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濕與補水到底有什麼區別?冬季如何防乾燥?
萬能的知乎啊,請告訴我一個真相,為什麼一到秋冬季節,我的臉就超級干,幹得像沙漠一樣。然後上網搜了一下,也到過線下一些專櫃諮詢過,統一口徑都說我皮膚缺水,需要補水和保濕。我每天早晚都有塗各種面霜,每晚必然敷什麼蠶絲面膜,噴各種精華水保濕水(最近還忍痛買了一瓶依雲礦物質水噴霧),一干就噴各種補水噴霧,但覺得都與水潤皮膚越來越遠了!
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別人就用個大寶、百雀羚都可以皮膚好好的,我就各種大牌小牌產品都試過還是不行!求解……
知乎處女答。各位看到我的名字也許會覺得好奇,好像發現了一個遠古神秘組織?
所以在開始回答之前,應該先禮貌性地遞給您一張名片:我們是護膚科創小組,是的,我們是一群人,我們是當中有口腔醫生,中醫學准研究生、生物科學學生、輕化工程學生,也有新聞學與漢語言學的學生等等,因為擁護科學護膚理念而與科學護膚的發起者——豆乎,相遇了。也因為遵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古訓,我們選擇了科普創作這條路,而知乎是我們科普的第一站。
為什麼要在知乎做科普?正文以後,我們會告訴你答案。
你的冬季保濕為什麼不給力?
「皮膚乾燥,敷面膜還是用保濕面霜,到底怎樣才能有效補水保濕?」
「噴霧到底有沒有用,聽說用多了只會越來越干?」
為什麼簡單一個保濕,會有那麼多疑問?
像題主一樣,大部分人對保濕都有類似的疑問。冬天一到,東北(口音)代表團團長野哥跟阿拉也開始七嘴八舌地聊起保濕的日常:
到底為什麼冬天保濕讓人如何頭疼,老是不給力?說白了,是被補水和保濕兩個概念給懵住了,搞清楚它們的區別,也許你只需要花原本三分之一的錢,就能有效解決冬季皮膚乾燥問題。
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補水。
補水補到哪裡去?皮膚哪裡需要補水?
清楚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避開很多忽悠人的營銷地雷。
有些產品宣傳可以為皮膚深層補水,但無論多麼深層的補水也只能到角質層為止,不能再深入,表皮屏障會阻隔水分滲入到皮膚內部。廣告宣稱的水分可以穿越角質層直達基底層甚至真皮層,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最普通的補水就是在臉上拍水,自來水、白開水等等,只要是水,角質層表層都可以吸收。我們平時洗臉其實也是在為皮膚補水,你發現洗完臉以後皮膚「明亮有光澤」,就是因為角質細胞吸收水分以後膨脹,產生有規律的光線反射射。
而我們皮膚需要補水的地方就是角質層,跟真皮層或所謂皮膚深層都沒有半毛錢關係。
為什麼說角質層需要補水呢?因為角質層是影響皮膚外觀的關鍵,簡單粗暴:看臉就看角質層。皮膚粗糙,「暗淡無光」,是因為乾燥皮膚角質細胞堆積造成皮膚表面不光滑,而產生光線散射皮膚顯得灰暗。
但是你發現了嗎,洗完臉或者敷完面膜以後,當皮膚恢復正常狀態,又會變得暗淡一些,這是為什麼?因為你把水拍到角質層以後,水分絕大部分都會蒸發掉,大部分的水分只是臨時進去角質層跑了跑龍套,然後很快就領便當了。
所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保濕」,將水分保留在角質層,避免水分的過度蒸發,即專業人士說的的降低皮膚經皮失水率(TEWL)。
保濕兩大套路:包辦婚姻和自由戀愛
對於水分這個外來人口,怎樣才能讓它留在皮膚呢?我們有一些固定套路——
一、包辦婚姻:防止水分蒸發
皮膚本身會分泌天然皮脂膜來防止皮膚內水分的蒸發,所以最原始的保濕方法,就是含有脂質成分的保濕產品來模擬這層膜。有用嗎?有點用!特別是對於乾性皮膚這種缺乏皮脂膜保護的皮膚來說,特別受用。不管包辦不包辦,總也是結婚了,但是硬來這事兒怎麼看都有些不解風情,這個過程既不舒服,也不「治本」。
二、自由戀愛:補充皮膚里本來有,但漸漸變少的東西
皮膚表皮層含有細胞間脂質,它是一種多層夾心結構,說是脂質,其實並不全是油脂,而是一層水一層油這樣疊加起來的,所以裡面的水分就像皮膚裡面的釘子戶一樣,是不容易散失掉的。如下圖:
同時,細胞間又填充在角質細胞的縫隙里,形成穩固的磚牆結構,從而牢牢地保護了角質細胞內的水分。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神經醯胺、膽固醇和脂肪酸。
還有另一個天然成分叫天然保濕因子(NMF),其主要成分有氨基酸、吡咯烷酮羧酸、尿素等。它存在於角質細胞中,是傳說中喝水變胖的體質,對於保持角質細胞的水分發揮重要作用。但因為日晒、年齡增長等原因,這些成分的產量會逐漸變少。所以注意補充這些皮膚的天然成分,對於保濕具有重要意義,這種套路越來越受到化妝品行業的重視。
(說到天然保濕因子,26℃的廣州和已經零下的哈爾濱——南北方陣營差點沒打起來)
總結:無論是細胞間脂質,天然保濕因子還是皮膚表層的皮脂膜,都是人體為了保護皮膚而天然具有的成分,正常情況下,它們可以自然代謝以實現皮膚屏障作用。但在冬季等惡劣氣候環境影響下,皮膚屏障功能會減弱,因此我們需要根據膚質補充有效的保濕成分。
冬季皮膚乾燥:不同膚質不同解法
使用含有吸濕劑的補水產品是一年四季所有膚質都需要做到的護膚步驟。
但在冬季,特別是北方,由於相對濕度與溫度偏低,使用吸濕劑的效果往往很差,尤其是對於乾性皮膚。
1.乾性皮膚:你缺不了的封閉劑
而由於冬季空氣相對濕度和溫度的降低,人體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都會減少,對於皮脂分泌不足的乾性皮膚來說,及時使用油脂含量高的膏霜才能彌補因皮脂膜不足帶來的水分丟失。最簡單有效的就是凡士林。
常見的油脂封閉劑主要有天然油脂和合成油脂。
天然油脂有動物油脂,如羊毛脂油、卵磷脂等。植物油脂如牛油果樹果脂、可可油、椰子油、葡萄籽油等。
有機合成的油脂有:凡士林、礦物油(液體石蠟)、鯨蠟醇、硬脂酸等。
2.皮膚比較油是不是就不需要保濕了?
