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有抑鬱情緒,很痛苦,但是卻不想離開它,是個什麼心態?
如題
因為抑鬱症這個名字,終於給了你一個可以名正言順痛苦的理由,這在我長期和抑鬱症對抗的經驗來看,是一件好事。
試想,如果沒有抑鬱症這個診斷,很多人是無法心安理得的痛苦的。痛苦無疑是一種很折磨人的感受,但「不允許表達痛苦」「痛苦是糟糕的,不好的」「我不該痛苦」,這種對於痛苦的權利的壓抑和剝奪,是比承受痛苦更讓人壓抑的事。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很大的誤區,很多人覺得避免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消除痛苦這種情緒存在的正當性。好像痛苦不痛苦的,是理智能決定的一樣。所以當你跟別人說自己痛苦的事的時候,大多數人的直接反應就是讓你想開點,然後給你一大堆建議。這些建議的背後不就一個邏輯:你痛苦是錯的。本來就夠難受的了,現在連難受都是錯的,這他媽的……
所以被剝奪了痛苦權利的人,只能把痛苦的情緒咽回肚子里,硬扯出一個笑容假裝想開了開心了,陷入了一種自責感和挫敗感,這樣的處理方式,本意想讓別人好受點,但卻大大的加深了別人的痛苦。
總有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言下之意就是今日你所有的痛苦,都是由於你的錯誤行徑導致的,你應該承擔自己行為的責任,你痛苦是你活該。
可是這句話,在我看來,充滿著一種事不關己的冷漠。誠然,也許那些為自己處境悲傷的人,可能做錯了一些事,或者有一些錯誤的觀念而導致自己的處境,可是他們因此收到的挫折和痛苦,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什麼對與錯,先放在一邊不談,受到挫折和打擊,產生痛苦的情緒是再理所當然的正常的一件事了,這種自然而然的反應,不應該因為對與錯而被忽視。
所以,不要做那樣一個對痛苦視而不見的冷漠之人。情緒就像一個小孩,他受傷了當然是要哭的。可他明明在痛得大哭,別人卻大吼一聲不許哭!有什麼好哭的!他只會更加難受的要死。這種時候,只有無條件的理解才能讓他好受一點。無條件的理解並不意味著不去改變狀況,而是把那些流血的傷口,貼上一個小小的創可貼。有了這一步,一個人才能好起來,才能面對困難改正一些錯誤。這是最基本的。
我見過無數抑鬱症患者把痛苦的感受深埋心底,他們怕自己說出這些感受會帶來周圍的人的排斥,像一個個沉浮在痛苦黑暗海面的旅人,即使大聲求救也得不到回應,看不到哪怕一小片理解包容的陸地,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因為日常中無法理直氣壯的說自己不開心,那麼抑鬱症就成為了一個人的英雄,有了它才能在壓抑的生活中,允許自己小小的難過一下,太可憐了…
所以,先從這裡開始吧,對自己說一句:「我理解你,我懂你,我知道你很難過。」請以最深刻,最無條件的愛,對自己溫柔相待。
理直氣壯的難過,理直氣壯的為自己的受傷感到悲傷和挫敗,如果這個社會中的大部分人覺得表達脆弱和痛苦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那也許抑鬱症這個標籤,就會徹底消失了,笑。
什麼抑鬱症患者,不過是悲傷的人罷了。
我的公眾號:恆變的解憂雜貨鋪
http://weixin.qq.com/r/nTnA2AjEHVVirUy792y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普通心態。
