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士卒等級和現代軍銜如何類比?就比如虎賁中郎將相當於目前什麼軍銜?軍侯,校尉這種?

只是屬於好奇,並不是吹毛求疵的考據,只是之前看過有人對水滸里的人物對應了現代的職位,感覺挺有意思,當然也知道古代和現代的軍隊等級肯定差別很大,但如果有人能儘可能對應武將統兵人數,職稱來對應一下現代,那真是極好的


《後漢書》志第二十四:百官,可以解釋相當一部分問題,還可參考《通典》,《三國職官表》
以下錯漏必多。。。

三國時期各路軍閥混戰,實際官位並不重要,帶了多少軍隊才是最重要的。

武官官職最高的是:大將軍(位次高於太尉,實際最高軍事指揮官),太尉(又稱大司馬,三公之一,不實際領軍,主業是論功行賞之類),大將軍及三公,月奉三百五十斛。
(斛是容量單位,一斛 = 20公升,按小麥算應該重 15公斤,所以大將軍一個月有大約 5噸的小麥,一半用糧食支付,另一半用銅錢支付)

然後依次有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位次低於太尉,然後是前後左右四將軍
但這些將軍封號,也可能空置,實際領軍的將軍,論地位和作用,相當於方面軍司令。

也未必實際領軍,有時候就是個榮譽封號。
例如:曹操曾經表呂布為左將軍,之後又表劉備為左將軍,實際上也沒有給他們軍隊,也就給個封號而已。
受衣帶詔誅曹操的董承,是車騎將軍,實際上是無兵無將的廢柴一個。

成為高級將軍的最直接好處,是可以名正言順地開府,拿將軍府下屬的封號去招募人才。

將軍府最重要的下屬是:

軍師一人 掌管軍法,選拔(五品,比二千石,月奉百斛。)。

長史一人 文事總管,(六品,千石,月奉八十斛。1.2噸)。

司馬一人,級別同長史,兵事總管。

從事中郎二人(七品,六百石,月奉七十斛。),高級參謀+助手。

參軍 人數不定,至少兩人,(七品),參謀/助手。

主簿 一至數人,高級秘書。

各曹掾屬二十九人(實際人數可多可少)。

每位將軍理論上統屬五部,每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月奉百斛。地位與將軍府軍師,軍師祭酒,長史,司馬等等相當),軍司馬一人(比千石,月奉八十斛,略低於校尉),有時也可能是軍假司馬(軍司馬的副職)。
《三國志》:」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也。容貌短小,以膽烈從太祖,為帳下吏。遣還本郡募兵,得千餘人,還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

每部校尉按曹操的《步戰令》,理論上是 800 士兵,但實際上可多可少沒個准數,所以校尉大約就是個團長。
部的下屬單位是曲,每曲有軍侯一人(比六百石,月奉五十斛。),軍侯大約就是個營長。《三國志》沒有對軍侯及以下軍職的記載。
曲的下屬單位是屯,有屯長一人(比二百石,月奉二十七斛。0.4噸),大約是個連長。
屯的下屬單位是隊,有隊率一人,大約等於排長。
隊的下屬單位是什/伍,什長/伍長,大約等於班長/組長。

除了高級將軍,還有各種 鎮征安平+東南西北將軍,偏將軍,裨將軍,牙門將軍,破虜將軍之類,通常也可獨自領一軍,下屬校尉等等。
但實際上連年大戰,將軍號泛濫,很多時候就是個榮譽封號,許多太守,以及很多不領兵的人也有將軍號。
另外,各路諸侯自己的封號多半也只是將軍,所以手下的大將往往只是校尉,但實際軍權與將軍無異。

北軍八校尉的傳承
漢武帝設置了常駐首都附近的北軍,其中有八名校尉分別是:城門,中壘,虎賁,屯騎,步兵,射聲,越騎,長水。
三國時期沒有虎賁校尉(掌管輕型戰車),沒有中壘校尉(掌管北軍壘門)
但還有其餘六個校尉,名氣官位(二千石),都比一般校尉大一些,相當於太守的級別。

沒有將軍/校尉統屬的軍隊,稱為「別部司馬」,關羽,張飛,孫堅,夏侯淵,曹仁,呂蒙,黃蓋等等很多人都當過這種軍官,就是現在的 xxx 獨立縱隊,獨立團 之類。
三國時期各路軍隊基本是私兵,軍隊的招募往往是靠這些別部司馬,校尉,獨立完成的,大老闆們也不能吞併他們的軍隊。

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五品,比二千石,虎賁,羽林都是皇宮的禁衛軍,虎賁,羽林大約都是一千多人。
中郎將就是管轄這些禁衛部隊的軍官,類似皇宮警衛團團長,實際官位高於校尉。
下屬軍官有:虎賁中郎,虎賁左右僕射,虎賁左右陛長(比六百石,約等於軍侯),虎賁侍郎(比四百石,月奉四十斛。約等於副軍侯),虎賁郎中,羽林郎(比三百石,月奉三十七斛。)。