雖然油性皮膚擁有皮脂膜的保護,但是空氣相對濕度下降以及汗液的分泌減少也會導致你皮膚含水量減少,相對於夏季,你的保濕計劃也要升級。
倩碧潤膚乳(清爽型):甘油、海藻糖、透明質酸等保濕成分+聚硅氧烷清爽保濕劑,不含有任何油脂,滿足油性皮膚的保濕需求。
3.天然保濕因子
寒冷乾燥的天氣導致角質層含水量大大降低,角質細胞脫落酶失去正常活動所需要的環境,皮膚很容易就會產生角質堆積,細胞間脂質和天然保濕因子也難以正常形成,這時候整個皮膚處於輕度紊亂狀態。
所以無論是乾性皮膚還是油性皮膚,除了使用以吸濕劑短暫補水,適當使用膏霜類保濕產品被動封閉以外,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補充皮膚的天然保濕因子,帶動和促進皮膚的自我修復能力,維護皮膚正常生理功能。
比如修麗可(杜克)維生素B5保濕凝膠:
含有透明質酸鈉、PCA-NA(吡咯烷酮羧酸鈉)、尿素等天然保濕因子成分,對於補充皮膚天然保濕因子(NMF),促進皮膚保濕非常有效。
4.皮膚屏障救兵:神經醯胺等細胞間脂質
如果在日常使用吸濕劑和封閉劑後依然無法解決皮膚乾燥脫屑問題,考慮皮膚是否存在因缺乏細胞間脂質成分而存在皮膚屏障損傷問題,常見於敏感性皮膚。
比如CeraVe補水保濕潤膚乳液:
使用了神經醯胺1,3,6-II,配方中的甘油三酯+神經醯胺+膽甾醇(膽固醇)就是模仿細胞間脂質的天然組成,適用於皮膚屏障的保濕修復。
-
以上內容為護膚科創小組成員@青黴素小姐、@我愛吃雞蛋、@蘇綠銘、@劉郴圻、@Tina、@鱈魚、@千秋、@釋空、@garrett、@浪呀么浪共同創作。
如果對你有幫助,也希望你能夠通過點贊把這篇內容傳播給更多的人,也是對我們努力創作的一種肯定嘛。
為什麼伸手黨那麼多,我們還要做科普?
回答開頭的問題:知乎上現在伸手黨越來越多,為什麼我們還要做科普?
知乎上,特別是涉及到護膚的話題區充斥著大量的產品推薦,消費者習慣於直接得到結論:
「那些道理我不要知道,你直接告訴我對錯和怎麼做就行了」
但科普的意義是什麼?應該不厭其煩的向並不專業的讀者從真正的原理出發,根據邏輯推理出正確的結論,訓練他們如何面對無知,一點點地撥開迷霧,從而能夠免於恐懼。
說到底,護膚應該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而不是一門時尚營銷學。這種並非建立在膚質測試等數據基礎上的產品推薦,不過是護膚類媒體傳播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無疑是助紂為虐。談何科學?
在今日伸手黨遍地,由時尚策劃業統治著話語權的護膚「圈」,更可見科普之重要,之艱辛。但我們已經做好在科普道路上,步履不停的準備——
讓護膚回歸科學,讓伸手黨得以進階為科學護膚派。
下一期的內容,是由各位成員提供的冬季保濕護膚獨家護膚經驗:
我們在保濕這件事情上踩過的坑,也許正是為你填平的。
不同的膚質,不同的地理坐標,不同的產品選擇,會不會是你日常保濕的寫照呢?
皮膚干一點又有什麼問題?反正單身(我哪來這理直氣壯的底氣( ⊙ o ⊙ )!)
多喝水,外加一個加濕器就好了
補水就是給角質層補充水分,但是這些水分又極容易揮發掉,因此就需要鎖住水分,用什麼鎖呢?就是需要含有油脂的面霜了,這就是保濕,不同的季節和環境,需要的這些面霜的滋潤性就各有不同。
反正在北京的冬天,我是很需要含有礦物油的面霜來保濕的
很簡單,打個比方,就像是一個空瓶子,補水是往瓶子里倒水,而保濕就是加個蓋子,讓水不會漏出來。同樣的道理,在護膚的過程中,我們要做的是先補水後保濕。
推薦閱讀: