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喜歡關卧室門,怎麼改變?

我孩子在家回屋總喜歡把自己關起來,也不知道幹什麼。

我有幾次裝作和他說話,出屋時自然地把門敞開,我剛沒走遠,就聽見吧嗒一聲,孩子又把門關上了。最近還在門上貼「隨手關門」的條子。

我特別不舒服,一家人為什麼這樣冷漠,也沒人打擾他礙著他,有時候我多說幾句,他不頂嘴但也滿不在乎,回自己屋子裡關上門甚至鎖起來,一點也不像我心目中大大咧咧活潑開朗的孩子。

我該怎麼開導我的孩子?怎麼改變他?

====================================

  補充內容就寫到這裡吧,首先感謝大家的回答,真的非常感謝。題主並不是家長,問題描述的那個孩子其實是題主我。對大家表示抱歉,要大家回答一個顯得有些處心積慮的問題。因為,我大抵一開始就知道這個題目下即將展開怎樣的答案。
  許曉風、李嫑嫑以及王艷 的答案。應該是這裡為數不多的身為父母的答案。
  奇樹、陳凍妖、子越中原、鹽不多 的答案,觀點鮮明,代表了孩子們。
  順便對沉影 、R yan、天樞真人 表示節哀,勾起你們不好的回憶真不好意思。
  不一一@了,很感謝你們。
  然而可惜的是,當時但凡能解決我困惑的事情都沒有發生。但凡能令我困惑不解的事情接踵而至。我不知所措,我父母也束手無策。父母又何曾想過尋求幫助,有的只是,無盡的責備、揶揄與謾罵,當時我甚至覺得自己彷彿是寄養在這個家庭的、別人家孩子吧。而親子關係的矛盾又何止體現到關卧室門這種小事。從現在瞥見過去的自己,不禁覺得真是糟糕透了。
  好在時間就這樣過來了,總歸都過去了。如今已長大的自己突然心血來潮,用這樣一種方式來提問。想要得到大家的支持?得到父母的理解?我自己也難以摹狀。但以這樣的說法來形容,會顯得有點不知羞恥。好像特別渴望推銷自己的悲傷、喜悅與困惑。希望這個問題能變得對他人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記得小時候寫日記,如果被父母偷看的話,幾乎會有想死的念頭。但為什麼長大些許以後,卻願意寫各種內心瑣碎的秘密給許許多多的陌生人看呢?
  感謝知乎,讓我能看到不一樣的色彩。最後,再一次謝謝大家。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紀伯倫《論孩子》


雖然不知道為啥但是我是個非常討小朋友喜歡的人。特別是小男孩。
時間有限的人可以掠過1、2直接看3。

======
1.
題主,就問一句,平時家裡來客的時候,你會不會把你們夫妻的卧室門關上?
你們啪啪啪的時候是不是要鎖門?
兩個問題一問就覺得很明了。

你的孩子雖然是你身上掉下來的肉,但他畢竟是個人。是個人就有獨立性,就有隱私。
你要覺得他跟你特別親密,不能有隱私存在,行啊,那你的秘密也都別跟他瞞著啊。做人講究平等和信息對稱對不對?


2.
關上卧室門,只是對自我領地的一種保護。不意味著把你拒之門外。
即便他要把你拒之門外,關門是內心抗拒你的一種表現,不是抗拒你的原因。
換言之,你就算有辦法強行讓他不關門了,你這是治標不治本。


3.
其實我覺得跟小孩子交流真的不難。
了解他們喜歡的事,認真的聆聽他們,仔細的觀察他們的言行。

而很多家長,在孩子說話的時候愛理不理,裝出一副在聽其實心不在焉,小孩子不笨,他們看得出來你不在乎他們。你多這麼干幾次,他們就不想跟你說話了。
再如,他們談論他們喜歡的東西,譬如遊戲,有些家長馬上就訓斥說不好好學習就知道玩,孩子馬上就失去了跟你分享的興緻。
還有些家長,孩子講述自己不開心的原因,家長們永遠會一臉「哎喲多大個事兒啊」,覺得孩子被起個綽號而已無所謂,孩子被同學欺負無所謂,殊不知對於孩子來說,這可能比天塌了還要嚴重。家長能不能稍微動動腦子呢,在一個弱小的、對世界充滿了不安全感的孩子眼裡,他們面臨的同齡人壓力,跟你們如今工作時的職場關係沒什麼不同。他們是Level 1,你們眼裡的小怪對他們來說跟boss沒什麼區別;你們是Level 100, 你們的boss肯定更可怕但是你們畢竟level 100了。
孩子們過的好不好,開不開心,細心的人觀察一下就能得出結果,何況朝夕相處的父母。看到哪裡不對了,就趕緊想辦法了解。嚴重到孩子不開口,打電話問老師,甚至問孩子的朋友,孩子朋友的家長 --- 別笑,我認真的。當然,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孩子不高興就不高興,過段時間就高興了,管那麼多幹嘛。
你或許永遠不知道你的孩子經歷了什麼,你甚至不會注意到ta的改變,直到有一天改變到你遲鈍的神經總算覺察到了,你才要去想辦法,然後你跑到知乎上來問大家怎麼辦。

