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有哪些方法,可以促進孩子的言語發育?
一直想談談這個話題,謝謝 @劉柯
邀請。
對於這個問題,純文字回答可能比較吃力——上面是每次給家長講座時候用的PPT中的一頁,講解這頁通常要10-15分鐘。如果正好有孩子在場,我會用額外5分鐘示範一下和孩子互動的策略。如果做家訪,我會錄一小段親子遊戲的視頻,再和家長共同分析互動的優缺點,然後我再示範,再觀察家長做一遍,這個過程需要1.5個小時。
為什麼要這麼複雜?
因為沒有現場示範 的情況下,聽眾回家操作的效果往往會差一些,因為互動當中隨時充滿了變數——孩子的注意力在不斷轉換、周圍的環境不同、干擾不同、孩子性格興趣能力不同、家庭互動模式不同,等等……這些都時刻影響著我們採取的具體交流策略,比如這句話孩子沒反應,我們該重複一遍說的話?給孩子更多的回應時間?該調整剛才的句子?該繼續下去?該換個活動?這都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有時間我會進一步對PPT的內容進行說明和補充。擔心家長有比較著急的實際需求,先將這頁發上來。如果朋友們對某一條或某幾條的內容不理解,麻煩先留言給我,我先盡量解釋。謝謝!寶寶啥時候開口說話,是爸爸媽媽們十分關注的話題,從寶寶 8、9 個月開始,爸爸媽媽們就開始互相比較,生怕自家娃開口晚了。其實,寶寶說話,有早有晚,不用太擔心,學學下面幾招,幫助寶寶早開口。
有技巧地跟寶寶說話
8、9 個月開始,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慢慢增強,要多跟寶寶描述所見所聞、所做所感,寶寶接收的語言多了,才有可能更早說話。但是也不要沒完沒了的嘮叨哦,跟寶寶說話也是有技巧的。
給寶寶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讓寶寶通過語境來理解語言。
例如,一邊給寶寶洗澡,一邊描述「寶寶洗澡啦,來,給寶寶脫衣服」「寶寶拍水,寶寶真開心。」
給寶寶描述他看到的東西,注意同一個物品的名稱要前後一致,以免寶寶產生歧義和混淆。
例如,叫家裡的小貓,不要一會兒叫「小貓」一會兒又叫「小咪」。
描述時,多用短句,多重複,盡量高音調,讓寶寶更容易聽懂。
例如,寶寶看到小狗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說 「寶寶,看,小狗,那是一隻小狗,小狗跑過來了,小狗真可愛。」
多配合動作、手勢和表情,幫助寶寶更好地理解你說的話。
例如,吃到很好吃的東西,一邊做出誇張的開心表情,一邊說「真好吃。」
重複寶寶的話
寶寶學說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到 1 歲左右,他發的音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清晰。雖然可能表達還不準確,爸爸媽媽也要重複他的發音。比如寶寶發出「嘎嘎噠」,你也跟他一樣「嘎嘎噠」。這種重複就是向寶寶發出交談的邀請,不僅鼓勵了寶寶,還激發了他對說話的興趣。
讓寶寶聽指令、回答問題
藉助寶寶熟悉的活動和物品,向寶寶提問題或者下指令,注意不要超出他的能力範圍。比如指著小貓問「這是什麼?」,指著蘋果下指令「把蘋果給媽媽」。寶寶還不會說話的話,就鼓勵他用手勢回答,比如發出喵喵聲,兩隻小手放在臉旁表示是小貓。
成功回答問題和執行指令會讓寶寶產生成就感,增加對語言的探索和興趣。
擴展寶寶的語言
雖然大部分 1 歲左右的寶寶還不會說話,或者只能說很少的話,但是他們可以用手勢跟別人交流,爸爸媽媽要多鼓勵,當然也要仔細觀察,及時替他表達,翻譯他的手勢。
比如,寶寶指著開過去的車,分享他的發現,爸爸媽媽可以說「嗯,寶寶看到了車車,車車開走嘍」。 寶寶指著桌上的蘋果,表達他想吃,這時爸爸媽媽要說「寶寶要吃蘋果,媽媽幫寶寶拿蘋果」。
有的寶寶說話早,1 歲就能說短詞了,但是表達的意思可能不清楚。爸爸媽媽可以擴展寶寶的話,讓表述更完整、更準確。
比如,寶寶說「小狗吃」,爸爸媽媽可以幫忙把話說全「小狗在吃什麼呢?」,或者「是的,小狗餓了」。不糾正寶寶,而是把他的話進行擴展,讓寶寶受鼓勵的同時學會正確的表達。
看圖片、讀繪本、去遊樂場玩......在日常生活的任何場景中,都可以採用上面 4 個小妙招來教寶寶學說話哦。
爸爸媽媽還要謹記兩點,一是回應,二是等待。及時回應寶寶的任何聲音、手勢和表情,跟寶寶說話的時候,要等待寶寶回應,不要自顧自地嘮叨不停。回應和等待交替進行,讓寶寶從小就明白語言交流是一來一往、輪流進行的。
雖然 1 歲大的時候寶寶能說的詞很少,發音也不準,不過只要寶寶在努力地發聲,那他就是在練習講話啦,你回應得越多,越把它們當成真正的講話,就越能激發他的交流慾望。
推薦閱讀:
※和女生在一塊就特別緊張,怎麼辦?
※為什麼我總被罵裝逼?也就是遭到諷刺性語言攻擊?
※剛給領導打電話辭職 但是父母不理解 改怎麼勸父母?
※女人在生理方面和男性有很大區別。這些生理上的區別是否會讓女性基因里攜帶一些比男性更能忍受疼痛的基因?或者說女性因為這些基因比男性要堅強些?
性別差異是否對人的性格造成本質上的區別?
※為什麼葉公好龍卻不能怕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