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以前中國人都習慣於不吃晚飯或少吃嗎?(一日三餐來自蘇聯?)?

是不是以前農業社會,中國人基本上一天都吃兩頓,而且也都是素菜為主,忙碌了一天,六七點鐘也就上床睡覺了。

據說後來因為學習西方,學習蘇聯,要講究「健康,營養」,就開始吃一天三餐了,而且晚飯的內容也越來越多了。所以,愛吃晚飯是一個很晚才形成的習慣,是這樣嗎?


蘇聯繼發明了秋褲之後,終於又發明了晚飯了,蘇聯真偉大。
當然是假的了!
最早中國確實只吃兩餐,所謂 「朝曰饔,夕曰飧」,早飯大概在早上8-9點,晚飯在晚上6-7點。
但是,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一日三餐了!
《戰國策·齊策四》: 「 士三食不得饜,而君鵝鶩有餘食。 」
《莊子·內篇》:「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不過此時的第三餐是宵夜,不是午飯,而且是土豪專有,窮逼吃不起。
到了秦漢時期,普通人或是級別較低官員多為「兩餐制」,但在貴族中間已普遍實行「三餐制」。
當年淮南王劉長謀反獲罪,漢文帝劉恆便特批他仍可享受諸侯王的生活待遇,允許一天吃三頓飯(《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里所說的「皆日三食,給薪菜鹽炊食器席蓐。」)
魏晉時期經濟逐漸發達,三餐制開始得到推廣,到了隋唐,已經成為常態。
白居易 《詠閑》:「朝眠因客起,午飯伴僧齋」
賈島《送貞空二上人》:「林下中餐後,天涯欲去時」
都提到了中餐。
宋朝就更普及了,因為宋朝沒宵禁了。
陸遊: 「疾行逾白步,健飯每三餐。」
當然,依然習慣只吃兩頓的大有人在。
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記載了清朝各地的飲食風俗,書中的「日食之次數」條是這樣說的:「我國人日食之次數,南方普通日三次,北方普通日二次」。
說明清朝時北方人習慣只吃兩頓,這應該一定程度受了滿族習俗影響,清朝皇室就只吃兩頓,而之前的皇帝,都是一日四餐的。還有,北方日照時間短,也是原因之一。
到了現代,由於社會節奏越來越統一,工作量也加大了,兩餐的人就更少了。
說那麼多只是想證明——
關蘇聯啥事啊!


琉璃光 邀請你回答此問題 ? 忽略邀請


題主說農業社會這個說到點子上了,但是沒理解到更深入。


吃幾頓飯這事不是和誰學的,是來源於生活。

農忙三頓飯,不吃飯怎麼有力氣勞作。

農閑就是兩頓,土話說的兩頓飯,第一頓八點左右。第二頓下午兩三點。

現在有些地方的鄉村,也保留這個習慣。


一天吃一頓飯的是天使,
一天吃兩頓飯的是凡人,
一天吃三頓的,是禽獸。
——中世紀歐洲諺語


坐標熊國。
我想說,俄羅斯人一天吃兩頓飯,中飯和晚飯,吃飯極其不規律導致人均壽命也較短,所以,天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蘇聯怎麼會有半毛錢關係。


一日三餐感覺是宋代正式出現的,當時經濟繁榮,出現了夜市,所以增加了一頓飯。在這之前普通民戶一日兩餐,皇室一日四餐,貴族一日三餐。


早餐,早午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吃貨標配


在醫典中也曾提到三餐適量的喲


反正我長這麼大就只知道我爺爺(27年生人)一天雷打不動吃兩頓飯,不管兒女孫子輩是不是餓的前胸貼後背,但是他晚上7點睡凌晨3點起,難道蘇聯人也這麼作息?我覺得他大概是奇葩吧。
小時候其他鄰居爺爺輩的也沒見誰家一天兩頓飯_(|3」∠)__


推薦閱讀:

古代男性束髮的時候如果碰到禿頭了怎麼辦?
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是孫悟空還是六耳獼猴?
為什麼曹操不喜歡禰衡?
三国演义中,郭嘉的事迹有哪些?
那些流傳甚廣的古代名人智慧小故事,是否真能證明名人的智慧?

TAG:歷史 | 常識 | 民俗 | 歷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