騎都尉:西漢時期跟羽林中郎將一樣,管轄皇宮宿衛的各級羽林郎中,侍郎,士兵。
但到了三國時期,有時候就是個榮譽封號沒有下屬,而且不止一人。
《三國志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繇長子基,。。。基二弟,鑠、尚,皆騎都尉。
《三國志 吳書五 妃嬪傳》孫亮全夫人,全尚女也。。。時全氏侯有五人,並典兵馬,其餘為侍郎、騎都尉,宿衛左右。

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
:比二千石,也是管宿衛的。下屬的各級郎官,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
也是掌管皇宮衛士,但不屬於虎賁軍,羽林軍,類似VIP衛隊,特勤連之類。

護xx中郎將,護xx校尉:四品,比二千石,護匈奴中郎將,護烏桓校尉,實際上是特別行政區警備師師長,新疆生產建設軍團指揮官之類,實際軍權等於將軍。

xx中郎將:例如建義中郎將,威武中郎將,也是一部的指揮官,高於校尉,低於雜號將軍。

典農中郎將:各郡國專門負責軍事屯田的武官,還有典農校尉,都尉之類。
《三國志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任峻字伯達,河南中牟人也。。。軍食不足,羽林監潁川棗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為典農中郎將,〔募百姓屯田於許下,得谷百萬斛,郡國列置田官〕

大約有實際軍權的武將,軍職升遷順序是:軍司馬(軍假司馬,都尉) ---&>校尉 ---&> 中郎將 ---&> 雜號將軍(或高級中郎將) ---&>高級將軍

衛尉:九卿之一,中二千石,月奉百八十斛。掌管皇宮各門守衛,官位高於各路中郎將,大約等於前後左右將軍。

尚書令:三品,千石,機要處秘書長,官位不高但是掌管各路文件機密,非常重要。

執金吾:中二千石,地位等於衛尉,但是衛尉管皇宮,執金吾管首都,警察局+消防局局長

司隸校尉:比二千石,檢舉百官,內務部,糾察長,紀委書記之類。
根據評論區 @范冰 的提醒
增加司隸校尉的職責: 監察京師地區的特大犯罪活動,兼任反暴亂部隊指揮官。

祭酒:祭酒就是 首席幕僚 ,以示尊崇。三國時期有各種祭酒,即各種首席。
《漢書》:應劭曰:「禮,飲酒必祭,示有先也,故稱祭酒,尊之也。」如淳曰:祭祠時唯尊長者以酒沃酹。

軍師:按唐代《通典》卷第二十九,職官十一,監軍條目,三國的「軍師」,就是後世的 「軍司」,又稱「監軍」。
工作主要是:對下級軍官進行選拔,議罰,約等於軍事法庭法官+檢察長+風紀官。
也可能只是虛職,《三國志 楊儀傳》:儀至,拜為中軍師,無所統領,從容而已。

軍師祭酒:既不是軍師,也不是祭酒。曹操在建安三年新設置的司空府下屬官,官品高達五品,與一郡太守相等。剛開始應該是掌管軍法,跟軍師差不多,後來就五花八門什麼都管,算是高級參謀專員。曹操當了丞相之後的相府,以及蜀漢丞相府,都有此官。

軍師中郎將 / 軍師將軍:第四品。僅蜀漢的龐統,諸葛亮兩人當過軍師中郎將,諸葛亮,諸葛瞻兩人當過軍師將軍。
《三國志 董和傳》先主定蜀,徵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

曹魏實施中軍制度,京畿地區的五支最精銳的中央軍,分別是:武衛,中壘,中堅,驍騎,游擊,都由一名將軍統領,其中武衛營就是虎豹騎,是精銳中的精銳。
中軍的統帥是中領軍,轄有一營士兵,下轄五將軍,另加五校尉
其下有中護軍輔助,掌管中低級武官的選拔,也轄有一營士兵。

擔任中領軍,中護軍,武衛,中壘,中堅,驍騎,游擊 將軍的人,都是心腹,所以要特別留意。
曾經擔任這些職位的人包括:

中領軍,有:曹休,曹真,曹爽的弟弟曹羲,夏侯尚,韓浩等等
中護軍,有:曹洪,司馬望,司馬炎,韓浩,賈充,夏侯玄,陳群,蔣濟等等;
中壘將軍,有:司馬炎,郭表(郭皇后的堂兄)
中堅將軍,有:張遼,許褚,曹真等等
驍騎將軍,有:曹仁,曹彰
游擊將軍,有:夏侯蘭,樂進,陳泰(陳群的兒子)

著名猛將許褚的升遷路線是:武衛中郎將--&>中堅將軍 --&> 武衛將軍。
《三國志》許褚傳: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武衛之號,自此始也
。。。太祖聞,愈愛待之,遷中堅將軍。太祖崩,褚號泣歐血。文帝踐阼,進封萬歲亭侯,遷武衛將軍,都督中軍宿衛禁兵,甚親近焉。

《三國志》魏書四 三少帝紀,記載了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導致曹爽三兄弟倒台,三人擔任的是 大將軍,中領軍,武衛將軍三個要職。
。。。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車駕謁高平陵。太傅司馬宣王奏免大將軍曹爽、爽弟中領軍羲、武衛將軍訓、散騎常侍彥官,以侯就第。

