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德潔癖?道德可以用潔癖形容嗎?


這個是個很有深度的問題。道德和清潔的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道德潔癖是一種暗喻,也就是把道德比喻為清潔。這種比喻很常見,比如罵人的話叫做「髒話」,說髒話的人需要「刷牙」,不義之財據說有一種「銅臭」。英文常見的說法叫filthy rich。在球場上挑釁叫trash-talk,等等。

道德潔癖,以這種比喻的觀點來看,自然就是說某人的道德感太強,對不道德事情完全無法容忍。

比喻似乎沒有正確與否,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東西。很多年以來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

1980年,Lakoff 和 Johnson兩位學者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人類常用的比喻並非沒有規律。這些常用的比喻,實際上是來源於人類的感官和現實經驗。比如說,為什麼我們形容愛是溫暖的,而沒有人形容愛是冰冷的?這是因為我們擁抱的時候,感受到的是溫暖。為什麼一件事向好的方向發展叫做「進步」,而壞的方向叫做「退步」?這顯然是把事情比喻做走路。往前走就更接近目的地,後退就越離越遠。希望往往比喻成黎明,比如說有人白天點燈籠形容社會黑暗。他們解釋說,原始人本能的害怕不安全的黑夜,因此帶來安全的黎明也就是希望。

這個觀點,有力的證明了人類的思維和身體感受是緊密相連的。過去認為頭腦和肉體相分離的觀點是錯誤的。現在這已經成為認知科學的經典理論。

回到清潔的話題上,道德和清潔的確也是通過人的身體感受而相連。有研究證實,當人們做了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之後,他們就更想洗手。後續研究不少,這裡引一個比較新而且比較有趣的:

Spike W. S. Lee, Norbert Schwarz. (2010). Dirty Hands and Dirty Mouths:Embodiment of the Moral-Purity Metaphor Is Specific to the Motor Modality Involved in Moral Transgression.

這項研究有趣之處是,如果一個人說了一些不道德的話,他就更想清潔口腔,但不會想洗手。但如果用鍵盤寫一個不道德的郵件,那就會想洗手。這證實道德感和運動方式也有關係。

雖然有很多實驗證實,但似乎還沒有一個理論來解釋道德感為什麼要和清潔掛鉤。也許對原始人來說,不把他人弄髒是很重要的道德。如果大家不顧道德的隨地大小便,那後果可是很嚴重的。


謝邀……
這個問題的話……把道德感和清潔聯繫在一起並不奇怪……甚至並不是一個比喻……
畢竟早有關於道德的進化認知心理學認為(可以查看Haidt的相關研究)……人們使用道德來避免的主要是五種他們不想要遭遇的情況……而其中一種正好是「疾病」……所以對應著的,「純潔」也正好對應著一種道德感相關的概念……
再接下來,以人類語言和認知的模糊混亂程度……我覺得把所有的道德反過來用清潔來比喻……這一點都不奇怪……實際上和高票比起來……我只不過是做了找出一個解釋的理論(並且並非出自我的編造)的一點微小的工作而已……


潔癖本身是一種心理疾病,它不是意味著愛乾淨,而是意味著極度心理壓力導致的精神狀態之下,對「異物」病態的無法容忍。比如一個有潔癖癥狀的人,可以30天不洗澡,渾身散發著巨大的異味,但由於這些都是他自己身上的,所以他不在意,但如果別人和他握一下手,他卻要衝回家裡洗手3個小時,這是潔癖的本質,是對「異物」的病態的排斥和恐懼。

所以它當然適合用在道德上面,不如說尤其適合用在道德上面。


對於道德潔癖有一點點看法,有感而寫。
「道德」和「潔癖」說的不是一回事兒。通俗意義上,「道德」指人類社會依據某種價值取向對於言行進行的約束和規範。而「潔癖」指的是對衛生清潔狀況過度極端的要求,通常伴隨有心理和精神上的問題,比如出一次門回家後洗手十幾遍。

但是,「道德」和「潔癖」有一個共同點——乾淨的。在大眾的心中,「道德」意味著符合主流價值取向,通常也意味著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意味著行為的手段和方法不會極度地損害別人的利益,就不會出現讓人感官和心理非常不適的一些方式(比如暴力血腥),所以「道德」被認為是乾淨的。這樣以來,「道德」就同「潔癖」關聯起來了。


用「潔癖」來形容「道德」,我認為可以。對「道德」就像對待清潔一樣不能有一絲污漬。所以「道德潔癖」指的是對不道德的(骯髒)行為極度的不能容忍,哪怕這種不道德的只是很小的一點點,比如在郊區馬路邊撒了泡尿。

說到道德潔癖,本質上是錯誤地把道德規範當作真理、把對規範的偏執狹隘當做對規範的嚴格遵守。


推薦閱讀:

「鄭伯克段於鄢」裡面,難道庄公等待時機維護權利是違背孝義的?
如何看待「匿名舉報」?這樣的行為是符合道德的嗎?為了匡正犯罪行為,我們應不應該採取「匿名舉報」的辦法?
人可以不尊重他人嗎?如果可以,那麼人可以在什麼時候不尊重他人?
哪些事情讓你對人的信仰和道德感到絕望?

TAG:道德 | 社會 | 認知科學 | 人類學 | 潔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