大部分情況沒那麼嚴重,但你不能就因此不去關心。
題主捫心自問一下,如果自己跟孩子的關係一直挺不錯的,怎麼會突然有一天他就關上門同時也關上了心扉呢?


本答案歡迎轉載,記得註明出處。

=====

謝謝大家評論里的支持和分享個人經歷,我為很多人童年的經歷感到惋惜。
我在很小的時候(十一二歲?),曾經跟我媽探討過血緣與愛的問題。
我說:即便我是你們領養的孩子,我也會像對親生父母一樣愛你們。我覺得血緣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們對我很好。
我媽說:可是我們對你這麼好,是因為你身上流淌著我們的血。
或許因為目前我並沒有為人父母(甚至我並沒覺得我一定要生個孩子...),至今我仍傾向於認為,血緣沒那麼重要,人終究是個體;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但父母仍需要去贏得孩子的尊重,而不是強加自己的權威。


我有個基友說過:不要跟我談大學四年住一個寢室是緣分,老子他媽運氣不好跟你分一起,得忍你四年。我認為同樣的道理適用於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上。很多孩子是運氣不好生在糟糕的父母家裡,不要說親情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我是運氣不好得忍你半輩子乃至一輩子。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是愛子女的,至少在他們的字典里,是愛的。但是他們不懂怎麼愛。不懂就學,很多父母連學都不會,既不懂兒童心理也不懂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胡搞一套。所以說知識就是力量,懂點心理學真的很重要。


對於童年創傷,我們需要的是時間和積極的事來撫平它們。不要憋在心裡,正視它們,要講出來,對伴侶講,對朋友講,甚至的是跟父母講,雖然他們未必明白。

祝所有將要成為父母的人們善待自己的孩子。
祝所有被父母傷害過的孩子走出陰影。


一邊剝奪孩子的隱私,一邊抱怨孩子不夠獨立,這是不對的。
這個思路就不繼續說下去了,大家說得多了,我再說題主也不想聽。

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這個難不只是辛苦與壓力,而是實實在在的不知道該怎麼做。
孩子在成長,父母就必須也隨著他在成長。
3歲的孩子想的事情和6歲的孩子想的事情就會截然不同,同理三歲孩子的父母和六歲孩子的父母想的問題也會截然不同。
題主家的孩子,我猜至少12歲了吧?
成長必然會帶來改變,想讓孩子回到幾年前的樣子,不是一個好思路。

題主問的是,怎麼改變他?
這個辦法我有,不過就一件關門的小事,想改變還真不難。
但是我不會告訴你,如果有其他人告訴你,我建議你不要用。因為這背後有潛在的代價。
我現在離父母一千公里,這是我現在能掌握的「關門權」。

明天是中秋節,我也會想家。家裡也會想我。
也想回家,但畢竟有難度。
一個人來到千里之外,已是第八年。有過難處,但依然不敢回到他們觸手可及的地方。

要學會不去支配孩子的人生。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相信你不會去支配他的人生。
前者已是很難,後者又更甚於前者。

獨立是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倘若該發生的時候沒有發生,事後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也許再過幾年,當我強大到有自信自己的人生不會受別人的擺布,我會再回到父母的身邊,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開心的事。

我們去別人家的時候要敲門,不只是因為門鎖著不敲進不去。而是因為需要給別人一個拒絕你進門的機會。別人擁有拒絕你的權利卻沒有拒絕你,這才是真正的歡迎。
要給孩子關門的權利,這樣當他打開門的時候,才意味著真正的歡迎。