癥狀的到來,往往是一種信號,提示自身有一些情緒需要重視,有一些引起這樣情緒的過往需要疏導,有一些持續的應激因素需要改善。從某種角度來說,抑鬱症是人的需要。它使得人可以被歸類,有了一個專有名詞來描述自己所有的不適,在這樣的歸類中不再感覺到自己另類得需要被指責。
從獲得這樣一個診斷的那一天開始,人也獲得了相應的一個身份。在這個身份里,我們被允許休息,放鬆,照顧自己的身體,出門旅行,或是病假,並且表達我們自己。哪怕是用了一點點極端的方式來表達,也能夠解釋得通。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才真正擁有了可以做自己的空間,哪怕它是短暫的、依舊十分糾結、常常悲傷到崩潰的,它也是我們之前未能得到過的。
不想離開這個身份,還有另一個原因。「治療是為了康復,康復是為了重返之前的環境。」這種情況常常出現在面臨學習壓力的孩子身上,或是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身上,家屬讓他們接受治療,是抱著讓他們重返學校或是工作崗位的目的,而這些又正是導致他們生病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學生已經極度厭學,他可能對這樣並非在關心自己健康,而是在關心自身利用價值的治療目標感到極度的反感。
一個人病了,是一個家庭都需要反思。在這種反思尚未被執行之前,病人的身份,是一個相對安全的保障。
上周剛和學習講了情緒和情緒調節。
沒有以講課的方式,而是給他們放了皮克斯的一部動畫片《頭腦特工》。這部片子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他將我們的五種情緒化身成了5個小人(其實我們不只五種元情緒)。
其中有一隻就是sadness。我給同學們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悲傷抑鬱的情緒會存在?當然這也是這部片想要告訴我們的。
我是學認知行為的,所以我一直堅信一切存在都是有意義的,借用黑格爾一句話:存在即合理,那麼悲傷和抑鬱到底有什麼意義?
悲傷的抑鬱的體驗其實很多人都體驗過,這並不是很稀罕的東西,我們生來就比較悲傷,因為離開了舒適的子宮。
曾經有一組數據,1/3的人一生中曾經經歷過中到重的抑鬱,雖然我不知道這組數據是否可靠,但可以看到其實抑鬱就在生活中。
抑鬱的體驗就像是你心中有個城市,某一個時刻開始,這城市在慢慢的坍塌,甚至突然一下什麼都不剩下,只留下廢區。我的一個來訪者給我形容過那種感受,躺在床上,掙扎著但就是起不來,感覺好無力,就像是陷入了沼澤一般。當著這是相對比較重的抑鬱了。
抑鬱能讓我們從繁雜中解放。抑鬱的時候你還有心情工作學習嗎?答案顯而易見。抑鬱狀態下你不再那麼有動力,去進行工作學習。反而,你有了一大段的時間去安靜,去規避掉其他人,你獨處在自己的空間反覆的思考著,當然這種思考是痛苦的。但至少抑鬱讓你與現實的一些壓力遠了一些。跌倒了,趴在坑裡哭會兒,也很好。
抑鬱能夠讓你更真實。毫無疑問每個人活於世,都帶著面具。想像看你24小時都保持著一個人在家的狀態嗎?很多時候人們的一些偏見讓人不得不帶上面具。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關於陽光,關於積極。很多來訪者都會談到陽光,談到積極,他們害怕別人發現自己不那麼積極不那麼陽光。陽光積極很重要嗎?不陽光,不積極不行嗎?我是非常詫異大眾的一些偏見,認為陽光,認為積極一定好。不陽光,不積極難道就不好嗎?
