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吃溜肥腸熘肝尖炒腰花?
經常能看到很多文章把美食和愛情放在一起做比較,只因為二者同樣迷人,也同樣不可理喻。其中最能拿來和愛情類比的,便是眾多內臟料理——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就像我喜歡一個好姑娘,這固然有難過的地方,卻也因為自己的喜歡而感到歡欣。
就像我喜歡一碗炒肝兒,這固然有不上檯面的味道,卻也因為自己的愛而感到喜悅。
終究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然而內臟於我,更是如同女神一般,肝口感偏硬,我就喜歡;腸豐腴肥美,我也說喜歡;肚厚實而有嚼勁,我也喜歡;腰子肥嫩中略帶腥氣,我卻也喜歡的不得了!真的就像女神似的,只要是內臟,不管哪裡我都說好。
吃內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不知道,我想人類食肉的那一天起就已經開始吃內髒了,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食材之一。而在有記錄的中國人烹飪內髒的歷史中比較有名的一次,應該是項羽要煮了劉邦他老爹做肉湯……開玩笑的。
尋找食用和烹調內髒的歷史難以手到擒來,因為至少到晚清的時候社會風氣上「下水」(或稱雜碎)都不算是能見得客人的東西,光緒年間廣為流傳的《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一回中有這麼一段話:
「玉鳳姑娘看了看那供菜,除了湯飯茶酒之外,絕不是莊子上叫的那些楞雞、匾丸子、紅眼兒魚、花板肉的十五大碗,卻是不零不搭的十三盤,裡面擺著全羊十二件,一路四盤,擺了三路;中間又架著一盤,便是那十二件里片下來的攢盤,連頭蹄下水都有。」
上文毫無疑問是在怪那供菜不講究,把羊肉上片來的雜件擺一盤就算了,竟然連下水都有。可見當時雖然內臟入菜並非不可,只是擺上席面就實在有失禮數了。
然而就如這個題目中所敘述的現象一般,有人認為雜碎上不了席面,偏偏古時皇家(明代以前尤甚)是完全不避內臟入菜的,明代皇室偏好江南風味,所以內臟才逐漸的從尚膳監和後來的御膳房減少了。
1961年,在日本出版了一本清宮內飲食記錄的《食在宮廷》(しょくはきゅうていにあり),作者便是溥儀胞弟溥傑的妻子愛新覺羅.浩,大正三年(1914年)出生在東京的她於昭和十二年(1937年)嫁給溥傑,成為了滿洲國的王妃。所以說她並沒有直接接觸過紫禁城中的御膳,而是和最接近御膳的人有交往,加上滿洲國也保留了一定程度的皇家飲食文化,從而著出此書的。
此書出版同年,浩女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但這本書的中文版直到1988年才出現,那時這位流亡的王妃在北京已經去世一年了。
書中共介紹了約150道菜肴,裡面和內臟有關的有幾道如「腰丁腐皮」、「爆三樣」和另外一道冷盤「五香豬肝」,還特意強調了後者這是滿族人進關之前就會吃的菜,最初的做法「極為簡單」等等。但其中還有一道菜反而是我這裡想要說的——蘇造肘子(也作蘇灶肘子)。
這菜據說是乾隆時期的名廚張東官所制,當時蘇州菜油膩而少滋味,他為了乾隆特意做出改良,先將肉滾油淋炸,用陳皮、嫩姜加清水燉過,在另起一鍋加入甘草、鮮蕈、陳皮、少許蘿蔔,醬油冰糖和上好黃酒,再燉一倍的時間,保證肉湯和肘子在油膩之餘,卻也回味無窮。乾隆為此將張東官帶回北京當了幾十年御廚,這道蘇造肘子便在京師內傳開了。
