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二十年來工業產品的價格上漲了很多倍,而主要農產品的價格卻只上漲了不到一倍?

(尤其是小麥和玉米)


1.發展中國家要發展靠的是儲蓄率,中國儲蓄率高因為政府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將基本生活品價格壓低,老百姓生活壓力小,多餘的錢就可以儲蓄。
2.農產品的價格這麼低是建立在犧牲農民的利益之上的,中國經濟如此快速的發展,得利最少的是農民,被剝削最多的也是農民。
3.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抑制通脹,靠的是壓低食品價格以及百姓工資,所以中國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通脹率相比並不高。
4.所以目前的中國市場是一個及其扭曲的市場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市場一定會慢慢從扭曲變回正常,工資,食品價格一定會到一個正常的價位


這個問題要分兩個層面來講,
一、中國糧食價格是個計劃經濟產生的「戰略性價格」,不能跟市場經濟的多數工業品放一起來分析。

1、在任何時候,農業產品都是基礎產品,大國政權穩定之根本(小國就算了,進口或自產都不影響國際價格體系和國家間博弈)。國家既要保障糧食自給能力,還要控制糧價以保障最基層的民眾有能力剛需消費。 否則對外失去博弈能力,對內政權不穩定。

2、國內土地高度分散,科技水平低下導致糧食產出效率不高。國內糧食生產成本高於美國和歐洲糧價是正常的情況。

3、 國家需要提高糧價保護國內糧食產出能力,又需要壓制糧價保護國內底層人民的剛需消費。 兩害相權取其輕,讓糧食價格跟隨最低工資增長即可維持局面。於是當國內價格過高時用少量進口低價糧食壓制糧價;國內豐收價格過低時國家用行情價收儲即可。

4、這本質上是採用計劃經濟去壓制糧價在低水平,糧食價格無法客觀地反映成本和市場供需關係。 農民損失的市場化利潤實際上都為全國人民做貢獻了 (禁止進口糧食,國內糧價由市場調節的話價格會高得多) 。而國家補貼真的很少,這就是活生生的農業哺育工業,農村補貼城市。

二、工業品漲價幅度比糧食高,這是個錯覺,不一定準確。基礎糧價正在跟隨最低工資水平穩定增長,很多工業品反而一直降價。
1、多數工業品漲價的幅度並沒有核心農產品高。舉例,純棉布的售價,有時甚至低於國內新疆棉花售價。
2、核心糧食漲價的前提,就是城市底層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能負擔更高的糧價。否則政治上都不可能允許大規模漲價出現。一個月辛苦下來還吃不飽又沒錢剩,這就是現代奴隸,誰都無法容忍。

結論:
1、糧價是個政治問題,所以和其他工業品的價格沒有可比性。中國採用的是計劃經濟方式來壓制糧價。只用價格來觀察糧食就會看不懂了。

2、沒有大規模政治或生產技術革新的話,糧食價格理論上必須要跟隨最低工資水平來上漲的。


一般衡量穀物價值的標準就是勞動,由於在很長的時間段中耕作出相同數量的穀物所要付出的勞動不會有較大幅度的變化,其價值比較穩定。而且穀物的供給和社會對於穀物的需求一般也比較穩定。短期內也許戰爭,自然災害等會使價格有較大波動,但長期來說供給需求都是處在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因此價格不會有大幅度上漲。
衡量工業品價值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勞動還有資本,知識產權和科技含量,如果工業城市發展迅速,地租也會有大幅度上漲。並且人們對於工業品的需求提升迅速。二十年前一個人吃的食物數量也許和現在差不多,但他平時用的各類工業品卻和過去不是一個數量級。
其他暫不考慮,決定價格最本質的因素就是價值和供求關係。


不扯那些有的沒的,這事說起來也不難理解,四方面原因:
第一,糧食增產,比如民國年間小麥畝產在150~200斤左右,現在平均可以到500斤甚至更高;
第二,糧食進口,緩解了部分糧食緊張,這尤其以大豆、大米等為代表;
第三,最低收購價機制,不解釋;
第四,通貨膨脹,想一想現在的2塊錢跟二十年前的1塊錢比,購買力有多大變化;


