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的歷史為什麼不怎麼被大家知曉?

從初中開始的歷史書幾乎就沒有提過中國遠征軍,這是為什麼?


初中就看到過遠征軍的有關紀實小說,幾個細節印象深刻
一,給杜聿明抬轎子的士兵前後死了七八個。

二,杜聿明殘部退入野人山,士兵連續幾天沒吃上飯,終於盼來了空投,打開箱子一看,我靠!居然是錢!荒山野嶺要錢有毛用啊!

三,兩支部隊為了爭搶野牛自相殘殺。

四,女醫護兵不願放棄傷員,但路過的士兵無一願意留下來幫他們,最後這群傷員消失在茫茫的野人山中,負責斷後的部隊也沒有見過他們

五,來自上海or蘇州的文藝青年,一心想著給家人報仇,過河時被激流沖走,被友軍發現的時候還緊緊抓著自己的槍

六,野人山的螞蝗能把人吸干,再精壯的士兵也架不住這些細小的,會到處鑽的吸血鬼,很快每個人都遍體鱗傷

下面是正經的歷史
中國遠征軍以10萬之眾出國,活著離開戰場的只是4萬多人,而最終穿越野人山回歸國境的只有3000多人,大約30000餘人葬身野人山

杜聿明本來有兩個選擇,奉美國人之命退往印度和奉蔣介石之命退回國內,他選擇了突圍回國,但他的決策遭到了孫立人的強烈反對。當時日軍已經搶佔八莫、密支那,堵住了中國遠征軍北上回國的退路。如果繼續向北,就勢必要經過野人山,道路艱險,杳無人煙,給養困難,後果不堪設想。孫立人認為目前遠征軍尚有4個師,不如集中兵力,趁敵立足未穩,奪回密支那,沿滇緬公路回國。

杜聿明不聽孫立人的建議,反而要求新38師殿後,阻擊日軍,再尾隨第5軍進野人山。孫立人斷然拒絕杜的命令,但還是決定完成阻擊任務後,西撤印度。

孫立人指揮新38師主力在溫藻阻擊日軍到5月10日後,任務完成,即指揮部隊向西撤向印度。新38師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從自己不多的水糧中省出部分救助收容數千難民和英印散兵。月底,孫立人率新38師到達印度邊境。

孫立人之後的事情比較出名了,英國人居然要新38師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入境,孫立人大為光火,直接就下令準備開戰,然後英國人知道新38師很能打之後軟了,乖乖放行。

杜聿明一代名將,是不如孫立人懂戰爭么?不是,他只是更懂政治而已,蔣公需要的是他的忠誠而不是戰績。
而杜聿明因為忠誠的執行了蔣介石的命令,回來後被提拔為第五集團軍總司令。

中國著名的詩人穆旦(筆名,是金庸的同族,西南聯大教授,當時在遠征軍中任翻譯)寫過一首字字刻骨銷魂銘心的詩歌——《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其中有一句是:「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 」因為回來的路上看到了無數遠征軍將士命喪野人山,骸骨累累。

為什麼最近每次有人發現了被掩蓋的民國史最後都會變成民國的高級黑?


人教版2007版 必修1

1995年的版本

書讀的太少,想得太多。
===========================================================================另外, 補充@賀仙老師
四萬變3000的導遊杜聿明

此間,史、羅丟下部隊隻身逃往印度,並電令部隊全部向溫藻撤退進入印度,而此時蔣介石卻命令部隊向密支那、片馬轉進撤退回國。[4]兩個完全相左的命令,再次讓杜聿明陷入到痛苦的抉擇中。其實早在遠征軍開始入緬作戰的時候,這就是一個讓杜聿明頭疼的問題。1942年3月1日,蔣介石曾親自到緬甸臘戍,指揮遠征軍入緬。在面對「歸史迪威將軍指揮」的這個命令時,杜聿明曾親自問過蔣介石:「如果史迪威的命令不符合您的決策時,應如何辦?」蔣介石說:「你打電報向我請示再說。」[5]杜決心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執行,向國境撤退。[4]而孫立人則率新38師向西撤退到印度,後編為駐印軍。

第五軍各部回國經過之處需翻越野人山,都是些崇山峻岭,人煙稀少的地方,給養困難,而又蚊蚋成群、螞蟥吸血。沿途官兵死亡相繼,屍骨暴野,慘絕人寰。進山之前,因無法攜帶,杜下令將全軍裝備的蘇制坦克、德制裝甲車和美製福特卡車、摩托車共計六百多輛,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二十四門,大量的山炮、野炮全部炸掉。[5]杜聿明的遠征軍分三路撤退,他本人率新22師為一路,第5軍96師為一路,負責殿後的200師為第三路。杜聿明率領的部隊在茫茫深山中跋涉時,迷失了方向,且與外界失去了聯繫,被圍困在原始森林中。直到1942年7月,一架美軍偵察機偶然在叢林上空發現了野人山中的第五軍軍部,一隊美軍運輸機趕緊空投下救生物品和一架電台。當天晚上,這支失蹤已久的孤軍,終於同外界恢復了聯繫。隨後蔣介石通過電台,命令杜聿明率殘餘部隊撤至印度。在野人山裡和第五軍軍部走散的第九十六師,在師長余韶的率領下,也由緬甸葡萄向雲南維西轉進返國。在宋希濂部隊的接應下翻越高黎貢山回到了國內,只剩下不到三千人。5月下旬,分散突圍的二OO師官兵,陸續到達中緬邊境集合地點,5月26日,戴安瀾因槍傷感染去世,年僅38歲。全師僅剩不足三千人,一個月後,他們抬著師長遺體、翻越高黎貢山進入國境,被當地游擊隊接應到怒江東岸。[6]