記得小學的時候興緻勃勃地貼了張「隨手關門/有事請敲門」的字條在門上,結果立刻被我媽罵了一頓。

我的房間書桌前是大窗戶,連著陽台。
小學時代最驚悚的記憶就是我媽從窗戶口忽然冒出一聲「又駝背/握筆的方式又不對/又看小說」云云。
那是緊閉著房間門、拉上窗帘也無法阻止的驚悚。
我媽甚是得意。
後遺症則是,直到成年以後,每每坐在那張舊書桌前,我還會莫名地緊張一下下,心虛地朝陽台望一眼。

關上房間門之後,打開燈,燈光會透過門底的縫隙,外面依舊看得到。
因而每一個看書上網的午夜,都讓人心懼膽寒,即使我用枕頭,死死抵住縫隙,不讓光透出去。
死死蒙在被子里,不讓光透出去。

我從來都不怕黑,絕對的黑暗總是給我絕對的安全感,因為不會被看見,被揭露,被控制。
睡覺時我總是喜歡緊緊抱著布偶蜷成一團,或是趴著,不管怎樣都是最有安全感的睡姿。

懂事以來發生過最可怕的事情是,初三的時候媽偷看了我手機里的簡訊,還像抓住把柄似的,得意洋洋,有理有據,帶著鄙夷和嘲諷,痛罵了我一頓(可能在一個母親看來,卑微的單相思比早戀更加可恥吧)。
恨鐵不成鋼,到暴力懲罰的程度。
只因我從始至終,恍若未聞,一言不發,形若木雞,心如死灰。
類似的事情還有日記,信等等。
而我媽的原話是:
「又不是故意的,你擺在那麼明顯的地方,想看不到都難。」
我總是一時語塞,張口結舌。

是,我擺在書桌上,因為沒來得及收進抽屜;我放在床上,因為還在等著某某的簡訊。
我的書桌。我的床。

也許自那張字條被抗議無效的我摘下伊始,就開始了一場漫長的註定不會獲勝的戰爭。

未成年談何隱私。
經濟不獨立談何自由。

永遠是弱勢,永遠是忍受。

看到這個勾人心悸的問題,我敲下如是文字,僅僅是為了向那個漫漫歲月里身孤力薄形單影隻的少女,安慰一句,不要怕。
等熬到成年,一切都會好很多,很多。
等到擁有了自己的小小居室,那便是你的自由天地。
總有一天,你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

總有一天,即使開著卧室門,在黑夜裡亮著光,即使你嘴角帶著笑眼角汪著淚和別人發短訊通電話,也不必擔心,誰,會邁著細碎的步子走過來;誰,會用一雙眼,十年如一日地探過來。

那時候,你大概只需要斟酌朋友圈空間的語句措辭,注意微博賬號不被發現了。

-------------------------------------
我很早就發現,你很難改變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尤其是你的母親。
你,也沒有改變她的權力和資格。
親情的裂痕,在漫長時間裡會不知不覺地彌合,因為愛之深。
但那種被侵略、被窺探、被視奸的感受,不可能被忘記。

有些孩子總喜歡關卧室門,有些孩子不喜歡關卧室門。
而孩子想要的,也許只是關或者不關的權利,和自由。
想要的不一定能得到,大部分被壓制,遂成為成年後逃離的契機。
也沒什麼干係,主動權在父母,而他們選擇放還是不放,放多少,是他們的自由
意即,就算得到了關房門的自由,窗外也許會飄來幾句訓誡,透過房門的燈光也會引來探視。
諸如此類種種,發生或不發生,是他們的自由

有朝一日,我們也可以成為自由過剩的父母,壓榨自家孩子稀薄得可憐的隱私。
那約莫是很好很好的,不然父母為何都樂意這樣做呢?

--20150606更新--
很久之前寫的回答 最近應該是被比較熱門的收藏夾收藏了 忽然多了好多贊和評論
快期末了忙著趕最後一個大作業 就不一一回復了
只是答主玻璃心 秒刪了三四條言語辱及家母的評論
原因大概是世上最簡單的了 就像有人這樣形容母校
「那個可以被自己吐槽千萬次 卻容不得他人罵一句的地方"
我愛她啊

順手摸摸評論里那些隱私在年少時未得周全的小夥伴們的頭
愛是恆久忍耐 於父母兒女皆如是
祝好:)


我從小就是這樣的孩子啊。

關上門的意思是,
①我不想說話了,讓我獨處一會兒唄。
②我要睡覺/學習了,保持一下安靜唄。
③我要生氣了,別理我了唄。

獨處完之後,重新獲得能量,自己嗨了,
我就會推門出去,或者將門打開。

我關上的只是一扇物質的門,
不是心裡的門。
可是如果爸媽非要剝奪我關物質的門的權利,
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
作為補償,
我會將心內的門關上。


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在我做事情的時候我父母過來打斷我,哪怕只是站在後面看著我也會覺得受到干擾。
這種行為會激怒我。
哪怕我當時在做卷子,在他走了之後我也會翻出小說。
當時年紀小,也不理解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就覺得被人監視(題主也許會說這是關心)的感覺非常不舒服。
我最恨的就是我媽說的這句話,她現在只要這麼說話我就會暴怒,恨得甚至想殺了她。

她說我只是關心你,所以你的一切我都要知道。因為你是我生的,你沒有什麼是我不能夠知道的。

我愛我的母親,但是她這麼說話的時候,她是個魔鬼。


任何一對父母,都應該清楚,當你的孩子關門的時候,都應該識趣一點,無論他在房間裡面做什麼,你能想像出來的事情,沒有必要親自驗證一下。
做父母,有時候別那麼實誠。

來自一個有父母非常實誠,在青春期時代,偷偷關門卻經常被破門而入的少年。


我媽從小不讓我關門,睡了關上門她也硬給我打開,說是關了門不透氣。所以到現在我養成了開門睡覺的習慣,最多關了但不會鎖。
有時候早上起晚了,我媽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把門開了一推轟的一聲,把我的窗帘拉開,到柜子里拿衣服,門哐哐響。我覺得她是故意動作放得很重把我吵起來的…
有時候進房門上了鎖她就會敲門質問我為什麼要鎖。
她生氣的時候我躲進房間鎖上門,她就會更生氣的敲門推門不停的扭門把手,威脅我讓我把門打開-.-
我覺得雖然我現在成年了,看起來一切都還好,不過我分析了一下我媽的行為還是有一些弊端的。

1.心裡藏不住事情,沒有隱私。到現在,遇到什麼問題無論好的壞的事情我一定要告訴她,不然我就會不安心。特別是我做了她不喜歡的事(無論正確與否)的時候,我就會特別心虛內疚。也不知道這樣是好是壞…
她特喜歡看我的日記,她看一次我跟她冷戰一星期直到她哭了我心軟了,但下次她發現了還繼續看又繼續冷戰!

2.自控力很差。我覺得我媽的控制欲很強,從她不讓我關門可以看出來一點,從小到大一直管我管得很嚴,我做什麼都不放心我。但她越管我越不聽話,不管我就更不聽話了!-.-我自己也管不住我自己
有時候即便是開著門她能看見我,但是我卷子底下放的是小說。

還有你提到的活潑開朗善於交流,孩子不願交流難道沒有想過是不是為人父母的交流的方式方法有問題嗎?當我媽喜歡用命令式的語氣我爸喜歡用責問式的語氣跟我聊天的時候我都不想搭理他們-.-但是我姨姨說話都是用很溫和的語氣,即便是勸誡和教導我也愛聽。

我覺得尊重隱私和自控力是要從小教育的。每個人都有秘密,只要孩子能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大人們就不要管得太面面俱到,培養孩子終究是要讓他們獨立自主。

不然即便你每時每刻都能盯著你的孩子,你又怎麼知道他作業底下藏的什麼?


其實你兒子比你成熟多了,我覺得需要改變的不是他,而是你。
無論是陌生路人還是親人朋友,人都需要隱私和距離感。
既然給了他獨立的居住空間,就要尊重和培養他的隱私和獨立的內在需求。
你顯然沒把他當作平等的、成長中的男人來對待,而還是那個「在媽媽胸口吃奶的大寶貝」。


我是獨生女。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我父母真的很喜歡一邊說著大道理,同時表現出自己是很開明的家長,是那種不會幹涉你生活的家長;一邊強迫你接受他們的所有觀點。

我媽媽很喜歡在我正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突然把我叫出去做事。有時我看電影看得正high,她叫我去做家務,我跟她說:「等一等。」 她說,不準等。假如我還是漫不經心的樣子,她就會開始罵我:你是弱智嗎?你是人嗎?對,我父母經常因為叫我馬上要做某件家務,我沒有馬上去做,或者做得達不到要求,而罵我不是人。

