。如果要學習寫實繪畫,最好的老師是自然。因為大師的畫面是他消化好的語言,你面對的這個「自然」是很小的一個側面。如果把心放在大師如何畫蘋果,如何畫肌肉上,就會陷入形式模仿的陷阱。往往東施效顰。

4. 寫實不等於匠氣。寫實不寫實是處理畫面時的一種選擇。有些畫面要寫實就寫實,有些不需要就不寫實。一般而言,只要會畫畫,就都能畫成超寫實,只是投入的創作時間和前期訓練一些特殊技術的時間比較多罷了。比如作底,如何打磨畫面,油量控制的一些注意事項。

而會畫畫指的是,可以很快的調出想要的顏色,可以精確的控制筆觸,比較注意繪畫中的一些技術問題,比如油畫里的油。

然後寫不寫實的問題,在你會畫畫之後在考慮。但是考慮的前提不是為了寫實而寫實的那種炫技,而是作為一種形式語言與繪畫主體之間的關係,甚至上升到作為一種形式語言與藝術生命之間的關係。

5. 寫實訓練不會影響創造力,然只畫照片會。這也是蘇利文對中國美術教育的批評點之一。他說在30年代初,美院學生就習慣問老師要人物的照片,以便臨摹到自己創作的作品裡去,因為沒有現成的模式,他們便沒有了依靠。當然蘇利文是從國畫訓練法一路下來批判中國美術教育的。

長期畫照片,長期臨摹大師,又不動腦子去消化就回形成依賴。創造力和寫實沒關係。創造力在於對整體作品立意,表達方式,敘事方式,畫面構成等等複雜問題的把握能力。寫實作為提供創造力最終化為實踐的好幫手沒有錯。錯是錯在寫實訓練方法,以及把繪畫創作人為的滯後這兩點上。

我不認可不會畫畫就不能搞創作這件事。學校沒有逼著任何人不許創作。有時間自己創作一點東西,每時每刻構思一些作品,做夢的時候想想各種畫面都是培養創作能力,以及那個所謂的創造力的方式。

6. 現成匠人再走藝術這是在放屁。一旦對現成的照片和模式建立起依賴關係,想要逾越是很難的。一般畫家都會表現出越來越匠氣的原因是過度地自我複製。他們走進的是自己挖出來的樣式主義的陷阱。起板就是藝術家的人都會慢慢跌入匠人的陷阱里,你讓祖國花朵一上來就當匠人,不嘗試當個藝術家,這是幾個意思啊。

藝術家需要平衡風格和創新這兩個東西。如果藝術家一直翻來覆去創新,瞎折騰,會被認為沒有一個固定的風格,言下之意可能他的作品都是偶然做成,不許有複製性(包括審美上的,因為風格的變化同審美觀有密切聯繫)。但如果過度複製現有風格,不尋求對風格的深化和轉變,又會被人視為炒冷飯。所以一般藝術家出道前,應該各種試錯,嘗試各種作品,構思各種技法。選擇其中一種,深入研究,鞏固風格,再在這個基礎上尋求突破或發展。


你把畫畫的內容和方式混淆了啦~

對一幅畫內容的認識,我覺得可以從鑒賞的角度來說,我覺得一張畫的表達大致分為四個層次,慾望、情感、邏輯、思想。
-最基本的表達--慾望,就是讓人看到一幅畫覺得有想要擁有的衝動,比如一幅水果的靜物寫生,讓人覺得水果好真實好可口產生想吃的慾望;
-然後是情感,比較好理解因為很多畫家都是通過作品來寄託自己的情感的,就是畫的內容是為了表達作者個人的某種感情,比如蒙克的《吶喊》就是他極度絕望的表達;
-再是邏輯,比如純幾何體的抽象作品,如蒙德里安的《紅黃藍與黑》,通過顏色和幾何體規律組合表達一種邏輯的純粹;
-最渴望不可及的境界是思想,就是通過作品表達不止自己的情感還有通過畫的內容表達一個時代或者一個民族象徵和信仰什麼的,比如西方很多畫為了表達對十二主神的崇拜或者什麼畫了很多有情節的畫來紀念。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想告訴你,畫畫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和寫作、表演、譜曲都是一樣的,看你想要表達什麼,技巧只是一種工具、表達方式,練習肯定有用,但純炫技的作品我覺得內容上沒有任何意義。個人是不太喜歡很寫實的寫生目的的作品,因為我覺得可以用眼睛看到的東西,幹嘛還要一模一樣畫出來?還不如直接拍張照片更真實。
你要做作品集的話,外國的老師更想從你的畫里看到你的想法,不是你畫過什麼哦~

有個老師曾告訴我「畫畫,就是在紙上留下痕迹」,送給你。

(純個人意見)


剛搞完美帝學校申請,目前正在等待offer,根據同畫室的水平比較,應該結果不會差,所以舔著臉來說幾句。題主應該是高中申大學的,所以以下回答基於這個前提。對mfa不適用。

(2.15更新,前兩天下了兩個offer,SFAI和SVA的,其他學校還在等消息,偏偏我想去的都還沒來,哭)

一、國外藝術院校,尤其歐洲藝術院校,其實還是非常看重寫實的。

其他一些朋友說國外不看重寫實,其實是個誤區。因為基本上每所學校官網上的作品集要求,都在指向他們更看重思想創意。但其實根據我畫室同學往屆的錄取結果來說,並不是這樣的。

我畫室的同學,學的久的,通常最終是以寫實的作品,加上一些抽象創意的嘗試,或者超現實主義,最終被錄取。臨時過來抱佛腳的,就只能純拼創意。對比下來,我在畫室待了三年多,後者沒聽說過有很好結果的,前者錄取通常到了100%,其中有倫藝聖馬丁列賓帕森斯紐約視覺芝加哥等等牛校。(這真的不是廣告........)

所以其實歐美對於寫實的態度,並不是減分的,而是加分的,而且還是加分不少的。
其實道理很簡單,創意的好壞沒法衡量,但是繪畫技術的好壞卻很容易看的出來。同時歐美學生長期的教育,確實相對來說,更容易產生更有趣的創意,中國學生相對來說,稍弱一些。因此必須要在技法上能抗衡別人。

樓上那些說國外不看重技法的,說的其實應該是那種高考技法。

所以題主可以放心練寫實,只會加分不會減分。

二、寫實會不會影響創意思想。

老實說,這兩玩意不太是一個東西。你的創意思想,來源於你對生活的認識與理解,來源於你的成長經歷。而寫實,只是一種繪畫風格,是一種繪畫技法。兩個東西不太一樣。

超現實主義作品裡,很多作品都是在寫實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的,同樣很有思想深度。並不只有抽象畫印象畫風格派什麼的才能表現思想。

所以你懂嗎,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有好的想法,這來源於你的認知學識,次重要的,才是你選擇何種表現方式去表達它。而這兩者,我不認為有很大的矛盾。

三、一些初學者都會有的疑惑。

話雖這麼說,但其實我自己畫的時候,也產生過類似的題主的困惑。我在剛開始畫油畫人像的時候,一方面老師要求我畫的儘可能寫實,另一方面我又非常喜歡弗洛伊德的感覺。我害怕我畫慣了寫實之後,我以後畫鼻子就覺得只有寫實的鼻子才好看......

我畫室還有一些同學也有過類似情況,老師建議他這樣改,他說不行,我覺得這麼改就沒有那種她追求的感覺了。

老實說,當我畫到今天回頭看,發現其實當初很幼稚。因為實在太眼高手低了。

我要講的,是一個詞,駕馭。

當我畫的越多看的越多,我越開始感覺到這個詞的力量。最開始我畫人像都駕馭不了,虛實什麼的都是亂七八糟的。後來畫油畫,發現駕馭不了色彩,作品色彩豐富但是亂糟糟的。後來開始創作,發現駕馭不了主題,自己想要突出表達的,就是突出不了。

在我看來,這種能力才是真正體現一副作品功底的。

所以不要擔心,你明明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又不是機器,怎麼可能寫實畫多了就畫不了抽象呢?相反,你現在在寫實方面的投入,最終會幫助你成長,培養出更好的駕馭畫面能力。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就是越畫越遊刃有餘,然後發現畫抽象畫印象都更加輕鬆有條理了。

四、最後說一下,可能會不好聽

題主你應該是申請bfa的,我就默認你是高中生好了。一般來說美國bfa截止日期是2月1日,15張作品。也就是說滿打滿算還有一年。這個時間還要考語言各種。時間很緊,我自己一個作品大概1個月。

況且你還只是一個高中生。到了大學,有大把時間給你去系統的學習。

所以當務之急,還是靜下心來,別想太多,先好好研究怎麼考上學校,其他的什麼個人藝術追求啥的,可以留到大學再說。

還有很多人說要寫生別畫照片。我真是......高中生有這條件和能力嗎........況且照片也只是參考啊..........誰創作的時候會一絲不動的按著照片畫啊......畫到一定程度很定是拋開照片回到畫面本身的了


第五個包子吃撐了!

——一定是前四個包子有毒。


非常同意@南方橙的觀點。其餘大家的觀點也有很有道理,從照片開始不是最好的方法,去寫生吧

我是在國外畫室學習的,而且我是之前無素描學習經歷,畢業後準備了三個月,只申請了一所北美的學校(沒辦法因為我和家人已經決定在那個城市定居了沒有別的學校可選),參加了作品集的面試順利拿到offer了,還有兩個月開學,以後準備走插畫路線。我在申請之前,和你一樣,覺得國外的學校應該不會太注重基礎,有想法就行(所以我才敢給自己這麼短的時間準備,不過不建議你學我,最好還是留一年到半年的時間,因為我語言過關,所以語言考試基本沒有準備。這三個月就是全面準備作品集)但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在畫室的學習過程中,也很深的感受到了寫實訓練方法對我觀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的提升,並且深深感受到了,想法並不會受到訓練方式的束縛。

我認為寫實和創意永遠都不是矛盾的,因為你理解錯了追求寫實的意義。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讀過一點點美術史,特別是畫室的歷史,19世紀及以前,歐洲,美國,法國,很多藝術學校採用過Charles bargue的繪畫方法,後來又逐漸發展起來了atelier training,我建議你可以閱讀一下相關的書籍,這對你繪畫的學習其實很有幫助。atelier training也是四年制,第一年學生學習石膏像和臨摹大師的作品,第二年開始學慣用單色繪畫(還是寫生為主),第三年的時候才開始學習色彩(主要是靜物),第四年的時候學習繪製更複雜的作品,比如室內人像等等。這四年畢業了,才算打好基礎。你看以前人的學習比我們現在這些美術生知識紮實多了。你再看畢加索,他也是受過charles bargue的訓練的,梵高也是,你覺得這種追求行准寫實的訓練方式有妨礙到它們成為優秀的藝術家么?其實並沒有。

下面這幅圖就是其中的一個練習,你可以在Charles Bargue. Drawing Course Jan 3 2011 by Gerald Ackerman
這本書里找到。

關鍵點在於,寫實訓練的時候。訓練的是你的觀察能力,是幫助你理解構成,結構這些,包括臨摹大師的作品,讓你去扣細節,不是讓你純陷入技術的鑽研,而是去理解大師的畫面結構,理解大師是如何表現的,繪畫需要走心,幾百年前的繪畫教學就告訴過學生這點了。國外的寫實訓練方法,畫一幅精緻的石膏像,要50個小時甚至更久。這種練習的目的在於,不僅能訓練學生的耐心,還能幫助他們真正看進去,確實只有長時間,反覆的去觀察,才能真正觀察到了物體,並且讓他們在反覆修改的過程中找到錯誤並學會自我修正。最後這個自我修正能力和觀察能力其實才是寫實訓練的關鍵。這不僅僅是對畫技的訓練,更是對你思維的一種訓練方式。

