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sony)擁有頂尖的影像技術,為什麼卻做不好單反相機?

單反仍然是佳能canon 和nikon的天下。其中nikon是使用的sony公司的CMOS感測器。CMOS也是相機的核心部件,成像的好壞很大程度決定因素在此。在數碼相機領域,索尼的技術在世界範圍都是無出其右的,很多手機廠商都採用索尼的技術和攝像頭,比如sony的堆棧式攝像頭很是不錯;
但是為什麼確做不好單反相機,目前來說sony的單反是個非主流的系統。


謝邀!
sony現在基本不做單反了,他心思不在這裡。明天sony即將發布全畫幅的微單,又是業內第一。sony的單反全部停產了,他們全部被半透反光板的單電代替了。

另外在sony做單反的時代,他的賣點就是可以自動對焦的蔡司鏡頭,在機身設計方面,還有影響處理器方面略顯不足,後來sony貌似感到自己的競爭力在專業攝影領域不足,就另起爐灶研發半透反光板技術,可是也沒有足夠的市場號召力。現在在微單方面倒是有聲有色。

sony不受認同的原因我認為有一下幾個:
1.sony帝國過於龐大,他的單反收購自柯尼卡美能達,在sony中只佔很小的部分,在sony內部估計也重視程度不夠。
2.sony一直沒有得到專業攝影師的認同。回顧歷史,佳能在FD卡口時代銷量很大,但直到頂級機器F1的問世人們才把它看做是專業品牌。而sony的產品線注重的是讓普通人也能便利地攝影,沒有真正為攝影師研發產品,一直沒有推出真正意義的頂級機。就算頂尖的a900,也是相當於佳能5d2的中檔全畫幅,和1d系列和尼康dx系列差距較大。目前的a99雖然指標較高,但還是擺脫不了高級家用機的影子。而頂級機是一個品牌實力的象徵,沒有他自然缺乏號召力。本來想侵佔入門市場卻缺乏必要的口碑,結果兩者皆失。可見,頂級機不僅是一個產品,更是一面宣傳旗幟。這就是sony產品定位導致的問題。
3.sony缺乏必需的設計研發經驗。畢竟從a100上市到現在才沒幾年啊。機身是一回事,尤其是鏡頭。從鏡頭上更能看出來這一點。sony雖然有著蔡司金字招牌,但畢竟太貴,對於普通人來說難以接受。而sony的低端鏡頭不是找騰龍代工就是沿襲美能達的G鏡頭,自己研發能力相當有限,所以一般玩家苦於沒有鏡頭用。而泥坑可感動牌幾十年的繼承下來,光學設計實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就算sony機器再好,沒鏡頭也白搭啊。

哎,以後想到在補充吧,sony就玩玩微單不錯了,我就在坐等全副nex發布哈哈哈


.

1、入行比較晚。
2、早期不夠重視。
3、不夠專一。

參考:如何評價索尼的單反和佳能尼康的單反間的差距?

.


以前來講是能做好但是時間還不夠,a900那年代,機身很吊的,還有蔡司頭,但是單反是一個系統,光靠一部機子一個鏡頭撐不起來,索尼需要時間來積累鏡頭群和用戶群。
現在來講是索尼壓根不想弄單反了。人家要走中南捷徑。