杜率第五軍殘部回國後,一再向蔣介石檢討說:「這次作戰失敗是學生指揮無能,未能完成任務,為國爭光,請校長處分。蔣不僅沒有給杜處分,反而擢升杜為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總司令之職。

能沖能打的殲敵狂人孫立人

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仁安羌之戰以一團兵力擊敗日軍4000餘人,以少勝多為其贏得國際聲譽。胡康河谷戰役擊斃日軍3200餘人。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6800餘人。中國遠征軍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以傷亡1.7萬人的代價,擊斃擊傷日軍10萬9千餘人,是抗日戰爭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國共內戰時曾於四平、公主嶺等地擊敗林彪。有「中國軍神」、「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之譽。當年遭蔣介石認定叛變軟禁33年,台監察院認定孫立人無叛亂意圖,為其平反。

英明神武常凱申,民主政治急先鋒。


我打賭,能抱怨這類話題的人,大都也不知道第十八集團軍打過哪些仗。


其實大家都誤會樓主了。鑒於樓主用繁體,上學時可能用的是台灣的歷史教材。台灣中學歷史教材關於遠征軍也就半句話,非常符合樓主的描述。所以,樓主應該是問為什麼"台灣"歷史教材幾乎沒提到遠征軍。樓上幾位就不要嘲笑不遠萬里來黑台灣的台灣同胞了。

PS:本人手上台灣歷史課本材料有限,歡迎大家提供資料。


1,看歷史教科書學歷史?這……反正我初中的時候是看過中國遠征軍的資料的,而且抗戰中還有太多的東西課本里沒寫。關於這點,我想說:你要說TG是故意忽略這段歷史,我同意,同時忽視了那些曾經為國浴血奮戰的老兵,我也不滿。但是拿教科書說事就有點吹毛求疵了。有的版本提了一句,已經很不容易了。初中歷史書一共薄薄兩頁書講了十多年的事,還有一堆意義影響,能面面俱到才怪呢,優先提下自己的戰績也不是太不要臉。
但你要是說TG故意隱瞞、篡改這段歷史,我不能同意。資料就在那邊,聽說過的人也不少,也就是您以前不知道,現在恍然大悟吧。

2,再說前幾年中國遠征軍不是很火的么?電視劇一堆,炒來炒去,打開電視都在放。
要說起來,據我所知,在影視劇里正面描寫國民黨軍隊的抗戰歷史的,尤其是中國遠征軍的歷史,蘭小龍寫的、康洪雷導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應該是第一個,之後那些電視劇都是跟風。

我的團長我的團 上映時間:2009年3月5日

滇西1944 上映時間:2010年1月28日

中國遠征軍 上映時間:2011年2月22日

等等。

看點1:題材取勝,之前鮮有作品提及。《團長》靈感直接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川軍南下入緬抗日的英雄事迹。從1937年9 月起,川軍派遣7個集團軍、約300萬人開赴抗日前線,傷亡達64萬人之多。其中南征的將士,在抗戰後期進入滇緬,打得虎虎生威。但這段背景,卻鮮有作品提及。

實際上《團》的時間線大體上在杜聿明從緬甸撤軍之前開始,到松山戰役結束。37年開始的川軍南征是背景故事,因為所謂「我的團」其實就是川軍團全軍覆沒之後收攏潰兵借用川軍團的番號。
因為是文藝作品,所以沒有完全寫實,而是把一些部隊的奇特經歷混在一起寫。蘭小龍為了這本小說付出了極大的心血,製作團隊也可以說是全心全意。目前來看,這部電視劇是除了建國初拍攝的戰爭片以外,國內能真正稱得上戰爭片的影視劇,沒有之一

劇情上,主角們是一群從各地潰敗到雲南的潰兵,在緬甸前方快低擋不住(還是國軍認為形勢大好要擴大戰果?)的情況下被整編送到緬甸,結果運兵的飛機被打下來了,上飛機之前軍官讓他們把衣服脫下來、武器留下來(這個是有史實的),於是他們就被迫手無寸鐵和日軍交火。
等好不容易到達英軍營地,發現英軍已經準備投降,他們拖了英軍指揮官幾天,但被英軍拖累,最後還是沒能守住機場,失去了機場,也就失去了增援,失去了翻盤的最後一寸機會。於是撤退,在撤退過程中不斷的收留潰兵和難民,但也不斷遭遇日軍伏擊,但是在指揮官團長龍文章(其實是冒牌的)的指揮下,甚至組織了幾次反擊。
從路線和時間上考慮的話,這支部隊應該是最後一支回國的部隊,因為首先他們是全線撤退之後才走的,而且路上日軍已經繞過他們在前方伏擊了。尤其是南天門之戰,龍文章自行組織防守,可以說是卡在了日軍攻擊和國軍撤退的關鍵節點上了。

