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什麼意思?

剛剛讀到這裡 不太理解三春的意思 谷歌查了一下有的人說是探春 也有的是說是三個春天。。。 (?_?。)


重點在於理解三春這個詞
三春古時有兩個用法,一個是指春天三個月。
一個是指三年。
到了紅樓夢中還可以指賈家三個姑娘。
春天的三個月這種說法顯然放進書中講不通。
所以問題就是三春是指三年,還是指迎春,探春,惜春,還是一語雙關都有所指。
先看三年,秦可卿是告訴王熙鳳眼前有一件大喜事,賈府將達到烈火烹油,繁花著錦之盛,但是不過一瞬繁華,要知三春去後諸芳盡。
從賈元春省親開始,賈府的繁盛確實只有三個春天,這一點我們不用猜測,因為前八十回已經基本寫到了。
第一個春天,是省親元宵節過後,眾人搬進大觀園後的春天,我們熟知的寶黛共讀西廂記,黛玉葬花這些劇情都在這個春天,此時的賈府一片祥和昌盛。
然後第二個春天,是從55回開始,這個春天的劇情有柳葉渚邊嗔鶯叱燕這些劇情,這個春天的主要劇情開始描寫賈府下層僕人的矛盾,從55回寫趙姨娘,在到後面芳官等人和趙姨娘他們的乾娘,司棋和廚房這些劇情,充滿了爭鬥和矛盾。曹雪芹很有水平,第一個春天他不寫這個府里的問題,或者說寫也不正面寫,第二個春天就開始正面寫矛盾,但開始寫的都是這些小人物之間的糾紛,她們不會影響賈家整體的命運,但卻能改變整本書的氣氛,為後面的大問題,大矛盾做鋪墊。
這一年後面的劇情有抄檢大觀園,死晴雯逐芳官嫁迎春。至此前八十回完,時間是秋季到冬季。
接下來就要寫到第三個春天了,前面金陵十二釵又副冊首位晴雯已經死了,副冊首位香菱也被夏金桂迫害,正冊的迎春嫁給了孫紹祖。悲劇愈演愈烈,作者不可能再寫一年到第四年賈府才完全敗落。所以第三年,賈府一定要完了。而惜春判詞里的那句誰見把秋捱過,這個秋也一定是指第三年的秋天,所以第三年的春天恐怕是賈府的最後一個春天了。而金陵十二釵的命運也會在這個春天開始走向終結,所謂誰把秋捱過。
至此,三春去後諸芳盡。所以我認為這裡的三春一定是有三年的意思的,曹雪芹也已經基本把他的這個伏筆所給的框架給定下來了,從盛到衰脈絡清晰,循序漸進。
第二點,是不是指賈府的三個姑娘呢?我覺著這個比較牽強,因為這個去字怎麼理解,是指死亡。如果這樣的話,迎春應該會被孫紹祖迫害致死,但是遠嫁的探春沒有明顯的伏筆證明她會很早的客死他鄉,惜春更是如此,她在賈府滅亡前是肯定沒死的。去字如果理解為離開賈府,那倒是可以理解,迎春已經出嫁,探春遠嫁,惜春出家之後,賈府走向滅亡。
但是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為什麼是三春?賈府是元迎探惜四春啊,賈元春雖然前面出場極少,但她與賈府的命運息息相關,賈元春還受寵的情況下賈府是不會輕易敗落的,賈元春的死亡必然極大的影響著賈府的命運,所以預測賈府命運時不提元春只提三春是不合理的。
以上我認為三春就是指從元春省親後的三個春天的時間,在這三年,賈府由盛到衰,走向滅亡。
理解為是迎探惜三人比較牽強。


轉侵刪
這個問題的探究源於劉心武先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在劉先生看來,「三春」當為三個春秋,也就是三年來理解,因此,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三年之後賈府將遭遇大禍,賈府眾姐妹將遭遇悲劇。
這樣的理解,似乎也無不可。春秋者,歲月也。可是,我們還要考慮到一個事實,那就是這句話是秦可卿死的時候,託夢給王熙鳳時說的。我懷疑的是,劉心武先生怎麼就這麼肯定賈府就會在秦可卿死後三年事敗被抄呢?
我們不妨從人物的年齡上來推斷一下。小說第二回提到賈蓉的時候他16歲,林黛玉7歲,賈寶玉8歲,薛寶釵9歲,到第十三回秦可卿死的時候很明確的寫著賈蓉已經20歲了,那麼,也就是說從小說第二回到第十三回已經過了四年,那麼也就是林黛玉11歲,賈寶玉12歲,薛寶釵13歲。而到了小說第二十二回寫到賈璉和王熙鳳商量如何給薛寶釵過15歲的生日,也就是說,從小說第十三回到第二十二回,又過去了2年,那個時候林黛玉13歲、賈寶玉14歲。再到小說第四十五回寫林黛玉與薛寶釵促膝長談,林黛玉這樣說:「我長了今年十五歲」,也就是說,從小說第二十二到第四十五回,又過去了2年,這個時候,林黛玉15歲、賈寶玉16歲、薛寶釵17歲。
僅僅推到第四十五回,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從小說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到第四十五回林黛玉與薛寶釵長談,就已經過去了整整4年。而那個時候,賈府還處在鼎盛時期,賈府還沒倒呢?!
由此看來,劉心武先生所謂「三春去後諸芳盡」是指三年以後賈府將面臨滅頂之災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從字面可以這樣理解,但結合人物年齡推斷出來的故事發展時間來看,三年之後,賈府非但還沒倒,反而還處在繁榮時期呢,更遑論事敗被抄呢?
那麼,「三春」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我以為不是指時間,而是指人。大家不要忘了,賈府有四位以「春」來命名的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也。
其實「三春」這種說法,不惟在秦可卿託夢給王熙鳳的時候說到,在小說第五回賈元春、賈惜春的判詞以及曲子里也曾經說到,而且是三次,請看:
第一次是說賈元春,有「三春爭及初春景」之語;
第二次是說賈惜春,有「勘破三春景不長」之語;
第三次是說賈惜春的,「將那三春看破」。
所謂三春爭及初春景,意思是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怎麼能夠有大姐元春的風光和富貴呢?顯然,三春指的是人。
而所謂勘破三春景不長,意思是惜春看到了三位姐姐元春、迎春和探春好景不長的悲慘未來。這裡說的還是人。至於「將那三春看破」,本來就是紅樓夢曲子里進一步闡釋「勘破三春景不長」的,所指應該是一樣的。
而且,我們要看到,這四次提到三春,說的都是預言賈府和賈府四位小姐未來的悲慘命運的。
說賈元春的是: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說賈惜春的是: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
秦可卿託夢給王熙鳳預言賈府命運時說的是:
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
很顯然,這三次提到三春,是有著密切聯繫的,而且是可以「互證」的。
首先,「三春」指的肯定是人,而且就是賈府四春中的三人;
其次,聯繫惜春是在勘破三個姐姐的悲慘命運之後、賈府衰敗之際出家的實際,我們可以肯定,「三春」指的就是元春、迎春和探春三姐妹。
第三,結合上述分析,所謂「三春去後諸芳盡」的意思其實就是,當賈元春、賈迎春與賈探春三姐妹的悲慘命運來臨的時候(也就是暗指元春之死、迎春之死以及探春之遠嫁),大觀園的眾姐妹也就面臨著可怕悲慘的命運了,因為賈府的衰敗,她們顛沛流離,不得不「各自須尋各自門」了。而賈惜春,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決定出家的,其實也就是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門了。
綜上所述,我以為,劉心武先生所謂「三春去後諸芳盡」是指三年過後賈府衰敗大觀園眾姐妹身遭厄運的說法是不嚴謹的,也是禁不住推敲的。所謂「三春去後諸芳盡」其實是指:當元春、迎春和探春身遭厄運之後,大觀園眾姐妹悲慘命運的來臨也就不遠了,賈府即將衰敗,眾姐妹必須各自去尋找自己的出路了。
而這樣的理解,才符合曹雪芹先生的原筆原意。