而創意呢,想法呢,這個不是單純通過繪畫習得的,我覺得很多國內的美術生想法可能還是太簡單了,不是說你選擇了美術的道路,你別的道路就一眼都不看,就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繪畫上,不是這樣的。歷史,數學,政治,生物甚至化學,這些其實都對藝術有幫助,說白點就是對你的思維有幫助,你的閱讀範圍決定了你的思想寬度,你的經歷決定了你的思想深度。你回頭看看藝術史,你會發現藝術和政治,歷史都不是獨立的,它們聯繫得很緊密。你再看那些有名畫家(無論是當代藝術還是傳統藝術)的經歷,也會發現這一點,優秀的作品背後的故事,作品的意義,這些你在準備作品集的時候,都可以去調查一下,記錄在自己的sketch book里。

最後再說一下為什麼不要一開始臨摹照片。
因為寫實,是三維轉二維的過程。而畫照片,是二維轉二維的過程。
畫照片很難提高你觀察事物的能力,因為當你按下快門的那一刻,相機已經幫你完成了三維到二維的轉換了,你的腦子不需要再把三維換成二維了。我們畫室有很多人從別的畫室過來,就是一直畫照片畫得很好,結果來我們畫室一寫實,才發現自己根本畫不準確。所以一開始訓練觀察力和基本功的時候,最好不要臨摹照片,後期訓練別的(比如構圖/色彩之類的)如果需要照片那就可以了

如果你覺得還是很難理解,我建議你直接去讀The Story of Art,國內有翻譯版本,叫藝術的故事。翻譯是范景中。了解歷史,了解藝術的發展,對了解繪畫很有幫助。以及還有兩本書,這兩本沒有翻譯版本,一本叫charles bargue drawing course,一本叫classical drawing atelier,雖然是繪畫教程,但裡面涉及了大量的繪畫發展的歷史,非常詳細的解釋了以前追求寫實的畫法和當代畫家不追求型,只追求self-expression的衝突,你讀了就會發現,造成這種衝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繪畫的訓練方法。

包括後來很多人都普遍接受的一個觀念

There are no mistakes in a work of art

The only criterion is the artist』s intention

這也是一種極端。

希望對你稍微有一點點幫助,祝申請順利。


只對伯里曼的部份說一下,其實國外也有很多人有這個困惑哈哈,前陣子才在Stan Prokopenko的YouTube頻道看到他發了一部以"How to Study Bridgman"為題的影片,教大家怎麼「正確」學習伯里曼,有興趣的知友可以翻牆看看:https://youtu.be/ZpnP28b3riY(簡單來說就是,書裡面的插圖都是畫在黑板的示意圖,是拿來理解結構不是拿來臨摹線條的)

放兩張proko的圖:

Proko講解人體的影片是個很好的資源,很建議想要學習人體的知友關注(他的老師Jeffrey Watts的人體更強,有個付費的線上課程,但很貴就是了)

Watts也放兩張:


我以前其實一直對伯里曼有一個誤解…隨後我發現好像很多人都有著這同樣的誤解。想著和大家分享一下~
那就是臨摹伯里曼,人體才會變好。
其實我發現,根本不用臨摹,看字就夠了。
伯里曼裡面那些圖都是剝了皮的(不知道這麼說準不準確)他為了更好地向人們結束肌肉和骨骼的運作方式,把皮和脂肪去除,誇張了肌肉骨骼去畫的一些圖,若不把旁邊的字背下來……直接照著伯里曼畫,那會非常不好看……
伯里曼是用一些有趣、淺顯易懂的方式去解釋人體在運作的時候,肌肉骨骼的動態,所以,要通過伯里曼(或者其他此類的書)去掌握人體,整本書看下來之後,當你臨摹或者原創時有地方不知道該怎麼畫,你應該去翻看書里的原理,而不是那些圖示。
除了伯里曼其他的人體書也一樣,應該重理論且不要花時間去臨摹別人總結出來的東西。因為只有理論你才能過到腦子裡。
伯里曼其實就像物理數學書一樣,重要的是他給你總結的理論,而不是那幾張小明上學/開學/給游泳池放水騎自行車上學的「圖示」。


當看到好多答案說讓樓主先成為「匠」再剝離之,或沒有「基礎」談個JB創意等等時,心裡彷彿有一萬隻草泥馬在奔騰,看到這麼多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我覺得有必要出來「闢謠」一下,當然,這也僅是我一家之言,覺得有道理就琢磨下,覺得扯淡的直接取關就好。
我們討論任何事情都應該先看上下文,也就是了解背景,題主沒有介紹自己的背景,這也就是我最初不想答的原因。很多回答者是畫原畫的,出於行業的特徵,他們的回答對自身來說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原畫和架上繪畫完全不是一回事,原畫從本質上來講是純商業性質的,必須符合大眾審美,是商品,而架上繪畫雖然有商品性,但是還有更多其他性質,和原畫的用途也大相徑庭。
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題主是個準備考學的高中生,那麼就按照當前的主流美術教學模式走個幾年也未嘗不可。我國當前的美術教育當然存在諸多弊端,但是,任何一個理智的人都不會完全忽略這個系統中正面的部分,高中生是一個讓人羨慕的種群,人生還有大量的時間去揮霍,何況試錯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更加願意題主是一個沒有升學壓力的美術愛好者,這樣,這個問題才會有更多的價值。
首先,題主貼的那種15歲「神童」的畫確實不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俄國超現實主義畫家馬克·夏加爾的作品,在此就不再過多地去褒獎這位「神童」了,但對我們的論述

還是有幫助的——你認為這是一幅優秀的作品,是一件好事。這證明你的眼光不是狹隘的,思維不是僵化的。很多時候我們否定一幅作品,不是這件作品真的就是不值一提,而是我們本身存在了太多的偏見,而更多時候是由於我們的無知,就好似我開篇說的那樣,我們討論一個問題一定要結合上下文,在充分了解其背景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正真公正的論述,同樣,欣賞一幅畫作時,我們需要足夠的知識背景才能充分理解作者的意圖和作品的魅力,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知識去欣賞一幅作品,至少我們應該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巴。
世界是聯繫的,但是並不是所有聯繫著的事物都存在因果關係,寫實和創意當然也不存在任何的因果關係或者矛盾。很多人認為要想畫出好的創意作品就一定得有深厚的基礎,這是對的,但是天真地認為這所謂深厚的基礎就等同於寫實繪畫基礎,這就很可笑了。創意的基礎,大抵是背景知識,是思維方式,然而不同的創意所需要的基礎又是不一樣的。
美國天才塗鴉藝術家巴斯奎特從小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藝術天賦,25歲就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順便找了個叫麥當娜的炮友(對,就是麥當娜·西科尼),然而不幸的是,1988年,這貨才28歲就因吸毒過量早早去上帝那報道了。巴斯奎特的父母似乎早就發現他們的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對小巴斯奎特的藝術教育是一點都不耽擱,美術館、音樂會都是小巴斯奎特日常學習的好去處,然而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巴斯奎特經過嚴酷的寫實繪畫訓練,事實上你要是稍微了解一下這個人,你就會發現,讓他坐在板凳上排一下午線條是不可能的,他是天生的塗鴉藝術家,他不屑於那些把人畫得像照片一樣的技法,做畫匠不是他的宿命,他也沒法做好一個畫匠。