---------------------------------------------------------以下私貨----------------------------------------------------------------------
我看過隨劇出版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幕後大揭秘》,裡面提到了拍攝過程中的很多細節,包括演員的勞累、雲南晝夜溫差、烈日晒破皮之類的,但是使我震驚的不是演員的辛苦,而是劇組其他人員的用心。其中一段是寫服裝組的(手頭沒有書,記憶的):

一般拍攝戰爭片都有現成的衣服,日軍的、國軍的、八路的,也不怎麼區分地區、年代、不同部隊等級。但是這部劇因為涉及的主要是國軍的潰軍,前期沒有接受整編時衣服都是從前線穿回來的,所以衣著上都不相同。比如蛇屁股是廣東兵,衣服就比較薄;迷龍是東北軍,比較厚,在雲南比較熱,就自己把袖子撕了;煩啦在徐州戰場穿的是棉襖;不辣是湖南人,要麻是川軍;阿譯是少校,穿的衣服比較乾淨,這些都要分清楚。

煩啦(我們家小太爺)的棉襖,燃燒的徐州戰場

蛇屁股的粵軍服

迷龍撕去袖子的東北軍服,值得注意的是手腕上的手錶

阿譯的少校軍服

要麻(左)的川軍服,不辣(演員是王大治,泡了董潔的那位)是湖南人大家可以看出來這些衣服都很破舊髒亂,這個也是專門製作的

做出來的新衣服,首先要打磨,服裝師和助手手工在不同部位磨出不同的效果,有些地方專門剪洞、撕爛,然後抹上顏料(模擬血液)、草灰等。
幾千件道具服裝(從主演到群演),都是這麼做出來的。

當然,這裡面不止設計服裝,還有槍械、重裝備等,但是經常被人忽略的是一個小東西:頭盔。
因為中國遠征軍的裝備比較混雜,有英械、美械還有自己國內帶來的,所以頭盔也是各種各樣,下圖就是一例,除了不辣(右二)戴的是英制頭盔,其他人戴的都是美製頭盔。這些頭盔也同樣經過做舊處理。

視頻封面戰火傳奇滇緬之戰視頻

崔永元總策劃18集紀錄片《戰火傳奇*滇緬之戰》珍貴歷史影像。
《我的團長我的團》小說(上)(新星出版社)隨書附贈光碟的兩部分內容之二。
(視頻預覽圖這個瘦子,就是編劇蘭小龍)

至於演員的艱苦,肯定是我們家小太爺張譯同志最辛苦了。小說是第一人稱敘述的故事,敘述者自然也就是主角中的主角,幾乎參與了全程拍攝。以下資料同樣來自《我的團長我的團——幕後大揭秘》。

 劉天佐:《團長》的時候他太累,那時候我就說他張譯,是中國最悲慘的演員,他在騰衝拍戲拍了四個半月都沒有去過騰衝最好的足療——我們經常去當地做足療做的最棒的一家,我們經常去,晨兒啊、四哥啊,累了我們就去做足療,做松骨嘛。完了之後跟張譯說,張譯:還有這地方呢?我都不知道在哪兒,四個多月了都不知道在哪,都沒時間出去。早上我們都去化妝去,化妝老師說張譯,哎你這臉怎麼沒洗乾淨?張譯說我昨天晚上就沒卸妝。每天一層灰一層土的,妝都沒卸就睡了,第二天早上臉上還帶著妝就去化妝了。

  羅京民:張譯這孩子,第一,用功,認真,沒有任何要求,拍起戲來也有玩命三郎的感覺。包括要給他配置生活助理。給你講個細節吧,我們拍戲的第一個星期,因為他等於是男一號嘛,他已經累得進了房間以後就趴在地板上。這也是很準確的,我們每天拍完外頭的戲回來以後要卸妝,除了卸妝之外要洗澡,沒有四十分鐘你洗不幹凈的,必須要洗,身上全是那些六十年前的東西。他老人家就趴在地板上,那服務員給他把水一放。天亮了以後他才醒了,醒了以後,哪有時間洗澡啊,接著修修妝,又上車了,又出發了,那時候他還沒有生活助理。這點是我給他堅持的,我找的四哥,我說你們幹什麼呀,這不是耍牌子鬧腕兒什麼的,要有人關心他的生活,要不然他身體倒了咱們都得倒。你說哪一場戲哪一天沒他?少不了他。張譯這孩子特別好,從來不張嘴要任何生活、搞得跟大家不一樣、搞特殊,你說坐什麼車我就坐什麼車,你說幾點起我就幾點起,你說拍什麼戲,你說腦袋頂上,包括我們這群人都一樣,下刀子都行,只要把這戲拍好。所以這孩子在這點上一下把我感動了,後來我跑到四哥那兒我給他爭取的,我說你們能不能給他派一個生活助理。
張譯跟小段住隔壁。張譯要跟我要對我們倆那兩場戲的時候,張譯主動要求到我這兒來,我說你別跑啊別跑啊,你太累,我說我過去,我最起碼我休息了兩三天,張譯沒有休息時間。

