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人口密度大於中國的日本,流行容積率小的二層建築?
好問題。人口密度確實只是影響建築類型和高度的眾多原因之一。還有幾個原因:
- 首要的原因應該是城市發展的時間。高層建築增加了容積率,也就是攤薄了單位使用面積的地價成本。但同時,隨著建築高度的升高,單位使用面積的建築成本也會大幅提高。但因為鋼筋混凝土技術的進步,特別是預應力混凝土的出現,使得高層建築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也就使得增高建築高度以降低地價成本變得更划算。因此,二戰以後才進行大規模城市化的國家,在非CBD地區普遍有更多的高層建築,不管是低密度還是高密度地區都是如此。如下面兩張圖中,第二張里約熱內盧的中產階層社區沒有第一張首爾的建築密度那麼高,但都是高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
- 共產主義國家往往會有更多的高層公寓,更少的平房。很多後進國家都曾經有巨大的棚屋區(就像上圖裡約熱內盧山上那種,再比如老上海的閘北),共產主義革命後,新政權往往會拆除這些棚戶區,把這些城市貧民整體安置到公寓樓中。對於高層公寓社區,統一提供電力、自來水、暖氣、下水等設施也變得更為容易。而在市場經濟的國家,這些棚戶或者是通過經濟發展逐漸的更新和改善了,或者一直存在。比如下面的兩張圖中,下圖是西德的城市環境,上圖是東德的。共產主義對城市建築風格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 中國因為有18億畝耕地紅線的政策,對城市的擴張和郊區化有格外嚴格的控制。世界上的大部分城市,都是中心密度高,越往外圍則密度逐漸降低,慢慢由CBD過渡到中心城,再過渡到郊區和衛星城,再過渡到鄉下。中國的城市則相比類似城市,普遍更像是在邊緣被硬切了一刀,不存在郊區化的過渡區。這樣的結果是,即使在城市的邊緣,地價也高到足夠讓高層建築比小樓更加划算。下圖是城市的人口密度按照距離中心的距離的分布,第三排中間是北京:
也許,問題並不在於日本人口密度高,卻有相當數量的低密度住宅,反倒是中國的人口密度並不算高的離譜,為什麼城市裡卻幾乎沒有低密度住宅
這個話題看來我是錯過了最佳時機了,不過看到很多答友答非所問,或者是理解有偏差,要不就是沒有在日本生活過的人也來回答,造成了一些誤解,我還是班門弄斧,說說我的看法吧。
為什麼日本人喜歡住獨門獨院,而對公寓不是很感冒,按照我的理解,大致有下面幾點原因,分享給各位。
1、
居住習慣。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獨門獨戶(這點中國也一樣),日本管小樓房叫一戶建,現在新蓋的基本以2到3層為主,一般是先買地皮,然後找建築公司設計房型、開工,也有建築公司自己購入比較大的一片地皮,蓋好幾棟小樓後,單獨出售的。在很多日本人的意識里,住公寓只是在單身,或者沒有安定下來時的臨時辦法,這種想法在小城市和大城市近郊尤其明顯。
2、
保值價值。同樣價格購入的公寓和一戶建,同樣住30年後公寓的資產價值只有原價的30%,而一戶建則還有原價的60%,而且一戶建的土地完全歸房主所有,很多人看重的是地皮的保值性,以後至少可以把地皮賣掉;公寓的話,因為是住戶分攤地皮,如果是大型的高層建築的話,分攤到每戶的也許只有幾平米,也無法自己單獨把屬於自己的地皮賣掉。
3、