我是個比較沉浸在自己世界,反應有點慢的孩子。有時跟著出去吃飯,客人先站起來倒茶,我媽馬上很嚴肅地跟我說:「XX你就不會端茶遞水嗎?這些還要客人做嗎?」一大家人一起吃飯,夾了個鴨頭,還沒夾到我媽一聲大吼:「你怎麼搞的搶人家的東西?沒看到鴨頭只有兩塊嗎?」

這樣的話,我是幾乎每天都在聽。

我從高中起就不喜歡回家,回到家也盡量關著房門。即使是這樣,我媽還是會借著放東西、拿水的名義進來,看到一點問題破口大罵。「枕頭套沒套好!你就這麼沒用嗎?如果不套好麻煩你不要住在這裡,這裡不歡迎你。」

沒提到我爸爸,一般他在的時候都是會幫著罵,而且我爸講話更不堪入耳:「你就要這樣一錯再錯嗎?你要繼續錯到什麼時候?」

其實我的自理能力屬於中上的,這個真不誇張,在國外生活了一年多所有飯自己做,吃得好好的。

從高中不想回家,大學更不想回家。我媽老是說,你為什麼這麼冷漠?我們教你做人的道理你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你還老是對我們不夠尊重,不願意跟我們溝通。

其實我有跟我媽說過數次讓她不要罵我罵得這麼難聽。她每次都會用一種更兇悍的語氣來斥責我,說我內心太脆弱,才會接受不了她的罵。她和我爸的觀點是一致的:我們是父母,我們怎麼罵你都行。可是你必須對我們保持尊重,每次聽到我們罵的時候不但不能反駁,還要認真聽,聽完馬上按要求做。

我只是想說,說孩子漫不經心的家長。你得看看當角色對調的時候,聽著這樣的話,無時無刻感受得到父母的權威,被父母的權威壓迫得沒有自由,沒有尊嚴卻又無法反抗的時候,你是什麼感覺?你已經沒有尊嚴了,你在家老是覺得很壓抑,然而你還不能當著父母的面去釋放你的壓抑。

如果交流是無阻的、自由的,互相尊重的,關不關房門區別很大嗎?誰願意一天到晚都關門呢?

我不是說家長不夠愛我,我覺得他們很愛我,然而我很不舒服,我是個人。即使在家長制依然存在的今天,我能接受部分權威,但大多數時候仍然需要被平等地對待。

最近快要獨立了,下定決心不管剛畢業這兩年怎麼艱難(我們這行業起步價比較低),都要搬出去住。之前有意提到一次,老爸有點不開心,我會解釋的:「我不能責怪或要求你們。But,I just want to be happy, I just want to be free.」

小小更新:

第一次在知乎上收到這麼多贊,表示很感恩。晚上睡不著,談談我的一些想法吧。


在知乎上看到很多人強烈地攻擊父母說話太狠控制慾望太強的教育方法,不少人反應很激烈,表示深受其害。那其實我也有些話想說:


我從小不是特別聰明的孩子,從某種程度上說自控能力也比較差。我們這一代像我一些親戚,很多都已經用了放羊式的教育方法,等到發現因為小孩長期讀書不自覺時搞到成績很尷尬時又一昧驕縱給錢買學位或者出國。但我媽媽長期堅定地給我不斷灌輸要好好學習,大學前女孩子要專心,等高考完再去做別的事情。等我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我媽媽開始不斷灌輸女孩子還是要慎重地對待自己的婚姻,不能找太差的也不要找比自己好很多的。一定要努力找男人哦同時也要獨立,自理能力要沒問題。


我現在回過頭來看,假如我媽沒有這樣有點抓狂地灌輸我,可能以我懶散的個性就不會這麼努力學習了;還有自理能力,雖然她方法是不對,但是不得不承認我現在會做菜,而且作為女生性格比較獨立,有她教育的功勞。現在有時跟我好朋友聊到我家教育的問題,不止一個人跟我說過,從我比較獨立,內心有點創傷但是很堅強,可以看出,我的童年絕不是被寵著慣著養大的。

這種方法能帶來好處的前提是專制者某些價值觀比較合理,因為你年紀小的時候不懂得判斷對錯,很容易就被別人灌輸和控制的思想牽著走了。


當然這種方法負面作用也有很多,看的人都懂,最大的遺憾就是成長中少了很多快樂。但是,個人覺得等到一個人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了,當年被引導的錯誤的思想可以被糾正,自信心可以慢慢建立,具體方法說不上來。不過,到一定年齡的時候,離開父母,按自己的想法獨立生活、成長,會好很多。