蘇造肘子經過一些的演變,變成一道喚作「蘇造肉」的菜,民國有文人號雪印軒主,據傳著有《燕都小食品雜詠》道:「蘇造肥鮮飽志饞,火燒湯漬肉來嵌。縱然饕餮人稱膩,一臠膏油已滿衫」,而後又註:「蘇造肉者,以長條肥肉,醬汁燉之極爛,其味極厚,並將火燒同煮鍋中,買者多以肉嵌火燒內食之」。
終於把話題扯回來了,這蘇造肘子/蘇造肉,正是鹵煮火燒的前身。
在清光緒年間,京東三河縣陳兆恩就是賣蘇造肉的。舊社會窮人多,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貴,他就用價格低廉的豬頭肉代替五花肉,同時加入了價格更加低廉的下水煮制。等到陳兆恩的孫子陳玉田開始經營時,現在我們吃到的「鹵煮小腸」就已經成型了,北京的人這時也該知道這陳玉田,正是大名鼎鼎的「小腸陳」字型大小創始人。
鹵煮火燒中一定要有濃厚卻不粘稠,肉香十足又毫無腥膻氣的好醬湯、適當肥膩的小腸、三兩片用同樣湯醬製得,切的非常薄的白肉、小塊軟嫩厚實的肺頭、煮過許久卻仍然很有咬頭的火燒,喜歡的人會加上醋蒜汁、香菜、辣椒油,特別遵守老規矩的人就什麼都不加,那味道真是沒治,縱然湯底偏咸卻還是要喝上幾口,然後感嘆幸好自己不信伊斯蘭教。
腸除了做鹵煮之外還有很多烹調妙法,山東有名菜九轉大腸,傳說是源自道家善煉丹,有「九轉仙丹」之名,吃此美餚,如服「九轉」,可與仙丹媲美。更常見的解釋是因為它以腸套腸,把大腸洗乾淨從內向外翻轉後套住自己的一半,從此往複一層層的在內部迴轉,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做法的時候真的是讚嘆不已。再配上砂仁、肉桂、豆蔻、山東特產的大蔥、大姜、大蒜以及料酒、清湯、香油等。口味甜咸中帶微微辣,燒成後再撒上芫荽末兒,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盤中紅潤透亮,肥而不膩。這般好手藝的紅燒處理過後,這菜再不能上席面就沒有天理了。
潮汕及閩南也有這般處理手法,而後將其做成滷味的滷水九轉大腸,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油膩減少而多了更加清爽的感覺,味道則是另一種深奧,假如有不太名貴卻又美味的好酒,哪怕最近諸事不順,也要先當這一時三刻的神仙吧= =
除此之外,華北東北流行的溜肥腸、四川的辣子肥腸、尖椒肥腸都是米飯的好朋友,或如北京這邊做菜總愛厚厚的勾芡,或如蘇州上海這邊做得濃油赤醬,或如西部幾省劍走偏鋒,做出乾脆爽辣的炒菜,哪個不能配著一碗白飯掃個精光?
歐美對大腸並不感冒的同時,日韓對牛腸卻可謂情有獨鍾,烤牛腸更是內臟燒烤中的重中之重,內臟燒烤(實際上類似於韓式炭爐燒烤)在日語中有「ホルモン焼き」的稱呼,直譯就是「荷爾蒙燒烤」,2011年日本食肉協會(這你媽啥啊……)對荷爾蒙燒烤的語源做過說明,認為這是二戰前就存在的說法,是明治維新後受德國醫學影響希望能夠通過這名字來給人種補充精力和生命動力的印象,或許真的可以也不一定。
看著烤盤上的牛腸外皮慢慢變得焦脆,內里軟嫩之餘脂肪又處於一個半融化的狀態,蘸上甜鹹的烤肉汁趁著有點燙嘴時候入口,真的絕了。
元旦前一直不休息的加班,今天走在路上突然開始發獃想事情,結果現在被凍得一直發燒不退,所以只好先寫完內臟篇的第一部分就去睡覺了,之後的明天繼續。
說來習主席去慶豐展現親民姿態應該說是一次很不錯的領導人自我宣傳,但有一點被美國佬完爆——跟姚記比起來,慶豐的炒肝太他媽的難吃了,儘管拜登他也沒吃。
但也許有人還覺得慶豐的炒肝兒才是最好吃的。
內臟就是如此,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我願跪舔,便是晴天。
怎可以放棄?