維持費用。買了房子後不是一勞永逸的,每月每年的維持管理費用也是在買房前需要考慮的。看過一份調查報告,對同樣金額7000萬日元買入的公寓和一戶建的30年間的維持費用做過統計,買入公寓後需要支付的費用分別有物業費、停車場租金、修繕基金、房產稅這幾項,30年的合計金額是1900萬,而一戶建由於是自己的地皮,停車場費用先是省了,然後不需要物業費用(代價是一切需要自己動手),加上房產稅,30年間只需要880萬日元。
這裡補充一句,東京的房價其實沒有那麼貴,一般來說4000~5000多萬屬於中間價位(還是精裝修哦(^-^)),這裡舉例的7000萬絕對屬於偏高的豪宅了。
4、
居住面積。這點我查了統計資料,東京的公寓平均面積大約是70平米,一戶建的平均面積是110平米,因為公寓一般是在離車站近的繁華區域,而一戶建是在離車站稍遠的地方,所以在價格上差的不是很多。
5、
居住便利性。在這點上公寓和一戶建可謂各有千秋,只能說是在有所取捨的前提下挑自己中意的了。
【公寓】
優點:一般離車站比較近,交通方便,有專職物業安全方面安心,鋼筋水泥構造結實。
缺點:底層日照差,離車站近會比較嘈雜,不能保證有停車位,要擔心噪音影響鄰里關係。
【一戶建】
優點:可以隨意設計房型,通風采光良好,保證有停車位,不用擔心鄰里噪音。
缺點:離車站較遠,出行購物不方便,需要自己操心保安等。
另外,看到有朋友提到防震問題,我想簡單說一下,雖然日本地震比較多,但是現在日本的防震水平很高,高層公寓可以防震、減震,一戶建則本來就是木製,輕量住宅對於地震也有很好地抗震性。2011年的大地震之所以會死那麼多人,並不是因為地震把房子震塌了,事實上基本所有的房子都扛住了9級地震,但是沒想到後面殺到的海嘯,死的人都是被海嘯把房子沖塌後淹死的,就這一點來說,還是大樓更有保證,我家在地震前一直找地皮準備蓋一戶建,地震後改變主意,買了高層公寓。
最後一張照片是我曾經工作生活過3年的一個瀨戶內海邊上的小城——新居浜,依山伴水,以前經常和同事去海邊釣帶魚,帶回家加個菜。在東京真的找不到那樣的閑情雅緻了,不過東京有東京的好處,等以後我開專欄了介紹給大家。
多謝您看完我的回答,如果感覺有些道理請不要吝惜您的【贊】,如果對我的文字還有興趣,請移步日本女性結婚後多回歸家庭,對社會進化來說是不是一種損失? - 金牌行大運的回答 多謝各位。
大部分人都不會注意到——中國也流行的是容積率低的二三層獨棟
中國9億農村戶籍人口,家家有宅基地
在過去十餘年的重工業化浪潮中,中國的農民將人類歷史上開採規模最大的化石燃料和礦石資源固化為數億套200平以上的獨棟,造就了全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鋼筋水泥獨棟群
於是在東亞大地上出現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景:
- 一邊是劃定耕地紅線、嚴格約束城鎮建設用地,哪怕八線縣城,新建的住宅也只能是30層高塔、高板
- 另一邊是佔地數倍的鋼筋水泥大獨棟在中華大地上肆意生長
- 一邊是價格高昂、容積率高、面積小的城市住宅
- 另一邊是除了春節以外只有留守兒童和老人居住的大獨棟
2016年,中國城鎮化率56%,而城鎮建成區面積是5萬平方公里,是農村居民點16萬平方公里的1/3
- 天量的農民工居住在城市的黑暗角落,而將自己一輩子的勞動變為老家農村很少有人居住的大獨棟
- 天量的農民工無法在城市定居,只能將老小拋棄在老家
- 中國有史以來最黃金的一代人口結構,消耗了人類歷史上最海量的自然資源,將其固化為一座座20年後必將廢棄的紀念碑
- 數億棟大獨棟你跟我講保護耕地?
- 數億棟鋼筋水泥大獨棟你跟我講珍惜資源?
- 數億個兩地分別的家庭你跟我講市民化?