我現在還是比較敏感、偶爾自卑,但通過自學心理學心理分析好了很多。因為越來越獨立想飛,看著父母對權威的失去有種無助和無奈,同時年紀漸長不得不開始依賴小孩,心裡有時五味雜陳。並且我實在覺得,父母在他們對錢的價值判斷上,已經能把最好的給了我。在看到他們問題的時候,也要感恩,把這段不愉快的過程看作是人生一段體驗,當你走出以後回過頭來看也會覺得幸福。以上。


天啊,原來小時候媽媽出我房間的時候是故意把門敞開的啊,我還以為媽媽是不懂得隨手關門這個禮貌呢,搞得我還去貼個隨手關門四個字眼去糾正她。


我爸爸從小就不允許我關卧室門。
鎖門就更不允許了。他保準會咣當咣當地砸門,砸到卧室門玻璃都要掉下來的程度,逼著我把門打開。
然後就是打。罵。扇耳光。
所以懂事以後我在家真正鎖門的時候,都是心存了死意的。
兩次割腕一次跳樓。我只想鎖上門,安靜地死一死。
我當然知道我爸爸愛我。當他後來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地看著我的時候,我特別能體會到他對我的愛。
可是愛又怎麼樣呢。我寧願沒有這些父愛,也不想要長到十八歲還會被父親扇耳光這樣的人生。
別再以愛之名傷害了好嗎?


題主坦言自己才是那個孩子,讓我想對題主和各位答主說點兒什麼。

我15歲左右的時候,正好是高三,有過一段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有點兒抑鬱症傾向的時光。當時我每天中午騎車回家吃飯,經常在路上恍恍惚惚地很想去撞汽車,並不是痛苦想死,只是覺得超級好奇想去試試人生可以怎麼樣。學習效率也不高,精神很難集中。

我爸我媽當然察覺到了我不對勁,由於經常看見我開著窗戶坐在窗台上(我家17層),他們也特別不願意讓我關門。有時候我在屋裡把很吵鬧或者詭異的音樂放很大的音量,他倆就找各種借口進來看看。

我和爸媽關係非常好,爸媽也很尊重我,我從小就很少對父母設防。後來我媽就開始翻看我日記。

她是偷偷翻的,事實上我雖然偶爾有所懷疑,但確實一直都沒發現。我媽不僅看了我日記,還時不時地去學校附近埋伏我。我當時有個小男友,我那個時候經常謊稱有晚自習,其實是和小男友在一起。這些我媽都知道,但她自始至終也沒說出來。

她沒有質問我為什麼成績下降,沒有責備我整天封閉自己,沒有逼迫我和小男友分開。她只是在很恰當的時機偶爾地提點我幾句,比如「我相信你會保護好自己」一類的。

我快高考的那段時間,精神狀態已經基本恢復了,有一天,我媽拿著手機學習發簡訊。過了一會兒,我收到一條來自我媽的簡訊:「有一個人平時偶爾會不乖但到了關鍵時刻表現非常好非常努力給爸爸媽媽帶來很多驚喜這個人是誰請競猜」。

全文無標點,她還沒學會打標點,我頓時淚奔,這條可愛的簡訊到現在還存在我當年的手機里。

我是過了好久才明白我媽當時的「不光彩行為」的,偷看、跟蹤……但我很佩服她能不露痕迹地處理這些事,她當時一定非常擔心我,但她沒給我壓力。

台灣勵志劇《米可,go》中,16歲的女主角玩輪滑刷街,出車禍失明了,她媽媽近乎失控地質問當爹的:「你說不要干涉孩子們,讓她們去闖,我們只要保證她們不要受傷就好了。可是現在孩子受傷了,而且傷得很重!你是怎麼保護她的?」女主的父親無言以對。

有很多事我們都可以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但養孩子這件事,很少有人能真的如此淡定,真出了什麼事,後悔可來不及。題主自己可能過些年也要當家長了,為人父母很難說到底怎樣才不會犯錯。對於自己父母當年做得不好的地方,應該會漸漸地有所體諒。希望能藉此機會思考一下,自己將來如何避免當年父母的不足之處。

父母其實不是對立面,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把所謂的童年陰影記得太深其實傷的是自己。今天的你已經強大起來,如何修復與父母的關係,鑰匙在你的手中。要知道當年的父母可沒有我們現在的視野。