演員勞累其實是和進度有關的,這部戲的群戲尤其是大型戰爭場面很多,而且中間發生了兩起嚴重事故。為了力求場面精彩,設置的炸點也很多。因此發生了一起嚴重事故,煙火師檢查炸點時被炸身亡,一死多傷。

為了製造逼真效果,使用軍用炸藥代理道具炸彈,前者爆炸開後會有單片四處飛出,致人性命,後者沒有,結果,煙火師被炸死了。煙火師雖然不用出鏡,但需要第一個實驗炸點,一個戰爭場景,比如埋下100個炸點,每一個點,煙火師都要走一遍,測試炸藥量,小了不行,沒有效果;多了也不行,會炸傷人。

後在拍攝南天門撤退的群戲時,又有數名群眾演員被坍塌的廊橋磚瓦砸中而喪生。雖然事故最後還是得到比較合理的善後,但是事故的陰影還是籠罩在劇組人的心裡。宣傳期間製片人屢次提及,如果這些事故發生在其他的劇組,肯定是無法繼續拍攝了。
但是得益於《士兵突擊》團隊的相互信任,發行公司華誼的實力,還有《士兵突擊》的成功打底,最終還是艱難的完成這樣一部遠超國內年代戲、戰爭戲平均水平的精良之作。
雖然有一些在史實和道具上的疏漏(主要是一些武器混用,也是因為遠征軍的武器實在是太雜了)。還有一些因為政治原因沒有展現、被迫刪改的情節,以至於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沒有完全體現,非常遺憾。
這部劇也是少有的展現國軍(遠征軍)內部,從將領到士兵,精神、心理、作訓水平的作品。(雖然主要是描寫炮灰團這個奇葩部隊,對普通部隊多是側面。)尤其是從作為官長陞官的墊腳石、戰爭中的「炮灰」、歷史中的塵埃的底層士兵的角度思考,反思戰爭、人性等等,這一點非常非常難能可貴。

最後的片頭,是獻給為這部劇犧牲的人。我想,這部劇,同樣可以獻給為國犧牲的先烈,和被歷史虧欠的漸漸凋零的遠征軍老兵。


緬北滇西戰役發生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3月,緬北滇西戰役是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美、英軍的協同下,在緬甸北部和雲南省西部對日軍緬甸方面軍的進攻戰役。戰役歷時一年半,中國軍隊以陣亡31443人、負傷35948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5000餘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

騰衝淪陷

1942年春,日軍進犯緬甸。中國政府為保滇緬公路的暢通,應英國政府之請,派遣十萬遠征軍,急馳援緬,重創日軍。4月,戰局逆轉,中國遠征軍一部西撤印度,一部輾轉回國。

5月3日,日軍侵犯畹町;4日佔芒市、陷龍陵、狂炸保山;5日上午進至怒江惠通橋西岸,如入無人之境,企圖渡過怒江,侵略保山、昆明,覬覦重慶,惠通橋守軍毀橋阻敵;10日,日軍佔據騰衝,怒江以西國土,相繼淪陷。

騰衝民眾抗戰

1942年5月10日騰衝縣城陷落後,群龍無首,一片混亂。5月28日,劉楚湘以自己在民間 的聲望,會集各地士紳在曲石秧草塘商討抗戰事宜,首舉抗日旗幟。6月5日,在預備第2師副師長洪行主持下,成立了騰衝縣臨時縣務委員會,劉楚湘任主任委員,代行縣務。繼而,已年過花甲的張問德,臨危受命出任「縣已不縣」的騰衝縣長,在界頭、曲石一帶組建起了戰時縣政府和騰西北抗日前方根據地,發動集聚民眾,籌辦訓練班,組織民眾武裝,搶運抗戰物資,搶救傷員,堅持游擊抗戰兩年多,配合遠征軍共同收復失地。

劉楚湘(1886-1952),字夢澤,號適齋,雲南省騰衝縣人


張問德(1881-1957),字崇仁,雲南省騰衝縣人


中國遠征軍渡江反攻收復失地

1944年4月17日,中國遠征軍實施渡江反攻計劃,衛立煌將軍率長官司令部立帳保山馬王屯,調集並指揮第十一及第二十兩個集團軍16個師共16萬人,分左右兩翼向盤距在騰衝、龍陵一線的頑敵發起致命一擊。

焦土騰衝

1944年5月11日起,霍揆彰將軍率右翼第20集團軍強渡怒江、仰攻高黎貢山,在氣候惡劣,地形險峻,日軍據險築壘的條件下,鏖戰十餘日,迫敵潰逃,躲進騰衝縣城。敵軍利用堅固的城牆,構築堡壘,在縱橫的街巷之中挖掘壕道,憑城固守。我軍右翼各部隊從8月2日開始圍攻,經40多個晝夜血戰,飛機大炮輪番轟擊,街市盡毀,將騰衝縣城打成一片焦土,終於在1944年9月14日全殲據守騰境各地日軍,光復邊城騰衝。