當一個人抑鬱,悲傷的時候,我們不再有心思去顧及那層面具,反而我們更真實,更像是一個活人,去沉浸在那種憂傷中。這個時候的我們才是我們,不用掩飾,不用估計,其實這個時候的你很強大。
抑鬱能夠讓我有力量。這也說也許很多人會特別反對。首先我要澄清一點抑鬱的反面不是開心。很多人會說抑鬱不就是不開心嗎,開心一下做點開始的事情就ok啦。其實不然,抑鬱的反面是沒有動力。「我感到沒有力氣,沒有能力能夠支撐下去」,這是通常的對白。自責,無助無望讓人感到無力,但同時抑鬱也有著他的力量。曾經在悲傷中的大哭,能夠讓你發泄,能夠讓你內心巨大的衝突緩解。每個人身上的能力都是固定的,就像是手機電池一樣。當我們感到無力,感到無助的時候,我們總需要一段時間,去為自己充電,補充能量。曾經有人說過一句話,抑鬱就是在經歷毀滅的廢區中,從新去生長出新的力量。
當然抑鬱還有很多意義和作用,我暫且只能說到這裡。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抑鬱的態度本身是不公平的,就像《頭腦特工》中的情節一樣,大家都喜歡(joy)卻忽略(sadness),在我們憂傷,被試,痛苦,抑鬱的時候,確實sadness一直在陪伴你。
請善待你的憂傷。
對你的生活和經歷不了解,不好去揣測,只說自己。
我的生活、家庭、工作還是挺順利的。性格開朗、為人和善、父慈子孝、夫妻和諧、高級職稱、公司中層……,但是許多年來,一直有自殺的念頭,時常會搜索「自殺」「安樂死」這樣的關鍵詞,也平靜的認真思考過實施過程中的情形和會遇到的意外。
和你不同的是沒什麼痛苦,也沒怎麼想剋制它或是離開它。覺得就像同性戀這樣的性取向一樣,也屬於上天賦予我們存在的印痕吧。
後來在羅賓·威廉姆斯因抑鬱症自殺時,知道有許多的喜劇演員患有抑鬱症,像卓別林、金凱瑞、憨豆……,有篇報道稱:
……在抑鬱症高發領域中,喜劇屆首當其衝,《蠟筆小新》之父臼井儀人疑因為抑鬱跳崖自殺,二人轉演員小瀋陽(微博)也曾經直言,「我們搞二人轉的,都是台上人來瘋,實際在台下不大活潑,不大愛說話的。」
所以在想是不是因為我們內心積聚著濃重的陰霾,所以需要格外多的快樂和晴朗來中和。那天和朋友閑聊,他說自己是悲觀主義者,我說你不是,因為你沒有把快樂表現出來,你沒有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狂歡。
再後來母親去世那年,我是家裡老大,上有老下有小的都要照料,各種瑣事纏身,偶爾還要單獨去墓地大哭一場紓解情緒。那年我沒想到死。
再後來公司組建,論月的加班,工作量大的水泄不通,那年也沒亂想。
忽然,我就明白了,什麼狗屁抑鬱症,我就是閑的。
有詩為證:找個需要長久專註的事情去做,會把一些無謂的思緒磨耗掉。
如果真的患有抑鬱症,一定去正規醫院治療,不要心存僥倖。
不想離開的,我還沒聽說過,唯一的原因在我看來就是出於抑鬱的時候是你對自己進行最無情最深刻剖析時候,這個可以成為一個不願意離開的原因,比較痛苦。
好多回答都偏題了,題主說的是抑鬱情緒,不是抑鬱症。
如果只是抑鬱情緒,是因為抑鬱情緒和痛苦體驗更為我們熟知,就是個離不開舒適區的道理。雖說抑鬱情緒也沒有讓人感覺有多舒適,但是心理學上確有此事。
像我呢,正經的抑鬱症患者。不想治好只是因為,你治得好我,卻治不好生活。就算好了,也只是暫時的。生活一如既往的harsh,遲早都會再複發。
就醬。這跟SM是一個道理,有些人有自虐傾向,喜歡被人啪啪打屁股,滴蠟燭,用鞭子抽什麼的,就是一個字,爽!兩個字,刺激!雖然我有抑鬱症但是沒有這種傾向。你應該是另類的變態性抑鬱症。最有可能是自虐傾向和抑鬱症的結合體。
謝邀
和我一樣 我很痛苦 卻不想離開 當我知道自己得抑鬱症的時候 我是高興的 因為 我的痛苦 終於有一個地方可以安放了 我想證明給父母看 讓他們明白 也讓我明白 我不是矯情 我不是裝的 我只是生病了
抑鬱症這三個字 讓我心安理得的痛苦下去 讓我的痛苦可以有一個發泄的地方 這對於我們這種「病人」是好的 痛苦以一個正確的方式發泄出來 慢慢就會好起來 如果連釋放痛苦的權利都沒有的話 還怎麼指望著病好呢
最後
希望每個人 都有釋放痛苦的權利