樓主如果覺得一家人不應該冷淡,不妨把你家所有的內門都拆掉,看誰先不舒服。


我強烈建議國家組織統一考試,能通過的才能做父母【父母從業資格證】。不然什麼人都能隨便做父母了,根本不知道尊重孩子隱私和獨立性,把孩子當附屬品。
還有,你孩子就算不活潑不大大咧咧能怎麼著,有的人就是內向,也不是什麼問題啊。


剛開始一看以為是我爸媽上知乎了 嚇尿


題主我真的好害怕你這樣的家長啊……
我也喜歡關門落鎖,安全,自然。
看著答案想起一段往事,12年還在讀初中的時候,弟弟某天在卧室鎖著門睡著了。
母親就指責我「都怪你」「這姐姐真是好榜樣啊」「以後再鎖門你給我小心點」「誰再鎖門看我不拿斧頭把門給砸咯」之類的,那時候也是真腦殘,跟她爭辯幾句就回了房間關上門不出來。
……想想還是覺得自己擰的慌,跟您兒子一樣。
她在外面非讓我打開,我不開,她過來開了幾次,我就把門鎖上了。
然後……事情就激化了。
先是威脅潑罵,言辭實在難以用語言文字表達。
接著開始踹門,一腳又一腳。我咬著牙就是不開,然後她……
她去了廚房,提菜刀來了……
開始是不想開,現在就是……不敢開了啊,她衝進來砍我怎麼辦,我還這麼年輕,還沒有男票,很多東西都沒吃過啊。
門框被震的直晃蕩,我聽著菜刀一聲又一聲越來越緊張,心想算了不就是挨幾刀嗎,上去把門開了。
母親衝進來舉刀準備砍我,我沒躲,就坐在床邊。她沒砍,扔開刀左右開弓抽了我七八個耳光,然後提起刀拚命的去狂砍鎖,邊砍邊喊:「我讓你鎖門,我讓你鎖門!」
那種神情……實在是,一言難盡,一言難盡。
沒一會兒鎖就被卸了。她拿著卸下來的東西扔在地上,說:「看誰以後還敢再鎖門!」揚長而去。
我把木屑掃了,寫了篇東西把事情記下來收好,看到這個問題又拿出來看看,心有戚戚焉。
真是多謝母親不殺之恩。
直到今年搬家之前,我卧室的房門再也沒關上過。
哦對了家裡人雜,有男有女。

題主真的想讓你兒子開著門嗎,不再……考慮一下嗎?

————————————————
遲鈍地看到問題修改了,十分意外。
在此感謝答案里對我表示關懷的朋友,其實現在回頭看看……算了就兩年,也談不上真的毫無芥蒂,但時間再長一些,或許也就真的能一笑泯之了。
當然也可以理解她,她這個人……本來就是這樣的。自然也有不少讓人欣賞的地方。
我要不是看到這個問題,也不會想起這麼一件事,能在這裡說一說也覺得很開心。現在和母親關係良好,溝通正常,和諧健康。
這份關係,從天天想著怎麼死比較輕鬆愉快的負面走到算是不咸不淡的今天,也是一份相當艱難而痛苦的成長。
題主不用覺得抱歉=L=, 在這裡祝你早日打開心防,生活中開心順遂。


沒想到一個卧室門也可以引出一堆的教育問題,一直立志以後要做一個善解人意的好媽咪的我,也來balabala幾句吧。

首先,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記住這麼一句話:你賦予TA生命,並不意味著TA的命就是你的,TA是一個獨立的有思想的個體,無論TA和你之間發生了什麼,請把TA看成一個人,而不是你的私有財產。


可能我說的有點過了,但是事實上現實中就是很多人都懷有這樣的想法:

TA在做什麼?為什麼不告訴我?
TA心理在想什麼?為什麼不告訴我?

這是多強大的控制欲才導致你整天都在揣測孩子的世界,就是因為覺得自己含辛茹苦把TA養大,就有權利控制TA的一切,就像一個上帝一樣,終於有機會完全控制另外一個個體,結果發現隨之時間的推移,自己的控制力在逐步地衰退,內心的預期得不到相應的滿足,就給孩子冠上「不孝」的罪名。

為人父母,是給TA一個感受生命的機會,生命是什麼?你可以聯想一下自己的生存狀態,你想關門便關門,你想吃什麼便吃什麼,那你的孩子呢?TA的生存狀態是:TA連關自己房間的門的權利都沒有!

