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卫·霍克尼的讲座是怎样一种体验?

近期大卫霍克尼时隔34年后重来中国,在北大和央美都办了讲座。请在场的同学谈谈体验~


受益匪浅,但是时间太短了,讲的不多。我来说说我的听后感吧
首先是他最近的画展是关于视角变化的手法及理念,然后是阐述的摄影和绘画的关系。给我的感觉是他并没有跳出塞尚和杜尚所划定的现当代艺术的认知范围,在我看来他是把塞尚的理念的继承,延伸和发展。
他先是讲了他现在举办的画展里面的作品主要采用视觉变化的手法,就是解构传统的透视,举个例子 ,比如他的展里面有一张画是桌子近小远大,坐在桌子边的人是近大远小。还比如另一张画里面有一个空间, 空间里有很多椅子,每一把椅子的消失点都不同,他说他是在研究中国卷轴画后创作这一题材的,大家都知道中国画是没有透视的,一般都是散点透视。他的这种手法会使观者没办法一下子整体的看一幅画,要看清楚或者说看完一幅画,只能一个个的去看,观者的视觉停留时间会很久,视线会在画中游离很久,他还说他的摄影作品中每一个形象都是用几十张照片拼贴而成的,仔细看会很有意思,由于我是听了讲座还没看所以不好评论观感,明天去798看看,然后就是理念,他没说太多,但是大致表达了,人们已经被传统的透视束缚太久,传统的透视学没法使人们能够完整的看明白一个物体,所以他要解构透视,使我们看到每一个他想表现的物体的完整的样子,(然后就是我觉的他是想使我们关注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个体在认真观察后都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他还展示了他拍的一个8分钟的电影,用的是大概几十台摄影机拍一组人边走边耍杂技几十台摄影机的画面组成一个巨大的屏幕杂技演员从左边开始向右移动,会看到杂技演员从左边那台摄影机的画面中出现然后一点点的移动到第2台,一直向右移动,他说当人们看一台摄影机拍的东西时画面中的背景永远是静止的前面那个人才是运动的,他用几十台摄影机同时拍会发现其实背景和人都是运动的。他说要从单一的视角里出来,立体主义是反单一视角的,视角本身是个问题,想要完整的看到一个物体,用一个视觉规律,是很难看全面的。
然后他讲了摄影从绘画而来,现在讲回归绘画,基本讲的是他的拼贴摄影。想了解的可以去看看他的摄影作品,他说不管是摄影还是绘画,如果仅仅是记录是很无聊的。
最后他还讲了几个小段子比如佛洛依德不喜欢蓝色,而他却很喜欢。
整个过程就一个多点小时还算上翻译时间,所以内容不是很多,要了解跟多还是要看他的书。
以上就是我听了他的讲座的记录 见笑


失望


谢邀,没有去,同学去了,现场人很多,还有视频转播厅,很多人连霍克尼是谁都不知道也去凑热闹,对于艺术圈来说大概和围观珍稀野生大熊猫差不多。


太短了,不如去看书


推薦閱讀:

父母都是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的孩子是什麼體驗?
蘇軾、韓愈、歐陽修、柳宗元去北大中文繫上課會不會被碾壓或者碾壓別人?
怎麼看待北大隱居十年多的夫婦?正常嗎?你想隱居嗎?
如何看待北大教授孔慶東罵香港市民是狗?

TAG:艺术 | 北京大学 | 中央美术学院 | X是种怎样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