日系單反相有潘美尼佳四家。潘指潘太克斯,現譯成賓得。美是美能達,現併入索尼,尼指尼康,佳是佳能。
四家相機各有特點:賓得鏡頭成像有味道;現只做aps-C畫幅。索尼單反鏡頭群不夠大,現主攻單電。尼康鏡頭成像較硬(銳利),鏡頭群龐大。佳能有龐大的EF鏡頭群,成像偏軟(柔和)。
索尼單反其實就是美能達全盤端過來的(說實在的,到現在為止,索尼兩個字在攝影行當界不存在品牌價值),所以不存在入行晚的問題。美能達是和尼康(帝國光學)同時代的相機公司,號稱技術狂人。佳能是後起的相機公司,剛開始的時候只生產機身,鏡頭由美能達代工。
本人現在還是用一台老美能達,感覺夠用了。
我拍照只用於自己欣賞和記錄生活,不開影展,所以不用洗印大尺寸風景照懸掛,用不上尼康全畫幅;不拍模特出售相片,所以佳能的全畫幅也用不上。美能達技術很棒,鏡頭色彩豐富,很油,適合我這種有審美疲勞的人,只是價錢上不厚道,也忒貴了點兒。
我對美能達賣給了玩兒數碼的索尼這件事挺失望的,感覺挺好的公司,有點兒所託非人的意思。
市場佔有率這東西,反應的是現階段的商業規模,不等價於技術品質甚至盈利水平。除產品的技術原因外,市場定位、營銷策略等都是至關因素。
----------
題外話:對不以攝影為職業的人來說,拍照的目的可以用兩句現成話可以總結:「第三隻眼看世界」和「數碼記錄生活」,所以可以在技術上追求精進,不要在器材上太過較真。對攝影愛好者來講,拍照前得多想想拍什麼(對象)、怎麼拍(視角)和拍成什麼(主題),而不是老琢磨著用什麼來拍。
孔子他老人家說過:「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內容依附於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沒有形式的內容展示固然給人以枯澀逼仄的感覺,但過度追求形式的做法,更是迂腐且愚昧的行為。


索尼好像沒單反吧?索尼大概是不看好單反的發展前景,所以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單電,用半透反光鏡代替單反的全反光鏡,用減少透光度的代價取得反光鏡不用翻轉的優勢;另一個方向是微單,取消反光鏡,直接在感光器上完成取景、對焦等單反要用反光鏡完成的功能。
索尼的感光器當然很好,但收購自美能達的自家鏡頭並不怎麼樣,所以才會在高端鏡頭上和蔡司合作,但這無疑加大了成本。
另外,一部相機中除了感光器和鏡頭,當然還有很多器件,像快門、對焦等部件都是很關鍵的部件,即使收購了美能達,但仍然不能取得成本-效能的優勢。
相機業中,除了相機本身的性能,如何適應和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也很重要,在專業相機方面,索尼這方面並沒有積累。
索尼的工業設計很好,但索尼的特點是封閉,它總會出一些東東使它的產品不能與其它同類產品兼容,在做大哥時這沒問題,但在專業相機領域,它只是一個小弟,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營養不良。


真實的情況是:索尼不是做不好單反相機而是不願意做。以大法在電子影像界深厚積累,要做個好相機真就跟玩兒似的。討厭的但是來了,我說的是僅是好相機(你問的也是相機),但好相機離不開好鏡頭啊。這就涉及到光學領域了,大法在這個領域沒什麼積累。偏偏光學又是非常講究積累的領域。所以問題開始變得複雜起來,還需要設計一套與好相機相匹配的鏡頭群。途徑大概有4條:
1、委託設計、生產貼大法的牌;
2、自行設計、委託生產;
3、定製;
4、自行設計、自己生產;
經過一番商業考量後,大發選了3、拉蔡司入伙,為自己研發、生產鏡頭。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後,收購柯尼卡美能達。完成光學鏡頭的技術與專利儲備,自行設計、生產G頭和橙標G頭。
在機身方面,大法專註核心技術。那塊CMOS基本一統天下,尼康用、富士用、賓得用、富士用、哈蘇用、據說佳能下一代全幅都計劃用大法的。
在系統設計方面,大法認為的發現輕量化、高畫質、集成化、網路化才是相機的未來。所以基本拋棄傳統單方系統把開發重心調整到微單上來。性能逆天的A6000和A7系列將相對固化的單反市場攪得心神不寧。
非主流系統?革命已來。
答到這裡,你還認為索尼做不出好的單反相機嗎?


索尼做不好單反相機?
入行太晚,在我國大眾眼中就是一做攝像機的牌子,拿一索尼單反出去幹活試試,就知道是什麼感受了。不過,索尼單反真不差,做不好單反機器這個假設不存在,沒做好單反市場是事實


推薦閱讀:

我有一隻Nikon D700,配齊了大三元,外出旅行不想老換鏡頭,想再買個機子,D810,還是D4,或是別的什麼?
尼康的技術優勢在哪些地方?

TAG:單反相機 | 佳能 | 尼康 | 攝像頭 | 索尼S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