我們中國人的處事哲學很講究步驟,做事得一步一步來,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這並沒有問題,這就好像遊戲升級一樣,你必須要獲得青銅獎章才能進一步升白銀。問題是我們往往分不清楚其中的步驟,或者認為前人走了一條路他成功了,那麼他的路就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所有人都要像他一樣才行,那些篤定要做一個繪畫大師首先得學會做一個工匠的人,可能也只讀過齊白石一人的傳記吧。
我們所處的時代比已知的以往任何一個時代變化都要劇烈,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並不是所有的事物發展都能跟上的,比如說我國的美術教育。我們的生活與50年前已大不一樣了,然而,我們的美術教育和50年前比起來並沒有太大差別,甚至不如50年前了:50年前找個老師學畫,他至少還會給你擺個靜物,找個模特,現在直接讓新手畫照片的「老師」遍地都是。
我們很多的困擾其實是源於對自己的不了解,寫實和創意二者並不存在沒有堅不可摧的因果關係或者矛盾,同時我也從不認為寫實是通向藝術殿堂的第一級階梯。我們古代東方人畫畫從不寫實,至少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寫實,現代意義上的寫實至少包含了透視、立體、光影等元素,然而古代東方繪畫都是平面的,這並不妨礙東方藝術在整個藝術史上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題主最需要關心並不是寫實和創意的問題,而是要弄清楚自己到底適合用何種方式去繪畫,自己在哪一個範疇里,喜歡超寫實沒問題,喜歡立體主義也可以,所有的流派都是人類實驗出來的精華,要找到自己真正的藝術路徑需要通讀整個藝術史,方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會有許多的變數,但是寫實無論如何不是藝術殿堂的必經之路,但進行寫實訓練對於一個人的藝術修養也是大有裨益的。
今天先寫到這,最近在整理梵高的一些材料,包括梵高當時具體的經濟情況和他的家庭、愛情、友情以進一步了解梵高和他的圖畫,心得會發表在我的個人專欄里,有時間再更新進一步談一談對寫實、具象、抽象的一些看法。


估計一次寫不完。。
1,在當代藝術語境中寫實只是一種手段,本身沒有好壞對錯 只是看這種手段是否適合你的作品而已。
初高中學畫的時候常被老師說畫的是「臟顏色」 當時搞不懂哪個顏色是「臟顏色」,其實是關係問題,那顏色放在錯的關係中它就是「臟顏色」,比如一筆純紅色不小心畫到剛刷好的白牆壁上 那這紅之於牆就是「臟」。所以,用合適的手段表達你的觀念就好,所以如果你的作品需要「過度寫實」 then,why not?

伯里曼是一本不錯的工具書,有條件的話結合模特了解人體解剖,學習動態 比例 結構 了解肌肉的起點止點和形狀特別是互相糾纏在表皮覆蓋後呈現的樣子 肌肉名稱嫌拗口可以不用記(除非你要用來跟學妹顯擺)。它是一本工具書 挺不錯的基礎工具書。


畫畫說到底是畫思想。和文章一樣,是表達。記得去年採訪一個美術院院長,她說,我年輕時畫畫總是很多畫了草圖就被老先生撕了,撕之前他只問我一個問題,你要表達什麼?我答不上來,他就直接撕了。

這就是本質問題。所以寫實不寫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表達的是什麼,各位前輩們之所以流芳至今,因為他們都是出類拔萃之人,但你要清楚了你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就能夠找到對你有啟迪的大師,用經典來強化你的手上功夫。但我覺得畫畫是費腦多於費手的。

你是為了畫而畫,為了學而學,還是為了表達思想而畫而學,這層面完全不一樣。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還畫匠呢,知道畫匠什麼水平嗎。
不要看不起任何的手藝人,文人畫盛行到現在只是華亭派董、莫之流在歷史上玩弄波瀾的結果。如果畫家一味只知道撇清所謂的匠人畫法,那畫真的沒法畫了。