三攻龍陵

1944年5月22日起,宋希濂將軍率左翼第11集團軍渡過怒江,曾派兩個師直插龍陵,因敵軍攔腰截擊而撤出。6月10日先後攻克臘勐、鎮安及龍陵縣城。嗣後日軍由騰衝、芒市集結殘餘兵力,進行反撲,特別是敵軍據守的松山陣地尚未攻下,後路截斷,補給不繼,6月下旬,左翼各軍放棄龍陵縣城,與敵鏖戰於松山、象達、平戛等地。接著遠征軍發起了戰況慘烈而震驚世界的松山戰役,9月7日攻克松山主峰,11月3日收復龍陵。繼而攻克芒市、遮放、畹町,並抽調騰衝收復後一部軍力加入龍陵作戰,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20日攻克畹町,1月27日中國遠征軍與駐印軍進攻緬北的部隊在畹町附近的芒友會師。至此,歷時8個多月的滇西反攻戰役以我軍全勝告捷,總計殲敵2.1萬餘人,並收復滇西全部失地。

史迪威公路

1944年在滇西和緬北大反攻勝利後修通了自印度東北部雷多至中國雲南昆明的公路。這條路從印度東北部邊境小鎮雷多出發至緬甸密支那後分成南北兩線,南線經緬甸八莫、南坎至中國畹町;北線經過緬甸甘拜地,通過中國猴橋口岸、經騰衝至龍陵,兩線匯合後與滇緬公路相接通往昆明。滇緬公路在槍林彈雨中為中國抗日戰場運送了5萬多噸急需物資,被稱為「抗日生命線」。

據載,蔣介石在慶祝儀式上宣布:「我們打破了敵人對中國的包圍。請允許我以約瑟夫?史迪威將軍的名字為這條公路命名,紀念他傑出的貢獻,紀念他指揮下的盟軍部隊和中國軍隊在緬甸戰役中以及修築公路的過程中做出的卓越貢獻。」

緬懷傳承和平進步

國殤墓園

中國遠征軍對滇西地區的日軍發動反攻戰役結束後,時任國民政府委員兼雲貴監察使的李根源倡議興建陵園以祭悼國軍陣亡將士。陵園主要由大門、甬道、忠烈祠、烈士墓、陳列館、紀念塔等組成,1945年7月7日正式落成。李根源根據《楚辭》中的《國殤》一篇,為之起名為「國殤墓園」。1996年,國務院公布國殤墓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又字養溪、雪生,號曲石,別署高黎貢山人,雲南騰衝人。近代名士、國民黨元老、上將,愛國人士。

滇西抗戰紀念館

國殤墓園東側新修建的「滇西抗戰紀念館」從2013年8月15日起,向公眾免費開放。滇西抗戰紀念館主展區採用多空間立體布展的辦法,以抗戰實物為主、兼顧圖片、文字及影像資料,凸顯了陳展效果和感染力。展廳分為:抗戰後方、禦敵前線、怒江對峙、絕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願和平7個部分,展出文物12000件,圖片1500張。

遠征軍名錄牆鐫刻103141個英雄名

由於歷史檔案的缺失,現有的名錄並不健全,滇西抗戰紀念館將會接著持續進行名錄收集和更新工作。

健在抗戰老兵參加掃墓、祭奠烈士的活動

公益事業熱心人士拜訪抗戰老兵

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有網的朋友們請耐心的看完,抗戰老兵紀實。大千謝謝大家了


視頻封面老兵不死:走訪中國遠征軍老兵,帶你重返那段鐵血的崢嶸歲月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延伸閱讀

中國遠征軍簡史,圖文並茂一目了然,敬請轉發

梅伊男:追祭中國遠征軍第25團將士

首次披露:珍貴抗戰彩色復原照(強烈推薦收藏)

龍陵會戰以及慰問中國遠征軍老兵!圖文並茂還原歷史真相!

重走雲南德宏抗戰路、祭拜抗戰先烈遺址

願世界和平,祖國統一

我個人之前花了差不多幾年的時間。

整理了好多關於歷史的電子書。有《二戰史》《古希臘羅馬史》《基督教和歐洲史》《劍橋近代史》《印度史》《中東史》《中亞史》」《美國史》《俄國史》《日本史》《法國史》等等,有需要可以私信我,我看到之後就會直接發給你,因為工作白天較忙,若回復不及時

ps:你也可以關注

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老照片里的歷史】
回復「知乎」
有我整理的全部電子書,都在《世界史文件夾》《世界各國史文件夾》

希望你拿到歷史書之後,可以利用空餘時間,給自己充下電。如遇到問題也可以留言跟我交流,都會一一解答。

聽我最後一言,切莫人云亦云,歷史並非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如果你也喜歡這個句子,給點個贊吧


一、這些事並不是冷門,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資料。
二、我借回答問題為由提個新問題:為什麼課本上不見清末中法戰爭的信息?明明大清國戰勝了。
三、自問自答一下:贏了不如沒贏,丟人。
四、我再掰扯兩句,全世界最給國軍留面子的資料就是TG的教科書了。


現在明明爛大街了都還沒人知道??另外題主的中學歷史怎麼念的,這是個知識點啊


樓主睜著眼睛說瞎話,在抗日神劇霸佔熒屏前一直是中國遠征軍題材在輪番轟炸我們的眼球好不?百團大戰和中國遠征軍在課本上都是一段話帶過,倒是百團大戰沒幾個人念叨了。TG待國軍不薄,天天抱怨TG這不提那不說的,TG自己的戰績才講了幾句話?