------------------------------------------------------------------------------------
跑題跑了全篇兒還是正經回答一下:
一般人的味蕾主要感受酸甜苦咸四種味道,但隨著文明程度的發展和人類的進化演變,舌頭上的味蕾已經發展到能感受酸甜苦咸逼格價格情懷格自拍格八種味道了,原本的味蕾數只佔了一半,這時候的人說出來的好吃不是來自鼻腔和口腔的......這段是瞎扯的開玩笑。
先講個故事:
我的一個同輩親戚,男生,比我高10公分將近兩米,從小絕對(自稱)不吃禽蛋類產品,雞蛋雞肉都不行,拜童年和他同游之故,我嘗過沒有雞蛋的煎餅果子、麥香豬柳不要蛋、皮沒蛋豆腐、宮爆蔥花生、三杯胡蘿蔔等新奇菜色,但他又對蛋糕之類來者不拒,我就問他為什麼?
他說因為那些看不出形狀,我一想他確實也不吃雞腿雞翅豬蹄肘子,竟一時被他唬住,後來家中長輩點破原因——他母親就不吃,所以從小不給他做,對於他來說不吃雞肉就像一些人不吃內臟甚至蟲子一樣,在他眼裡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怎麼可以吃雞肉?多臟啊?
而他母親不吃的原因也蠻厲害——小時候養的小雞被人偷走了太傷心就不吃了......
當然他其實偷偷吃了很多雞肉和蛋製品,只不過我沒告訴他那是罷了= =
這是個有點極端的例子但它卻是真實的,講主要是希望各位看官明白一件事——1、不吃內臟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它多少保留了外形;2、一些內髒的獨特口感和味道會讓很多人一下想到不幹凈的東西,實際上這也是扯淡,我做的皮帶香鍋把皮帶挑出去之後誰也沒吃出來......3、在吃這件事上,人的大多數感受都是來自偏見和錯覺,把你眼睛蒙上喂你蝦肉說這是白灼蜈蚣你分分鐘就吐= =
用通俗的話說,普通味覺和見識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會活在【媽的味道】中,繪里奈除外......
事實上即使在飲食風格非常多元化的中國,保守猜也要有8成以上的人口味是隨大流的,不在意什麼是好吃難吃,而是以習慣不習慣為評判標準,我有朋友因為從小不善吃辣,因此半數左右的川菜和半數以上的湘菜在他眼裡就是神經病人的病號餐;巧的是也有一位姑娘認為不辣的菜吃起來和拖鞋也沒什麼區別,儘管她喜歡的那種辣度我覺得就算真的烹調一隻拖鞋味道可能也差不多......請他們二人吃飯可有意思。
曾經為了驗證一件事,做麻辣香鍋時試著剪了幾段皮帶進去炒,色香幾乎沒有區別但是味道真是好糟糕,虧我還洗凈拿開水燙過,所以拖鞋估計也是不能吃的。
看到有人表示肝臟硬邦邦是動物內臟中比較不好吃的部分,而我身邊真的有很多人認為內臟里只有肝能吃,因為口感最像肉。
就是這樣,多數人的味覺評判標準是完全主觀的,這非常合理也很正確,畢竟進食的喜悅痛苦都是由行為人來感受,把【習慣了】當成愛情的傻鳥都有那麼多,不過是把【習慣了】當成美味有什麼不好么?只要吃得開心反正無妨,而且也絕少有人真的極端到口味甚偏。
當然這也可以說的很好聽——爺吃飯,走心= =這就和有些姑娘明明愛吃回鍋肉偏要說自己愛吃香菇菜心一樣一樣的,提升自己逼格唄。你一邊大嚼肥腸豬肝一邊不要不要的,哪有漢子疼惜你啊。
本來飲食是應該最大限度的服從於味覺和嗅覺的,吃著香、聞著香就足以,若得色香味形俱佳,那是再好不過;若退而求其次,起碼也要味道好。
然而,有不少女生是用視覺和聯想來吃東西的。
惡形惡狀的,不吃。比如蜂蛹,海腸,蠶蛹。
惡味惡氣的,不吃。比如蔥姜蒜,臭豆腐。(吃完之後產生口氣,雖可以漱口、嚼口香糖解決)
以上兩點還好,但最讓人鬱悶的是靠「聯想」來決定吃什麼。雞肉,一般是吃的。但牛蛙,就不吃了。儘管牛蛙腿做熟了跟雞小腿長的差不多,肉質更為鮮嫩彈牙,但妹子們看到菜名的時候,就已經聯想起活牛蛙醜陋的樣子,遂不吃。
下水,一般是不吃的,因為會聯想起屎尿糞便。若是法國鵝肝之類,大約是要吃的,因為聯想到的是精緻的擺盤,浪漫的氣氛和漂亮的自己。
所以,每每請女生吃東西,只要環境優雅,食材做的看不出本來面目,以諸多香料掩蓋其本來味道,再以色香之美引誘之,絕不在她吃完整頓飯之前告訴她食材是動物下水,那麼說不定妹子就會喜歡上這類菜肴,從此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好!吃! 偶然間試到好吃的 完全顛覆我對這兩個的認知 。太好吃了!!