舉栗子:在我家,我爸爸是很注重隱私問題的,我有記憶開始,他就沒有進過我的房門,有事都是站在門口說,更別提看我書包還是翻我手機了(初一開始他就給我買手機)。但是我媽媽不一樣,她對什麼都很好奇,喜歡看我書包,手機她翻不了,但是她也不會誇張到翻我書櫃的地步,我是有點反感,但是我的做法是:把情書、日記全都不加密地放在我那個不加鎖的書櫃里,我幻想有一天她可以看到這些東西,然後可以意識我已經長大了。

我寫下這些東西是想和作為孩子和作為父母的知友們說,這件事情其實是相互的,回答中大家都一邊倒地指責題主的不是,其實作為孩子(青少年),也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和父母表露出自己的想法(委婉的、溫和的方式),相信大部分父母是可以理解的(現在的父母大多教育程度較高,有比較封建的另說),有的時候可能真的是愛子心切,但是記住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他們也在學習。

如果考慮到害怕孩子獨自在房間內上一些不適合的網站或者沉迷遊戲,那就記住從一開始就不要把電腦放在他的卧室里,我們家在沒有人手一台筆記本之前,台式電腦一直是放在客廳的,做什麼別人都一清二楚,也不怕孩子以查資料為由把電腦搬進房間。

只要電腦不在TA房間里,那就要相信TA是在卧室內好好學習或者做一些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儘可能不要干預。我媽雖然從來不敲門,但是她的拖鞋聲可以給我5秒鐘的緩衝時間,我爸的走路聲輕悄悄的,我完全聽不到,所以他每次開我門都把我嚇個半死,我就和他說:「嚇死我了!下次敲門啦!嚇死我你就開心了!」我爸可能覺得有道理,後面就有所改善。

一直立志要做個好媽媽,雖然現在大學都還沒有畢業,但是真心覺得很有必要從現在開始準備。

我要做TA的好朋友,我希望TA可以主動告訴我TA喜歡哪個人,然後我還可以視情況給TA點攻略;

我希望當TA特別想去哪個地方旅遊時,會想到要約我一起去,而不是和我拿錢而已;

我希望當TA被人欺負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告訴我,諮詢我的看法,而不是一個人去解決(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教他點防身術);

陪我走過一生的人畢竟是我丈夫,而不是我的孩子,TA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愛人,我要做的就是陪著TA找到TA的另一半,然後做TA堅實的後盾。


相關:小學高年級做過類似的事情,和父母僵持了一段時間後,門鎖被爸爸撬了。

我那時應該沒有上面幾位答題者說的隱私的問題。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只是,我感到,一個關了門的房間遠比開門的房間舒適的多。

關門形成的封閉空間更有安全感。而這種牆,門,鎖構成的可靠的安全感,休息時能讓我最快的回復精神,學習時能讓我最輕鬆的集中精力。在這種環境下,我的所有屬性都能提升30%,戰鬥力直接破表了~(≧▽≦)/~

最後回到題主的描述上,「 我有幾次裝作和他說話 ,出屋時自然地把門敞開 」和「 也沒人打擾他礙著他 」明顯就是自己打臉啊。


「 一點也不像我心目中大大咧咧活潑開朗的孩子」「 我該怎麼開導我的孩子?怎麼改變他?」滿滿的家長式口吻。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大大咧咧活潑開朗的性格的,孩子和孩子是不同的。改變他,先改變您自己的想法吧。不是所有的事都是當著別人的面都可以做到舒服的,哪怕是面對自己最親密的人,人都需要一個時刻面對自己。

PS:高中搬家後,進入新卧室,關門上鎖,至今。


你孩子越關門,你越是好奇,他到底怎麼了。

你越是好奇,孩子越要關門,因為要時刻提防你的偷窺。

你們這就是惡性循環。

不妨想開點,孩子只是想關門,想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解決也很簡單。

既然是惡性循環,那就剪斷中間一個節點。

剪斷哪一個節點好呢?

當然是剪斷自己好奇孩子鎖門到底幹什麼這個節點嘛。

畢竟你是大人。

你應該更有自制力。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跳出這個循環,可能你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推薦閱讀:

為什麼寶寶睡覺前總是喜歡哭?而且是大哭?
如何在小孩面前讓他對你感到親近卻又不會沒大沒小的不知道尊重?
你覺得你父母對你的教育中,哪一點對你影響很大,你會以同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小孩?哪一點欠妥,你不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小孩?
一個孩子聰明與否是先天父母的基因問題還是後天的教育呢?
全職媽媽的抑鬱?

TAG:孩子 | 家庭教育 | 父母 | 性格 | 偷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