我簡單說說,問題應該這麼去理解,其實畫畫與藝術表達還是不一樣的,追求寫實是畫畫的技法範疇,舉個例子比如超現實主義的達利,瑪格里特。你可以感受到畫面感動你的並不是寫實技法,而是畫家的安排。

老師讓你們不臨摹畫照片,單純描摹照片是很難畫的具有藝術性,有點對你們的創作性能力的限制,如果拿照片作為素材,做一些想法性的改編,不管你用寫實技法還是什麼都可以。報考一些英美藝術院校畫面思考性也要具有自己的優勢性,重要的是畫面表達(畫面氛圍感)而不是看重某種技法,技法是服務與畫面的。


基礎都不好,創意能看?


看你追求什麼。

照片里存在的東西只是信息,你要怎麼提取怎麼使用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會提取,被照片牽著走,那基本就廢了。

追求和照片完全一致,那肯定是初學者的表現。但事實上能做到和照片8成相似就能算畫工還不錯了。之後是要怎麼發展,就不再只停留在理論和表面上了,要根據個人的天賦點決定。


匠不匠在於審美,和寫實不寫實沒關係。

博里漫純粹練結構的,臨大師很有用。


如果連最基礎的畫的像這一點都做不到還談創意那就是扯淡了。


最基礎的對形的把握,對畫面的理解,對節奏的控制,你都不會,然後回來談創意,你覺得現實嗎?

創意是想像力嗎?????
這個問題很多大v都說過了,不是的,不僅僅是的,更重要的是積累,沒有最初畫照片的積累談創意,我覺得光靠想是只能想的。。

伯里曼光畫我覺得是有用的,但是如果你能理解,然後畫,會更有用


先說結論——不會

古往今來擅長寫實的大師不勝枚舉,而有人會覺得是寫實限制了他們的創造力了嗎。

我想從事純藝術的人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臨摹與畫照片的過程,其中的好處還是有的。
臨摹別人歸納過的內容簡單快捷,方便學習與理解,而照片則是把一個3D問題簡化成了平面問題,並且,照片穩定,光線色彩也不會隨著時間而產生太大改變。

這兩點在初學階段效果比較明顯。

但個人認為不建議臨摹超過自己水平太多的作品,臨了也都是畫一個表面效果。最好看看老師的完整作畫過程,比自己摸索容易太多了。

至於壞處嘛,

臨摹畢竟那都是別人嚼完再餵給你的東西,營養都還在,味道就……所以短期內難免帶有其他人的氣息。。。之後想自己嘗試的時候卻又不知道如何下嘴了。

不過我覺得不用太擔心這個問題,模仿是因為不理解,當你真正理解了他人怎麼畫的時候這事就自然可以把別人的知識變成自己的。

像臨摹,照片之類的東西我也是畫過的,每天盯著照片畫,爭取畫出每一個細節。剛接觸創作的時候腦海中總是出現各種畫面,雖說現在看來很幼稚,但確實層出不窮。到了打稿的時候就很糾結了,