中國在工業化過程中犧牲農村利益只能用來解釋為什麼糧食價格過去低,不能解釋為什麼現在也低。事實上,在所有主流消費品價格市場化以後,我們發現還是糧食價格低。如果用剪刀差解釋的話,恐怕南轅北轍了。

糧食價格現在低,從供求關係來考慮,糧食的需求很穩定,需求的價格彈性也很低。這兩者互相作用,糧食的供求關係不會有太大變化。糧食生產沒有門檻,誰都能做,在生產中消耗的單位勞動量非常少。這和蔬菜形成非常鮮明的對比。對於生產糧食來說,最重要的變數是耕地和灌溉,糧食生產技術不會有太大變化,從長期來看糧食價格不應該有波動,短期來看雖然國際市場有劇烈波動,但是在國內市場經過政府平抑(不是壓低)之後供求十分穩定。

過去中國糧食短缺,更多是因為中國沒有足夠的外匯,和主要產糧國關係也不好。


不同意工業品漲價很多倍的題設。請舉證。如@朱繼玉 在問題評論中所說,工業品一直在降價。s長期來看,漲的主要是人工和租金。工業品最容易規避高價人工與高價租金。隨著技術、工藝、規模等的優化,工業品長期一定是降價趨勢。農產品受各種保護,估計隨人力成本漲。最慘的是低技術服務業,受人工、租金雙重影響,應該漲價最快--如家政服務業。


全球農業補貼。
發達國家牛奶賣礦泉水價,你覺得符合常理嗎?
看看全球商品糧來自哪些國,以及此類國家的農業補貼力度。再看看北咕嚕國工業產品價格和糧食價格的對比。


你就這麼想:
農產品價格提高 - 生活成本提高 - 人力資本提高 - 工業產品成本提高 - 工業產品價格提高 - 工業產品競爭力下降 - 以此造成種種社會經濟惡果。
因此維持農產品低價格,中央給以農產品補貼可以穩定後面一系列的問題。
另外也不排除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犧牲農民利益。


農產品其實也漲了很多,看看超市中的大米,10塊錢一斤的已經屢見不鮮。但農村收割完的糧食漲的很少,比如最近的水稻收購價就1塊2左右,實在是因為這些糧食來自於農村,而種地的農村實在是弱勢群體,沒有代表權和定價權。能享受到最低收購價已經感恩戴德了。


個人愚見還有一部分炒作的因素,最簡單的前幾年 蒜你狠 豆你玩 姜你軍 這些農產品價格為什麼會暴漲然後暴跌,一部分說什麼天氣等導致減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炒作。這些主要農產品無法炒作。


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


農產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一個國家必需品上漲到人民無法承受。那麼國家、社會將動蕩不安。
設想下,你都吃不起飯了,活不下去了。你還有什麼不能做的。
縱觀封建王朝時期,大夥不都是活不下去才造反嗎。


如果認為工農產品間存在很大的價格不公平,按道理說這個價格不公平會慢慢消失,那意味著農產品大幅度漲價而工業品不會漲那麼明顯
but,如果考慮到國際糧食價格,那我們的農產品與工業產品比起來真的是那麼便宜嗎?如果我們的那麼便宜,那進口糧食的商人不都是在做雷鋒,貼錢做生意?


腐敗是問題根本,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制度至今仍未通過,我想其中主要原因是可能考慮到公開後對社會和諧穩定不利,因為官員財產公開廣大屁民會發現國家其實有一部分過上發達國家的生活了,而另一部分人卻好似在北韓生活。
央企國企壟斷市場,價格沒得商量,在發改委看來物價高了說明國家經濟在發展,人民收入在提高,怎麼可能去主動降呢,面子上過不去,別忘了人民的幸福是黨給的。
地方政府成績顯著,GDP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因為國家要你上報的,所以公僕們一直在為理想而奮鬥著。。。


推薦閱讀:

如果說本科學習數學物理日後學習金融有好處,那麼本科學習金融的對於日後的學習的優勢在哪裡呢?
無常數項的線性多元回歸模型和有常數項的線性多元回歸模型有何區別?
經濟金融學科如何訓練自己挖掘有意義的論文選題的能力?

TAG:金融學 | 產品 | 經濟 | 經濟學 | 市場 | 農業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