希望這種心理疾病 不要再被別人說成矯情
希望多一點理解和陪伴
希望你們每天開心
每天都開心
在患病初期曾經有過和題主相似的感受,在抑鬱期間我們可以借著生病逃避各種任務,借著生病逃避自己不想見的人,不想做的事情。。。逃避的感覺從某個維度上講很美好,因為我們終於不需要去面對那些讓自己不想面對的現實,那些使自己致郁的事情。。
因為抑鬱,我們面對著一天天流失的寶貴的時間而不為所動,但是同時,我們從內心裡來講是很要強的,一個不會要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會抑鬱的。在要強的內心的驅使之下,我們一方面面對著自己內心要強要進取的要求,一方面又有一個聲音在自己內心呼喊著:「算了,要不再等等,看看自己眼前的世界會不會變得更加美好一些……」 。 沉浸在抑鬱的情緒之中不想離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實讓我們太過於難以接受,同時抑鬱的情緒又會使我們的行動力大大降低,沒有行動力加上要強的脾氣會讓我們一天一天在糾結無奈,對自己的痛恨和抱怨之中度過。這就是我推測的題主沉浸在抑鬱情緒中的原因。
我今年上半年經歷了很嚴重的抑鬱狀態,很能理解題主的心情,但是糟糕的現實和窘迫的現狀不是我們無用的糾結和感慨可以改變的。作為一個病友,趕緊接受正規醫院的治療,及時和精神科醫生溝通才是我們當下應該做的。
接納自己當下的狀態,做好當下,從身邊最細枝末節的小事做起,積累成就感,及時求醫,加油。
是一種外人很難理解,對患者來說卻很常見的心態。
我聽到自己被確診的時候,一點也不悲傷,相反,長舒一口氣。
被不可名狀的情緒折磨了太久,我不知道它是病,我以為是我的錯。於是,抑鬱-自責-抑鬱,惡性循環起來。
但是當一切都有了一個名字和指向,我終於可以為自己脫罪了。我難過、消沉、封閉自我,那是因為我生病了,不是我的錯。
反覆自責並不能幫一個人改正什麼,只會越來越不愛自己。沒有愛,人又怎麼可能有任何變化和生長。
想要好起來,也想過,永遠好不起來。
很簡單。因為人們適應性很強,適應性很強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會在你當前地狀態下形成「舒適感」。而你的表現就是不願意脫離這種狀態形成的「舒適區」。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很多人會享受痛苦的感覺,享受被壓抑的感覺,甚至有人專門追求這類感覺並稱之為「修行」,苦行其實就是一種把這種舒適區合理化的方式。
古代有個成語叫「顧影自憐」說的就是這個。首先題主所說的這種心理,我表示很能體會。我曾經在抑鬱症的邊緣徘徊很多年,那是一種旁人理解不了的心情。沒有深陷抑鬱之中過的人不會懂你,而走出抑鬱之後的人,比如我,很負責任地告訴你,幫不了你。沒有任何人能帶你逃離黑暗,除非你自己邁開腳步。(這是你首先要認清的一點,這是往下看的前提)
因為生活環境的原因,我身邊有部分人有抑鬱傾向,包括我哥,我男朋友~
我寫幾個我們的小故事,不一定有用,但這是我跟珍貴的東西。
1,我才不要努力呢
先說說我和男票的故事,我喜歡我男票很多年,但是在我感覺自己是個健康的人之後我們才正式在一起,時間不太長。當時他說交往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拒絕,因為走出抑鬱的那個過程,真的太辛苦了,我害怕再次陷入抑鬱。想了一些天,覺得自己只是缺了點勇氣,後來還是在一起了。
在一起之後,想的是改變他,因為覺得自己可以走出情緒的漩渦,那他也一定可以。但這是一個很令人失望的過程,因為他對我的一些言行會逃避和憤怒。
那段時間在知乎上我看過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病人在心理醫生的工作室里自殺了,後來警察把醫生帶走的時候,醫生說:有的人就該讓他一直抑鬱下去,因為他是拼了命在保持原樣。嗯,就是不久前。
我意識到不能這樣,這是在逼他。在我處於抑鬱之中的時候,如果有人試圖勸服我,我會感到絕望。我甚至會討厭別人說他理解我,因為我知道他並不能。