實際上,全球無論國家貧富,全都喜歡獨棟
- 歐美日,普通人住木頭獨棟,富人住水泥獨棟
- 韓國、台灣、中國大陸的農村,缺少木頭,普遍的水泥獨棟——這三個也是世界上人均水泥產量最高的地區。感受一下首爾核心區的獨棟佔地比例
- 伊朗、土耳其、印尼這類發展中國家,也是清一色的獨棟為主,無非就是建築質量比歐美差一些,建築密度大一些。下面是三個國家最大城市的核心區:
所以啊,別說上海、北京規模有多大
論起橫向的尺度,上海、北京的建成區面積也就相當於美國300萬人口的城市,甚至,和德黑蘭這種一千多萬人口的也差不多大
全世界和中國大陸唯一一個相似的樣本是啥呢?——中國香港
畢竟這套土地制度就是跟香港學的:
- 一邊是住鴿子籠的市民
- 一邊是免費的獨棟用地——丁屋
現有這套制度,浪費耕地、浪費資源、讓新市民住得悲慘、讓中華大地平添了數億棟巨型紀念碑
由此可以知道,重慶的地票制度是在現有土地制度框架下多麼偉大的一個發明
我們隨意感受一下天朝平原地區農村的佔地情況。北到燕山,南到長江,東到大海,西到太行,基本都是如下的密度:
要知道,全國農村居民點的佔地面積和整個河南省的面積差不多大
暫且不說特大城市,如果讓地票制度在省會及以下城市實行,將常住在省會及以下城市的農民工在老家廢棄不用的宅基地面積打3折搬到城市來,變成居住舒適的、容積率2-3的矮板樓。那無疑對節約資源、平抑房價、促進市民化、減少留守人口都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1. 觀念的問題。
中國最近30年一直宣傳人口危機,宣傳自己人多地少,所以城市規劃非常密集(1萬人/平方公里)。但是實際上中國人從來沒有反思過這些觀念是不是對的。
我們就本題中的中國人人住兩層小洋樓這個問題來計算下:
小洋樓容積率一般是0.5,人均30平方是很寬敞了。如中國人人住小洋樓需要多少土地?13.6億*30平方/0.5 =816億平方米 =8.16萬平方公里。
中國宜居面積500萬平方公里,僅佔1.6%的國土宜居面積。
我們拿北京舉例:
北京按2500萬人計算,如果人人住小洋樓需要2500萬*30/0.5% = 1500平方公里。北京轄區面積達1.6萬平方公里,這個住宅區也只是1/10不到的北京轄區面積。完全可以像東京一樣讓多數家庭住house,但是實際上北京現在建成區面積僅僅約2000平方公里左右,絕大部分土地還是處於農村狀態,哪怕市區已經擠破了頭(如果北京完全按1萬人平方公里的中國規劃標準,全部建成可容納1.6億人)。
圖1: 北京(五環外)與東京建成市區面積對比
圖2:東京建成市區大約是北京的4~5倍。
所以為何日本3倍中國人口密度,大部分家庭都可以住house,中國人只能住公寓呢?自我設限罷了。
2. 其次是城市規劃和土地產權問題即使你沒有這個自我設限的意識,但是土地和城市規劃權不在你手裡,城市管理當局堅持一畝地賣你千八百萬的,你除了建鴿子籠,還能建什麼?
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為何擁有全世界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理位置,國土廣袤的超級大國的我們只能住鴿子籠?我的回答是:只怪我們不喜歡動腦子,人家一說人口爆炸,我們就信了,人家一說中國人多地少,我們就信了。我希望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先別著急,先拿起計算器計算一下,對一切新的問題都要有一個質疑的態度。
同學們可以思考下這種說法是不是對的,可以自己計算下中國一年死多少人?如果全部土葬,一年需要多少土地?100年甚至1000年需要多少土地?還有火葬是不是就節約了耕地,土葬是不是就佔用了耕地?
日本的城市是平攤的,不僅宏觀上,微觀上也是攤大餅,這種模式,中國從改革開放就開始批判,所以基本看不到。
中國大城市會留下大片的預留區,功能區也非常集中。像北京這種房價漲瘋了的地方,按照日本的模式6環內基本就沒空地了,但是北京4環內都還有大片的空地,5環恨不得比日本農村還空曠,這些土地要麼設計成綠地,要麼根本不許開發單純預留。外國的城市規劃只是政府指導,中國的城市是政府親自建出來的,控制力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中國這個搞法自然就產生了睡城之類的地區。其實從原理上說,集中比分散消耗的資源要少。問題是,交通和配套設施建設根本就沒跟上人口增長的速度,集中的優勢被浪費了,劣勢反而明顯了。
批判比較多的是中國的小區模式導致道路數量少,大量小路被封閉在院內,這點美國確實比中國強,但是肯定輪不到日本,因為日本小房屋密度極高,路寬極小,雙行線比其他國家單行還窄,根本沒法開車上路。有人嫌北京路堵,如果北京私家車利用率向東京看齊,北京城區道路可以跑F1了。
很多人罵中國的城市規劃,其實換成日本那樣照樣挨罵,在只能容納1000萬人的地方,硬塞進去3000萬,怎麼設計最終都必然是失敗的,大家都覺得別人的老婆/公好,殊不知人家老公/婆操她/他到吐。
這是4,5環東北角的截圖,算是很典型的中國式規划了,空的空死,擠的擠死。
北京
北京三環的農科院實驗田
東京(?)
日本城市的高樓顯然不比中國少,大城市裡也同樣很多人住高層。天朝農村大量的平房,當然也有很多二三層的,只不過咱們這邊常態是樓房的條件比平房之類的要好很多,日本城鄉差距沒那麼大,居住條件大致都不錯,優劣沒法以樓房與否大致區隔。
另外日本人對空間的利用效率遠遠高於咱們國家,也算是一點一點擠出來了空間能在非都市中心區域提供獨門獨戶的居住區間。日本城市規劃都是很密集的,不像咱們這邊有明顯的城市城郊城鄉鄉村差別,更不會有在城裡跑出去一大段路周遭都不住人一片荒涼,然後突然又一片密集居住區的情況,基本是從都市中心不浪費一點土地,很緊密的外擴,巴掌大的地方都塞進去個公園啊房子啊。
另外就是傳統了,咱們國家城鄉之間有巨大差異,不光空間上有距離做區隔,生活習慣也差異巨大,絕大部分人進城就肯定是住樓房,而且往越來越高的趨勢走,畢竟越高級的樓房,生活環境往往越好,沒有去相對邊緣一點點兒的地方住獨門獨戶的習慣了,一是買不起二是生活配套也不方便。有錢人,那就是環境好的地方住別墅了。
現在日本的高層建築抗震能力也很強了,比較新的樓甚至都具備降低地震時樓體晃動感的功能,減少住戶受震感覺了,不過以前貌似木質中低層建築是有減災功能的。因為根據日本的建築基準法(建築基準法),地皮的建築面積(建ぺい率)和容積率(容積率)都有明確規定。
以60%的建築面積和150%的容積率來考慮的話,如圖
一般住宅都會變成這樣的2層建築。
土地私有制
地震
兩個字,地震
地這個震啊。
先發和後發的區別。
如果中國城市化早30年,也不會這麼高,大概會五六層居多。
以後印度可能對中國的城市高度各種反超。我認為改革開放後提倡的土地出讓制,18億畝紅線等等土地制度都是典型的窮怕了的思維,就是總以為把人圈在鴿子籠里,就能增加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結果現在發現最值錢的不是地里的莊稼,而是住在房子里的人。而人被圈在鴿子籠裡面是要憋出病的。比如現在自閉症病人增加,各類宅男宅女流行,近視率全球領先,不喜歡運動,國民身體素質不斷走下坡路,甚至包括里約奧運還在提的國內運動場太少都是這一政策的後果。醒醒吧,人才是最寶貴的,而人不應該被關在石屎森林裡促狹度日。
【超多圖手機黨慎入】題主一定沒有看過《全能住宅改造王》(=?ω?)?
順便安利一下,看過最好看的綜藝節目,沒有之一!
看過以後會發現其實也有很多日本人很辛苦的,六七口人就擠在六七坪(1坪=3.3平方米)的小屋裡,感受一下半夜上廁所都要跨過爹媽的日子,感受一下洗手台就在床邊的日子,感受一下冰箱門都打不開的日子。。
你會發現,並不是每家人都住在大房子里,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幾十年如一日的擠在小小的房子里。
(●°u°●) 」下面給大家展示一下最愛的一集【物件139 6人共用6坪的家】,這一集由2層改成了5層(可以從pps愛奇藝看喲喲)
這次的房子在琦玉縣所澤市(日本的縣高於市,大約相當於我們的省),一眼望去沒有高樓,百度了一下所澤市的人口34萬人(東京1333萬,大東京都市圈3680萬),面積71.8平方公里(東京都2188平方公里,都市圈13400平方公里),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城市。
因此我的回答只能是比較小的一個方面,大約相當於中國小小的一個縣城,在這個小小的城市裡都有這麼擁擠的家,更何況東京這樣一個城市呢。
繼續回到節目喲喲喲
這個家的組成是夫妻倆和三個幼子和老母親,嗯,這家的粑粑看起來還很帥的嘛!!
一樓平面圖,注意左上角的洗面台,就在床尾
一坪大的廚房,連冰箱都打不開
這是和室,是這家的用餐活動的地方,右上角又是奶奶的床鋪,可以看出來周圍堆滿了雜物
這是2樓,夫妻倆和三個孩子晚上的住處,也是堆滿了雜物
可以看到,廚房,冰箱洗衣機,浴室都在一起,要多擠有多擠
小小浴室的近景,浴缸幾乎都是方形的,完全沒辦法伸開腿,而且地板也變的發霉。
和室旁邊的外婆的床尾,居然有一個洗手台,每天一家人都要踩著奶奶的床進入小小的空間來洗漱,既麻煩又會打擾奶奶的休息。
一樓的廁所只有一點點,坐下膝蓋都會頂到牆壁。
通向2樓的樓梯十分陡峭,超過了45度,害怕小孩子摔下來,這家甚至安裝了護欄,每天全家人都要翻過這個護欄上上下下
介紹完畢,展示一樓的模型,可以感到這家生活的非常擁擠。
然後就是各種改造啦啦啦啦啦,略過不發,大家直接來看成果吧!