一流裝備、二流戰士、三流戰術、四流戰果。牛皮都吹破了。

第一次入緬、滇西反攻打的那個尿樣,讓人噁心

時 間 1944.5.11—45.1.27 歷時8.5月
兵 力 中/日 (20/6) 萬
傷 亡 中/日 (4.1/1.68) 萬


戰 況 為收復滇西國土和配合中國駐印軍作戰,中國於1943年春再次組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初為陳誠,43年冬改衛立煌。轄2個集團軍共6個軍又3個師,並配合有美空軍第14航空隊的5個中隊。


成軍1年並無行動,經羅斯福五次致電蔣介石催促並以停止援華相威脅,才於44年5月11日開始滇西反攻作戰,向盤踞在雲南怒江以西的日軍發動攻勢。

經過松山、騰衝、龍陵等主要戰役後,於1945年1月20日收復畹町,將最後一股日軍逐出國境,全部收復怒江西淪陷國土(7個縣)。

遠征軍入緬追擊殘敵,1月27日與駐印軍共克芒友,勝利會師。此役,滇西遠征軍傷亡41036人,殲敵16850人。

再組中國遠征軍(滇西)


1942年11月中美開始裝備、訓練30個師,準備從這30個師中選15個師重建中國遠征軍。

1943年2月1日,蔣介石任命陳誠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3月28日,在雲南楚雄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同年11月,陳誠因病辭職由衛立煌接任,並完成遠征軍編訓和滇西大反攻。


中國遠征軍(滇西)戰鬥序列如下∶
司令長官 陳誠(43.2-11) 衛立煌(42.11後) 副司令長官 黃琪翔
第11集團軍 總司令 宋希濂(前) 黃傑(後)


第2軍 軍長 王凌雲
第9師-張金廷 第33師-楊寶毅 第76師-夏德貴
輜重團-段壽濤
第6軍 軍長 黃傑(前) 史宏烈(後)
新39師-洪行 預備第2師-顧葆裕 輜重團-鄭殿起
第71軍 軍長 鍾彬(前) 陳明仁(後)
新28師-劉又軍 第87師-張紹勛 (前) 黃炎(後)
第88師-胡家驥 熊新民(副)
輜重團-吳燾
集團軍直屬部隊 第36師-李志鵬 第200師-高吉人
第20集團軍 總司令 霍揆彰 副總司令 方天
第53軍 軍長 周福成
第116師-趙鎮藩 第130師-張玉廷 輜重團-劉寶華
第54軍 軍長方天
第14師-龍天武 第50師-潘裕昆
(此二師於43年6月空運緬北,編入中國駐印軍)
第198師-葉佩高 第36師-李志鵬(該師於43年6月後編入)
集團軍直屬部隊 工兵團-林松 輜重團-雷震波


遠征軍直屬部隊
第8軍 軍長 何紹周 李彌(副)
榮譽1師-汪波 第82師-王伯勛 第103師-熊綬春
炮兵指揮部-邵百昌 工兵指揮部-傅
第93師-呂國銓


滇緬康特別游擊區總指揮部-鄭波


當時在美軍幫助下一共編訓了12個美械軍,即第2、6、8、53、54、71、5、13、18、73、74、94 軍,遠征軍的6個軍都在此列。


為了增強火力,實行新的武器配備標準(下有橫線者為中國製造)∶每個軍一個榴彈炮營,配榴彈炮12門;每個師一個山炮營,配75毫米山炮12門;每個團一個戰防炮連,配戰防炮4門;每個營一個迫擊炮排,配81迫擊炮2門,一個火箭排,配火箭筒2具,一個重機槍連,配重機槍6挺;每個連配輕機槍9挺,湯姆森衝鋒槍18支,60迫擊炮6門,火焰噴射器1具。


從軍到連都有無線通訊設備。軍、師配有野戰醫院。從司令長官部到團,各級均有美軍參謀組(有自己專用的電台)。


在組建滇西遠征軍時,史迪威建議每個連編入中共軍隊士兵20人,以解決兵員之不足。遠征軍參謀長蕭毅肅立即反對道∶「不出兩周全連都會變成共產黨!」


2松山攻堅戰
松山位於保山、龍陵之間,是高黎貢山外緣,俯瞰滇緬公路,主峰高於怒江江面950米。在長達2年時間裡,日軍修築工事,中國守軍隔怒江相望未予打擊,使其從容建成堅固防禦體系。致使松山攻堅戰曠日持久。守敵僅1270人,遠征軍先後投入5個師,累計用兵6萬,用了95天,付出慘重代價,方才攻克。


1944年6月4日,第71軍劉又軍新28師開始進攻松山,次日71軍主力87師、88師進攻龍陵。新28師攻擊29天,期間的6月22日,71軍軍長鍾彬親赴松山指揮。傷亡1731人,無重大進展。7月2日,遠征軍調整作戰任務,調第20集團軍第8軍(軍長何紹周,副軍長李彌)圍攻松山,第71軍全力進攻龍陵。

第8軍連續發動6次攻勢,到8月7日,經過36天才攻佔辛高地和壬高地,掃清了進攻主峰子高地的通道。傷亡慘重,參戰的5個團只能湊成1個團,82師第246團幾傷亡殆盡。

