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內,德國小蠊是如何趕走美洲大蠊的?算不算是物種入侵?

最近搬家了,發現家裡的蟑螂都不是以前看到那種大蟑螂了,開始以為是沒長大,後來一查才發現是兩種品種。在以前家裡都沒見過這種小的蟑螂,只有大隻的那種美洲大蠊。但是現在的家裡都是這種小的德國小蠊,而且不是像美洲大蠊那樣一隻一隻出現,而是同時幾隻聚在一起的。而且蟑螂葯對他們也沒有效果。於是百度一下才知道,最近家裡的害蟲都是德國小蠊為主了,那美洲大蠊去哪裡了?是怎麼被趕走的?


我的現在的房間沒有德國小蠊,只有美洲大蠊,以前的出租屋裡剛開始出現的大部分是德國小蠊,1年半後我要搬走的時候基本都是美洲大蠊了。我看到蟑螂也不會害怕,更不會殺死他們,任由蟑螂在我面前走來走去,我食品一買來就全部放冰箱,各種鍋碗瓢盆包括案板和刀具全部放冰箱,所以也不會擔心食品和餐具受到蟑螂的污染。我的感覺是只要人類不干涉蟑螂(不殺死蟑螂),美洲大蠊能輕鬆干翻德國小蠊,德國小蠊背著卵(幾乎都有身體的一半重了)到處跑是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的,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想像一下一個人一直背著50斤的麻袋到處尋找食物累不累就行)。美洲大蠊的卵扔在偏僻的角落,自己輕鬆上陣,更能快速地尋找到食物,更能在相同時間裡產更多卵(胎生的蟑螂如杜比亞和馬達加斯加大蠊的幼體成活率最高但是繁殖最慢,帶卵的德國小蠊幼體成活率中等繁殖速度中等,產完卵就跑的美洲大蠊幼體存活率最差繁殖速度超快),如果人類不干涉蟑螂,不把蟑螂卵摳出來銷毀,不看到大蟑螂就尖叫拿起拖鞋就拍,不使用蟑螂葯,那麼美洲大蠊是有競爭優勢的。

我生活在閩南地區,冬天氣溫10度以上,而德國小蠊這種很怕冷喜溫暖的物種竟然沒有競爭優勢,被耐寒能力強的美洲大蠊輕鬆干翻很能說明問題。

所以題主問「那美洲大蠊去哪裡了?是怎麼被趕走的?」那就問你自己為什麼要干涉蟑螂呢?德國小蠊泛濫的這一切都是人類自己一手造成的。

為什麼要徹底清除蟑螂呢,我覺得蟑螂挺好的,幫你吃掉各種有機碎屑,防止發霉,防止房間霉味,還可以不掃地也可以讓房價看起來沒有灰塵(頭皮屑等各種有機碎屑)。我覺得在防治蟑螂上人們需要的是一個觀念上的轉變:蟑螂和大腸桿菌有些類似,它們本身其實不算大問題,但它們是某些更重要的問題的指標。一般來說大腸桿菌對人並沒什麼害處,但食物中大腸桿菌超標意味著食物可能遭受了污染;蟑螂也一樣,除了引起部分人過敏以外並沒有實質危害,但大量蟑螂的出現意味著環境衛生出現了問題。蟑螂對人類本身並沒有興趣,它們只是扮演著大自然清潔工的角色而已。如果能保持室內清潔,所有食物和寵物糧不用時一律封存,每天倒垃圾,蟑螂自然不樂意進來。


謝邀。我家裡的蟑螂原來以大的居多,估計是美洲大蠊吧(成體可長到3cm左右長度),不過後來綜合了粘蟑板,毒餌和噴霧殺蟲劑,再加上氣溫降低,現在基本不見了。小的粘住或者打死的話沒仔細看,我一直認為是沒長大的,看樣子也有可能是小蠊啊。據百度百科介紹(德國小蠊_百度百科),小蠊好像繁殖速度比大蠊高,而且進化出了很強的抗藥性,「據專家統計,在家庭常見的7種蟑螂中,以德國小蠊體型最小、繁殖最快和適應能力最強。」可能這些因素是導致小蠊泛濫並取代大蠊的原因吧,因為小蠊更適應環境。另外我覺得還有個原因就是小蠊體型小,沒大蠊那麼顯眼,一般人見到大的肯定會優先殺大的。
至於是否屬物種入侵,我看了看物種入侵_百度百科,好像也符合定義啊,雖然擠占的是美洲大蠊的生態位。


就想知道題主用什麼方法徹底清除它們的?我也是搬家了發現有


推薦閱讀:

北方人在南方第一次看到蟑螂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食堂的蟑螂怎麼消滅,餐廳怎麼滅蟑螂?

TAG:昆蟲綱動物 | 生物學 | 蜚蠊目動物蟑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