後來我看了一個電影《老公得了抑鬱症》,裡面有一個很關鍵的情節,就是抑鬱症恢復到一半的人,容易自殺。在這時候女主和媽媽發現了男主藏在沙髮夾縫裡的刀片,一直希望老公趕緊恢復健康的女主忽然醒悟,在日記本寫到:我才不要努力呢。從那以後,一直密切關注丈夫健康狀況希望他早日康復的女主,常說的話變為:不要勉強自己。
很多人都沒有看懂這句「我才不要努力呢,再辛苦在累也不要努力」。在電影里,不要努力的這個點,真是女主真正接受丈夫,男主真正接受自己的開始。
正是這兩個故事,讓我開始接受真正的男票,就像我當初接受自己一樣。我知道接納抑鬱才是走出抑鬱的第一步,但是我也不再強行讓他接受自己了~我只想陪在他身邊。他怎樣,那都是他的選擇,我會尊重。
我把這個點寫在最前面,主要還是給那些想要幫助處於抑鬱之中的朋友或者親人的那些人的,我希望人們可以給抑鬱症患者或者有抑鬱傾向的人多一些認可和尊重,多一些接受和耐心。不要強行去治療和改變他們,給他們點空間,他們自己也想要變得好起來,有時候他們真的做不到。但是這真的沒關係,沒有人必須馬上變得開心,有活力,抑鬱和悲傷,這都是人的權力。
2,學會觀察
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心理治療,不具備心理分析的能力,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和我一樣,抑鬱的根源在於不能接受現實。我在這裡貼上我自己的故事,希望能有一點點幫助。
從中學開始,抑鬱就開始一點點吞噬我。這期間發生了很多事,我不準備說具體的因果,大家致郁的原因多重多樣,但我們在共同的黑暗裡泅泳。到大學的時候,我開始產生自殺的衝動,想從宿舍的樓上跳下去,想割腕,想撞上車......沒什麼原因,就是不想活了。現在想想,還好我是個慫逼,不然特么現在可能都不在人世了……
人如果處於抑鬱之中,很容易產生不被接受的感覺,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話,都會產生很大的傷害,我當時就是,不會怪誰,但是那種不想活下去的感覺會鋪天蓋地地湧來。那種心理很難描述。
找不到對自己的定位。沒有價值。人生無趣。
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只有兩種選擇了,活下去,死掉。但是不能這麼半拉拉的吊著了。因為我怕死怕痛(尤其我還怕死相很醜),還捨不得家人朋友,所以我選擇活下去。然後就靜靜地等情緒的洪流過去。我每次都不知道那種情緒是怎麼過去的,就像我從來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正因為如此,我才無法幫助任何人。不過我很確定,它最終是會過去的。(我當時到底是抑鬱症還是抑鬱傾向,我也不是很確定。)
我必須申明,不是每個抑鬱的人都要面臨這樣的選擇,因為這真的不是好玩的事。
然後在相對平衡的情緒里,我學會了一件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觀察,觀察所有我不能確定的事情,別人是如何處理的。同樣的話,別人是怎麼接的。同時我也觀察自己,情緒的變化,心情與各種事情的關聯。
比如以前我和別人鬧不開心,我永遠都先從自己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問題,後來很多次的觀察,我發現,其實有時候真的不是自己的錯,別人真的也是有問題,怪一下他真的沒什麼,畢竟他真的錯了。。
這個過程真的很艱難,也許走出抑鬱是有方法的,但我沒有找出來。我唯一的心得就是,如果看多了別人是怎麼對待自己和外界的,也許就會慢慢找到自己的方法。
3,任何時候我們都有選擇的能力
會得抑鬱症的人,一般內心都挺善良的。善良的人常常善於隱忍和壓抑,會曲意逢迎或者委曲求全。而這種善良有時還會遭遇誤解和拒絕。時間長了,難免失衡。