蔣介石命令限第8軍於9月上旬攻克松山,否則,軍、師、團長一律按軍法從事 。於是決定用坑道抵近,中心開花的辦法解決。最後在美軍測量兵協助下,用20天時間,挖掘兩條長80米的坑道直抵主峰核心碉堡下方,運進3噸TNT炸藥,於8月20日9時引爆,山頂塌下兩個直徑40米,深20米的大坑。

俘虜僅存的4名傷兵,方知主堡內只有72人。此後,在主峰反斜面與瘋狂反撲之敵56師團援軍展開激戰,並逐一肅清敵軍殘餘陣地。戰鬥極其慘烈,有的戰壕被敵我屍體填滿,在一處碉堡外的惡戰中有62對敵我士兵扭抱死在一起,第245團幾傷亡殆盡。


8月7日,松山戰役結束。共斃傷守敵850人,我軍共傷亡6736人 (第8軍5032人)。此役不僅中日傷亡比高達8:1,且遠征軍陣亡數大於負傷數,可見戰事之艱難慘烈。

龍陵爭奪戰


1944年6月5日,即松山戰役開始第二天,遠征軍第11集團軍第71軍開始進攻龍陵。龍陵城內日軍1000餘人,遠征軍攻城部隊為71軍87、88師約2萬人。日軍瘋狂抵抗,不斷增兵,兩次將攻入城內的遠征軍迫出城區,日軍增至2.1萬,遠征軍增至11個師10餘萬人。城內逐屋爭奪,反覆肉搏,城外阻擊日援軍的戰鬥也極為慘烈,新39師僅存百餘人。


由於誤報攻佔龍陵,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被調離,由黃傑接替;71軍軍長鍾彬被調離,由陳明仁接替。龍陵久攻不下,部隊修整一個月。10月29日發動第三次總攻,激戰6天,於11月3日收復龍陵。此役歷時5個月,是抗戰中歷時最長的城市爭奪戰。共殲敵10630人,遠征軍損失25922人。

.騰衝攻城戰

戰役期間1944年7月2日—9月14日,共73天。騰衝古城是日軍在滇西最大、最堅固的據點。中國遠征軍攻擊部隊為第20集團軍周福成53軍、方天54軍共5個師。騰衝日軍為守備隊與敗兵組成的一個聯隊,2000餘人,城內外築有堅固的縱深防禦體系。

遠征軍地空協調作戰,首先仰攻高黎貢山日軍據點,山頂氣溫近於0℃,雖有美機空投雨衣,仍有士兵凍死。來鳳山戰鬥極其慘烈,遠征軍首次使用火焰噴射器。

7月2日開始攻城,自外圍至城內,寸土必爭,巷戰艱苦慘烈,每日傷亡500人,全城成為「焦土」。

火力猛烈程度為抗日戰爭之最,美國記者稱「騰衝的每一片樹葉上都有彈孔」。全殲守敵(日軍自稱「玉碎」 ),敵聯隊長被炸死。遠征軍第20集團軍傷亡21178人,美軍犧牲13人。

騰衝光復後,在城郊山坡上為4800名陣亡烈士建立了「國殤墓園」,依軍銜升階向上排列,有姓名者3900人。


一,請翻閱必修一課本第七十六頁

二,用繁體字來提這樣一個問題並不酷炫

三,呵呵


實際上到了八十年代,大陸也沒幾個人知道什麼遠征軍。1987年拍了部《血戰台兒庄》,據《雪白血紅》一書記載,一些中共老將軍看了這部電影之後說:土埋大半截了,才知道有個「台兒庄」。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關於國軍抗日的正面介紹才開始陸續出現,一些相關的文藝作品也逐漸問世。不過,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這方面又剎車了。原來是有部電影叫《血戰崑崙關》,裡面把國民黨描寫得太高大了,惹得一些人士大為不快,上書中央,結果這方面題材的作品一時間銷聲匿跡。
到了二十一世紀,托民進黨的福,國民黨在大陸日益變得正面起來,尤其是2005年連戰訪問之後,關於國軍抗日的題材又重新放開。一些八零後小孩在青少年時代正好趕上這波浪潮,結果就稀里糊塗地以為大陸對國軍抗戰的評價一直都很高,這完全是無知的錯覺。
不過,新世紀的關於國軍抗日題材的文藝作品開始出現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規則,那就是一定要表現我黨的作用,以證明咱們的「中流砥柱」不是吹的。
於是,在表現國軍抗日題材的作品中屢屢出現荒唐的情節:某國軍猛將實際是潛伏的地下黨;蔣介石捧著《論持久戰》孜孜不倦地學習;長沙會戰的勝利全靠八路軍辦事處某成員指點迷津……
這些東西將來都是歷史的笑柄。


2015年8月19日,由中國作協《文藝報》社、山東省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山東省抗戰題材文學作品研討會在濟南召開。來自省內外的近30位文學評論家對當代抗戰文學創作總體情況以及影視劇創作

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新文學評論》副主編賀仲明教授在山東作家協會文藝理論期刊《百家評論》中撰寫《當代抗戰題材紀實文學創作研究》專文,在文中對羅春彥先生創作的《碧血山河滿堂紅》中進行高度評價。

賀仲明教授在《當代抗戰題材紀實文學創作研究》一文中寫道:抗戰紀實文學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就,更全面更真實地展示抗戰歷史,特別是國民黨正面戰場上的抗戰歷史。

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中國抗戰的歷史一直表現得不太完整,特別是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的抗戰沒有充分表現。新時期以來,歷史學家、文學家在這方面做出了很積極的努力。羅春彥《碧血山河滿江紅》,搜集了大量資料,細緻再現了中國遠征軍印緬滇壯烈抗戰的故事。

遠征抗戰史詩恢弘巨獻《碧血山河滿江紅》是我市青年作家羅春彥在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激情創作的新派歷史紀實文學作品。在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作家協會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學徵文」活動中榮獲三等獎!

羅春彥在史詩般的恢弘時代背景中,深度剖析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塑造鮮明的人物個性,揭示人物命運,精於算計的陳誠,統籌全局的杜聿明,深謀遠慮的衛立煌,智深勇沉的宋希濂,足智多謀的羅卓英,遠征叢林的廖耀湘,智勇雙全的孫立人,有勇有謀的關麟征,能打硬仗的陳明仁,精於練兵的邱清泉,精忠報國的戴安瀾,黑虎掏心的李彌,能征慣戰的的霍揆彰……遠征抗戰每一場戰鬥都是惡戰!苦戰!血戰!死戰!作品真實再現了波瀾壯闊的印緬滇遠征抗戰!讓人印象深刻、掩卷長思。


針對這段歷史,之前天朝的態度一直是不否認也不宣傳。偶有的相關影視作品也是「選擇性」地講故事。

近期,隨著日本加大對周邊國家公關力度,并力圖為二戰歷史翻案以尋求國家正常化,中日關係愈發緊張。天朝必須及時壓住日本的勢頭,而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二戰戰勝國的身份,拿戰後格局說事,打壓日本,在國際政治領域佔據制高點。

但二戰時中國的合法政府是國民黨政府,對日作戰的主體也是國軍,日本可不是向天朝政府投降的啊。所以此時拉上台灣的國民黨是最優的選擇,炎黃子孫共同抗日嘛!

於是乎,最近大家是不是在電視上看到了官方的遠征軍紀錄片?政府是不是終於為遠征軍老兵正名了?新一軍公墓是不是也保下了?

這些都是為國家利益服務。需要你時歌功頌德,不需要時便將你埋進歷史的塵埃!

遠征軍如此,其他亦是。


初中還沒講豫湘桂大敗退呢,誰來負責?


TG連國軍在大陸的各種丟人都儘可能的粉飾說好話了。難得裝備碾軋打得還算解氣的遠征軍怎麼可能不寫?
你一定是看書太少不仔細。


不知這結論從何處來?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科書明確提到中國遠征軍,記得當初高中歷史老師繪聲繪色講述過中國遠征軍的內容。
高中語文的試卷還節選過《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作為閱讀題;
主流歷史刊物《文史參考》在2011年6月號也專文介紹遠征軍事迹。

至少我就是高中時代經歷史教育得知中國遠征軍事迹的,這算是親身體驗了吧?


《人民日報》8月15日 政治版 《悲壯的歷史,共同的記憶-追憶中國遠征軍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見聞》

剛剛看到的,順手拍下的,不要吐槽相片質量,手機無力


電視劇就有滇西1944,中國遠征軍,我的團長我的團等等。紀錄片和書籍也有很多,真想了解這段歷史,其實不難吧。
我上歷史課的時候老師還著重提了孫立人和遠征軍的事迹呢。
當然遠征軍的歷史也蠻複雜的,英軍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美軍的戰鬥力也出了問題,第一次遠征損兵折將,許多戰士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活活疼死,餓死,變成了累累白骨。戴安瀾將軍也含恨而亡。
第二次遠徵才算出了惡氣,拿十八師團狠狠地打了一頓。
總之,共黨並不像某些人所說因為黨派想要隱瞞和污衊遠征軍。作為走出國門為國而戰的勇士,歷史會記住他們。
另外,多說一句,我看過一個圖解,是某台灣導演的一部抗日電影(也是台灣拍的極少的抗日電影之一),是講張自忠將軍的,他最後犧牲的原因是:共黨分子(普通共黨,還不是漢奸)故意將將軍的情報告訴了日軍。
還能說什麼呢。


1,首先我用過的教科書上是有的,還配有毛主席給戴安瀾將軍的題詞配圖。
2,不排除有的地方教科書沒錄入。畢竟緬甸戰場是英美主導,打得英勇,不等於打得好。前期把部隊帶入絕境,後期靠英美裝備才扳回來,其在抗戰史地位遠不如自己打的台兒庄,平型關和百團大戰,影響力甚至不如駝峰航線的開闢。畢竟人家開駝峰就是給老蔣和英國人擦屁股。


推薦閱讀:

鄧麗君到底是不是台獨?她和國民黨為什麼走得那麼近?
國共內戰中,國軍空軍都有什麼戰果?
電影《霸王別姬》中,國民黨軍隊與解放軍軍隊觀看兩位主角表演的不同反應說明什麼?
如何評價張靈甫其人其事?
為什麼最近知乎上國粉的數量突然增加了?

TAG:中國近代史 | 抗日戰爭 | 中國國民黨 | 中國遠征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