「因為發現很多想法我根本畫不出來」

怎麼辦,退而求其次吧,簡單點來,要不再玩玩想法?可是無論怎麼說,它已經不再是我最初的那個迸發的靈感了。

————事實上,它是一個思想與現實之間的妥協產物

現在好多了,至少我不會太在意自己是否能表達了,難點的無非是廢點時間罷了。

你看看,在我的經驗里,寫實能力不僅沒有制約思想的表達,反而起了一種促進作用


繪畫方面,會的越多越遊刃有餘,不必擔心你會少什麼,要擔心自己會的太少。照片無非是個輔助工具,寫不寫實不礙表達的事。簡單的來說應該是照片如何利用的問題。


提醒:下面說的是以造型能力訓練的場合下抄照片為什麼不合理。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情感,所以用繪畫表現親眼所見是一種作者自身邏輯自洽的表達方式。相機一視同仁,一般情況下抄成畫的過程中因為照片里自己不在乎的東西也必須要存在於畫面上,不然邏輯難以成立的現象。
全抄照片代表的是一種懶惰。因為照片上的構圖恆定、色彩恆定,只用機械地按照照片的樣子來一定會出現所謂「寫實」的效果。強大的造型能力來源於對光影、體積,空間的理解。照片呈現出的物象只能告訴你東西在哪,是什麼,但並不會直接就能感覺到強烈的空間感和體積感。
因為照片和繪畫本身就倆東西,各有各的優點所以拿照片抄成畫面背離了繪畫語言產生的原則,繪畫表現力的高低就是作者本身對自己繪畫語言掌握的程度來決定的。
再提醒一下:以上是在說造型訓練的場合下抄照片的不合理。如果是創作,那懶得畫的地方剪貼上照片得了,認真的。
照片是現代人進行繪畫創作的大殺器,承載作品深度的是作者本人的思考,照片的作用是讓你省去了解事物表象的時間。
據我所知,拍照直接複製成任何媒介的繪畫廣泛存在於國內二流美術院系,並且成為創作手法的不二之選,雖然創作層面上不用瞎講究,但是想了想展覽里的繪畫作品的本質還是一張攝影作品,繪畫的展覽被攝影統治,搞繪畫的人自己給自己劃牢,遭不遭心……(閉嘴吧

歡迎指出幼稚、庸俗之處,謝謝!


畫畫時過於追求寫實,會不會喪失了骨子裡想畫的創意而最終只能成為畫匠?---------練伯里曼和臨摹大師作品有用嗎?

這大起大落的問答方式實在令我笑出來聲音


先有本事成為匠了,再來談脫離匠氣的事。

~~~~~~~~~分割~~~~~~~~

大半夜的我來補充下, 我先前這句話的意思主要是針對那種總想著自己是命運之子,天生的人才型畫家,總是去想著一步登天,不通過絲毫付出就可以得到豐厚的回報的人。

那麼再來談談「寫實」,什麼是寫實,大多人無非認為是畫的像。

其實這樣說完全沒錯,不過畫的像是衡量標準,但是寫實的目的卻往往被人無視了。

寫實繪畫的目的是什麼?解構世界。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幫助你從視覺這個方面開拆分世界。

換句話說,其實也就是幫助你去觀察這個世界。

要不然說藝術家眼中的世界不同呢?你看到的人,他看到的是,圖形,是點線面的排列,是骨骼肌肉,是動態,是光與色的混合變化等等。

如果把世界比做摩天大樓,那麼寫實繪畫訓練的就是你要把這摩天大樓看成是積木搭成的,一點一點去拆開他。

繪畫到現在,前人們對這個世界拆分得很仔細了,你只需要跟著他們去拆,去練習你就能得到一個能力「觀察」。無微不至的觀察能力。

屆時,你才能更好地去選擇其中一塊的「積木」進行創作。

所以,「寫實」是需要你去挖掘深層次的東西的,一層一層疊起來的,是立體的。畫的像是衡量標準,但是你得從立體的角度去理解,如果是一點一點摳出來的那就是平面的,是死的。

所以,我想說「寫實」不等於「超寫實」,寫實更難。

當然,不排除世上總有人會生而知之,會對這「摩天大樓」的某一塊積木很敏感,但是你想想歷史上有哪個大師是從頭到尾只玩一塊積木的。

如果你覺得你就是那個天選之子,家裡有錢,又只想著畫自己爽的東西。那我覺得你就沒必要去學習寫實。

但是如果不是,請踏踏實實地走。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pixiv 畫師 Anmi?
零基礎如何畫好人體?
做為一個自由職業插畫師,如何銷售自己的作品?
如何評價狗神煌的插畫水平?

TAG:藝術 | 繪畫 | 美術 | 插畫 | 插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