我是女的,我很愛吃……
從來不吃炒肝肥腸,弄得人家以為我這個老北京都不純粹,問我為何?
一個字:臟!
覺得臟而已,就像我不吃雞爪子兔頭鴨脖子一樣,你可以處理乾淨,但我膈應這些個部位。就醬。
因為覺得大腸噁心啊
因為你見到的姑娘還不夠多
—————————————
有人把問題改了…雖然改了我覺得這問題也沒啥意思…(話說我為什麼要答呢…)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更何況下水這種做不好就味道詭異的食物呢~
其實我也很想知道,為什麼那麼好吃的肥腸、豬腦花、牛脊髓、雞心、羊腸之類的東西很多妹紙覺得噁心。明明口感如此順滑。
我不吃是因為我覺得男生們看到我吃會覺得,哇!!!原來你這麼胖就是因為這樣吃的。。
其實很多女生都愛吃
可是男生嘴賤
名字難聽
不健康
有味兒
難吃
那你見的女生是太少了 我還喜歡吃鹵煮炒肝大腰子蠶蛹呢……目測會掉粉
女A:你再等等,我再拍個水換雙鞋子換個外套就下來了。
男:女的真是事多,一點都不守時,每次都要讓我多等半個小時。
女B:我覺得那個男的好高,皮膚好白,睫毛好長,臉好尖,腿又直又長真是要愛死了。
男:女的就是喜歡那種瘦不啦嘰,一巴掌就能打死天天混在女人堆里的慫貨。
室友:卧槽!又不給我點水煮肉片跟炒肥腸!想怎樣啊,你每次點韭菜我都忍了,快點豬大腸啊!!
ˊ_&>ˋ賣了
因為肥腸這種菜色的味道對是否將肥腸清理乾淨的要求很高,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我基本不會點,即便我很喜歡吃。
很多女生出於這樣的考慮,她們不會在你面前,也就是在外吃飯時點肥腸吃,但這不能代表她不喜歡。
不會告訴你我跟我的女性朋友們每次看到菜單里的干鍋肥腸之類的都很想點,可是都怕它不幹凈啊!!!
我是女生我就很喜歡呀哈哈哈
對於吃貨來說:「連這些都不敢吃,活著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一個人吃飯的口味除了地域差異 還與在嬰幼兒時期(特別是6個月-12個月)的輔食添加有關,在這個階段父母應儘可能多的給孩子嘗試各種口味的食物,其中動物的內臟也應包含在此。
所以我果然是條漢子!?
我愛吃,不匿了
說不愛吃的有兩類,一是真的不愛吃,一是覺得說愛吃內臟有損自己形象。
女神最愛的食物一定不是溜肥腸炒腰花,卻可以是香菇菜心西芹百合。
推薦閱讀:
※跨性別是後天形成的還是天生的?
※那些老了的偽娘與mtf,生活是什麼樣的?
※知乎上有哪些大v經常被搞錯性別?
※為什麼女人要做到矜持,不能大膽表達出最真實的情感?
※變性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