這是改造後的外觀,設計師巧妙的把大門移到了側面,改變了這家的動線。
往裡走會發現居然有花園洋房一般的走道。
【一樓】------------------------------------
進門之後是玄關,有一個巨大的鞋櫃,可以收納60雙鞋,全家的鞋子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同時一樓還設置了寬敞的洗面台和衛生間,衛生間還設有窗戶,空氣也能更加清新。洗面台旁邊還設置了從收納架,從地面一直到天花板,可以收納很多雜物。
不光有衛生間,還有日本人最愛的浴室,可以在裡面舒適的泡澡,也有扶手,適合老人家進入浴池。
連洗衣機都有了新的去處,設置在樓梯旁的隱蔽柜子里。
不光如此,一樓還有外婆自己的房間!而且設計師巧妙地利用空間做出了收納的柜子。
【二樓】-----------------------------------
邁上洗衣機旁的樓梯可以到達二樓,可以看出來二樓是廚房和餐廳。有巨大的窗戶採光。這家人也有了足夠大的空間可以坐在一起吃飯看電視。
可以看出來,座椅和電視牆都製作了收納櫃,可以收納許多雜物。
同時餐桌還是帶滑軌的,可以推到床邊,這樣餐廳就變得寬敞。
注意餐桌旁邊的地面上,設置了地下的收納盒,可滑動,有三格。
從外面看,餐廳下方是這樣的儲藏間,設計師利用錯層製作了巨大的收納空間。可以看出來,偏右上角的盒子就是餐廳的地下收納盒喲。
【二層到三層的樓梯】
樓梯鋪設了地毯,孩子們可以坐在樓梯上玩耍,樓梯的側面也是孩子們的照片牆,記錄了成長。
樓梯右手邊設置了攀岩的扶手,可以作為扶手也可以掛衣帽。左側是孩子媽媽製作的玩具,帶有魔術貼,可以直接黏在牆上。
再往上的還有白板,可以供孩子們寫寫畫畫。
【三層】------------------------------------------
三層是三個孩子的書房。
有客人來時,書桌可以變成茶几,書房變成起居室。
夜晚來臨時,粑粑麻麻可以把這裡變成卧室,還有拉門,完全不怕晚上有人上樓下樓。
【四樓】----------------------------------
四樓是三個孩子的小孩房。
四樓還設置有亮堂的陽台喲,採光極好。
不但如此,還設置了衣櫃和廁所,途中沒有開門的那個是衣櫃,旁邊就是廁所啦,可以看出來,也有開窗,方便通風。
廁所旁邊是樓梯,又是三個孩子的玩具收納櫃。樓梯旁邊是孩子們的棉被櫃。
【五樓】----------------------------------------
五樓是2.25坪的閣樓,可以儲藏雜物,也可以供孩子們玩耍,三個孩子都躺下都不是問題喲。
( ̄^ ̄)ゞ順利發完,如果有感興趣的明天繼續更新~~
東京的代價是一些公寓之間的間距可以小到6cm
1.土地產權私有 個人可以買賣。2.城市規劃對此類住宅設計的限制要求。3.人口結構,總體來說地少人多,但家庭生育率降低 家庭人口少,蓋兩三層最經濟划算夠用就好。
這個問題一直也困擾我, 直到親自去日本體會了一番, 才敢試答一下
1. 根本問題應該還是大家提到最多的: 土地私有制.
土地是個人財產的一部分, 個人財產要收到充分保護, 這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所在. 有興趣可以查下世界上哪些國家實行土地公有制....我朝也是千年的土地私有制, 直到有一天....
土地私有, 自然你想在上面建什麼樣的房子都可以, 所以你可以在日本中小城市看到各色各樣的一戶建, 有和式舊居, 有美式大宅, 設計很帶感的別墅, 全鋼結構的玻璃房...
而土地公有, 人們沒有自己的土地, 只能選擇購買(其實是租賃)現成的住房, 而政府作為土地的實際所有者(理論上屬於全體人民, 你懂的...), 自然會選擇集中住宿的方式, 以便於管理....