三春一是指時間「三個春天」,二可能是雙關了賈家三個姐妹或是三小姐。

行文至八十回,在第十六至十八回處,是元春才選鳳藻宮,歸省慶元宵,乃是第一個年關。
至五十三四回除夕祭宗祠元宵開夜宴,是第二個年關。
第一個年關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賈家的權勢達到鼎盛。第二個年關寫到烏庄頭送租事,借寧府口說到榮府虧空日甚,已難支撐。
觀察回目的分布,十六至十八回過年和三十八回詩社詠菊差了約二十回,五十三四回過年和七十五回中秋也差了約二十回,猜測各回的時間線大致是均勻的。
再看之前兩個年關間的回目差,可推測第三個年關大概會在九十回附近。前人有考證說全本是一百單八回的,如若如此,前文寫了十八回到第一個春天,然後歷經三個春節,餘下十八回左右收尾,非常對稱。
因此八十回後應當只會再寫一個春節,這個春節賈府當是每況愈下,忽喇喇大廈傾,眾芳離散。既然全書結構如此,「三春」必有三個春天(或春節)的意思。

至於「三春」是關了元迎探、迎探惜、或是單單探春,都有些說得通的地方。元春的判詞中有「三春爭及初春景」,似乎是迎探惜是三春,元春自己是初春,然而迎探惜中除了探春好歹是個王妃,迎春惜春根本沒有什麼可稱作「爭及初春景」的事件。惜春的判詞和曲詞中說她「勘破三春景不長」、「將那三春看破」,又似該是惜春不在三春之內。若說單單指三小姐探春,可書中提到「三春」的判詞、曲詞、詩句,讀著都並不像特指探春。按書中所寫,是不能確定「三春」和人物到底是如何對應的。元迎探惜四姐妹的結局都可稱為「去了」,兩個死了,一個遠嫁,一個出家,而且也都是在八十回後,不復可考。此處我也只能存疑。


在小說《紅樓夢》中,這是秦可卿給王熙鳳託夢說的話。秦可卿和王熙鳳在小說《紅樓夢》中都是三個人合成的人物。秦可卿給王熙鳳託夢,曹雪芹表達的是自己的伯父給自己的父親託夢,曹雪芹的伯父是雍正皇帝,曹雪芹的父親就是曹頫。這句話的含義,是說乾隆朝只有十五年的壽命,這句話是有前提條件的,它的前提條件是『金陵十二猜』,就是乾隆十二年猜想,再過三年,乾隆朝就不行了,這是從歷史經驗中推出的結論。


「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需尋各自門」,我的理解是迎探惜各自去了以後,大觀園才真正的諸芳流散,想來主子們都各奔騰了其他女兒們更是留不住的。
這裡的「三春」應該與元春的「三春怎及初春景」中的「三春」意涵一樣,代表迎探惜。

三年有三年的理兒,探春有探春的理兒。

惜春的「堪破三春景不長」中的「三春」應該是她的姐姐們,別忘了惜春在探春理家的時候鳳姐還說她,「四姑娘還小」的話,所以推斷她肯定是沒到結婚的年紀。所以她除了家亡人散,是不太可能離開賈府的(除非自願出家),我覺著她應該是見證了她的三個姐姐的悲劇命運以後出的家。


三春絕對指代的是他們賈家幾個小姐,而且這句話說的可是惜春呀,更加只可能指代賈家幾位小姐了。她的前面不正是幾春嗎?這裡的三春和時間無關,只是說他們幾個姐妹吧。


三春既不是三年,也不是元春等三人,而是指曹家三代。恩寵或者富貴從曹璽開始算起,到曹雪芹的時候是第四代,已經是三春過後了


三春在古時意為整個春天(孟春,仲春,季春)而在這則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的是:元春,迎春,探春。二是指春天過後。
這「三春」死後(此乃節點)諸芳(十二釵)皆落,後一句是應證了「子孫流散」,跟「家亡人散各奔騰」是同理。總得來說是元,迎,探三春死後諸芳皆落,賈府的人四散奔逃,各自尋出路去了。
———————————————————————
本人再這補充一下為什麼認為探春已死
1.《分骨肉》中「恐哭損殘年」,如若不死,又何來殘年?
2.請看惜春的曲:到頭來誰又把秋捱過(前面是「將那三春看破」)。故本人認為探春的結局也是步了元春,迎春的後塵。


推薦閱讀:

孫悟空是妖怪嗎?
假如你要拍一部关于西游记的电影,你会选择哪个故事桥段?
看紅樓夢改變了你的哪些方面,對你的人生主要有什麼影響?
如何解讀和評價《水滸傳》中的盧俊義?

TAG:閱讀 | 紅樓夢小說 | 四大名著 | 紅學 | 曹雪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