///////////////// 郡國地方軍
全國分為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又稱州牧(二千石),本來主管複核囚犯,考察官員,不直接處理兵事民政,下屬別駕從事(副手,高級顧問),治中從事(秘書長),各功曹。但三國時期戰亂頻發,刺史往往成為州裡面軍政一把抓的軍閥頭目。

州下面的各郡侯國有自己的武裝,通常由太守(二千石,月百二十斛。)作為最高指揮官(省委書記),下屬是長史,都尉(比二千石)。王國的都尉稱為中尉,上面老闆是諸侯王。

州郡之下的各縣,有自己的縣兵,由縣尉(四百石,月奉四十五斛),縣丞掌管(縣民兵隊,武警隊,警察局三合一)。


不喜歡無腦粘貼的,簡單和你說說:
從上到下是這樣的:
一、三公級別
大將軍,位在三公上,一般是外戚擔任,皇帝之下的最高軍事長官,軍委主席(副主席)。
其他驃騎、車騎、衛將軍是比三公。
這個級別的將軍相當於元帥。
二、名號將軍
四征、四鎮等,漢魏蜀吳各有不同,但一般是某一方面方面大將,或者說軍區司令。
三、雜號將軍
什麼蕩寇、討逆之流。
一支為數不少的軍隊的長官,類似軍長或師長。
四、中郎將、校尉(都尉)
前期是高級軍官,後期將軍封多了成為中級軍官。
中郎將一般是中央任職,掌管比如羽林郎、虎賁等郎官。
校尉是一部兩千人之軍事長官。漢朝中央禁軍有校尉,比如長水校尉,射聲校尉,地方郡國則是都尉。
有時一部不設校尉而設(軍)司馬,或別部司馬(偏師)。
五、軍侯、屯長等
低級軍官。


【東漢末年】
三公:司徒,司空,司馬。
與西漢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一一相對,但是不再有實權,成為榮譽官職。曹操迎奉天子後官職就是司空,名義上對應西漢時的御史大夫。
大將軍:外戚何進官至大將軍,一度是最高的實權官職。後來各地豪強割據,大將軍也變成虛銜,比如袁紹。
刺史:西漢時期作為地方監察官員,與御史大夫是一個體系的。東漢州成為郡以上的行政單位,刺史成為地方實權官員。但是群雄割據時期空有此官職也無卵用,比如劉備領豫州牧,但地盤是曹操的。


三國文官官職:http://www5f.biglobe.ne.jp/~kanri01/rounk/shyumi/chu_bunkan.html
三國武官官職:http://www5f.biglobe.ne.jp/~kanri01/rounk/shyumi/chu_shougun.html

表中可以查到,中郎將為五品,比兩千石。


軍(大將軍),相當於 元帥。
師(重號將軍),相當於 方面軍司令。
營(將軍),相當於 軍長 或 師長。
部(校尉),相當於 旅團長。
曲(軍候),相當於 營長。
屯(屯長),相當於 連長。
隊(隊率),相當於 排長。
什(什長),相當於 班長。
伍(伍長)。
兵。


這個問法不太對,硬要問只能回答無可奉告,但你們這麼熱情我一句話不說也不好。官職的設置都是依據當時的政治制度而定,不同時期的官職無法精確匹配,最多是一些職位職能接近可以類比。太遠的不說,當年的中原局書記和今天的哪個職位可以匹配上?以及相似的問題太多,重定向該朝哪定向我實在懶得細查,就隨便找個問題答一下好了。

關於三國官職我答過這麼幾個問題
三國志里的武將,他們的官職排行是怎樣的? - 袁本初的回答
漢朝時期的官吏制度是怎樣的? - 袁本初的回答
三國時期有哪些手握重權的官職? - 三國
具體問題還是要回到當時的背景,去看《後漢書·百官志》和《晉書·職官志》,不過三國是漢晉之間的動蕩時期,不能用內插法推斷三國的官職制度,倒是可以看看清朝洪飴孫編寫的三國官職表。崗位的許可權大小一般可以用秩俸或者剛剛成型的品級來比較,但這些都沒法與今天精確匹配上。


各州刺史:省紀委書記
各郡太守:市委書記和市長
皇上:總書記,主席
丞相:總理
大都督:軍委主席
尚書令:內政部長
中書令:兩辦秘書長
侍中:主席警衛員
都尉:旅長
校尉:少將
長史:國務院辦公室主任
司空,司徒:九大常委
前後左右將軍:兵團司令
中郎將:師長
司馬:國防部長
車騎大將軍:元帥
縣令:縣長
別駕:副省長
主簿:糧食局長
參將:軍區軍長
四鎮:軍區司令
太尉:國防科長
驃騎將軍:大將


推薦閱讀:

如果說「攬二喬於東南兮」是諸葛亮歪曲願意,以激怒周瑜。但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又怎麼解釋?
為何劉備不和趙雲結拜為兄弟?
如果將《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和《水滸傳》里的吳用對調會發生什麼?
《三國演義》中提到的「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東西?

TAG: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 現代 | 古代 | 軍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