當然日本也不完全都是一戶建, 而且以東京為例, 市區內反而都是高層公寓, 這也是因為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交易, 市區內地價爆高, 土地所有者傾向賣掉土地移居郊區. 而高層公寓土地利用率更高, 有更便捷的居住條件及地理位置, 所以適合不通居住需求的人群.
國內的大城市也逐漸傾向興建高層公寓了, 反而是前蘇聯風格的5~6層板樓越來越少了....
2. 第二個因素: 郊區的交通及配套設施便捷
日本的鐵路交通極其發達, 小鎮基本都是以車站為中心, 做火車比地鐵還方便. 日本周邊幾個衛星市如千葉, 到東京站也就30分鐘.
另外24H便利店, 全自助加油站, 連鎖快餐, 郵局醫院等生活配套設置一應俱全.
在日本不會有國內大城市和農村巨大的生活質量差距這種問題, 通勤成本更低(主要是時間上的, 日本的交通真心不便宜...), 大城市時尚方便機會多但擁擠, 小鎮子人跡罕至風光秀美, 各有各的好處.
這就決定了人們沒必要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區域生活, 從而更好地利用了城市周邊廣闊的土地居住, 所以如果但看中心區域的居住密度的話, 我覺得反而是帝都大一些.
國內的道路建設思路和東京紐約這種大城市差距太大了, 也是土地公有制的弊端之一, 詳細可以看這篇答案: 如何治理北京堵車的問題? - 肖敬聲的回答
孫文他老人家所說的"耕者有其田, 居者有其屋", 應該就是日本現在的樣子吧...農村以前都是獨棟,
就是誰家有錢,找村長搞點宅基地
自己建房子
我外婆家兩個兒子。
當時他們考慮是建設3棟,
一下花錢搞了二畝宅基地,準備建3棟的
不過只建好一棟
佔地有不算前面的位置,加建築面積+花園+菜園都有佔地300多平方米的面積
上下兩層
所以有些時候去賣別墅,發現別墅的面積真小
真的很小
一些富人還覺得是榮耀
當年我比這住的真心大多了
還可以種菜
哈哈哈哈
就是農村那裡沒車位
但可以隨便停啊
現在南方有些村富裕點或者財政撥款
建成幾層那種
為的是節約土地
但大多是發達地區
一般沒有那個財力物力
而且關鍵是現在農村貌似好想不讓隨便蓋了
以前其實很便宜,宅基地
更貴的是建造費
有車還是很方便的,電網都有,還有沼氣
水不知道通了沒有,以前用的是井水,可清涼了
不過去做客看到水管籠頭了
沒問
其實城市生活比較節約資源
但實話實說中國目前城市缺乏大量合適崗位給那些人
一般40多歲,50歲左右的農民
最多他們可以去工廠打工
現在保安要求的素質,他們都很難滿足
因為他們許多小學畢業
電子設備都非常陌生
這些人只能在農村生活,沒什麼花費
種點田,現在國家也一個月發幾百,之前自己交點錢
對於這些老人。
其實他們住的很舒服,只要子女不靠他們
每年還可以積累點錢
小日子過的非常愜意
吃喝不用什麼錢的
中國人口真的很大,但是沒有大到不蓋高層就住不了人的地步。
就像香港人住鴿子籠不是因為香港沒地一樣
我覺得是土地政策所導致。
如果我們的城市能夠滿足以下三點:一個普通市民如果能夠在市區買下一小塊土地,比如200平方米;建設部門又能夠批准他自建;他可以找到一個願意承接私人建設的建築公司。那麼他完全可以在這裡建設一棟兩三層的HOUSE。
比如知乎上每天教你月入十萬百萬的大戶們,他們會要求蓋成這樣的:
向我這種窮的,就樸素一點搞成這樣,石材什麼的燒錢咱不要,院子能停下我的捷達王就好。
然而現實是,第一點和第二點就做不到。雖然在城市,我們普通人能選擇的只有大開發商大塊拿地然後建成的大容積率鴿子籠,但毛主席說過,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在我國廣大鄉、村、鎮管轄下的土地上,容積率較小的二層建築比比皆是,這些房子雖然從質量和設計水平上和歐美日的無法相提並論。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莫名對日本抱有敵意?
※如何評價《真實魔鬼遊戲 2015》?
※網購日本零食划算嗎~你們有沒有什麼推薦的?
※為什麼日本武士階級只有源氏和平氏兩個 包括別的分支也只是這兩個姓氏 貴族就更可憐只有藤原或者五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