是在恢復期的時候(我自己把選擇活下去和走出抑鬱的那段時間稱為恢復期),那時候臨近畢業,壓力很大,班上同學各種糾紛矛盾。我那個時候已經能夠比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始終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度,但是也無法讓自己感到舒服。那天不知道出去有什麼事,我和閨密一起,她忽然來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我愣了一下,她說,有沒有感覺身心通暢,偶爾說句髒話。我沉默地想了半天,然後我也罵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然後我們兩哈哈大笑起來。
雖然我說沒有任何人能夠救助抑鬱之中的人,但是對於努力想要改變自己的我來說,有一個陪著自己的閨密,真的給了大的幫助。也正是從她那裡,我看到了人生其實有著很多可能性,關鍵是要有選擇的能力。
善良的人,往往缺少選擇的能力。(今天先寫到這裡,改天繼續~~)
3,抑鬱也有積極的一面接受和改變比沉溺來的痛苦。
割裂需要長時間對抗自己已經歷的過去和已認定的未來。
因為感覺一切被別人否定的行為都有了借口。
在診斷之前我為自己的許多行為可恥,覺得自己是錯的,但是控制不了自己,包括自殘,然後就更加自我矛盾,癥狀也越嚴重。
但是診斷之後我覺得一切都有了理由,因為我病了。
不過是病就要治。
是病就要治。
與題主共勉,願題主無恙。
也許和另一個更大的痛苦比,抑鬱算是甜蜜的
謝邀,非專業人士隨便說兩句。
當一個人得知自己患有重病的時候,想的一定是如何治好,因為會危及生命。
當一個人得知自己患有可以影響外貌或者身體功能的病的時候,想的一定是如何治好,因為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傷。
但是抑鬱症不一樣,有時候抑鬱症別人都看不出來,有時候抑鬱症患者自身都不能確定,關鍵在於抑鬱症沒有特別急性而可視的損傷,最重要的是連患者有時候都覺得抑鬱症並不是那麼嚴重,認為自己可以控制情緒。
同時還存在一種情況,例如小時候感冒發燒可以逃課,身體不舒服可以得到大家的關愛,抑鬱症患者本身心理較為脆弱,可能會產生另一種依賴心理,就像明明感冒快好了也要光著身子跑兩圈來延續幾天。
但是這種心理的根本,依然是沒有意識到抑鬱症的危害所在。所以想要根治,還是要首先對抑鬱症重視起來。
具體抑鬱症危害性有多大就留給專業人士解答了。因為你覺得樂觀的人多半很幼稚,膚淺。
劃著一根火柴,把手指放到火焰上面,一秒鐘後閃開。然後兩秒,三秒······,你覺得自己能夠堅持的極限是幾秒?
你現在不想離開它,是因為它像火焰一樣灼傷你還不夠痛,當達到你能夠忍耐的極限時,你自然會離開的。
倘若你能堅持五秒,前四秒是量變,第五秒就是質變。
痛到深處就適應了。 想要走出來有的時候是因為自己承受不了那種痛苦的感覺 為了逃避; 所以對應的 不願走出來的心情可能是潛意識的想讓自己變得堅強吧。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不同,誰都會有不開心的時候,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抑鬱症。如果不是抑鬱症卻給自己安上這樣一個病,恐怕只是給了自己大肆沉浸在悲傷里的借口,可能真的會變成抑鬱症。
我覺得抑鬱症這個詞已經太被濫用了。我去三甲醫院做過檢測並且查出中重度抑鬱,但其實並不是很相信,一套電腦上選擇題問卷真的就能下診斷么?
建議你先不要給自己扣上抑鬱症的帽子,給自己一段時間努力嘗試積極起來,讓自己忙碌起來。如果有所緩解就堅持下去。如果沒有用並且抑鬱情緒持續時間變長,心理上的不適開始表現在生理上,長期失眠,不自控的暴飲暴食或吃不下飯,請立即找專業醫生。
推薦閱讀:
※抑鬱症發作三次以上就需要終身服藥的依據是什麼?怎麼樣才算一次發作?
※為什麼m普遍有抑鬱症?
※心裡有病?
※如何做到不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